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山西省浑源中学
贾琳
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同一本教材要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授课,必然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怎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信心学下去,又怎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保持兴趣学下去?面对着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尽量兼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导学、协作互助”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下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个人实践体会。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该理论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并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为我们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
(1)有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好,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顺利。相反的,有些学生从未接触电脑,对电脑没兴趣,一切都要零开始。
(2)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乐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求知欲望。
2、备课分层
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要充分备课。我在课前充分准备,设计适当的教学辅助资料。由于网络的发展,课堂教学已离不开网络环境,我一方面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分栏展示在学习网站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演示,将这些内容整合成教学知识演示软件,方便学生登录到专题学习网站学习。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参与进来。
3、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4、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反馈,达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可选择的作业:(1)提供一份图文混排的范例《再别康桥》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范例的内容。(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又提供了几个范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老师提供的范例,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电子版报,教师只提出格式上的要求,如:分栏、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等,并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
5、评价分层
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不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由不同教学目标来支撑。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慧 《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 教育现代化
2、郑建 《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第二篇: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摘 要:最近?啄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课程也逐渐由边缘化向者主要课程转变。在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都能获得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推广应用的一项新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指的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想有效分层,分成若干个学习层次,再根据具体分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而实现高中信息教学过程层次化,练习层次化,信息技术作业布置层次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应用分层教学,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针对化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应该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作出适当调整。针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多采用鼓励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这部分学生对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对中等水平学生应该采用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帮助中等层次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来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积累,从而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对于高层次学生来说,主要采用高密度的教学方法,让高层次的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练习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践练习。可以将信息技术日常练习和每月考试有效结合。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实践练习时应该按照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主要涉及到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练习,这部分练习主要帮助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初步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主要为高中信息技术,简单综合应用题练习,这部分练习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制,让学生通过一番动脑和实践操作,来完成相应的题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的信息技术练习,这部分练习题相对较难,适合优秀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二、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的对策分析
1.学生分层,互相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方面评价的手段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类型,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级。普通级。提高级三个层次。对于基础级学生要求多强化多思考,促进特长发展。普通级学生要多练习,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级学生要求低起步,走小步,注重基础,多鼓励进行探索研究。在具体分层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小组当中都有上述三个级别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各级学生共同进步提高。
2.备课教学分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其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实现普遍提高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备课阶段,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备课,针对每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保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到部分学生,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课讲授和练习过程中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复习内容作适当调整,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或个别需要矫正的地方应该将不同学生有效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索类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思考拔尖。而对于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引导学生完成基础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注重复习,不断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对于中等层次学生,要求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自我复习,在完成基础题目时,尝试练习提高题。
3.分层次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分层教学理念开展。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基础级学生来说,在采用较高的教学标准和学习标准要求他们的同时,评价要更加科学,注重于学生进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对于普通级学生来说,主要采用激励方法,既要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又要进一步明确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向着更高水平方向前进。对于提高级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的方法,肯定他们每一次进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崇青.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2)
[2]罗亚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3]张燕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24)
[4]王国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08)
[5]董丽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
[6]肖永明.如何有效组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电脑迷.2016(08)
第三篇:分层教学在课堂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课堂的应用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积极学习分层教学理论,下面我针对语文分层备课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分层备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来设计风格不同的个性化教案,这里包括把学生科学分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及在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要分出层次,如提问设计要分层、课堂练习要分层、布置作业要分层等。
一、备学生——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
备学生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对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掌握程度如何?教师要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现实差异情况,把学生科学分层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只有了解学生差异才能因材施教。
二、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实施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制定目标时还应遵循,统一与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目标,与师生共同目标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基本目标,又有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目标和拓展延伸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达标,使每位学生都有“最近的发展区”都能提高。如在《龙宫借宝》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三个层次:
1、了解人物个性化语言和独特的行为方式等方面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学优生);
2、认识理解生词、短句,学习描写人物个性化语言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中等生);
3、认识理解生词、短句,了解人物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学困生)。
三、备教学环节——分层教学实施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要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课堂提问,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生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昼让他们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昼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进一步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为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让同学分角色朗读悟空在龙宫与龙王的对话(优先学困生);提问:金箍棒与众不同在哪里?(优先中等生);提问:课文中描写悟空龙宫借宝的过程表现了悟空什么形象,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优生)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和发展,深化作用,课堂练习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A基础练习,B综合练习,C拓展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提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猴王出世》教学中,A基础练习: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联系电视剧说说悟空人物形象、金箍棒的与众不同;B综合练习:课文中运用哪些语言、方法来描写悟空、龙王的人物性格的;C拓展练习:结合课文说说悟空具有哪些超凡本领,给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孙悟空的其他故事。
(三)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
课后作业要分层,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师可设计二到三套题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不仅避免不会的同学抄袭作业现象,而且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对比及原因分析:
(一)就教学进度来说,进行分层教学的班级要比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快。因为在一班有些语文课有较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要经常补课和增加练习课,而在另一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
(二)两班年终考语文成绩对比:
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
(三)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发展,无疑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方面。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有用的矿石,只不过质地不同,分层教学就是把不同质地的矿石炼成好钢的能力和艺术。参考文献:
1.张春莉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2.王国海 杨树才 <<改造 “注入式” 寻求 “导学式”>> 3.周俊 肖婵婵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论文:
分层教学在课堂的应用
作者姓名:方 卉 工作单位:张楼乡王沟小学
联系方式:***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如何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重点概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整合、研究。1、“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辅助教学;(3)计算机辅助管理;(4)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及网络学习的理论和技术;(5)在信息技术这个新平台上重构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育及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2、“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两者相互渗透,协调融合。我认为其本质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3、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4、由于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群体,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是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一些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与以前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环境下,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
(1)探索并总结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
(2),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4)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
(5)通过研究,系统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文献资料法:
根据小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理论,借鉴相关教学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阵地,如何认识一节课的好坏,特别是如何认识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的优劣,依据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创设引导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网络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
3、开放性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设高、中、低多层次非线形的教学环境,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所有学生均可通过即时反馈获得自我评价。
4、探究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探究式学习。
5、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分层教学的一点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中分层教学的一点建议
目前,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基础的差异。
2、学生存在着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差异。
如何对待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用单纯补差的老办法显然是行不通。必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适应差异办法,去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差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己确定学习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能适应学生各自差异。促进发展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促使个人的能力朝积极的有创造能力的方向发展。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差异最大的方面是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各班、各年级情况也不一样。要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调查是获得真实情况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我们采用发调查表(如表
一、表二形式)和与学生开座谈会等形式来调查和了解情况。主要了解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有多长,学过什么软件,掌握到什么程度,参加过“计算机考级”否,以及获得证书的情况。家中有没有计算机,是不是经常上网,在网上主要进行些什么操作等等,也是我们调查的内容。课前的调查,只是打一个基础,深入了解要在课内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当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是什么,也列入调查的范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究竟希望学什么,怎么学,给我们尝试的“分层”教学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当然,学生的智力、认知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分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目前,差异最大的是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影响面最广的差异也是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我们把表现在学习能力上不同的学生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层。
①、学习能力高。这一类的学生主要指,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接触过,包括“电脑爱好者”此类学生,这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比较丰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欲望高,学习能力强,一般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②、学习能力中等。这一层次学生主要指对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或学习能力较强,这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
③、学习能力较低。这一类学生是指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很少或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
(二)、备课分层。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课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在备课阶段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①、基本层: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层: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
③、发展性层: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而应注意学习潜能的挖掘,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应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目标的分类,并不是和学生的分类简单一一对应。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从什么目标开始,最终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可以自己作出计划,教师仅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都必须根据“分层”要求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出发,有教材上基本内容,也有补充内容。补充内容不单纯是提高性的和发展性的内容,也应该有减少学习难度,增加“台阶”、增加“兴趣”的内容,便于不同层次学生选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些基本任务要适合网络操作,对于一些基本的数据素材,教师应事先在网络服务器的文件夹中或是分层教学网的WEB服务器的网页上事先链接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文件。
(三)、上课分层。
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由学生来进行选择,就决定学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兴趣学”。
1、课堂组织形式:分小组学习是“分层”教学比较可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进行分组学习时,可依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别组合:
①、以自然形式分组:即在多媒体教室中,相邻的两个或几个同学相互组合,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可大也可小,依据学习任务的大小自由组合。
②、以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在网络服务器上设置多个学习任务区,进入不同的学习网页,学生根据自已的学习能力,从网络服务器上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③、以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教师有目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强带弱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学习方式的选择:
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这一点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在此阶段,学生首先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然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①、以书为本,从课本中获取知识 ②、充分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
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如“洪恩在线”、“在线教学”等门户网站)④、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分层教学网站”进行自助学习。
3、3、学习反馈的途径 “分层”不是“分家”,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时有“共性”的问题产生,应当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不同“层次”学生都会有收获。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设置多种的交流形式,便于学生反馈。
①、通过局域网学生提交相应的操作结果,便于教师作出正确的在线辅导。
②、在“分层教学网站”中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学生作品展示区”模块,选择了不同层次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在相应的作品展示区中展示自已的作品,便于和其他同学学习交流。③、在“分层教学网站”中我们设置了“自由讨论区”模块,学生可以进入讨论区中,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在讨论区中,教师作为普通的一员,也参于其中的讨论,学生和教师在这其中是相互平等的,学生并不知道教师的真实身份,有时教师的观点会遭到质疑。
(四)、评价分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学习任务的评价,对各个层次的要求有必要的区别。基本的原则是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在作业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自己作业的看法。通过师生相互交换和沟通,可以淡化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将注意力放在发展能力上。通过反馈,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以便组织更适应“分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