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周听了周天教授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
上周听了周天教授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受益匪浅.此讲座有一特点,幽默风趣,与其他令人困乏的讲座截然不同,所以我也听了不少.其实教授讲到的不少内容都是以前老师或家长重复提到的,也有些是历届高考状元的经验之谈,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但实际上做到的人却很少.这些学习方法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了能坚持多久的问题.我们通常是三分钟热度,有一点收效后便很难坚持下去了.所以我认为,听进去了这个讲座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才会有真正的成效.因为时间关系,简短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观后感
昨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郑日昌教授主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感觉受益良多。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长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我们都希望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是好像很多时候都好像力不从心,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我们还是初学者。
在我家,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后,我就变得很焦虑,总是担心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以至于乱发脾气,一看到孩子的毛病就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可是这并没有改变孩子的某些坏习惯,学习和生活上也并没有出现我期望的效果,反而是孩子越来越反感我的唠叨,叛逆得和我顶嘴,我真是十分苦恼。看了讲座后,我似乎寻到了一些方向,郑教授说孩子接受不同事物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树立孩子学习的自信。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是数学好,语文差,我从不管的数学总是考八九十分,可是我每天盯着辅导的语文确是总不及格,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从我自身看急躁没耐心是很大的原因,孩子总被批评自然就会自卑反感,另外有时候我和孩子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有不同意见会吵架也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这些方面以前我也意识到了,但没有想到对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教授说辅导孩子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目标,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要把孩子前面没有掌握牢固的重点难点先复习一遍,同时每天让孩子预习新知识。想想我辅导孩子时总是没有计划的逼着孩子看书,耗时间,真是事倍功半。
关于孩子的坏习惯方面,我也学到了两个好方法,一是从日常生活做起,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二就是用练字和修改病句训练孩子的马虎习惯。还要让孩子每次写完作业好好检查,不要再替孩子检查作业。
学习效率是孩子提高成绩的关键,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这一点我的孩子寒假里表现得很好,在放假的第一天,我就让他自己把所有的作业和假期任务统计好,自己分配好假期里每天要做的事,他从第一天开始就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虽然其中也有几天有变动但是最终还是在开学前一天完成了所有的作业。孩子总是说“妈妈,请你相信我!”。我也大胆的放开了手不去干涉他,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他,哪一天会有重要的事可能会影响他的计划。一次成功的体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我暂时看不到的,但是我想这对于他一定是个好的开始。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习事半功倍,讲座中一些大学生说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说错题归类法,图表归类法等等,还重点介绍了发展右脑的扩散思维法,我和孩子看后还专门用“鼠标”做了练习,的确是很有意思的新方法。
通过这次观看讲座,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新的认识。针对自己孩子的现状和特点,我认清了自己的教育问题和努力方向,在今后我会关注更多教育方面的节目,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开创一条阳关大道。
第二篇:周天教授家庭教育讲座总结(最终版)
高分高能的法宝
--周天教授家庭教育讲座总结
这首先是一套测评,给到你手里的这套测评,和我们在清华、北大、人大和北京四中使用的都是完全一样的测评表。具体说就是学习能力指数,测评表学习能力指数越驱近于1,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越强。我们首先对清华、北大超过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得到有效问卷493份,得到测评结果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指数0.83。国家教育局对北京四中刚刚入校不到一个月的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的测评,他们收的都是北京各名校的尖子生。结果得出来的学习能力指数 0.76。2003年四中2个班级的学生无一遗漏地全部进了清华北大,百分之百,大家到四中,或者在网上一查就知道。那么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清华、北大已经成功的这些孩子,他们是在不自觉地在用这套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说明考入北京四中的这些学生也是在用这样一套方法学习,所以他成为了N0.1。成为最优秀的,所以再经过北京四中三年的学习,他就百分之百地进入了清华北大。所以我不敢承诺你可以上清华北大,但上重点大学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就给大家仔细的讲这个测评表最核心的部分:学习能力。那么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它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学习三要素:1.规范学习行为; 2.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的学习方法。当一个人的行为持续一个月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稳定”的行为,而当稳定的行为再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时候,就可以成为习惯。那么有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会形成适合于他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三句话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是三个层面,你没有规范的行为,你就养不成习惯,养不成习惯你就形不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所以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从行为开始。检验一下你的情况:
1.在新课以前,你能够进行有效的预习吗? 2.写作业以前能够进行有效的复习吗?
3.你能够记录做作业完成的时间吗?(举例7:30开始作到7:55作用的时间25分。)4.你有错题本吗?
首先这是学习行为的问题,清华北大的我们调查100%的学生都有错题本,并且30%的还有好题本,而我们统计单纯就是这四个问题,就有70%以上的同学回答都是否定的,所以我们看到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令人满意,那就很正常了,事实上也应该实这样,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如果你的学习过程不改变的话,学习结果基本不变,也就是说过程不变,结果不变。
我们把刚才提到了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分解到学习的八大环节当中,按照去做了,那么你就会出成绩,就会出结果,在我们追踪的案例当中,一般来使用这套方法不用多,二个月到三个月可以提到前10名,并且稳稳的不会掉。接下来具体说一下七大环节:1.计划管理; 2.预习管理; 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 5.作业管理;6.错题、难题管理;7.考试管理 ; 计划管理 就是要对每天的学习时间做一个尽量全面的计划,始终按照这个时间计划表运行。
预习管理
预习的根本,找到不懂的地方,思维上的断点,找到个性化学习上的重点,听课的时候就有侧重了。每一门新课学习5-8分钟,不要长,超过时间就叫自学了。一定要自我约束:制定预习管理表;做记号预习了打钩,没做打叉,补上的打点。有效预习方法:读、写、练。
A:阅读教材,通读两三分钟(任何科目),可能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转到B)。B: 书写:发现思维上的断点、模糊和不理解的地方就要写在预习本上,这就是听课的重点,预习的目的就是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自动地校准到老师讲的地方来。预习、听课、复习的笔记三者融为一体。
C:练习: 课后练习题,做一题就够。会做了表明自学能力提高了。听课管理
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A: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B:第一个抓公共重点(定理、定律),第二个抓个性化的重点(预习不懂的地方,预习很重要)。C:目标是为了当堂弄懂。复习管理
回想、查阅、复述。
A:回想:就是在自己的大脑里放电影(一幅幅的画面),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几乎所有的优秀的学生都是这样做的。45分钟的课程上完以后,你必须要做的就是回想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和知识,当你回想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你可以非常清楚地想起来,而有一些则是非常模糊的,甚至一点都想不起来。那么,能想起来的部分,其实你已经更好的复习一遍了,通过这样的一遍两遍几乎终生不会忘记,而那些模糊的部分,就是需要你复学习的,那些完全想不起来的,是要你从头再学的。做为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察漏补缺的最好的方法,因为老师讲的全部的知识,你都是用图片在大脑里记忆的。B:查阅:基于前面的回想,针对对你个人的个性化不会的地方,有重点的复习、学习。如果没有前面的回想做基础,那么你就会头到尾走马观花。
C:复述:听明白了,不是真明白,说明白了才是真正的明白,你坚持2-3个月下来,你就会发现:①记忆力好使了;②概括能力提高了;③领悟能力提高了;④表达能力增强了;⑤写作能力不得了啦。一连串都有了,所以你会发现你的学习成绩就像杨利伟坐的火箭一样,噌噌噌地就上去了,并且不再下来了。作业管理
不计时不作业、不复习不作业、不检查不作业、不小结不作业。
A:不计时不作业。记录写作业的时间,每次作业都要记录时间,也就是要限时学习。45分钟后适当休息,适当的休息10分钟,然后跟据你的时间表再来学习。
B:不复习不作业。当天学习的内容你没在脑子里,没复习你怎么做当天的作业,那你肯定要翻书,效率低!
C:不检查不作业。也就是说你写完作业,不是给老师判对错,大多少分,而是对你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的检验和灵活运用。
D:不小结不作业,作业写完之后,你要告诉自己,我得到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样的体会?不断地总结。错题和难题管理
必须要有错题本、难题本,你就能够对这些题型进行很好的记忆、归纳和总结。基础分顺理成章,谁都可以得到,而那些高难度的,你也能顺理成章的拿到,所以你的成绩始终会在上面。错题本格式:一张纸从上到下分五个部分,a原题目,b错因,c答案,d和举一反三,e归纳题型。要多次复习,要眼熟,每隔一段时间,你就要复习一遍,复习的时候,就是把这个纸折回到原题目,把答案盖上,然后嘴里说怎么怎么做,然后一对答案一看OK,是正确的,过去了,不做了。你如果用错题本和难题本,把你的错题和难题都管理起来了,不放过、不放弃每一道难题,夯实这个基础,我告诉你,30%的基础题,50%中档题,你100%拿到手,你100%上重点大学,一点问题问题没有。考试管理
丢分统计表、再做一遍。考试管理是大部分重点高中都在使用的,就是要用一张丢分统计表,把你的考试管理起来。每个类型的题都错了多少,丢了多少分,统计出你在什么题型上有问题,你在什么知识点上需要改进,需要提高。最后,每隔一定的时间,你要用一张大白纸,把你这一科目错的题,原题目抄下来,然后留出来一块地方,做一遍。每隔一个月,20天,你再做一遍,到你最后高三考重点大学的时候,最后的那两个月,你不用别的就划了这几张大纸就行了,这几张大纸你划完了,你就如愿以偿了,这就是最最精华所在。每一道题的背后,反映着他的知识点,所以不仅这些题要会做,而且要能够说出来这些题考书上的哪些知识点了。当你学会逆向思维,通过题目,找出考点,核对考试大纲的时候,我告诉你,你已经是绝顶的优秀了。
第三篇:家庭教育专家周天教授的讲座(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专家周天教授的讲座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用到学习上就是学习必须讲究学习方法,有了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必定会事半功倍。
我们归纳了考入清华、北大前五百名学生学习的方法,无外乎具备以下法宝:----都有一个错题本
----都有一个好题本----新课下来一定先预习----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要计时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
现将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分解到八大学习环节中:
一、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学习时间上的通盘的计划,要遵照计划运行。长计划,短安排。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去实现。
要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做作业的时间里要专心。
二、预习管理
凡是高考状元,成绩好的、名校的都是预习的,所以一定要有效预习,预习是头等重要的。预习要有三个要素:读、写、练。也就是阅读、书写、练习三要素。
读:就是通读教材。写:预习时将模糊、有障碍、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这是第二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
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做课后的练习题不要做多,做一道就够了,会做了就说明懂了,不需要重复,经过这样的过程,预习就变得有效了。
每门新课的预习,时间不用长,二十分钟以内就够了。
三、听课管理
听课是主业,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跟老师思路走,预习了才能真正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跟上思路了才能抓重点,首先是抓公共重点,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重点就是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但重要的是要抓住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自己缺什么就抓什么重点,要听懂个性化的重点,当堂消化掉。
另外很多孩子有爱屋及乌的思想,喜欢的老师就学得好,不喜欢的老师就学不好,这时候要沟通,告诉孩子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上学是学知识的,不是找明星老师的。
四、复习管理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想、查、说,就是回想、查阅、复述。
“想”就是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回想今天老师讲的内容课程是什么,这是最好的复习方法,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完了后,要及时的回想知识,能想起来的部分,就会终身不忘,想不起来的就是要注意或者重头再学了,这叫查漏补缺,漏在哪里,缺在哪里,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但回想就能把这些补上了。回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最好的复习方法。
“查”就是查阅、查漏补缺。回想时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查阅资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说”就是复述。复习不是翻开书走马观花,要找到自己不会的地方,增强记忆。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成绩就上去了,学习也就简单轻松了。
五、作业管理 回家要写作业,要记录学习的时间,要限时学习,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要坐得住,家长别打扰,专心学习别打岔,独立作业忌抄袭。
作业之前不复习不作业这很重要,然后是不计时不做作业,不检查不做作业,不小结不作业,作业完了要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六、七、错题管理与难题管理
将错题与难题记下来,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
错题、难题本内容分五部分:
1、原题目;
2、错因;
3、正确的举一反三;
4、归纳都在什么地方,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5、复习的次数要多,隔段时间要复习一下。
八、考试管理
用一张丢分统计表把考试管理起来。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项目,什么题型上有问题,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这样能明白什么知识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二十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心态与学习能力这两个方面出了问题。大树从来不是在温室里长成的,而是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参天的„„如果上述这些都用在孩子身上,孩子还给你的一定是硕果累累的金秋!
第四篇:听了田恒平教授讲座有感
去深圳听讲座有感
上周末学校组织大部分班主任教师到深圳,听了田恒平教授的《在无为中大成》和华林飞副校长《教育叙事和行动研究》的精彩讲座,田恒平教授主要是讲班主任的管理,在他的讲演中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教育教学、做人、处事方面可以说都有了重要启示。我对田教授的演讲感触较深,体会较多。现将一些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生活要豁达,尊重他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放弃,放下才能承载。班级管理中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哪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这样对老师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花费老师的精力,影响老师的情绪,挤占了关注其他孩子的时间。另外,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各种能力的孩子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发展个性。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其它方面,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1、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2、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3、有仁爱。在唐僧四师徒的团队中,最有能力的当数悟空,悟空更是整个团队的救命恩人,从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应当是这一团队的领导,但为什么悟空不能成为领导,而唐僧却能呢?田博士认为是唐僧仁爱。唐僧善于调动悟空的积极性,总是把最难办的事都交给悟空,让悟空有一种被重用的感觉,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唐僧还常怀着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徒弟,当悟空责备八戒贪吃的时候,他一方面劝悟空:“悟空,你让他吃吧,八戒饭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点,你饭量大。”由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爱之心,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如此解读《西游记》,如此借《西游记》来隐喻班级管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2014.03.16
第五篇:听了王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画知识树”的做法
我以前也运用过知识树,但是一般都是在单元复习时运用,让学生自己制作知识树。知识树以其形象直观,脉络清晰,而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一种好的方法。“知识树”为师生准确把握教材体系、理顺知识结构,理解知识地位与作用,整合教材提供直观素材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教授是在教学每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时,二、欣赏“单元导入”的理念和做法,营造“知识森林”
我们以往常常采用复习旧知引入,创设情境导入,设置与已学知识的“冲突”等方式引入新课。但这些导入方式有一个不足就是:不能让学生对要学知识在该单元或整个知识脉络中的位置及其知识的关系有个清晰地认识,而“单元导入”法,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将新学内容融入到已学知识体系中。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认识误区,要让学生走出误区,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单元导入”和画不同类型的“知识树”,将知识体系不断扩充,数学思想和方法得以及时梳理、总结、提升。在课堂小结时,要进一步将知识树完善。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知识树,知识林连成片,形成知识的“大森林”,让这一浓郁的森林植根于教师懂课标和说教材的“肥沃土壤”中,学生们游览其中,享其阴,嗅其芳,食硕果,快乐如林中飞鸟。
三、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在“五个环节”中得到很好体现。
“先学后教”的理念,虽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落实,但王教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先二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再大组内讨论交流,最后组内解决不了的进行全班讨论,只要有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讲。而我在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解答不到位,不全面,怕耽搁时间,在学生讲时顾虑重重,不敢放开让学生充分展示,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很好确立。今后教学中,我要相信学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进行适时的引导。
四、分组方式值得借鉴
王敏勤教授采用二人小组同质,六人大组分层,大组间彼此均衡的分组原则,这既体现出分层教学理念,又便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分组方式比较科学,合理,高效,值得我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借鉴。
今后教学中,我要借鉴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中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强力提师能,构建新课堂”的教改活动,积极探索符合所教学生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
听2位研究生的讲座让我学到不少东西,比如硕鼠下摘器,四叶草浏览器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