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摘 要
加入微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资源的发展和延续。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则要求“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如微课的运用就符合这个特点,教师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微课来解答,让学生在直观下理解知识、享受知识。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表现出迫切的求知欲,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手段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利于小学生去注意去理解。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将小学生的兴趣引起,小学生在绘声绘色的微课展示中,通过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身临其境。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从而变得爱学习语文了。
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将月光照进茅屋的景象刻画出来,但是这么富有意 境的清幽的月光美景还是无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这时教师通过微课将这个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一下就被微课引起兴趣了,学习过程入情入境,学习的灵性被激发,这样就容易开启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尤其在微课的辅助下,这个活动过程更要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教师要发挥教的作用,设疑质问,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去获取知识。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提问,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积极寻求答案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氛围愉悦,那么课堂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然后通过阅读分析去解决这些问题,当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动口、动脑解决出来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真正当起学习的主人。可以这样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微课的加入,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他们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语文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悟而难于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深刻体会,同意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 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异议的问题交流讨论。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课本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微课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课的辅助,课堂气氛活跃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大更广,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利用微课将西沙群岛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去西沙群岛去游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将知识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
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 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这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将“人字形”线路用微课展示,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五、鼓励尊重,求索创新,让学生展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任何学生都积极鼓励尊重,没有歧视,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参与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大胆求异,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展现出自我。教师多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在教师耐心的鼓励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但自信心被激发,学习的创造性也被激活,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尤其是微课的加入,也为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微课形象生动,教师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增加了说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教师用微课展示太阳、星空辨别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时教师允许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讨论,并予以鼓励,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学生尊重,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你的看法很独特!”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变得喜欢发言,喜 欢学习,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微课辅助下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第二篇: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语文论文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09-09-10 08:57:45 来源:网络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只有运筹得当,才能稳操胜券。要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采取多种谋略。三十六计也是可以借用的。
只是,我们在使用这些计策前要明白,三十六计有不少是贬义的,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它们时,只把学生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看成是对立的方面,而不是敌对的一方。因此,我们所采用的只是三十六计的原理和方式,而不是其全部意义。
下面,我们先用三十六计之一——抛砖引玉之计,来谈这个问题。
一、欲擒故纵
所谓欲擒故纵,本义是要捉拿某人却先故意放松一下,使对方形成错觉,以便更好地捉拿。此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指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正面讲述有困难时,先从反面来说,让学生从否定的意义上对这一问题有所领悟。
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我原想直接告诉学生,善意的谎言有时是必要的,可又考虑到有些学生或许难以接受。于是,故意说:“鲁迅是最诚实的,可他也有不诚实的时候;他竟然对他的老师撒谎,明明要去改学文学,可他与藤野先生告别时却说,要去学生物学。”有的学生听了举手反对:“老师,你说的不对,鲁迅先生虽然在老师面前说了谎话,但不能说他不诚实。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精心教给鲁迅医学知识,可是鲁迅却要丢下医学。因此,鲁迅怕老师难过,故意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安慰自己最钦佩的老师,这是一种真诚的做法。”我点头称是,并接着追问一句:“那么,怎样判断谎言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呢?”别的同学代答:“这就要看说谎的动机是什么。利己的是恶意的,益人的是善意的。”有的同学还补充例证:小学语文中《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红军过草地时没有吃的,他从未吃过自己钓的鱼,可每次都撒谎说自己先吃了。他在关键时刻,能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样的谎言是一个共产党员高尚品格的体现。“课堂上的这一番谈话,比一般的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围魏救赵
战争中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他撤回兵力,以便更好地歼灭敌人的策略就叫做”围魏救赵“。教学中,学生的一些疑问,也可以暂不回答,而是反守为攻,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让他们在回答问题中悟出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第二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笔的说明文,针对其中”纵向说明笔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这一要求,有的学生说:”我们没有资料,不知道笔的发展史,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我反问他:”你还记得《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写法吗?“他说记得:文章以书的演变过程为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书籍从”龙骨“、”竹简“到缩微型书的演变历史。我接着问:”那么,你能推想出各类型的书各是用什么样的„笔‟写的吗?“这一问,学生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笔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书的发展历史,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笔。——这篇文章我会写了。“
三、顺手牵羊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为了论证”拿来主义“的做法正确,曾把外国文化比成一个大宅子,说到大宅子的来历,他说不要管这大宅子是怎么得来的,哪怕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做了女婿换来的“是讽刺邵洵美之流的。这叫顺带一枪的方法,也就是”顺手牵羊“法。语文教学中,不是专门为某问题,而是灵活机动地乘便来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不妨也称之为”顺手牵羊。“
有一次,我正上《小二黑结婚》,突然,教室外传来一阵激烈的鞭炮声,它把我的讲课声淹没了,我只好暂时停了下来。这时,有的同学把视线投向窗外,有的在相互打听,问是什么事。我待鞭炮声一停,便接上话茬:”什么事?不管什么事,我敢保证不是小二黑结婚,因为小二黑和小芹之间的结合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究竟有哪些障碍,请看课文。“学生听此,轰然一笑后,思维立即被拽回到课文中来了。
四、声东击西
所谓声东击西,是指表面上或口头上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语文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解决一个其他问题,以此作为类比,从侧面来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可叫声东击西。
讲授《包身工》一文的结构特点前,我要学生回忆一般体育比赛实况转播解说词的特点,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体育比赛实况转播,一般以赛场竞赛实况为主线,按比赛的开始、发展、结局的顺序来进行介绍,同时,在比赛实况介绍中穿插对该项运动起源、规则的介绍,这样,听众(观众)既能了解到这场比赛的情况,又能了解到这项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及上几届冠军得主等情况。到此时,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包身工》的结构类似体育比赛的解说词,它以包身工的一天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这种结构可以点面结合地反映包身工制度的情况,让人们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性。
五、偷梁换柱
暗中玩弄手法,用假的代替真的,这就叫偷梁换柱。这种方法在阅读和写作指导中都可使用。我在上完《简笔与繁笔》一文后,给学生”复述“了该文的两段: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孵小鸡要有适宜的温度,热了会烧蛋,冷了出僵鸡。放双响炮持炮力度要适中,松了捉不住,紧了炮冲不出去。庄稼施肥要注意适量。吃菜要放盐,但过淡过咸都不可口。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
”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的“。”过“就是”过火“,”过了头“,却往往容易被人们误认为好。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饿肚子不好,但餐鱼顿肉,傻吃也能把人吃傻。锻炼身体好,但超负荷的运动又会摧残身体。人要经常反省自己,但事事过虑,便成了谨小谨微的君子。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
听了这番话后,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有的认为我要以”恰到好处“来阐述《简笔与繁笔》的问题。但有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说的与《恰到好处》原文有出入。原文中的例子都不是你说的。“另一些学生则说,老师说的不是原文的例子,但都符合原文的意思。我接着指出,《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没有过多的阐述,绝大部分是例子,在大家学过的文章中,可恰当地用入《简笔与繁笔》的例子绝不止于文中几个。请保留《简笔与繁笔》的框架和观点性的语句,给《简笔与繁笔》重新换上适当的例子。结果,这篇将读和写结合在一起的”偷梁换柱“的文章写得还都不错。
六、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原为贬义,凭空捏造的意思,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舍弃它的贬义性,而取其能从“没有”中产生“有”的一面。《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无中生有”的文章,作者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中,渴望能有个冷静之处,以清心潜思,可是,现实又不允许,因此,她只能“无中生有”地在心灵中构筑这所“空中楼阁”。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自己在《药》中瑜儿坟上平空添上了一个花环,也是“无中生有”。我曾用这些例子启发学生为一些传统文章“无中生有”地写续篇。有个同学就为《狐狸与乌鸦》写了一个不错的续篇:
这回乌鸦又叼来一块肉,歇在树枝上,狐狸早就在对面的草丛里瞅着了,它想故伎重演:“乌鸦小姐,您的歌声太动人了。我敢保证,谁听了你的歌唱都会心花怒放,久久不忘。这不,上次听了您的歌,我至今还感到余音未绝呢!您再唱一支吧!”
乌鸦把肉衔得紧紧的,朝狐狸瞪了一眼,使劲地摇了摇头,因为它深知自己的嗓子并不好,森林里的歌星应该是黄莺和百灵,狐狸又想用恭维来换肉块。
狐狸又说了许多令人肉麻的恭维话,乌鸦索性叼着肉飞到了别的树上。于是,狐狸到处散布谣言,说乌鸦嗓子太难听,乌鸦叫声谁听了就要倒霉,乌鸦心太黑,还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许多善良的人们并不知道底细,就跟着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了。另外,《项链》、《阿Q正传》等文学习后,都是可以引导学生写续篇、补充细节的。
七、借刀杀人
这个计谋说起来不好听,它本指利用别人去害人。这里,我们不妨称借助于另一事物的力量、方法、原理或形式来进行新的构想和设计叫“借刀”,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杀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可以借用一些数学原理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讲解动宾短语时,有些学生往往对多动词支配多宾语的两种情况不能区别。如:
他们用一切方法帮助同志去克服和改正这些弱点和错误,绝不采取那种利用和扩大同志的弱点和错误的方法。(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学生对此句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不会区别,以为动宾的两两搭配都一样。于是,我就将这两个分句的动宾结构列了两道数学算式:
前:克服·弱点+改正·错误
后:(利用+扩大)·(弱点+错误)=利用·弱点+利用·错误+扩大·弱点+扩大·错误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看懂多动多宾的搭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个动词与第一个宾语搭配,第二个动词与第二个宾语搭配;另一种是每个动词都能和每个宾语搭配。
八、笑里藏刀
这里的“刀”并无阴险狠毒的原义,而只有严厉的批评的意思。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苦药已有糖衣裹着,那么,说“忠言”也要能“顺耳”才好。这就是说,在批评时,要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寓批评于笑谈中,使受批评者在嘻笑声中受到教育。
有一次,我正就《守财奴》一文引导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金钱,有位同学却因头天晚上贪看电视,酣然地打起了呼噜。我于是说:“面对金钱,各种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人把它当成了命根子,可是有人却不被它迷惑,谈到金钱,他毫无兴趣,照样打他的呼噜!”同学们大笑起来,那位同学被惊醒,知道情况后,再也不打瞌睡了。
还有,为了改变学生只在课堂学习语文的思维定势,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要适当地创造机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到社会中去调查。这种离开课堂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妨称之为“调虎离山”。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立精神,教师可先带头设计一些语文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结社办报等,等到有些头绪时,突然借故离开,让学生自己组织好这项活动。这种有利于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做法,可以称之为“上树拔梯”。其他如:“暗渡陈仓”、“添兵减灶”、“瞒天过海”、“打草惊蛇”等计策,在适当的时候,也都是可以采用的。值得重视的是“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有人说,在求知的道路上,小学生要老师抱着走,初中生要老师拉着走,高中生则要老师领着走,大学生只要老师指个路,他们自己就会走。如果能尽早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老师只作指路人,“路”让学生自己走,则是三十六计中最好的一计,是为“走为上”计。
须注意的是,战争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计谋,有人用了成功,有人用了不灵;这一处用了成功,那一处用了不灵;此时用了成功,彼时用了则行不通。究其原因,就是能否从不同的客观实际出发,从而灵活应变的问题。语文教学也是这样,这法那法,你用成功,我用无效;我用有效,他用无效,究其实质,也有个能否因时因地,灵活应变的问题。故此说:“三十六计”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一定要讲求自然贴切,信手拈来,切不可机械搬用,以致弄巧成拙。
第三篇:“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妙用“欺骗”也能获得神奇的效果。巧设小局,指导朗读;巧设及格,指导改错;巧用作业,掌握字词;巧用语言,发挥潜能;巧树榜样,增强自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欺骗”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欺骗;运用
“欺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如果给它加上一个修饰语――善意的,那么它的含义也就发生转变,善意的批评,是需要智慧的,也就是说欺骗者是出于善意的动机,其结果是美好的、肯定的。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智慧的“欺骗”。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学前儿童的无意性、情绪性、好动性、爱玩性等特征,这些常会影响课堂教学,所以需要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调整、组织、监控,而这种语言必须有一定技巧,其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运用 “欺骗”。
以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欺骗”的几个教学实例。
一、巧设小局,指导朗读
上《雾松》这课时,课上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我让学生读“雾松形成”的那一小段。在学生初读之后,我故意告诉他们我好像没看到江面上的雾气,要求他们再读课文。学生第二次读完后,我又说我仿佛看到一点雾气了,但雾气太淡,要求他们再读课文。第三次读完课文后,我告诉他们现在我看到浓重的雾,但还没结成冰晶,再读。第四次孩子们读完之后,我的眼前似乎挂起了银丝一样的冰晶,但是数量还不多,再读课文。读完了之后,孩子们和我一样兴奋,因为他们也看到了玉雕冰砌的银条了。但我引导他们再用多点感情读一遍,这里就会变成雾松的世界了。
这样一来,我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欺骗”学生热情高涨地把课文读七八遍。学生也明白了雾松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设个小局,让学生“上当”,既增添了课堂情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出奇制胜,何乐而不为?
二、巧用及格,指导改错
在很多次测试中,我班学生刘伟总不及格,这次测试也不例外。他主要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浓。更让人恼火的是每次找他改正错题,他不是东张西望,就是趴在桌上装头疼。我苦口婆心地找他谈话,但效果不佳。
我拿着全班同学的试卷,边寻思和刘伟说些什么边走进了教室。碰巧,他在擦黑板,他一脸自信地问:“老师,我的这次考试及格了吧?”望着他那期盼的眼神,我灵机一动,笑眯眯地说:“及格了,祝贺你!”
“啊!太好了,老师,我这几天进步了。”
“对,你的进步很大,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了,真不错。如果你再努一把力,一定能赶上优秀同学。”
我继续“欺骗”道:“其实,你很多问题都会了,只有几个小问题没解决,那是因为你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想马上解决吗?”
“想!”他答得干脆利落。
于是,在黑板前我边说边教,边鼓励边欺骗。
真没想到,只花了十多分钟就教他改正了大部分错题,这些错题要是在平时,非得用上一小时不可,这次改错的高效率的功劳非“欺骗”莫属。
三、巧用作业,掌握字词
在上《滴水穿石的启示》这课时,我指着满满一黑板的字词,对学生说:“谁能够准确地将这些字词记住,今天的家庭作业可以免写。”学生一听,眼睛亮了,纷纷举起了手。我提醒道:“这么有把握?只有一次机会哟,还是多练几次吧!”
学生又纷纷举起了手,我叫了一位,嘿,“给予”的“给”字读错了!学生懊恼不已地坐了下去。又叫了一位,“白炽灯”中的“炽”字读错了,又坐了下去,一脸的遗憾。“还是再练练吧!”我“语重心长”地劝道。
我心中暗自高兴,好“傻”的孩子,你们当中谁能准确无误地记住,谁不能,我何尝不知道?只有前面的同学读不好,才更能激发你们练习的自觉性,激发你们参与的积极性。一名学生毫无差错地记住了所有的字词,我兑现了我的承诺--他免写今天的家庭作业。这位学生喜滋滋地坐了下去,引来了一片羡慕的目光。
我忍不住又高兴了。这位受到奖励的同学,你又何必如此高兴?今天的家庭作业也就是记住生字词而已,在课堂上你已完全记住了这些字词,回家当然不必再做;那些没有受到奖励的同学,你们又何必羡慕这位“幸运儿”?他也是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的,只不过他比你们提前点时间完成罢了!
四、巧用预言,发挥潜能
大家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源自一个“欺骗”成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偏僻的学校去“考察”,然后在当地老师送上的学生名单上随意地圈选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说:“他们的智商很高,以后必将大有出息。”事隔一年,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他的预言已成事实:那些被圈选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
我班的学生管艳菊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只是她的作文和字不好。有一天,我把她叫到教室外面,对她说:“这次你的作文写得不错,基本上达到发表水平了。我与好几家专发学生作文报刊的编辑有联系。你要有兴趣,我作为你的指导老师,咱也发一篇。”她一听这话顿时就来了劲,我又说:“不过,下次你一定要把字写好,你的文章就字写得不好。编辑对写字好差很讲究,文章再好,字写得不好,人家也不看。”说完我送给她一本字帖。她接过字帖如获至宝。
一个月后,她的字已大有起色。她忍不住地问我:“老师,现在我可以投稿了吗?”我听了很高兴,但我并没说下次作文就投稿,而是告诉她:“你的文章有点小欠缺,比如个别句子不太通顺,下次在遣词造句上再下点工夫就行了。”接着便把她的作文递给她,她看了用红笔画的句子,自觉毛病不少。以后,虽然再也没提投稿的事,但经过这一番折腾,她的写作水平和写字大有进步,这更让我尝到了“欺骗”的甜头。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只有运筹得当,才能稳操胜券。你若能巧妙地运用 “欺骗”,定会给语文教学带来神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3]叶存铃.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第四篇: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术分析
目前,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教育领域,微课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微课的“微”。“微”是微课的灵魂:①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②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在3~8分钟;③微课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④微课切入课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总结收尾快捷。而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微课的应用有其特定的模式与要求。
● 语文学科应用微课的可能性及优势
1.可能性
首先,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语文微课必将受到欢迎,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语文教师无论是在全国、区域还是在学校内部,都有相当的规模,这使得合作建立微课资源库,共享微课资源成为可能。再次,语文是既具工具性也具人文性的一门核心课程,两方面都要求课内、课外的有效配合,微课在这两个大的领域都可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最后,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具有较强的应用基础。
2.优势
首先,语文是一门主要靠积累和感悟得以提升和发展的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相对不是太大,并且艺术性、趣味性较其他学科突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语文用到的文本、声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易于在网上查找,这些是微课茁壮成长的沃土。再次,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一般较高,录制微课时不需要再另外找人录音,相对更方便、快捷,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在配备字幕时也会更准确、精当,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优势。
●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笔者认为,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如下图:
1.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微课由于其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简明、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自主语文学习。具体可分为三种:①课前预习性了解学习(如微课“木兰诗”),可基本熟悉、理解要点,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课堂上重点关注、提出问题;②课后
释疑解惑,对上课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寻求相关知识点微课的帮助,相当于寻求课后辅导,解决个别问题;③课外拓展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语言、文学、写作知识(如微课“例谈中考记叙文构思六法”),这给一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空间,以弥补课堂大众化教学的不足。课外自主微课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语文教师课外辅导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课内展示内容
由于微课制作简便,并且可以共享,便于规划组织形成微课资源库。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应用,通过微课对知识点做基础介绍,然后再进行纵深延展教学(如微课“反问句与设问句的区别”——);也可拓展,通过微课引入相关延伸领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如微课“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意象”);亦可通过微课引入趣味性语文题材,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微课“奇妙的对联”)。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件,因为在设计时已融入了讲解,相对可独立实现教学。当然,教师在课上使用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播放时(或暂停)做适当补充、解释。
3.渗透于语文实践活动
微课可作为方案说明、素材等应用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比如,网络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比赛的方案可以在文本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布微课形式的视频短片,类似广告片一样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也可展示一些往届比赛过程的花絮,增强比赛的吸引力。对于实践活动、比赛中的关键知识点、方法、要求等也可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比赛结束,也可通过微课记录活动过程的亮点,展示成果,进一步深化活动的影响。
4.用于教研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研一般通过公开课、说课、集体备课等形式开展教研讨论,这些都非常有效,是教研的主要形式,但这些都要经过精心的组织,耗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还会流于形式,而借助微课开展教研,可通过制作好的微课,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虽然现场播放只有几分钟,但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以微课为媒介开展教研交流相对于传统教研来说更加便捷,并且既可现场开展,也可通过网络打破时空进行。
● 语文教师微课应用模式
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自制,教师自主录制,自己在教学中(课堂或课下)应用。第二种“拿来”,网上搜集优秀微课,如中国微课,也可由学校购买一些优质的商业性微课资源。第三种合作,校内或区域内,甚至由国家层面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开发微课,形成完备的语文学科,然后开放给教师、学生共享使用。第一种是起步阶段,也是微课技术、理念普及的基础,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可发展第二、第三种模式,第三种模式将是发展应用的一个主流方向。因为,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针对性,由于各类、各地的学生情况不同,“拿来”、买来的都不一定适用、好用,只有参与合作开发,集体共享,才更加适合,也利于应用。特别是同地区、同类学校间的合作,由于组织便利、教材统一、学生情况相似,非常有推进价值,目前在广东顺德等一些地市已经开展,值得推广。
微课关注于单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一门课程这样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数是不多的,一般课程不过几百到一两千个,通过组织团队,很容易就能制作出通用性极强、符合行业规范的微课,有了这些微课,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 应用前景展望
微信、微博、微电影„„这是一个“微时代”,微课是技术进步与教学发展的完美结合,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符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需求,也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现有硬件、软件环境和基础,其应用和深入一定会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学习,解放教师的智慧,促进语文教学的新一轮改革与发展
王飞 2014年6月
第五篇: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渐渐了解并熟悉一个新名词——“微课程”,校园里渐渐涌现出一股“微课”的热潮。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优势。
一、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了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的提出的预习要求去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查阅词典或是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
通过微课层层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去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地去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微课,克服学习重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中一个学习重点就是识记和理解成语“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天长日久、树大根深”,由于一年级学生不会像中高年级学生一样会去查字典理解成语,他们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抽象的想象去加以理解。这时可以利用微视频,动画演示一棵小树苗种子经历一年四季变幻的天气慢慢地茁壮成长,让学生感知一棵大树的“树大根深”及“绿树成荫”,大树的成长需要经历“天长日久”;同时动画由一棵变化为多棵、渐渐呈现出一片小树林、小树林越变越大,让学生眼前呈现的都是绿树,让他们通过主直观视觉去体会“漫山遍野”;最后出几道补充句子的题目,让学生用以上成语练习说话,本课重点得以及时的巩固。
三、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九寨沟的山、水以及珍稀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九寨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画卷般的景区内畅游,一面欣赏九寨沟著名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
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的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播放微视频中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或是图片,放映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四、利用微课程,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书法是国粹,习字要从小学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依次书写笔画笔顺来进行生字教学,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教学笔画笔锋也会受到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差异。
利用微视频录制配套的习字动画素材,将汉字书写的笔顺和规则在视频中一笔一划的展现出来,利用动态画面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屏幕上欣赏大师优美的硬笔书法的同时,认真学习标准统一的笔画笔顺,每个学生想写一手好字的心理被极大地调动了出来,从而使学习更加主动。同时视频教学内容可以重复观看,便于学生再学习或复习,能够有效地突破汉字的书写难点,特别是一些学生及其容易写错的生字,利用微视频,都能得到有效的突破,优化了课堂生字教学的模式,让生字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有趣。
如同汩汩清泉浸润干涸枯燥的土地,微课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制作微课的水平,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爱头版在线教育2015-06-03 13:50:39阅读(5046)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微课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课程表现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以及交互性强等等特点,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层次融合,实现优质教育环境的创建,从而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录播、摄像或者制作PPT等等手段编辑出一段时长为15分钟左右的音频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的,因此它的主题性和针对性更加的突出;
其次,微课以视频为主,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穿插图片、文字、音乐等等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思维和意识得到有效集中,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最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并且可以进行存储,因此只要身边有电脑、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都可以随时观看和学习,使用十分方便。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依靠学生感悟以及累积而提升和发展的学科,将微课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首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其次,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用到的视频以及声音,在大众网站上都可以查找到,网络上的资源可以成为微课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师完全可以一个人包办从录音到字幕的整个过程,根本不需要求助于他人,同时因为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以及文字功底都比较扎实,因此录音效果以及字幕配备都会更加的准确。
三、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白天在教室参加与教师面对面辅导,放学后回家进行在线学习,以此形成一种学习的循环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实践方式
(一)课外自主学习
微课以为它短小精悍,并且可以存储和在线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自主学习,微课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主掌握节奏快慢,理解的知识可以快进跳过,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比如在九年级语文中有一篇《沁园春?雪》,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将这篇文章朗诵出来,同时配上画面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时间,根据老师的朗诵示范,自己安排时间练习朗诵技巧。
(二)课内合作学习
微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课前引导学习
微课因为短小、生动且非常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它适当的应用到新课文的引导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故乡》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建筑特色等等插入微视频中,然后讲讲自己的家乡,然后逐渐的将情景带入到课文中,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故乡,这样的带入不带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同时更加的自然。
四、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授课,这显然已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时代学生的认知需求。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创新和补充教学方式,逐渐以其独有的特点促进着教学改革。将微课应用与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还可以更好的实现互动性,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五、对微课下课堂教学的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微课不是在线视频,它是在教学视频之外,还有时间进行互动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他也不是只让学生盯着电脑屏幕,而取代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己掌控和自我学习,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个性化互动,是在课堂中缺席的学生也能够赶上学习进度,并且让教学的内容得到保存,便于复习。
其次,从全国来看,微课的物质条件较充足但仍需改善,应不断加大建设和投资,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视频。
最后,微课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推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必须要先对相关的老师、学生、家长说明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同时尽管微课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怎么实行,哪些学科适合实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