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19-05-12 23: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第一篇: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陈红芳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我们学校推行的“三层五步”教学模式,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做了一些探索性尝试,现就怎样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增强教学效果,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情景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活跃的学习和探讨氛围,就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说,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情境创设就显得格位重要。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融于教学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1)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可以引入这样的教学情境:杰米是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上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我将在整整一个月中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1分钱,以后你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说:“真的?!你说话算数?”

合同开始生效了,杰米欣喜若狂。第一天杰米支出1分钱,收入10万元。第二天,杰米支出2分钱,收入10万元。到了第10天,杰米共得100万元,而总共才付出5元1角2分。到了第20天,杰米共得200万元,而韦伯才得5千元多。杰米想:要是合同订二、三个月该多好!可从21天起,情况发生了转变。

第21天杰米支出1万多,收入10万。到第28天,杰米支出134万多,收入10万。结果,杰米在一个月(31天)内得到310万元的同时,共付给韦伯2千1百多万元!杰米破产了。

(2)动手实验引入数学问题

学生亲身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能给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椭圆定义的教学中,可改变教师画,学生看的传统做法,课前可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椭圆。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画图过程,得出椭圆的定义,可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定义中的2a>2c这一条件留下深刻印象。

(3)创设古诗词型问题情境

以高中数学必修2的三视图教学片断为例: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我让全班学生来朗诵这首诗时,很多学生在笑,数学课怎么上语文了 ?觉得这节课是个谜,提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的三视图。

(4)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如果就事论事的讲解也未尝不可。但要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和价值,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并进行抽象概括,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让学生理解“二分法”的本质。

如:教师手拿一枝钢笔,问那位学生可以在一分钟内猜出它的价格,话音刚落,学生都跃跃欲试。一名学生猜30元,教师说高了。“20”“低了”,随即在高了、低了的一片喊声中,慢慢接近了真实价格。由此引入二分法。

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现实情境到抽象数学模式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三、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那么在情境创设上就不能随心所欲,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情境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要能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

二是要考虑花、苗、种子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到花、苗、种子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注意提升花类和苗类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要激发种子类学生的兴趣,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

三是要体现启发性。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四是要注重课堂互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受益。为调动学习、探讨气氛,增强教学互动性,对于问题情境,可引导种子类学生提出问题,因为种子类学生求知欲相对较差,但好奇心一般都比较强,利用这一点,教师可引导种子类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而提升种子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接下来,教师可引导苗以及花类学生对种子类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真正做到让学生一直参与课堂,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让问题情境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其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真诚地希望各位前辈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第二篇: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台县芦溪中学 邓少奎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为“情境—问题—探究”,其教学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从整个教学流程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起点是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是打破学习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探究活动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点化”,使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思维、找到探究方向,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进而实现探究活动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教师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案例1在“算法语句”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个问题:编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 1 的值。这是以后我们经常要遇到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如何交换A,B的值。

学生1:输入A,输入B,然后A=B,B=A。

教师:这样做行吗?大家再想想这样真的交换了A与B的值了吗? 学生2:不可以,这样输出的都是B或A的值了。

教师:这个问题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两瓶红、黑墨水,你想交换两者,可不可以直接把黑的倒到红的瓶里,再倒回来?

学生2:不对,应先把其中一瓶倒入一个空瓶,再交换。教师:也就是说要借助空瓶才可实现交换,所以这 里也应该引进一个变量T。首先把红墨水倒入空瓶T中,再把黑墨水倒入原先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最后把空瓶 T中的红墨水倒入原先装有黑墨水的瓶中,如图2所示(在黑板上画出图2)。因此上述A与B的交换问题该 如何抽象为数学符号语言?

学生:T=A,A=B,B=T(学生齐声说出了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生活中倒墨水的情境自然引导学生引入变量T,实现了抽象、具体再抽象的过程,从上面学生的大声且正确回答中可看出这样的设计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当学习情境来自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现实生活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即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处于学生思维水平“最近发展区”,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2在“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在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

1896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迷团。他搜集了大量事例后分析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长年累月的习惯,使每个人伸出的步子,一条腿要比另一条腿长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而正是这一段很小的步差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大圆圈!设某人两脚踏线间相隔0.1米,平均步长为0.7米,当人在打圈子时,圆圈的半径y与步差x为如下的关系:

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复习初中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关系也是一个映射,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映射说。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乐于学习,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和理解。

(3)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所以,教师设计问 2 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案例3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图略),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即计算1+2+3+„+100。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99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99。问题3: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n。问题4:如数列{an}是等差数列,如何求a1+a2+„+an?

因此,通过四个“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

(4)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

数学“实验”使教师真正改变“传授式”的讲课方式,学生克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数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案例4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

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 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5)创设“数学史”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数学史总归是真实的。因此,情境创设可以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以数学史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

案例5在“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以下史情:

美国历史上至今已有42位总统,其中第11任的波尔克和第29任的哈定生日都是11月2日,还有亚当斯、杰斐逊、门罗三位总统都死于7月4日,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很正常的现象呢?

究竟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情境入手,步步深入,自然的展开本节课的教学。(6)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6在“复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问题:已知,求的值,学生感到很容易,很快计算出,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强化,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观念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数学观。

3.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情境的情感性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在启发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教学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适当的难度,经受锻炼,尝试成功。借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之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卷入度的目的。案例

1、案例2和案例5都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数学教学与学生更贴近,减少了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问题情境的适宜性

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特征,要与学生的智力和水平相适宜,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案例3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3)问题情境的探究性

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创设“微科研”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案例4通过五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

(4)问题情境的简约性

设计的问题情境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问题是学生内心真实存在的,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案例5与案例6,寥寥几句话就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既指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数学的本质。正应了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

(5)问题情境的发展性

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案例

1、案例

3、案例4和案例6都吻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模版]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十一五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滕志林

关键词:十一

五、教学情境研究、课题管理、成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校开展十一五扬州市规划课题“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研究的过程情况,从课题组的成立、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含义的界定、课题管理采取的措施、子课题实施情况、课题实验取得的效果和成绩、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正 文:

一、课题组的成立:

2006年秋季,为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学研究实验,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我校向扬州市教科所递交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市级规划课题研究的申请材料,于2006年10月开题,2010年10月顺利结题。

本课题按教研组下设五个子课题。政治组子课题:“用政治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语文组子课题:“追寻语文味的课堂”,英语组子课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数学组子课题:“数学-生活-数学”,理化组子课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校“十一五”课题中心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课题以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和国外皮亚杰为代表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首位)为支撑,遵守新一轮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研究,教师充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在高效、愉快、有序的课堂情境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三、课题含义的界定: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目的在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学生活动空间中创设不同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学校与社会相通。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

四、课题管理采取的措施:(1)资料管理。

各课题组有专人负责课题资料工作。方案、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音像等过程资料均存档,特别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管,负责资料管理的成员定期搜集、归纳提炼,向课题组提供鲜活的信息,开发信息资源。

(2)成果物化。

构建教学模式,组编论文集,推荐优秀教案。课题组每学期一总结,每学年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教师每月完成随笔两篇,定期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向报刊杂志投稿。(3)制度保证。

学校课题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了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自身学习与提高,做到了五个一:①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情境教学如何设计。坚持执行集体备课制度,重在研究课堂情境的生成、创设、有效等,突出学法指导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等问题。②每周一组织一次“教学沙龙”,着重交流:两周以来,本人学习了哪些新的教学理论?教学工作存在哪些得失?在教学中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③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回顾与展望”,交流课题研究的体会,讨论下一步研究的预案。④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课”评选。优秀课评价标准专设“情境创设及运用效果”一栏,通过听课、评课、磨课形式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

(4)尊重激励。

课题研究是项劳心劳力的工作,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对于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①庆功表彰,发挥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课题研究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②评优晋级,突出课题研究含量。在教师考核中适当增加课题研究成果比分,在评聘职称、评先晋级方面,突出其科研成果。③利益分配,实行政策倾斜。学校设立多种奖励项目,重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奖励。

五、子课题实施情况简介:

语文课题组: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上,语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学生的情感状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上,教师创设语文味的四部曲是: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合作探究。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英语课题组: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要求学生间尽量用英语表达交流,每节课前要求学生就学校、家庭、个人、天气等方面用英语演讲,课堂上每位老师能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学习用品来表演学习内容,同时各班还组织了英语“PATY”,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排、演出文娱节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近几年中考我校英语口语测试满分率均在90%以上。

政治课题组:把沸腾的社会生活请进课堂,使政治课富有动感,具有吸引力,结合时政,引导学生关注时局的发展,让学生站在新闻的最前沿。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性分析时事政治,如初二的法制课上,教师根据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学生开展诸如“道德与法制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会,会上学生踊跃发言,且言之有理有据,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都有了提高。

数学课题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在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备一张长方形纸,用剪刀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理化课题组: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将日常生活与学生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用物理、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与现象。注重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动画视频等,放手让学生操作,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结论,由感性向理性飞跃,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六、课题实验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几年来,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与课改之前相比,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①初步建立了持久稳定的教学效果,将丰富多姿的具体活动化为不断激励,教育空间得以拓宽,令学习效用发挥得更深更广。②增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感,通过“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同学、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作用。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力,课堂上创设了一种探究的教学情境,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究的精神,通过情境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本课题研究时间虽短,但成绩已经从学生、教师方面体现出来。(1)学生方面:

各种竞赛成绩喜人,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一人获全国二等奖;在省初中生数学竞赛中有一人获省一等奖;在省初中生化学竞赛中,有二人获省二等奖;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有一名同学获市三等奖;在省第9、10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中有多人获省一、二、三等奖;在高邮市英语能力竞赛、口语竞赛各有一名同学获市一等奖;几年来,有40多名同学的文章在大市、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生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相比有明显提高,初一、二在市期末统测中总均分名列全市前茅,初三毕业班每年均有40名左右学生被重点中学录取,有100名左右学生被普通中学录取。

(2)教师方面:

全校老师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积极探讨并总结理论与经验,每学期都完成一篇课改专题小结。李校长在扬州市百名校长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展示中获二等奖,在扬州市“成功杯”百名校长有效引领校本教研展示中获三等奖;教科室主任滕志林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物理教师》《理科考试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共发表物理文章100多篇,自编论文集《滴水成像》;孔老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在《英语大课堂》发表,薛主任的《浅析初中化学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藏老师围绕语文组子课题撰写的主题文章《追寻语文味的课堂》在《扬州教育》发表,吴校长的《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在《中学课程辅导》发表,余老师的《反比例函数三个重要性质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与学》上发表,《找出题目中隐含的圆》在《中小学数学》上发表;朱庭喜老师的《元素化合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与学》上发表;嵇元庭老师的《关注课堂为教学插上理想的翅膀而努力》在《英语教学研究》上发表;赵春霞老师的《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在《英语大课堂》上发表。另有2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有10多名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我校教师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积极创新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洗课、磨课,自身上课能力迅猛提升,十一五期间,有两名教师在扬州市赛课中获一二等奖,有近10名教师在高邮市赛课中获一二等奖;李校长被评为高邮市名校长,吴校长被评为高邮市优秀教研站站长,滕志林、刘伟高被评为扬州市骨干教师,两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学科带头人,三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两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教坛新秀,多名教师被评为镇先进个人。

七、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

(1)情境运用延伸不够。目前一些教师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为导入而导入的,情境的设计没有贯穿于全堂课,在整个过程中,不知如何创设情境,在导入结束时(以致于课外)情境不能继续为教学过程服务。(2)注重认知激情不够。

情境教学应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应该始终有情感发展相伴随,教学过程应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课,注重的是认知,缺少的是情感的伴随和推动。

(3)情境例子选择不当。

如何选择恰当和有用的情境例子,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情境例子最后是否成功,关系到学习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我们的老师为了应用情境而常常选用了不合适或不恰当的例子,常常适得其反。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优质的课堂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情感、高效的课堂成效都与课堂的情境密切相关,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为每节课的成功做好铺垫极为重要。如何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达到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成效是我们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为“情境—问题—探究”,其教学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从整个教学流程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起点是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是打破学习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探究活动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点化”,使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思维、找到探究方向,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进而实现探究活动的目的。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能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2.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 1 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教师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案例1在“算法语句”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个问题:编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的值。这是以后我们经常要遇到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如何交换A,B的值。 学生1:输入A,输入B,然后A=B,B=A。

教师:这样做行吗?大家再想想这样真的交换了A与B的值了吗? 学生2:不可以,这样输出的都是B或A的值了。

教师:这个问题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两瓶红、黑墨水,你想交换两者,可不可以直接把黑的倒到红的瓶里,再倒回来?

学生2:不对,应先把其中一瓶倒入一个空瓶,再交换。

教师:也就是说要借助空瓶才可实现交换,所以这

里也应该引进一个变量T。首先把红墨水倒入空瓶T中,再把黑墨水倒入原先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最后把空瓶 T中的红墨水倒入原先装有黑墨水的瓶中,如图2所示(在黑板上画出图2)。因此上述A与B的交换问题该 如何抽象为数学符号语言?

学生:T=A,A=B,B=T(学生齐声说出了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生活中倒墨水的情境自然引导学生引入变量T,实现了抽象、具体再抽象的过程,从上面学生的大声且正确回答中可看出这样的设计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当学习情境来自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现实生活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即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处于学生思维水平“最近发展区”,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案例2在“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在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

1896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迷团。他搜集了大量事例后分析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长年累月的习惯,使每个人伸出的步子,一条腿要比另一条腿长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而正是这一段很小的步差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大圆圈!设某人两脚踏线间相隔0.1米,平均步长为0.7米,当人在打圈子时,圆圈的半径y与步差x为如下的关系:

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复习初中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关系也是一个映射,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映射说。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乐于学习,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和理解。2.3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案例3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图略),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即计算1+2+3+„+100。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99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99。问题3: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n。问题4:如数列{an}是等差数列,如何求a1+a2+„+an?

因此,通过四个“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

2.4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

数学“实验”使教师真正改变“传授式”的讲课方式,学生克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数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案例4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

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

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 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2.5创设“数学史”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数学史总归是真实的。因此,情境创设可以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以数学史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

案例5在“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以下史情:

美国历史上至今已有42位总统,其中第11任的波尔克和第29任的哈定生日都是11月2日,还有亚当斯、杰斐逊、门罗三位总统都死于7月4日,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很正常的现象呢?

究竟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情境入手,步步深入,自然的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2.6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6在“复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问题:已知,求的值,学生感到很容易,很快计算出,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强化,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观念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数学观。

3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1问题情境的情感性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在启发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教学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适当的难度,经受锻炼,尝试成功。借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之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卷入度的目的。案例

1、案例2和案例5都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数学教学与学生更贴近,减少了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问题情境的适宜性

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特征,要与学生的智力和水平相适宜,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案例3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3.3问题情境的探究性

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创设“微科研”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案例4通过五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

3.4问题情境的简约性

设计的问题情境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问题是学生内心真实存在的,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案例5与案例6,寥寥几句话就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既指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数学的本质。正应了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3.5问题情境的发展性

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案例

1、案例

3、案例4和案例6都吻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绍学,钱佩玲,章建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 4郭允运.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0 5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新思维[J].数学通报,2003,2 6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高定照.例谈中学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史的运用[J].数学通讯,2008,3

下载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三层五步”教学模式,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探微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探微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较难也较枯燥的学科.而数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重要源......

    五步教学模式

    横山县第五小学“五步教学模式”探究指导意见 (初构模式框架、人人试用、修改完善发展、优秀者表彰奖励) 一、“五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打造有效课堂,力求高效学习,提炼教......

    五步教学模式

    “五步教学模式”反思 内埠小学 杨晓燕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而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五步教学模式推广以来,在六年级课堂......

    试谈创设教学情境的好处

    试谈创设教学情境的好处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那么如何使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学好应学的知识呢?我国教育......

    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吉林省镇赉县第三中学校 张海峰 身份证号码:***038 QQ号码:1097816236 手机号码:***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 情境 创设 摘要:新课程教......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1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甘肃省泾川县荔堡中学 白玉栋 744319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

    创设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创设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创设情境教学学习心得1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一、创设导入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绪迅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