第一篇:2015年高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等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用以指导高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学研究中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
3.能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国家颁布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筛选适当的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2.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英语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语言讲解、练习、提问、反馈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3.掌握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课堂活动的常用组织形式,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教师的作用。
4.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5.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整合多种资源,选择恰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
6.了解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知识与方法,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
7.了解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8.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语言知识与能力27%单项选择题语言教学知识27%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27%教学设计题教学实施与评价19%教学情境分析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
四、题型示例
I.语言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语言知识)(1)Thousands of ex-army officers have found _________ jobs in private security firms in the US.A.lucrative B.ludicrous
C.longish D.lucky
(2)The manager persuaded the team to play the game.What actually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is
statement? A.The manager played hard.B.The team played hard.C.The team actually did not play.D.The manager actually did not play.2.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Human beings are an irritant to Mother Nature, and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t took their brains five million years to evolve, She can rid Herself of them in an instant.This, however, may not be necessary, since humans seem to be racing to see if they can save Her the trouble.They behave so arrogantly, contending they are superior to Nature.Rain forests are being cut down or burned—not only polluting the air but also causing a drop in oxygen levels.The love affair people have with their automobiles, especially “gas hog” SUV’s, adds to the pollutants in the air and is, yet, another nail in their coffins.Since prehistoric times, humans have been stalking and killing animals, causing many, beginning with the mastodon and saber-toothed tiger, to become extinct.Modern civilization is rushing headlong to slaughter animals in wholesale lots, all the while trying to prove its superiority to Mother Nature, usually with disastrous results.For thousands of years, humans also have been defacing the earth, making scars upon the land.The throngs of people who responded to the lure of gold in the Yukon totally stripped mountainsides of trees above the Yukon River to make rafts in order to sail 500 miles to Dawson.Forty percent never made it!In the populated areas of the Himalayas very few trees remain since the citizens have cut them down for cooking and heating fires.With most of the trees gone, erosion occurs on a large scale, washing away most of the topsoil, making food production difficult.Even more disturbing is the fact that, due to large-scale cutting, the famous cedars of Lebanon, mentioned in the Bible, no longer exist.Along the same lines, so much of the rain forest in Panama is being destroyed that scientists are predicting the Panama Canal could fill with silt, thus prohibiting ships from crossing the isthmus, due to the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Deforestation and erosion, along with changing weather patterns, have led to the fastest-growing regions on this planet—deserts.All the while, populations are exploding worldwide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deserts means there is less arable land to fee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Starvation on a massive scale will run rampant, and whenever a noted ecologist or environmentalist sends out warnings about such dangers to human life, very few consider giving up any of their conveniences.For instance, they insist on using aerosols and traveling one-to-a-car, thus adding to the emissions, which cause the ozone holes to expand, leading to more cases of skin cancer—a vicious cycle, indeed.To make matters even more critical, global warming is becoming an ever-increasing threat to the existence of humans and animals.Polar icecaps are melting, and sections, the size of 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are breaking off.Traveling toward the Temperate Zones, they begin to melt, placing an inordinate amount of fresh water into the oceans and causing an imbalance.Humans further complicate their lives by allowing businesses to release pollutants in urban areas, in the name of profit.“Accidents” often take place at refineries where toxic fumes are released into the air that people and animals breathe.Pesticides are so widely used and pose such a threat that it is amazing all of them haven’t been banned.Governments, anxious to appease money-hungry corporations and their stockholders, have allowed timber companies into National Forests to cut virgin-growth trees.Most of these businesses clear cut vast areas and often wait an inordinate amount of time to replant.Burning questions never cease: When will governments—local, state, and federal—corporations, and the rest of the human race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 to this planet? When will the race for profit cease to consume them? Perhaps it will come about when there is no land left to farm and feed the burgeoning population, or there is no clean water left to drink, or wildlife to balance the ecosystem, or, more importantly, when their children start dying.By that time, however, it probably will be too late.1.In Paragraph 1, “another nail in their coffin” is similar in meaning to______.A.a bad luck B.going dead C.a blessing in disguise D.going from bad to worse 2.The author purposefully capitalizes the initial letters of Mother Nature because ______.A.the author is clearly being sarcastic and suggesting that human beings show no respect for the nature B.the author wants to emphasize the point that nature, like our mother, provides us with nourishment C.they are used here as a proper noun personifying the might power of nature D.they are words of very special importance 3.The author implies that travelling one-to-a-car______.A.is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ravel option B.should be discouraged C.should be encouraged D.should be punished Transcribe the sound represented by the underlined letter(s)in the words and then describe it.(10 points)II.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belongs in communicative practice? A.Repeating sentences that the teacher says.B.Doing oral grammar drills.C.Reading aloud passages from the textbook.D.Giving instructions so that someone can use a new machine.2.简答题(中文作答)(1)请辨析下列两个句子的不同点并解释原因。
Did you eat something this evening? Did you eat anything this evening?(2)英语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并处理学生的语言错误?请举例说明。
III.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题: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语言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本题用英文作答。
请根据以下信息和语言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本题用英文作答。
设计任务:阅读以下信息和语言素材。假设你将利用此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请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针对此素材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课堂活动。
学生概况:本班为中等城市普通学校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0人。多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意识较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设计需包括:
l 教学目标;l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l 教学活动方式、具体内容及设计意图;l 教学时间规划;l 学习评价。
语言素材:(加粗单词为学生首次接触的词汇)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above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oke English.Nearly all of them lived in England.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Look at this example: British Betty: 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American Amy: Yes, 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So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At first, the English language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Then gradually between about AD 8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These new settlers enrich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its vocabulary.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In 1620 some British settlers moved to America.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were taken to Australia too.English began to speak in both countries.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At that time two big changes in English spelling happened: first Samuel Johnson wrote his dictionary and later Noah Webster wrote 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The latter gave a separate identity to American English Spelling.English now is also spoken as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in South Asia.For example, India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During that time English became the language for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English is also spoken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nd countries in Africa such as South Africa.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In fact, China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Only time will tell.IV.教学实施与评价
教学情景分析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教学分析,本题用中文作答。
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片段中T指教师,S指学生)。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在对话中的语言错误是什么?(2)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效果如何?(3)教师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纠错?请举例说明。
教学片段:
T: What did your mum do yesterday, Wang Lin? S: My mum buyed the dress for me.T: Oh, that is nice, your mum bought it for you, did she? S: Yes.T: Where did she buy it? S: She buyed it in town.T: Oh, she bought it in town for you.Well, it is very nice.
第二篇:2015年高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地理学科知识与运用44%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学知识与运用21%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35%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3%非选择题:约67%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
A.人口比重B.人口数量C.城市占地规模D.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2.简答题
1.题型特点及答题要求
(1)以人口增长曲线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有人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讲授法为主”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图甲、图乙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污染也很厉害。
问题:
①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②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③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面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的学习,知道了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那么,地球除了自转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 学生:(集体回答)还有公转运动。
教师:那么地球的公转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大家能不能通过合作,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呢?现在全班分组开展这项活动,每个小组4-6名同学分工协作,由每组组长负责,先查询有关资料,如课本、地图册、参考图书、电脑上网等,(教师指着为学生准备的电脑和参考图书)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通过仔细学习充分了解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老师不提供用具,你们自己想办法演示地球公转是如何进行的,然后表演给大家看,看哪组合作得最好,演示表演最正确!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找合适的资料学习了解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有几个组的同学代表在电脑里找资料。教师指导学生上学校局域网,找地理学科栏目内的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京佳转的一段模拟动态片。
教师:现在小组演示开始!请其他同学在观看时要仔细,看演示是否正确?应该怎样纠正?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演示。有的使用文具;有的使用课桌椅;有的则采用人体进行相互配合;还有小组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圆盘表示地球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
教师鼓励方式上有创意的小组。引导其他学生对演示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评价,手把手地纠正,直到正确为止。
教师:(针对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地球没有在一个平面上公转;公转同时地球没有自转;公转的时候没有倾斜;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没有形成66.5°的夹角;公转时地轴没有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都属于同学们在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教师用地球仪再正确地演示一遍。打开电脑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公转特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约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问题: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②选择该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就其使用是否得当进行简要评述。
4.教学设计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影响因素”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将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该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应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例如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材料三:“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图:
问题: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工业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主要教学环节。
(2)说明设计意图。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中公教师考试网
相关推荐:教师资格QQ群直播课堂--新一代最佳课程体验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思想政治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文化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微信号:zgjsks
中公教师考试网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6.根据思想政治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掌握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协调发展。
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状况。
4.运用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分析和评价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
三、试卷结构
微信号:zgjsks
中公教师考试网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这说明()。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D.生产决定消费(2)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性是()。A.人文性 B.社会科学性 C.思想性 D.实践性 2.简答题
(1)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出效率,政府管宏观,法律管公正。”(2)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
微信号:zgjsks
中公教师考试网
3.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某老师一堂公开课的实录片段。
课题:“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轻松优美地结合当前时政的引入(播放两会录像)。
(2)探究第一个问题——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提供图文并茂的6组信息资料,归纳知识点一。
(3)探究第二个问题——人大如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个事例两组对比图片,归纳立法权,根据事例归纳出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并小结得出第二个知识点。
(4)探究第三个问题——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播放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某老师的录像,展示她提交的课程设置改革立法议案和其他有关事例,归纳出人民代表的职责和职权,得出第三个知识点。
(5)联系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我和人大有关系吗?设置活动——“假如我是本市人大代表”。(6)课堂小结。巧妙联系学校旁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导学生要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课堂评议时,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堂课很精彩。问题:
请结合上述课堂实录片段分析这堂课的精彩之处。4.教学设计题
下列材料是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3.7的内容标准,请阅读该材料并完成教学设计。
问题:
(1)设计出内容标准3.7的教学目标,并阐述其理由。
(2)设计出蕴涵“世界是普遍联系”原理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教学活动方案(不少于300字)。
更多教师考试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
201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备考全攻略:http://www.xiexiebang.com/zg/2014xbn_jztk/
微信号:zgjsks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
A.人口比重B.人口数量C.城市占地规模D.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2.简答题
1.题型特点及答题要求
(1)以人口增长曲线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有人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讲授法为主”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图甲、图乙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污染也很厉害。
问题:
问题: 甲 乙
①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②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③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面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的学习,知道了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那么,地球除了自转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
学生:(集体回答)还有公转运动。教师:那么地球的公转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大家能不能通过合作,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呢?现在全班分组开展这项活动,每个小组4-6名同学分工协作,由每组组长负责,先查询有关资料,如课本、地图册、参考图书、电脑上网等,(教师指着为学生准备的电脑和参考图书)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通过仔细学习充分了解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老师不提供用具,你们自己想办法演示地球公转是如何进行的,然后表演给大家看,看哪组合作得最好,演示表演最正确!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找合适的资料学习了解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有几个组的同学代表在电脑里找资料。教师指导学生上学校局域网,找地理学科栏目内的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中公转的一段模拟动态片。
教师:现在小组演示开始!请其他同学在观看时要仔细,看演示是否正确?应该怎样纠正?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演示。有的使用文具;有的使用课桌椅;有的则采用人体进行相互配合;还有小组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圆盘表示地球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
教师鼓励方式上有创意的小组。引导其他学生对演示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评价,手把手地纠正,直到正确为止。
教师:(针对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地球没有在一个平面上公转;公转同时地球没有自转;公转的时候没有倾斜;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没有形成66.5°的夹角;公转时地轴没有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都属于同学们在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教师用地球仪再正确地演示一遍。打开电脑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公转特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约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问题: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②选择该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就其使用是否得当进行简要评述。4.教学设计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影响因素”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将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该选择在具有
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应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例如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材料三:“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问题: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工业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主要教学环节。
(2)说明设计意图。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由 中 公 教 育 运 城 分 校 上 传欲加了解,详询度娘~~O(∩_∩)O~~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 文 转 自 中 公 教 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