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张小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研讨
沙粱小学 :张小红
由于不同教师的知识底蕴不同、审美观不同、认识角度不同、风格不同,从而使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教法,从而使语文课成为教师的再创性劳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途径及方法有那些呢?
一、课型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讨论式”和“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型,因为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在这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便是一种基本的课型。所以课型的创新包含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教学的创新行为。
二、设计的创新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创造的火花,从而使课堂生成不可预约的的亮点,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设计好课堂教学主线:
(一).由文路切入设计教学主线。根据文路设计教学主线,可使得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例如《白杨》的文路是:白杨外形---白杨特征---爸爸心愿。学生的学路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根据文路和学路设计的教学主线是:通过“高大挺秀”一词和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一段话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树起白杨高大的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插叙以及爸爸神情变化描写的句子,领悟爸爸心愿,在学生心目中树起边疆建设者的高大形象。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同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
(二).由课题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由文中警句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警句,就是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我们应充分发挥警句的作用,利用他们来组织教学主线。
(四).由课后习题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它是教学的主要根据,应引起足够重视。
设计教学主线的方法还有利用过渡段、课文插图等方法作为切入点,有时同一篇课文也会有好几个切入点,这就为我们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流程,使同一篇课文常教常新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用语的创新
教师课堂教学引导组织学生采用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语言。个性化、简约化、风格化、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能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将学生带入文本,较好的理解课文,一般来说,课堂导入、课堂过渡语、课堂总结语要新颖、动情。课堂评价语要简练、富于激励。总体来讲,语言还应该融入个性特点,语言要准确、生动。或幽默、或煽情。另外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时代流行语、俗语、生动有趣的网络用语等,缩短与学生间的交流距离。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创新
将课内与课外、读和写、学习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贯通,根据不同的教材对一篇课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学生的听、说、读、写、做进行系统设计,开展诸如办手抄报、开辩论会、诗歌朗诵、新闻评说、日记、调查报告、课本剧、演讲等形式,活化、趣话语文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生活中学语文。
此外,语文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朗读指导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只要我们心系课堂,孜孜追求,就一定能在语文课堂的创新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也会步入自己语文教学的敞亮境界。
2014年4月3日
第二篇:语文半期工作总结张小红
四年级语文下册半期工作总结
恍然之间,半学期又进入尾声,这半学期对于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其间,我们彼此都乐于教学,也从中得到进步。为了让我们师生永驻于快乐的语文教学之中,特将这半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班学生共3人,男生2人,女生1人,学生对语文都比较喜欢,所以语文成绩较好,只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学。
一、半期成效
1、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华罗庚曾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所以这半学期,就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对学生进行引导,除了坚持每周三的读书活动保质保量完成,还安排学生每天睡前坚持看半小时的书,并引导学生读书想作文,作文想读书,将阅读与习作练习起来,一部分喜欢读书的孩子,通过半学期的坚持,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再用于习作中,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初步提高。
2、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能在边读边理解,边想象中,自然而然的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唱读的毛病有所减弱。
3、注重培养学生理解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能力。课堂上,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并抓一些典型的精读文章,让学生感受其写作方法的同时,仿写文章。恰当时机,对于理解技巧进行总结。
4、利用独立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5、坚持每天写日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写想象作文,通过有意引导,一部分同学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6、注重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使用钢笔书写的方法技巧,强化钢笔字的练习。通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大部分学生爱上了写钢笔字。作业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书写工整美观,改写两遍的作业,可以做一遍。通过这样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整洁美观的写字意识,也培养了他们认真细心的习惯,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
7、认真进行每个语文园地的习作练习,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再打草稿,再修改,最后讲评,通过扎实地训练,大多数学生习作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不足之处
1、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虽然教给他们预习方法,但是他们贪玩,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强化他们自觉预习的意识。
2、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想象不够丰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训练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
3、对于差生的教育辅导不够,尤其是一些因为懒惰造成学习吃力的学生,没有解决他们心里长懒惰的毛病,所以辅导的效果欠佳。
4、学生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虽然提高不少,但还不够,还需继续进行指导。
5、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致使学生学习效果差,答非所问,所以后半期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总之,希望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后半期能有更大的进步。
教师:张小红 2014年12月1日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张小红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今年的新课改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在教学中,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沙梁小学:张小红 2014.06.24
第四篇:学习《小学规范管理》心得张小红
学习《小学管理规范》心得体会
《小学管理规范》,规范内容详细全面,下面就师德方面谈谈我的点滴感受:
一.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她)感到自己也有突出的一面是大家所不能相比的而激发他们信心百倍。
二.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在当今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时时把管理规范记在心中,落实到位,做一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
沙梁小学:张小红 2014.10.08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研究内容之一,为了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把“少讲多学,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理念,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学校将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开展构筑理想课堂,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内容:
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开展构筑理想课堂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二、活动时间
XX年3月4日至XX年4月8日,一个月时间
三、活动方法步骤:
.理论学习:
组织全体教师自学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XX在XX年科教版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上的讲话。
2.组织测试:(3月5日)
学校出测试题,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测试。
3.集中听课。(3月6日至3月17日)
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中听课。
4.讲座研讨(3月18日)
集中听课后,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研讨,并针对听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5.再集中听课(3月23日至3月27日)
讲座研讨后,再集中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听课,主要查看学习听课后课堂教学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6.示范观摩(4月8日)
学校将安排两节语文示范课进行全校观摩。
四、活动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校长负责,新教育办具体组织实施,制定好活动方案,不走过场,扎实效地开展好此项活动,确保取得成效,从根本性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废差的局面。为此,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侯XX
副组长:王XX
成 员:于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