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静物之美详案
课题:静物之美教案
课题 :静物之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言,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欣赏能力。
2、初步学习素描静物的基本手法,并尝试散简单的素描方法表现静物画。
3、通过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与技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素描画中的构图、透视、明暗
四、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观察
一、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1、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学生对已收集的静物画资料进行评述。
2、出示静物作品,讨论静物画为何让你感受到美。学生整理课前准备的资料,评述相关问题,初步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开门见山,从学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深入教学
引导欣赏静物画作品,体验静物之美。
1、欣赏卡拉瓦乔的作品《水果篮》、李超士《土豆和萝卜》、胡善于的作品《芙蓉花》
问题一:这些静物画表现了哪些?画家用怎样的表现方式传达静物之美?
问题二: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色彩、光线等细节来分析作品》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静物》、乔治莫兰迪的作品《静物》、林风眠的作品《静物》。
问题一:现在看到的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看到的作品有何不同?
问题二:除了我们刚才欣赏的形式之外,你认为静物画还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出我们对 静物的感受。
问题三:我们可以从这些静物画中发现出去光线、色彩等因素之外这些静物画是如何体现构图之美?
3、观察静物的外轮廓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的不同变化(不同关线、角度下的静物的透视都有所不同,在画面中呈现静物的这一变化是决定这幅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4、演示不同光线、角度之下静物的变化。
5、介绍单个静物的画法,画单个静物是静物画的基础,只有画好单个静物才能够对多个静物进行组合并呈现一幅完整的静物画作品。在画单个静物时应该注意多个因素:轮廓、透视、光线、色调等。其中透视关系应该遵循“近大远小”的准则,在不同的距离,静物的轮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光线的变化也造成色调的变化。
三、尝试感受
1、任意选取几件自己的文具用品,在桌上摆出各种造型,注意构图。
2、选取其中一件文具,用线描的方法画出它的轮廓。
3、选取其中3—5件文具,组合成相应的构图造型,用线描的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 ***一月
亚洲区欧洲区北美区二月三月四月
第二篇:八年级上美术 第六课 静物之美
《静物之美》教学设计 课 题:静物之美 课
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好之物的眼光。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发现身边美好之物的闪现。教学重点:
探讨美术作品以及身边静物中何处有美。教学难点:
传授静物绘画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生答:略
3、学生实践
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
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 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第三篇:水粉静物 教 案
水 粉 静 物 课 教 案
(部 分 内 容)
第一章 色彩概论
在学习绘画中,人们常说素描是重要的基础,而不重视色彩。其实在绘画中,色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如用歌曲来比喻、素描是词,色彩是曲,有了词、没有谱上好曲,歌是不会动听的。色彩在画家的笔下产生着千变万化的效果,就如同音符的千变万化能谱写出迷人的曲调一样。所以在绘画中,色彩具有很大的魅力。
色彩通过画家和美术设计师的画笔,表达形体和情感以及思想。戏剧、电影、舞蹈等也都用色彩这一有力手段表达主题,感染观众。设计艺术更是如此。因此,在造型优美的、神态生动的作品构图中,常常有多种多样富于激情的色彩,在这些色彩中把戏剧和抒情的因素融汇了起来。
色彩是各种造型艺术家艺术思维的翅膀,可以把艺术家天才的想象带到丰富的色调和色彩构图的表现中,许多艺术家的杰作是离不开色彩这一灵魂的。应用色彩能力的高低,便是色彩魅力的大小,这需要我们去不辞辛苦的练习,天天看、天天练,就象学习音乐要“练耳”,练习耳朵对音乐的辨别能力,而学画在“练眼”,练习睛眼对物体形、色的观察和表现的准确能力。
第二章 静物画的起始
油画、水粉、水彩画的教学,往往是从静物画画起。静物取材方便、丰富、俯拾即是,家用的杯、碟、碗、罐、盆,食用的瓜、果、菜等等,都可入画。而且这些“模特”安静不动,便于观察分析,安排构图和深入的描绘。
第一幅静物画是油画。始于十六世纪以前,据说是一位意大利画家巴巴里于一五 O 四年的一只挂在墙上的鹧鸪鸟。到了十六世纪以后,静物画逐渐形成一独立画种,与风景画、人物画分庭抗礼。到十七世纪的时候,荷兰产生了许多画风非常精细的画家。他们所描绘的花果仿佛刚从果园里摘下来,还带点点露珠。晓森是当时的代表画家之一。十八世纪法国的夏尔丹热心于静物画,作常选择画室一角或厨房器皿等作画题。其作品用色厚重结实。十九世纪静物画到了顶盛时期,印象派画家画了不少静物画。塞尚为着研究造型原理,他常常把画的苹果更换放在原来的位置;梵高把自己的桌、椅、皮鞋等不知画了多少次,都成了油画的杰作。立体主义的画家,有许多把室内的静物作为自己的主要题材。这样我们知道历来画家对静物写生的兴趣和题材的广泛性,那么我们学习静物画,是通过写生练习,达到用色彩造型的能力,以为我们的专业设计服务。
第三章 色彩静物写生步骤 第一节 构图与起稿、构图。虽然说画静止的“模特”俯拾即来,但是画什么东西、怎样画,必须先有构思,把东西拿来先有构图的设计。常用构图形式有斜三角、立三角等,但这些形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要灵活运用。在摆静物时,可以根据内容多变化、多思考,达芬奇说过:“思考处少,错误处就多”。“面对着静物,先周密思考怎样摆效果更好。
动笔之前,先明确这次习作的目的,然后对着摆好的静物考虑构图,同时肯定主题,从而选择适合的构图角度。在画的时候注意主要的物体放进画面,次要的舍之。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要有锐利眼力。写生的目的就是培养这种锐利的眼力,进而教手去准确的描绘它,养成手和眼的相互合作,平衡发展。静物写生要锻炼掌握表达物体的主体感、质感和空间感。2、色彩预备稿
在正式画之前,首先画一张小幅的色彩预备稿为好,这个预备稿,是对摆的静物最初的新鲜的感性认识,生动鲜明的画下来,这样做有三方益处: ①经营位置;②是探索几个大的色块关系和画面的调子;③似演员的彩排,增加上台正式表演的胆量和熟练。3、素描稿
作画先打稿这是常例。水粉起稿以铅笔为好,熟练的画家往往直接用色打稿、挥笔而就,但对于初学者不能提倡。
素描稿除肯定构图外,要掌握对象的生动姿态,准确的画好轮廓。轮廓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以后对形象的描绘。在素描稿中不必画详细的细部和涂上明暗,但要严格分析对象的结构,画出透视关系,使之有一定的体积感。
第二节 画大体色调
开始着色,要沉着冷静,还要大胆激情,从画面大块色彩部位开始,先不必涂细节部位。用笔宜湿宜大,画大关系,先画暗部后画亮部,先画背景和画环境,后画主题。力求颜色鲜明纯净,可少用几种色调配,暗部不要用白色,若必须用也是极少量。这样先画出一个大色彩关系,以利于下一步深入的刻画。
第三节 深入描绘
第一次色完成以后,就进入具体的深入描绘。素描是用黑白灰等三面五调来塑造物体及其质感。而色彩绘画,则借助色彩的丰富性能,用冷暖交替的规律来塑造形体。如果在暖的光源照射下,其规律是: ①高光——偏冷 ②亮面——偏暖 ③灰面——接近固有色 ④暗面——偏冷 ⑤反光——偏暖
如果有天光光源照射下,其规律是: ①高光——冷 ②亮面——偏冷 ③灰面——近于固有色 ④暗面——偏暖 ⑤反光——偏冷
以上这些规律都是相对而言。当我们了解了这种光照下的物体变化,在刻画物体的时候,就不会使色彩紊乱。上述规律是色彩的补色作用产生的。在色彩绘画中,始终是处理矛盾,使之达到对立统一。
在画静物过程中,我们用冷暖色彩逐一的画每一件东西的形体和它的质感。我们不能盯住一个地方画,若在一个地方画到七八成时,离远看看局部与整体关系是否协调,一个地方画僵了,就移笔画别处,也许别处画好,僵处也改观了。一般是主要部位画好,次要处顺之而带。
具体塑造物体的阶段中,在大块色彩调子的基础上,寻求细致的色彩变化。画面的每一部分都经过精心描绘后,一幅画就近于完成。
第四节 画面整理
一幅画的整理,是在感情的基础上加以理性处理。
从整体到局部,又以局部回到整体上来,即把画面上的各种东西统一起来,这时会感到,一幅画的色彩漂亮与否,是由比较得来的。一幅画全用漂亮色,会出现支离破碎感,大部分用灰色,小部分用明快色而易突出。改画时有的使明度、纯度减弱,有的要加强,把主次调整好。
第四章 物体质感表现
静物画中的题材广泛,可画物体甚多,但是物体有异,表现手法则不同,必须随物而变。
第一节 金属、瓷器质感表现、金属坚硬而光亮,金属物体高光强,暗部的反光也强,环境色的影响明显。画时要注意:①要整体概括;②用笔干而有力;③用色厚而明确。、瓷瓶表面光滑,润色而有光彩,淡色瓶明暗分明,画时:①用大笔从暗部画起,笔触要平滑;②上暗部色突过暗部界限,然后画明部色罩上突过处,用笔触和色调的混合表现其质感;③明亮部位画厚些,暗部薄而透明些,如果瓶上有花纹,可用细笔同时画。
第二节 玻璃、花卉质感表现、玻璃器皿一般透明,明亮度强。画时:①首先要观察背景色,在背景色上稍加调整刻画,塑造立体形象,后加高光;②注意其光泽,明亮度要与整个画面调子协调;③过亮处要减弱。、花卉艳美多姿,种类繁多,要观察分析其形状结构。画时:①把每一朵花视作球体画。画大瓣花,笔沾花色,笔尖点些暗色,照花瓣形状,一笔可就,明暗浑染,自然生动;②要概括,省去繁琐,花朵便活泼有生气;③注意花朵姿色,姿有迎、背、俯、仰各种神态,色有红、黄、粉、紫、褚、白多色。色在不同光线下,含虚有变,必有其妙;④花有叶配,花叶生姿不同,不可轻视,画时:要虚实有别,则生动有观。
第三节 水果、蔬菜以及衬布表现、水果、蔬菜色泽鲜艳,激人食欲,画时:①水色饱含,运笔轻松;②色宜漂亮,一次或二次画完;③高光和反光宜湿时画。、衬布的布料质地不同,花色多异,画时:①用色因物而定,用笔宜轻松流畅;②格布和花布简繁多样,画时不限一法,有人习惯于先画出底色,然后画格子,点花,这可以照顾整体效果。也可以先画出图案,然后添色,或是涂底色时空出图案,然后添色等等。
第五章 用水技法
水粉画是离不开水的。水粉的应用在作画时很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技法,在水份的应用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画面效果,这个问题,主要靠实践中,去掌握和丰富它。下面列举常用的水份技法: 1、用水多的情况 ①画粗糙器物用水宜多; ②画背景用水宜多; ③画大块面用水宜多。2、用水少的情况
①画玻璃、瓷器以及光滑的物体用水宜少; ②画多变化和表面细致的物体用水宜少; ③画花、草以及建筑物的细部等用水宜少。
综上所述,学画如同游泳,要在生活的海洋中,通过许许多多次写生实践,才能熟练掌握水粉静物画的技法。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案之详案
美术教案-认识自己的脸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三、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四、教学设计
T: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看完之后,老师请同学猜一猜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好不好。
T: 放映短片,里面有喜怒哀乐。
T: 好,我们请一位同学猜一猜,我们今天上的课与什么有关?请一位同学 S:关于我们的脸
T: 那你刚才在这个短片里看到了哪些呢? S: 喜怒哀乐
T: 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那些你们看到了吗? S: 看到了
T:
到此导入两分钟。
T: 书写板书今天课的名字
认识自己的脸
T:我们的脸部每天都会做出许多的表情,那么,我们做出的这些丰富的表情与我们脸部的哪些东西有关呀?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解答。S:
……
T: 你能说一说面部丰富的表情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吗?
同时放出ppt S:
耳,目,鼻,口,舌,头发(板书)
T:ppt里展示
T:
那么当我们的面部表情发生丰富变化时我们的五官有没有发生变化呀? S:
有
T: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好不好呀。S: hao T: 首先我们先来听一个声音。在ppt上放声音。T:hao 同学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S:
笑
T: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此时展示图片,当一个人在笑的时候,五官及脸型发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注意看他们丰富的表情。
T:(互动)
此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椭圆,然后我们请三个同学上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给我们画出笑的时候的表情。S:
同学 上来
T: 老师指着第一幅问,知道这是怎样的笑吗?第二幅呢?第三幅呢?
T: 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同学画的表情最丰富。请同学们说一说。
S:
同学 起来说 T: 老师做点评。
现在我们来看看,笑的时候五官的特点。展示ppt笑的五官特点。T:笑一笑 十年少,因此我们常说我们人要时常保持笑口常开。因此我们要保持开朗的性格。T:(哭)但是当你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你会怎样?此时老师做出难过的表情,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当你不开心时,你会做出怎样的表情? T:那,很多 人伤心的时候会哭,那我们来看看
哭的表情特点。
Ppt展示。
T:一个人在哭的时候,她的表情特点是怎样的,看着图片我们请同学来总结一下。S:
眼睛,眉毛,嘴巴是往下弯的。
T:(愤怒)现在我们来看看 当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脸部表情特征是怎样的,我们请同学们自己表演看看。
展示愤怒的图片,S:(互动)同学上台来展示。
T:
同学 们发现是怎样的了么。老师看同学的表情
分析出愤怒时的表情。T:
总结,一个人愤怒时是嘴角下弯,眉头紧锁,眼角上扬。
T: haode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表现表情的词语,我们请同学上来。做出他们感受到的词语中的表情。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表现的是什么表情。好不好。S: hao
T:请同学上来。S:…..T:同学们知道这个同学做的是什么表情吗? S:同学回答,T:
依次进行三个。
T:
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同学在做表情时,除了五官还有什么在动? S: 手
T:
因此,我们就回发现,在生活中,我们的五官是经常和身体的其他部分一起合作的。如,一些词语,手舞足蹈,长牙五爪,T;展示一些图片,让同学说说,用成语表现这些动作。
(发型)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头部还有一个部分是辅助出我们各种脸型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T: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S: 发型 T: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也是改造出各种脸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图片,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T:(插入知识)既然讲到我们的脸,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国家流传下来的有一门技术叫做变脸,今天我们就增加一点课外知识,我们来看一个短片,欣赏一下这个传统技术。放映短片
T:(课堂练习)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观察,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第五篇:桥之美简案
《桥之美》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成都十二中语文组
周鸣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桥之美》又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它与一般的规范性说明文不太一样,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带有一定的文学性,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能够以新的审美视角(从桥与环境的关联)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学生分析】:
根据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即抓住对象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我觉得“抓住事物的特征”是最关键的然而又是学生较为薄弱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必须首先要学会去观察,善于观察,然后经过感悟,才能发现美。经过研究课文《桥之美》,发现作者之所以能发现独特的桥之美,关键在于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觉:从桥与环境的联系去观察,而并非孤立地去审视桥本身,进而发现了桥美在桥与周围环境的融洽联系。因此,我想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观察方法为立足点,进而感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教学设想】:
1、结合本文所在的单元教学目标,抓住说明文读写之首要问题: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从观察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实际,(往往容易孤立地看待事物的特点)为切入点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阅读《桥之美》,探究桥美在何处,以此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文章的学习,在充分的思维活动和感悟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本文虽是在说明文单元,但是《桥之美》是一篇文艺小品文。作者从桥与环境的联系去用独特的审美视觉和优美的文字来介绍桥之美,因此在本文教学设计中,我不仅想以文章为载体,教给学生从对象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去观察这样一种观察视觉,而且想围绕核心问题通过图文并茂的情景,通过老师优美的语言,美的情感,通过引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享受桥之美,再以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核心问题充分带动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以开放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文学习兴趣,将课堂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在学生自主体验中最大程度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生动语言、大量的事例说明“桥美在何处”的事理。2.在“桥美在何处”的思考和探究中,体验桥与环境的关联之美。3.学会用新的审美视角观察并描写事物之美。
【核心问题】:阅读《桥之美》,品味语言,探究桥美在何处。【教学重点】:在语言品味中,探究、体验桥与环境的关联之美。
【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及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自制课件,营造氛围,突出重点。【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诗画导入,创设氛围。(2分钟)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来解释桥。那么,诗人笔下的桥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来跟随下面这些诗文走进桥的世界。老师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有关诗文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人笔下的桥,有的小家碧玉有阴柔之美,有的大气磅礴富于阳刚之气。今天,我们将一起来领略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放下画笔用文字抒写的他眼中的《桥之美》,你将感受到一个画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审美视角。
板书课题:桥之美
(二)板书核心问题:阅读《桥之美》,品味语言,探究桥美在何处。(1分钟)二:解决问题
(一)、阅读活动:(5分钟)
A、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高度概括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的段落并朗读。
C、师生交流并概括提炼中心句:
1、我之爱桥,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D、引导学生抓住两句话中的关键词初步理解中心句。(板书:桥、环境、形式作用),第二句与第一句在表达的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E、再读中心句,体会关键词。
过渡语:作者在文中例举了很多座桥来说明“桥之美”这个对象的特点,让我们先走近课文第四段所写的桥来探究桥美在何处吧。(二)探究活动一:扣住语言品析第四段,探究、体验桥与环境的关联之美。(15钟)
1、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桥、环境、形式作用”探讨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
3、学生交流,老师用不同颜色粉笔板书出学生的发言要点。桥 环境 形式作用 乌镇石桥 密密苇丛 鲜明对照 江南乡间石桥 细柳飘丝 刚柔相济 长桥 单纯明亮 面线相容 风雨桥 飞瀑激流 动静相生 过渡:能形成“鲜明对照、刚柔相济等”“形式作用”的要素是否只缘于桥?只缘于环境?都不是。而是缘于桥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那么这是种怎样的联系呢?请你用一个形容词去归纳。(浑然一体、融洽、和谐。。。)
4、归纳:桥之美,美在桥与环境的融洽联系。
5、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里勾勒以上这几座桥的形象,体验桥与环境的融洽联系之美。
6、老师PPT出示以上几座桥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摄影师镜头中的桥与学生想象中的桥是否一样。
7、PPT出示以上四座桥的图文,分男女生朗读来体验桥与环境融洽的关联之美。过渡: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有身临其境感受到桥之美的销魂之感,我们仿佛还在这桥之美中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这一座座桥,正是与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才成为生活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很难想象在繁华的蜀都大道上修建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也难以想象在某个古镇架设起一座现代化大桥。
8、学生结合桥,环境、形式作用三个关键词体验文中其他如虹桥、索桥、小桥等桥的桥与环境的融洽联系之美。
过渡:对于“桥与环境浑然天成的桥之美”,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出来的呢?让我们再次漫步文中的桥。
(三)探究活动二:品味语言,体验桥与环境融洽的关联之美。(5分钟)
1、多媒体显示写“乌镇石桥”一段句子,老师启发品味语言。
提示:此段用了生动的描写(形容词、拟人)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桥与环境的鲜明对照中的疏密相间之美。
2、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充满诗意,语意蕴含丰富的语例,品读赏析,可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可以从用词,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多方面入手)
三、归结提升(1分钟)
小结: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作者从桥与环境的联系去观察,进而能抓住“桥之美”的特点,在文中例举了大量的桥,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桥之美,美在桥与环境的融洽联系。”这个特点。他从桥与环境的联系去观察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审美视角启示我们要善于去抓住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去观察,才能欣赏到独特的美,创造出独特的美。
四、反馈运用
A、仔细观察扬州二十四桥,抓住二十四桥与环境的关联,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二十四桥之美”。B、展示评议 五.作业布置
观察生活中的一座雕像或你熟悉一座桥,抓住物与环境的关联,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雕像或桥之美 【板书设计】
桥之美
核心任务:阅读《桥之美》,品味语言,探究桥美在何处。
桥 环境 形式作用(美)
乌镇石桥 密密苇丛 鲜明对照 江南乡间石桥 细柳飘丝 刚柔相济 长桥 单纯明亮 面线相容 风雨桥 飞瀑激流 动静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