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19-05-13 04: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第一篇: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吉林省镇赉县第三中学校 张海峰

身份证号码:***038 QQ号码:1097816236 手机号码:***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 情境 创设

摘要: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是学生的学习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灵活创设与教学相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方便信息传输。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新课程教学理念也要求是学生的学习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灵活创设与教学相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一、传统教学在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的误区: 1.无创设

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就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就是一种“灌输”,不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中根本不需要创设情境,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教学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开场方式。

2.教师一手创设

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仍然坚持“教师中心论”。他们坚持教师是教学中绝对的主导者,学生只是配合教学的工具,情境创设变成了教师的独白。

3.创设方式机械

传统教学中的部分教师或者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由于见识较少,主要因为思绪受到过多的禁锢,而只能机械的创设或者过于单一,要么每节课的开头都播放歌曲,要么每节课开头都给学生讲故事,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下灵活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鲁迅先生的《祝福》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祥林嫂悲惨地死去了,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乐于讨论,也会勇敢发表见解,在争辩中会逐渐认识到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再如学习《故都的秋》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天净沙·秋思》吗?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感情的?结合学生熟悉的诗词来设置问题,学生有兴趣,也有话可说,学生会自然的说出天涯沦落,秋日思归,是通过诗中的形象去捕捉和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来说,作者笔下也没有单纯的风景,往往也是情寄寓于景中,“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这类散文可以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感情,从而进入到散文的学习。

2.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创设思维情境是指教师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思维“高峰”的条件和机会,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度兴奋,激起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最佳的灵感状态或准灵感状态,期待“奇迹”的发生,以便探寻课堂教学的高潮。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空间的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教完《月亮上的足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议题:假如你是一个月球旅行者,此时你正在月球上行走。回首俯视地球时,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教完《祝福》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叼走,祥林嫂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这一问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有的说,“阿毛没死,祥林嫂还能守着。因为,孩子会长大,会娶媳妇生孙子,祥林嫂就有了希望,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有的说,“即使阿毛没有死,还是会有其他天灾人祸降临到她头上。此外,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也不会放弃对她的迫害”;还有的举例论证说,“《故乡》中的闰土,家里人都平安,但生活又怎样呢?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多收了三五斗》中,戴旧毡帽的朋友,即使遇到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好年成还是那样的艰难。旧社会,苦难就像穷人的专利一样,摔也摔不掉,扔也扔不了。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下,是过不上幸福生活的”。经过热烈讨论,学生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后,我进一步提问道:“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呢?他们怎样才能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呢?”通过我这样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而且还更加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活动情境,主要通过以故事创设情境、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以音乐创设情境、以角色创设情境、以多感官但与创设情境等,使学生理解现实内涵,增强他们的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上讲:“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 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适当表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许多课文可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分角色合作、参与,进行课本剧排练。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周朴园的狡诈伪善,哈姆莱特的犹豫与拖延„„“天地大舞台”中的各种悲欢离合、忠义伪善的故事和形象尽现于“课堂小天地”,在轻松、愉悦、活泼的气氛中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4.创设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的平台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拓展和丰富了课程资源,提供和创设了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影响图片等可视性较强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宽了平台。适度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如教学《离骚》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在这之后可以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纪念他的节日是什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会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再如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渲染出气势磅礴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气势美,为鉴赏词做好铺垫。还可以通过课件展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总之,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创设出多样的、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情境,不断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并形成燎原之势,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谈

只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老师的辛苦和对他们的挂牵,学生才能读出文中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我抓住“夜夜”、“一天”和“时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老师的辛苦,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在教学最后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学生入迷的表情告诉我那身影是多么熟悉,这情景似曾相识。虚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我紧扣此景追问: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株紫丁香,此时,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相发言:“老师,很晚了,您睡觉吧!”“老师,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师,天气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热茶吧!”“老师,您累了,我来帮您捶捶肩,揉揉腿吧!”……更有学生说“老师,我来帮您批作业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情境创设的效果。

又如教学《识字6》时,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学得生动、活泼。我将学习词语,读好词语设计一个活动——到“风景区旅游”。组织学生按兴趣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旅游团,在情境中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旅游任务,即学习任务。学生兴致昂然,一时间,组团声、分工声、讨论声、纠错声充满了整个教室。另外,我一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做个文明游客”。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都以一个文明游客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活动结束后,我带领学生评出了“文明小游客”,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知识与思想教育得到了双丰收。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虚实结合,课堂中见生活,生活蕴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自主且饶有兴趣。

第三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诱思探究教学论论述到: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创设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它包括形象情境,愤悱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迁移情境,尝试情境等等。每个学科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情境的创设有共性也有个性。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本人在这里谈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形象情境。

形象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表现就是利用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图片而创设的教学氛围及把课文文本演绎成课本剧。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播放朱自清游荷塘的情景,展示月下荷塘的景色。又如教学唐鼗的《琐亿》,当说到鲁迅教育青年的片段时,播放有关的视频录像,把鲁迅的语气和神态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至于课本剧,如在曹禺的话剧《雷雨》的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声音、图形、图像、文字、表格等媒体进行教学,显得形象直观,能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可以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但要注意,语文阅读终究是文本的阅读,阅读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学生要通过文字产生再造想象,切不可以视频和图片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如有一个教师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竟然抛开课文,让学生欣赏《阿Q正传》的电影,学生自然是兴趣勃勃,全神贯注了。接着就进行人物的分析,还美其名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上的其实不是基于文本的语文课,而是电影鉴赏课。文学是用语言符号表现生活的,而电影则用动作语言,鉴赏的方式前者靠的是思维想象,后者靠的是视觉冲击。我们一定要记住,阅读归根到底是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已经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视觉冲击,可以弥补学生想象的不足,增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要注意,“夫缀文者以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的语言符号中理解其精神内核,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能力。至于分角色表演,有利也有弊。如果学生的表演水准了得,而又能悟透原作的精髓,那么表演效果肯定好。但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本没有表演的才能,那么文本课本剧的演绎就很可能是不伦不类,至多只能引发哄堂的大笑。我们知道,表演是需要培训的,就是简单的对话也都需要排练。所以,分角色表演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滥用。总之,在小说和戏剧的教学中,我们要分清主次,恰当利用视频图片等文件,恰当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切不可喧宾夺主。愤悱情境。愤悱也指“悱愤”。《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里的“愤”,就是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悱”,就是嘴巴想说但又不知怎样表达的情境。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营造“愤悱”的情境。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的频率调谐到“愤悱”的情景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心理上的内化与生理上的消化一致。”(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教师应该吃透教材,针对难点重点设置导向性信息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能力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点。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张涣庭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6页)。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现状,我们在课堂上才不会急于提问或总结,我们才不会违背可接受性的教学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发现,很多的老师也是设计了许多导向性的信息,可是却没有真正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悟透了,于是一个劲地提问,还美其名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学生还未达到“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境界,教师当然是问了也白问,学生就是回答不出。“哎呀,我不是不启发呀,学生就是苯,启而不发呀!”像这样的牢骚我们听得不少。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该教师上的是青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上要求学生用五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并且思考四个问题:一是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二是断臂维纳斯到底美在哪里,三是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复原维纳斯雕像的各种方案是倒人胃口的,四是维纳斯失去的为什么只能是双臂而不是鼻子眼睛耳朵什么的。五分钟过了,一些学生看完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看完,可是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发问了,请甲同学又请乙同学再请丙同学等等,学生此时一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笔者发现,这节课学生看课文的时间也就是那五分钟的时间,其他时间绝大多都空耗在教师的提问之中了,学生其实没有真正深入体验和感悟。其实,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学生在几分钟里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要知道,看完课文之后,学生还需要时间针对设计的问题回视,筛选信息,而筛选信息必须花相当多的时间,而本为是美的鉴赏方面的文章,学生有关美的理论和心理积淀就很有限!当然,也许学生课前有预习,但就是预习,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这么多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毕竟还是有限的。这位教师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了解学生要解决这么四个问题到底要花多少时间,他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很明显,这位教师备课时只备教材,没备学生。当然,他也就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给足(相对问题的难度而言的)思考的时间,学生才能达到“悱愤”的境界,而这时候,教师才可以相机诱导启发,总结归纳。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摸准问题的难易,在巡视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的程度,及时把握“悱愤”的时机。时机未成熟,教师不要“轻举妄问”。当然,悱愤也要注意克服另一个极端,即学生已经达到“悱愤”的境界了,而教师还在那里发呆。高明的教师始终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做到环环相扣,教与学默契配合。

所谓的体验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全身心活动的情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谓之活动。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放整个学习活动,而获得的对周围事物的自我感悟,谓之体验。真正的学习行为,应该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体验是发展之源,发展是体验之果。”(张熊飞教授)创设体验情境,就是要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眼睛看,动耳听,动情朗读,动口议论,动笔写,开动脑筋思考。这七个“动”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联系的,没有谁重要谁不重要之分,也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完全按需要采用。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以文言文教学荀子的《劝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自由朗读几遍。在朗读疏通字句之后,接着就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进行鉴赏性阅读,并质疑,与同学进行交流辩论。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文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阅读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的文本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次写法的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教学青冈卓行的《米骆斯的维纳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断臂维纳斯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觉(一定要说实话),感觉美不美,肯定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之后,接着话题一转,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人们对美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作家青冈卓行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观点的中心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问题上来了。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比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面对作者的“它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幽默情境。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合作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不仅仅是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 教学情意场 ‟。应坚持 触景生情 ‟”。(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模版]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十一五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滕志林

关键词:十一

五、教学情境研究、课题管理、成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校开展十一五扬州市规划课题“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研究的过程情况,从课题组的成立、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含义的界定、课题管理采取的措施、子课题实施情况、课题实验取得的效果和成绩、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正 文:

一、课题组的成立:

2006年秋季,为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学研究实验,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我校向扬州市教科所递交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市级规划课题研究的申请材料,于2006年10月开题,2010年10月顺利结题。

本课题按教研组下设五个子课题。政治组子课题:“用政治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语文组子课题:“追寻语文味的课堂”,英语组子课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数学组子课题:“数学-生活-数学”,理化组子课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校“十一五”课题中心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课题以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和国外皮亚杰为代表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首位)为支撑,遵守新一轮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研究,教师充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在高效、愉快、有序的课堂情境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三、课题含义的界定: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目的在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学生活动空间中创设不同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学校与社会相通。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

四、课题管理采取的措施:(1)资料管理。

各课题组有专人负责课题资料工作。方案、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音像等过程资料均存档,特别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管,负责资料管理的成员定期搜集、归纳提炼,向课题组提供鲜活的信息,开发信息资源。

(2)成果物化。

构建教学模式,组编论文集,推荐优秀教案。课题组每学期一总结,每学年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教师每月完成随笔两篇,定期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向报刊杂志投稿。(3)制度保证。

学校课题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了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自身学习与提高,做到了五个一:①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情境教学如何设计。坚持执行集体备课制度,重在研究课堂情境的生成、创设、有效等,突出学法指导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等问题。②每周一组织一次“教学沙龙”,着重交流:两周以来,本人学习了哪些新的教学理论?教学工作存在哪些得失?在教学中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③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回顾与展望”,交流课题研究的体会,讨论下一步研究的预案。④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课”评选。优秀课评价标准专设“情境创设及运用效果”一栏,通过听课、评课、磨课形式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

(4)尊重激励。

课题研究是项劳心劳力的工作,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对于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①庆功表彰,发挥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课题研究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②评优晋级,突出课题研究含量。在教师考核中适当增加课题研究成果比分,在评聘职称、评先晋级方面,突出其科研成果。③利益分配,实行政策倾斜。学校设立多种奖励项目,重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奖励。

五、子课题实施情况简介:

语文课题组: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上,语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学生的情感状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上,教师创设语文味的四部曲是: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合作探究。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英语课题组: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要求学生间尽量用英语表达交流,每节课前要求学生就学校、家庭、个人、天气等方面用英语演讲,课堂上每位老师能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学习用品来表演学习内容,同时各班还组织了英语“PATY”,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排、演出文娱节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近几年中考我校英语口语测试满分率均在90%以上。

政治课题组:把沸腾的社会生活请进课堂,使政治课富有动感,具有吸引力,结合时政,引导学生关注时局的发展,让学生站在新闻的最前沿。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性分析时事政治,如初二的法制课上,教师根据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学生开展诸如“道德与法制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会,会上学生踊跃发言,且言之有理有据,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都有了提高。

数学课题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在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备一张长方形纸,用剪刀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理化课题组: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将日常生活与学生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用物理、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与现象。注重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动画视频等,放手让学生操作,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结论,由感性向理性飞跃,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六、课题实验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几年来,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与课改之前相比,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①初步建立了持久稳定的教学效果,将丰富多姿的具体活动化为不断激励,教育空间得以拓宽,令学习效用发挥得更深更广。②增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感,通过“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同学、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作用。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力,课堂上创设了一种探究的教学情境,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究的精神,通过情境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本课题研究时间虽短,但成绩已经从学生、教师方面体现出来。(1)学生方面:

各种竞赛成绩喜人,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一人获全国二等奖;在省初中生数学竞赛中有一人获省一等奖;在省初中生化学竞赛中,有二人获省二等奖;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有一名同学获市三等奖;在省第9、10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中有多人获省一、二、三等奖;在高邮市英语能力竞赛、口语竞赛各有一名同学获市一等奖;几年来,有40多名同学的文章在大市、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生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相比有明显提高,初一、二在市期末统测中总均分名列全市前茅,初三毕业班每年均有40名左右学生被重点中学录取,有100名左右学生被普通中学录取。

(2)教师方面:

全校老师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积极探讨并总结理论与经验,每学期都完成一篇课改专题小结。李校长在扬州市百名校长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展示中获二等奖,在扬州市“成功杯”百名校长有效引领校本教研展示中获三等奖;教科室主任滕志林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物理教师》《理科考试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共发表物理文章100多篇,自编论文集《滴水成像》;孔老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在《英语大课堂》发表,薛主任的《浅析初中化学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藏老师围绕语文组子课题撰写的主题文章《追寻语文味的课堂》在《扬州教育》发表,吴校长的《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在《中学课程辅导》发表,余老师的《反比例函数三个重要性质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与学》上发表,《找出题目中隐含的圆》在《中小学数学》上发表;朱庭喜老师的《元素化合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与学》上发表;嵇元庭老师的《关注课堂为教学插上理想的翅膀而努力》在《英语教学研究》上发表;赵春霞老师的《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在《英语大课堂》上发表。另有2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有10多名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我校教师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积极创新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洗课、磨课,自身上课能力迅猛提升,十一五期间,有两名教师在扬州市赛课中获一二等奖,有近10名教师在高邮市赛课中获一二等奖;李校长被评为高邮市名校长,吴校长被评为高邮市优秀教研站站长,滕志林、刘伟高被评为扬州市骨干教师,两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学科带头人,三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两名教师被评为高邮市教坛新秀,多名教师被评为镇先进个人。

七、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

(1)情境运用延伸不够。目前一些教师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为导入而导入的,情境的设计没有贯穿于全堂课,在整个过程中,不知如何创设情境,在导入结束时(以致于课外)情境不能继续为教学过程服务。(2)注重认知激情不够。

情境教学应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应该始终有情感发展相伴随,教学过程应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课,注重的是认知,缺少的是情感的伴随和推动。

(3)情境例子选择不当。

如何选择恰当和有用的情境例子,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情境例子最后是否成功,关系到学习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我们的老师为了应用情境而常常选用了不合适或不恰当的例子,常常适得其反。

下载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谈创设教学情境的好处

    试谈创设教学情境的好处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那么如何使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学好应学的知识呢?我国教育......

    创设情境_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提 要:语文教学的至境是语文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形成语文生活化的格局,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使命。通过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转......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白艳红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

    创设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创设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创设情境教学学习心得1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一、创设导入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绪迅速进入......

    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任国保 (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 554300) 摘要:本文从探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入手,首先 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

    创设情境教学叙事

    创设情境,自由想象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