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Guangzhou Zengcheng shilei
【摘 要】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理论、策略和方法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努力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进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依据;实施办法
“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因材施教”还是难解之题.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2006学年期末笔者在增城中学高一年级做了一项关于数学学习方面的调查,统计数据中明确反映出高中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课程有数学,最不喜欢的课程有数学,压力最大的课程有数学,实用性最差的课程有数学,内容偏多的课程有数学,内容偏难的课程有数学„„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数学教和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是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民族的振兴,科技的发展都以拥有大批创新性人才为前提.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实施分层教学能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如果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势必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改变学困生的自卑和落后心理,促进优秀学生的发展,达到全面推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三.分层教学的依据
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同时新课标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一)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二)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情感,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和协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四、分层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一)合作讲解、全员互动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先把班级同学分成十个讲课小组,每组六人,每小组同学的数学学习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笔者通常是提前三天把教学内容转交给一个小组,要他们参考我的教案、课件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图书馆、教师等解决问题.通过组内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向新知探索的兴趣,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学习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正式上课时小组推荐三名不同程度同学分别与老师共同讲解学习内容.中等生、学困生参与基础问题的教学,优生参与疑难问题的教学,老师在旁边有时起辅助作用,有时要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在疑难问题上面要及时的承接分析,在错误认识上要及时的更正处理.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让每名学生体验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予学习上的充实和快乐.(二)分组、分层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最好的命名为“拔高组”,成绩中等的命名为“提高组”,成绩较差的命名为“进步组”.笔者每堂课准备三套练习(分别是基础题组、中等题组、拔高题组),课前分配给讲课小组思考探讨,期间笔者会给予方法、细节等方面的指导和更正.课堂上三套题组会在投影、黑板、教辅资料等不同的媒体上呈现,要求全班同学练习适合自己的题组,讲课小组成员和老师一同在下面关注同学们的练习情况,给予帮助指导.这样操作要远比老师一人关注的范围广,几乎每名有疑惑的同学都能得到帮助,遇到典型错误可以叫同学去黑板板演,接下来就是讲评.三套题组讲评哪一组更合理呢?其它题组该怎样处理呢?一般情况下,笔者会与讲课小组配合对中等题组进行讲评.因为中等题组更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基本方法、解题过程是要每名同学必须掌握的.笔者会用投影提供其它题组的详细答案,如有疑问可以与讲课小组、老师课下交流探讨.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就是吃大锅饭,而大锅饭并不适合每个人的口味,分组分层练习解决了优生上课“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有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走向另一个更高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笔者在10届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让每名同学都走上了讲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学习上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与笔者一直追求课堂多样化,让数学课堂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课堂让每名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是分不开的.(三)分层作业、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作业分层布置是从我们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大部分学生从成绩到心理品质上都会造成很大影响.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笔者尝试使用“学生分组”、“作业分层”、“及时校改”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1.作业分层
学生分组按照上面所讲的分组方式(即进步组、提高组、拔高组).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结构设计:分为基础题,中等题,拔高题,设置作业类型难度要依照教材、符合课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命制题目,在作业中尽可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缺憾.要求进步组必做基础题,选做中等题,提高组必做中等题,选做基础题或拔高题,拔高组必做拔高题,选做中等题.进步组、提高组、拔高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2.及时校改
校指的是校对,教学实践证明反馈越快,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就越有效,校应采用自校、互校、师校相结合,对日常的解题训练,为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出错的根源,自校是理想的选择;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关卡重重,学生不小心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采用互校比较合理;当学生对解答题目不得要领,规范化较差时,师校就如盲人手中的拐杖,使学生解题逐步走向规范.改指的是学生对做错的题目或方法不当的题目进行改正.粗心或基本知识上的错误,学生只需在作业本上改正;方法、规范性上的错误,要求学生分析做错或不会做的原因,整理到错题本上,并对出错环节做进一步的思考,强化对解题规范及思想的理解,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懂得认真反思做错一道题就能学会一类题产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善于运用表扬方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进步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多发现闪光点,哪怕有一点进步也要表扬,如一次大胆的发问、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都要充分肯定,多加鼓励,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要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鼓足上进的勇气;对拔高组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提高组的学生即使回答问题不完整,也要及时激励,使他们保持继续进取的学习积极性.五、实践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一)学生之前几乎没有上台讲课的经历,起初学生讲课时比较紧张,数学语言表达不标准、不顺畅,板书速度慢、无条理,课堂驾驭能力较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解决办法:在起始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要承担相对多的教学任务.同时要鼓励学生要增强自信、勇于挑战,提高学习要求.效果:大约经过三个月的实践与探索,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及课中笔者的指导帮助下,十个小组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课堂上承担的任务越来越轻,课堂效率大幅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课堂疑问基本能在学生内部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二)起始阶段笔者发现组内推荐到讲台讲课的学生都是优生,真正得到讲课这方面训练的都是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不敢走上讲台,得不到更多的锻炼.解决办法: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带动所有人共同富裕.笔者制定了讲课小组的评价机制,有一条是讲课小组要让更多的同学走上讲台.优生带动中等生、学困生共同进步.开始尝试让讲课小组中等生、学困生讲一些相对基础的知识,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效果:中等生、学困生找到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数学课堂已达到了全员互动的合作学习.(三)分组(即分进步组、提高组、拔高组)期间会有很多进步组的同学有想法,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偏爱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解决办法:为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笔者及时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要他们意识到这样做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发展,争取他们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班大多数同学数学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部分进步组的同学进入了提高组,部分提高组的同学进入了拔高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四)分层作业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态度很积极,三类题目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也有部分同学钻规则的空子,比如进步组的只做基础题,提高组的只做中等题,拔高组的只做拔高题.解决办法:教师及时了解情况,找部分学生谈话,鼓励他们要挑战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更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合理的设计作业难度和题量.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偷懒的同学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同学能认真完成所有类题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提出新时期的教育应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虽然我们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是素质高的学生,但是我们更认同一种观念:素质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会差.分层教学的根本作用是激发了每名学生的思维潜能,以不均衡的发展破解了发展中的不平衡,促进了每名同学素质的提高.笔者在2007-2010学年度依托“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2010年高考,本人所教两个班级平均分是全年级第二、三名(增城中学10届所有班级都是平行班),学年数学单科前十名有六名同学在我教的班级,差生率年级最低,超额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如何实施数学分层教学
如何实施数学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器官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教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了追求数学教益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课堂内外六个方面全方位地实施分层教学,确保全体学生的基本水平,正视每个学生的原有水平,提高共同水平,发展不同水平。
一、学习内容精心预设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测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已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梯形„„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各有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师从旁点拔与指导,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
二、课堂提问逐步深入
教师因教的内容不同或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如:教学《动物聚会》,通过看情景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我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了很多,有该用乘法解答的,也有不该用乘法解答的。于是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哪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接下来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问“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怎么解答,学生就用4×3或3×4,我跟着问为什么要用4×3或3×4,最终将图上的信息上升到“几个几”来认识。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课堂教学中的绝大多数提问针对中下生。对于学生回答,我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真会动脑筋!”“你说得真好!”等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言,在学生心里形成获得成就的快感,由此激励他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课堂作业分层设计
课堂作业的要求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一练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只要求作一般解答,对学优生的要求则不但要解答是什么,更要解答为什么。如:二年级上册的《儿童乐园》试一试中,对一般学生只要求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对学优生则还要求写出表示几个几。另一种是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弹性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做弹性题。如:《有几块积木》中练一练2“填一填”,让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学优生还可根据加法算式画出相应的图,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数学课外作业除布置常规的一些习题外,再提供一些选做题,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常规习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励。
如:一年级上册中学生认识了整时、半时及快几时了和几时刚过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学具或家里的钟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当分针指向某个数字或两数之间时的时刻,第二天把自己的发现向大家汇报。学生很有兴趣,在自己的探索或家长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发现和发展。
五、考查测试面向全体
首先体现在考试内容上有层次。或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计100分),另一部分为略高于教材内容和标准要求的附加题,每次二题,计加分二十分。或分为A卷和B卷两级试卷,A卷为基本要求的测试题,B卷为要求略高的测试题,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
其次,体现在考试方法上有弹性。即允许第一次未及格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再考第二次,试卷不同,要求基本相同,并承认第二次成绩。如:周××同学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测试中挂了红灯,我不急于给他打分,而是个别辅导他逐题订正,特别是在对除法意义的分析理解上下功夫。接着,我又出了一张试卷,把他在第一张试卷中有较多错误的题改变数字和情景再次出现。由于他有了前面的订正辅导,分析理解能力增强,记忆也比较深刻,成绩当然比前一次有明显进步,学习自信心也更强了。
六、成绩评估形式多样
给每个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的评价,这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在不同层面上的进步,给予恰当的鼓励和期望,会出现令人吃惊的良好效果。
我们的评价是语言、分数、等级三结合。语言的评价富有情感色彩,并能及时作出评价,我就把语言评价大量运用于数学课堂、作业本、考卷上。分数的评价更多地体现了弹性。如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估分三类:对于学困生,以平时作业为主要依据,只要每次按时交作业,就以此为60分起评,对全对的作业或有错能自己及时纠正的予以加分;对于中等生,以平时一半作业满分为 60分起评,全对的予以加分,做对选做题的再加分;对于学优生,以平时百分之八十作业满分为 60分起评,全对的予以加分,做对选做题的再加分。等级评估对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适于运用到期末终结性评估上。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实施教育,从而使学生面对差异同样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呢?一位教育人士说过:“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最后的无层。”我认为我们在承认差异的同时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以下是本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分层
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理解”、“应用”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二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比如掌握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方案:针对少数学习较好的同学提出列表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面对学习较差些的同学要求在植物细胞结构图上标出各结构的名称。这样同样是掌握细胞的知识点,每个学生都在原有能力上获取了新知识,并得到提高。
二、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未知进行探索,从而真正进入主动思维状态,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设置疑问时,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过程可提出以下问题:动物细胞内氨基酸有几方面来源?新的氨基酸在组织细胞中大部分转变成什么?一部分氨基酸通过什么作用转变成新的氨基酸?少数部分氨基酸是如何转化为尿素的? 上述设问,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既顺利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至于望题兴叹,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同时又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感觉到过于简单。
再例如,学习“性状”这一段内容时,可以这样来设计: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在了解性状的定义的基础上,记住性状的概念,而对于相对性状的概念,只要求记忆,并能在给出的例子中找出相对性状即可;要求中等层次的学生,不仅做到以上要求,还要自己能举例说明相对性状的概念;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还要从基因控制性状这一方面全面的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相 1 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一同发展。
三、练习方式分层
练习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对极其个别学生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学习;对一些较普通级学生主要是新旧知识易混点采用对比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对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习作到常练常新。这样才能使尖子生吃饱,差生吃好,从而在教学中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四、课外辅导分层
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个别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于普通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给他们一些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内作业分层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会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完成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综合题和提高题。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善于发挥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我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野,将其全程贯穿于“备课——上课——练习设计与批改——课外活动与辅导”等四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中。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着重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教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层)的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问卷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实验来归纳总结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三、“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练习设计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设计化学练习,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化学作业时,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可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也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多接触化学,使课外活动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又使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于生活和社会。教师主要应注意好两点:
1、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化学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化学特长,可以适当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爱好。
2、要分
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外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灵活多样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化学兴趣小组。在较高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化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较低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利用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研究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分层教学虽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确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跟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在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进步,真正做到提优补差。
浅谈分层教学 “以„本‟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根本区别。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 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努力程度、反应速度、对教学内容在理解程度等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不同的教 学内容学习上都会存在着差异。但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学生的差异被有意无意地疏忽了,这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是是相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的分层教学。
结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内实施了分层教学,并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业实际水平或思维类型等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为低(基础级)、中(普通级)、高(提高级)三个层 次,以A、B、C组的形式揭示出来。A层次,要求:“低起步,走小步、重基础、多鼓励”。B层次,要求:“慢变化、多练习、重能力、勤反馈”。C层次,要 求:“多强化、重思维、促特长、求拔尖”。
2、将教学目标分层。我首先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可能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以教学大纲和教 材的基本要求为基本目标,是共同性目标,全体学生必须做到;在此基础上,设置选择性的发展目标,中、高层次的学生基本达到,低层次学生尽其可能。即教学目 标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顶”。同时,我们各级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断努力,在达到本层次目标后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3、课堂教学施教分层。我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区别教学。如“分合式”教学,教学起始阶段是集 体同授,教师抓住当堂训练重点、难点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 学习。到教学进程的一定阶段时,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二股或三股轨道”。一部分学生继续接受老师的直接教学,一部分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两轨同步结束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以便及时进行反馈,整理知识、补救教学等。在此同时,教师有机结合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并做到不能有丝毫松 懈,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4、作业分层。在教学了新课后,我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实际,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有共同性的必做题,有选择 性的提高题和发展题。实行分层练习,异步指导,抓住多数“中间层”,兼顾优差“两头子”。C组以“优”带“中”,A层以师导“差”,提高练习质量。并做到 必做题当堂批改,选择题和发展题课后批改。使有余力的学生能增加食粮并吃饱。
5、分层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在同一段时间里的学习中,都 能较顺利达标的学生,组织他们进行组间流动,并随着学生学业的发展和变化会有所变化,使得学生能根据能力选择学习进度,使得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上课,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提问、板演、做实验都是由后进生来打“头阵”。使得差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优等生想“跑”起来的跑得了,差生走累了的也慢得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
第五篇:对两届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对两届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唐松林
2002年二期课改开始试验的时候,我和宋老师担任第一批新高一新的化学教材的教学工作,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领导的明示下,化学课程每周安排三课时,有两节课是化学基础型课程,还有一节是拓展型化学课程,教导主任丁老师高瞻远瞩,在每次化学教研活动中都关心指导新高一化学拓展型课程的进展与反馈,与我们一起备课研究教学方法,使拓展型化学课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我和宋老师两个人教八个班级,在基础型化学课堂中我们完成备课组统一的化学基础教学目标与任务,而在拓展型课堂中,我们将两个班混合重新分成A、B两个学习档次的班级,A为提高班,B为基础班,宋老师和我各担任一个班的教学工作,以适应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
2004年,我第二次担任高一新教材教学工作,这一次我与丁老师、王老师一起负责高一八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在前两年的拓展分层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我们提高了备课的详细周密程度,更是将两个班混合分成A、B、C三个学习档次,A班名为化学拓展提高班,B班为化学巩固班,C班为化学基础辅导班,通过三班三教师的分层教学,使同学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共享了紧张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两届学生实施化学分层教学,给我留下最深的体会就是,通过分层教学使我们备课组的教师更团结,互相协作,大家为不同的知识点确定难度等级,为布置的作业题确定学习档次,分成ABC三个档次,从而尽可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尝试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探究学习问题。丁老师更是亲自把关C班,在每一天的中午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学答疑,在C班的教学中,俯首甘为孺子牛,专门善待关心后进生,把握他们的心态发展,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想分层教学的目标也许就是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来创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