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_2(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23:0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_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_2》。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_2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

河南省南召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玉峰

摘要: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又是十分紧凑的,就能让学生人耳目一新,还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提供内容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易于领会传统教学手段,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现代技术 网络教学 情境互动 自主学习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一个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德国的拉特克说:“教师必须懂得教授的技术。”他当时所说的技术,当然不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却是要懂得怎么教,才能使学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的技术。”

我们根据邓小平同志的“猫”论和“摸”论,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并且摸着石头过河。只要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就会探索和实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又是十分紧凑的,就能让学生人耳目一新,还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提供内容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易于领会传统教学手段,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一、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艺术性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生物课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想生物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读书、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理论升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首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通过音乐的魅力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高中生物课注入艺术元素。在讲到高中生物第二册时,由于初二生物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的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幻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像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民主性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生物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

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此外,思想生物课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投入学习,“趣学”、“乐学”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生物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重视情感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我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特意、精心安排的,满含兴味、环节紧扣的程序中,自然地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求知网络,从而在学生不自觉中便激起参与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初一生物《珍爱生命》这一课时,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通过对生命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到《情趣与志趣》时,先播放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放飞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心灵,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的一段录像来说明人们的爱好、兴趣愈广泛,人们的生活就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愈加深刻,人们就会对生活愈加产生浓厚的情趣,人们也就愈加热爱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然后在播放一段黄山的自然风光,让同学们陶醉在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中,陶冶一下他们的情趣。然后再让他们看几幅丰子恺漫画,作者对于世事人心的敏感细察,对儿童的热爱,对自然的倾心和对于人生的执着,经由笔端源源地发泄出来,几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丰子恺漫画的魅力就在这里。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品,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又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它们在让人怦然心动的同时体味到了生命的乐趣,这就是高雅情趣的无限魅力。通过这些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三、运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教育知名人士卢志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生物教学当然也需要改革和创新。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认为,“网络化教育是各国21世纪教育的重要手段。”可见,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学生采用“秧田式”坐法,交往方式主要采用师问生答的师生单一互动的交往方式,这种方式教师的角色地位过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网络化教学通过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适当变换师生位置,增加组内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组际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大量实验表明:在这种和谐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围中,教学教师易于调控,便于调节。对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实大有好处。

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要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实践表明:教学内容不要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可以说,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挖掘网络丰富的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我在执教《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就紧紧扣住网上资源——太湖的数据资料,组织学生分析统计表,找出环境污染的情况,并让学生在网上寻找我国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整个一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情境之中,上课情绪紧张而高效,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远远不能实现的。

四、进行网上在线测试,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目前,教育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变革,推动这场变革的力量来自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其中,网络考试就是以准确、高速、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了练习、测验过程各环节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和教学反馈信息的深度挖掘。与传统课堂考核方式相比,网络考试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传统的、过于呆板的黑字白字的考卷不能吸引学生兴趣,试想孩子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黑字白纸的单调试卷怎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们都知道,参加笔试相当累,学生的考场纪律很成问题,当学生做完试卷之后,甚至还未做完试卷,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交头接耳起来,当然,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是一个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试卷对他们毫无吸引力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甚至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对试卷产生厌倦的情绪。

而如今一改上述的情况,当孩子们进入语音网络教室,他们就爱不释手,生动的画面,极具鼓励性的表扬语,以及生动故事情节,如我是小法官,购物历险记等故事深深吸引着孩子,在故事的发展中完成了一题有一题有创意性的题目。这样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开拓了眼界,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由于试卷产生子系统的智能化,能较快的产生出难度定位准确、知识覆盖全面的高质量的试卷,因此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试卷不再是全年级一张的试卷,而是根据各人情况分层安排的,而且鼓励学生重考。鼓励重考与搞频繁考试是完全不同的,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直至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满意为止。由于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试卷不再是老师的法宝,分数也不再是学生的命根子。打小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从提高教育质量来看,教师付出的这种劳动,是有价值的、高效的。在线测试虽然在实践的时间上还不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有些地方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综上所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将高中生物课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融为一体,做“知—情—意—行”四者的结合。在生物课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采用“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充分理解并真正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然而在目前,我们有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利用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而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参考文献:

[1]李克东,谢幼如 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2]丁学儒主编.《电化教育管理》.辽宁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吴洪健,倪男奇译.《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4]张建伟,孙燕青.《教育技术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美]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获取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点化静为动,使学习直观化。数学学科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兴趣;抽象思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现代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获取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如在讲授“负数”时,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老鼠在地下向四周挖洞的动画,并提出问题“减去一个什么数,使得差越来越小”,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概率”时,播放中国福利彩票开奖录像,用贴近实际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并由此深化开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难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初三几何《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化静为动,使学习直观化

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 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多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及校园网,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开展数学实验,完成意义建构,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联系,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如在“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中,可画出y=3x的图象,在图象上取一动点p(x,y),并用鼠标拖动直线y=3x上的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动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的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体会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是什么意思。这种直观的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产生了的兴趣,吸取了知识。

三、化难为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有些数学知识抽象性强,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无论教师怎样描述,学生都难以理解掌握。比如在“点的轨迹”教学中,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射线或抛物线等,但学生对“轨迹”却毫无想象。可利用《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 “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射线或抛物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有形的“轨迹”形成过程,比教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或用粉笔做抛物动作要形象具体。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钱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用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又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是学习的重点,传统教学往往通过多画图,观察归纳出找对应元素的规律。有了信息技术后,可通过动画形式,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翻转等互相重叠,展示全等的过程,指出对应的元素,加深学生印象,让学习具体化,也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资源丰富,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当然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也不能摒弃,如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推理演算过程等,是信息技术无法全部代替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要针对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取得最佳期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要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应用,学校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设备和技术的需要。广大教师要改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用新课标严格要求自己,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东港市第一中学

李国有 ***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能集图形、动画、音效、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必将会全面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也必将会引起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改变。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就是走近细胞。我们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枯燥的生物学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不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所以我们借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动画将这些微观的结构模拟放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们真的很感兴趣。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是很难用传统的手段展示的。而信息技术正符合了生物教学的特点,通过动感化的手法和艺术将其展现出来,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内容也更形象,从而可以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究。信息技术在生物课上的应用,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得力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而来,促进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何乐而不为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信息技术通过将动画、视频、音效和色彩的结合,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时,我们可以把恐龙当时的生活情景制成动画,由此学生对恐龙便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便为学习新内容创设了情境,同时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充分实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物学中有好多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组成》时,细胞器和细胞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果用课件把这一生理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这样既能真实、艺术地把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增加生的感性认识,又能使枯燥乏味的生理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

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增大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能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能够比较直接的接触到远古时代的事物,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进化》时,如果照本宣科,就会枯燥无味,特别是学生还没有比较充足的化学知识做基础,很难想象生命起源的过程,因此可以把此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增强了其感染力,而且还使信息得到了延伸和扩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效果

“实验”是新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因缺少材料而无法进行,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来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等,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展示它们发生的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制作课件,还可以使实验操作步骤更加规范,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时,教师可以把显微镜的使用制成课件,把操作步骤展示出来,多次播放课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

五、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复杂,用语言来描述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制成多媒体课件便可以直观的、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节中,受精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以动画效果一步步展示出来,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了。再如,学习《遗传规律》时,我们可以将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用课件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生动有形象。这样在突破了重难点的同时,还能化难为简,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无疑是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充分地进行想象、分析、比较,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贮存,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情感活跃和丰富起来,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能力。

七、有利于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蕴含着积极、向上思想的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其改变家乡面貌、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仅靠语言描述,缺乏了情景的渲染,往往不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很难完成德育教育。教学中,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音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与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我们可以把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制成课件,从而引发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学习精神。再如,学习《克隆技术》时,我们可以把维尔穆特培育“多利”的过程制作成动画,让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激起学生们学好生物,将来报效祖国的欲望。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欲望,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目的。课堂上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必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

刘永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学校广泛普及,这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对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它可使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合理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教学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得以突破。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手段,集幻灯、动画、投影、录像、照片、挂图、录音于一体,通过将图、文、声、色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传输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课堂教学能促进师生互动,增加教学容量,既可保证教学质量又可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等。

一、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帮助创设教学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境创设,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情境,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如应用flash动画演示人教版必修Ⅰ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加上每产生一根肽键时的声音刺激,学生很快就进入探求新知的境界,再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通过观察再开始找规律(氨基酸个数、肽链数、肽键数,脱下来的水分子数等之间的关系),这样既生动、直观、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类似的还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等。

二、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功能模式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模式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园网、互联网、电子书刊、各种教育网站等生动活泼的平台上探索新知。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情感会异常地活跃和丰富,从一开始的跃跃欲试到最后的敢想、敢说、敢做,无不说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得以增强。这同时也是一种和谐、积极、健康、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物质的转移途径,两组实验中分别提供H218O、CO2和H2O、C18O2,可在教学时设置被同位素标记的H218O中的O用红色字体且该红色的O还转移到了O2中,C18O2 的O用黄色字且该黄色的O还转移到了C6H12O6中,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也就一目了然。同时也为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打下基础,如让学生在以此方式学习完“光合作用过程”后分析:突然停止光照供应会引起ATP、NADPH等物质发生什么变化,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会引起C3、C5等物质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哪些可行的途径可增加大棚或大田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量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重点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识记的效率。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视听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约65%。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即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更加透彻,更加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了传统教学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四、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许多生物学知识很抽象,仅靠老师的表述和借助挂图学生学完了还是云里雾里。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如flash动画,展示复杂的组成结构或生理过程,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以下教学内容中会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如: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内,通过追踪含3H的分泌蛋白的转运途径(含同位素的分泌蛋白所经过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以便理解各细胞器之间在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协调配合,从而证明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分别用32P标记DNA和35S 标记蛋白质,证明DNA确实是遗传物质;米西尔森和斯塔尔为了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使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为15N,以含14N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的复制方式;卡尔文为了弄清光合作用原料之一“CO2”中碳元素的行踪,用14C标记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探明了CO2中的碳可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有机物中,即14CO2——14C3——(14CH2O)。以上内容使用flash动画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知识,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新颖有趣,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信息技术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集中注意力并探求新知识。如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都可先让学生观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再强调学生注意DNA、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的数量及其在细胞中分布位置的变化,尔后再分时期慢慢演示各时期的变化,这样枯燥抽象的分裂过程等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立刻调动起来,从而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和需要,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过程愉快而顺利地得以进行。

总之,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生物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探求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更强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及其学习热情,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性的脑力劳动提供更加优越、全面的条件,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使我们的生物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自西、杨付英,高中生物学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

生物学教育 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作用微探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作用微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适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微观、抽象的难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突破探究的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要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实践,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和获取知识。然而,有些探究实验或探究历程学生理解困难,不易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化枯燥为形象,引起学生兴趣,使探究难点轻松突破。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内容中。对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学生不易理解什么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通过使用Flash动画课件,向学生展示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和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从三维立体的角度体会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教学形象生动,轻松解决探究难点。又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中,从19世纪末达尔文做的金丝雀葫草胚芽鞘实验到1928年温特所做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系统地阐释了生长素发现的探究历程。虽然教材上配有相关的图片。但是学生仍然不能深刻领悟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的现象和本质。那么借助于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和信息技术教学段。将各个时期科学家用胚芽鞘作实验材料的具体实验过程用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保证了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独立思考和探究性教学的乐趣,并为自己能获得与科学家一致的结论而欣喜不已。突破微观的限制

微观性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本)分两册共九章,从第一章至第六章,基本都属于微观生物学的内容。如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包括三个小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些内容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入门知识和基础,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的重点,但由于其较强的微观性。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成为初学者学习生物学的一道难关,不少学生因此就对生物学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传统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处理的一般方法是以教师的语言讲述为主,以板书、挂图和模型等教学手段为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重复识记进行学习,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受到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遏制。运用信息技术,从网络中可以得到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等方面的课件和资料,通过教师的改造、重组和整合,运用于探究式课堂教学。例如,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的教学时,可先演示色彩逼真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全形,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通过图形中细胞质基质部分的闪动和色彩显示,让学生能正确地区分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接着逐一演示和局部特写放大各个细胞器,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主体探究的过程,掌握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线粒体为例,教学时可将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闪动、放大并由外到内将其各个部分,分别进行定格特写和重复演示等技术处理。同时提出探究问题:线粒体的形态如何?结构如何?其内膜有什么特点?内膜的结构与其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自主发现,理解并真正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实现了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一方面突破了微观的限制,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微观结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升,其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具无法实现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和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会学生学习。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和探究性教学的深人人心。二者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在环境保护一节教学中,首先利用视频、图片引出“沙尘暴问题”。然后从问题的严重性启发学生关注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互联网的相关网站查阅资料。学生分组按沙尘暴的危害、物质来源、动力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经概括、总结后,各组派出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紧接着教师又深入一步,提出“如何治理和预防沙尘暴”的问题,让学生们探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充分被调动起来了。最后,留下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为治理和预防沙尘暴这个气象灾害和环境问题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环保知识,同时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环境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利用素材库中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使“沙尘暴”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迅速唤起了他们的回忆,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而这些都是靠传统教学语言和静态画面所无法实现的。同时,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研究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在这里悄然形成。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优化组合。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_2(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_2(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语文论文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09-09-10 08:57:45 来源:网络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只有运筹得当,才能稳操胜券......

    ppt动画在教学中的妙用

    PPT动画在教学中的妙用 安阳县职业中专 张 宁 摘要:近年来,PowerPoint(以后简称PPT)这个办公软件在教学当然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它对教学的改变是巨大的,而且教学当中有些科目可以说......

    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几何学科,逻辑性强,概念严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9-16 11:38: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 【摘要】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

    “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妙用“欺骗”也能获得神奇的效果。巧设小局,指导朗读;巧设及格,指导改错;巧用作业,掌握字词;巧用语言,发......

    2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苑文春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信息技术教学素材是指用来协助教学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所有材料和手段以及物品、影片等。现在用来做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有图文、声音、实......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摘 要 加入微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资源的发展和延续。以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