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数学与体育》说课
《比赛场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章《数学与体育》中的内容。在此之前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习了4支球队内有关比赛场次的列表及画图等解决方法,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算场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
二、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 “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探索人数或队数与场次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熟练运用图示、列表、连线,计算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突出表现为由画图到列表再到总结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
教材将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学生都会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基于这一点,书中的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但要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有效性;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比赛场次》中的规律突出重点。
难点:从列表、画图的方式中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列表 图示寻找其中的规律,互相交流总结,从而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五、教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设疑制难,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中存在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体育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体会到要将较难的知识易化。
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六、最后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借助简单的“我与几名教师握手”这一情境,引出“假若2个人互相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的问题,引出本节的主题——比赛场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较感兴趣,也比较乐学,更容易形成新的技能。
(二)学生独立思考,结合实际想出自己的方法。
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四个球队以单循环比赛方式参加足球比赛共需要的比赛场次,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比赛场次中各数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图或计算,对单循环赛这一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在汇报时要讲明自己的做法、列式的道理。讲讲自己的计算方法,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三)观察课件,认真观察思考其中所蕴涵的规律,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趁着学生激情正高涨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将例题的难度逐次加深,让学生体会到刚才画图等方法麻烦而且浪费时间,使学生体会到方法概念化的重要与迫切,从而切实的认识到只有将简单的情节抽象概括得到简便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问题,了解到总结概括的必要性。这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通过把形象的认识提升为抽象的概念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并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
(四)引申及拓展。
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刚刚获得的理论知识灵活用于实践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
(五)说一说。
学生在进行完这一课时的教学后,谈谈自己的收获,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自如地运用,更能够有效的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七、说板书
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文档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一、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使学生在获得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
(1)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4)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说教材编写的意图、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均采用直观入手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实践来认识形体特征,并在掌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理解表面积的求法,通过变形和实验的方法得出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说知识结构网络:
四、说教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2)圆锥的体积及简单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的应用题。
(三)、学情分析
(1)圆柱和圆锥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2)本章知识操作性强,可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
(3)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完成两次抽象的认识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自主获取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3)及时联系生活、生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以“圆柱的认识与表面积”一课为例作具体说明: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圆的面积求解方法,并引出圆周长的求解方法。
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S =πr,C=2πr或C=πd。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例题图例:观察下面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22.圆柱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后,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认识圆柱体的外部特征以及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
总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指出:(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1)认识底面
教师拿出一个圆柱体: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柱是直圆柱的简称,即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高垂直于底面。
(2)认识侧面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
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3)认识圆柱的高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我们认识了圆柱体,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你们想一下,这个容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分析自己手中的模型,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师出示罐头盒,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它的长宽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往的高。
教师: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算一下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4.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教师边叙述边摸着圆柱的侧面演示给学生看,指出侧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例面积。)
教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圆柱底面的周长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底面的半径r和圆柱的高h
则:
圆柱的侧面积:S=2πr h
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5.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三、应用
教师:我们看过圆柱的展开图后,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矩形,这样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进而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应用一下:
教师出示例题4:一顶厨师帽,高 28cm,帽顶直径 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教师:这道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觉得该怎样求?(学生分组讨论:是求圆柱形的表面积,但是需要少算一个底面的面积)
教师:要计算做这个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我们可以用求解圆柱体面积的方法得到,那么,应该分哪几步?
指名学生回答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舍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题目。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课时,其中圆柱5课时,圆锥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圆 柱 和 圆 锥 说 课 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鸦儿沟小学:胡建东
2011年5月13日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说课(自创)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是()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⒈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等学具。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 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与体育营养配餐营养配餐
营养配餐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2.通过营养配餐的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
2.说一说你看过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收获。
3.食品的营养成分很多,我们只是讨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种成分,它们是人们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
4.出示我国运动员在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
师: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关营养配餐方面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设计与展示。
1.根据书中提供的小资料,自己设计一份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午饭。
2.请四个学生(有代表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午饭,并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
3.老师小结。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请两到三名同学说明理由。
2.完成“算一算”。
(1)学生根据小资料,计算并填到表上。
(2)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3)集体订正。
3、帮小明重新设计一份午饭。
四、布置作业:
查查有关资料,为爸爸妈妈设计一份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晚饭。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做一顿这样的晚饭。
第五篇:小学数学如何说课
小学数学如何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向同行、专家或领导有准备地就某一节课来分析教祠·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阐述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讲解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形式。,占既可以是课前对教学方案的阐述和讲解,也可以是课后对教学设计的介绍与分析。原则上每次说课范围为一课时教材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三部分。在整个说课过程中,把握教学大纲是准绳,吃透教材是基础,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过程是关键。那么小学数学又如何说课?现根据本人多次参加说课比赛得体会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说教材——教者阐述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把握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教者只有深刻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才能制定出比较好的教案,为改进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说教材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向听众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提出具体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征及重点、难点。
4、分析学生的状况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约织。
二、说教学程序说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安排。
教学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说课中的程序,并不是像教案中那样只详细说明教学的具体过程,而是说出对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安排的理论依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从而使备课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说程序是教师对通常备课过程的科学化和理论化的升华,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
说教学程序的基本要求是:
1、运用“高浓缩”的语言,不必“照案宣科”,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2、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结构和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方法、新授讲授、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
3、说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及课堂练习和练习意图04、预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三、说教法、学法——教者叙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方法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由于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等不同特征,所以学会根据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教学设施和条件以及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多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是为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说教法和学法应说明如下几点:
1、说出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设计的符合新课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学方法。
2、说出本课所采用的电教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3、说出怎样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如预习、听讲、复习等方法)记忆方法及解题技巧等。
4、说出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具(如工具书、教材、实验用具等的方法)。
5、说出怎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观察、提问、自学等习惯)。
总之,一般数学说课材料都可以从上述三方面去准备,但也不要面面俱到,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说得要详略分明,说课的重点应多加篇幅,多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