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1单元 信息技术简介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传输等概念
2、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
3、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
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主要任务: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
2、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主要内容?应如何学习?
3、计算机硬件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第1课时
第1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
3、信息是如何传递和交流的?
4、什么是信息技术?
教学步骤:
导入:
人类跨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
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问题一:什么是信息?
关于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从广义上说,凡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能为人们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信息源,人们可以从其中获取信息。
(2)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所关心的“信息”,是指计算机能
够识别和处理的信息。
(a)(b)(c)(d)
看一看,从上图所示的画面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问题二: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
信息本身是无形的。信息必须借助某种媒体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文字、图像、声音是信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说一说:列举出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信息表现形式。
问题三:信息是如何传递和交流的?
(a)(b)(c)(d)
想一想上图所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信息必须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和交流。
想一想:请列举更多的信息传输工具,想一想它们是如何传递信
息的?
问题四: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为主干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其性质而言,信息技术是与获取、加工、存储、表示和
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本课小结 思考与练习
讨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第2课时
第2课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主要内容?
2、掌握信息技术课的正确学习方法。
3、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主要内容?
2、信息技术课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3、上机座次安排,学习机房管理制度。
教学步骤:
问题一: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主要内容?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常用软件(例如画图,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制作
等)的使用方法;
(4)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5)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问题二:信息技术课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智力工具;计算机和网络既是课程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环境。
正确的学习方法有:
(1)自学钻研与交流讨论相结合;(2)动手实践与思考探究相结合;(3)注重应用;(4)勇于创新。
小结: 思考与练习
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体
现?
第3课时
第3课 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
3、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
4、学会怎样打开计算机和关闭计算机;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3、什么是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步骤:
导入:计算机和网络是当今主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计算机吧!
显示器
问题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音箱 键盘 鼠标 主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器件,例如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打印机
等。软件系统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资料的集
合。
问题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输入 存储 处理 输出,因此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从功能上分,也可以分为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和输出设备(显示器和
打印机)。
问题三: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软件指计算机程序及程序所使用的数据和相关的文档资料等。
软件的作用在于决定计算机做什么,怎么做。
软件可以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Office办公软件,影音播放软件等)。
问题四:怎样来打开计算机?
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按主机上标有“Power”的按钮。
问题五:怎样来关闭计算机?
点击开始菜单,再点击关闭计算机,计算机自动关闭。
思考与练习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第4课时 上机操作
上机目的:
1、熟悉上机环境,按照座位安排表对号入座。
2、熟悉计算机的组成。
3、学会打开和关闭计算机。
上机内容: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以及说出各部件的名
称。
2、按老师的要求打开计算机。
3、自由练习,最后正确关闭计算机。
上机步骤:
1、对号入座
2、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显示器
音箱 键盘 鼠标 主机
3、打开计算机
先打开主机电源,再开显示器电源
4、自由练习,熟悉计算机的界面。
5、关闭计算机
点击,弹出开始菜单 点击关闭计算机,然后出现,点击关闭
后,计算机便会自动关闭。
第5课时 上机操作
上机目的:
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学会正确打开计算机
3、学会正确关闭计算机
上机内容:
1、让学生说出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
2、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
上机步骤:
1、按座次表对号入座,各排组长负责该排同学的纪律、卫生、出勤
等。
2、找出计算机由哪些部件组成?
3、打开计算机
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
电源接通后,屏幕先显示出若干行文字,这是计算机在进行自检,几秒钟之后屏幕显示出如图2.1所示的画面,再稍等片刻,当屏幕显示如图2.2所示的画面时,表示windows系统启动完成了。
4、怎样关闭计算机系统?
①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如图2.3所示的“开始”菜单。
②选择“关闭系统”选项,打开如图2.4所示的“关闭Windows”对话框。
③选中“关闭计算机”选项,该选项前面的小圆圈内出现一个黑点。
④单击“关闭Windows”对话框中的“是”按钮,计算机便会自动关闭。
图2.3 图2.4
第6课时 窗口操作
教学目标:
1、会打开应用程序。
2、熟悉窗口。
3、会关闭程序
教学内容:
1、如何打开应用程序?
2、怎样调整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怎样利用“帮助”来学习使用应用软件?
教学重点:
应用程序的打开和关闭。
教学难点: 窗口的基本组成。
教学步骤:
导入:在Windows系统中有一个名叫“纸牌”的游戏软件,通过玩“纸牌”游戏,可以进行鼠标操作的练习,了解应用程序窗口的组
成,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问题一:如何打开应用程序?
任务1:启动“纸牌”程序,找开“纸牌”窗口。
任务分析:
“纸牌”游戏是一个应用软件,要玩“纸牌”游戏,先应该先启
动它,了解它的游戏规则。
动手实践:
1、单击任务栏的“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
2、把鼠标指针移到“程序”选项上,屏幕会出现“程序”的下一
级菜单,即“子菜单”。
3、把鼠标指针移到子菜单的“附件”上,屏幕上会出现“附件”的下一级菜单。
4、把鼠标指针移到子菜单的“游戏”上,屏幕上会出现“游戏”的下一级菜单。
5、打开“纸牌”程序。
问题二:怎样调整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任务2:改变“纸牌”程序窗口大小,移动窗口的位置,并关闭窗
口。任务分析:
在运行应用程序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或移动窗口的位置,当不再使用应用程序时,应当将窗口关闭。
动手实践:
1、改变窗口的大小。
2、窗口的最大化和最小化。
3、移动窗口的位置。
4、关闭窗口。
问题三:怎样利用“帮助”来学习使用应用软件
任务3: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学会玩“纸牌”游戏。
任务分析:
要想玩“纸牌”游戏,应该先了解它的游戏规则。一般而言,应用软件都有“帮助”文件,通过“帮助”文件可以了解软件的功能和操
作方法。动手实践:
1、了解游戏的目标
2、了解玩“纸牌”游戏的方法。
本课小结:
第7课时
用键盘进行英文输入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键盘;
2、让学生熟悉键盘指法;
3、使学生能用“记事本”输入各种字条。
二、教学内容
1、怎样输入字符?
2、怎样输入英文。
三、教学重点 如何输入字符与英文
四、教学难点 特殊字符的输入
五、教学步骤
导入:键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输入设备。在计算机上输入各种字符和汉字,通常都要使用键盘。
问题一:怎样输入字符?
任务分析:要使用键盘输入字符,首先要认识键盘,了解使用键
盘可以输入哪些字符。
键盘及常用键的功能。
键盘可分为四大区:功能键区、主键盘区、小键盘区、光标方向
键区
(1)字母键(2)数字键(3)空格键(4)符号键(5)符号键(6)退格键
(7)大写字母锁定键
(8)上下档切换键
(9)功能键
问题二:怎样输入英语
任务分析:在“记事本”窗口中输入文章时,最好先设置文字的自动换行方式。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还应该经常检查有无错误,同时进行修改。输入完成之后,还要将文章保存到磁盘。
动手实践:
(1)启动“记事本”程序,打开“记事本”窗口。(2)设置“自动换行”方式。(3)修改输入错误的字符。
(4)把输入好的文章保存到磁盘上。
本课小结 思考和练习
在“记事本”窗口中,按指法输入下面的字符。
(1)asdfghjkl;(2)qwertyuiop(3)zxcvbnm,(4)aqzp;
第8课时 上机操作
上机目的:
1、程序的打开和关闭
2、熟悉键盘的使用 上机内容:
1、打开金山打字通软件
2、熟悉几个键的使用
上机步骤:
1、打开计算机
2、打开金山打字通软件,以各组组次为名进行登录
3、对照上文进行练习。
4、熟悉Shift键、退格删除键、回车键、空格键的使用。
5、关闭程序
6、关闭计算机
第九课时
画简单的图画
教学目标:
1、学会打开“画图”程序。
2、熟悉画图程序的结构。
3、能用“画图”程序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教学重点:
1、打开“画图”程序。
2、熟悉“画图”程序中的工具。
教学难点:
“画图”程序中工具的使用。
教学步骤:
导入 :在Windows系统中,不仅可以输入文字,还可以画图。“画图”程序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个绘图工具软件,利用这个工具软件可以绘制、编辑、存储和打印图画。
问题、探索与实践
问题一:如何打开“画图”程序?“画图”窗口有什么特点?
任务1:打开“画图”程序,认识“画图”窗口。
任务分析:要在Windows系统中画图,首先要打开“画图”程序窗口,了解画图时要使用的各种绘图工具。
动手实践:
(1)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
(2)把鼠标指针移到“程序”选项上,打开“程序”子菜单。
(3)把鼠标指针移动到“附件”选项上,打开“附件”的子菜单。(4)选择“画图”程序,打开“画图”程序。如图9.1
图9.1 “画图”窗口
问题二: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任务2:用绘图工具画出如图9.2所示的“树林中的房子”的图
画。任务分析:
画画前要先进行构图,然后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图形并调色。画好之后要将它保存到磁盘上,以便于今后打开浏览或修改。
图9.2 树林中的小房子
第十课时 上机操作
上机目标:
1、知道“程序”的打开方法。
2、熟悉用计算机来画图。
3、能用计算机制作一副简单的图画。
上机内容:
1、打开“画图程序”。
2、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3、利用工具栏画一副简单的图画。
上机步骤:
1、打开计算机。
2、打开“画图程序”。
执行“开始”→“程序”→“附件”→“画图”菜单命令。如下
图所示:
3、认识工具栏中工具的名称。
4、利用工具栏中的工具画一副简单的图画。如
下图所示:
5、对所画的图画进行保存。
第十一课时 几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认识“画图程序”工具栏中的绘图工具的名称及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熟悉“选择颜色”、“铅笔”、“刷子”、“直线”、“几何图形”、“颜色填充”、“橡皮”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各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这些工具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
教学步骤:
导入:
前面我们熟悉了“画图程序”的窗口结构,能用画图程序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但我们必须对画图程序的工具栏要相当的熟悉。下面我们看几种主要工具的使用方法:
1、选择颜色
在颜料盒的左侧有两个交叉重叠的矩形,左上角的矩形显示当前前景色,右下角的矩形显示当前背景色。
2、“铅笔”工具
工具箱左侧第4个按钮是“铅笔”工具按钮。单击这个按钮,当把鼠标指针移到画布上时,指针变成铅笔的形状。
3、“刷子”工具
工具箱右侧第4个按钮是“刷子”工具按钮。如果画画中要取得粗线条的效果,可以使用这个工具。
4、“直线”工具
工具箱左侧第6个按钮是“直线”工具按钮。单击这个按钮选中它,这时工具样式区中会出现5种线条宽度,单击某一种,选择需要的线宽。
5、“几何图形工具”
工具箱第7行和第8行的4个按钮是几何图形工具。其中包括“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和“圆角矩形”工具。
6、“用颜色填充”工具
工具箱右侧第2个按钮是“用颜色填充”工具。选中该工具后,将鼠标指针移到画布上,会变成一个正在倒颜料的小颜料罐。
7、“橡皮”工具
工具箱左侧第2个按钮是“橡皮”工具按钮。“橡皮”工具可以
用来擦除画错的图形。
作业:标出下图中各工具按钮的名称。
第十二课时 上机操作
上机目标:
1、进一步熟悉通过计算机来绘图。
2、熟悉“画图”程序中,绘图工具的使用。上机内容:
1、熟悉工具栏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
2、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图先画到纸上,再通过计算机画出来。上机步骤:
1、打开计算机。
2、打开“画图”程序。
3、新建一块画布。
4、熟悉工具栏中“铅笔”、“橡皮擦”、“油漆桶”、“直线”、“刷子”、“颜料”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5、发挥想象,先用笔作一副图,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作图。
6、画完后,以该组的组次为文件名,保存图片。
7、关闭“画图”程序后,学会打开这幅图。
8、退出程序,关闭计算机。
第十三课时 用计算机绘图的一些操作技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放大一副图形。
2、学会翻转一副图形。
3、学会复制一副图形。
4、学会几副图像的合并。教学内容:
1、通过计算机对图形进行一些处理。
2、把几副图像文件合并成一幅图画 教学步骤:
1、导入:
前面学习了用“画图”软件画图画的基本方法。本课学习用计算机画图的一些操作技法。正是有了这些不同于一般绘画的技法,才使得计算机绘画独具特色,既方便、快捷、又丰富多彩。
2、传授新课:
问题1:怎样放大、翻转、与复制图形?
任务1:应用“画图”软件,画图2.40中的荷叶。任务分析:
图2.40所示的荷花图主要是由荷叶、荷花和莲蓬组成的。在“荷花图”中有许多片“荷叶”,可以先画一片“荷叶”,然后利用“画图”程序的放大、翻转和复制功能,画出其他“荷叶”的步骤可用图2.41来完成。
动手实践:(1)画“荷叶”(2)放大或缩小像块(3)翻转图像块(4)透明处理(5)组成荷叶图
问题二:怎样把几个图像文件合并成一幅图画? 任务2:画出如图2.40所示的完整的“荷花图”。任务分析:
前面已经画好了“荷叶”、“荷花”和“莲蓬”,利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自”命令以,可以把保存在磁盘中的画图文件粘贴到当前画布上,然后进行移动、复制等操作,就可以把几个图形拼凑成一幅“荷花图”。动手实践
(1)在“荷叶”图中粘贴图像文件“1.bmp”。(2)粘贴图像文件“2.bmp”。本课小结 作业
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幅计算机的绘画作品。
第十四课 上机操作
上机目的:
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技巧,制作一幅电子图画。上机内容: 绘制下面的图画 上机步骤:(1)准备
在头脑中构思你的作品,作品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最好能反映出你的生活,你的理想,能侦察出一个主题。(2)画图
①启动“画图”程序,打开“画图”窗口。
②画图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绘图工具及其他编辑功能,使其达到用手工画画难以达到的效果。③画图时,色彩要应用得当。④作品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3)存盘
①把画好的图画保存到磁盘中。
②关闭画图程序。
第3单元
用“资源管理器”管理磁盘文件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主要作用;
2、了解常见的辅助存储器;
3、掌握文件、文件夹、路径等基本概念;
4、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磁盘文件。主要任务:
1、浏览“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的内容;
2、展开和折叠支结构;
3、改变右窗格中文件和文件夹的查看方式;
4、建立新的文件夹;
5、移动、删除、复制、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第二篇:重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案(上)
第1课时 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 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1)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3)破坏性
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多么大,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害怕.只要加强预防,就可以减少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交流发言)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1)软盘和光盘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因此不要随便与别人通过软盘光盘交换数据.如果必须使用他人的软盘和光盘,可以先用杀毒软件检查处理以后再用.(2)网络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桥梁
只要计算机连在网络上,就有被病毒传染的可能,因此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轻意去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3)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
养成隔一定时间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的习惯.但是必须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杀毒软件.同时,要注意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4)安装病毒监视软件
现在有不少杀毒软件都提供了这种功能,它能够在系统中安装一个监视器,时刻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即会自动报警并运行查毒软件.(二)网络上的道德规范
刚才我所讲的四点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只是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注意的,而且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做到的.做到了这四点,同学们以后在使用因特网时就会减少由计算机病毒带来的许多麻烦和苦恼,但是,就像一切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一样,我们都知道因特网在为人们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因特网时要注意做到: 1.上网要有节制,不应终日沉湎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选择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有益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3.培养高尚的情趣,不发表低级趣味的或不负责任的言论.4.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这四点要求就需要同学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做了,只有自己加强自身修养,遵守道德规范,相信同学们会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一片新天地,享受到网上冲浪的感觉.(三)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上网,上网就要与计算机打交道,目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它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生产、学习和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信息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从而很难立足社会,更谈不上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就来给同学们讲一些建议:
1、多实践
2、勤动脑
3、善应用
(四)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总结:
1.电脑病毒的特征有哪些? 2.使用电脑要注意那几点防病毒? 3.上网时我们要注意做到哪几点? 4.学习信息技术有什么意义?怎样学习? 5.我们使用计算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四.课堂反馈: 作业:练习一、二。
第二章: 进入计算机世界 第4课时 计算机硬件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小结: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四、练习: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计算机的工作真是全自动的吗?
5课时 计算机软件之资源管理器
教学内容:资源管理器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二、行为目标:、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法。2、打开文件、选定文件的操作。、复制文件、重命名文件、删除文件的操作。【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窗口的认识和复制文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每天早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 , 你很着急想从你的衣柜中找到你今天想穿的衣服 , 你希望你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规矩的衣柜,还是想面对一个乱七八糟的衣柜呢? 那你是否也希望在计算机中找东西也象是在你整齐的衣柜中找衣服一样的简单呢?其实,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安排了一个“大管家”,这个管家可谓是尽职尽责、细心周到,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个的WINDOWS管家—“资源管理器”。讲授新课:
一、启动资源管理器
教师演示穿插,学生自己根据网页探究式学习。
方法一: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资源管理器” 方法二:右击系统图标。方法三:右击“开始”按钮。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一。
二、“资源管理器”的窗口
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Windows窗口的组成,与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做比较,启发学生得到两者的异同点。开始重点讲解工作区的左右两个区域、树型存储结构。(1)标题栏
(2)菜单栏和工具栏
(3)地址栏:显示当前操作所处的位置。
(4)文件夹窗口:“+”号表示该文件夹下面有子文件夹未显示出来(单击则展开),“—”号表示该文件夹的下级子文件夹已显示出来(单击则收藏)。(5)文件窗口:显示出当前驱动器或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夹和文件等。(6)状态栏:显示与当前驱动器或当前文件夹有关的信息。教师利用课件讲解,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二。
三、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一)打开文件
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很方便地打开文件。打开文件时,计算机会根据文件的类型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并打开此文件。(举例)(二)选定文件及文件夹。
当我们要对文件进行操作时,首先要选定文件。(注意:对文件的操作和对文件夹的操作,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
1、选定单个文件。(单击)
2、选定相邻的多个文件。(按住shift键)
3、选定不相邻的多个文件。(按住ctrl键)
4、取消选定。
如果想取消对文件的选定,在文件窗口中空白的地方单击鼠标即可。[学生自己操作一遍]
(三)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
复制:文件从一个地方复制一遍放到另处一个地方,(原地方还存在这个文件)。“复制”这个命令通常也要跟“粘贴”命令一起使用。(举例)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三。(四)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对文件的重命名和对文件夹的重命名(举例)。(五)文件及文件夹的删除
对于磁盘上没用的文件或文件夹,我们可以将其删除。(举例)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四。综合练习:
在资源管理器中把CLASS共享盘中GAME文件夹中1、2、3、4、5子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都复制到D盘“我最爱的游戏“文件夹中,然后把文件名“游戏”修改成“游戏.exe”,最后双击运行“游戏.exe”文件。
第三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
(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
(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三、教学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目的是使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应用与发展以及对信息和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和信息安全又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活动一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
活动二是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由于学生大多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教师首先让学生列举自己所了解到的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活动三是了解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学生对信息安全了解不是很多,在进行此项活动时老师应该从报纸、影视作品、网络中选择大量生动的例子,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警惕意识从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介绍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时,着重从现代中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树立保护意识的同时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
课件、教材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情景问题的提出: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老师最后
总结信息的概念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在讲信息技术概念之前,先任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分析学生从听到老师的问题到回答出这个问题所经历的听,记忆,思考,说的过程,引入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的过程,生动说明信息技术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进而介绍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介绍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活动二: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由活动一中信息技术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引入计算机的应用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先从身边看到的实际生活说出计算机的应用,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补充。分别介绍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六个方面的重要应用。在介绍的时候用课件进行相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活动三:了解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用课件展示大量我们身边所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信息安全给我们现代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用六个生动的计算机犯罪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破坏,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能够有效抵制部分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安全机制的五个机制对学生来学有些陌生,老师只是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
计算机使用中要遵守的五条道德规范要可以和计算机犯罪的五条常见犯罪类型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便与加深学生的理解,这些内容不易讲解过深。要重点强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强调中学生上网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最后采用分组讨论、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上网中不道德行为的危害性,自己总结中学生应该如何上网,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合理的延伸和升华,使学生树立安全上网意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第2课
计算机硬件系统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发展的概况、特点和分类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4)识别计算机常见的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机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各硬件部分的认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3)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了解计算机的构成。
(4)通过对比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冯•诺伊曼结构及工作原理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三、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工件原理
四、教学策略
本节是一堂计算机硬件的总体概述课,学生虽然对计算机硬件中的鼠标、键盘、显示器等硬
件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是都没有从理论上去把握和理解,更不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他们来讲这些东西非常的神秘。因此自己动手消除神秘,即为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有三个内容:计算机的发展概况、特点和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
1、计算机发展概况部分,教师制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和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即可。可以让更有兴趣的学生上网,多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发展轨迹,了解计算机为什么这样发展,不作深入的了解。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部分,采用类比人体器官处理信息作对比,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之间相互协作的工作原理。
3、硬件系统组成部分可以采用直接拆装计算机的方式,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要求学生要敢于操作,又不能轻易操作。
五、教学资源
计算机教室,几台旧电脑即可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自己动手查阅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历史,了解晶体管、电子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比一比看一看,谁收集的发展史最全。计算机硬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轨迹?
活动二:教师演示拆装计算机,学生在开始实践,学生通过对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硬盘、光驱等的实物查看和动手。从而,消除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活动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将活动二的计算机硬件构成单元,比作人体的几个气管,大脑相当于CPU和存储设备;眼睛,嘴巴和手相当于输入输出设备。让学生交流,人体的器官如何配合工作,是如何处理信息?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硬件。
②分享:共同查找计算机硬件资料,分享资料,更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③交流:通过人体器官如何配合工作,交流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④整合:通过发展史,实物查看计算机的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计算的工作原理和。
⑤应用:应用前几个环节,设想未来的计算机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什么样的外观。
第四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二:信息活动(板书)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五:回顾所学的内容: 通过投影回顾(总结性的)六:作业:(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旋转出现)课后练习
书面练习:课后作业1-4,课后完成,下一次课抽查完成情况。
2.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等信息学科,培养自己的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计算机病毒
[教材分析] 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教学重点]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前言: (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她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样?她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 师: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对病毒的认识。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一段“计算机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软件公司的《赛博韦尔教育软件》)。
提示:注意病毒的“独白”。
①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人为编写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特殊计算机程序称之。
(解释概念)特别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启发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编写的特殊程序;为何称为“病毒”?由于她像生物病毒一样是有复制和破坏能力故而形象称之;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发作? 计算机病毒出现时有何“征兆”呢? (层层深入)什么情况下,你要警惕自己电脑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师: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病毒”发作时的样子呢?可怕不可怕? (接着演示几种病毒发作的现象)演示后,指出危害最大病毒发作时没有这些直观的现象,例如CIH病毒是第一个直接攻击、破坏硬件的病毒。
师: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影响呢? (继续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②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a、经常无故地“死机”;b、运行速度明显下降;c、屏幕上显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坏或删除;e、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上的数据。
师: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③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破坏性 b、隐蔽性 c、潜伏性 d、传染性 e、激发性 f、广泛性
以CIH和杀手13病毒为例简要介绍病毒的特点。
师:这些病毒是从什么地方“进口”来的呢? 软盘、盗版光盘、网络、硬盘
师:可万一你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后,该怎么办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软盘:对于来历不明的外来软盘要先查、杀病毒再使用;b、光盘:建议使用正版光盘软件;c、网络:安装实时监控软件;d、硬盘:安装病毒防火墙。
(介绍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电脑演示操作方法)
3、总结:我们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病毒,时时处处关心计算机安全,并没有哪一种杀毒软件可以“一夫当关”对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电脑时就更应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让“病毒”远离我们。
4、作业:给学生提供“病毒知识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几种着名的杀毒软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第一节计算机工作原理 第二节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教学内容
计算机系统
教学目的
1、知道计算机系统构成,建立软件、硬件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基本配置
3、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构成及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 存储器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注意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特点,倡导探究自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电子板书、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板书]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配置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板书]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配置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其中: 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存储器 存放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计算机性能与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有关
存储容量用存储器包含的字节(byte)数表示,单位为B 1B = 8位(bit)1KB = 1024B 1MB = 1024 KB 1GB =1024MB 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
一是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一是只读存储器(ROM),只读不写,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外存储器
主要包含磁盘和光盘,其中磁盘分为 软盘、硬盘和U盘,相对内存的存储容量要大得多,价格低,速度慢,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常用软盘规格为3.5 英寸,容量为 1.44 MB 常用硬盘一般容量为几十GB 常用光盘分为只读光盘CD-ROM和可改写光盘,容量640MB 输入和输出设备
将人们使用的各种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存入内存
(一般介绍计算机基本配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第三节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所必须的基本软件,用于计算机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及语言翻译处理,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操作系统(如Win98),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件,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 office,kv300)的软件。
小结:计算机系统组成图(略)1.4.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总线(BUS)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间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包含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内存的寻址范围。
2,数据的存储
美籍科学家冯.诺依曼最早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提出“存储程序”并使程序能连续自动执行的设计思想。目前使用的计算机仍采用这一原理。
3,指令及其执行
阅读理解p16-17 [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部分)[重点小结] [课后复习和预习] 复习计算机系统
第五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 神奇的数字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数字化的含义和特征,信息的编码和度量单位等知识。为完成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通过学习活动,以及配套光盘中有关数字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的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过程的记录和结果的讨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有了自己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信息技术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不够持久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直观性、趣味性及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练习及巩固知识。教法建议
《神奇的数字化》作为教材的第2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处理这一节课时,往往感到非常棘手。如果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实践、探究、创造的过程,为此本课应注意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数字化的一般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的概念和特征。
1.老师上课前需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计算机里有哪些常见的信息,人们平常是如何记录社会中大量的信息的,并让学生回答。
2.本课为本单元学习的第二课,有前一课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的信息一般特征了。本课学习的就是计算机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和存储,如图片、歌曲、视频、文字等的存储。这里需介绍到二进制,老师可以先引入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在学二进制时,老师不妨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二进制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进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联系十进制,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3.在学习二进制的同时,老师还需介绍一些常用的存储工具,如:光盘、U盘、硬盘等。
4.让学生对平时遇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并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掌握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的相互转换的方法;掌握信息的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进制,联系十进制做进一步的介绍,介绍计算机的存储单位、过程、原理和存储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喜爱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实践与探索。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字化、计算机的存储和二进制;难点在于在了解数字化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教学课件《神奇的数字化》第一张幻灯片,内容为老师和学生的声音、照片、视频文件,引导学生分析幻灯片中包含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身边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图像、视频。
二、讲授新课 进入课堂
教师提问: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都是什么形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由此引出信息的数字化。
教师引入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然后再作进一步的介绍。在讲解二进制时向学生讲解中国的八卦与二进制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这样的一个史实: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发现了二进制,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学习二进制时,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二进制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进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联系十进制,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处理信息。(2)二进制的概念
二进制数由“0”和“1”两种符号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3)ASCⅡ码的概念
计算机内的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Ⅱ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码。标准的ASCⅡ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位来表示,其中数字和字母是按顺序排列的。
教师提问:二进制数据与十进制数据如何转化?(设疑,引出下面的内容)教师讲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化方法。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用“除二取余”法;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用“按权相加”法。例:(1)把1100100转换成十进制;(2)把78转换成二进制。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缩写为B;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布置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