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主要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培养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师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利于学生由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进入化学世界的重要大门。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本文首先就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几点建议。
1。客观因素
⑴从课程设置层面分析。在江苏省的绝大多数初中课程设置过程中,通常把化学课开设在初三。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新授课的教学,还要完成应对中考的复习工作,任务繁重。但是由于中考科目众多,很多学校一周只开设四节化学课,将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的非常紧凑,赶教学进度现象严重。实验教学仅仅就局限于教材上,学生对实验的直观感受少之又少,无法体会到观察实验现象的美妙,也就不能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⑵从考核机制层面分析。由于目前各地中考模式仍然是采用笔试,化学试题的改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于在很多实验题目中,对于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甚至实验方案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按着答案书写就能得分,做没做过实验没有得分上的差距。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动脑子思考,死记硬背就能满足考试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愿意进行课堂实验,“黑板实验”成为了错误的教育趋势。⑶从教学装备层面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常采购化学仪器和药品,如今的化学传感器也可以更快速地用于化学实验,这也需要教育部门的相关协调。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和试剂不齐全,即使教师有心开设实验教学,也没有条件满足。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大的阻碍,逐渐减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2。主观因素
(1)从学生主观能动性上讲。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的考试压力很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向理论倾斜。在面对化学实验时,很多学生常常走马观花,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认为只要识记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
(2)从教师职业素养上讲。很多的初中化学教师,主观上不是不愿意进行实验教学,而是年复一年的毕业班教学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放在实验教学上,自身的热情也有所消退。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只能从得分角度去考虑,这给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会说积极主动地找趣味实验或者优化教学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这种完全重复教材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延伸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旨。
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还能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效。
1、注重规范展示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演示是学生直观获得正确化学操作和化学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教师提供规范的演示操作,才能利于学生事后的模仿操作。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操作过程中,教师准确的进行演示:组装仪器、配置粗盐溶液、过滤、蒸发。对于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述重点,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看”二“听”。等到学生自己操作时,可以避免操作的误区,三“做”。可见教师的示范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装置要搭建精美,实验步骤要与教材一致。当然如果教师要进行创新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要事先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
2、注重实验方法的横向对比
对比实验方法是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和实验技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教师主导性的参与。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在气体收集上,通常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下比较和分析。排空气集气:将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伸到集气瓶底部,用点燃的木条在集气瓶口进验满,“验满”后,就用一玻璃片盖在瓶口,待用。排水法集气:再迅速换1根短弯导管,将其一端浸入水槽中,并在倒置的充满水的集气瓶内通入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上,待用。
3、注重实验知识的内化延伸
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明确探究的内容和主导方向,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不可单一的否定,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书上只提供了一些基本仪器如: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锥形瓶导管等,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分液漏斗、注射器、塑料隔板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后后自己设计并组装实验仪器,学生在组装仪器时,发生装置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等组装、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等组装、以及最简单的试管和导管等组装等等,在实验前让每组学生评价各自组装仪器的优缺点后确定一套最佳的装置进行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提醒,出现的实验异常让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异常原因,才能确保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和动力。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在进行汇报工作,效果更好。总之,在硬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进行化学教学,只有让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的本能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2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然而我国现今的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求引起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视,进而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争取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探索规律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这门学科特有的“神奇”化学反应现象总是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验动手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散自我创新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我国初中化学教育体系也在新课标的呼吁下得到逐渐完善,然而在个别学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达标,存在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等现象,若缺乏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会大大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打消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探讨总结了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求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展。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形成、提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锻炼自我操作能力出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以下探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化学特有的实验现象总能处处引人入胜,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随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不断自我发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学习化学。例如,在学习钠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会生成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钠消失的无影无踪;燃烧剧烈的火柴在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内时,会瞬间熄灭;没擦干的小刀在火上烘,刀的表面会变蓝;削皮的苹果放在空气中会变色等,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些现象若是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或者某张图片传达给学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精髓,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神奇所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观看完演示实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令人难忘的化学反应现象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同学们沉浸在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及时将实验教学与书本知识教学相融合,将实验想象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进而避免学生处于盲目的看热闹的状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现象,结合书本知识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在实验结束后,总结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积极寻找答案,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团队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相互探讨问题的环节,设置答案不唯一,有理即可的开放性问题,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保证时时刻刻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听讲效率,集中自我注意力,随时准备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实验演示时积极思考问题,进而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讲解化学知识点占据了课堂的很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突破被动学习的限制,对化学的学习完全遵循教师的路线,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窘境,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动手实验环节,鼓励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实验前组内讨论二氧化碳具有怎樣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后分组进行试验,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再通过组内讨论将结果总结下来交给教师检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效的占据了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这对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4.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化学实验中,真正做到用实践检验真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步骤方法是学生今后实验的基础,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要对学生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从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到清理实验现场,亲力亲为,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经验的积累,这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锻炼自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
三、增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工业生产、军事医用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大力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的学习效率,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初中化学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顺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化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化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准备实验、进行试验、完成实验,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以致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角,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来不断培养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夯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发散自我的思维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建玲.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xx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xx.[2]孟建山.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xx,(03):71.[3]苏天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xx,(03):82-83.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3摘要: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化学课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同时, 通过化学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或者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 将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现象的直观洞见, 亦能够使学生实现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有就是, 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观摩或者是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之中, 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养成。鉴于此, 每一位化学课程授课教师都应当精心地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情境;
从化学整体教学的角度来看, 实验教学部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此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实现直观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现象演示, 这是教师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所难以达成的效果。尽管国内学界对于如何组织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文章已经有了可观的数目, 不过在如何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者问津。为此, 笔者将从依托形象的实验情境营造, 调动起学生的探知欲、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 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养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提升实验的安全系数、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这几个方面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研究, 以供参考。
一、依托形象的实验情境营造, 调动起学生的探知欲
如若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则无需教师的督促, 便会自发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知。同时, 当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或是兴趣时, 则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因此, 教师设置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 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风格异于传统书面教学的情境, 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更为生动直观的元素帮助学生激发探究实验的学习欲望。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入问题情境, 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的结合。
比如, 在教学“白磷的自燃”一节内容时, 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 就可以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 取来试剂瓶, 并加入少量的二硫化碳, 之后将少许白磷放入到试剂瓶中, 制得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用滴管取少量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滤纸上, 使滤纸被溶液润湿。不一会儿, 滤纸便起火燃烧。这一实验创设的情境,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探究欲望。这样的实验将学生与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知识的必要性。有了好奇心, 学生自然会激起了探究的意识, 这对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学生也会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 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出击。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吸收知识, 进而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 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养成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化学教师通常会在讲台上为全班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在这个过程之中, 每个学生仅仅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每当教师演示完毕, 学生常常会有意犹未尽之感。鉴于此, 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 以此来调动和满足学生的化学知识探知兴趣。例如, 在讲解“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 我便采取了探究实验模式, 并没有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 而是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是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 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过程、实验目标等。有些化学实验由于要求太高或者存在风险, 学生不宜于操作,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以往一些无法由教师为学生演示的实验内容, 诸如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也弥补了以往无法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的遗憾。
四、提升实验的安全系数
虽然大多数化学实验都是安全的, 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化学实验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旦没有把握好, 就容易出现实验事故。为此, 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之中, 必须注重对化学实验安全系数的提升。原因在于, 化学反应中极易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尽管在教学中发生的几率不大, 但教师也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鉴于此, 化学教师在每次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当认真地检查实验设备, 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 要反复交代注意事项, 以此来降低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
五、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开展的化学实验, 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化学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化学探究习惯和激发探究欲望, 也有利于将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 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以提升。对此, 教师应该注意, 一方面培养学生家庭实验兴趣, 一方面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验与调查。
(一)培养学生家庭实验兴趣
在生活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 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索。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 对家庭实验进行分类, 采用多种实验形式, 自主选择, 从而会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对家庭实验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二)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验与调查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验, 提供开放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使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三维目标中最优化。当然, 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的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方式方法, 积极培养学生实验兴趣与化学素养。
六、结语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 实验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 是无法忽略的。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意义, 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 使学生提升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计玲凤.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以“物质燃烧的条件”为例[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xx(7).[2]李琳.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xx(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4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前进,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传统化学教学方法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那么当前的初中的化学教学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文章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精讲多练;小组探究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识
在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并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不够了解,认识不足,阻碍了他们的化学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深奥,只有进行实验才能涉及到,所以觉得化学很难,产生了抵触心理,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之中。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而是想此种教学目的的有效方式便是依托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笔者在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化学问题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进而依托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实现对此类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此一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重要的生活实践技能,从而效度化地提升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进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课堂上我会提问,为什么很多钢铁都会生锈,什么状态下的钢铁生锈速度更快?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现,跟水接触过的钢铁跟空气接触后便会加快生锈。由此,我引出了铁与空气作用会生成氧化铁,在纯氧气中能生成氧化亚铁的课题,再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以上过程,学生们便了解了钢铁生锈这一实际生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以及发生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
二、注重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创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点的精准理解与应用。结合以往的初中化学课程授课经验能够发现,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其养成细致观察、缜密思维以及大胆创新的能力,而欲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则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对化学知识采取精讲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领会难点知识,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的契机,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实践,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与内化。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过碳元素的知识内容后,为学生演示了氧化铜还原实验,在实验中分别应用了氧化碳与碳进行还原,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而加强了学生对碳元素化学性质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组成了初中的化学知识。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面很广,跟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以及诸多的化学方程式相关联,根本不可能单独讲授某个知识点,那样的话不仅教师传授不清楚,学生更是学不明白。如果将他们结合起来,找出他们的关联以及差异,而后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掌握知识更有成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摸索、创造,将知识点进行总结、补充,对化学实验进行提升、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验结果。有的课堂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对化学有更近距离的认识。由此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以及自学的能力。大量的实践说明,正确安排知识系统,而后精讲多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觉、主动。并且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有效找到学习的疑难点,进行突破,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三、小组探究,有效提高群体的总体学习质量
(一)分层次分级编组
要进行分层教学,就一定要摸清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在课堂提问以及平时测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各方面情况汇总,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含有好、中、差学生的层次学习小组,为了避免由于分级分组造成学习不良学生受歧视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采用班级内异质分组做法,这种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的分别要求。这样的分组法避免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让优生没有了骄傲自大的情绪,中间生没有敷衍了事的想法,更不会打击差生,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更产生了学习的荣誉感,激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和竞争。让学生之间加强学习和沟通,鼓励学习进步的学生,适时调整进步大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对其要求,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注意力、意志力等。
(二)按级定标异步达纲
教学目标要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教学过程才能更加全面、科学的展开。制定分层目标具有三个必要前提: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对教材的透彻分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要明确好层次目标,从教材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记忆性目标、理解性目标以及运用性目标三种。在制定目标时做到保“底”而不封“顶”,保证每位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及时掌握好每类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底子不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好几个基本金属如铁、锌、镁的性质,金属的活动顺序要熟记,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要能书写下来;对中间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更多的金属与酸、盐、氧气反应的性质,可以进行活泼金属和盐酸作用产生氢气的实验,化学方程式熟练书写;化学学习的优生,不仅要学习好以上知识点,更能经过自身实验,将金属的活动顺序排列出来,如用铁、铜、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铁、铜、银的活动顺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他们可以掌握好自身所能够承受的学习重量,让每个学生学习起来都游刃有余。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良好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让化学教学产生趣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多媒体介入化学的教学当中,有的知识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就更加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更加轻松、快速。多媒体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使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例如,在《自然界的水》中涉及到“水的电解”,在实际进行的电解水的实验中,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就是水在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并不能了解电解时水具体发生的变化。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在电解时发生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过程。可见,多媒体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变化过程,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更加积极的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孙燕萍.优化问题链,提高化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2]孙信军.浅谈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3]高建萍.学到高效课堂——浅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6).[4]李木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17).[5]李灯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试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xx(12).[6]张瑞科.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3).[7]张允岭.激情——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J].理科考试研究,20xx(12).[8]温会敏.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学园,20xx(7).[9]康忠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数理化学习,20xx(8).[10]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11]徐志强.初中化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xx(Z1).[1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xx(10).[13]蒋超群.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xx.[14]秦丽丽.化学课堂教学板块边界划分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5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下如何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是每一个初中化学老师的重点任务.化学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伦理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不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不再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然而新课程改革也为当前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多种方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将分别从初中化学教学瓶颈、解决策略分析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瓶颈分析
现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制约了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进度,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这些存在的教学瓶颈.
1.课堂互动相对缺乏
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导致教学课堂氛围无趣.
2.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健全
化学实验设备是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基础,我国目前部分中学还未及时普及化学实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教学的质量.部分中学对化学实验设备的投入相当匮乏,导致化学实验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
3.忽视化学实践操作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不仅要对化学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然而,目前各中学里,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化学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4.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中学部分教师教学年限较长,教学经验也十分丰富,正因如此,这些教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上一如既往地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接受不了新的教学方式,导致化学教学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
上文已经对初中化学中存在的瓶颈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之间关系的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有一定影响.学校培养的是全面人才,化学知识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有的教师在利用实验教学之后在课堂上就很少与学生互动,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模式,可初中学生的好奇性非常强,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没有专心听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不再一味的在实验过程中将知识点快速的越过,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每教授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课堂小任务,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教学课堂更加有吸引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以此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2.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存在,实际上化学来源于生活.在初中的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避免在化学课堂当中出现太过枯燥的氛围,一定要将授课的内容尽量丰富,多以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来做比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知识,要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习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呈酸性?平时我们在餐桌上所使用的醋的酸爽口感怎样?这些酸性物质是怎样组成的,对人类身体有哪些益处与害处?这时学生会积极的探索这个问题,而在不断的回忆中,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
3.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一般编写者都会将一些危险的实验排除掉,但是化学实验还是有一定的污染与危险性存在.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中,应用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以及化学知识,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不断提升,但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安全的顾虑,有很多难度较高的实验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所以现阶段可以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一些化学实验视频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可以应用多媒体看到更多实验的视频,而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了解到以往不能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实验.如果像初中化学当中会涉及到爆炸类型的实验,因为这种类型的实验有非常大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基本不会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应用多媒体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很好的演示出来,而学生通过这种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对一氧化碳以及氢气等几个物质的特点及危险程度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教师能以此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多媒体化学实验也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还可以将大批实验资源有效节省.
4.减少演示,提倡学生自主动手
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应用实验教学方式的时候多以自行演示为主,基本很少有机会与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而学生也多以观察为主,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自然不能做到最佳.而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尽量减少课本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能不断的引出知识点,而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对知识点的掌握自然也更加深入.而教师要想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要将自己的实验演示时间适当减少,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为俗话说,看100遍都不如做1遍印象更深刻,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教师这时候进行耐心的讲解,能让学生对其知识点的掌握更为全面.比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在进行一次演示之后,就把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动手做实验,提供给学生一些实验一起让学生进行二氧化碳收集的实验.那么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对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有效的掌握.还能对实验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以此培养其思维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说教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也是之所以要对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主要原因.化学源于生活,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还需将其与实际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留一些时间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以及老师的教学效率,为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6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充分结合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还可以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可以将化学实验比较直观地展示在大屏幕上,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有声有色,让学生更热爱化学。因此,作为初中化学老师,我们要肯动脑筋,积极参加多媒体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自己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努力奋斗。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开展教学,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分数,甚至会把学生困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他们与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实相隔离,致使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渐渐衰减。我们应当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融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教学内容集于光、声、形、色于一体,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时候,新知识讲授前我用课件放了氧化实验,立刻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对氧气的探索热情。后在介绍氧气对环境的影响时,又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图像讲解,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中氧气对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其重要性。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把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非常直观形象,从而可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观察化学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操作特别多,课堂上经常要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以往我们都采用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楚。然而,这种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的过程,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另外,有些化学实验现象在实验中是较短时间内或瞬间产生的,所以如果采用巡回展示的方式的肯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甚至还没巡回展示,实验现象就结束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缺陷,极大地提高化学实验的演示可见度,从而可以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比如在做点燃镁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镁的燃烧瞬间拍成视频,然后通过多媒体把镁的燃烧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镁的燃烧的瞬间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还能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从头讲到尾,满堂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显然,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很低,有时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然而,当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化,使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容易化,借助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感知,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程,而且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合理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有比较富余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检查,可以让我们的教师有更多和学生单独交流的时间辅导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例如播放视频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PPT中提供的超链接技术,很快地播放视频文件,能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非常紧凑,从而使整个课件的展示过程是非常生动形象及可以连续演示的,与此同时,会给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节省很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交流并且对整个课堂进行巡视。
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
在我们上课之前,备课这个环节是肯定少不了的,而且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往往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尽管如此,有些地方还是准备得不尽如人意。然而,自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准备很多教学资源,为我们的备课工作开辟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能很快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或资料,极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同时可以减少书写板书的过程,很显然就减轻了我们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传统课堂开出了一片新天地。所以,我们所有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老师,都要不断地学习多媒体技术,不断运用新技术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创设适宜学生特点和教学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化学多媒体CAI的应用评价及前景展望》.化学教学.[2]《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与有效设计》.中学化学参考.[3]《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文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7摘要:根据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化学教学中巧妙、适当的运用“口诀记忆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牢牢记住化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口诀还能够指导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关键词:口诀记忆初中化学教学运用
初中化学虽然只有九年级上、下册两本教材,但知识内容繁多、零散,记忆量大,这对于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特别是男生)而言,找不到学习记忆的规律,容易对枯燥乏味的知识反感,难以记牢。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明显下降,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和记牢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初中化学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然而,化学口诀正好具有语言简练、流畅、顺口,听起来津津有味,念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口诀,可以增加化学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思路清晰,快捷而准确地掌握化学个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于是,我根据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谈谈“口诀记忆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但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做,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2、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比较集中,并且是以理论为线索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3、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概念、性质比较多,“好学易懂、好记易忘”。
4、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从新学期开始到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仅仅就是一年的时间,再除去假期休息的时间,仅仅就是38个周,而且每个星期只有5节化学课,要完成初中化学课本上下两册共12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重,根据以往的教学进度,每年一到下学期其它科目都进入复习状态,只有我们的化学科目还在上着新课,所以进入下学期我们很多化学老师都是处于赶课的状态。
二、“口诀记忆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也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机械的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感到难记易忘,从而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慢慢的学生的成绩就会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运用口诀进行教学的话,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力。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收集的一些口诀,以方便学生记忆。
(1)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和钾钠;正二钡钙镁锌铜;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负三正五氮齐全;二四六七锰占全;氧为负二不问人。
(2)盐的溶解性规律口诀:
溶碱只有钾、钠、钡、钙、铵;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盐除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3)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4)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元素符号为O、Si、Al、Fe),用谐音加强记忆为“养闺女贴”,考虑到女同学的感受可以解释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这样就既不会伤害到女生的心灵,还容易记忆。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谐音记忆为“嫁给那美女,心铁惜钱轻,统共一百斤”。
(6)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单换单
复分解反应:正找负,换成分,价不变
(7)离子符号和化合价比较的记忆口诀:“肩挑离,头顶价”,可以让学生把它联想成我们的农民伯伯头上戴着草帽,右肩上扛着锄头到田地里干活。
(8)催化剂的特点记忆口诀:“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9)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变色口诀:紫色石蕊溶液是“酸红碱蓝”,无色酚酞溶液是“酸无碱红”。
(10)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1)空气的组成: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
运用这些口诀进行记忆,学生学习化学学得不亦乐乎,也轻松的记住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而且不容易忘记,但重复记忆还是必不可少的。
2、运用口诀指导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在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的同时,向学生以“口诀”的方式介绍操作的要点,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实验操作中总结的一些口诀:
(1)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
①取块状固体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取粉末状固体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
③取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两口紧挨,缓慢倒入,加盖放回”;用胶头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2)过滤操作口诀:
“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实验室制取O2的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内,连接好装置。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
收:收集气体。
离: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七个步骤的记忆,将这七个字用谐音来加强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再让学生一对一领悟其内在的意义,能准确无误的记牢制取O2的操作步骤,并且能够指导自己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
(4)CO还原CuO的实验操作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H2;“二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冷却到室温时再停止通H2;“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5)H2还原CuO的实验步骤:
先通氢,再点灯,物质变红,就撤灯;降至室温再停氢
酒精灯“迟到早退”,H2“早出晚归”。
(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度小则短进长出,密度大则长进短出。
(7)物质的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物质原有物质的成分和容易分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口诀进行教学,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指导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学会编口诀,充分发挥口诀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的把较难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口诀,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而且编创口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知识的再编过程,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把初中化学知识化繁为简,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更高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信心满满的走进化学天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8一、课前略读,大致了解
在上课之前,对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粗略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提前了解.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目的地阅读,而是要按照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大致的浏览,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能够有所了解,对于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知识点有所了解,标记出自己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在课前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生的课前阅读能力比较差,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原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另一方面就是课本内容设置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化学阅读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例如,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在上课前的五分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对这里面的内容进行大致的翻阅,看看人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几种.教师给学生设置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阅读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然后教师在正式上课时就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看的印象,看究竟有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进行表扬,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教师也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在每节课之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能使学生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会进行课前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二、课上精读,提高效率
在课堂中进行化学阅读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的重点,教师需要重视起来,同时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课堂上的阅读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课堂上的教学环境也比较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较高.在刚开始进行课堂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不断的化学阅读训练中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读训练,首先要设立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1)什么是金刚石;(2)什么是石墨;(3)什么是C60;(4)三种碳单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高效地进行精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感觉化学世界的有趣性,然后听教师讲解就能够与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化学阅读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下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享受阅读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课后重读,消化吸收
化学阅读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点的理解.课后的阅读是对课堂上阅读的延伸和巩固,能够及时对课堂上的化学学习进行反馈,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对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来进行阅读,还需要能够阅读课外的化学知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扩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教师在课堂上对三种碳单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论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因此就需要在课后尽心巩固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对于C60来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接触到这种碳单质,因此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后就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次阅读与理解.此外,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课外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进行一些化学科普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碳单质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的碳单质的用途是不同的,但是都在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化学阅读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以后能够积极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化学阅读不断促进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渐喜欢上化学学习,将化学阅读变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9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转回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2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3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4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5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探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〇前言
在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到化学知识,因此这是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而化学实验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以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下文中,笔者详细的探究了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的措施,比如教师要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注重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重新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以及适时的用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实验等。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
1.1化学教师要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若想有效的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教师首先必须做到自身具备很高的创新素养,只有如此,教师所进行的创新才会具备较高的水平,能够赢得学生的崇拜和尊敬,教师的创新精神才能够感染并带动学生创新。化学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化学知识,不断的探索实验的新方法,多学习一些新兴的化学科学,多了解新的化学发明。
1.2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新课改要求教师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对于化学教师也是如此,比如学会实验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不能一味的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化学课程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操作课不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化学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观念,做到理论的讲解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1.3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实验机会不多,教师往往以演示实验代替正规的实验操作课,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积极参与,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把实验操作方法教给学生并向学生演示如何具体操作,提醒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给出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验的神奇,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创新的探索。
1.4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演示实验,并把它录下来,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步骤清楚、节奏适中,同时要随着每个步骤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在实验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这样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实验步骤,知道实验过程中该注意哪些事项,然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如果有做错的地方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或者再次观看视频,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改进。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加强。
1.5重新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虽然非常规范标准,但是使用步骤过于繁琐复杂,学生观察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这样的装置实验效果未必理想,很多时候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没有觉得感兴趣反而觉得化学实验很困难,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化学学习。因此,化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对装置进行改进,或者依据课程需要对装置进行重新设计,以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增加实验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6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是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家庭小实验虽然是学生在家里进行而非课堂,但是它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家庭小实验能够增加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化学知识和实验进行探索的欲望。而且家庭小实验涉及到的实验用品大多是家庭中常用的物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实验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完酸和盐的性质之后,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回家把醋和小苏打融在一起,观察其反应,并将反应速度和状态记录下来,下节课时和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明白了酸和盐的性质,又体会到了亲自动手实验的快乐。
1.7适时的用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实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化学理念逐渐的被倡导,因此,化学教师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既符合新时代下教育发展趋势,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微型化学实验采用微型仪器,而这些微型仪器多数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废物,比如点滴板是利用不用的胶囊板。由此可见,微信化学实验既能够做到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提高。
2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顺应我国教育发展潮流,懂得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素养,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目标,实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希望以上我的建议能够对其他的在实验教学创新方面存在困惑的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化学教育,[3]李文会,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策略初探,网络,[4]李中权,邓昌文.浅谈CAI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和仪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1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师通过设立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法;初中化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以及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模拟型情境,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的三种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以及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1.情境教学的定义
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说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某种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学生角度看,情境作为理解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2.情境教学的发展及作用
情境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学理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过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作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合法的边缘参与是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理论的中心概念的基本特征。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必须作为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他们的活动也应该在共同体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二、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与要求
1.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的情境教学理念是新时期教育部为实现素质教育而做出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当今时代的基本教育和构想,是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化学中的情境教学,由于化学科目的显著特征———实用性,彰显其必要性。
2.新课程对初中化学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服务于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情境的设立,要为实现化学教学目标服务,并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开展。(2)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立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化学学习。(3)符合情境设立的真实性。其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落实到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及手段,积极设置和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教学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三、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科学探究型情境
化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点是以实验为主开展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建立科学探究教学情境,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可以提供情境教学素材,学生通过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对科学的兴趣。
2.利用日常场景设立生活经验型情境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了解生活热点以及新闻事件,紧跟时代的步伐,勤于思考,学会从中选择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的效果甚佳,可以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地运用图表、实验、问题等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付登翰.论初中化学教育的情境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旬),20xx(2):14-15.[2]张洪锦.教学情境化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xx(10):372.[3]陈海霞.如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创设情景化教学[J].考试周刊,20xx(53):14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2一、化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3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社会形象等)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融合。作为外部诱因,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换句话说,创设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研究并开发这一环节,探讨其内在要素构成,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一、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
氢气的爆炸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
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
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思维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璅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3.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疗上被用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
C.食盐水
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条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条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样,盐酸与BaCO3反应生成BaCl2就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第①小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设、写、找、列、算、答”,即设未知、写方程、找关系、列比例、细心算、简答案。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4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也不断地要求初中化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也加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引导学生在化学中“生活”,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运用化学进行解析,发现化学的乐趣。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生活化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作为初中的学生却缺少发现的眼睛,再加上刻板的教程,更加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影响他们化学学习的关键问题。化学生活化将化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无处不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1从心理上进行疏导,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
作为初三才增加的科目,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学生会产生陌生恐惧的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进而会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对未知的恐惧。教师应采取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过程。
2从课堂上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化学素质
初中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缺乏发现的眼睛。因此他们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问题及化学运用。此时就需要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加以引导,在化学“生活”中,用化学知识解析一些生活现象。例如,“鬼火”究竟是什么,铁为何生锈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奇妙,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之中,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力。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将刻板、无趣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陈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3从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旧的教学观念及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学结论更注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同时学科教学也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乐在其中还是无动于衷,是积极参与还是躲在旁处,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刻板保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而增加学生的化学素质。第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和开放。互动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生活中化学现象时,与老师的讨论、辩解,也可以是科学的争论。让课堂换发生命的活力,不再是老师在上面讲解化学知识,学生盲目的接受而已。而是通过生动的生活语言,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同时也加入学生的思考模式,思维方法,将化学生活化。
4贴近生活,将化学生活化
第一,收集实验用的素材:化学是生活的归纳和总结,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数不胜数,奇妙无穷的。化学用的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一些铜丝、铁钉、石灰、食盐、饮料瓶、注射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时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品。这样有利于学生走进生活,也为以后教学实验和学生自己实验准备了素材,避免浪费,实现资源再利用。第二,生活例子加强记忆:教师应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出新奇、发散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举出一些实例,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为什么炒菜失火时用水浇反而火越大呢?泡菜的腌制用了什么化学原理?鸡蛋为什么扔进熟石灰就能煮熟?含工业酒精的假酒为何会使人中毒钨丝变黑?等这写就在我们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学习到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化学生动有趣,无处不在,也会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从环境出发,让化学为环保出力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和国家GDP的迅速增加,人类对各种能源的透支使用及不注重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化学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自己学的化学知识变废为宝,从而使资源再利用,并且不断地学习研究。
6从科技出发,让化学为科技服务
化学支撑科技,科技改变生活。在科技的不断发展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不断地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沼气等,这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总之,通过化学生活化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使学生走进生活。因此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化学教学素质。学校也应该参与进来,三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峰.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感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心理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26):61,122.[2]赵明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探索[J].山东教育:中学刊,20xx,(7):5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摘要]多媒体作为多种特性集合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被很多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特点,结合多媒体的突出优势,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支持,能够优化初中化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多媒体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端。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使其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至关重要。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习内容,立足化学课程的特点,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多种优势,有效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众所周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的展示功能非常强大,不但可以展示文字、图片,还可以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信息含量大,展示的内容形象逼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这一优势,真实地再现一些生活现象、实验场景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物质的燃烧”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几个简短的视频,包括蜡烛的燃烧、煤的燃烧、家里煤气灶的使用等,让学生观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本质进行探究。多媒体对于这些现象的真实展示,十分形象,学生对此也不并陌生,正是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燃烧本质的兴趣。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回顾视频,然后深入地阅读教材,结合原有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在这种有效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率很高。由上例说明,多媒体手段可生动地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心态。
二、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其中必然涉及很多基本概念、理论等一些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够直接显示这些知识的核心要点,建立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梳理化学基础知识,增加相关的感性信息,主动建构和完善化学知识结构,夯实化学学习的基础。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分子、原子”一部分内容时,由于这些微观粒子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存在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展示抽象的教学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播放简易动画,让学生观察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在不断的运动中结合形成一个水分子的过程,或展示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动态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直观的分子、原子的变化过程,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形成了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则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很多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由上例发现,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清晰地展示基础知识,提供感性信息,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高效的化学学习必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被动的接受显然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积极地运用学习资源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化学学习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集图文与音像于一体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化学学习。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氢气的爆炸实验”时,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这个实验是不可能的,因为该实验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虚拟的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仪器,按照氢气爆炸实验的要求和方案,通过点击鼠标进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不但能够观看实验,还可以动手操作。相对于真正的实验室操作来说,这样的做法更安全,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由上例看出,教师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化学学习课件,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实验,可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致,更加高效地学习化学。不可否认,多媒体手段具有形象直观、易于操作、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突出特点,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应重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尝试,大胆实践,创新多媒体的应用途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开发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功能,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优化初中化学学习效果。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8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
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将其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就能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知识串联,实现横向迁移
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多方整合才能加以实现,其效果也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等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入门阶段的化学教学,枯燥的概念及抽象的原理教学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化学概念与原理时,一定要加强和前面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迁移,将零散的知识逐渐在学生脑海里串成一个整体。如金属活动顺序表是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与酸反应越强烈。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学生第一学期里学过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以此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实质。学生容易理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能失去电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失去电子给氢离子。同理,与盐溶液反应时,排在前面的金属因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进而被溶解,而排在后面的金属因为得到电子成为原子,进而从溶液中析出。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有了一个更本质的认识。
四总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使知识与经验不断整合、改造,进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中去,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这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国仙 工作单位:西藏洛隆县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审视
一、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把学生变成了被填充的“容器”。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无法避免教学效率不高这个问题。新课程主要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要求课程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个性的自觉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初中化学这一学科,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准、自身素质欠佳等等的问题,也造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低效现象。第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教师在课前引入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造成了处理教学重点时很紧张,甚至是草草了事,学生对重点内容没有得到重点照顾;第二,教师作用弱化。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应该弱化教师的作用。结果,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引导等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下简单的动嘴、动手层次上,真正的思维活动很少,这就造成了教学活动的低质量、低效率;第三,教学程序固定化。一些教师的上课环节固定化了,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让学生讨论、什么时候总结,都是固定的,教学没有创造性,不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课堂上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触动;第四,换汤不要药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往往用“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简单式代替深入的能诊断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是课堂教学低质低效。
二、对策与建议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前提
要克服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准、教学方法失当等问题,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有效起来。而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好的集体备课主要应分为四步来进行:第一是集中备课。即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首先,主讲教师系统的谈自己教学想法。主要围绕教材理解、大纲领悟、目标确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进行。其次,同学科教师与主讲教师讨论。最后,教研组长把大家意见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较科学的教学设计。第二,主讲教师按照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方案实施教学。本学科教师听课。第三,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实际的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第四,优化教案。通过同学科教师的讨论,经过主讲教师的反思,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去粗取精,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教学设计。
(二)有效的教学行为是关键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问题,例如,换汤不要药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固定化等。要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发现、提出问题,这样他们的聪明才智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例如,在讲授“鉴别食盐和纯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交代了食盐与纯碱的特性之后,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设计一个可以鉴别食盐与纯碱的实验方案。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经过讨论,他们给出了设计方案:(1)分别在容器中放置少许白色粉末置,如果过几天后发生潮解,则为食盐,否则为纯碱。(2)口尝白色粉末,带咸味的是食盐,带涩味的是纯碱。(3)用手分辨,有滑腻感觉的是纯碱。(4)在试管中分别放置少许样品,再倒入一些稀醋酸,如果产生气泡,那就是纯碱,否则就是食盐„„。经过学生的探究(教师跟进启发、引导、点拨),他们获得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
2.让学生自主交往
要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集思广益,求得问题的高效解决。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肩负起引导、监控学生自主交往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处理“哪里来的煤气?”这一问题时,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问题情境:(视频画面)在冬季寒冷的北方的农村。女孩:“爸爸,这天气,太冷了,咱们烤火吧”。爸爸在炭火盆放入一些木炭引燃,炉火熊熊,打开门窗。女孩:“爸爸,不要开门窗呀。”爸爸:“孩子,如果门窗紧闭,会煤气中毒的。”女孩:“哪儿来的煤气呀?”教师出示问题:在密闭的容器中:①3gC与10gO2②3gC与2gO2③3gC与6gO2,如果它们充分反应了,那么生成物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点拨。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三、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要看教学活动使多少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标要求。因此,教师不能仅仅盯着一部分尖子学生更要关注多数学生中等生、差生。在设置问题时,要体现分层思想,如果中等生或差生有表现的欲望就要给他们机会,必要时还要“暗助一臂之力”:提示解答思路,帮助理清表达思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时,要把同一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否则的话,差生就会沦为“看客”。对于中等生或差生的小组,教师要多加关注,及时的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导与点拨,使它们能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王海霞 工作单位:大庆一中初中部化学组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一、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三、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五、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
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作者:方红梅 工作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
一、化学有效教学要以科学备课为前提
在新课程的框架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进行科学备课,做到:(1)备学生。认真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到好处地结合教材;(2)备课程。教师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要善于将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与化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3)备方法。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点,克服难点;(4)备情境。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思维、活动以及媒体等各种情境[2],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5)备自己。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自我反思,敢于质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从而超越自己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化学有效教学要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资源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加鲜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小组人数,每组6-8人最合适。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要各有差异,应将思想上进,学习刻苦,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以便更好地组织小组学习,检查落实学习任务,验收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在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学中,充足的时间是学生顺利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证,对即将发现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从各小组中推荐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的观点得以展现,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设化学学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如为什么在雾霆天,行人容易出现头晕,这种问题的设置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化学肥料”教学时,上课前,剪辑一段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研制的高产稻丰收在望的视频,然后,适时地提出与这节课相关的问题(:1)要提高粮食产量,最关键的是什么(?化肥的科学使用。)(2)农作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多媒体教学,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化学有效教学要以有效实验为辅助
化学实验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常见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1.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到学生自主实验是一个质的改变,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案导学”的演示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可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发现新问题时开始的,充分发挥实验质疑作用,可以使实验探究和知识体系问题化、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通过上课亲自做演示实验,受到的启发都能够反馈出来。此时,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诱导、点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探究活动更充分、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直接、全面、深刻,也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科学备课,以学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并重视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针对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继续努力。
作者:孟伟伟 张含 工作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第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的想象力培养
一、想象力在化学学科中的表现 1.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能力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不但要从宏观变化方面进行学习,还要结合物质的微观变化来进行理解和掌握,将宏观变化和微观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通常来说,微观范围内的化学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比如分子式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依据文字及图画所传达的信息,在联想的作用下,才能在大脑中实现概念的具化。想象力在微观化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学生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展现其形状、变化、组成、相互作用力等。第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三态变化、溶解、电离等,这种变化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学习物质的物理变化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三,与物理变化相同,对物质化学变化的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具备想象力才能进行。
2.化学学科中的创造想象
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主动认识化学学科、提出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化学的相关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层面上,因此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化学问题时,必须要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自主地提出猜想与假设,分析问题可能得出的答案;之后在有限的条件下,再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验证,并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整个求证过程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锻炼。
二、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想象力的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常用的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型启发法,即根据自然界中事物特点、规律、变化等,通过联想创造出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的新形象;拟人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将抽象的、微观的事物想象成人,通过对人的具象认识来理解抽象和微观的事物;假设法,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未来假设,然后验证。此外还有夸张法、联想法等。
2.注重“三重表征”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
化学教学中的“三重表征”是指化学事物宏观、微观及符号的表达。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要能够分别从微观、宏观及符号三个事物表征上进行理解,并能够在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发现事物进行宏观变化时,学生要能够进行微观想象,并进而运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三重表征”意识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微观化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模型、图画、多媒体等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相关知识,将物质的微观变化通过各种工具及手段实质性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现象,多注意身边的事物,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表象积累。
3.以教学环境为依托,通过讨论合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无论何时,一个人的想象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做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在课堂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的运用,将身边的事物变化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思考和交流。
4.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
微观世界的变化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须借助足够的想象力,使这些微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形状,才能更好地理解微观事物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但是由于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学生的想象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多媒体工具,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到学生面前,辅助他们进行抽象化的想象或在大脑中成像。多媒体工具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能以直观的形式冲击学生的感官,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过程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微观想象力的形成。
作者:闵忠林 工作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
第六篇:初中化学美学的体现
一、变化之美 美学中认为变化是无片刻停息的.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也一样体现了变化,所以在化学课本的第一章节就安排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的内容,同时在变化之后又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变化”的原因归结为“性质”,这样的设计就将化学的“变化之美”体现的既淋漓尽致又有理有据.其实在探究科学探究中体现出的变化还有很多,例如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但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是同样的模式和水平,它也会有变化,比如,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分成五个层次。教师在引导探究时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变化”理念,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进行变化调整,在学生眼中的科学探究就会变成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感性的去观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们就会发现越来愈多的“变化”,并且可以理性的去区分、运用、感受这些变化,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化学教学的课程目标.
二、流动之美
美学强调生命的流动性.在流动中欢畅,在流动中创造,也在流动中生生常新.在微观化学中同样强调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电子的绕原子核的有规则运动,宏观化学中的气体、液体之间的相互流动,特别在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上,更会体现这种气液流动,学生在观察或者设计实验装置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够徜徉着这种流动之美,那么在理解或者构思的时候也会心怀乐意.例如,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备氢化钙.小组学生设计的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固定装置略).这是设计好的实验装置,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第一个装置产生氢气,而氢气是无色的,图也是静止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引入流动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气体的流动的灵巧和美妙,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设计气体流动装置的欲望.
作者:衡慧 工作单位: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第七篇:初中化学的思维含量
一、探究思路设计中的思维含量
科学探究中的思路设计是展开探究的初始性工作,因为探究不是盲目探究,而是有计划的探究。这个计划如何进行,关键在于探究思路的设计。显然,探究的思维是围绕探究的目的进行的,而之所以需要设计思路,是想通过比较、鉴别等寻找出最优方案,得出结论。比如在“溶解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在水(然后再延伸到其他溶质)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此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呢?我们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溶解是否有限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糖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的情形,从而得出水能溶解糖和食盐,但这是有限度的结论。此时教师可适时点拨,为学生下一步思维的展开打下基础。列举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如CaCO3、NH4HCO3、KNO3等,先通过定量的溶解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诱发学生思维并提出新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程度有多大的不同?同一物质在水里到底能够溶解多少?怎样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旦这些问题提出,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走向了深入,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探究计划有了成功的基础。探究方案中学生的思维含量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充分思维,那后面的探究就会成为按实验步骤僵化操作的、没有思维参与的过程,那探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探究实验控制中的思维含量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进行证明的主要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有实验,在科学探究中也有实验,但此实验与彼实验的实质是不一样的。讲授式教学中的实验是教师的工具,是帮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而在探究教学中,实验却是帮学生理解知识的工具。显然,理解的层次要高于接受的层次,也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提倡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认识氧气的性质。在确定探究的思路之后,思维的体现就表现在对实验的控制上面。在实际探究中,我们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关于氧气是否有助燃作用,我们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进行比较?———这个环节中的控制思想在于“比较”,即氧气的助燃作用只有通过纯氧气环境与非纯氧气的环境中比较才能发现,比较是这一过程中的思维驱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分别将浸有白磷和二氧化硫溶液的小方块布置于空气当中,先猜想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用实验来证明。有了上述教师主导下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以发现氧气的性质。而这也需要思维的基础,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氧气的性质,知道怎样才能发现氧气的性质;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要通过对其他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梳理,然后猜想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设计也能发现氧气的性质。事实证明,部分化学知识基础较强和思维能力较扎实的学生,也能想到类似于利用点燃的方法来验证氢气和氧气能否燃烧的实验,并最终得到氧气只能助燃但本身并不能燃烧的结论。在这一探究实验中,我们充分给学生时间思考,学生就有了从容思考的机会。在面对老师的问题时,他们能够顺利地沿着教师的思路,将思维进一步延伸。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地梳理已有的知识,并按自己的逻辑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我们认为,这样的科学探究让学生有了充分思维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探究实验情景中的思维含量
科学探究本身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实地操作,更需要学生不断地思维。尤其是在实验思想方法的寻找、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都需要思维的参与,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实验情景。比如说“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自从科学探究开始进入初中化学课堂以来,这一内容就是探究的一个重点。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不同的老师在演绎这一内容时,也有着不同的探究方式。笔者结合多位同行的教学思路,本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想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探究。首先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完成后,物质的质量可能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时候学生出于逻辑关系,一般都会说出三种可能:增大、减小、不变。但此时的思维是低水平的,我们应当再提高一个水平,于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能证明你的观点吗?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就深入到了已经学过的内容。他们经过搜索与比较会发现:类似于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结果,其质量是变大的;类似于制作氧气中的加热氯酸钾,最后的质量是变小的;类似于将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最后的质量就是不变的。在学生的思维达到这一水平之后,我们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质量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是随机的还是有着固定规律的?我们发现的变大与变小背后有没有其他可能?此时学生就会思考自己所举的例子,进而有可能发现其中有的有气体逸出,有的则是气体参加了反应。于是质量守恒的结果就逐渐成形„„在这一探究的情景中,我们通过问题不断地诱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学生在探究过后也感叹:这样的探究过程真的是步步深入!总而言之,科学探究不应当只是形的探究,更应当是思维参与的探究。因此,在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中,我们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参与,这样才能将科学探究的魅力充分彰显出来。
作者:沈春燕 工作单位:启东市南苑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每接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在课堂上叫我黄老师,课后可以叫我姐姐,如果你们认为我还年轻的话,可以叫我黄小姐。如果你们讲绅士风度,可以叫我孃孃。总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仅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还将陪你们一起慢慢长大”。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尽力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与大师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课堂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善于思考,敢于发言。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培养的主阵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模式顶层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强调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生成为主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课堂训练为核心。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通过课前导读、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五个环节,将“学”和“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教师的教变成一种指导,一种对话;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其结果是课堂活了,学生笑了,老师轻松了。
三、化学生活化———新的兴趣增长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一直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我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相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豆腐为什么不可与菠菜一起煮?为什么在菜要出锅时才加盐?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怎样防止食盐潮解?怎样轻松清除水垢?为什么抗菌素类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记得有一次在讲稀释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量知识点时,我就给学生放映了一段中央二台几个工商人员与一农村卖农药的老板发生争执的视频。老板给他们几个泼了浓硫酸,那几个工商人员惊慌失措,居然跳进路旁的池塘中想洗掉身上的浓硫酸,导致全身烧伤面积达70%,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把化学知识融入生活不仅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师———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的口诀、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等。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将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以化合价的学习为例,之前我是教学生先背口诀,再教他们如何应用。后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口诀背得很熟,可就是不会做题,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现在,我是先引导学生应用。等到学生熟练运用自如后,再去背诵口诀,结果教学效果好多了。在讲固体溶解度时,传统教学强调概念中的四个要素反复讲解,十分详细,并配以相应的例子说明。但在应用过程中,学生总是想起这个要素,忘了那个要素,让教师十分头痛。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已学过溶解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比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我以生活中熟知的白糖和食盐为例,问学生二者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用什么实验来比较?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得十分热烈,很快就把概念中的几个要素说得清清楚楚。由于这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实验思考的结论,所以他们掌握得非常好,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不同的教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幸福教师,又幸福学生。
作者:黄小容 工作单位: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激发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探
陆安西
(都川中学)摘要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才接触的学科,化学教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启蒙教学,另一方面又是提高升学率的速成教学,学生刚开始对新的学科往往具有比较大的热情,但随时间的推移,化学知识的增多,知识越来越复杂,许多学生理不清关系,找不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入门到熟练的过程,是所有初三化学老师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关键词 亲其师信其道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兴趣 实验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获得知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初三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1.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教学上一个最朴素却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深深地喜爱某一位教师,当这种爱达到某一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迁移,从爱教师到喜欢他所上的课,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这正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跟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不断地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最主要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喜欢和接纳自己,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上我们所上的课,才能在课堂上形成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因地适宜地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对于大千世界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对于很多事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心存疑虑,从而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我们应该在课堂中不断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气氛,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 在课堂教学中多总结运用语言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注意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面那些教授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总是能让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授课老师在语言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总是能够把每一个历史事件讲得细致入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锤炼我们的语言艺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正如北京青年报组织的“微笑活动”中,很多志愿者感叹道:“同样的话语,微笑的表达和面无表情的表述,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态度随和,面带微笑,同样可以在课堂上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拉近师生关系。再辅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讲述,自然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做到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直观性强。所谓抑扬顿挫,是指教学语言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有声有色,就是说教学语言应富于表情,包括面部表情,打手势以及心语的运用等。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在适当的时候打比方,因为有的化学概念相当的抽象,如在讲到原子内部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整个原子想象成一个桃子,桃核就代表原子核,核仁就代表原子核内的质子等,这样比喻显得比较形象,易于接受。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是课堂气氛活跃,有节奏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2.2通过兴趣盎然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化学是一门研究生活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现象,并逐一的去帮助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看似“很神奇”的事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联系在意大利发现的“屠狗洞”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二氧化碳气体能让小白鼠窒息的动态效果;学生观察以后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屠狗洞”的秘密实际上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过高导致进入的狗或者其他低矮动物窒息死亡。教师再进一步讲解说明屠狗洞的形成过程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原因,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3 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事物的探究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学生早已厌倦了枯燥无味的书本理论知识,迫切想要在形象生动的实践课堂中得到解脱,此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我们老师要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第一节课开始时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比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木炭跳舞”等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改革已经从教法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而学法改革的核心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试想:如果每一节的教学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上课岂不就成了另一种煎熬了吗?因此,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当然,要想马上革除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3.1对于新授课,力争让学生自主突破重难点。
老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抓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出一些真正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讨论或实验。如: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设计这样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过许多燃烧的现象,你们能说出多少见过的及做过实验的燃烧现象?(讨论交流,提问)(2)这么多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参加过野炊吗?怎样建炉灶?怎样架木材烧?(交流讨论)请你们对木材的引燃提出一些问题。通过生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总结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疑难问题。(4)常生活中谁都见过火,但怎样才能使物质燃烧起来?一定要点燃吗? 你在家通常是用什么方法来灭火的?你知道灭火的原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看课文一边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3.2对于习题课,力争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在习题讲授及处理时,设计上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基础点教师板演,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及空间。要在习题的讲解过程当中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尽量让他们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然后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习题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定的成就感。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做题不行,要动笔做;光做题也不行,要动脑总结。”鼓励学生自编题集。
3.3对于复习课,力争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自我修补
对于复习课,教师可以先明确复习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归纳复习要点,鼓励学生学会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到见解,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自豪。
4.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个人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初三学生在人生历程中是一个特殊时期,身体成熟心理不成熟的阶段,思想处于极不稳定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学生对学习不重视,那他的学习兴趣就
可想而知了。
十四、五岁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求知欲较强对人生、未来有一定的认识,但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稳定性不强。有部分学生已出现了厌学心态,进取心不足,心里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人生哲理的知识,课外多与同学谈心,让学生的困难得以解决,学生喜欢上该科的老师,自然学习的动力也随之而生。
总之,用各种有用的方式方法去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老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反思,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可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定位,在实际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又要顾及到学生学业成绩的稳步提高。以上观点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领悟到的一些感受,敬请各位同行们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参考文献
〔1〕 张灵敏.亲其师而信其道.〔J〕;青年文学家;2011 年16期 〔2〕 王玉祥.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城中学.作者简介 本人于1985年10月出生,男,2010年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2010年9月开始参加工作至今.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自然科学的学科,但农村中学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就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化学教学,如利用演示实验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手段学习兴趣
我校是阜阳市颍州区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低,但基于化学课强调实验配合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仪器,来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化学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因此,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科书中每章节在都有若干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去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如何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也是教学任务之一。我们如能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将这些难点通过实物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电子在这些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才使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才有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三、利用多媒体可与实验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来学习知识,但在某些方面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如能将多媒体的应用与实验相互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通过多媒体可以弥补实验时间上的不足。有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无法达到此效果的,即使提前做好放在那里,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时可在课堂教学中演示这一实验,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这样变利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对该实验已有了本质的理解。象铁的生锈这种实验就可以与多媒体相结合。再如可我们讲解微粒间存在着间隙,也可利用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在实验的同时,播放 Flash课件,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微粒其体积的大小不一样,小的微粒如何进入到大的微粒中去,其结果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宏观现象。通过这样的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的参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化学实验和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
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加强映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初中学生的好朋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① 李荣华“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年第6期
② 刘晓东:《服务于化学课堂》,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年
出版,第15页
③ 王六新、李建“在化学教学中推行新课改”《中学化学
教学》2004年8期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31,7-8,2000。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化学),北京大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本文作者: 发表时间:2006-9-1
1作者单位: 联系方式: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肥城市陆房中学刘全刚
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化学作业的批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备课、作业、单元过关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要看到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而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两个学科的教学,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4)作业形同虚设。
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逐被单元过关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
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4)当堂当面批改。
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