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
66、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内容只包括“三个维度”的评价。
错误。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
67、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纲。
错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纳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6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术性的学习。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
69、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错误。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70、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只需遵循互动性原则。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应遵循互动性原则,还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等原则。71、“以基本字带字”是分散识字的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以基本字带字”是集中识字的突出特点。
7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一种甄别、选拔的工具。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最重要的意义是检验课程以利于改革课程。
73、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
本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在字形教学中,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还可采取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对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3)理解字义从而牢固识字。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字义教学,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4)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5)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74、{上课铃响,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蔬菜和水果的篮子走进教室。}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位客人,他是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来招待他呢?小朋友….师:谢谢你,聪明的小朋友!{下课}
结合案例,分析于老师所遵循的口语交际教学规律及采用的教学策略。
答:
一 遵循的口语交际教学规律
这节课涉及情境的创设和利用,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口语交际流程的动态生成,口语训练和情感的投入、交际态度的选择、反应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还有口语交际活动和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特点,折射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
1、情境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表现为教者紧扣话题,将学生引入精心设计、模拟重现的相关情境或现实情境中,以激起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并充满情感地进行积极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而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2、互动性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只有实现互动,口语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互动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性表现为教者引导并鼓励学生深化对象意识,主要靠口语交流沟通来体现。同时,它还借助声音高低、语速快慢、表情变化、身体姿态等伴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交流感情和传递信念,从而使交际双方或多方产生互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考察口语交际教学,其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的过程中显现。
3、生成性
口语交际教学时刻伴随着动态生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成性表现为教者充分注意动态生成这一特点,善于通过在互动中互换角度、在鼓励中点关键、在小结中求延伸等手段进行现场即时点拨,促使口语交际活动向前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生成这一规律,不仅可以顺利推进口语交际活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视野的开阔性。
4、综合性 作为一种人类社会重要活动的口语交际,它是交际者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的综合表现,它要求交际者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知识和能力、言语水平等素质,还要具备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文明礼貌等素养。毋庸置疑,综合性是口语交际的显著特点之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性表现为教者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思想指导下,全面观照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准确把握听说训练与口语交际的本质区别,处理好教学的显性与隐性内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以及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形成口语交际的素养,综合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二 采用的教学策略。
1、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2、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3、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75、联系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本题参考答案:
(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
(2)拓宽语文教学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指语文学习材料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课程设置的“大”,语文学习方式的“大”,语文评价方式的“大”,语文学习结果的“大”。
(3)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
76、试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走向。
本题参考答案:
(1)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2)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3)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4)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77、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
答:
(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在字形教学中,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还可采取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对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3)理解字义从而牢固识字。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字义教学,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
(4)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5)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78、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
(1)评价目的的育人性(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3)评价取向的全面性(4)评价过程的开放性(5)评价主体的开放性
79、下面是作文教学的实例,试分析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何种问题,并阐明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在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学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与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1)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要做到模仿与创作结合,从仿作到创作,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是条件,创是结果。实施“从仿到创”,应注意:模仿是效法而不是套作,要适时引导学生向独立习作发展,注意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②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在仿写时,指导学生善于模仿:一是仿其文。仿用范文的部分语言文字,包括词语、句式、警句、格言及部分自然段。二是仿其格。模仿范文的结构、框架或写作思路、记叙的顺序。三是仿其法。模仿、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或作者的思考方法、观察角度。
80、阅读下面《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片段,分析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贯彻识字教学原则的?
师:(出示“勺”字),谁来读读字音?
生:sao
生:他读得不对,应该读shao。
…….答案:
1.教师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勺、斗字二字时让学生找出在哪个句子出现。
2.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结合。
3.识字音、形、义结合。先学音,再学形。
4.识字与写字结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年。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套。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A.1963年
B.1958年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率先创导的。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重点看第2、4、5、6、9、10章,把课件每章的练习题、四套模拟试题结合起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1、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
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3、解放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二、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前言部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8)
2、素质教育的实施(见练习题5)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一、从古到1949年解放止,我国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即蒙学读本时期、国文教科书时期、国语教科书时期。
二、古代的识字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称为“
三、百、千”。为什么“
三、百、千”在中国能流传二千多年?首先,因为“
三、百、千”共有生字2720个,这样的数量符合儿童识字量的要求;其次“
三、百、千”的内容“日用”“见闻”“义理”符合儿童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第三,“
三、百、千”的内容有些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就利用“
三、百、千”为自己服务,所以流行时间长达二千多年。(见练习简答1)
三、小学语文教材(见练习选择题和简答题)
1、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
2、解放以来教材改革的肯定经验
年全日制十二年学校小学课本
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课本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
第三章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及教学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着重体现三个观点: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基本功训练。
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1、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说,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等基本功,这四种基本功中,既包含着有关种种知识,又包括着有关的种种能力,二者统一在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之中。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小学语文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进行的。4.小学语文基本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①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听说读写都要注意进行综合的训练。②虽说是综合性训练但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1
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课标P18)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学语文教学要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这就是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8)
(1)、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
(2)、学习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的规律,即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中学习。
(3)、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注意直观性教学。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是辩证的统一。
2、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5)
(1)文道统一(见练习)(2)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两者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1、152)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P173)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4)、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促进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3)
4、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支配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3)、加强师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等。(《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5、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5,见练习简答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6、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见练习简答4)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向课外延伸,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补充。学生在课内中获得知识要在课外中去实战,接受检验。
(2)加强课内教学、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三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各学段都有一定的任务(课标P4)。
二、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见练习2)
1、集中识字: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一般是先用一段时间集中识一两千字,再读文章。
2、随课文分散识字(见练习名解1)
3、看图拼音识字(见练习名解5)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见练习名解3)
三、儿童识字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字形教学,儿童错别字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见练习简答1、2)
四、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1 音、形、义结合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运用形声规律识字,变动形旁带一串字。
五、识字的巩固和应用(见练习简答4)
六、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应用拼音的能力,分析字形的能力,理解字义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
1、识字能力要在识字的过程中培养
2、按汉字规律教给儿童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3、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查字典、拼音、汉字构字规律)
4、调动识字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的良好的识字习惯
七、解放后几次编的教材,各年段识字量不同说明了: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2)各年级都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分散识字难点。
(3)三年级后识字量稍减,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写上。
八、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
九、识字的质量标准是会读、会讲、会写、会用。
第四章阅读教学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的规定体现五个方面(见《语文课程标准》)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
1、阅读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表达过程,这样一往一返才算阅读完成。(见练习2)
2、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1)、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书(见练习选择9)(2)、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见练习选择10)(3)、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能力的核心(见练习填空4):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2、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见练习选择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书面语言包括哪些方面:词句、文章结构、表达
4、朗读与默读的优缺点。
四、阅读教学的实践
1、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29)
2、如何设计课堂提问(P266)
3、如何导课(P263)
4、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见练习选择6)
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见练习简答5)
五、阅读指导
1、讲授法(P197)2读书指导法(P205)3练习法(P208)4情境教学法(P221)5从
读到写(见练习名解6)
6小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1)、给学生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2)、根据一些文章进行读写、扩写、改写训练(3)、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4)、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断(5)、抓住读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7、课外阅读的措施(见练习简答10)
第六章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课标P4)
二、阅读和作文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见练习填空7)
阅读对作文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2、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
3、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三、名词解释
1、作文教学(见练习名解1)
2、由述到作(见练习名解3)
3、由仿到创(见练习名解2)
四、作文能力
1、作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见练习选择1)
2、各年段作文训练的形式(见练习填空1、4、6)
3、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力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
它的要求是什么(见练习选择3)
五、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是: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言
语训练、协作学习。
2、命题作文的优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统一指导和统一讲评。
3、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培养。(见练习简答2)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见练习简答4)
5、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①学生修改作文是指自己写自己修改。
②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习书上作者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示范修改;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修改。
③培养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写作文。
6、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写真情实感。
(1)、帮助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作文就是如实写见闻,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丰富生活,做有心人。
(3)、淡化命题(不束缚学生的思路)。
第七章听说训练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九条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二、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P18),为什么把听说训练改成口语交际。
三、为什么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见练习)
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对叶圣陶先生“听说读写宜并重”的理解(见练习)
五、听说能力结构
听话能力结构(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说话能力结构(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
六、听说训练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见练习P282)
1、听说训练几种方式: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创设情境说话、讨论等
2、听说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八章学法指导
一、小学语文的学法指导是抓好几个环节,是指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和练习指导、系统小结等五个环节。(P226—228)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P224)
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和,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的展开。因此,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学生为本位。
(2)进行教学检查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一结果的。
(3)指导学生探索自己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上的根源。教师研究这种特殊根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行查找到错误的具体根源,学生查找的过程和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时如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226)
四、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P236)
五、如何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附录—P2)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评估的目的(课标P18),并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都是必要的。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作全面客观的评价(P317-319)
1、评价指导思想
2、评价内容
3、评论方式与途径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P305)
2、布鲁纳认知目标分类(P306)
3、学生个人学业成绩评定方式(P312)
4、学生集体成绩评定方式(P313)
5、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为什么提倡等级制与评语制结合(P315)
五、什么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定、自我反思。(P321)
六、如何评估语文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七、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效果的评估。
第十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与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关于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学习的信念、关于自我发展的信念等。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三个方面:
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2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
能力;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1、在知识结构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敏感的尖端信息(3)、语文学科知识与文学修养(4)、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提高教学能力
1、分析教材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结构。
3、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
精炼的教学语言。
5、课堂评价能力,包括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
3、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两个方面:(1)、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2)、对新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P350)
1、什么是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见练习名解5)
3、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步骤(P355-360)
2、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特点(见练习简答2,《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351-354)
现代汉语(下册)
1、名词和副词(教材27页)
2、副词和形容词(教材26页)
3、动词和形容词(教材18页)
4、连词和介词(教材40页)
5、语气词的连用(教材45页)
二、“的”字的作用。(教材60-67页)
三、多义短语(通过改写消除歧义)(教材68-71页)
四、句类和句型(教材117-122页)
句类:重点掌握疑问句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的类型
五、修改病句(教材144-156页)
六、标点
七、修辞实例分析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4、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8、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材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9、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韵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是(《神童诗 》、《千家诗》)。
10、板书设计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以文制宜原则)、(书写规范原则)、(美感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1、小学生在识字中要掌握的三套识字工具是(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学会查字典)。
12、硬笔字练习的方式是先(临写),再(抄写),然后(听写、默写),逐步提高要求。
13、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笔画书写),(基本笔顺掌握),(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小学语文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1、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
12、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3、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串讲法)、(谈话话)、(讲读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设境法)、(表演法)、(生活体验法)、(练习法)、(综合训练法)。
14.、常见阅读教学过程的模式有(朗读型)、(探究型)、(导学型)、(读写结合型)、(综合训练型)、(创造型)、15、习作教学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称为“(写作)”。
16.、小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17、作文指导要围绕(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问题进行指导。
18、一个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前后关联的阶段。
19、学生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包括(倾听)、(表达)、(交流)三类。
20、口语交际课教学过程分为(明确交际任务)、(进入交际情境)、(操练交际技能)、(评价交际水平)、(扩展交际成果)。
二、判断题
1、语文教材就是指语文课本。(×)
2、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3、教学原则也就是教学规律。(×)
4、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要单独进行才是重视人文教育的表现。(×)
5、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是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和形成。(×)
6、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8、能运用识字工具独立识字是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之一。(√)
9、小学会写汉字的数量为3000个左右。(×)
10、写字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