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欣赏与规划MTV》教学反思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知识、智力方面,也有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现实中一般都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率地使大部分学生受到系统培训,但很难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信息技术课这样的课程,由于受到硬件条件以及父母教育观念所限,有的学生从小就开始上网,有的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学生们的差距可想而知,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古人说“因材施教”,然而面对一个班数十位学生,不可能针对每一位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教,为了缓解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提出了分层教学这一教育理念。
二、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动态分组
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能力进有了印象后,一般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三类:
A、对信息技术兴趣较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低的初级学生(一般较少)
B、有一定学习能力,学习有些被动,通过努力一般能完成任务的中级学生(较多)
C、思维活跃,有很强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级学生(较少)
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一般3-4人一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坐在一起的学生情感交流比较顺畅),然后教师再根据上述分类,整体考虑,个别调整,做到每组都有上述三类学生,即所谓的“异质分组”。这样,初级学生可以向中高级学生请教;中级学生既可以帮助初级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学习“高级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高级学生在带领组员们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2、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之后,我们就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以适应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基础任务:比较浅显易懂的任务,一般可以通过模仿,或照着书本完成(着重解决某一知识点);
中级任务:知识的巩固,注重前后知识的串联(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高级任务:注重知识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做到艺术性、创造性(一条知识树的内化与再创造)。
3、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法
A、明确基础任务,全班同学都要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更高级别的任务。
B、针对初级学生,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详细到位,一步一步带着他们走,引导学生小组内加强交流,让“小老师”去帮助他们,必要时可以单独“开小灶”,如在其他同学自主探究的时候,单独用投影机讲解。
C、针对中级学生,可以多用任务驱动,适时给予点拨,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在他们进行知识串联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此时教师要找出典型问题,及时分析,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D、对于高级学生,在明确范围后,可以放手让他们发挥,他们所做出的一些好的创意可以及时在全班点评,以扩展、活跃其他学生思维。
4、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评价时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切忌不能用一个标准进行判定式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
A、初级学生,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指出,多肯定,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信心。
B、中等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适时提出不足,指名努力方向,鼓励他们往上一个层次靠拢。
C、“电脑高手”,在肯定的同时,采用竞争性评价,指出他们在创新、艺术、应用等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使基础薄弱、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有信心去学,让有潜力的学生追求更高目标,使每人每课都学有所得,最终努力让全体学生达到大纲要求。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分层教学的一点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中分层教学的一点建议
目前,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基础的差异。
2、学生存在着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差异。
如何对待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用单纯补差的老办法显然是行不通。必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适应差异办法,去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差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己确定学习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能适应学生各自差异。促进发展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促使个人的能力朝积极的有创造能力的方向发展。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差异最大的方面是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各班、各年级情况也不一样。要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调查是获得真实情况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我们采用发调查表(如表
一、表二形式)和与学生开座谈会等形式来调查和了解情况。主要了解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有多长,学过什么软件,掌握到什么程度,参加过“计算机考级”否,以及获得证书的情况。家中有没有计算机,是不是经常上网,在网上主要进行些什么操作等等,也是我们调查的内容。课前的调查,只是打一个基础,深入了解要在课内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当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是什么,也列入调查的范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究竟希望学什么,怎么学,给我们尝试的“分层”教学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当然,学生的智力、认知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分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目前,差异最大的是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影响面最广的差异也是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我们把表现在学习能力上不同的学生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层。
①、学习能力高。这一类的学生主要指,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接触过,包括“电脑爱好者”此类学生,这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比较丰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欲望高,学习能力强,一般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②、学习能力中等。这一层次学生主要指对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或学习能力较强,这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
③、学习能力较低。这一类学生是指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很少或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
(二)、备课分层。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课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在备课阶段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①、基本层: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层: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
③、发展性层: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而应注意学习潜能的挖掘,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应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目标的分类,并不是和学生的分类简单一一对应。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从什么目标开始,最终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可以自己作出计划,教师仅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都必须根据“分层”要求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出发,有教材上基本内容,也有补充内容。补充内容不单纯是提高性的和发展性的内容,也应该有减少学习难度,增加“台阶”、增加“兴趣”的内容,便于不同层次学生选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些基本任务要适合网络操作,对于一些基本的数据素材,教师应事先在网络服务器的文件夹中或是分层教学网的WEB服务器的网页上事先链接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文件。
(三)、上课分层。
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由学生来进行选择,就决定学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兴趣学”。
1、课堂组织形式:分小组学习是“分层”教学比较可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进行分组学习时,可依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别组合:
①、以自然形式分组:即在多媒体教室中,相邻的两个或几个同学相互组合,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可大也可小,依据学习任务的大小自由组合。
②、以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在网络服务器上设置多个学习任务区,进入不同的学习网页,学生根据自已的学习能力,从网络服务器上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③、以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教师有目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强带弱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学习方式的选择:
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这一点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在此阶段,学生首先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然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①、以书为本,从课本中获取知识 ②、充分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
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如“洪恩在线”、“在线教学”等门户网站)④、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分层教学网站”进行自助学习。
3、3、学习反馈的途径 “分层”不是“分家”,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时有“共性”的问题产生,应当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不同“层次”学生都会有收获。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设置多种的交流形式,便于学生反馈。
①、通过局域网学生提交相应的操作结果,便于教师作出正确的在线辅导。
②、在“分层教学网站”中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学生作品展示区”模块,选择了不同层次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在相应的作品展示区中展示自已的作品,便于和其他同学学习交流。③、在“分层教学网站”中我们设置了“自由讨论区”模块,学生可以进入讨论区中,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在讨论区中,教师作为普通的一员,也参于其中的讨论,学生和教师在这其中是相互平等的,学生并不知道教师的真实身份,有时教师的观点会遭到质疑。
(四)、评价分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学习任务的评价,对各个层次的要求有必要的区别。基本的原则是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在作业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自己作业的看法。通过师生相互交换和沟通,可以淡化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将注意力放在发展能力上。通过反馈,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以便组织更适应“分层”的教学。
第三篇: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中学
孙文敏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的工具性关系到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它的人文性与学生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语文素养高低参差不齐,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的第一位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除了使教学内容形象、有趣外,另一个途径就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走上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的良性循环。心理学家面鲁姆曾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和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学习时间、情感资助,给予个别指导和给予必要的重新学习机会。“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采用四步:预习阶段的“目标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分组互动、教学结果检测中的分级评价、能力发展过程的分段发展。其基本思想就是立足学生特征、注重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个性、保护发展兴趣、激励发展潜能。具体做法指:
A、目标分层:根据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课前预习和教学实施中设置A、B、C三层目标,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完成A层目标,百分之八十-----八十五完成B层目标,鼓励学生向更高层目标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让学生来讲各自专攻的部分,教师相机点讲,完成课堂任务。
B、分组互动: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四人一组的方式实行“分组互动”,根据分层进行交叉组合,上、中、下三层学生合理搭配,确定组织能力强,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任组长,实现各组能独立有效地开展讨论和活动,这样,学生提问质疑,辨析疑难的交流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运用,主动发展的过程,小组之间也形成互补互学结构。
C、分级评价:对学生一定阶段的发展水平进行分两级评价,即分为主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一般以一个单元教学为一阶段)。主体性评价先由学生自
评,再进行小组互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评价。
D、分段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想实现学生发展的“自能”状态,必须逐步实现师生关系的变化。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我发展水平,处于层次不断变化、发展、上升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师生关系由“依靠式”到“主导式”再到“自能式”。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错杂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如下几种办法:
(一)阅读教学设计有层次。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引导各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互相讨论、评价、暴露他们在思维及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老师心中有数,能对症下药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大胆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答问有层次,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反应有快有慢,如果只让反应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不仅扼杀了中低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会养成中低层次学生的惰性。因此,课堂上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种:
1、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回答正确,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更加激发;
2、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有了高层次学生的示范性回答,再鼓励中低层次的学生做模仿性回答;
3、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差异,但不影响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中低层次的学生对有些问题也会有独到的见解。鼓励了他们的创造性,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评价有层次。课堂上,老师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评价,那低层的学生可能很难受到肯定。因此,实验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视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使低层次的学生有兴趣,使高层次的学生有提高。
(四)训练有层次。低层次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中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加深题。高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加深题和拓宽题,让低层次的学生吃得了,高层次学生吃得饱。
(五)指导和辅导有层次。教师辅导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经常比较,整理所说内容,对于C层学生,加强指导督促他们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B层学生,指导他们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形成强烈的语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对于A类学生,则主要是辅导他们让他们在写作方面形成了优势。有的放矢地辅导,巩固了课堂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黎志明
一、课题背景:
1、理论背景:
里水高中进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如下:
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自古有之,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民,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仅只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尽力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人的学习习惯类型大体有四类即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综合型,所以老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使老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
分组教学的方法: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另外,分组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定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规模的发展而变化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赋予新的内容。
2、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镇属综合性高中,目前学生大约有2000多人,39个教学班,办校时间 不长,整体生源差。学生个体品质素养、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目前按文化成绩层次分类,有普通高考班、成人高考班、职业班之分。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给予的教育也应不同。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经历了2000年南海市教育局统一的教材、2002年广东省统一的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就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首选。
二、研究目标: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始倡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此语出于《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实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学生分层。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分层标准进行分层,为保证学生层次划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及入学成绩依据来划分层次。我校教学班分为:A班、B班、C班。A班是成绩较好的班;B班是中等,C班是指基础水平相对落后的班别,高一组教学班中,其中A班有5个,B班4个,C班3个;高二其中A班有5个,B班4个,C班3个。(我校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就已进行适当的分层,这为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提供了大的客观条件)2.目标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高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最高要求)、中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求)、基础目标(教学大纲中最基本要求),并分别适用于A、B、C层的学生。
A层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能全面并深入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综合能力强,教学中全面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培养方面,全面培养并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各种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成绩上是学习的尖子(平时理论成绩在90分以上,操作成绩优秀),是竞赛的能手,要求该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力出成绩。B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师指定范围内的课外补充资料;在能力上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要达到各种能力的一般要求外,要注重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转化迁移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延伸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至少得良好成绩,操作速度快,较熟练。
C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了解教材的同时,要求深入理解教材重点内容在能力上要达到教纲的基本要求外,要强化学生模仿能力、记忆贮存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求同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该科会考取得及格,争取良好。每次操作题都有一定结果。
3.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A层:课本大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重点难点教师以点拔等方式把关处理,要注重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教师要少讲多练,要多设计问题,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上要注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挖掘出学生个性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这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范例要精选,注重精讲巧讲,注重讲规范、讲发散、讲延伸。
B层:教学内容立足课本,适当补充课外内容;教学方法注重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的途径深化知识、强化技能;课堂教学密度大,是面广而不难这种模式的大容量;范例注重选“小、巧、灵”的题。
C层: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从最基础教起,教学内容量要少,围绕重点;依据C层学生听课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教师要讲的内容讲完,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练,在练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依据学生易遗忘的特点,重点热点的内容反复讲,反复练,达到熟练自动化,以多次重复的方式强化记忆;依据学生判断能力差的特点,作业练习注重讲评,问题分析要详细,注重通性通法。测练分层。内容包括操作练习分层、测验分层和作业分层。操作练习分层的原则是统一的情况下提出不同的要求。统一是指供学生练习的练习卷是一样的,各层次学生做题的要求不统一,操作练习卷上要有划分基础题、中等题(小综合题)、思考题(纵向难题或大综合题)的标记,要求A层学生全做,确保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提下强化学科能力的培养,练出学科的特长;B层的学生必做前两类,选做思考题;C层的学生必做基础题,选做中等题。
测验分层的原则是大考统一、小测分层。章节测、单元测可分层编拟三份不同的试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便于操作的是偏拟同一份试卷,按题号顺序由基础题、中等题再到难题来排列试题,指出各层次必做到那题为止就算是满分100分,B或C层有能力做下去的,也计入总分。中段考、期末考试卷满分(100分)的题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必做,其中设70分的基础题,让C层的学生考试时有题能做,有分可拿,争取及格;约20分的题为中等题,供B层学生突破,约10分的题是难题,供A层的学生攻坚。
作业分层。在备课组总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B、C两层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题题必做,教师查阅要认真落实,A层学生的作业可适当“解放”,让学生有选做的权利,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探索一些教师设计或自己想研究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5.评价分层。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分层和教师工作评价分层。
学生学习评价分层。评价的方式也应分层:C层的学生进步以表扬为主,并且评价要及时,使他们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每时每刻都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B层的学生进步以鼓励为主;A层的学生进步以激发为主,挑战最尖层。
四、研究过程:
1.分班工作:学校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前,就已经进行的A、B、C三种类型的分班,这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定下了研究性活动开展的客观性基础。
2.老师分工合作:不同教学班的老师同,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班情况,讯速研究出新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3.统一进度。课堂教学要求不统一,教学进度一定要统一。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有利于各类测练的统一进行,有利于教学常规的管理和落实,同时确保了学分层流动后所学内容的吻合。
4.反馈工作: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备课组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以坐谈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分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期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分班的依据是否合理、分层教学是否赞同、各层次的教法是否合适自己、有何补充建议等,问卷调查的数据由级组统计整理。
5.科组研究:利用科组活动的时间每学期召开
一、两次以分层教学研究为专题的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挥科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参与分层教改实验第一线的教师出谋划策,解决困难。总结经验,研究并制定解决教改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的解决方案,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五.预期成果
师生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全体学生的发展目标:高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最高要求,理论知识好,知识掌握全面扎实,操作能力强)、中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操作能力较强)、基础目标(教学大纲中最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具备了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的发展目标:为参与分层教改实验教师均能理解和掌握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组织机构:
1、研究课题名称:《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2、立项级别:南海市市级
3、课题支持人:吴健明、邓丁富
4、课题总负责:黎志明
5、课题组成员:黎志明、邓光文、刘小琴、赖海燕、何伟民、陈笑颜、杜昊宇
6、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去指导信息技术课程。
七、研究进程:
(一)指导思想:整个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要紧密依靠市成立的课题研究组织,依靠 我校行政领导或相关老师的指导和协作,我们的课题研究将分阶段进行。(二)、第一阶段:准备及组织发动(2001年11月~2001年12月)
活动内容有:
1、先向学校申请,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组成员,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
2、向市课题研究组织、镇信息技术教研室索要资料,组织组内成员上网取资料,学习相关通知。
3、对组内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有关因材施教的理论、分组教学的理论、实验方案及子方案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的培训,争取顾问的培训,组员明确活动意义,制订分工合作方式,确立奋斗目标,树立组员的信心。
(三)、第二阶段:初步研究2001年12月~2002年7月
活动主要任务:以研究课题的理论为指导,组员进行实践活动,课内设 立实践班等实验对象,组织成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使研究活动能正常 化、规范化,并为下一步深化研究打好基础。
(四)第三阶段:中期总结,完善深化(2001年8月—2002年9月)主要任务:收集、整理第二阶段的各种研究数据和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并反思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总结,进一步修订、完 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以深化课题研究。(五)、第四阶段:深化研究(2002年10月——2003年7月)主要任务:按照调整后的研究重点,实施课题研究。
(六)、第五阶段:全面总结,课题鉴定(2003年9月——2003年10月)主要任务: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并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最后上 交参与评定。
(七)、最后,整个研究过程要特别注意:
1、争取学校的支持,处理好组员的协作、树立好斗志、订好奋斗目标;
2、注意与外界信息的沟通,注意研究的方法;
3、注意组员素质的培训:如相应理论的学习,观念的更新等。
里水高中电脑组:黎志明
电话:5684004转8010;电子邮件:nhlizhiming@21cn.com
2002年10月
第五篇: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山西省浑源中学
贾琳
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同一本教材要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授课,必然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怎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信心学下去,又怎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保持兴趣学下去?面对着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尽量兼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导学、协作互助”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下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个人实践体会。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该理论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并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为我们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
(1)有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好,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顺利。相反的,有些学生从未接触电脑,对电脑没兴趣,一切都要零开始。
(2)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乐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求知欲望。
2、备课分层
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要充分备课。我在课前充分准备,设计适当的教学辅助资料。由于网络的发展,课堂教学已离不开网络环境,我一方面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分栏展示在学习网站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演示,将这些内容整合成教学知识演示软件,方便学生登录到专题学习网站学习。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参与进来。
3、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4、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反馈,达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可选择的作业:(1)提供一份图文混排的范例《再别康桥》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范例的内容。(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又提供了几个范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老师提供的范例,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电子版报,教师只提出格式上的要求,如:分栏、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等,并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
5、评价分层
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不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由不同教学目标来支撑。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慧 《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 教育现代化
2、郑建 《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