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激发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探
陆安西
(都川中学)摘要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才接触的学科,化学教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启蒙教学,另一方面又是提高升学率的速成教学,学生刚开始对新的学科往往具有比较大的热情,但随时间的推移,化学知识的增多,知识越来越复杂,许多学生理不清关系,找不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入门到熟练的过程,是所有初三化学老师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关键词 亲其师信其道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兴趣 实验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获得知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初三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1.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教学上一个最朴素却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深深地喜爱某一位教师,当这种爱达到某一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迁移,从爱教师到喜欢他所上的课,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这正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跟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不断地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最主要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喜欢和接纳自己,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上我们所上的课,才能在课堂上形成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因地适宜地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对于大千世界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对于很多事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心存疑虑,从而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我们应该在课堂中不断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气氛,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 在课堂教学中多总结运用语言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注意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面那些教授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总是能让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授课老师在语言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总是能够把每一个历史事件讲得细致入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锤炼我们的语言艺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正如北京青年报组织的“微笑活动”中,很多志愿者感叹道:“同样的话语,微笑的表达和面无表情的表述,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态度随和,面带微笑,同样可以在课堂上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拉近师生关系。再辅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讲述,自然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做到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直观性强。所谓抑扬顿挫,是指教学语言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有声有色,就是说教学语言应富于表情,包括面部表情,打手势以及心语的运用等。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在适当的时候打比方,因为有的化学概念相当的抽象,如在讲到原子内部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整个原子想象成一个桃子,桃核就代表原子核,核仁就代表原子核内的质子等,这样比喻显得比较形象,易于接受。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是课堂气氛活跃,有节奏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2.2通过兴趣盎然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化学是一门研究生活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现象,并逐一的去帮助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看似“很神奇”的事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联系在意大利发现的“屠狗洞”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二氧化碳气体能让小白鼠窒息的动态效果;学生观察以后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屠狗洞”的秘密实际上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过高导致进入的狗或者其他低矮动物窒息死亡。教师再进一步讲解说明屠狗洞的形成过程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原因,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3 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事物的探究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学生早已厌倦了枯燥无味的书本理论知识,迫切想要在形象生动的实践课堂中得到解脱,此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我们老师要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第一节课开始时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比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木炭跳舞”等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改革已经从教法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而学法改革的核心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试想:如果每一节的教学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上课岂不就成了另一种煎熬了吗?因此,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当然,要想马上革除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3.1对于新授课,力争让学生自主突破重难点。
老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抓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出一些真正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讨论或实验。如: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设计这样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过许多燃烧的现象,你们能说出多少见过的及做过实验的燃烧现象?(讨论交流,提问)(2)这么多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参加过野炊吗?怎样建炉灶?怎样架木材烧?(交流讨论)请你们对木材的引燃提出一些问题。通过生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总结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疑难问题。(4)常生活中谁都见过火,但怎样才能使物质燃烧起来?一定要点燃吗? 你在家通常是用什么方法来灭火的?你知道灭火的原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看课文一边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3.2对于习题课,力争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在习题讲授及处理时,设计上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基础点教师板演,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及空间。要在习题的讲解过程当中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尽量让他们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然后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习题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定的成就感。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做题不行,要动笔做;光做题也不行,要动脑总结。”鼓励学生自编题集。
3.3对于复习课,力争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自我修补
对于复习课,教师可以先明确复习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归纳复习要点,鼓励学生学会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到见解,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自豪。
4.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个人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初三学生在人生历程中是一个特殊时期,身体成熟心理不成熟的阶段,思想处于极不稳定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学生对学习不重视,那他的学习兴趣就
可想而知了。
十四、五岁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求知欲较强对人生、未来有一定的认识,但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稳定性不强。有部分学生已出现了厌学心态,进取心不足,心里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人生哲理的知识,课外多与同学谈心,让学生的困难得以解决,学生喜欢上该科的老师,自然学习的动力也随之而生。
总之,用各种有用的方式方法去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老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反思,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可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定位,在实际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又要顾及到学生学业成绩的稳步提高。以上观点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领悟到的一些感受,敬请各位同行们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参考文献
〔1〕 张灵敏.亲其师而信其道.〔J〕;青年文学家;2011 年16期 〔2〕 王玉祥.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城中学.作者简介 本人于1985年10月出生,男,2010年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2010年9月开始参加工作至今.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2.身心健康,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4.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 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7.语言用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8.注意集中,容易记忆。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9.不断运用,巩固记忆。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林振好: 2016/1/11
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化学作业的批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备课、作业、单元过关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要看到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而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两个学科的教学,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4)作业形同虚设。
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逐被单元过关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批改。
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4)当堂当面批改。
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
第[1]页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精选)
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河 底 初 中
赵太燕 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农村中学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就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 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等,以此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但我校是闻喜县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化学实验仪器严重不足,但基于化学课强调实验配合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仪器,来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化学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因此,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准备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2、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加小心。例如在S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由于燃烧产物是SO2 , 是有毒气体,所以在课堂中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避免师生中毒。
二、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限制的条件下,教学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局限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
1.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某些实验,由于受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如教学“分子”一节,时,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瓶香水在讲台上喷几下,一会儿教室内便清香扑鼻。“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对尚未认识微观世界,不知分子为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好自通。但教师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给予正确引导,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六、强调化学实验的预习
化学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预习。上课前一天,学生们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做的实验。学会先预习,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和实验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和实验的效率;(2)它可以节省实验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从而缩短做实验和课后做作业的时间;(3)它可以增强实验的效果。
总之,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加强映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中学尽管条件差,但化学实验不能省,我们要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中获得无限的收获!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记忆
(赤东镇赤东中学徐学明)
在多年的教学中,时常有学生对我说:学化学难就难在很多的知识需要记忆,什么元素符号、化合价、仪器的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反应的现象与结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细想起来也是。对于初学者这确实是个难点。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定时重复记忆,减少遗忘。
根据认知规律:人记忆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被遗忘,而重复记忆就能加深印象,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遗忘。在教学中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如坚持每次上课前花三五分钟复习前面的知识;在学生之间搞一些分组记忆比赛;化学知识抢答活动等等。
三、总结规律,减小记忆难度。
化学有些知识点的记忆难度很大,有比较抽象。如:化合价的记忆、溶解性表。课本中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学生记忆起来都比较困难,如果把它总结成几句押韵的语句,学生既有兴起又容易记住。再如金属活性表的应用规律,PH等,就适宜用数轴的形式总结出规律,再让学生记忆就事半功倍。还有像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用图表的形式加强记忆就会效果更好。
四、注重实验印证,加深记忆。
化学上的许多试验现象和结论以及操作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都是需要记忆的,而学生往往觉得很难记住。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过程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检验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现象,碳、一氧化碳或氢气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特别是讲到加热试管有哪些容易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时,很多学生表示不理解。我们不妨按照错误的操作做一做,实验印证一下,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学习分解反应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化合反应,就会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一些特点,从而加深了印象。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就应联想到氧气的性质,对氧气的性质的有关知识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巩固加深的过程。
六、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