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培训方案
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周前会议政治学习10分钟。
职能部门:校长室、大队部。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
1、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2、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四)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两本书;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五)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15﹪,骨干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6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15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和教学轮岗活动。每次活动时家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2018学教师培训方案
2018学教师培训方案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校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本学年我校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践行“平民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将教学、培训、研究相融合,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有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理念有转变,专业知识有拓展,专业能力有提升;通过培训,营造有利教师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科研能力强,能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培训原则
1、全面性原则。培训内容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覆盖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努力做到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素养提升与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教师教育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训层次上,重点推进教师素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干部队伍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
2、多样性原则。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促进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之间、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专题报告与观摩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例研讨相结合,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3、实效性原则。坚持“问题驱动”,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切实转变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鼓励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主张。
4、激励性原则。通过建章立制,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反馈,有总结,对在培训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给予表彰,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超越。
四、培训项目
(一)教师素养培训
1、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2、培训内容: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训练(演讲、朗读、书法等);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脉搏和前沿理论;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不断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强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培养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训形式:
——积极探索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师德模范报告会、良师标准提炼,弘扬高尚师风,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
——积极参加上级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拓展教师视域,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组织校内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微”讲座(可面向全校、年级组、学科组或备课组),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研修氛围,夯实教师的人文底蕴。
——继续开展读书、撰写写读书笔记活动
——开展专题论坛活动。学校要善于挖掘校本文化的积淀,组织开展如“今天怎样做教师”等专题论坛,促进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4、考核办法:建立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制,并与职称评审并轨。
(二)中青年教师培养
1、培训对象:全校50周岁以下教师
2、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为目的,以“本色课堂”建设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传帮结对为主要形式,以上课评课为主要内容,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力。
3、培训形式:
——继续实施“培新计划”。对新进的未过三关的青年教师,学校将通过系统培训,促进新教师全面了解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育人责任,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悉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实现新进教师“一年要合格,两年能称职,三年成骨干”的阶段目标。
——继续实施“骨干培优工程”。对学校的省级,市级,县级各级培训积极参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且骨干教师带动学校各年龄段的教师进行终身学习。
——建立新教师业务成长档案。学校将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跟踪调研,搭建起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
——开展专题学习。如“班会与家长会、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业务素质。
——开展“微”系列活动。积极开展面向青年教师的“微课题”、“微课”、“微报告”、“微视频”“微论坛”等“微”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彰显青年教师教学特色。
——提升教科研能力。加强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学校微型课题研究的交流机制,做到一年三次以上的专题培训,将开题、培训、总结、评价融为一体。中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鼓励教师进修,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努力营造学习型校园氛围。
4、考核办法:建立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制,并与职称评审并轨。根据教研室标准统一登记,校本培训学时数由学校根据教师实际参加校本培训学时确定。在完成学校教师素养培训任务的基础上,40周岁以下在职教师培训每年不少于24学时。年末,学校将结合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勤情况、个人的学习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评出“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并在绩效工资中实施专项奖励。
(三)骨干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学校各级各类骨干教师
2、培训内容:提高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鼓励教师教学方法、模式的创新,提高“本色课堂”的开设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机智,增强有效教育教学问题解决能力,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熟悉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形成骨干教师个人风格。
3、培训形式:
——积极推进“本色课堂”建设。根据新课程要求,结合中考、非中考科目具体情况落实建模工作,切实把“自主合作学习”、“加强课堂反馈”、“课堂有效训练”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落到实处。
——构建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建立起集体大备课组、年级学科教研组、课题研究项目组这种网络状、全方位、立体式的的校本研训机制。
——积极开展各类讲课、说课、评课活动。通过专家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全体教师推门课等途径,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召开主题鲜明的教学反思研讨活动。积极发挥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示范作用,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促进教学良好环境的形成;定期召开主题鲜明的教学反思研讨活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引领教师的思维前行。
——启动学校骨干教师的评选。结合市区教学能手、新秀,班主任能手、新秀的考评细则,学校将在全校范围内从学科、班主任两方面,开展景县二中教学能手、新秀,班主任能手、新秀的评比,以激励更多的老师脱颖而出,塑造科学合理而又奋发有为的良师群体。
(四)干部队伍培训
1、培训对象:年龄在40周岁以下,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群众基础扎实,本科以上学历,有三年及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经学校民主测评,推荐为学校后备干部的教师。
2、培训内容:理论培训,使后备干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掌握必备的法律法规知识;业务培训,使后备干部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业务知识;综合培训,使后备干部提升自身的人文综合素养;案例培训,使后备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每年由学校统一组织后备干部参加专家讲座、专题论坛、主题沙龙、专题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养。
——实践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中培训结束后,经考查,选送部分优秀后备干部到相关岗位以挂职形式进行实践锻炼,为期半年。
4、考核办法:学校结合后备干部全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表现突出的教师推荐参加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习。
五、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学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景县第二中学2018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并尽快统一思想,将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学校要在教师中培育弘扬五种精神——拒绝平庸、不断超越的精神;知行合一、开拓进取的精神;热爱生活、专注投入的精神;中正平和、表里如一的精神;忠诚竭力、勇于担当的精神,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不懈努力。
2、机制保障。学校将进一步修订《精确管理手册》,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加强教师培训过程中的考核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工作流程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杜绝工作推诿和责任不清,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
3、队伍保障。按照“校长把方向,出思想;副校长拿方案,抓落实;中层精管理,供反馈”的原则,各级人员合理定位,分工明确,提升工作效能,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4、资源保障。组建“学校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享用“河北省人民教育家导师团”的专家资源,充分发挥“河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考察基地”、“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等平台的影响,不断汲取先进经验,不断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第三篇:教师培训方案
**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和谐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海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海政发„2010‟50号)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吴发[2010]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薄弱校教师为重点,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和保障支撑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提升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要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与突出提高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岗位教师教育教学的职责要求和
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组织教师培训。
(二)分层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全员参训,注重过程,注重实效,谋划推进教师培养培训。
(三)规范管理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以县为主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规范教师培训管理,确保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总体目标
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级培训为拓展,市、县培训为主体,校本研修为基础,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学科专任教师培训、教师专项能力培训和教育管理岗位培训。以实施“海西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保证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从2012年至2015年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
四、主要任务
(一)教师全员培训。着重帮助教师提升师德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三年内,教育局将分批安排全县所有教师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校本培训不能少于120学时,学科专业知识集中或远程培训不少于160学时,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少于80学时,新教师不少于150学时的岗前培训。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将依托“国培计划”,并兼以“阳光师训”工程,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专业素质提高计划,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
础上进一步增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确保全县教师整体素质有质的提升。
(二)校长岗位培训。着重帮助校长熟悉现代学校制度,提高管理能力。新任校长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0学时;在职校长参加提高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40学时。此外,校长还必须参加不少于80学时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不少于120学时的校本培训。2012年至2015年,教育局计划开办三期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班,培训小学正副校长及后备人员150名。届时将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学。同时,还将采取“走出去”战略,选派部分优秀校长参加省市级校长培训。
(三)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训。积极贯彻落实《海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海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长计划”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通知》(海教师[2010]72号),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挑选部分优秀校长和教师到省内外或者国外进行高级研修。利用三年时间,着力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力争到2015年培养培训各级骨干教师100名。
(四)教师学历培训。拓宽学历提高渠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和支持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在全县教师学历提升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六)其它专项培训。
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重点帮助教师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判断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恰当处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养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三年内,计划开办两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培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55名。
2、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帮助教师熟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安全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应对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的方法,促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级校园安全专项培训,并在全县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中增设安全知识课。
3、班主任培训。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所有班主任教师在三年内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重点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挑选部分骨干班主任参加国家级班主任远程培训外,还将组织其他班主任参加省级班主任远程培训和专题培训班或市、县两级举办的班主任研修培训。
4、学科师资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理化生及音乐、美术等师资短缺学科和薄弱学科教师的集中培训;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推出的“歆语工程”,加强对中小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培训;逐步对专业不对口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培养。
五、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集中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合作,认真实施和积极创新臵换脱产培训、短期集中培训、挂职培训和海外研训。注重研修对象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通过案例式、参与式、探究式、情景式、讨论式、导师制、研修任务驱动、同伴互助等途径,提高培训效率。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通过“前移后拓”,拓展培训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师学以致用。
(二)充分发挥远程培训优势。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与师资共享、快捷、灵活、优质、互动、高效等特点,推进教师的全员培训。加强远程培训的辅导、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格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参培率、学习率、结业率。
(三)努力提高校本研训实效。逐步完善校本研训的制度建设,扎扎实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研训活动。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参与研训的自觉性。建立校本研训专业团队,逐步建立校际、县际和省市研训协作体,提高校本研训质量和实效。
(四)充分发挥优质中小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三年内,建设一批教育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强、基础条件好、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中小学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各级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和示范,充分发挥其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构建教师培训协作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促进电教、教研、信息技术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力争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中心、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训的组织指导、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为主体,建立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探索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专职培训者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七)构建完备的培训内容体系。三年内,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非学历培训内容暂定为七个模块:师德修养、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学科教学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实验技能和创新教育能力、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地方课程与校本研训课程。我县将采取开发本县潜在资源、引进外地优质等方式,培植多样化的优质课程资源,并实施
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努力建立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库,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教育局统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负责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落实教师培训计划和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督促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县教研室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重点抓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及其它专项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并督促全体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各级各项培训。
(二)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认真落实有关部门关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政策,足额安排资金,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健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教师培训经费。
(三)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的评估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作为各单位年终岗位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篇:教师培训方案
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 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周前会议政治学习10分钟。职能部门:校长室、大队部。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
1、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2、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四)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两本书;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五)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15﹪,骨干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6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15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和教学轮岗活动。每次活动时家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继续开展校级优质课、优秀论文、说课、评课等教学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常规展览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1、每学期开学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的学习。
2、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方式:集体与分学科相结合。
3、每学年进行优秀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案评选。
4、每学年举办优质课比赛。
5、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六)学历教育培训:
目标:要求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0﹪,本科学历达30﹪;同时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英语及艺体等学科教师,实现各学科教师比例合理分配。
方式:自我进修。
四、组织机构: 组 长:赵永法 副组长:赵香英 崔笑花 成员:全体教师 承担的任务:
1、赵永法负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训工作。
2、赵香英负责数学教师、教师的信息化的培训工作。
3、崔笑花负责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
4、赵永法负责教师的读书活动工作。
五、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继续教育校 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学校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每学期请有关的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市教研室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将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进修和观摩。
第五篇:教师培训方案
勤丰中学教师培训方案(讨论稿)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的实施焦点将聚焦在实施的主体——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专业化素质是制约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教师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变革教学方式,改善心智模式,促进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岗位培训和岗上实践,也就是说,教师应立足岗位,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成为问题解决的专家,成为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突破的研究者,努力实现“研为学用,研学并重”的目标,逐步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因此,通过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三者有机结合,以教学为中心,研究为主线,对话为形式的多样化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浓烈学校学术氛围,从而有效构建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校本培训体制,更加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每一位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推进器。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教师实际,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狠抓教学内部管理、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致力课改实验的研究,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合专业水平,形成“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校本培训运行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提升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推动学校校本培训特色。
二、学校发展目标
结合我校教师发展实际,逐步探索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经验,探索制定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和理念的培训,逐步树立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寻找问题。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能够承担执行、管理、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课程的教师队伍。借鉴先进学校培训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培训成果,建立一个动态、可持续发展、具有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以校本培训为切入点,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课程改革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并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每个教师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2)骨干培训。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学科组长及中高级教师进行骨干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校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
(3)青年教师培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使我校资教新教师1年内顺利上课,3年内胜任教师工作,5年内成为教师骨干。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学校发展的班主任骨干力量。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学科组长培训,确实形成学科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
四、培训类型及任务
(一)学科培训。任务解读和掌握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评价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技术与有效策略,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等。
(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主要任务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探讨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积极倡导按照国家规定开发我校各学习领域的课程资源,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
五、培训对象及内容要求
1、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内容:学校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调研,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技术的研讨,新课程评价内容与方法,信息技术的实用技能培训。
2、学科教师全员培训
各学科教师,分学科进行,结合学科特点和基本要求探讨新的课程理念及其实施。
学科培训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包括课标介绍,与现行大纲的比较。(2)教材培训,包括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3)教材具体内容的解析,结合章节的具体内容与分册逐步进行分析等。(4)教学实施技术与方法研讨,包括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方法等。
(5)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和实验进展情况,组织课例讨论和相关专题研讨。(6)学科中考评价内容、方法与应对策略的研讨。
六、校本培训的途径
1、经验交流 学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学习考察 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组织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4、自我研修
鼓励教师报考学历培训;建立教师研修激励机制,促进个体学历进修和素质提高研修。
5、以研促训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强化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发挥以研促教,研为学用的目标。
6、以训促研
中心学校规定:凡是公费参加各级学习培训、考察的教师,回来后一定要结合所培训的内容讲一堂汇报课、并撰写一篇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发送到县教研网以供交流。
7、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一帮
一、结对子”的师徒式培训方式,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8、网络培训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质课改资源的作用,采取集中收看,看后讨论的方法,推动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取之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中。
七、培训主要形式及要求
1、专题讲座形式
聘请校内、外培训指导教师进行各类讲座。
2、自学—反思形式
自学是在学校的规划和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
3、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校际交流,互通有无,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每学年不少于两次)(2)开展相互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每个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次)。
(3)开展师徒结对、技能竞赛、理论学习、论文评比等活动。(4)开展课题研究。
八、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1、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校本培训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成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制度、经费保障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学校将制订制度规范和解决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保证培训经费,保障开展培训工作必需经费开支。
3、考核评估: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作为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中,逐步构建一种基本操作方式: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促使教师由过去的工匠型变为现在的专业型,由过去的只重教书,不重教研变为现在的既重教书育人又重视教科研的新型教师;学校教研气氛日益浓厚,学习化的校园文化得到充分发扬光大;教师的课堂行为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变为现在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愿学、乐学,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