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专项实验阶段性总结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
专项实验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立项背景
初中地理教学中,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只需学生懂得、记住,会做题,考试能拿个高分。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还很弱,处在一个敷衍的阶段。根据现在学生的学业状况,年龄特点,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培养开拓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出力,这样才能与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接上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是急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该课题是在2011年4月分提出,分三个阶段研究。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收集好的课例、整理、归纳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二、本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 老师方面:
1、课题文献学习研究
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认真学习有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文献,充分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内涵和实质。
2、分年级分学段将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片段、收集整理,并进行推广,3、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选择效果好的进行推广,将自己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方面:
1、愿学、乐学
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
2、会学、善学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技能和方法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最终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三、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范围:七八年级学生。学科:地理学科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围绕课题认真学习有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文献,充分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内涵和实质。拓宽视眼,本人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明显提高。撰写了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并获了奖。(后附件一)
2、学习洋思模式提炼出其流程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专项课题的载体是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流程
环节1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出示本节课三维目标
环节2(先学)学生根据目标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回顾所学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合作学习完成,不能解决的教师再讲解。环节3(后教 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不能完成的学习内 容由教师讲解。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再次点拨。
环节4(当堂训练)教师课前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学生讲并互评,最后教师再讲解学生出错比较多而未能完成的题。
3、本阶段在课堂上运用该模式的课例:(后附件二)
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是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应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见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自学要求,自学或互相探讨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解释和总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它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困难,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此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还是自主学习。
4、实施该课题学生方面取得的进步体现在: 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写在小黑板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然后解决提出的问题。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乐学,而不是老师灌输知识。
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内容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这样使学生善于学习,而不是盲目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会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大屏幕前指图等,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清晰,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长期坚持下去,势必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实验研究,我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两年的实验下来,大部分学生愿学、乐学、善学、到会学地理,感觉地理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地理课产生亲切感。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活动只停留于模仿,独立思考能力差,只注重文本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方法的探索。
长期以来,由于不少学校在初中把地理当作“副科”,地理课由其它学科教师担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生吞活剥。加之现在初中升学地理选考,因此地理学科基本处于被排斥、被忽视地位。导致许多学生错误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学好学坏无关紧要,或只为考试而学习,因而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动力和方向。学习上“懒散”之风普遍,许多重要地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注重记忆,不求巩固,作业马虎潦草,甚至抄袭。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生从初中开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潜意识的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样的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内在需要,也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明显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由此也产生以上问题 ⑵语言表达能力差,支离破碎,思维混乱
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欠缺主要有: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语无伦次、条理不清;重复啰嗦、角度单一;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表达随意,辞不达意。文字组织能力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不清;不能正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结构体系不完整;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存在障碍等。在做地理题时,往往出现学生知道了却不一定能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了不一定准确,从而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
⑶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差,只记住了地理事物是什么和在哪里,却不善于思考为什么,进而也就不会应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等。
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无需太多理解,或根本不必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刻板的学习地理,思维不够灵活,缺少灵活应用能力和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同一题目,只需稍加变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重文轻图,机械分割。不少学生的地理学习是脱离地理图表的单纯的文字记忆,使大量的地理数据和信息落不到实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知识迁移弱,前后连贯性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科内的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点零散孤立,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创造思维能力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独立见解,创新能力和应变素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存在不小的问题,机械记忆的多,思考的少;按教师要求的多,自己思考总结的少等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需进一步验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我设计了问卷调查,在所带班级中发放,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包含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方式的问卷),共8个问题,目的是想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情况。
从“学生地理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方式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后附件三)附件一: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石嘴山市第七中学 侯桂荣
新课程改革中地理仅以3%——4%的比例被列入了综合课。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仅有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也成为每个地理教学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手材料。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重视教材,会读、会用教材。地理教材包括课文内容、插图、读图回答、“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读懂教材,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了解知识间的前因后果及内在联系。阅读教材简便易行,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学生也乐于自学、勤于自学。具体做法主要有:
(一)指导学生阅读章节目录。在学生阅读章节目录以前,先要向学生交代初中地理教材的编排体系,那就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在此基础上阅读章节目录,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便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二)通读教材。要求学生用一定的时间通读教材,大概了解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内在联系,领会课文的基本思路,对老师的讲解心中有数,学习的自信心就会树立起来,就会保持积极的主动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采取多种形式精读教材。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阅读方式要经常变化,可以采用默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别朗读、教师朗读等多种形式。例如我们在学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时,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朗读北极地区、北冰洋和南极地区、南极洲,无需更多的语言和讲述,南北两极的地理差异明显显现,同时也便于学生记忆。再如学习分区地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南北方生活习惯的不同,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在吃、住、行、以及群众运动项目上的不同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达到消化教材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再配以工具书——地图册,相得益彰。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读懂地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途径。每一副地图首先让学生看懂图例,搞清地图的方向、比例尺,然后采用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的读图方法,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观察其位置、特点,找出与之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关系,建立起空间概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地理成因分析和规律分析。
(二)培养学生用图能力。读图的目的是用图。根据要求让学生读图,然后进行填图、拼图、绘图的练习,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的技能,把知识落实到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另外,会用地图反过来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学习区域地理这一章时,先让学生看地图册相关内容,学生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范围、山河大势、矿产分布,甚至是人文景观,这样无需太多的语言描述,只通过读图学生已基本了解各个地区的概况。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这样用图,就能培养学生的这种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增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能学以致用是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区域地理,分析辽中南工业发展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时,就要联系前面学过的资源(煤、铁、石油)及其分布,使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才有发展工业的优势,接着再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以及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就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当然,在这一问题的具体操作中,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把时间都给学生,也不能教师全部包办。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参与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全过程,积极引导、疏导、诱导学生分析问题,然后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地理课中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走出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诸如采集地理标本、搜集地理数据、野外实地考查、乡土地理调查、编排地理板报、组织地理竞赛等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思考各种现象,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落实到行动中自觉地去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教师应当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易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驾驭课堂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实践,练习自主学习过程,必须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时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教学各环节上尽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件二:
七年级地理《海陆变迁(2)》
师:大陆漂移的畅想曲,给我们描绘了一部惊心动魄的地球演化史,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板块运动的知识:第四节《海陆变迁(2)》。我们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能够说出是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学习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的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34—37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全球共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哪几大板块?哪些板块交界?
3.科学观测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你知道它升高的原因吗? 4.火山喷发与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集中分布在哪? 5.地震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过度:(8分钟)时间到了,自学内容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法。
四、后教,即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引导: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分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那么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是由大小不同的板块构成,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过度:板块构造学说的第一个观点告诉我们,全球是有大小不同的板块构成的,那你知道全球共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哪几大板块?哪些板块交界?
2.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基本上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其中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相交界。
过度:好,板块构造学说的第一个观点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那第二个观点“各个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来看第三题。3.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过度:地球上有很多奇特而且壮观的景象,比如火山、地震,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我们来看第四题。
4.地球内容灼热的岩浆岩着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地球内容能量的释放往往使地壳中的岩石产生断裂、错动从而引起震动,形成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过度:5.12纹州地震,我们并不陌生,这次地震给我国特别是四川同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谁来说说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5.地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心理、财产等造成伤害。(此题学生自己发挥即可)
五、巩固记忆
师: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这些了,下面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背诵自学指导第1、2、4题,8分钟后抽查记忆效果。
六、检测,抽查记忆内容(要求人人过关)
七、当堂作业 师:请大家合上课本认真做《基础训练》第一、二、三、四题,时间为15分钟,15分钟后比谁能得满分。
附件三:问卷调查
“学生地理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
1.你认为自己地理学习自主权处于哪一种状态?
A 受到充分尊重 B 有一定的自主权 C 基本上没有自主权 2.你希望自己怎样地理学习?
A 听老师讲解 B 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
C 自己地理学习,有地理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3.你个人的地理学习主动性如何?
A主动寻找并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B主动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C不得不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4. 你上课的思维状况是
A紧紧跟着老师走 B带着疑难地理问题听讲 C只听重点和知识要点 5.你参与课上讨论的情况是
A 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 偶尔参加 6.在上课时,你习惯采用那种方法做笔记? A 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B 认真听老师讲解,偶尔记笔记 C 只听老师讲解,从不记笔记 7.你认为自己的知识、本领主要来自 A 老师的讲授 B 自己独立地理学习C 父母及社会 D 不同的学科情况不
8.如果地理老师上课让你回答问题,你会怎样?
A.抓住机会,锻炼自己 B.看书回答问题 C.假装不会,默不作声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刘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自由、自觉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实施、积极构建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
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自觉性
【正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自由、自觉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实施、积极构建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调动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需要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学习目标。信心是学习的基石,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这些往往来源于教师的启发诱导,设计充满活力的疑惑,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一片沃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践、学生心理,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能摸得着,看得见”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将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重叠在一起,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再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将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剪出拼在一起放在外角上的操作,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再如我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正四面体等,让他们先观察再想象出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画出来,最后把立体图形展开看看和自己所想象的是否一样。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规律,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如学习新知识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并且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发散思维,从而掌握与以往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
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学生找出了两个知识点:求圆的面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
利用学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动手操作,将已有的圆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圆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培养自觉性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宗旨决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克服“离开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的传统思想,树立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及时点拨,适当引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的教学观念。其次,要克服僵化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不只让学生记住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揭示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比如,讲“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和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四边形边、中点连线组成什么图形?对角线被交点所分四线段又组成什么图形?等等。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了他们类比的方法,培养了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因此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后,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思考,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机会使知识技能逐步内化,成为经常性的行为表现,发展学生的能力,并有所创见。在数学学习中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将他们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体现自主学习的精髓。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需要每一个人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坐在教室里,可以听老师讲,但如果他们离开了学校呢?谁来给他们进行讲解!只能靠自己!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学会自主学习。自学是现阶段我们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
提倡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
精心设计学习提纲.提高自学的效率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会总结规律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提倡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
古人说:“读书贵神解。”读,就是要求快速通读(朗读或默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总体浏览课文,以辨识文体,了解课文内容大意。读书也是自学的第一步,而在课改实验之初,面对初一新生的不会读书,老师伤透了脑筋,特别是政、史、地、生等学科,有的学生只会通篇累读,有的学生只读黑体字,有的学生根本不读课本或在规定的时间内读不完,针对此情况我们大力提倡不动笔不读书和小组连读。
“不动笔不读书”是指读书时要将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画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标记的符号很多,应根据需要而用,只要突出重点,画得明显,便于鉴别就行,不必画得过多过杂,以免影响课文的洁净美观。刚开始时,有些“学困生”需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逐一画出,然而渐渐地他们也养成了边读书边记录的好习惯。
“四人连读法”是指读书时,要求在小组内四人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连读课本并画出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以强扶弱,用组长带动“学困生”以节约读书的时间,带动“学困生”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读、连读课本的好习惯,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困生”的自学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习提纲.提高自学的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实效,首先要设计、编排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给学生学习带来规律性、导向性、概括性的重要参考,是读书的扶助,因此自
学提纲的设计要以简明、概括为主,注重问题的整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使其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千篇罗列问题,使提纲“习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备课时确定了“实用的才是最好的”原则。自学提纲除了常规内容之外,还要结合各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及要求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并将延深和拓展的部分添加上,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的兴趣。将基础知识和深人探究(即展示)部分明确分开,让学生一目了然,以提高提纲的实用性,力争确实达到提高效率之目的。
在提纲的设计上,应注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1.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
2.设置问题情境,问题要注意整合,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基础知识着重标记,以便于当堂落实。
4.重、难点作为深人探究的问题出现,便于学生质疑、讨论和展示。
5.注重学法的指导,努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6.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7.达标检测要少而精,直逼学习目标并当堂落实。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会总结规律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我们采用预习学案的形式。在预习学案中将课本中重要的地方以问题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有目的的进行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因为对知识的获得从而增强对阅读的信心。若学生针对预习学案仍对知识存在明显疑惑,可以再采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与同组同学的交流中向别人学习自学的方法。在预习学案中,我们配有预习自测,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通常所涉题目极其简单,可使学生增强预习阅读的信心,学会总结规律。
学生学会自学并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训练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解过程中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快速的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快速作文能力。以上能力均需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地强化训练方能形成。为使训练做到切实有效,教师每上一节课,不必面面俱到,只求通过扎实的语文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在语文能力上有新的提高,要重视对提问的研究,使问题能体现教学思路,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多的独立
思考时间,鼓励独特见解。
例如:在读的训练上,读不能流于形势,每读一次要有一次的收获。读,有为了体会感情的读,有为了了解课文大意的读,有为了理解词句的读,还有为了揣摩写法的读,而以上种种不同读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读的形式,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读。了解大意、理解词句、分层等要边读边思考,可默读,了解文章思想感情一般用朗读,需渲染气氛,带动后进时则需齐读,通过各种不同读法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读的技巧与方法,最终能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要学会自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学案中,很多原来由老师一味灌输的知识,我们该为学生自学的形式,具体表现为“自己思考――质疑――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其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每个组都有优等生,他们可以带动组内同学进行讨论,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往往一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共同解决出来。在此,老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增强自学的信心。
不再采用讲授的形式,而是改为学生自学的形式。必要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学会自学的好习惯。这样,不需要做很多题,也一样可以掌握知识,毕竟现在学生没有很多时间进行课下训练。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我们一直在尝试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上是我具体实施的方案,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能自己进行预习并完成一定的题目,现在看来,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已大大增强。“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确有它实际的意义。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定稿)
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
(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1、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
2、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开始可先布置预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例如,在学习《淀粉和葡萄糖》这节内容时,通过学案布置学生预习:人体内血糖偏高会得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血糖偏低又会如何?通过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不可谓一举两得。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理论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四、优化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首先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严爱有加;其次是家长,对学生要有浓浓亲情,无尽关爱;第三是朋友,与学生友好共处,打破等级观;第四是学生,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这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是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必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位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是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是他能看;解放他的嘴,是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是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我们坚信有自信和探索干劲,我们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而环境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活动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构建一种有效支持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推动新一轮的教育的巨大改变,在这种巨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也即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节奏,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是以外显的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出现,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自主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反复、耐心、详密、周到的引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和恒心等的历练,激发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情感,并保持持久性和相当的自控力。
衡量自主学习的指标有三个: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把握和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者可分为高自主学习者和低自主学习者两类,高自主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和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把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自我识别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自我培养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我反省调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措施和立国第一要务,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质量的竞争必将成为新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他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因此,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共中心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变为自主活动时,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人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治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和工具,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为多种学习策略的实施提供条件,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而是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以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Internet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要成为一种交流中介,让它能够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有提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寻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精通本学科知识和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进展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学习者;当然,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只简单的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受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建构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转变教学观和学习观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互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的刺激、超文本特性及网络传递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演示的模式。教师在课前采用Authouware、Powerpoint、Flash等工具制成课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展示,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将微观过程和实验进行模拟,使本来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类模式一般主题明确,条理清楚,内容详尽,重难点突出,而且节奏也较易控制,在现在实际大学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
2.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严格地讲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软件,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爱好和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是实质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它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答应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只作为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这里充当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的角色。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目前在大学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还是极少数的,处于探索阶段,是教学模式的高级形态,也是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方向。在现在的大学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组织引导学生到网上寻找一些所需的资料和内容,其实这种初始阶段的各种尝试,势必会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自主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所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表现能力及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大学学习成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率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靠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的监控学习过程,即使反思,合理调整原定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同时,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靠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有研究指出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为复述与记忆复习两种策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和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加增强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爱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