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

时间:2019-05-13 02: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是()、()、()、()。

2、在进行字音教学时,要注意几点:()()()()。

3、识字教学的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4、小学生认读既要准确、又要逐渐加快()。

5、语文学科,即是一门()学科—读的和写的主要是一篇文章,又是一门()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6、小学生掌握汉字的心理过程,一般经历()、()、()等三个阶段。

7、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一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二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分析过程。

8、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识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历()、()、()的过程。

9、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方法:看图听说;()、情境听说;();复述、转述及对话;();辨析;().10、()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11、小学阶段的听话,说话训练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注意其(),又要注意其()。

12、放声朗读会进入文章意境,提高对()、()和()的感受力,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以及对文章的鉴别力,从而培养语感。

13、进行简记叙文训练的方式比较多,最常见的方式 有:看图作文、()、()、()。

14、备课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出”与“入”的关系、()、()、()。

15、背诵,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对不规范的口头语起着()作用,为说话和写作提供();能发展学生的()。

16、根据学生阅读时的心理过程,一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7、教学设计是指备课时在“吃透”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并围绕完成教学目的的这一中心安排(),选择(),组织(),制定()。

18、运用体态语言的原则包括:()、()、()、()。

二、简答题

1、写字教学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

2、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科?

3、在听话、说话训练过程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4、什么是篇章教学?它包括哪些内容?

5、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心理特点。

6、朗读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7、作文讲评有哪些方法?

8、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形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根据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应该重视什么?

9、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哪些?

10、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堂小结

2、纠正方言语、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多音字、形声字半边漠读

3、提出生字、教学生字、复习巩固、运用生字

4、速度

5、很单纯的、很复杂的6、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

7、双向

8、训练写话、训练写片断、训练写成篇作文。

9、观察实物、景物听说、交流信息、讨论、评论、想象听说。

10、兴趣

11、多流性、阶段性

12、语音、语义、语法

13、命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给材料作文

14、“备人”与“备学”的关系、“读懂”与“教会”的关系、“长”与“短”的关系

15、改选、丰富的语言材料、记忆力

16、初知大意、深入阅读、总结巩固

17、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方案

18、目的性、准确性、简洁性、优美性

二、简答题

1、指导—示范—练写—批改—讲评

2、(1)看图听说(2)观察实物、景物听说(3)情境听说(4)信息交流(5)复述、转述及对话(6)讨论、评论

(7)辨析

(8)想象听说

3、答:在听话、说话训练过程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①小学生听话比较粗略,分辨理解能力不强。②小学生说话时内容的随意性、语言的不完整性。

③小学生说话时不会利用自己的听沉反馈来调节口语表达的内容。

4、答:篇章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全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的系统的学习理解。这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给课文分段;二是给课文分段之后,练习归纳段落大意;三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是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五是练习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答:①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②感知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观察事物笼统,精细辨别能力、方位知觉能力差。③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易受方言读音的干扰。

④写字初始阶段未形成熟练技巧,制约着汉语拼音的书写。

6、答:1)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 2)朗读有助于集中注意,加深记忆 3)朗读有助于听、说、学能力的提高 4)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7、(1)综合讲评法:这是对全班学生作文概括性、全面性的评论,肯定优点、提出缺点、并举例加以说明。(2)专题讲评法:从学生作文实际出发,抽取一两个问题,联系写作实际,进行具体分析。(3)典型讲评法:选择一篇作文作典型,进行分析讨论。

(4)对比讲评法:选择写得好的作文和学写得差的作文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

(5)经验交流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让作者朗读,然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想,怎样写的,有什么心得体会以使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

8、答: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的学科特色,形成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一些特点。①模仿性。②操作性。③渐进性。④个体性。

模仿性需要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示范指导;操作性需要我们重视学习的具体操作训练,在实践中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渐进性则要求我们重视训练的阶段性以及学习方法的迁移;个性性则是从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个性差异来研究的。

9、答:①导向性原则。②客观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⑤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0、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第二篇:《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含答案)[范文模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练习题第一套

一、论述

1.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关系。2.谈一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3.举例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花未眠》教学设计(摘录)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 李莉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 板书:叙事散文 《背影》

写景散文 《荷塘月色》

师: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作者:川端康成 ……

二、编写教案(共40分)《发问的精神》

练习题第二套

一、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目标从哪三个维度来设计,这种设计思路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在理念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之。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3.为什么要提倡研究性学习,谈一谈你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试从新课标的角度进行评析这堂课:

杜甫《登高》教学实录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学 周卫鸽

【教学课的缘起】: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写秋的古代诗句时,学生举了好多有关秋的诗词名句。从唐代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特别有同学提到了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可以说同学们已不仅仅是从写景体现秋季来回答问题,而是大多从秋所蕴涵的感情色彩角度来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萌生了上一节《登高》课堂探究讨论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表现的意图与思想情感,能够既感受到诗歌的形象性,更能领会诗歌思想蕴涵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识,汲取古诗丰富的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奠定基础,提高欣赏品位。

导入: ……

三、编写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

练习题第三套

一、论述题

1.试分析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2.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3.什么是语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法国2001年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法国高中三年级分文、理、经济三科,每科均出三题,考生可以选作一题。

高三文科:(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2)能否说“所有权力都伴随着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高三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高三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阅读完上面的材料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上述作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2.请比较这些题目与近年来我国高考作文题目的异同;

3.法国高三毕业会考作文题目给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以怎样的启示?

三、编写教案

《囚绿记》

练习题第四套

一、论述题

1.语文教材改革趋势如何?你理想中的语文教材是什么样的?

2.结合实例,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3.试论述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内涵.二、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课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予以评析:

一堂没有备的课

江苏如皋搬经中学 郁俊生

顶着凛凛寒风,踏着皑皑自雪,想着《故乡的榕树》,走向沸腾的教室。上课的铃声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教室里依旧是片叫声、笑声。待到我的身影从窗口闪过,同学们才飞快地窜向座位。一位同学迅速打开了教室门,一个雪团从门檐滚落下来在地上炸开了花。我知道这是同学们想跟我开个玩笑又怕炸弹”真的掉到我头上才提前引爆的保护措施。我微微笑走进教室,并且做了个快速扫描,只见同学们头发上、衣襟上和课桌上、地面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雪,同学们的头也微微地埋着,有此同学还边窥视我边在用眼睛互相交流着。我明自他们的魂旱已被雪勾去了,他们正在拼命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呢。我想,不是说学生是上帝,老师的教学应该国绕着学生转吗?何必强扭着大家在这大雪纷飞的冬日去感受夏日榕树下的阴凉呢,就让大家去拥抱下自雪公主吧。

……

三、编写教案 《一片树叶》

练习题第五套

一、论述题

1.语文学科性质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2.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训练? 3.举例论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该中考语文命题做出评析:

2003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1大题(含一道作文题和与作文相关的两道简答题)。共4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作文、简答题的答案须写在作文格内。

2、答卷前,请将自己的考试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和姓名填写在试卷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深圳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片已收成的果园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棵树上都还有一些成熟的果实没有采摘。同学们纷纷询问缘由,果园的主人回答说:“那是留下来给鸟儿们吃的。”大家一时无语,陷入了沉思。

造物主的赠予,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人类为自然留下什么,历史为今天留下什么,岁月为人生留下什么……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

要求:

1、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同学们,完成这篇凝聚你的才思的文章后,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你的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的字数不多于40个字)

2、你最欣赏自己这篇文章的哪一点?(千万别说你这篇文章没有可欣赏之处哦!)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字数不多于60字)

三、编写教案(略)《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答案

练习题第一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都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指导作用,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语文教学大纲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叙述,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年之后各方面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

(2)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语文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语文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站在课程统整教学的“大课程观”角度来定位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4)同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注重结果的评价变成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过程评价中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评价。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时间。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也不是学生的假期作业,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来进行;

(2)保证全员参与。教师不应有功利的思想,将其变成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

(3)帮助学生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起点不要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开展活动;

(4)体现个性化。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自有特点。3.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知识一种共同参与一直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意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而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一篇言辞优美,意绪深远的散文。这就是本文,世家著名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随笔散文《花未眠》。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作者从夜深仍然开放的美丽的花朵,感受到邂逅和亲近是美获得的途径,美的获得是要有“机缘”的:从艺术美、生活美、特定的时间是感受、邂逅美的机缘与诱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本课教学,以教材选文为基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课文语言的深入挖掘,将文章抽象、概括、艺术的事理以具体、细节的重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来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有关审美主旨,领会作者触景生情下对自然和艺术的美的执着追求。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蕴,深刻体会课文中关于“审美”的论述,教师补充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文学观点、美学追求。通过对课文难句的解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日本京都晚霞图的描绘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发问的精神》教案 教学目的: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学法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

三、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何不多问呢?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2.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分析课文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和前半部分不同,先提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证明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这应该怎么写呢?

三、正课

1.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后半部分提出了什么反面论点?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

A.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B.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

C.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提出反面论点后,先用两句作总的否定:“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然后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等词语关联,衔接紧密,层次清楚。(2)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句中的“那把钥匙” 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3)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4)本文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2.请根据以上分析,编拟出课文段落层次提纲。(见板书)3.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语句,答题:(1)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指出这两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答案:A本体-事物的道理 喻体-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 B本体-发问的精神 喻体-钥匙(2)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两脚书柜”是比喻只拥有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的人。

四、总结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并运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正反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练习题第二套 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比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开阔胸怀、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二、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比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三、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比如语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读写知识、工具书使用知识等。语文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能力目标、写作能力目标、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2.角色一词最早源于戏剧舞台,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其角色行为主 要取决于特定人物的地位。根据这一隐喻,角色被借用并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角色的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一套社会行为模式;其二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出的位置;其三是指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

教师角色是职业角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角色期待主要指社会对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给予的期待。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与所扮演角色相适应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认识与理解。教师的角色行为则专指教师这一角色在社会期待及个人意识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在教育乃至社会体系中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具有以下特征:语文教学的组织者;语文学习的引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社会道德的示范者;语文学科的研究者。

3.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性”学习层次上的一种高级学习阶段,是学生的学习触角深入到知识的深层去探究其联系和区别、并在近乎独立的情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并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潜能。这种潜能一般出现在各学科教学的高级阶段,尤以高一高二明显。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呈现如下特点: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深入,范围更广泛;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能从语文学习的意义上改变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些片面认识,不仅在课内学习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将自觉性迁移到课外;语文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思辩性,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观点、态度、理智与情感去体验生活,感受作品,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概括能力、议论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并有所发展。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登高》是中学古诗歌的传统教学篇目。诗歌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往的古代诗歌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分析诗歌语言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诗的意思,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另外,给诗歌划分节奏。然而,却缺乏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和鉴赏诗歌,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正确的诵读体会诗歌的意义,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面的《登高》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既训练学生读诗、鉴赏诗的能力,又使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古代诗歌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诗的感情。总的说来,这个教例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适当和有效的引导; 第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合作中集体解决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第三、对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诗歌的探究热情。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语文学习方式,三者相互渗透,学生在整个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和同学、老师共同探究问题,打破了以往诗歌学习的传统简单翻译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对诗歌的新的体验,并且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当然,诗歌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教师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但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诗歌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教学重点:朗读,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词人的胸襟抱负。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这位北宋的苏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水调歌头》《涣溪纱》《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荷》)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读感知 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 感受豪放

1.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刚刚仅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断风格为豪放,现在细读课文找出判断的依据,作进一步的确认。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三)三读吟诵 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背诵本文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 答案

练习题第三套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综合性学习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没有研究性学习领域宽,因为它要以语文相关的内容为对象,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专题研究,注重研究品质的养成。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量要小一些,与课内联系紧密,而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开放的。

2.传统教学技术又称为常规教学技术,指那些过去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并且现在仍在使用的、比较简单易行的教具、媒体。传统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使用的教学技术也比较简单,如教学语言、板书、教学模型、实物教具等。

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技术而言,又可称为电化教学技术或者电教技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成果,借助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等手段传输和调节教学信息,以取得教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技术。

任何教学技术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以此,一方面,语文教学技术的选择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依据。语文教学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体现在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否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否立足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技术的选择要着眼于各种教学技术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种教学技术的融合。传统语文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语文教学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条件和操作方法,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技术选择上要表现出包容与开放,不能因为对传统语文教学技术熟悉或因曾为语文教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排斥多媒体教学技术,也不能因多媒体教学技术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技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熟悉不同的教学技术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因地、因时、因课制宜,实现优势互补。

3.语文能力落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指掌握语文工具(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统一起来,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赫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速度等四个因素。

写作能力分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写作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写作能力、说明文写作能力、议论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即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类是写作各种体裁文章所共同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因素,在写作活动中属于方法、技巧和技术活动的范围。

听说能力主要有这样一些构成因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语音的鉴别力和运用力。语义的理解和组织力。评价、判断力和反馈力。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1.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法国作文题目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作文题目设计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思考;(3)学术含量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2.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中法作文题目的异同主要表现在:

相同点:(1)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命题设计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不同点:

(1)法国作文题目多为命题作文,我国多为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2)法国作文题目按照高中的分科进行分别命制,而我国则文理科通用一个作文题目。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增强作文题目的可选择性,充分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特点;(2)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哲学思辨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加强学生的人文积淀和公民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2、理解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品味本文含蓄优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4、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学习作者面对困境勇于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其精巧,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及表现手法,感受语言的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 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 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 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绿”本指绿色,文中实际指窗外长着的常春藤。“囚绿”就是把常春藤“囚禁”起来,“囚禁”是缘于对绿的热爱和渴盼。“囚”又使作者认识到常春藤的品格,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介绍作者陆蠡。

3、凭藉北平临时寓所,窗外常春藤带入室内的一片绿影,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的欢喜”,也发现它总是朝着窗外沿伸,尽管枝干是被“幽囚”的、浙渐失去青春之色的绿条,还是不屈地面向阳光之神生存。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灵魂。”这篇散文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4、学习生字:略.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1-7),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第二层(8-11),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的不甘被囚的执著。第三层(12-13),释绿。这一部分中“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文章的主题。第四层(14),思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四、教师小结: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到7自然段。

2、“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题目是“囚绿记”,为什么不直接写“绿”,而先写公寓?

4、学生速读课文。指名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两句快意淋漓的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色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辄的鱼盼等着雨水!”——用恰当的比喻写出“我”对“绿”的一往情深,一片痴迷。(3)、“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悟。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句话主要表现“我”与“绿”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安宁、平和的追求。(4)、“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这一段用细腻的笔触、特写的镜头、饱满的激情、主观的感受,描绘“我”对常春藤生长状态的守望。至此,“我”对“绿”的酷爱达到了高潮,为下文的“囚绿”作了铺垫。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8到·11)段。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插入“我”对从前住的乡下小屋里的芽苗、蕈菌不忍拔除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4、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5、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五、教师小结:被囚禁的常春藤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本性善良的作者对这绿色既怨恨又爱怜、欲开释又难舍,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啊。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按“赏绿——囚绿——释绿——思绿”的发展过程来安排文章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作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著,“释绿”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14段。

2、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合作探究:

1、“我”喜欢绿色,也囚住了绿,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文中交代的历史背景说一说。

明确:课文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因为本文写作背景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之后,作者回到了上海。他在上海孤岛坚守进步文化阵地,继续救亡宣传,那么这个时期作者就似这被囚的常春藤,所以本文抒发了作者不屈用于黑暗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品味语言:

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2、“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开释”用“珍重”一词来修饰,表现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得了灵性,它那顽强抗争的性格,它那永向光明的执著,仿佛作者也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六、教师小结:

常春藤那“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告诉我们:要敢于挑战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要有战胜这些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到达成功的彼岸。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2、囚绿记

赏绿(喜悦)——囚绿(爱怜)——释绿(祝福)——思绿(牵挂)————追求自由和光明。

练习题第四套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1.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打破教材的单一编写体系,建构多元的教材编写方式;

在坚持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保持教材基本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双重发展,使语文教材具有弹性和可开发性; 建立完整的教材编制理论体系,配置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制队伍;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编制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教材。

2.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实施者;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 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

3.本次语文新课标的理念重要包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什么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意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意感性把握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已经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具有现代意识。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这是一堂没有备的课,也是一堂体现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课。学生对“天下大雪”兴奋不已,教师“投其所好”,果然改变了预设的计划,将学生置于大自然创设的学的情境之中,开展有滋有味有趣有益的教学活动,这是“顺省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这正是新课程的人文起点。

教师捕捉住天下大雪的自然现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贴紧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建设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教师让学生用雪的象征意义,完成雪的配伍题,多角度抒发对雪的感受,围绕雪作文。所有这些都在紧扣一个“雪”字,调动学生关于雪的知识储备,不蔓不枝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在关照自然、关照社会、关照人生中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改理念。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

《一片树叶》教案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品味散文优美、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是对自己写作的借鉴)(知识、能力目标)

二 珍惜生命的话题日久弥新,学习本文,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由衷热爱和对身边人和事物的珍惜,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生平以及作者构思(主旨的步步深入的揭示过程)

难点:每一个过程对生命的感悟,如何体现珍惜生命这个主题。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亲身体验,引用茅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富有哲理的语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类固然伟大,那么能够将自然美景描画出来的人,并能激发我们的人内在感悟的人,是否也有其与众不同的伟大之处呢?

展示东山魁夷的画,请同学们选择最喜欢的一幅,组织语言,说明理由。

幻灯片

(一)《北杨》

幻灯片

(二)《湖》

幻灯片

(三)《月夜樱花》

二、由以上图片的展示以及学生的参与,自然过渡到东山魁夷其人以及他如画般的散文。

问题一:作者东山魁夷的一生直接影响着他的画风和文风,请同学们阅读《迢迢大和路》,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他的一生。

生概括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

•东山魁夷1908年生于横滨,从1923年进入美术学院,到战后第三年(1947)为社会所承认登上日本画大师宝座,长达二十五年,其时已经39岁。历经留学德国,旅行北欧、南欧,日本各地以及中国,所一生富有东西南北各方面的体验和素养。家族生意破产,战争,至亲全部死亡等变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他被强征入伍,亲眼目睹日军屠杀别国人民,也看到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战争结束后,虽难逃贫困,但他满怀喜悦,没有抱怨长期不能进入专圈子的失落,反而将孤独时候的落寞,与大自然的美妙融为一体,为后来的散文创作建立了深厚的基础,与同时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称为文坛“双璧”,199年逝世,一颗画坛和文坛巨星陨落了。

问题二:

文章以“一片树叶”为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但不仅仅写一片树叶,请你概括一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下笔的?

圆山月赏樱花

对战争岁月的回忆

观赏庭前树叶

三、由问题二的解决,请三个同学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品味语言,主旨探究的课文分析过程。

生朗读的同时,设计一个动手题和一个思考题。

问题一:勾划你认为优美的、颇有哲理、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问题二:有人说,东山魁夷的这篇散文,标题为“一片树叶”,最后一部分才由庭院的树叶阐发联想,完整地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前两部分脱离主题,属于败笔;有人说,这三部分是有意组合在一起的,更好地揭示了生命的内涵。你认同哪一种说法?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重点解决思考讨论题,必然要紧密结合教材,那么第一个动手题就是分析课文的关键,不管是哪一个答案,都需要对课文的每一部分进行品味分析。

圆山月夜樱花 奇缘巧遇:物我两融,震撼人心

由衷喜悦:正因为美好生命的短暂,它的灿烂更能动人情怀(可以联想到蝉,梅花)

(对于日本人的樱花情结,可以讲讲大和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我们民族的异同之处从古到今,我们民族的悲落花情结,可以补充一些诗句,通过对比,更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对战争岁月的感悟 战争中:生命之火行将熄灭,受到自然景物旺盛活力的强烈震动

战 后:贫困、苦难、亲人离去,但清澄的自然和朴素的人性让我“充实而满足”,重燃生命之火,也影响了他的画风。

庭前观树叶断想 树叶的生死轮回与一棵树休戚相关,人的命运亦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

由衷感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此三部分由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过渡语有机地组织起来了 五 拓展练习:

……道路的回忆是无尽的。

……这是一条令人绝望的冬日之路。

……纵长的画面,中央是一条灰黄的路,左右的田野和山丘一片青绿,天空狭长,呈现蓝色。我考虑这三种颜色在分量上的比重

……我想使这幅画的画面得以充实……

……这条路既不是被光芒炽烈的太阳映照的路,也不是被阴惨的暗影包裹的路,这是一条在熹微的晨光里默默地呼吸着的永生之路。

——节选自散文《路》

根据《一片树叶》主旨的揭示过程、你对东山魁夷人生的了解和以上文字的启示,请用一段文字诠释《路》的主旨。

练习题第五套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作为一个能正常生活的世界公民必须具备五大生活技能:听、说、读、写、算。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语言的作用和中学语文科的任务决定,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语言,从形式上说,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从内容上说,它所承载的信息、交际交流的信息都是思维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因而语言具有人文性。并且,为学校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这里所承载、传流的信息更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最的结晶,所以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就应更高、更严。没有哪一类信息能够比学校传播交流的信息对人类本身的发展更重要,因为学校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最主要阵地。因而,人文性自然应该成为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语文学科教育更不例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学生学语文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去接受和传达人类文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接、传人类文明的训练中才能实现对工具的掌握,也只有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接、传人类文明。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科的重要属性

首先,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这使它和中学的其它学科都鲜明地区别开来。它的综合 性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要靠实际训练来形成。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学习语文,是为学习其它学科打基础,掌握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更应注意学生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培育和形成,离开语文实践,没有其它的途径。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还表现在,语文的学习必须遵循“大语文”教育观,把学校内语文学习和社会中、家庭 中的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语文运用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一道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实践的各种场合、各个环节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作文言之无物。学生作文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言之无物、读来无味。原因是缺乏观察、体验、积累。(2)作文中语汇贫乏。标点使用、错字别字、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用语干瘪以及语句不通、语序混乱等毛病在作文中比较普遍。(3)作文中心不明,立意不高。这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密切相关。(4)作文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明晰。应把握四种关系:时空关系、顺逆关系、详略关系、内外关系。

作文训练:(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观察和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3)思维训练:善于联想和想象;深入思考生活;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4)语言训练:准确、简明、得体、生动。(5)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的训练、立意技能的训练、选材技能的训练、谋篇技能的训练、成文技能的训练、修改技能的训练。(6)文体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7)速度训练。

3.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注意力与语文学习:要巧妙利用无意注意、要依靠有意注意组织学习、要争取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2)观察力与语文学习: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传授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记忆力与语文学习:充分利用无意记忆,增强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加工水平;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4)想象力与语文学习:可以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5)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思维;要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动机与语文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提供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兴趣与语文学习:扩大知识视野,发展多种兴趣;把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以感情带动兴趣。(3)情感与语文学习: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4)意志力与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是培养意志的重要条件;增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试题的价值取向:1.在命题形式上有创意。在形式上大胆以一篇作文设计整套试卷,改革了长期以来中考试卷繁琐内容的弊端;

2.材料具有文化品味。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不是对学习结果的单一性、线性式记忆考察,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生成知识、激润情感、接受价值理念。文本内容在评价中与学生思想碰撞,实现着价值的交流、冲突、协调与融合,进行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展现学生对语言的价值观念等文化特性的思考。这则材料讲了果园的主人把一些成熟的过失留下给鸟儿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这些提示语很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认识的思考,对人奉献、助人为乐、追求和谐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3.从评价目标上来看,语文新课标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紧密联系起来,是从写作主体出发提出的要求,也是自主学习、自主写作的具体体现。

4.从评价的途径上看,在这次中考中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改变了在选拔性考试中,学生仅是被评价对象的情况。学生自评的引入,既是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尊重,又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5.从评价的方法上看,这是一次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所以评价仍是用分数进行了量化,分项给分并且由三位老师大分取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三、编写教案(每题40分,共1题,共40分)(略)

第三篇:《语文教学论》练习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语文教学论》练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国文、国语

2)①20世纪②五·四③50年代初④1978 3)教师、教材、课堂 4)五六千年、三千 5)蒙学

6)昭明文选、昭明、萧统

7)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8)普通话、文化和经济 9)编码输入、直接手写输入

10)规范文字、注意推广普通话、繁体字和简化字、各行各业、语文 11)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现代化建设 12)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 13)普遍性 可行性。14)领会、评价 15)辩证法

16)语文学科教育的整体目标;局部目标 17)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18)中文;英文 19)课程的现代化 20)分编;综合 21)..《诗》、《书》、《礼》、《易》、《春秋》 2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3).教学过程 24)古代文化常识

25)情感过程;气质;性格 26)自觉;坚持

27)校内课外语文教育;校外课外 28)引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说

29)传统的教育媒体;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又称电子技术媒体 30)老师;学生;媒体 31)提高教学效率

32)智力测试,人格测试,教育测试,能力倾向测试 3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4)单纯命题;供料命题;供料自由 35)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二、选择题

1.A 2.D 3.D 4.B 5.C 6.B 7.D 8.A 9.D 10.A 11.C 12.D 13.A 14.C 15.B 16.B 17.C 18.A 19.C 20.D 21.A 22.B 23.C 24.D 25.A 26.C 27.A 28.A

三、判断题

1.在我国较长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的。(对)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完全被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所取代。(对)

3.封闭型的语文教育观念导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把教材看作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对)

4.在国际教育界,教育“目标”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成员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现的是较长时期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错)

5.跟语文学科关系密切的人格要素,在知识和智能以外,还有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重要因素,常被人们称为“非智力因素”。(对)

6.阅读能力被分解为认读能力、情感能力、评价能力、阅读技巧的活用能力等。(错)

7.美国学者B.S.布卢姆等人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认为,教育目标分属于认知、情感和心理技能三大领域。(错)8.古代的文选读本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基本上都是由单篇选文组成的篇章一级的语文教材。(对)

9.据史料记载,世界文明古国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古代的学校。(对)10.由古埃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实际是宽泛意义上的语文课程。(错)

11.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一般均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从课文系统、助读系统、认知系统、知识系统。(错)

12.语文是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既无法也不应回避“情”、“意”、“道”的内容。(对)

13.在我国古代,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有学校教育,但是没有单独的语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对)

14.史学教材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必修教材。(错)15.“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对)16.“四书”,即《大学》、《礼记》、《论语》、《孟子》(错)1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古代对1-7岁的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蒙馆”。(错)1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

19.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角度来说,一课书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导读阶段、教读阶段、自读阶段。(错)

20.普通教育学把各种课分为四种类型:学习新教材的课型,完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混合课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对)21.“文”与“道”原是中国古人关于文章评论的提法,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对)

22.语文基础知识在教材中出现的形式和位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短文或系列文章的形式集中出现 在每个教学单元之中或每册书的末尾,这类形式所介绍的知识容量大,有系统性;另一类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别出现在课文前后的“提示”、“注释”、“思考、练习”之中,这类形式所介绍的知识容量小,比较零碎。(对)23.《岗位》《灯塔》《习惯》可以写成各种文体,能扩大学生撰文的自由度,属于作文命题的全命题方式。(错)

24.由教师提供一个单一的或多角度的情境,供学生思考、选择的命题方式叫结合实践命题。(错)

25.完整的听话训练应该是(说者)输出——(听者)输入——(听者)输出的方式。(对)

四、简答题

1.语言与语文教育有关系吗?为什么?

语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接受语文教育。

2.语文教育只是语文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吗?

不是的;语文教育从属于一定的精神文化;使受教育者的精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使精神文化得以继承、扬弃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3.语文学科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的?

是由要素系统、过程系统、状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的。4.构成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要素有哪几个方面?

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四个方面。5.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学的内容,手段等。6.请说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种类型?

学习新教材的课型,完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混合课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7.样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语文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本质联系,体现着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重大的指导作用。8.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是怎样的关系?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语文能力的需要。

9.侧重于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知识,在教学中只停留在解释概念或死记理论上可以吗?应怎样?

不可以;应妥善安排好“知”与“行”的结合,尤其重视练习环节,以巩固学习的效果。

10.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注意哪些训练?

要注意以下训练:①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②通过字面,搞清句子的含义在文中的作用,③在阅读中迅速辨别句子的结构顺序,④在阅读中迅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⑤在阅读中透过关联词语区分复句的类型并弄清分句间的关系,⑥透过标点符号分辨句式、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功能,⑦引导理解文章结构。

11.怎样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①指出说明文实用性强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然后写实验报告、安装说明、养殖栽种过程、操作说明等。②教法灵活多样,可采取现场教学,还可以用挂图、仪器等辅助手段。12.记叙文写作要注意哪几点?

内容要具体,切忌空洞无物,②条理清楚,克服思路混乱的现象,③表达要生动感人。

13.为什么说听话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心智素质发展?

因为听话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听话能力、积极听话的态度和良好的听话习惯。这就必须了解并且遵循听话活动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心理、智力素质关系密切。14.笨拙粗心的人与聪明细心的人听话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因为笨拙粗心的人只是听知其表,不晓其里,或者挂一漏万,而聪明细心的人则可以由表及里,听出真意,甚至听一知十„„。15.对日常说话中出现缺陷和错误的产生,教师应怎样?

教师不要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压力;可以搜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评析,提出纠正的办法,其次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造成多说、爱说的氛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16.什么是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用身体的姿态、动作、表情来辅助传递某种信息。17.什么是复述?

复述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用自己的话来述说课文内容的方式。

18.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它要求现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要求培养出智力高度发达的人才。19.怎样通过朗读和背诵加强记忆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技能,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背诵记忆的支撑点,使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朗读背诵的效率、增强记忆力。

20.怎样理解德育内容的非系统性?

语文学科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并非系统的,而是分散在各册及各篇具体课文之中的,上下篇课文之间,上下单元之间在德育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也非有系统的编排;而且在同一篇课文中可以有若干方面的德育内容。21.你怎样理解“课外阅读感染”的途径?

课外读物中可供学习的榜样很多,有的还是感人至深的,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这个途径,帮助学生选好书、读好书,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2.简述德育与美育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德育是受动式的教育方式:理性反思、启迪智慧、激发完善自身的意志力量;以其逻辑力量和说服引导,引起学生心灵震动,锻炼个性。美育则是主动接受教育的方式:审美陶冶对性格的洗礼主要依赖含有理性成分的情感因素,感染调动学生,使学生以心灵沐浴春风,欣然接受。23.怎样理解“披文入情,发现‘自我’”?

在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调动或填补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其在对象物中发现自己,在审美观照中发现自我,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坚定自己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24.社会的语文环境是否完全是纯净的没有一点污染?我们应教育学生怎样面对?

社会语文环境也有污染,应教育学生投身社会,在实践中去分辨真假、美丑、善恶,同时用自己健康的、规范的语文行为和习惯去抵制社会的语言污染。25.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大致有哪些?

大致有:教学方法多样,避免程式化;引发疑问,激起求知兴趣;引进“活水”,开拓学生视野;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引进“活水”,开拓学生视野等。26.语文教学利用声像媒体有何好处?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崇高的思想品德及爱国主义精神。

27.考试与教育评价是什么关系?

考试是教育测量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教育评价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28.简述教育评价与考试评价是否等同?

教育评价一般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有关教育现象的数据资料,分析所得结果并作出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而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法和基础,两者并不等同。

29.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规定,体现着教育较长的终极价值,是针对宏观而言的;教育目标是指社会对教育子系统的质量规定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体现短期阶段性的具体价值,是针对微观而言的。

30.中学语文课本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常用文体读写、文学体裁及鉴赏、文学史常识、古代文化常识

31.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有哪四项?

①文道统一的原则②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③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④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32.教案的种类有哪几种?教案的格式有哪6项主要内容? 三种:详案、略案、微型教案

醒目居中的课题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准确精练的教学重、难点分配合理的教学时数及步骤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美观的板书设计 33.编写教案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三项要求是什么?

①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②条理清晰,纲目分明,便于操作③要显现出严密性,一旦设计定型,不要随意变动。34.人生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要经历5个阶段:①婴儿期(0—3岁)②学前期(3—6岁)③儿童期(6—12岁)④青少年期(12—24岁)⑤成人期(24—)

35.语文教育系统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精神文化教育。

36.与国际接轨,推进信息现代化,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哪些主要工作? 答:

规范汉字用法,推广普通话,正确、科学处理繁体字、简化字、异体字的关系。

37.语文课堂教学有哪些主要课型?

①阅读教学:预习、讲读、练习、复习等课型

②作文教学: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等课型 ③听说教学: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课型

五、板书设计(15分)

1、请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然后设计一幅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说明:学生设计此板书时,主要内容与此类似即可

2、请仔细阅读朱自清《背影》,然后设计一幅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情节线索

开篇记思——不望背影 交代家境——烘托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车站话别——注视背影 结尾怀念——再现背影3、908 912 923 926 父死,继承父位 灭燕 灭梁 自己覆灭 ———————————————————— 建立功业花了15年

——————————

国家倾覆只用了3年

六、论述题

1、首先要表扬学生有现代意识。然后指出,时间是什么?——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在这篇课文里,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时间就是八路军战士的生命。

2、提示: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3、说明: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论述题,可获得对我校师范专业语文教学论课程进行改革的诸多信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文从字顺,有一孔之见,便可酌情给分。

4、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共有四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急剧变革很快就反映到语文教育领域。旧式的私塾、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兴办新式学校的重要性。但学习和推行新的科学文化,就不能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于是我国的中小学逐渐设置了相应的语文学科,有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当时的教育工作者也陆续编写出版的一些新的语文教材中。这些新教材取材范围较宽,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新情况,在许多方面打破了语文教材历来纯粹是选文荟萃的成规。这些教材的出版,既是新学制和语文单独设科的产物,又推动了新学制和语文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次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到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之前,虽然中国近代教育制席已开始建立,但仍然存在着大量封建的东西。“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带来了中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当时反封建相对应的是语文教育方面也出现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浪潮。经过激烈论争以后,在语文学科方面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明确了“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德智”的要旨。这一时期,对国语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原则、方法都进行了大的改革,制订了国语课程纲要,新编了国语教科书。第三次变革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为了适应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名称由过去的“国文”、“国语”统一更名为“语文”。

第四次变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全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要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在重视教育的这种大环境下,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成员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5、语文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而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其次,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和发展。一个正常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来进行思维,而一个人的思维力又是其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再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所谓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此外,文化还泛指一般的知识,包括语文方面的知识。正是因为有了文化,人类生活才有意义,存在才有了信念,社会才有了秩序,人们才有了教养。人们通过文化可以接通历史,直观现实,憧憬未来。文化因素与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丰富学生的智慧,也丰富他们的个性。

6、在现在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中,有一些人上课就夹着课本上课,下课就不知所踪,晚上就整晚打牌,平时基本不作教学钻研,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200字。

提示:可以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方面进行说明,包括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等等。

7、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家长就忙着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希望老师能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200字。

提示:可以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老师的师德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述。

8好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素质差,上课不听讲。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想法? 提示:教师应首先反思自己的课是否能够吸引学生,自己是否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是否明白学生的知识缺陷,是否讲课具有针对性等等,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9、现在有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对语文学科很轻视,认为学生只要多学习理科科目就行了,语文到了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一番评述。提示:从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入手。即: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语文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第四篇:《语文教学论》专科 练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专科

一、填空题

答案

1、国文、国语

2、①20世纪②五·四③50年代初④1978

3、教师、教材、课堂

4、五六千年、三千

5、蒙学

6、昭明文选、昭明、萧统

7、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8、普通话、文化和经济

9、编码输入、直接手写输入

10、规范文字、注意推广普通话、繁体字和简化字、各行各业、语文

11、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现代化建设

12、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

13、普遍性 可行性。

14、领会、评价

15、辩证法

16、语文学科教育的整体目标;局部目标

17、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18、中文;英文

19、课程的现代化20、分编;综合21、..《诗》、《书》、《礼》、《易》、《春秋》

2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3、.教学过程

24、古代文化常识

25、情感过程;气质;性格

26、自觉;坚持

27、校内课外语文教育;校外课外

28、引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说

29、传统的教育媒体;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又称电子技术媒体30、老师;学生;媒体

31、提高教学效率

32、智力测试,人格测试,教育测试,能力倾向测试

3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4、单纯命题;供料命题;供料自由

35、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1、“语文”二字始用于1949年,以前将“语文”叫做、等。

2、我国语文教育经历过四次大的变化:①19世纪末到 初叶;②“ ”新文化运动以后到20世纪20年代;③20世纪 年代初期;④ 年改革开放以后。

3、封闭型的语文教育观突出了三个中心论,即:以 为中心,以 为中心,以 为中心。

4、据考证,中国文字产生于_____________之前。我们目前看到的最早的汉字是距今__________多年前商代甲骨文。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_______________读物。

6、《文选》又叫《___________》,南朝梁_________太子__________组织文人编订。

7、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这是_____________的通用语。

8、从_____________是否普及可以测知现代语文教育是否发达;从现代语文教育是否发达,可以测知_____________是落后还是先进。

9、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汉字不仅可以___________计算机,而且可以_____________计算机。

10、要想广泛采用现代化手段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处理____________的关系。对______________进行这方面的__________教育。

11、搞好语文教育对于提高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素质,推动_____________具有重大的作用。

12、语文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是:、、学校语文教育。

13、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重要特征包括:学科规定性、范围、阶段预期性、实施。

14、布卢姆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目标层次分为:知识、、运用、分析、综合、六个层次。

15、古希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文法、修辞学、,实际是宽泛意义上的语文课程。

16、语文学科教育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目标和______________目标。

17、现行高级中学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大体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别。

18、香港地区的语文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19、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语文教材分_________型_________型两类。

21、.“五经”指、、、、。、.“四书”是、、、。、.______________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24、古代纪年、月、日的方法,地名、官名和科举名称,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具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教学的内容。

25、非智力因素结构主要包括①__________②意志过程③个性意识倾向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6、意志过程,包括意立的__________性、果断性、__________性和自制力等。

27、课外语文教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语文教育。

28、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他们听、、读、写四种语文能力。

29、语文教育媒体可分、大类。

30、教学过程中三个不可缺少的实体要素是、、。

31、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语文考试若根据测试的属性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33、根据教学过程的阶段或评价的目的分类,语文考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4、作文题若从提供题目或材料的角度划分有________________作文;________________作文;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5、若从文体角度划分题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二、选择题ADDBC BDADA CDACB BCACD ABCDA CAA

1、下列说法有误的二项是()

A《文选》又叫《昭明文选》,唐朝李善组织文人编订。

B《文选》入编的大多为文学作品,共分38类、700余篇。

C《文选》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为之作注,称为五臣注。D宋人刊刻时将颜师古注合二为一,称之为《六臣注文选》。

2、对语文课程的三级管理形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中央、教育部。B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教育局。C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D中央、地方、学校。

3、我国最早发现甲骨文字的地点是()

A北京 B西安子 C阿房宫 D河南安阳

4、语文学科教育系统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正确的一项是()

A学科、知识、过程 B要素、过程、状态C学校、教师、学生 D教师、教材、课堂

5、不属于语文学科教育的价值的一项是()

A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B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C教会学生完成语文课程,顺利毕业。D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B语文教师是语文教材的主宰者。C语文教师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者。D语文教师是综合智力的开发者。

7、对“延时反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提问,学生稍加思考作答。B学生提问,教师下次讲课时释疑。

C现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流。D教学过程完毕后的教育评估和检查测试。

8、标点符号、语素知识、句群知识属哪方面的教学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汉语。B符号学。C古代汉语。D常用文体知识。

9、不属于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是()

A课文系统 B助读系统C作业系统D考试系统

10、我国古代语文的教学过程是()

A识字—读文—讲文—作文B识字—读文—作文—讲文C读文—识字—讲文—作文D读文—识字—作文—讲文

11、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不包括()

A文道统一原则B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C语文训练和感情训练相结合原则D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原则

12、下列不属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方法是()A讲解引导法B比较分析法C纵横勾连法D系统复习法

13、《习惯》从作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划分属于()A概念型B关系型C论点型D对比型

14、《假如我是市长》从作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划分属于()A感想型B引申型C想象型D批驳型

15、公元653年,唐太宗颁布的考试标准是()

A《论语集注》B《五经正义》C《孟子集注》D《四书章句集注》

16、科举考试以来文科基本上是笔试,下列不属于其考试题型的是()A帖经B写作C墨义D诗赋

17、考试的评价质量指标不必考虑()A难度B区分度C无答案D效度

18、现代语文教育媒体大致分四类,说法正确的是()

A光学媒体、声学媒体、声像媒体、电子计算机B光学媒体、声学媒体、声像媒体、投影媒体 C远程媒体、声学媒体、声像媒体、电子计算机D光学媒体、闭路电视系统、声像媒体、电子计算机

19、下列不属于声像媒体的是()

A放映机B电视机C录音机D广播电视系统

20、语文教材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要正确处理“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关系;B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C分编与合编的关系,现代与传统的关系D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1、语文单元教学的类型四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综合型、主次型、分合型、比较型B统编型、主次型、分析型、比较型 C统编型、主次型、分合型、比较型D综合型、主次型、分析型、比较型

22、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有不包括()

A.认识作用B逻辑作用C.借鉴作用D.思想教育作用

23、不属于作文直接命题的是()A全命题B半命题C情境命题D隐命题

24、不属于作文间接命题的方式是()A情境命题B即景命题C结合联想命题D隐命题

25、那种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话中的辨析、鉴赏、评论能力()

A读(说)——听——评B读(说)——听——测C读(说)——听——述D读(说)——听——记

26、在中学语文科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主要途径不包括()A.课堂教学熏染B.课外阅读感染C家庭的影响D.语文教师的影响

27、要学会使用语文工具,提高语文能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A语文实践B作文实践C诵度实践D阅读实践

28、从下列一组材料中选出“为”在意义上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危在旦夕B危言耸听C转危为安D危如累卵

这种选择题属于()

A分类选择题B比较选择题C组合选择题D配伍选择题

三、判断题

1.在我国较长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的。(对)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完全被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所取代。(对)3.封闭型的语文教育观念导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把教材看作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对)

4.在国际教育界,教育“目标”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成员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现的是较长时期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错)

5.跟语文学科关系密切的人格要素,在知识和智能以外,还有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重要因素,常被人们称为“非智力因素”。(对)

6.阅读能力被分解为认读能力、情感能力、评价能力、阅读技巧的活用能力等。(错)

7.美国学者B.S.布卢姆等人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认为,教育目标分属于认知、情感和心理技能三大领域。(错)8.古代的文选读本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基本上都是由单篇选文组成的篇章一级的语文教材。(对)9.据史料记载,世界文明古国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古代的学校。(对)10.由古埃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实际是宽泛意义上的语文课程。(错)11.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一般均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从课文系统、助读系统、认知系统、知识系统。(错)12.语文是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既无法也不应回避“情”、“意”、“道”的内容。(对)13.在我国古代,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有学校教育,但是没有单独的语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对)

14.史学教材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必修教材。(错)

15.“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对)16.“四书”,即《大学》、《礼记》、《论语》、《孟子》(错)

1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古代对1-7岁的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蒙馆”。(错)1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19.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角度来说,一课书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导读阶段、教读阶段、自读阶段。(错)

20.普通教育学把各种课分为四种类型:学习新教材的课型,完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混合课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对)

21.“文”与“道”原是中国古人关于文章评论的提法,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对)

22.语文基础知识在教材中出现的形式和位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短文或系列文章的形式集中出现 在每个教学单元之中或每册书的末尾,这类形式所介绍的知识容量大,有系统性;另一类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别出现在课文前后的“提示”、“注释”、“思考、练习”之中,这类形式所介绍的知识容量小,比较零碎。(对)23.《岗位》《灯塔》《习惯》可以写成各种文体,能扩大学生撰文的自由度,属于作文命题的全命题方式。(错)24.由教师提供一个单一的或多角度的情境,供学生思考、选择的命题方式叫结合实践命题。(错)25.完整的听话训练应该是(说者)输出——(听者)输入——(听者)输出的方式。(对)

四、简答题

1.语言与语文教育有关系吗?为什么?

语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接受语文教育。

2.语文教育只是语文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吗?

不是的;语文教育从属于一定的精神文化;使受教育者的精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使精神文化得以继承、扬弃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3.语文学科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的?

是由要素系统、过程系统、状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的。4.构成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要素有哪几个方面?

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四个方面。5.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学的内容,手段等。

6.请说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种类型?

学习新教材的课型,完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混合课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7.样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语文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本质联系,体现着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8.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是怎样的关系?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语文能力的需要。9.侧重于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知识,在教学中只停留在解释概念或死记理论上可以吗?应怎样? 不可以;应妥善安排好“知”与“行”的结合,尤其重视练习环节,以巩固学习的效果。

10.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注意哪些训练?

要注意以下训练:①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②通过字面,搞清句子的含义在文中的作用,③在阅读中迅速辨别句子的结构顺序,④在阅读中迅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⑤在阅读中透过关联词语区分复句的类型并弄清分句间的关系,⑥透过标点符号分辨句式、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功能,⑦引导理解文章结构。11.怎样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①指出说明文实用性强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然后写实验报告、安装说明、养殖栽种过程、操作说明等。②教法灵活多样,可采取现场教学,还可以用挂图、仪器等辅助手段。

12.记叙文写作要注意哪几点?

内容要具体,切忌空洞无物,②条理清楚,克服思路混乱的现象,③表达要生动感人。13.为什么说听话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心智素质发展?

因为听话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听话能力、积极听话的态度和良好的听话习惯。这就必须了解并且遵循听话活动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心理、智力素质关系密切。

14.笨拙粗心的人与聪明细心的人听话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因为笨拙粗心的人只是听知其表,不晓其里,或者挂一漏万,而聪明细心的人则可以由表及里,听出真意,甚至听一知十„„。

15.对日常说话中出现缺陷和错误的产生,教师应怎样?

教师不要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压力;可以搜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评析,提出纠正的办法,其次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造成多说、爱说的氛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16.什么是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用身体的姿态、动作、表情来辅助传递某种信息。17.什么是复述?

复述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用自己的话来述说课文内容的方式。18.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它要求现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要求培养出智力高度发达的人才。

19.怎样通过朗读和背诵加强记忆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技能,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背诵记忆的支撑点,使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朗读背诵的效率、增强记忆力。

20.怎样理解德育内容的非系统性?

语文学科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并非系统的,而是分散在各册及各篇具体课文之中的,上下篇课文之间,上下单元之间在德育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也非有系统的编排;而且在同一篇课文中可以有若干方面的德育内容。21.你怎样理解“课外阅读感染”的途径?

课外读物中可供学习的榜样很多,有的还是感人至深的,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这个途径,帮助学生选好书、读好书,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22.简述德育与美育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德育是受动式的教育方式:理性反思、启迪智慧、激发完善自身的意志力量;以其逻辑力量和说服引导,引起学生心灵震动,锻炼个性。美育则是主动接受教育的方式:审美陶冶对性格的洗礼主要依赖含有理性成分的情感因素,感染调动学生,使学生以心灵沐浴春风,欣然接受。

23.怎样理解“披文入情,发现‘自我’”?

在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调动或填补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其在对象物中发现自己,在审美观照中发现自我,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坚定自己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24.社会的语文环境是否完全是纯净的没有一点污染?我们应教育学生怎样面对?

社会语文环境也有污染,应教育学生投身社会,在实践中去分辨真假、美丑、善恶,同时用自己健康的、规范的语文行为和习惯去抵制社会的语言污染。

25.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大致有哪些?

大致有:教学方法多样,避免程式化;引发疑问,激起求知兴趣;引进“活水”,开拓学生视野;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引进“活水”,开拓学生视野等。26.语文教学利用声像媒体有何好处?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崇高的思想品德及爱国主义精神。27.考试与教育评价是什么关系?

考试是教育测量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教育评价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28.简述教育评价与考试评价是否等同?

教育评价一般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有关教育现象的数据资料,分析所得结果并作出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而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法和基础,两者并不等同。29.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规定,体现着教育较长的终极价值,是针对宏观而言的;教育目标是指社会对教育子系统的质量规定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体现短期阶段性的具体价值,是针对微观而言的。

30.中学语文课本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常用文体读写、文学体裁及鉴赏、文学史常识、古代文化常识

31.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有哪四项?

①文道统一的原则②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③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④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32.教案的种类有哪几种?教案的格式有哪6项主要内容? 三种:详案、略案、微型教案

醒目居中的课题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准确精练的教学重、难点分配合理的教学时数及步骤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美观的板书设计

33.编写教案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三项要求是什么?

①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②条理清晰,纲目分明,便于操作③要显现出严密性,一旦设计定型,不要随意变动。

34.人生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要经历5个阶段:①婴儿期(0—3岁)②学前期(3—6岁)③儿童期(6—12岁)④青少年期(12—24岁)⑤成人期(24—)

35.语文教育系统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精神文化教育。

36.与国际接轨,推进信息现代化,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哪些主要工作?

答: 规范汉字用法,推广普通话,正确、科学处理繁体字、简化字、异体字的关系。37.语文课堂教学有哪些主要课型?

①阅读教学:预习、讲读、练习、复习等课型

②作文教学: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等课型 ③听说教学: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课型

五、板书设计

1、请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然后设计一幅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请仔细阅读朱自清《背影》,然后设计一幅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答案 情节线索 开篇记思——不望背影 交代家境——烘托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车站话别——注视背影 结尾怀念——再现背影

3、请仔细阅读《伶官传序》,然后设计一幅简洁、美观的板书设计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答案

908 912 923 926 父死,继承父位 灭燕 灭梁 自己覆灭 ———————————————————— 建立功业花了15年

——————————

国家倾覆只用了3年

六、论述题

1、教《截肢与输血》讲白求恩争分夺秒抢救伤员时教师设问:“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时间意味着什么?”有学生抢答:“时间就是金钱。”您怎样继续讲下去?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任选一段,写一篇小议论文,题目自拟。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不把学习重点作为教学重点,而把那些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3、了突出师范特色,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讲授,必将进行较大改革。那么,如何对这门课程的讲授进行改革,请谈谈你的想法和具体建议。200字左右。

4、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5、语文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6、在现在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中,有一些人上课就夹着课本上课,下课就不知所踪,晚上就整晚打牌,平时基本不作教学钻研,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300字)

7、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家长就忙着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希望老师能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300字)

8、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班的成绩不好,老师常常将不好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素质差,上课不听讲。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想法?(不少于300字)

9、现在有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对语文学科很轻视,认为学生只要多学习理科科目就行了,语文到了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300字)

论述题答案

1、首先要表扬学生有现代意识。然后指出,时间是什么?——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在这篇课文里,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时间就是八路军战士的生命。

2、提示: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3、说明: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论述题,可获得对我校师范专业语文教学论课程进行改革的诸多信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文从字顺,有一孔之见,便可酌情给分。

4、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共有四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急剧变革很快就反映到语文教育领域。旧式的私塾、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兴办新式学校的重要性。但学习和推行新的科学文化,就不能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于是我国的中小学逐渐设置了相应的语文学科,有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当时的教育工作者也陆续编写出版的一些新的语文教材中。这些新教材取材范围较宽,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新情况,在许多方面打破了语文教材历来纯粹是选文荟萃的成规。这些教材的出版,既是新学制和语文单独设科的产物,又推动了新学制和语文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次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到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之前,虽然中国近代教育制席已开始建立,但仍然存在着大量封建的东西。“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带来了中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当时反封建相对应的是语文教育方面也出现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浪潮。经过激烈论争以后,在语文学科方面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明确了“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德智”的要旨。这一时期,对国语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原则、方法都进行了大的改革,制订了国语课程纲要,新编了国语教科书。

第三次变革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为了适应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名称由过去的“国文”、“国语”统一更名为“语文”。

第四次变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全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要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在重视教育的这种大环境下,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成员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5、语文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而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其次,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和发展。一个正常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来进行思维,而一个人的思维力又是其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再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所谓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此外,文化还泛指一般的知识,包括语文方面的知识。正是因为有了文化,人类生活才有意义,存在才有了信念,社会才有了秩序,人们才有了教养。人们通过文化可以接通历史,直观现实,憧憬未来。文化因素与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丰富学生的智慧,也丰富他们的个性。

6、在现在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中,有一些人上课就夹着课本上课,下课就不知所踪,晚上就整晚打牌,平时基本不作教学钻研,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200字。

提示:可以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方面进行说明,包括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等等。

7、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家长就忙着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希望老师能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一番评述。不少于200字。

提示:可以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老师的师德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述。

8好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素质差,上课不听讲。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想法?

提示:教师应首先反思自己的课是否能够吸引学生,自己是否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是否明白学生的知识缺陷,是否讲课具有针对性等等,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9、现在有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对语文学科很轻视,认为学生只要多学习理科科目就行了,语文到了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一番评述。

提示:从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入手。即: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语文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年。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套。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A.1963年

B.1958年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率先创导的。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精选合集)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1.(C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 集中识字 B. 分散识字 C. 识写分开 D. 注音识字 2.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

    小学语文教学论

    2015年春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进行多容量、多项目、多功能的评估是( )。 A.......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 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在西方,“课程”这一概念是由拉丁语“跑道”转化而来的,与“学习过程”同义。 2、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包含了教育目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