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转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把实验活动课堂还给学生。
三、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没有真实的体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培养学生对生活表象、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仅是高考试题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也是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引导和鼓励才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紧抓日常教学,利用各种有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探究性学习旨在转变学生和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质量,使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正确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实验操作兴趣,增强实验探究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一经确立和强化,就会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克服困难,努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做过一个被称为“桑代克断笼”的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一个装有机关的笼子里,然后在笼子外面放上鱼,经过若干次努力后,这只猫终于打开机关吃到了鱼。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上成为“饿猫”,使学习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重铸诺贝尔奖章的故事。大意如下:二战期间,德军占领丹麦,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玻尔教授利用化学的方法,使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中,在德国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保存了两年,安然无恙,之后,又用化学的方法从溶液中置换出所有的金子,得以重铸诺贝尔奖章。你能猜得出教授采用什么办法把溶液中的黄金全部置换出来的?那么就来做做下面的实验吧。有了好奇心,增强了探究欲望,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又如,在做“金属和盐置换”的实验中,让一同学表演一个有趣的魔术:用蘸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玻璃棒在一洁净的铁片上点上数点,所点之处,点铁成“金”,然后建议各小组采用下面的办法,各小组由一名同学做实验,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指出他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无错误。然后,互换角色,依次做一遍。通过反复练习,共同参与,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养成实验探究习惯打下了良好的习惯。
二、团结协作,增强责任感
许多实验往往需要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凡是配合的好的实验小组,其实验往往完成的又快又好。教师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在实验技能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还应对学生的团结协作提出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制定实验计划时,分工具体、明确,各司其职。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大小不同而搭配分组,让程度较好的学生给程度较差的学生予以指导。实验前周密计划,试验中小心谨慎,实验后检查效果。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先明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可比较与制取氧气实验的异同。然后给每组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发扬团队精神,每位同学都献计献策,动手操作。
三、丰富课外活动,扩展视野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常常设置一些学生利用身边已有材料就可以完成的探究小实验。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提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实验:取两只铁钉分别浸没在油和蒸馏水中,再取一支铁钉让其半浸在水中,每天观察现象并记录。一周后,当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铁生锈的条件。
针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来自行解决。例如家中的水壶用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水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在不弄破水壶的情况下除去水垢。做完后,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探究报告,并及时进行指导。生活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扩大了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起到促进作用。
四、交流实验探究结果,巩固实验探究能力 “表达和交流”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科学家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研究成果,在观察、判断、总结归纳、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是超出普通人的,对于同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表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学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如:课堂讨论交流、作品评比、小型报告会、墙报、建立网页在校园网上交流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找出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鼓励。使学生在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五、举行实验竞赛,全面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竞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它能充分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特点,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个人对个人或小组对抗等形式,使实验充满竞争,也充满趣味。竞赛可采用“合理、规范、快速、协调、稳定”的标准。合理是实验方案设计合理,规范是指实验操作规范,快速是技能熟练的标志,协调是指手、眼、脑作出的连贯动作,稳定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赛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确保学生成功。实践证明,参赛学生的获胜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鼓励。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他会在教室的引导下,主动自觉地学习。有疑问必积极求解,勇于探索,遇异而争,对问题的探究态度认真。相反,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气氛就异同了,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化学实验竞赛使学生都能在热烈、紧张、欢愉的气氛中全面提高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它可以做为一项综合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加以推广。
通过以上措施,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使其动脑,动手技巧有很大提高,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知的科学精神,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和学习方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加强课外实验开发,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加强课外实验开发,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中学 费军华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开发和利用课外的实验资源,扩大学生的实验空间和时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一条重要思路,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因此学生身边的实验资源随处可见,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研究,你便会发现你身边的实验资源是如此丰富,通过身边资源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会大大增强,既解决了实验资源的不足,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是一举多得之举。
身边的实验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
一、直接利用身边资源
1、一张纸可以做什么? a、演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感受不同纸面的磨擦力 c、不会湿的餐巾纸
d、镜面与纸面的亮斑有何不同? e、比黑色更黑
f、用一张纸模拟“日食” g、抽纸笔粉笔盒不动(演示惯性)
2、一个废注射器可以做什么?
a、直接用作量筒,量取一定液体时比实验室的量筒还要方便 b、用作抽气机和打气机都很方便 c、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3、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可以做什么? a、演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加一张纸演示大大气压的存在。
c、装上水就是一个凸透镱,可以演示放大镱和凸透镱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装上水可以演示加一根棍子可以看到棍子在各种位置时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e、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人的身体就可以做很多实验 a、说话发声 b.用牙齿“听”声音 c.制造手影 d.头发丝的妙用 e.人模拟电灯的联接 f.体验触电
g.测定人尽全力跑上楼的功率
二、通过加工制作变成实验教具
1,用一塑料杯大米来磨擦起电
2、简易电话(用两只电动喇叭连上电线即可)
3、看得见的音叉振动
4、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
5、浮力产生的原因
6、“吹不大 吹得大 不封口”
7、直流电动机改造成直流发电机
8、可移动式压强计
9、线性密度计
10、弹簧称
11、自来水压测量仪
12、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13、磁极的相互作用演示仪
14、饮料怎样被吸出来的
15、“飞机升力”模拟实验
16、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17、吹不走的塑料泡沫小球
18、带电的塑料泡沫棒
19、会跳舞的塑料泡沫 20、瓶中小球的神奇运动
21、水中不浮的乒乓球
22、用带细管的玻璃瓶演示温度计的构造与原理
23、神出鬼没的硬币
24、有惊无险的单摆铁球“撞”鼻子
25、带电气球使易拉罐移动
26、吹不走的气球
27、用钢笔做“浮沉子”
28、吹不走的乒乓球
29、会自动向上跳的乒乓球 30、用棋子做的平衡实验与惯性实验
31、用保鲜膜做起电实验
32、把教室作暗箱
33、硬币起跳实验
34、硬币平衡实验
35、硬币做惯性实验
36、硬币磁化实验
37、硬币磁悬浮实验
38、硬币排斥实验
39、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0、用注射器测定大气压
41、摩擦后的玻璃棒总带正电吗
42、用注射器管筒制作连通器
43、“猫眼”的秘密
44、用塑料袋做“热气球”
45、铁块在水中不沉
46、木块在水中不浮
三、创造性地发明更直观和实用的教具
1、摩擦测力计
2、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3、用一塑料杯大米来摩擦起电
4、水位报警器
5、奥斯特实验仪
6、电功实验仪
7、简易电话(用两只电动喇叭连上电线即可)
8、匀速直线运动仪(可解决许多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9、看得见的音叉振动
10、暗箱式光学演示箱
11、电能的输送演示仪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箱
13、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板
四、实验资源拓展和开放性思维
1、塑料一定是绝缘体吗?
2、不可思议的“吹”蜡烛实验
3、“飞机升力”模拟实验
4、透过烛焰看物体
5、利用地球磁场发电
作者姓名:费军华
工作单位: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中学 邮政编码:733202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517602195@qq.com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2002年6月毕业于合作师专,2002年8月至今在天祝县打柴沟中学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和实验工作
第四篇: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我们造就的学生“多才多艺”,光靠灌输书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验教学在这方面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并且把握住新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这就要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实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关键字]实验材料多样性自主合作信息技术勇于创新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因而在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时必须做到广度、深度的准确把握,增强其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讲授、演示精当,以点带面,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更好地实现学科整合,把实验教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做好实验的第一步。
实验材料要多样化,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的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快乐的探究者、发现者,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套在那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认为是必须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资源
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在教学《寻找生命》一课的时候,课前我先让学生搜集一些生物,可以是一些小花草,也可以小动物,还要求他们对自己所搜集的生物进行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我经常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材料的主动性,以便课上能充分利用材料,学生更容易在实验中接受科学知识。
二、实验教学主张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们都有好奇心,都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都爱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也往往让学生打开了科学大门的钥匙。所以,要引导学生亲自感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充分体现做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学、领悟科学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我们身边的一些科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探访生物王国》这一单元时,我一改常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菜园、来到公园、来到小树林„„.让学生去观察、使学生发现科学广泛存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并且在教学《小白兔》这一课时,我鼓励学生亲自饲养小白兔,天天去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这样使学生感受了动物的一般生长过程,也使学生与小动物建立起更深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珍爱生命,与小动物和谐共处的感情。当然,光只用眼睛看还不行,还要有不同的观察方法,如摸一摸、闻一闻、对比观察等等。在教学《红番茄》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拿出实物番茄,切开它,让学生观察、品尝。我还利用媒体同时展示番茄树、玉米、让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认真地观察,对这些不太熟悉的同学也得出了结论,相同点: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点: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都不一样。课堂中,我就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让学生知道了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器官。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只有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扶植、巩固和实现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才能最终带给学生以欢乐。”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应始终把“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快乐的发现者”作为探究教学的核心。我们的科学实验不能是单一的,只要多样化了,才能真正把学生的勇于探究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更好地在科学的领域里畅游。
三、实验中强化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科学发展的历程证明,许多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们的合作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的,而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合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倾听别人的见解,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探究实验中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
自主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易于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这样才能把自主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
此外开展小课题研究,还有利用加强课外学习的合作。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围绕一个主课题,确定几个小的研究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
四、现代的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让科学课堂栩栩如生。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我有时会选择现成的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此时,FLASH等动画技术就成为教学的关键。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可以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能吸收水分等,可用动画显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一堂科学课,实验教学毕竟有限,一两个实验只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大部分内容是要在课前或课后去实践、去掌握,这就使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不确定性。而通过运用教学幻灯片、教学碟片、自制flash动画等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短短课堂40分钟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直观。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要求学生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可引导学生在科学网上查找各种相关的资料,学生的知识面会迅速扩展,所积累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五、张扬个性,发展独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处于主导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在科学实验课中我们必须主张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让他们有所创新。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
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清清的水》这课的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可以溶于水,有物质不溶于水。书本里所举的物质不是液体就是固体,有个别学生提出了“汽水”的能不能溶于水的问题,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回去做实验,把可乐倒进行水里,看看能不能溶解。第二天,学生们纷纷告诉我:原来气体也能溶于水。我经常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无数的事实证明,没有大胆的尝试,也就没有惊人的发现。只有敢于大胆尝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去试一试,而不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老师的合作,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年轻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黄畈中心小学:田春枝
一、实施背景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 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
二、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与研究。(2013.1——2013.4)
2、形成经验与方法。(2013.4——2013.5)
三、实施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确定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验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