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观摩学习体会
“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观摩学习体会
“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观摩学习体会
2015年11月24日,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在沈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省、市、县音乐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等1000余人齐聚沈阳,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有幸与本溪市30余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同来到沈阳,参加了观摩学习。
开幕式中,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关松林致欢迎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吴斌老师致开幕辞对大会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目标
要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以课堂唱歌教学为抓手,将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讨会推出了来自全国25节中小学课堂教学优秀展课,开展了两次专家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这些全国各省市脱颖而出的唱歌课,异彩纷呈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我们参会者来说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视野的佳机。
北京苗铀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教师运用了“电子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教师使用了白板中的荧光笔的标记功能,把再现的乐谱标记下来,这种直观的做法省去了语言的赘述,让学生从视听联觉上理解领悟了二段曲式结构中的再现部分,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简洁高效。
黑龙江张洪宇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勇敢的鄂伦春》一课,教师深入挖掘
教材,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学环节和音乐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骑着马”、唱着歌、听着音乐、“看着”兴安岭的风景,愉快地学习音乐“走进鄂伦春”。拓展部分教师用鄂伦春语_inaye随歌曲为音乐配上伴奏,使枯燥的训练鲜活起来,让孩子愿意学,同时也丰富了歌曲教学。
辽宁付莹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东北风》一课,教师从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家乡风土人情入手,导入歌曲教学,简洁精练、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了。环节设计新颖独特,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歌曲学习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使
听课老师能够在观摩中有感悟,受益匪浅。
大会邀请了上海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进行课例的综合点评,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且具备理论支撑。他从关注唱歌教学中的聆听,关注教师的范唱、范奏,关注教师用贴近学生的方式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唱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把大家在唱歌教学中未被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是苦于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好的问题,以肢体语言进行辅助,点出问题存在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我们的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教师要能准确地唱歌,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比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唱好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比如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等,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现场的点评与纠错,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的作用,让人茅塞
顿开。
此次活动,我们现场观摩了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了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给到会的老师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第二篇:观摩“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学习体会
观摩“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学习体会
本溪市迎宾小学
2009年12月
第三篇:观摩“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学习体会
观摩“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
研讨会”学习体会
观摩“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学习体会
本溪市迎宾小学
付饶
XX年11月24日,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在沈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省、市、县音乐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等1000余人齐聚沈阳,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有幸与本溪市30余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同来到沈阳,参加了观摩学习。
开幕式中,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关松林致欢迎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吴斌老师致开幕辞对大会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目标要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以课堂唱歌教学为抓手,将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讨会推出了来自全国25节中小学课堂教学优秀展课,开展了两次专家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这些全国各省市脱颖而出的唱歌课,异彩纷呈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我们参会者来说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视野的佳机。
北京苗铀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教师运用了“电子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教师使用了白板中的荧光笔的标记功能,把再现的乐谱标记下来,这种直观的做法省去了语言的赘述,让学生从视听联觉上理解领悟了二段曲式结构中的再现部分,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简洁高效。
黑龙江张洪宇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勇敢的鄂伦春》一课,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学环节和音乐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骑着马”、唱着歌、听着音乐、“看着”兴安岭的风景,愉快地学习音乐“走进鄂伦春”。拓展部分教师用鄂伦春语xi
na
ye随歌曲为音乐配上伴奏,使枯燥的训练鲜活起来,让孩子愿意学,同时也丰富了歌曲教学。
辽宁付莹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东北风》一课,教师从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家乡风土人情入手,导入歌曲教学,简洁精练、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了。环节设计新颖独特,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歌曲学习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使听课老师能够在观摩中有感悟,受益匪浅。
大会邀请了上海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进行课例的综合点评,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且具备理论支撑。他从关注唱歌教学中的聆听,关注教师的范唱、范奏,关注教师用贴近学生的方式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唱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把大家在唱歌教学中未被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是苦于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好的问题,以肢体语言进行辅助,点出问题存在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我们的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教师要能准确地唱歌,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比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唱好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比如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等,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现场的点评与纠错,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的作用,让人茅塞顿开。
此次活动,我们现场观摩了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了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给到会的老师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XX年12月
第四篇:陕西省中小学唱歌教学观摩研讨会范文
“陕西省中小学唱歌教学观摩研讨会”
调研报告
2013年5月17日至19日,我们六位音乐教师有幸外出到西安学习,观摩学习在西安市举办的为推进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聚焦音乐课堂,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陕西省中小学唱歌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学习我收获颇多。
一、精彩的研讨课、合唱以及刘德昌老师博众出彩的上课方式、幽默的点评。
一直听老教师说很崇拜刘德昌老师,这次学习终于见到了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全国音乐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
会上,西安育英小学胡静老师展示研讨课《山谷静悄悄》,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学环节和音乐情境中;曲江一中黄晨老师研讨课《踏雪寻梅》,精彩纷呈,令老师们回味无穷。在授课展示过程中,刘德昌老师在观摩会议的现场,以渊博的学识,亲切幽默的教态,灵活的教育机智,扎实的课堂组织能力,向与会代表展示了音乐教育家的风采,点评效果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刘老师以他超高的个人素质、极强的音乐素养、风趣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老教师的音乐激情和教学功底,让我们这些抬头仰望名师的青年老师不由得低下头来仔细寻思。
西安交大附中合唱团同学们一曲诙谐、活泼的现代合唱作品《水母鸡》令观众耳目一新,静谧、飘渺的《天空之城》给予观众的又是另外一种享受。西安市八十九中学学生合唱团表演了《大海啊故乡.》
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演唱过程中大礼堂多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感染了与会专家。刘德昌老师走上舞台,给同学们细心讲解合唱的要领,并不断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使同学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合唱比赛的魅力和参与合唱比赛的快乐。
刘德昌老师,可以为了学生理解的需要一会儿站在椅子上,一会儿躺在地上,一会儿跪在桌子上,一会儿手舞足蹈。如果你以为他是在逗大家玩,那就错了,他是在启示我们,他的一举一动全是音乐呀!
他在《山谷静悄悄》的讲解中拿出朦胧的轻纱盖在头顶上,眨着眼睛用非常童真的声音演唱及讲解,对音乐美的追求深入、细致,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的专家的风采。在他漫不经心、甚至有点搞怪的点评和实例讲解中,在听课老师会心的笑声中,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的作用,让人茅塞顿开。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自己更贴近学生,这不就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刘老师的课,让人百听不厌,且次次精彩。他上课是那么的生动、形象,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是那么的丰富,夸张而又不失真滴的教学行为,完整地衬托了他良好的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他教会我们好的课必须深析教材,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运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通过教师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感染力感染学生,从而使教学目的顺利达成。刘老师的课博众出彩,闪现着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是我们音乐老师的优秀榜样。
二、刘德昌老师的音乐课堂教学。
1、重视学科本质的东西。
刘老师说:离开本质的东西犹如雾里看花。
刘老师认为学科教学理应体现学科的特点,体现学科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和体验,只有从学科最本质的东西里才能真正感悟、理解、吸收学科知识,而这种知识的获得必然成为学生在体验感悟后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将受益终身。刘老师建议教学中少一点音响,能不用多媒体的时候就不用,刘老师不用话筒讲课,充分展示出作为音乐教师最原生态的语言、肢体语言来感染听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刘老师说:我唱歌不如歌唱家,弹琴不钢琴家,表演不如艺术家。那么刘老师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我认为这是刘老师个人对艺术感受的真情表露,这种真情的感染力绝不亚于一位大师的表演。刘老师就是一位大师—音乐教育大师。他注重的是把音乐本质的东西拿出来让孩子有一个直接的体验,而不是借助媒体播放歌曲,借助视频观看表演,一切能做的他都自己来。其目的就是多让孩子接触学科中最本质的东西,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
刘老师说:要重视教学用语,课堂提问指向性要明确。刘老师问刚上完一堂音乐课的老师:“伦敦是什么乐器?”这位老师一时答不出来。刘老师说这就是你刚才课堂上问学生的问题(上
课老师确有提这个问题),大家都笑起来了。因为歌词是有巴黎吉他、伦敦小提琴、柏林法国号(圆号)。类似的例子在课堂上经常碰到,而很少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我在多个场合下也讲过指向性不明确的课堂设问,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回答问题。
3、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
刘老师说: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不能丢掉接受式教育。所谓有效或接受式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
现场刘老师给听课老师搞了好多互动活动,刘老师用肢体语言根据听课者的声音来表演,或刘老师来表演听课者来配音,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太深了。他把全体听课者的注意力,表现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既看他的表演,自己也在表演。比如:他把一个合唱团分成三组,第一组按固定音高发出“呜”的声音,第二组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第三组发出“戚擦,戚擦”的声音,先看刘老师的手势、动作、表情分组练习,然后三组再合起来形成三个不同声部的组合,大家顺着刘老师的手势变化和脚步的进退,声音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一列呼啸的列车在我们面前疾驰而去。这种效果远比看视频的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艺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体验和感受正是艺术教育的本真,就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的东西,是其他媒体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类似的互动场景,在讲座中指导大家共同参与不下十次,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真切的体验与感受。这不正是新课程所切追求的课堂
效果吗?
三、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通过本次外出学习与调研,观摩了刘老师幽默的点评以及上课方式,我个人认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8点。
1、音乐课堂上,不要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脱离音乐本质。
2、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听、摩、唱),这一点很重要,无论什么时候,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3、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特长,有自己教学的特点。
4、在课堂教学中,“拓展”要与本节课音乐内容相关,要进行有效果教学,不能浮夸(这里的浮夸指的是漂亮的多媒体课件等等)。
5、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思维的发展,要把握好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心理特点,根据认识事物认知程度不同等来处理歌曲。
6、注重情感、语言情感的表达。
7、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速度、力度、音色)来表现审美。
8、注意“聆听”,这是音乐当中最明显的部分,老师要求学生时要有要求。
刘德昌先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迸发出的那份激情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在感动之余,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对音乐的热忱、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的演绎如何去感染学生。正如刘老所言:“你是一个音乐教师,你面对的是小学生。不管你的年纪有多大,不管你的性格如何,面对学生你就应该有一份童心、童真,用孩子的激情与学生沟通、交流。”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五篇: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感悟名师萃取精华 赏析名课助推成长
2018年5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会议地点在烟台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7位老师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深感受益匪浅,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也让我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现将此次活动体会汇报如下:
在26日和27日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13节课,充分领略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是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强震球老师,他讲的课题是《分数的意义》,课后讲座的题目是是《关照生命成长》。第二节课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曹培英老师,他的讲座题目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第三节课是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蔡宏圣老师,他讲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讲座的题目是《核心素养培育数学史的价值与意义》。27日第一节课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数”说淘宝》,课后讲座的题目是《谁限制了我们的教学想象力》。第二节课是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许卫兵老师,他讲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下午第一节课是北京宣武区原教研员刘德武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我们来到钟表盘上》,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关于练习的建议》。最后一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的何月丰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比的认识》,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基于学生疑点的教学》。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强震球老师第一个上场,他是那样的笑容灿烂,质朴谦和,他的授课题目是《分数的意义》,一个小问题,看到1可以想到什么,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一根木棍、一根旗杆、一部电影、一个班级。。。当我们把一个球看做1,那么4个球就代表4;当我们把两个球看做1,四个球代表的是2,当我们把8个球看做1时,4个球代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都能说出0。5,。强老师继续发问同样都是4个球,为什么表示却不一样呢?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想到是因为比较标准1不同。强老师让同学们回忆都学过了哪些比较的标准,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找到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把1厘米看作标准,这条线段有多长;把1平方厘米看作比较标准,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比较标准即单位“1”的结论。利用不同的,让同学们自主探索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学不会,就如同要在水中学习游泳一样。因此,本节课强老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了恰当的氛围,创设了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弄清一个问题之后,又一个更高层次的困惑接踵而至,学生自然也就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进行思维深出的革命,不断在迷茫中求索,再求索中成功,在成功中发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操作、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
曹培英教授的讲座《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从理解走向深度学习》,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理解,而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就是理解,可观察的学习结果是理解水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走向深度教学才能实现深度学习,而深度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无定法,但有常法,目前教师普遍面对的瓶颈就是教师自身理解深度存在局限性,观赏心态和表演型教学共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学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13要把学生当儿童,做到理解宽容;要把学生当老师,做到教学相长;要把学生当同学,做到共同学习,努力进步;要把学生当朋友,做到民主平等。
第三位老师,蔡宏圣老师的课《认识“新”数》,课程开始前,同学就发出了疑问:我们已经学会一到一万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新数呢,新数又是什么呢?蔡老师没有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而是让同学们带着好奇跟随他一起走进“新”数的世界。蔡老师在课程开头以猎户和渔夫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会当只有一条鱼时应该怎样换肉的疑惑,此时就需要“新”数来帮忙了。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新数的三要素: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缺一不可,而我们给这个新数命名为分数。整节课利用分肉、分图形、分图形,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明白分数究竟从何而来,缺一不可的又是哪些要点。
第四位老师,张齐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的封面人物。
张齐华老师闪亮登场,课堂上的他还是那么自信阳光,从容淡定,他妙语连珠,才思敏捷,听他的课兴奋,激动,喜欢,崇拜……这是他的舞台,是他展现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是他实现梦想,追求理想的舞台,“数学王子”实至名归。
他执教的是《“数”说淘宝》,选取适切的素材引导学生做出选择,做出判断,做出推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圆其说。从而说明“大数据时代,小数据分析”。“撬开一条缝,让光透进来”是他的课后分享。张老师问:数学教育的光在哪里?他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我们的教材就要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为何要上这节课?张老师说,这不是一节让人娱乐的课,而是让人有理想,有野心的课,世界一定发生变化,课程应该如何跟进?假以时日,未来的课堂就是这样的。
第五位老师是许卫兵老师,他的授课题目是《用字母表示数》,让每一个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是为了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变得更简单,开头以数蛤蟆的儿童歌曲导入,提出怎样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千千万万的蛤蟆呢?学生一下脑洞大开,思维发散。在许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原来可以用字母和字母式子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数……
72岁高龄的刘德武老师又来给我们上课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刘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我们来到钟表盘上》。精心设计了“看数说角”,“连线成形”,“反弹返回”,“罗马表盘”等几个板块,把表盘上能涉及到的,能拓展到的数学知识,都一一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呈现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在愉快的充实着自己。也让我们惊异:原来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钟表盘上也隐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台下的我们对刘老师是佩服,是敬重,更是对这节课的喜欢与思考。这真是一节有趣的、精彩的、学生积极性高的数学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往之才会追求之,追求之才会努力之,努力之才会到达之。何月丰老师讲的是《比的认识》。何老师在讲课前不久才得知因为教材的不同,学生们已经学过了比,临时调整下,这节课也由新授课变为了温故而知新。他采取5个学生熟悉的素材与情境,对课本上“比”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让学生在温故中得到对比更深层次的渗透理解,经过何老师带领学生这样深入浅出的理解,“比”的意义就更完整了,更丰满了。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使命,更是对教师能力水平提出的自我诊断、逐步提升的要求。感悟名师,在感悟中萃取大家精华,赏析名课,在赏析中助推自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