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片断评析
针对下面两位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围绕“古诗教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案例一:有教师上柳宗元的《江雪》这篇课文,将整首诗翻译了一遍:“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了,千万条道路上见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冰冷,但他还是一个人在钓着鱼。”然后问学生“懂了吗”。
案例二:有位教师这样给学生讲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董大是唐玄宗时候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董庭兰。他要离开朋友们到别的地方去了,诗人高适写了这首诗送他。曛,是傍晚和昏黑的意思。太阳下山了,天空布满黄云,北风吹着,大雁飞着,白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庭兰啊,别发愁,别担心在前面的旅途上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你的琴弹得这样好,你的名气这样大,天底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答案:两位教师在实施古诗教学时,只是着眼于古诗语言:含义“的把握,而未能将着眼点放在诗歌”意蕴“的品味上,这样的诗歌作品教学在内容上与语言教学没什么差别,所谓的”文学欣赏“根本无从说起。(言之有理即可)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问】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答题要点:
该教师没有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2)教师采用先欣赏画面,再读文字的方法,以画面帮助理解文字,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悟,没有引发情感共鸣。(3)画面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案例】下面是周益民老师教《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的一个片段。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 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啊,谢谢你,你打开了
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 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也认为是音乐课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哗啦啦地往前跑,像在 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空中,小鸟在赛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娇莺恰恰啼”嘛;林间,野兽在狂吼,那都是摇滚。(生大笑)
生:我认为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 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
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舞蹈课本等等。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问题】试对上面的教学片断进行评析。
答案
周老师的课是家常味很浓的课。看了这个片段,我仿佛感到老师不是站在台
上,甚至也不是在学生中间随意走动,而是和孩子们围坐一圈,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于恬淡从容的氛围里,教学流程如一幅绿意浓浓的画卷,在谈话间次第展开。这节平常课是和孩子一起创作的“家常菜”,是真实朴素,平常普通的味道,然而却是一天也不能离开的真正有营养的米饭,而不是钙片、维生素之类的“补药”。
“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一句聊天式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的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
周老师“原生态”的课堂就是紧紧围绕“学生”二字真实自然地教学,轻松找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也打开了孩子手中的大自然的课本。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 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妈妈的爱》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小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小节。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该生试读后,其他同学评议,小组内练读。)师:(再指一名同学读)你读得太感人了,介绍一下经验吧。
生: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有一回我高烧不退,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医生说很危险,妈妈紧紧搂着我哭了,边哭边说:“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
师:我听出来了,原来,他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角色,才读得这么好的。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答::《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第二篇:片断教学(本站推荐)
片断教学
1、集齐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和配套教参
2、看课文和教参(先粗看课文,熟悉内容。接着看教参,把文章的线索抓出来,分清课文属性(说明的、写景的、写故事的。。)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那篇课文,看了教参知道课文主要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作者是从海水、海底、海滩三方面进行描写)
3、了解课后问题和单元导读
课后问题都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比如我考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完全出乎意料,是故事性文章,之前没备过。写教案时我就从课后习题入手,有一道课后题:找出父亲的情感变化。于是,我回到课文中找出“失望”——“坚持”——“希望”这样一条情感线索作为我片段教学的主干。课后的另一道题是对父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分析,因此我又根据这道题,精讲线索中的“坚持”。
单元导读的作用是了解这个单元整体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比如父母的爱、热爱大自然等,这样你的教学就不会跑偏。
4、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教学实录和优秀教学视频(你可以这么做:先看教学实录,觉得不错,再在网上输入该授课教师的名字,看视频)
5、套路
一般考试分为从新课开始的片段教学和选取文中一两段的片段教学
新课:a你的导入(可用多媒体等)+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讲了些什么(可以换多种说法,目的:引入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小指头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目的:你板书时,让学生也有事做,避免冷场)+自由读课文(提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不明白地方划线与同桌讨论)
b 生字词处理,一般处理字音和字形(大家都读得很好,那么老师想课文中的生字词一定也难不倒大家,目的:过渡到生字词)
字音:开火车,读字音,教师点评,准确记字音(假装一个孩子读错,师说:老师听到你这个音读的不准,大家说应该读成。。对了,来,你再来读一遍。目的:体现老师的作用
点评完,师说:你们来说说读准这些字音要注意些什么呢?你可以自己YY答案)
字形:这两个字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生字,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记住它们的?自己YY答案
处理完字音字形,师说:我们知道字词都有自己的意思,要是将它们放入课文中,读起来就更有滋味了,对吗?
目的:从字词处理过渡到再次读课文
c默读课文(提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读完,师问:你们读懂了什么。生答:读懂了。。(即前文提到的线索)
d精讲线索中的一点(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问:你有什么感受?生答:美丽,雄伟。。
师问:那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答:原文中的内容
师问:你可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读:。。(红色为必问问题,注意问法)
e评价读师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啊?生:没把。。感情读出来
师问:那你能读好吗? 生:能。读。。
师问: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见到了。。
师问:听了两位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不想听呀?
师读(目的:出现范读)
f齐读
用以上相似方法处理其他1-2个句子后。师问:看来大家对课文都有独到的体会,现在谁想为我们读一读呢?假装有好多人举手
师说:哇,这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那就一起读一读吧(目的:出现齐读)
g合作读
师说:同学们刚才都读得很有感情,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老师读前面三句。你们读后面三句!
比如《桂林山水》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
师:漓江的水真平啊!生:平得。。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
h引导想象结课
师说: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你会想说些什么呢?或者假如你是。你会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
教师指导学生将想的写下来。
读、说、想、写结合 i 板书用心
玩点小花样
比如我在设计板书时 主板书是
地震中的父与子
“失望”——“坚持”——“希望”
我最后用一个爱心把“失望”——“坚持”——“希望”给圈了起来,体现本单元所体现的父母之爱
PS:处理具体句子时还
可
以
运
用
这
些
方
法
:
去掉这个字、词好不好(目的: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
换成某字、词好不好(目的: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用文中出现的关联词造句
仿写
填空式问答 另外注意多表扬啊,讲课激情啊!
第三篇: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及反思
课件出示名侦探柯南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
生:这是厉害的柯南。
(学生积极性都被调动起立了,纷纷议论说我看过,他是大人后来吃了药便沉了小孩......)
师:是的,大家都知道柯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推理家,今天他要到我们班上挑选一批优秀的同学去帮助他推理破案。再选之前他有三道考题要考验大家,只有通过考验的人才有资格帮助他。聪明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柯南的推理考题吧。(板书课题:推理)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题一
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书共三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和小丽个拿的是什么书?
师:聪明的孩子要懂得展现自己,你们愿意展现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柯南听听吗,若愿意请大声的对出来。
生: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师: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真棒!奖励个人2分。考验已经开始了,请大家在一分钟时间里尽最大的努力通过它吧。(师巡视时,已经有个别学生完成好了,我看后并问学生你能将自己的推理过程讲给同学听听。)
师:哪位聪明的孩子愿意将自己的推理分享与大家看?(学生纷纷举手想将自己的推理讲给同学听。)
生1:小丽拿的是思想品德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师:为什么小丽拿的是思想品德书,小刚拿的是语文书?
生1: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是思想品德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师:他的推理棒不棒?如果棒的话请给与他热烈的掌声(生拍掌)。师:还有谁愿意将自己的推理分享给大家看看?
(生抢着说:“我来,我来!”)
生2:我是这样推理的,我想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的。(投影展示)
(师提示学生2说:你们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
生2: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3:我想问问你是怎么连出来的?
(生2不解生3的意思)
师:他的意思是你能将连线的过程与想法将给大家听听嘛?
生2: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我先将小红与语文书连上;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他拿的就是思想品德书,我就把小丽与思想品德书连上,最后将剩下的连上线。
师:这位同学真有见解,用不同的方式将这题推理出来了,画的图简单明了,值得表扬。但是在途中有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你将思想品德的“德”字写错了,请你仔细再看看。
师:.....反思:
由于我教学的是二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容易走神,经过我多次的教学体验,我觉得低年级学生导入环节不应该过长,若果导入过长,学生到后面的注意力也没那么集中了,会影响新科的教授,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的比较简洁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效果也比较好,学生能迅速提起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教学流程比较紧凑。
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中,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言,并给发言的学生予以分数形式的奖励,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0%学生都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做的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就好比本节课中的推理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独立完成,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四能之一“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非说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在教学组织方面没有老教师老练,导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个别学生在做自己的事,而没有认真去倾听,且倾听时做的不端正。在学生回答问题前作为教师的我就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坐端正,让学生也参与倾听评价中来,以提高课堂效率。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应该时时提醒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
一位老师,只有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变得更优秀。
第四篇:片断教学有关问题(本站推荐)
片断教学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受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片段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与说课联系比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水平的考核,往往先让教师进行说课,然后再要求在说课基础上进行片段教学,把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跟教学实施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克服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节选类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专题类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同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果指定课文的第四、五段进行片段教学,就属于节选类;如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通感”方法,则为专题类片段教学。再比如,高中英语第二册下第一单元的阅读部分,如果指定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教学,就属于节选类;如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中likely与possible,probable三个单词的区别,则为专题类片段教学。
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在事实上更频繁地被使用。
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竞赛活动和评价工作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检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其高下优劣。
三、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完整性
前面说过,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3、虚拟性
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
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四、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下面具体说一说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而不能老生常谈。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学术价值。
2、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的内容或由教者自定,或由评委指定,但无论如何,都要吃透教材,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其中最应重视的是教法和步骤,教法可以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导入语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还可以考虑将平时自行设计、制作并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仪器、可动式幻灯片等道具溶入教学片断之中,使之增色添彩。
3、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者必须虚拟教学情景,让教学逼真地进行到底。教师可以让某生进行朗读,停顿片刻后,通过评价该生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境,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
4、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既然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虽然片段教学不能像真实的课堂上那样进行操作,但是你要用好教学语言让听者犹如身置课堂之中。
5、及时调整自己心态
片段教学中的角色与说课中的角色不同,与讲课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教者迅速适应,而且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其虚拟性也需要较强表演能力,因此片段教学时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片段教学中的角色里去。
6、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如同说课和课堂教学一样,片段教学也能展示教者的基本素质。你可以用板书来表现书法功力,你可以用范读来表现朗读水平,你可以用广征博引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你还可以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进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鸣,最终获得评委的好评。
五、片段教学的误区
1、片段教学与说课脱钩
片段教学固然可以单独进行,但经常与说课结伴偕行,一般说来,说课在先,片段教学在后,说课是片段教学的蓝本和依据,而片段教学则是说课设想的实施过程,二者关系密切。但许多教师把两者割裂开来,说课归说课,片段教学归片段教学,不能用说课的理论来指导片段教学,也没有用片段教学来证明说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片段教学与说课杂糅
片段教学与说课是属于两个范畴的活动。说课是静态的研究,而片段教学是动态的实施。片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因此它的核心不在于说理,不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而在于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现。但不少教师仍然不知二者的区别,在片段教学时只是简单复述说课中的“说教学程序”这个环节,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断强调和解释教学的目的和依据,把片段教学与说课混合起来。
3、无法虚拟课堂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缺少学生这一主体,有些执教者便淡化或放弃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之以满堂灌的教法,而不懂得以虚拟的双边活动来表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4、不把教学设计当作一回事
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毋庸置疑的。但设计片段教学方案似乎一直被人忽视,大多数人都把精力放在说课稿的准备上,以致造成在说课时头头是道,在片段教学时仓促混乱的尴尬情况。不打无准备之战,片段教学同样需要备课,需要做好教学设计。
5、没有掌握好片段教学时间
如果片段教学与说课同时进行,往往出现说课用时过多,片段教学时间不够的现象,这与重说课轻片段教学有关;如果单独进行片段教学,往往出现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学内容和节奏没有调控好。
六、片断教学具体实施与要求
(一)片段教学的内容应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准备和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浓缩。比如不管要教学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一定要有几个基本的程序,如(1)揭题导入(2)初读(3)精读(4)读写练习(5)拓展延伸等,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当然,在你备课及编写教案时,你还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等等。
(二)片段教学应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
片断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所强调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这样只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学生,绝不能只做教师的事,如果仅仅是引导、评价的话,那么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评委会觉得你的片段教学太简单、随意,甚至有听不明白的感觉。比如: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体会。如果马上评价说:“你很真诚。”“你有结合实际来谈体会,很好!”可以说这两句评价本身都很不错,但在片段教学里就不怎么合适,我们应该根据备课时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也会说出一些重点的内容,我们就把这一些假设学生对重点的回答重复一遍,然后再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我们之口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哦,你是说------,你的回答很真诚。”这样评委就会觉得你有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当然,不是每一个评价都应这样,我说的是能突出片段重点的地方。
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是保证片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再具体谈谈该如何进行评价。比如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之后,我们评价:“我发现有的同学边默读边动笔圈划,这种动笔默读书的习惯真好。”“有的同学读完后还和同桌交换看法,这是合作学习,应该坚持。”
――这种评价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马上评价:“老师觉得你把最后一句话读得铿锵有力,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
接着评价:“原来你想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你的想法真独特!”
――这种评价是引导倾听和朗读方面的指导
再比如:“刚才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描写得很精彩。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
――这种评价则是总结性的评价。
总之,片段教学的教学情境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预设。
(三)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时间很短,我们除了要通过理解文本、处理教材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外,还应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让评委对你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要做到:
1.要自信,充满热情。
这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老师没有自信,那怎么教学生?而在片段教学时,更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走进考室时,要面带微笑,步伐有力,先向评委深鞠躬,问一声“评委老师早上好!”声音要洪亮气力要充沛,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你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信的手势,充分展示你的风采,充满激情地进行你的教学,如果是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有了激情,甚至可以掩盖你的一些瑕疵。
2、扬长避短,展示才华。
你粉笔字漂亮,不防把板书写到最美;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地演一演,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那就更妙了。不过,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要范读一次课文,这是你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总之,这样一来,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你可以有意地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还有,当你的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而体面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四)一些要提醒的细节
1、在导入时,除了要创设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情境外,还要有资源意识。
要关注面试前后几天国内或国际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些大事,如果正好与你要上课的片段有关联的话,可以在导入时用上它,还挺有用的。如我在五月份面试时的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讲的是季老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发现很多德国人家养的花,都是摆在朝外摆给别人看,走在街上风景十分美丽,他因此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叹。当时汶川正发生了大地震,而我前一天晚上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季老流着泪捐了20万元善款。我于是从地震导入,先叙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再说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话锋一转,我说:昨晚我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泪流满面,捐了20万元积蓄,说是要给灾区的孩子们盖学校。他,就是我国一位国宝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爷爷,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今天,只要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对季老昨晚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利用了这次资源,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2、要有写字指导。
最近有很多名师上课时都很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书写课题时说: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或者说: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如果在课题中有一些难读难写的字,就教学生写一写,记一记。在上课时,对一些重要的字词,也可以拿出来对学生进行一番书写指导。这样就可以看出你很善于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不要忘了插图。
插图是课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忽视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果有插图,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像我五月份在面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有两幅插图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但是我却忘了用它们,一直到现在都在后悔。
4、可以根据需要在片段教学中假装使用了多媒体。
虽然近来不少老师都说,多媒体在公开课上使用得过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有不利的影响,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如果安排得恰到好处的话,评委也会认同的。
5、关于时间安排。
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要稍微多设计一些内容,自己在家里进行试上练习时,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时间不多不少正合适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出现了意外,一般来说时间不够比时间有剩会更好一些。比如你每一个步骤都有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去上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你内容太少,三下五去二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你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那就比较糟了
6、关于备课的一些问题。
备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你要阅读文本,处理教材,还要写出这个片段的教学预案,时间比较紧,速度应快一些。还应注意,在福州这篇教案是要算分的,我也是今年才知道,可能主评老师很快地看了你的教案后,又以某种方式与另外的评委进行了沟通吧。所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案。另外要注意的是,为了让片段教学顺利进行,在备课时,你还要特别把一些转承过渡的语句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标在课文上,这样上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关于备课还有一点应稍微提一下,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就是要求你写的教案是一整节课的,但面试时却只要你上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你精心准备的东西一下子就不怎么适用了,那你也不用慌,记住那几个步骤,重新确定重难点,再临时组织教学就可以了。当然,备课时最重要的是确立恰当的目标,突出重难点,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读书,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等,这些你们肯定比我更拿手,我就不多说了。
7、最后是关于专家提问。
片段教学结束以后,专家会向你提问题,时间为五分钟,这也是要算分的,应引起重视。一般来说,专家会提两个问题,一是为你为什么那样进行教学设计?你要告诉专家你思考的过程以及你的理论根据,这个问题会更容易一些;二是会问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一般性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在提问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在回答问题时,你的语言应清晰流畅,更重要的是,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文知识,努力用课标中的相关理论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回答,尽量多说一些。说完后,说一声“回答完毕”就行了。
第五篇:精彩教学片断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断 高邑县万城学区谷兴庄中心小学:张立锋
师:你从文章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巴迪在焦急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的?
生:我从第四小节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看出他在焦急等待。(出示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学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方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自由读读这段话,仔细体会一下。(学生读书,体会)
生:这段话让人觉得等待时间很长。师:你怎么感受出来的?
生:作者把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个个写出来,没有直接说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慢慢的。
师:你有一双慧眼。能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吗?(生朗读,注意延长词之间的停顿)
师:读出了时间过得很慢。一刻钟并不长,但对巴迪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此时,你想到了哪些形容时间过得很慢的词?
生:度日如年。望眼欲穿。望穿秋水„„
师:是啊,巴迪感到了“度日如年”的滋味了。继续读书,体会一下这个句子的表达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每一个时间后面都用了句号,也表示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生:一个个句号就表示巴迪一段段漫长的等待。
师:讲得真精彩,语言很有诗意!这句话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之外,还有什么感受? 生:还让我感受到巴迪等得很着急,好像在不停看表。
师:想想,望眼欲穿的巴迪在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会做些什么呢?
生(纷纷回答):在屋里不停地来回走着。打开大门,伸长脖子张望。打开窗户,探出身子眺望„„
(教师出示经重新组合的句子: 七点
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一刻
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引:巴迪就这样整整等了一个下午,一直到——(生读)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师引:巴迪在屋里不停地走来走去,都已经——(生读)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师引:此时的巴迪迫不及待地到门口张望,一直到——(生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等待使心情更加焦急,等待让人感觉时间更加漫长。正是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才产生出了强烈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多么妙啊。大家可以在作文中把这种方法“偷”过来。请把这段读一读,再体会一下。
〔评析〕节奏和标点都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能在文本中参与文本意蕴的表达,并能增强表达的效果。本片断教学,教师以“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形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为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先引导学生咀嚼看似平淡的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通过咀嚼,学生不但体验到了巴迪等待父亲时望眼欲穿的心理感受,还领悟到读这几个词语时应把握住特定的节奏才能把时间过得很慢表现出来;接着,再引导学生推敲标点符号,“一个句号就表示巴迪一段漫长的等待”是学生揣摩出来的个性化的感悟,再以对标点的感悟为基础让学生围绕“焦急的等待”来展开想象;最后,巧妙地结合重新组合的句子进行引读,在读中深化对文本蕴含情感的领悟,感受言语特有的句式和节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成功地将言语成长点植入到学生个体的言语系统中,为学生在日后言语运用中模仿这种言语形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设情境,引导自悟——二下《2008,北京》精彩教学片段
生:(读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
师:读懂这句话的同学站到前面老师这儿来。
生:(教室里约一半学生上)
师:老师这里就是天安门广场,你们应该站在什么地方?
生:(顿了顿,学生便有的站在黑板左侧,有的站在黑板右侧,有的站在学生中间,作四面八方状。)
师:现在老师读句子,看同学们表演得对不对。(师读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
生:(纷纷上)
师:(问一个跑得特别快的小朋友)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啊?
生:因为我是潮水,是非常快的,非常猛的,所以跑得这么快。
师:不错,潮水是涌来的,是一浪――
生:是一浪跟着一浪的。
师:对了。老师再来读这个句子,看看下面的同学有没有理解了。(师又读这句话)
(下面学生也纷纷跑到老师身边去。)
师:好,都理解了,下面老师继续读,同学们继续表演。(师读:人们欢呼着,跳跃着……)
(个别学生跳了起来。)
师:你们欢呼了吗?跳跃了吗?
(学生都跳了起来。)
一生:老师,我们欢呼什么?
师:你说呢?
生:我们赢了!
师:对呀。(又问另几个学生):你欢呼什么?
生:中国赢了!
生:我们胜利了!
生:我欢呼:“耶!”
师:好,现在我再读,你们表演。
(师读句子,生一边跳跃一边欢呼。)
…………
此文为同学龚文娟老师在无锡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华士片上课的实录,听完后对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表演来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促进对诸如潮水一般涌来欢呼雀跃等词句的理解的方法感触还是较深的。语文课归根结底是姓语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抛弃或忽视任何一方都是语文教学的缺憾。以前经常在听课或自己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用一些诸如表演等形式的非语文的活动。我认为应该正确的认识这种活动。达成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目标的途径是多通道的,像表演,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后包含的人文因素,这种表演是有效的表演,是促进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表演;这种表演当然是应该精心的设计的表演,有着非常清楚的语文课目标指向的表演,而在教学中与语文教学的目标风马牛不相及的表演、对话等非语文活动应该少之又少,留给学生以真正语文活动的时间!
徐悲鸿励志学画精彩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师:哦,还差一个“力”哩,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生:(笑)老师是故意写错的。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励志”是什么意思? 师:对呀,“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
师:你们觉得“励志”和“立志”意思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www.xiexiebang.com。
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更容易理解一些。(教师边说边把“励”改成“立”)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学画呢?是怎样“立”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生读课文)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以后有什么发现? 生:徐悲鸿立志学画是因为受到一个外国留学生的侮辱。
生:徐悲鸿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学画更加刻苦了,每逢星期天就到博物馆去临摹名家的作品,www.xiexiebang.com/article/一画就是一整天。
生:徐悲鸿生活十分俭朴,把钱省下来买绘画用品。
生: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创作的油画在法国引起了轰动,为中国人争了光,那位傲慢的外国学生也来向他道歉。
师: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生:(迟疑地)老师,我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师:为什么? 生:因为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不是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学画的。
师:有道理。大家的意见呢?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
生:对!徐悲鸿原来就很刻苦;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他更加“奋发努力”了,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那么,“励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与“立志”有什么区别呢? 生:“立志”的意思是立下志向,而“励志”是志向更加坚定的意思。生:“励志”还有行动更加刻苦努力的意思www.xiexiebang.com/soft/。
师:同学们讲的都不错。“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投影出示词义)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点评:《徐悲鸿励志学画》题目中“励志”一词较难理解,而理解这个词又是教学本文的关键。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发现”,不动声色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识破了教师的“阴谋”,领会了教师的用心,在会心一笑中认清了字形。此举虽为雕虫小技,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老师采用“三改课题”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该词的意思,并串起全篇的教学。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它“演示”到黑板上,让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读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错误,从错误中探得“真知”,这里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理解有时也是“教学资源”。“立志”与“励志”意思相近,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它帮助学生建立“励志”的意义坐标,在相互比照中找准了“励志”意义的位置。由此可见,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驾驭他们,“顺水推舟”永远比“力挽狂澜”来得有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教学片段
【案例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哪位同学来读课题?
(一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师: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那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案例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哪位同学来读课题?
(一位同学读,“花瓣”两个字读得轻轻柔柔的)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
(第二位学生读,将“香”字读得甜甜的)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
生1:我仿佛闻到淡淡的香味。
(第三位学生读,突出了“飘”字)
生2:我感觉到花瓣的香味飘到很远很远。
(第四位学生读,读得特别高兴)
生3:我仿佛看到花瓣张开笑脸,使劲散发着它的清香。
(第五位学生读,读得很陶醉)
生4:我仿佛看到小女孩被淡淡的花瓣香深深地陶醉了。
师:是啊,每个人的朗读都会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感觉,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出你的独特感受。
【评析】
一、说说“再”
案例一中,一名学生读完课题后,教师对这名学生的朗读并不满意,却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请另一名学生“再”朗读一遍。第一遍的读与第二遍的读之间有没有递进作用呢?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不是有所提升呢?教师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读得不好,问题在哪里?该怎样引导?教师的提问过程其实是启发与诱导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一名学生读完以后,教师没有评价,其他学生只知道不好,但说不出哪里不好,该怎样读好。当老师说“再”读一遍时,学生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读。如果毫无目的地机械性重复,只会消磨孩子的个性与积极性,助长孩子的应付性。
案例二中,五名学生的朗读却让人一直有新鲜感,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老师只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朗读的训练过程:“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这个问题不仅针对听的学生,也针对读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读的学生只有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别的同学听完后有所感受;听的学生也会侧重听这位同学在朗读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说说“好”
听课中,我们也经常发现类似于案例一中的问题,老师会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读得好不好?”……学生听到类似的问题便会条件反射地回答:“好!”好在哪里呢?学生并未体验出来。接下来,未能体验出“好”的集体朗读,也只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个性朗读更是无从说起了。
案例二中,老师没有说一个“好”字,却指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读出花瓣的美、香和发自内心的深深陶醉。开始老师指名读课题,学生对“花瓣”两个字读得特别轻柔,“飘香”两个字读得很平淡,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将他读得特别轻柔的“花瓣”二字指出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接下来,老师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用主要问题“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引领下面的朗读。虽然接下来还有几名同学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并没有重复、雷同的感觉。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听得入迷,评得巧妙。五位同学的朗读分别通过“花瓣”一词展现了花瓣的美:通过读“飘”字,体现了花瓣散发香味的动态美;通过读“香”字,让听者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通过学生高兴地读,体现了花瓣散发香味的愉快;通过学生陶醉地读,表达了小女孩闻花香时发自内心的深深陶醉,这些都源于主要问题的引领。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众生:认识,您是宋老师。
师:在马路上能认识老师吗?(生点头)那么你们是怎么从这么多人之中认出老师的?
生:因为我看过您,您和别人长的不一样,我记住了您的样子。
师:对,因为你们平时观察过老师,并记住了我外貌特点所以不会认错了。我们平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抓特点。你们会抓特点观察事物吗?(生点头)我来来试试你们的眼力。老师带来一幅画,猜猜是什么季节,看谁最先抢先说出来。(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众生:(抢答)春天。
师:好眼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幅画上画了刚刚发芽的柳树,所以我看出是春天。
生:另外,画上还有正盛开的桃花,草是谈绿色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也看出是春天。
师:观察事物一方面要抓特点。另外还好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这样才能看得细,品出其中美的神韵。这回同学们在仔细地按照一定顺序看一看,品品画中的美景。
(生观察讨论)
师:你看到了什么?按你刚才看的顺序说一说。
生:春天到了,庄稼长出了小芽,小草变绿了,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柳树的枝条变绿了,桃树的枝头开满了红色的小花。蓝天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生:春天来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地更美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清清的河水泛起了波纹;小草也探出了绿色的头,田野里的庄稼发出了嫩芽,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你们看得真细,说得也好。同学们会观察欣赏美的事物,那么怎样把你感受的美与别人共享,也就是表达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这幅图学习一篇课文。
(师板书小燕子)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发现或疑惑?
生:我们今天看图学文是“燕子”可老师拿的画中没有燕子。
生;我也有同样的疑问,画上没有燕子,燕子到底什么样?
生:看了课题和图画我在想春天和燕子有什么关系?
生:春天这么美,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
师:老师给同学们拿来的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老师觉得燕子太可爱、太有灵性了,怎么也画不好,一会你们参照课文内容和提供的图片帮老师画只小燕子好吗?我选几只最漂亮的帖在画上。
众生:(兴奋地)好!
师: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想法归纳成四个问题,我们把要解决的问题排排序。
(生议论教师在提出问题上标上序号)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读课文先自己试着解决好吗?如果你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都不明白可以派代表写在黑板上,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生小组自学、讨论、质疑)
……
师:最漂亮的小燕子我们选出来了,可是他们应该在画中哪呢?按照书中的语句给他们找位置。
(生读书中语句,老师帖画:天空中、稻田上、柳树下、湖面上、电线上)
师:现在看看这幅画完美吗?
生:老师,我觉得现在这幅画是完整的的画了。
师:画是美的,可我觉得他是一幅没有生命的画,而文章写的是活生生的小燕子,我们也让画动起来好吗?
生:(兴奋地)我们来扮演燕子让他们动起来,我先扮演一只。
师:(示范)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生: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生: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评析:
1、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2、教师巧妙地引发了学生提出问题,但不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讨论、整理、归纳问题,使问题有价值,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自主解决。
3、注重了阅读的实践。通过角色的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体现了课程的人文精神。
《庐山的云雾》片断赏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
生:(自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生:(自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其实写庐山云雾的还有很多,只是课文用省略号代替了。
师: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奇百怪。它们有的像绒帽,有的像玉带,有的是大海,还有的是四蹄生风的白马。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们还会像什么呢?
生抢着为云雾起名:一条金蛇、一只白羊、一块飞碟、一个仙人瓶等等。
师:真能干!这些云雾多有个性呀,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它们画下来吧!
生兴致勃勃地作画,相互合作,互帮互学。
师:下面请小画家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把你笔下云雾的神奇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分小组交流后,主动上台解说。
师:光说还不过瘾,要是能把它写下来,那就妙极了。我们来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写话本领强。
生开始动笔写话。
思考:这则课例集“读、说、画、写”于一体,可谓形式多样。首先教者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回读、悟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口语交际活动。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帮助学生积极内化文本中规范的语言。而画的练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的写话比赛则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有效性的学习正是建立于学习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之上。作为教师,应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种种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思辩、争论、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