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后张小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学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过程起反馈与调控作用。每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由教导处专人负责对全校期中考试成绩即教学质量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总结。
二、教学质量分析,应遵循“三有利原则”:有利于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三、教学质量分析程序
1、评卷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对所带学科和班级的成绩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在教学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要提出今后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向教导处提交书面材料。
2、个人分析后,由校委会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调研组,根据平时管理情况和个人分析,分年级组进行质量调研分析,并向教导处提交调研分析报告。
3、教导处负责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对年级组的调研分析报告进行汇总讨论,并由教导处专人负责依据专门会议精神起草全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经主管领导和校领导审核同意后,召开全校教学质量分析大会。
四、教学质量分析的要求:
1、质量分析要指出命题范围内容.分析内容是否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
3、学生答卷问题分析: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答题规范化程度;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范例,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综合以上四点分析出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4、质量分析,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素质教育观念,承认差异,更看重提高,尤其要坚持追踪分析。
5、重点分析过去的措施,现在的得失,今后的方案,以分析教师自身教学为主,不可把原因推给学生。
6、质量分析,不唯分数论,注重从各班教学和管理措施,学生思想认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风的变化分析。
7、班级学情分析,各科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逐个进行分析,全方位、多层面的。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各科教师齐抓共管,争取最佳效绩。
8、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发展积极因素,控制不利因素,使学校教学质量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二篇:——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教学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过程起着反馈与调控作用。教学质量分析由教导处负责。
一、命题质量标准评定
1.质量分析首先要指出命题范围内容,分析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3.要分析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试题的效度是考试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标明是否正确测出学生实际能力的程度;试题的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提出分析人意见,对试题总的看法,构成试卷分析的第一部分。
二、学生答卷问题分析
1.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答题规范化程度。
3.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范例,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综合以上四点分析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三、期中、期末考试,摸底考试,毕业考试等所有大型考试都要进行质量分析,将分析结果按年级或学科装订存档。
四、质量分析后,由教导处会同相关人员,对考试质量做出科学准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第三篇: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年丰中心校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一、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师通过学生平时作业和单元练习,总结教学得失,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2、期中、期末考试以后,仔细分析学生答卷情况,计算各题得分率,从教与学两方面寻找失分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
3、期中、期末考试情况,教师应及时向每个学生及家长反馈,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寻找对策。
二、年级组的教学质量分析
1、学校每学期举行专题研究,分析、交流各位教师教学情况,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2、期中、期末考试阅卷后,教导处负责汇总组内教师所任班级的成绩数据,统计各年级成绩数据(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等),任课教师分析各年级卷面情况,写出学科的质量分析报告,及时上交教务处。
3、教导主任对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召开对考试情况作专题研究。
三、教导处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导处领导要深入年级和班级、经常听课。抽查学生作业本,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帮助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高。
2、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务处要及时汇总各学科成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向校长或全校教师反馈。
四、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更要注重对每一次平时测验的质量分析。质量分析由教导主任牵头,教研组长、及有关老师共同参与,作出定量、定性分析,作好记录,并进行跟踪分析。
第四篇: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一、教师教学质量分析
各备课组在学校组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结束2天之内要写出本组的教学质量分析。内容详见〈〈教学质量分析表〉〉。并将填写好的教学质量分析表上交教务处。
二、年级部、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
1.各年级主任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试卷下发一周之内,统一组织全年级的教师在年级组活动地点进行全年级教学质量分析。质量分析分两部分进行:
1.1由各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分析。首先由各科任教师分析自己所代班级的教学质量,然后由备课组长总结分析。
1.2由各年级主任对本年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首先由各班主任分析自己所代班级的教学质量,然后由年级主任总结分析。
2.各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在质量分析完成后将填写好教学质量分析表上交教务处。
三、学校教学质量分析
1、主管教学的校长应在期中考试试卷下发一周之内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教学中闪光点分析和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主管教学的校长在质量分析完成后将填写好教学质量分析表上报校长,并交教务处存档。
四、监督检查要求
1、每次阅卷结束后5天之内,教务处应把成绩统计表发至教师手中。各种质量分析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教务处。
2、分管教学校长负责监督检查各类质量分析情况,对没有及时完成的项目要责令相关人员及时完成。
2、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表
3、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表
4、学校教学质量分析表
第五篇:教学质量分析及常规制度
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过程起反馈与调控作用。期中、期末考试和高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每次考试后进行及时、全面、客观的质量分析和反思总结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我校为确保数学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制定教研室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如下:
一、质量分析要有层次地进行,首先是各个教师、各个班级做出分析;再由各教研组与年级组做出分析;最后,全校做出分析。各任课教师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及时准确核定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二、搞好质量分析,首要的是掌握足够的材料,也就是要取得较全面的、完整的数据。数据是反映质量的主要方面。数量化是教学质量分析科学化的主要标志。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必须努力促使教学质量的数量化,更多地用数据说明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收集数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质量动态,为了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了正确决断。所以收集数据要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就是向谁要数据,要什么数据,如何收集数据,都要着眼于准确地掌握质量动态。二是收集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定期交流各任课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作业情况、辅导答疑情况、学习态度等及时了解掌握,制定相应措施及时调整改进。
三、由于教学质量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影响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对教学质量检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质量分析的基础。在我校一般可就下面一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将本学期的各种考试成绩和过去对比。即与同一班级前后不同时期对比;与历届的相应年级相应的检查对比;与校史上相应年级最高水平的班组对比。
2.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各种情况进行同年级间不同班级对比;同一教师所教不同班级的对比;同一年级不同教师所教不同班级的对比。
3.将高分高能、高分低能、三好学生等进行同年级间各班的对比,现在与过去的对比。为了提高可比性,还可以制出各种对比图表,以加深印象,扩大影响。
四、教师通过学生平时作业和单元练习,总结教学得失,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五、期中、期末考试以后,仔细分析学生答卷情况,计算各题得分率,从教与学两方面寻找失分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教师要对所教班级做出质量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同时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学校要做出总体考试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各任课教师须对任课班级做出成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教研室综合评定本次试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总体成绩关系。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对各任课教师的班级成绩进行横向比较与教师教学质量等级挂钩,作为教师评优考核的一项指标。
七、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专题研究,分析、交流各位教师教学情况,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发展积极因素,控制不利因素,使学校教学质量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为了将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行为,真正发挥备课、作业、业务学习、教学研究等多方面作用。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检查项目
包括备课、听课、听课记录、理论学习笔记、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此项目只检查教研组)。
二、检查要求
1.细则:见教务处教学常规评分细则及教研常规要求。
2.检查时要求受检教师提供备课、作业批改、听课记录、理论学习笔记。
三、检查方式
1.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普查和抽查结合的方式。
2.不定期检查:由学校行政(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堂听课,并检查教师所有常规资料。
3.平时课堂由值日行政和教务处轮值巡查,发现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拖堂等情况进行登记。
4.定期检查:每期进行两次以上定期常规检查,先由教研组自查打分,评定等级,然后由行政复查。
所有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计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及年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