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 感悟 思考
体验 感悟 思考
———赴同心路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大昌汗九年制学校
葛红丽
2011年4月21日,我校16人赴同心路参加了“四校薄弱学科的交流活动”在短短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学无止境,平时总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逃避学习,于是思想僵化,头脑迟钝,专业吃老本,教学步骤陈规,教学已没有了创新,幸而邂逅“培训”,使自己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感触颇多,现提出自己认识最深的几点。
一、精通教材要钻研
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材是教师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之源。它与学生的课业负担息息相关。因此,做为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只有潜心钻研教材、才能智慧驾驭教学。如李永玲老师的《切线的性质、判定》复习课,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比较透,理解到位,准确把握训练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各环节有效地落实,对学生的训练比较扎实,尤其是概念的讲解,训练,指导,扩展等都很到位。另外,课上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总结,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进而驾驭教材,安排教学。唯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流于形式,才能变得厚实、丰实、务实。
二、教学技艺的提升要勤学苦练。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协调、把握最优尺度具有很强的艺术要求。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创造,因为教师是教学创造的主。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王彦军老师在课堂上那份自信与潇洒,那份沉着与稳健,让人钦佩、令人羡慕。王兆宽老师的《安塞腰鼓》,课件制作精致细密,运用熟练,辅助性强,与教师本身教学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但我想,那是与他们勤学苦练分不开的。我觉得,听这样的课完全是一种精神享受,听这样得课让我感受到教语文教的是一种境界,那么教数学同样也可以达到一种境界吧,要达到那种境界就要不断学习,学习是我们的生活工作责任,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学习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思索:如何计划以后的教学、如何不断提升自己、如何优化教学管理……需要思索的问题很多很多,我想:还是静下心来,从容地计划一下,丰厚今天以后的教育人生。
三、有效教学的体现要探索 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学生存的基础,发展的保障、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目前最想攻克的最大课题。在我观摩的三堂课中,我发现有个共同点: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但又不会喧宾夺主,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非常的简洁有效。这和有效教学提倡的“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整合、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我想,这几堂课应该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
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全靠我们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我相信,只要我们身临其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生活就会赋值增效。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的”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会进步,才会超越自我。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尽,教学创意无极限。
第二篇:职业体验感悟
职业体验感悟
今天我去爸爸的化工厂里体验他每天的工作,在这个充满化学器械的工厂里,我也感到了一丝紧张。但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爸爸的同事和我讲:从牲畜的脂肪中提取的脂肪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可食用性牛羊油,另一种是非食用性牛羊油即工业牛羊油,一般有5个指标:游离脂肪酸凝固点,水分及杂质,色度,漂白度(漂炼度)。
爸爸的厂里还生产氰化钠。氰化钠为白色粒状或熔块。在充分干燥时无气味,在湿空气中吸湿并分解产生微量的氰化氢气体(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易水解,有剧毒。在每一个大罐里,都有氰化钠在剧烈反应着。听爸爸说,如果将反应用的碳酸钠换成碳酸钾的话,就可以制造出剧毒品了!并且在下班后,还有些氰化钠过敏。
总之,这次实践是有收获的,自己也有许多心得体会。首先,感受颇深的一点是,理论学习是业务实战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是多么的不同,在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会计人员的交谈中,深知,在工作岗位上,有着良好的业务能力是基础能力,但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又是那么的重要,于是也就更能体会在企业中“人和万事兴”的要义。
第三篇:职业体验感悟
从体验日的感受谈谈中职文化课
我校在4月13、19和26日举办了校园开放日,我被安排在电子图书制作、新闻采写训练展示区。三天,接待了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中小学生,三天谈不上辛苦,可体验日结束后的思考我令我如待产的孕妇,妊娠的阵痛一次次刺激我的大脑。在中职教学,如何更好的服务学生?作为一名文化课的老师,如何把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更好服务学生?
从初中升入中职,义务教育结束。但义务教育的结束是否意味着学生已获得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素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中职依然继续开始文化课。
而文化课又如何定位呢?
文化课程的首要依据应当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需要。职业的教育不能忽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在培养个体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把“人”的培养作为其首要任务。缺乏全面素质养成的纯专门化教育,必然使得个体逐渐狭隘,这不仅会扭曲个体的人格,而且会影响其专门能力的发展。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生活情趣的人能制造出高水平的产品,正如杜威所尖锐指出的,狭隘的职业训练也许能培养呆板的机械的技能,但是它将会牺牲人的敏锐的观察和紧凑、机灵的计划等理智方面的能力,使人呆板、僵化。美国的教育家MORE 也认为,在培养工人职业技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工人进行陶冶,否则,工人虽有工作效率,却成为机械的奴隶。我国教育家邹韬奋同样指出,职业生活仅是人生活的一方面,职业责任仅是人承担的诸多责任中的一种,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往往只着重了个人职业效率和社会经济的需要,在传授职业知识技能时往往忽略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世界的非职业的其他方面。事实上,割裂了人们生活的多方面联系,人的精神生活单一化,人会变成机械、怪物,也就不成为人了。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有共同的价值存在。
故,文化课所承担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课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是为学生服务。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不断提高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言语能力等一般的智力能力。并有可能某些特殊能力会被开发出来。这样其实就是在为专业技能服务。只不过这种服务是一种隐性的。而现在的职业教育理念多标榜显性的。显然是一种急功急利的做法。
当然,文化课在有些方面则可以和专业课完美的结合!像我们的出版发行专业必然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有比较深的了解。儒雅的书生来做发行员要比机修工来做适合的多吧。我想文化课程的设计还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这样就可以满足许多人强调的普通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观点。
总之,这次体验日收获颇丰。希望能不断提高自己,更好为学生服务!
第四篇: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体验数学 感悟数学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所以说数学课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呢?
体验数学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中的事例,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回忆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动脑、动心、动手、人情人境地对题意进行切身感受,从而有所思、有所想去领会其意.而感悟数学则是明白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后,凭借经验的分析,提炼表象性认识,而升华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理解知识与应用知识的交汇点,有感而发悟出数学道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感悟数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体验数学是感悟数学的基础,而感悟数学则是体验数学的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课内教与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数学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有实际情景材料的介入,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和元认知感悟,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旧知中产生困惑或新的情境,激发认识新知,发现新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亲身体会、感受、悟出“新知”,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知识的意义建立起来后,往往还要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意义辨析,以期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巩固多以练习为主,在巩固知识的这一环节,学生必须对新知识体验和感悟,通过习题的思考和问题的解答,切身感受知识,体会其意,弄懂方法才能把课堂知识、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新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在数学课堂内,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受,通过对知识的体验,练习巩固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意义,才能达到理解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存在,只是凭借简单地记忆和模仿,可以说你将对数学知识一无所知,体会不到它的意义,享受不到知识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工作只是徒劳,加重学生的负担而已.数学课堂提倡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类型地题材,通过练习而体验知识的运用和价值、感悟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和创造力.所以说,数学课堂内,整个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让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由于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很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数学课内教师的点拨促悟是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催化剂.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体验、感悟常常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促发下产生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盼情境和感悟的需求,在体验、感悟过程中获取“新知”.因此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教师的点拨、促悟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我在一节八年级数学研讨课上,做这样一道习题:如图,在长方体上,有一只蚂蚁从底A爬到顶B去找食物,长方体的边长分别是1、2、4,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多少?
用心
爱心
专心
题目给出后,学生们苦思不得其解.教师看到这种情况,提示说:“动物都能用它们的智慧知道,在最短的路程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取食物,不然它们就是失败者,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动一动脑,这一长方体我们能否把它展开?如果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呢?”经这一点拨,学生们纷纷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学生的手一只接一只地举起,示意已做好.教者不满足于此,接着说“这里用到什么知识点,谁来说一说?”张晴站了起来,轻松的回答道“用勾股定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知识点”.话音刚落,同学们响起了赞同的掌声.正是教师的引导点拨,促进了学生的顿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到了单凭自悟所难以企及的高度.数学课内,教师的引导、点拨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三、自主学习方式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舞台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自主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欢迎,课堂内,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屡见不鲜,那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同于教师为学生做主的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自主学习不完全等于学生自学,数学的学习需通过学生的理解才能接受.例如,完全平方公式,有的学生擅长接受符号语言,有的学生倾向于图形的形象理解,大多数学生不习惯于文字形式.当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数学知识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方法,去体验、去感悟,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不能只将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通过自己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操作去获得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并将新的知识纳入其原来的认知结构获得心理意义的理解,这种体验、感悟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思维过程.教师不要总是包揽、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要应该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尽管有时候他们是那么幼稚,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回想当年,我们不也是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吗?教师甚至还可以在课堂中有意识地“笨拙”一点,让学生经历一番磨难之后再找到真经,这是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的宝贵财富——可以提高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亲身体验、用心感悟,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长期以来,数学课教学称得上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自身的体验,亲身经历过的感受,用心去感悟,师生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活数学课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作为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主体实践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内,用心
爱心
专心 必须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广阔空间,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校用的是苏科版教材,教材通过操作、尝试、做一做、想一想、讨论、交流、思考等方式展示教材内容.教学时我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和课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教材内容与形式达到和谐统一.如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从实际问题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通过画双曲线让学生明白曲线中有鲜花般的对称美,它们和谐、匀称、富有诗情画意.再从图象中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和性质既独立又相互关联,三位一体.庞加莱曾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和形的调和,感觉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心的美感.”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给数学课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是在学生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而度过的.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自觉能动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勤快的双手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书中的知识,通过练习尝试自己的收获而再次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巩固成果,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基本能力,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常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是啊,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应使学生主动认识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及其重要性,方能端正思想、主动求学。在探疑解难过程中悟出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质,明确知识之间的意义、区别与联系,逐步扩展自己的智慧,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将会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又一高效的增长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关于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1
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 岳阳县毛田镇中心学校 张小娟
摘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来袭,“体验”与“感悟”这些词语的使用频率已呈飙升态势。在课堂教学的领域中更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还要重视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活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并不断探索出实施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与感悟
语文体验感悟学习指的是,(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通过体味、领悟等方式,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1]
而“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能的核心场所。从这个意义来说,课堂,是新课程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见教育行为,了解学习动态,提取研究信息,激发创造灵感。”[2]
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感悟与体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与感悟的体现
(一)语文新课标中的含义
“体验”“感悟”(或“感受”“领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对它们进行了反复的阐述和强调: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 语文
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加深体验与领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二)在新课标教本中贯穿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进行说明。
1.“课文导语”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七年级上册):“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怎样才能获取更多更宝贵的生命体验?”
《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可以说,几乎无一则“导语”不是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体验感悟学习的要求。[
2.“研讨与练习”
《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3.“单元说明”
例如,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就有五个单元的“说明”明确提出了体验感悟学习的要求。
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吧。”第四单元:“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语文
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六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1]
(三)在配套教学用书中的建议
在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课文研讨”部分都包括“整体感知”的内容,另外,“教学建议”部分也时常提出体验、感悟方面的要求。例如:
《再塑生命》(八年级下册)“教学建议”这样写道:“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本课才会有深入的理解。”
《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建议”强调:“具体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可自行探索,总之要以诵读、感悟为主,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文精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为核心。”
多形式诵读,感知文意;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多层次评说,感悟思想情感,这是语文教学三环节的基本要求。
(四)中考命题中的身影
第一:注重“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或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几乎成了近年来所有中考作文命题者一致的要求。如:1.2004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题是,以“接受与付出”为话题,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2.2003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非省级课改实验区)是:“读下面这封信,你一定会有所触动,也许你会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也许你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第二:中考阅读题重视了对学生体验、感悟能力的考查。如这类题型:(1)“作者说:阳光是……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3)“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二、体验感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语文
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教育思想。从语文能力的形成看,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以自我体验为基础,没有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感悟、积累和体验,教师给予的和书上记载的都只能是外在的东西,难以融进学生的灵魂,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3]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广阔的精神天地。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感悟了,语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从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要让学生对文本和某个语言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并能迅速地抓住主要问题,明了中心;探究其中的异同,体味个中的好处,达到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体验感悟方法的指导与体验感悟能力的培养。[4]
在现实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有的实践经验或体会,通过读、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和文本对话,去体验、感悟作品的内涵等。即使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领悟、感受,否则实践活动就有可能是走走过场。
三、体验感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挥
怎样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活动,有效地实施体验感悟学习,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的问题。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
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冷静地品读、感悟、玩味、思考等方面,教师要在面对文本的同时,进行引导。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发的养成,有时须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细细地品味,用心地感悟。“过心”比“过身”更为重要。[5]
课堂上研讨的七嘴八舌、轰轰烈烈(实则喧闹浮泛)实则是教师教学的不可取之处,忽视学生自我的感悟和冷静的思考;也不可只顾自己发表“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之类的空洞说教,应激发学生的内趋力,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用“心”去体验、感悟。
语文
在上《荷叶 母亲》时设计了一个作文片断练习,以引发学生用“心”自悟:《荷叶 母亲》深刻地表达了“母爱是至高无上的”这一主旨,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片段展示:
生:这星期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和母亲吵架了,原因只有一个,我又去网吧了……
呆在网吧已经一天了,身上的钱用光了。推开网吧的玻璃门,才发现已经凌晨了。
外面黑漆漆的,干净的大街上放佛没人走过,一不留神,摔了一跤,自认倒霉的爬起来。却看见了天空中的明月,没有星星,月亮孤独的挂在天上。冷不丁的想起了妈妈,心里忽然一酸。
到家门口后,我悄悄的打开门,蹑手蹑脚的走了进去。一进门就看见电视机开着,妈妈坐在沙发上,她可能听见点声音了。猛回头看我,她的眼神喜悦而忧伤。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妈妈不会在我通宵上网的时候就在这等我?心中猛地一疼,好久没有这样看过妈妈了:那被油熏得蜡黄的脸,那头上生出的白发,这白,白得刺眼,白得难受。这岁月的痕迹,透着对我的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想让妈妈看见我哭,便像以前吵架时一样喊了一声:“谁叫你等我啊,你不睡觉干嘛?”话音刚落,我便跑向自己的房间……
我下定决心,刚刚是最后一次了。明天一早乃至以后,我要做回小时候的我,对妈妈好,不干坏事和……
其实每个人都会错过那一回家的车,但只要赶上了下一趟,就不会错过爱的旅途。
饱含深情的文字,正是学生独立人格、独特体验的再现。
学习者用“心”去感悟,去体验,而且“有些东西读过之后,要在肚子里慢慢地‘发酵’,慢慢地‘悟’,突然哪一天,他会悟到什么”。[6]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
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 语文
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如,读杨绛的《老王》,你会“读”出一个生活艰难的人所拥有的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读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你会“读”出居里夫人那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
有的文章所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往往“进入不了角色”,这时便需要教师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例如,读鲁迅的《孔乙己》,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素质教育的眼光来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还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剖析身边的“咸亨酒店”式的冷漠,并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是一个“看客”,进而“读”出鲁迅那穿越时空的深邃目光……[3]
(三)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去体验、感悟
联想,主要是进行忠于生活的还原式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与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如,《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作者坐船出游看山的幻觉,为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作者这句精彩的描写,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实践,想一想这方面观景的体验。这时学生记忆的闸门会很快打开,不少学生会自然联想到:在车船快速行驶时,四周景物仿佛会不断向后退,在类似的幻觉中观察景物,静止的景物会鲜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感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想象是倾向于艺术真实的创造性思考,通过想象能体验感悟到文本隐含的意义。这种体验感悟需要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创造、表达。
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这样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我”潜意识中隐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思绪?这只有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想象去体验感悟了。
(四)情境设置,唤起学生的体验感悟
设置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感悟生活,感悟作品的内涵。
语文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用《春天在哪里》这首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充分领悟春天的美。还可特别重视“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一句,抓住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人在春里,情在景中。
总之,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满体验、感悟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活跃起来,也使每一堂课可以进入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期
[2]李桂燕.语文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3]赖瑞云.“体验”理论在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体现[J].教育研究,2010,10期
[4]王利平.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与感悟[J].课程教材教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