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23: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目前数学课程的评价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等等。目前所采用的依然是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也仅是纸笔考试。

课题研究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运作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细化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测试评价目标;

2、制定数学学科测试框架;

3、学生综合学业评价的操作实践(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现状的研究;二是小学数学学习多元化评价案例研究。

(一)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的研究

目前,小学生学业评价中考试成绩仍被视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且考试成绩多用百分制的形式来表示。对于这种以量化的分数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的表现形式,具体现状调查分析如下:

问题之一:量化倾向严重,评价功能单一。在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业成就只运用纸笔测试形式来考核,考核结果仅是单一的量化的分数,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每个学生的试卷,更谈不上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性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功能被简单地认为选拔适合进一步学习的儿童,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问题之二: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会呈现大量的信息和问题,只采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对学生的最后学习结果进行评定,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学习过程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难以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调整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问题之三:重视共性,忽视个性。在这一机制下,我们为了获得一个抽象概括化的表征分数,在学业评价中只会注意学习的共性的、统一的目标,并以此为基本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评价。采用单调的、抽象的学业考评,必然会丢失学习过程及考试过程中已显出来的大量信息,把相同考分的学生看成相同的发展,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

(二)小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案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以及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与学生数学的学习更为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开展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研究,旨在体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指导评价”。我们拟通过学生学习数学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和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评价案例研究,把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案例研究引向深入,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

1、学生学习数学“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

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它能很好地贯彻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要关注过程,关注个体差异,关注自我评价,关注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成长记录袋的宗旨。

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材料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对数学学习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进步:(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2)收集有关资料。

(3)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4)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5)解决问题的反思。

2、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

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的循环,是相互融合的。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要善于把反思教学作为促进自身素质完善,业务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评价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学生参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氛围;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评价运作范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 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通过教者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对学的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对教与学的随机生成性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地持续地和谐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理论研究成果和文献材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评价的先进理论,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对象 年组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

1、搜集课题相关文献资料,理性思考相关问题,设计课题研究框架。

2、召开开题会,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9月

1、小组成员明确责任分工。

2、实验教师进行小学生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3、实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积累开发小学生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研究的个案,积累过程资料。

4、实验教师开展阶段性交流、研讨活动,反思调整实验进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把研究成果上传博客。

(三)结题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全面总结提升小学生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研究的经验,进行课题总结并上报结题材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在数学多元评价方面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生综合学业水平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自尊与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学业评价的永恒追求。所以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1、使用数学档案袋

新课改强调应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因此,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评价,除了卷面成绩外,还采用了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借此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和进步历程。

在学期初,针对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由教师向学生做以全面介绍,并且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进行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带有分层的文件夹,以便把不同类型的材料装在不同的夹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自己的档案袋进行封面设计和包装,彰显个性。

在要求学生收集数学档案袋的内容时,明确如何收集材料来反映所学到的东西,怎样组织和归类整理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如何存放材料。在教师和家长的提示下,学生把自己认为能体现自己数学学习情况的材料收集并保存起来。

在学生收集好材料并保存起来以后,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从中选择所需材料放入档案袋中。如:自己课堂上或课后完成的数学,各种训练内容的资料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并反思及各种表格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调查记录或制作;在课外参加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活动记录;平时所写的数学日记;每次测验的试卷;期中、期末试卷等等。虽然有一定的要求,但不限制学生所选的内容,只要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材料都可以装入档案袋。有的学生把自己独特的解题技巧、老师和家长的评语、自己阅读的数学读 物等等都装入档案袋,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总之,档案袋里的内容只要能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都可以选择,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在学生选择好档案袋的材料之后,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共同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因此档案袋评价只能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评为辅。刚开始,学生抓不到头绪,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要多一些。学生首先自评,自评时汇报自己对所学知识点明确与否,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及其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互评;最后师生对数学档案袋的内容进行评价。

学期末,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束后,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整理,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反馈结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优势,弥补不足。同时提醒家长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帮助孩子进行反思总结,并监督学生随后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及时总结,找出优点及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完善自己的教学。

档案袋评价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所增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供了更多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的机会。

2、设计分层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而小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差异”并不是等于“优 劣”。“差异”同样是一种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巧用这种差异,使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切实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的目的。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即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照顾学生好中差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选择作业,学生各取所需;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3、期末综合评价

在期末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我们采取日常表现和师评、生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行为与习惯、学习方法与能力、综合评价及改进意见等。

(1)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课上遵守纪律、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有所创新的学生发课堂卡,对乐于帮助别人,乐于与他人合作,在课堂上能关注别人的行为,并给予积极评价的学生发合作卡,十张卡换一张小奖状。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独立认真完成并整洁的学生 发作业积分卡。作业中,如果预习笔记、自主数学得到10个“优+”,可直接得小红旗。10面小红旗,可以换一个小奖状,10个小奖状可以换一个大奖状,所得荣誉能和三好生相媲美。这种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往的评价更完美,更有激励性。

(2)鼓励学生与学生互动评价。课堂小练习,通常进行生生互动式评价。首先由学生自己先评价自己,自己给自己打分,再由学生予以评价。(3)不可或缺的评语评价。教师评语可以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评价时,教师巧用评语,打动学生的心,激活他们的情,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家长则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学习自觉性、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勉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总之,多元评价方式的确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并用严谨的态度进行合理的猜想、验证和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七、课题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本课题存在问题

1、虽然数学档案袋有诸多优点,但实施起来也有一些弊端。如: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全面;班级人数多,教师的工作量大,评价时难免会有疏漏等等。

2、在平时阶段性检测的时候,是否也能着眼学生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设计和发展性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状态下比较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试题,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二)今后的设想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质量的测试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我们力求将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在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的过程中,以中等生为测评对象制定练习或测试标准,使学生在应知应会的保底要求下,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思想方法;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互动平台,进而促进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让学生通过参加测试评价,在自信、成功的愉悦中健康成长!

赵明瑜

2014年 6月

第二篇:《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申报表

附件1:

编号

2016zh029

铜仁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子课题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德江二中《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 究》课题 负责人 周 婧 负 责 单 位 贵州省德江县第二中学填 表 日 期 2020年4月1日

铜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0年4月

德江县第二中学

《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执笔:梁中华

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课题研究有着特定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机制度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用各类题目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查学生。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静止、绝对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桎梏,束缚了当今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针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指出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对师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困惑,也有探索。我们结合我校实际,尝试通过多元化评价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通过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构建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师的价值取向,促进师生的发展,最终使评价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

研究之初,我们拟定了清晰的思路,将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为教育教学和多元化评价两个关键词。考虑到我校实际,我们谨慎选择和我校校情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学生个人素养三个方面的多元化评价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把评价形式及内容的改进、创新和建立科学、系统、高效的评价体系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分析问题→探索→形成理论预设→研究中及时调控→总结经验→形成评价机制”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借鉴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

I.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一、“学生个人素养多元化评价研究”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研究”是“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究”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对于“学生个人素养”,我们首先界定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主要是阅读素养、国学素养、爱国素养等方面。学科素养则主要从我们几个子课题组负责人所任教学科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入手,这些学科涵盖了工具学科和自然人文学科,虽不全面,但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我们将该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纳入本课题其他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形成对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一个支撑点,进而形成一个系统的成果。

(一)人文素养评价

1.学生人文素养评价研究的背景:人文素养决定高中生发展的深度

本课题的提出是源于我们的认识。我们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认为人文素养决定高中生发展的深度。人文素养应该成为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重要一环。

多年的应试教育的确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很多的合格人才只是技能方面的合格人才,而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因为许多人掌握了大量的技能知识,却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许多人会解决很多世界性的难题,却没办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些人在技术层面的能力可能无人企及,但是生活的智商和情商却可能极其低下。所以说这些人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却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

简单地说,人文素养指的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我们的社会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技飞速发展,资讯空前丰富,个人意识逐渐增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却一天天空虚和迷茫,很多人在前进的河流中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和限度,尤其是作为明天栋梁的高中生,在高中这个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缺乏了必要和合理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和提高,必然会限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培养、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扼要地说,就是要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基本心理品质。

2.学生人文素养评价研究的目标

围绕现阶段高中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即理科生普遍缺乏文史知识的认识和传承,“传统文盲”大量涌现等现状我们深入探究了现阶段高中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家庭层面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使得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占据了青少年上大学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从小就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滋润。社会层面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的功利心理日益明显和突出,这种心理逐渐向学校向教师进而向学生渗透,使当前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觉得高中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除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要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而对人文素养的评价也应有一套适合的体系,我们力图寻找到这样一个适合我们校情的系列人文素养评价体系。

(二)学科素养评价

1.学科素养评价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强化教育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轨,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后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中学各学科的学科教学的实际,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处于传授知识、技能的低层次上。培养和发展能力,介绍、训练科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才刚刚起步。学生学科素养,社会责任感、及勤奋、坚毅、合作的学科素质教育,都未涉及,我们这个课题组对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为学科教育做了一次有益尝试。从去年起,铜仁市教育局提出教学领域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这就亟需对学科教育的理念、方法、途径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正是积极响应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而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而且我们知道,正如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的:“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毋庸讳言,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事实上仍然停留在升学应试考试的教学层面上;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是围绕着高考升学率,学生仍然是肩负着考试机器的重任,为考分奋斗;进入社会的那部分学生在接触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不能实际应用,遇有问题难以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即缺乏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缺乏科学素养。我们普通中学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包括农民工子女,处于城市的边缘,社会的边缘。这些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较为有限,学科素养较低,而且他们占中学生中的比例却相当之大。假以时日,他们必将购成社会主体成员,他们的科学素养势必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如何使这些低分进入校门的学生高质量走出校门,极需要我们教师在中考、高考的重压下更多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奋斗打下良好基础。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担当。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具有紧迫性。

2.“学科素养评价”课题研究计划达成的目标

通过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套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科素养培养的作用,探究培养学生“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摸索也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评价体系。

二、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一)的发展与教学模式的发展密切相关。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更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对工作带来的实际变化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1.在高考改革的今天,2035年我国要全面实行教育一代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2.教师的课堂评价有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量表评价、学生评价等几种方式。

3.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取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价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4.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5.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印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本课题研究则采取学生的评教,学校领导,教师同行听课评价评价方式,对上课教师进行打分评比,以对教师的任课做出相应的调整,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问题研究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责任所在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公平。

(三)问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寻求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将“从相对评价过渡到绝对评价;从分等级评价过渡到诊断激励;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发展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作业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在国家拟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背景下,聚焦教育瓶颈之一——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能再停留在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和行政部门的一般口号,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尤其需要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科学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减负增效。这是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必然之举.当务之急。

德江二中属普通高中。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花大力气研究新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致力于课题研究,把过去的经验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课题研究,目的是改变我校教育教学评价现状,拓宽教师观念,改变过分重视单一成绩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试的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等功能

II.课题研究情况

一、学生个人素养多元化评价情况

(一)研究的思路

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的评价体系研究应坚持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主要途径,将学生的成长融于具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树立观念、传承精髓,整合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道德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并将评价体系融入学校特色发展之中。

(二)研究的策略

在方式上:分组开展,整体推进;

在内容上:课堂为主,评价适用;

在过程上:先造氛围,逐步内化;

在方法上: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在范围上:师生参与,共同提高。

(三)研究的措施

1.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

2.建立了课题组研究例会制度,每季度一次研究工作交流、反馈、小结。

3.成立四个行动研究小组。即国学教育教学组(负责人:梁中华班级:2016级(06)班)、英语教学组(负责人:石大庆班级:2016级(01)班)、物理教学组(负责人:梁尚昆班级:2016级(13)班)、化学教学组(负责人:陈军班级:2016级(12)班),分块面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4.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包括:研究方案、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学习资料、活动案例、会议记录资料、经验总结、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等。

5.开展内外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种课题研讨活动等,提高教师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6.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国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的认识,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教育合力。

(四)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2016年9月——2018年8月,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1)阅读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研究的思路。(2)总结学校已有的经验,确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成立课题组,建立相关制度,培训主研教师,为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保障。

第二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在课题组的组织领导下,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认真审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编制调研问卷、访谈提纲、收集调研资料。

2.追踪开展情况,收集过程资料。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对各自调研材料作初步分析,收集相关案例。

4.课题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阶段性研究汇报会。

第三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提交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总结或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1.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结题报告。

2.整理资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形成成果资料,出台《德江二中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手册》。

3.申请结题。

4.固化成功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特色。

二、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一线九大文字学科全体教师。

(二)研究步骤

根据课题组的总体规划,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2016年9月——2018年8月)。参与人员:刘强 张晓强 何正元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所有成员参与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采取大会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成员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材料,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充分利用校园网及时报道研究动态,展示研究的内容。

第二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

全面研究总课题组分解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完成调研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第三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

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提交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总结或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人员在刘强主任的统筹下有序进行,由于学校处室工作变动,于2018年5月17日在学校的教研工作推进会上公布,子课题《课堂教学评价》增加吴昌廉并负责该子课题和整个课题的相关工作。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通过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机制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本校课堂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情况。

3.案例研究法。在实验中形成典型案例,并分析研究。

4.文献资料借鉴法。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材料,借鉴其做法,在实践中尝试,不断改进。

(四)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每个人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承担的责任,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认真审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编制调研问卷(张晓强)、访谈提纲(张晓强)、收集调研资料;

(3)追踪开展情况,收集过程资料;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对各自调研材料作初步分析,收集相关案例;

(5)课题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阶段性研究汇报会。

2.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

(1)全面研究总课题组分解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完成调研报告,根据行动研究的步骤,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完善激励机制;

3.中期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

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提交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总结或论文。

4.课题结题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1)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刘强 张晓强 何正元),撰写结题报告(吴昌廉)。

(2)整理资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形成子课题成果资料。

(3)参与总课题组申请结题。

(4)总结成功经验,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三、学生作业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多员参与评价:

(1)互动评价。写字.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采用互动评价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先由学生自评,自己检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自己评定,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最后进行师生共评,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设置相关标准,共同评价。评价后要有学生作业的第二次反馈,教师要进行批改记录,但可以不是精细的批改,当然也不是做做记号,而是进行形象性.等级性和对话性的评价。

(2)教师笔评。课堂作业.作文.单元检测由教师亲自动笔评改。

(3)家校联评。每周一张致家长书,向家长反馈一周中班级中发生的情况,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请家长书面反馈自己的评价。

2.分层评价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作业的解答情况分两个层面评价。作业本上的作业评价:按照正确率高底分别评价A+、A、A-、B+、B等,按照书写认真程度分别得三颗☆,二颗☆或一颗☆和“!”。作文评价:按照作文内容好坏分别评价优、良、中、差四等,按照书写认真程度分别得三颗☆,二颗☆或一颗☆和“!”。

3.积分评价

档案袋中建立积分评价,让学生每一次作业以后,据作业上的得等级情况在积分本上统计相应的分数(A+为5分,A为4分,依次减1分;一颗星为1分)。一周统计一次分数,分别评出优秀奖5名、优良奖10名、勤奋奖15名与鼓励奖15名(另5名不得奖章者给予口头鼓励)。为了鼓励差生、培养尖子生,我们又规定作业有进步的也可得一颗☆,到学期结束时,评选出“最佳作业者”。这种作业评价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比以往的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完善。

4.评语评价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在评价作业时,我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巧用评语。通过语言上的激励打动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情,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优秀。我们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经常运用一些名言警句或口头化的语言作为评语。好的评语是号角,鼓舞学生前进的激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多种形式的有效作业,分析作业达成的目标和效果,根据积极效果,初步制定作业评价标准,对评价标准进行系统提炼,形成学生作业评价体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以此评价体系指导有效作业的开发,形成良性循环。图示如下:

开发设计有效作业类型→分析达成效果→制定评价标准→形成作业评价体系

III.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个人素养多元化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的一系列特色,并通过学生个人素养评价,促成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

(一)通过采用适合校情的学生个人素养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培育和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要想提高这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必须从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学生抓起。依据之前的现实情况,落实方式之一就是将选修课做精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从书本中走出来。从民族的发展高度,学校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或者考评。这样,先引起学生、家长、老师的重视,进而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人文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因而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无声地受到人文素养的滋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整个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校园必须是莘莘学子增加学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建设这样一个场所而努力,努力营造出有品味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苏中,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处世之道渗透到灵魂中。然后通过相应的评价措施,来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所侧重的有所计划的有所针对的下功夫,这样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以下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重点阐述语文学科教学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最为显著。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围绕阅读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各项基础能力。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理解文章大意,感悟作者意图,体会文章揭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这便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

(1)通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突出“读”的重要性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要实行“松紧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有“懒惰意识”,不能事必躬亲,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以自己的理解撰写读后感。教师应将学生的读书心得进行分享,注重激励和鞭策,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培育人文素养。

(2)通过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会增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课文理解错误的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为这些学生制定一个思考方向,然后鼓励其朝着这个方向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学生的探究过程即是深阅读的过程,深阅读才能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

(3)通过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阅读教学的素材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还应延伸至课外。一方面课内教学内容十分有限,并且还受课时的限制,学生难以学到足够多的知识,无法满足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真正的课堂在课外,优秀且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读物,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另外,课外阅读成果还将反作用于课内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课外学习的成果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前提是学生应保证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诚然,课外阅读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

(4)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结合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学手段创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核心便是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主性,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编排学习计划,做自己学习的“总设计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循序渐进、科学应对。

(二)通过采用适合校情的学生个人素养评价体系,摸索出了一套学科素养提升的方法

1.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

学生对提高学科素养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初步形成,学生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逐渐增强。

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转变。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教师教学中选取和处理的教学内容大为改变,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使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学习方式也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a.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学习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他们学会了采访、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b.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现代教育观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无论课内课外,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实验教师反映:“实验班学生‘说’的能力普遍提高了。”

c.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我们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用实验班任课教师的话来说:“现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起。”

d.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我们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实践活动课,而且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

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科学的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物理、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实际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多次探究,其问题意识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已经成为学生自然的习惯,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而且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借助生活常识提出假设,或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假设。由最初的对实验探究的好奇、看热闹变为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通过两年多的《加强科普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我校科学素养实验班学生的崇尚学习,养成了自主学习、科学地学习的习惯;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自主探究的方法;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师在变化课题研究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观以前,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跟大多数老师一样总是认为一切教学活动围着分数转,学生的学围着老师的教转;上课大容量,课后大作业量;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一切为了分数,只要分数考得高就好方法。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与反思,课题组教师已经逐步树立起了学科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是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更有人(指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②面向群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学生不是碗,教师不是缸”。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现代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在主体之间进行的精神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是容器,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思维是由教师去发现、开发、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造过程。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教师确立了四种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学生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晴雨表”的智能观;“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教育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形成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课题研究中,教师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深刻认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增加演示实验,丰富学生的体验;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自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为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的认知性学习为多维的体验性学习,变机械的决定性学习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变单项性活动学习为综合性的活动学习。学生能够人人参与、全情参与、全程参与,学生能够达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的积极态度。

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师角色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改变了。a.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在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我们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同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b.教师成了教育的研究者。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就成了教学的研究者。C.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d.教师研究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建立了一个具有主体性、开放性的合作型教师集体。

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业务水平整体有较大提高。

3.学校在发展

学校呈现爱学习、思学习的良好氛围:学校这几年通过开办学生专题讲座、选修课,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推行研究性学习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浓烈的学习氛围。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校成为全铜仁市范围内三类校的佼佼者。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科素养实验班教育教学更是节节攀升。

4.社会的肯定课题研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映。学科素养实验班开办以来,学生家长对学科素养实验班的教育方式非常满意,认为德江二中的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家长对德江二中的培养方式深表感激。

二、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成效

(一)认识成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在于:“评价价值取向由知识、技能考核的单一取向,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评价的方向发展。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范式由侧重量化评价转向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从课堂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把握来看,课堂教学评价要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进行转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二)操作技术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了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研究水平。

(三)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近三年我校高考上线率的大幅提升上。

三、学生作业多元化评价研究成果概述

(一)前期研究成果

前期,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初步掌握学生目前的作业现状,以及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教师开发设计了具有各学科特色的作业。综合前期的研究工作,我们初步制定的学生作业评价体系应该是:

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A

B

C

1.能够复习和巩固已教技能

2.有趣且有挑战性

3.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

4.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进步

5.应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完成此作业所需要的资源,且有书面的要求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作业情况差异较大。我们探究的作业评价体系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

2.如何处理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两者的关系。我们的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和学科素养的养成,这和当今应试教育的融合度有多高,这影响着我们的研究展开的深度。

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4.完成作业的评价记录容易遗失,比较难完整收集。

所以本课题后期工作的着力点将围绕以上难题逐一解惑,完善学生作业评价体系。

(二)后期研究工作的具体展开及其成果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课题成员的头脑。

2.分工合作,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突破课题研究困惑

困惑一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作业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先前的作业评价体系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分层作业研究组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很早就做出了对分层教育的思考和理解。作业评价时,如果想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分层作业的布置是有效途径。我校物理组成员在分层作业布置上率先做了尝试。每份作业,根据难易程度,把习题分为A类题,B类题和C类题三种,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选择的,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所以除了少量必做题,大部分习题都由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同时秉承“能者多劳”的原则,鼓励有一定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完成一些内容较深.难度较大的习题,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让各层次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评价时,对中等和相对落后的学生更关注学习过程,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书写工整.准确率有所提高的,提高评价等级。对于优秀的.能力较好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比思维的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和创新,以形成竞争的氛围,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虽然加大了教师的批改难度和工作量,但这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评价机制确实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困惑二:如何处理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两者的关系——有效作业研究组

在目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要追求升学率,往往把过重的作业负担推给学生,使学生做了很多无效作业。无效作业必然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片面。所以,作业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效。有效作业的设计和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也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更科学和合理的评价。

以生物学科为例,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有效作业”可设计以下形式:

a.精活作业。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b.实验作业。新课程明确指出:“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这就是说,生物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如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家庭制酒制醋等方面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

c.观察作业。观察是学习和研究生物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性作业,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布置观察性作业,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察内容、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如学习了“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节课后,让学生观察不同品牌洗衣粉所加的酶的种类.有关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等。

d.知识构建型作业。每章节学完后,要求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的问题模型,解题策略,我已经掌握的方法和能解决的问题,把我的困惑与疑问罗列出来交给老师(自我发现问题)。

e.自命题-探索作业。探索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正与新课程改革相吻合,如怎样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合浓度,根据已学过知识制造一个问题,要求写出命题意图和详解过程。

学生普遍对新型作业与批改感到新奇.轻松.兴趣和主动。作业量小了质量提高了,重复操练没了构建创新多了,精活代替了题海,抄袭现象没有了,与老师合作搞学问多了,师生关系好了。教学效果普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考试成绩普遍提高。

困惑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更全面评价学生——学生课外发展研究组

“作业练习”主要有课堂练习同时也包括课后作业(校内.校外)。我们既要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发展。尤其在现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学生每周两天休息,评价学生的课余生活,挖掘学生的课外能力成为将成为我们全面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题组近年来在教学中对课外实践性作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学生探究的时间.条件.能力等诸多问题,针对本校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实验类.体验类.社会调查类.语言表达类等课外活动。

a.家庭实验:主要取才于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学生用这种随手取材的方法进行实验会感到分外亲切。例如:“酒瓶发声”、“纸船烧水”、“手电筒成像”等实验,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现象产生原因,以达到课程知识与应用的整合。

b.体验类:学生利用双休日做一些必要的家务,体验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当回家中小主人;模拟法庭,让学生当回“小法官”。

c.社会调查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学校走向大自然和社会,以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探究能力。

d.语言表达类:学生积极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共有3位学生获得荣誉表彰。

这一系列活动的展开,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能量。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困惑四:完成作业的评价记录容易遗失,比较难完整收集——评价记录组

传统的作业方式是,学生把做好的作业交上来,集体批作业,批完后把作业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反思。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的作业能够得到及时修改与反馈,但也有一些不足,很难对学生批改进行二次反馈,还有不足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记录,不太容易保存,效率太低,查询烦琐。我们思考了另一种作业评价体系,就是利用我们现有的广泛流行的网络工具,例如:博客、QQ群、网盘等等,形成一个互动的作业评价模式。

作业及评价流程图

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并评价学生的作业,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运用网络的技能,培养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能力。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自我管理,尽情发挥,广交朋友,遨游天下,又可以记录自己成熟与成长的轨迹,踏上社会,这也是人际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份收获,会影响学生的终身。

3.构建学生作业评价体系

通过对以上作业类型的开发和研究,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收获,这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把这些评价标准进行系统化提炼,我们构建的学生评价体系如下:

评价体系

具体标准

A

B

C

结果性评价

1.巩固所学的知识

2.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3.保证一定的正确率

4.提高一定的应试能力

过程性评价

1.关注获得的过程和体验

2.重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促进学习态度的转变

4.促进生生合作和交流

5.促进操作技能.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性评价

1.尊重个体差异,展示聪明才智,张扬个性

2.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由课内知识延伸至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

4.取得一定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反响

对评价体系的说明

作业评价体系由三部分评价标准组成。结果性评价侧重对学生作业所达成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以书面测试的手段检测。虽然书面测试成绩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成为很多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甄别和选拔人才,书面测试无疑仍是最客观最公正的手段。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如瑞典.法国.日本.德国等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都十分重视书面测试效能。所以我们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不回避作业的结果和学生的应试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是我们评价体系的第二组成部分。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构建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体系的根本立足点。所以通过适当的作业,能否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创新发展.终身发展,是我们作业评价体系的第三部分。

评价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性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认知领域入手,过程性评价从实践领域入手,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发展性评价更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的生存.适应能力。

这种评价体系贯穿了教育教学和成长的全过程,正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知识向情感.能力延伸,从教师向学生.向社会延伸。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其他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编制了一套学习专著

围绕此课题撰写了相关论文。如党信老师的《提高数学作业实效性的研究》.杨志老师的《浅谈英语作业的多元化设计与评价》

IV.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存在问题

(一)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领悟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尽管在学生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和途径上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时代性上不够突出,校本特色上还需下功夫。

(三)本课题的研究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课程实施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才能见效。

二、未来展望

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深切感受课题给我们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变化的同时,也感受到,无论是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还是评价标准的具体量化,我们取得的成绩还很小。我们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涉及各层面各学科,关注的是普遍性评价。我们将在以后在实践中,把我们的课题进行推广,根据各科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评价更科学,课题研究更有价值。我们还真诚希望能继续得到领导们的关注和专家的指导,以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更好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主持人: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焦香云

一、研究的意义、目标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抄写下一篇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法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的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学习“小学作文评价”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把握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多元评价的方法指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更好的进行习作训练。

研究范批,对学生自我批改,独立批改,小组批改,教师批改、习作评价激励方式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水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研究方法

(1)、行动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主动尝试和探索。

(2)、案例研究法。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炼教育教学观点。针对性地研究。

(3)、文献研究法。从学科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四、研究的过程

1、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

在学习批改之前,首先要教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一次作文后教师可以在全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作,通过投影,示范详细批改,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规范性的批改符号,尤其是删、添、调、改等常用的符号。培养学生见符号明意图的思考习惯和领悟能力。学习从字、词,句、标点方面进行推敲一段话的内容,以及错别字的辨析要求。从详细、照应、过渡等方面考虑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检查落实情况。比如此次训练的重点是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那就要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如何?。其次注意批语的写法指导。写批语是批改中的一大难事,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逐步学会写综述式的批语。在批改、研习他人作文时,更提倡赏读,对作文中用的准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特定的符号进行圈划。批语更多的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言。教师边评边说明,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评改的全过程,最后,让学生把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对照,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会批改。

2、师生互批相结合(一)、自我批改

以往当一篇习作完成后,老师发下作文本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出现的几率减少许多,也为下面的批改打下了基础。

(二)、独立批改与小组讨论批改相结合(1)、独立批改

独立批改是指两位同学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最后再文末写上总批,既可以是赞美式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独立互批,更有利于交流,沟通。

(2)、小组讨论批改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自己读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优秀习作被小组同学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习作的兴趣;自己的文章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构思、写法的精妙之处,领悟写作的方法。

(三)、教师批改

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互批后教师更不能万事大吉。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当然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

3、读批改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往往是誊写下一篇作文时,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关注作文等地的占100%,关注评语的占40%,关注错别字的占86%,究其原因,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分数。留心错别字是教师的要求。而评语也就是看看而已,多数学生根本不看,更不会考虑教师与同学为什么这样批阅,只等评讲完后,赶紧抄下一篇。同学与老师辛辛苦苦的点、画、圈、评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修改的意见很难被采纳,严重挫伤了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因此,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例如文中一些启示性的眉批:“这段景色描写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更生动!”“这句话不通顺,可以改一改?”补充内容的眉批:“说话时他的表情如何?写进去

多好!”,“他在捕鱼时,动作是怎样的,手、头、背,可以写写”你就可以考虑同学、老师的建议,想一想,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可以写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修改,或有疑议也可以去请教批阅的同学。“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认真读作文,读批改,在自己思考与他人的交流中更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训练重点,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欣赏自己习作中的优势。修改后的习作可以与批阅的同学商榷,也可以请老师批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

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或是给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样的修改太棒了!”,“真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景色让你写神了,加油!”„„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习惯。、阅读作文

小学生对同龄人有一种认同感,渴望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很希望看看同学的作文是怎样写的,(即使互批,也仅仅局限几个同学之间)以往学生的作文交上来,都被老师拿到办公室进行批改学生很少有机会拿到别的同学的作文。我采取了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教室的方法,每次只带一部分作文回办公室批改,批改后马上送回来,全班的作文都向每一个同学开放,人人都可以翻阅,当然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文,不通顺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片段。每次评讲时请学生推荐好的作文,评选出最佳作品,而这些作文又会成为班中的“畅销书”。班级的图书角中同学的作文作为“阅读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星级小作家”评选

每个学期在班级中评选一次星级小作家。级别设为“五星级小作家,四星级小作家,三星、二星、一星小作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会领取到作家星级卡。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取得“红星”,激励全班学生积极投入到习作中,我给学生公布了得星的规则。

1、完成习作成绩优异者。

2、经过努力与自己相比较有很大进步者。

3、克服前面出现的缺点,态度认真,质量较高的。

4、注重积累活学活用的同学。本着“只要你努力,我就会看到”的原则,几乎各个层次的同学我都考虑到了。每位学生都觉得有“星”可拿的机会,都会积极地行动起来!。

6、预支“习作进步”奖状。

颁发奖状,利用表扬机制更好的关注班中弱势群体而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了习作后进的学生的评价、激励。

四、研究的成果

1、学生习作态度的改变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验,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变了。变得认真仔细了。原来自己的作文写完,也不过是写给老师看,几个同学看,而现在自己的作文要面向全班五十几眼睛,再也不敢马虎。同学、老师批改后会主动读作文,读批改,修改作文。

2、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通过多种习作评价方式的开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实践研究一年以来,通过习作互批,星级作家评比,预支习作进步的奖状等活动,使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习作训练中。

3、学生初步养成习作交流的习惯

学生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自然的接触到同年龄段孩子的习作水平,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以及交流学习的愿望。在交流中习得更好的习作方法,主动的学习其他同学的好办法,比如做读书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合理恰当的运用名言警句、如何更好的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评价主体多元化,有意识的引导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批改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为学生作文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王子琪的习作在市级《徐州广播电视报》上发表,苗晓棠、王艺霖的习作在市级报刊《青少年文学》上发表。还有多位同学在校级刊物发表过多篇文章,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年来,我坚持进行课题研究,多读书,写好读书笔记,结合课题研究及时记录自己的实践研究,课题反思以及个案。有困难及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年过去了,孩子们进步了,我自己也取得一些进步。《预支你一张奖状》在徐州教科研上发表。10月份在华东六省一市语文比赛课上获得一等奖,两篇论文获奖。当然在这一年的实验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五、课题研究谈几点不足:

1、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习作评价的情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注重实效,为学生的习作、日记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意愿。评价方式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心的布置、实施,不可千人一面。

2、随着年龄的增加,评价可做些量化要求、分项诊断。

随着年龄、能力的增加,把习作评价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习作互批的标准分解为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等几个方面,确定相应的分值,交给学生批改。让学生在评议过程中,通过减分,亲身感受到病句和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养成更好的习作习惯。

3、加强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读书笔记:

1、读《小学语文评价与测试手册》有感

2、再读《给教师的建议》

3、心中有学生指导有方法习作有兴趣

——读《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评论》有感

4、正确评价培养自信

——读《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有感

案例,课题反思:

1、习作互评——小组批改PK独立批改

2、闪闪红星“亮”习作

3、预支你一张“习作进步”的奖状

4、我做“小老师”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龙门中心小学

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龙门中心小学是灵台县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来自七村六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因而,我校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过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论文的撰写。

2、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3、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4、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实践,阶段性小结。(2011年4月至2011

年12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及相关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3)前测,调查问卷

(一)。

(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

(6)后测,调查问卷

(二)。

(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8)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解题能力研究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抽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了解。

2、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

3、观察法: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学困生课堂练习的各种情况,采取研究者或凭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4、数学法: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

四、研究的结果

(一)构成了四种开放式教学模式

经过及近一年的研究中,我们总结概括了由以下4种教学方法所构成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

1、激励评价式教学:

“激励评价式”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提出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任其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上落脚,它离不开情感激励与动力的维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评价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自我评价—体验成功。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它可以是故事情景,也可以是生活情景,还可以是实践操作情景等等。但它们达到的目的则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情景的展示,引发出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究的问题。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提出或者说矛盾的出现,都应该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面对问题寻找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互助合作的平台。我们倡导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解决独立探索中的困惑,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4)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主要是应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包含内化知识、实际应用、加深联系三部分。

(5)自我评价,体验成功。我们提倡教师把激励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贯穿课堂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养成自我

反思的良好习惯。

2、情景导入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来源于实验教师冯平的研究成果,她自开展开放式课题研究以来,课堂教学逐渐形成“和谐、开放、自主、合作”的氛围。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做”和“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解决问题中,采取了各自为“战”和“分组合作”相结合;注重“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创设一个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学习材料或信息,产生问题,通过筛选问题产生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索,通过交流讨论,从而形成结论,因为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反馈的信息可能会是若干种,那么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具体的又分为一些小的模块:

(1)实验探究式教学: 以实验为主创设情景;

(2)模拟实践式教学:即把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在课堂小天地模拟再现,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的情景;

(3)课外活动式教学: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其走进校园,走出校园。通过参与调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情景创设。(4)自主拓展式教学: 根据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去探究的情景创设。

四种方法在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中,即可以彼此独立进行,又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交互运用。

3、互动活动式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化,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指教学双方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活动,或者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来开展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1)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引入。(2)以“再现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的活动过渡。(3)以“模拟生活原形,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发展。(4)以“品味生活,享受数学乐趣”的活动延伸。我校教师马小娟参加全县教学评赛,获得了三等奖,就是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

4、自主参与式教学

自主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而有意的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探究的意识、自我反思的意识。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多数用于单元或整册书本的整理与复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教学前动员。即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公认的“困惑”,大致设想复习预案,让学生基本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时对自己的设想有一个大致的方向。(2)分组准备“抽签” 交流。即教学准备中,把学生分为四至八个学习小组,给出一定的时间,各小组进行精心准备。教师有意提醒要“抽签”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3)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资源共享,因为是分组,教学形式

肯定会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那么在交流中,教师便有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让他们过把教师瘾的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教后反思。这一内容不仅仅是互动式评价那么简单,而是要对学生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参与作一个高度的总结,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点拨,取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比较认可,实验教师都感到效果比较理想。郑丽丽老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执教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参加灵台县教师教学评赛,获优秀奖。

(二)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显著得到提高

1、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是我们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时空、评价、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问的良好习惯。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不断会学习,还爱学习了。

2、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成果中发现,他们的创新能力真正增强了。由于学生爱学数学了、乐学数学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领域就更宽阔了:一本本的数学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是现实的、鲜活的;一篇篇的数学摘抄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课堂外的数学也精彩;一幅幅漂亮的数学剪贴小报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成熟与发展,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职业的幸福;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倡导团队精神,注重集体智慧,因此教师个体之间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优秀、高效的学习型团队正在不断形成,参与实验的教师个体充满激情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实现了自我超越,让课题组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小学习作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习作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这就是强调: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从深层次上激发写作的热情,又能使他们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 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老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大大成为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教师和学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我们从小就会讲、不需教师规范教育也能有效表达得汉语,但到头来就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表达的规范、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相反,许多情况下还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枯燥无味的,以至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了应付差事,更不要说创造性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了。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由

于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个性主体地位认识有偏颇,从而无法很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真情无法抒发。作文,是个很好抒发学生真情实感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才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的语文习作教学现状是:

1.大多数学生习作受错别字、病句等问题的困扰,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2.多数同学想象力匮乏,思维不够活跃,文章语句平淡,文章可读性不高。3.文章口语化严重,不能够准确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应用方式,无法很好的应用书面性语言。

4.文章整体构思不够精细,没有条理性,致使文章语无伦次语不达意。5.文章感情平淡,内心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文章缺乏灵魂支柱。针对目前小学生习作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更为全面的评价方法,增强评价在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的时候,首先要教学生如何读文章,从哪些方面评价文章,如:题目的重要性,要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文章叙述的条理性,文章语言的优美,避免文章口语化,还有就是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文章主旨是否明确等

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交流评价,首先就可以解决小学生文章中所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基础知识的问题

2.通过评价研究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去探索、发现自身与他人习作水平的差距,从而促进其积极动脑,找出与他人文章存在差距的原因

3.对于优秀的文章,在其评价中还可以同时进行交流,如修辞,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用的精彩的地方可进行点评,发现自身问题,促使其去想象,去看书,去积累

4.在评价的过程中,促使让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让其做到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而写文章

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导小学生作文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促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建立激励小学生作文进步的综合性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习作的潜能,关注习作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外研究:

(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在谈到作文评价时,提出国外一些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将作文评价分作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科恩和斯卡达马利亚己于1983年设计了一个训练学生改进修改策略的试验,发现直接传授修改策略,会对写作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3)恩格勒特等人1991年提出,通过与伙伴(同学)交流可以改进修改策略。

2、国内研究:

(1)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他并不停留在一般的理论阐述上,对于作文批改,他曾经给一位老师具体建议:“如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如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鲜矣。”

(2)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提出作文批改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作文教学与训练行为,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环节之一。教师由批改者变成了批改的教练,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3)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伊道恩提出四种作文批改模式:点拨—自批模式;示范—互批模式;复批-精研模式;上网-比照模式。

(4)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该互相帮助。他从1979年开始,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了互批作文的方法。

(5)湖北徐延春老师提出了合作型作文评改法。

(6)四川许光平老师提出“自读作文-朗读评议-学生自改-教师抽批”的四步批改作文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突出强调习作梯级评改能力训练的序列性,提出多种习作评改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引用,如“教师批改法”、“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法”、“学生互评互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法”、“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法”等,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改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改习作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最高目标。

课题研究内容

1、习作评价对提高学生习作学习兴趣的研究

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习作当成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许多小学生对习作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影响习作教学的整体效果,要从多方面探究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如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认真观察,细心感悟,丰富写作素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评价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与社会各类人群、媒体进行广泛交流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2、现今习作评价所存在问题的研究

许多老师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成熟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教师太多使用评判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字迹太潦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又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没有复查,有些学生修改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综合以上问题教师要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如何避免上述问题重复出现,使教师客观对待学生的习作,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习作。

3、习作评价方法多样性探索的研究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的习作评价中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探寻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等多样性的评价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习作的乐趣。

4、多样性的评价方法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策略的研究

多样性的习作评价方法与习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的考验,习作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学中我们必须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调整评价策略,优化评价方法,以激励和鼓舞学生的信心和士气,让他们喜爱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积极主动地投身习作实践,从而获得更大更快更好地发展。切实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课堂,课堂是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教师是研究活动的主要实践者,研究工作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活动。二是课外,课外也是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同家庭密切配合,互通信息,从而使研究的信息更全面,效果更真实。实验期间按自然常态编班,不作调整; 课时按课程计划安排;不增加课业负担。

课题探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网络,查阅已有的习作评价教学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撑,避免重复劳动。

2、调查研究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习作评价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

(3)调查习作评价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习作评价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

法。

4、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5、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习作评价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6、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转变思想和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理念;搜集、查阅、整理有关文献资料,研究讨论,写出开题报告;调查目前学生的作文状况,对相关项目进行前测;修正开题报告,对以上内容进行会议讨论,课题研究组员全员参加。

课题研讨会主持人:

参会成员: 会议记录员:

研会内容:主要确立研究方向、课题实施前的准备及分工工作,并制定计划,每月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经验、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交流,要做好记录。同时筹备开题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4月)

按上述研究设计开展实施,注意实验情况的积累和研究,认真记录实验情况,随时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科研人员养成勤写勤记的好习惯。

2.勤开研讨会,勤听研讨课,鼓励大家多交流平时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成功的教学案例等,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3.观摩优秀课堂实录;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指导;请市、县级教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指导。

课题的研究对象以三、四、五年级为主体,课题实施分为两步骤: 第一步:(2010年5月——2011年4月)课题实施人:

主要针对三、四年级学生。

评价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前面所阐述问题中的前三个问题为教学侧重 第二步:(2011年4月——2012年4月)课题实施人:

主要针对四、五年级学生,习作评价过程中要五个问题全部兼顾

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年终总结。个案分析、课堂随笔的积累。教学案例、课例的整理收集。每月高中低段出版三期有关生活化作文的校刊;每学期经验交流研讨。每学年进行案例、随笔、课例、论文、课件等的评比和交流并出版学生作品集和教师案例集。撰写年终课题研究报告或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对各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汇编研究论文、教案、教学反思、教学录相片、课件、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习作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兴趣

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好感”。为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语,设计问题。抓住小学生好参与、好动手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校的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情景,并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教会学生观察,使学生能有序,多角度地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写好观察作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满怀感情去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看、摸、尝、闻等手段,亲身去做,去体验。并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无物可写了,对作文自然就有了兴趣,写出好的作文也就不是异想天开了。

注重习作评价对学生习作学习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的地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表扬,特别是给予“发表”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有意识的用各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

从批改、展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教师应尝试不同的批改方式,如:可组织一些学生互相修改。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读中揣摩最佳的词语、句子。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及作文的结果进行评价,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的进步。也可以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佳作或几个优美的片段让同学在班上有感情的品读,让大家欣赏。还可以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以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同时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孩子,要求要适度,恰当、恰好。对显示的要求要符合实际,不要“望生成龙”心切。

(二)常规习作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衡量语文能力重要的客观尺度。习作也是小学语文中最难客观评价的内容之一。习作评价是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有部分老师却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于常规习作的评价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新课标一直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但是从长期以来的习作教学中不难发现,习作评价的主题体依然是教师本身,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授课后的作业检验部分当然是老师来全权负责,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知

识学习及掌握情况,习作也不例外,理论上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伴随这一现象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批改过细

许多老师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成熟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过细的批改,弄得学生的作文“浑身挂彩”“体无完肤”,最后只能是教师批累了,学生作腻了,师生都心灰意冷了。

2、批判语太多

对学生写的周记、日记、小练笔等,教师太多使用评判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字迹太潦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又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没有复查,有些学生修改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学生只看被老师批改后的习作是“优”还是“良”。这样,使一些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因此改与不改都无所谓。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评价这一环节的研究。因此,对作文的评价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

批改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应着眼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才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提倡作文评价多元化,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分项加以肯定。

(三)习作评价方法的探索(1)学生自评

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能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根据个案点评中的侧重点有目的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在自读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再围绕评价重点从语言、文字、内容、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修改。然后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面向全体同学朗读后,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得到尊重后,提高了自我认识,就会更深入地找优点、寻差距。在自己为自己写评语的时候,还会进行有效地反思,从而发展了习作能力。(2)学生互评

同伴间的了解最多、最真实,因此,要让评价发挥积极的正面导向和推动作用,就要坚持评价的多元化,同伴间的互评是学生评价习作的另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在学生自评方式进行一段时期后进行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我评价练习后,对于写的方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学生习作完成后,同学之间可以互换作文,进行互评。互换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我们常用的小组互换,同桌互换、自己找伙伴互换等等。当学生拿到别的同学的作文后,先认真读一读伙伴作文,发现作文中的评价点,利用修改符进行标注性批阅,然后再根据习作标准对该同学习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而且在互评中大大地开阔了学生写作视野、取长补短,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3)家长参评

学生的文章涉及到家庭、社会以及内心表白内容的时候,把家长请进来,按照孩子预定的等级进行客观地评价,帮助孩子提高习作的信心和能力,指出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推进作用,使其明确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对孩子提高要求,拔苗助长。(4)教师总评

教师总评是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后进行的。学生学会了自改自评和互改互评,教师要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实验教师的做法是:浏览学生的习作,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再阅读学生小组写来的评改意见,撰写 “鼓励性加针对性”评语。要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切实做的总结提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多样性习作评价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效果显著 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习作评价中来?

首先,教师要放弃传统的习作评价方法,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习作。教师在教给学生习作方法的同时,还要从另一个方向去引导学生,如何让学生学会审视评价自己的习作成果,使自己的心里存在一个习作评价的标准,这一点不易做到,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异于常人的耐心,还要探索出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习作评价的方法,并且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个自己的习作评价标准。想要达到上述目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去长期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新的方法,去发掘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经历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千差万别,而这正是每个学生习作中最具个性的部分、最值得表达的地方。在习作指导前应该有计划地去引导孩子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在选材、讨论、写作、评价等各阶段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诗的滋味——再也不会感到学习(作文)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提升素养。那种对习作的厌恶,对评价的冷漠,也就会烟消云散了。也许就会出现令人欣喜的师生融融,教学融融的美好情形了。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遵循:个案点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改―教师总评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新颖的教学环节。从而切实提高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多举行有益于习作的活动,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如举行了“民族英雄故事会”“爱祖国、爱家乡演讲会”“古诗文吟诵会” “班干部竟聘演讲”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写作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 “佳作再现”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

举行 “成语接龙、歇后语园地、作文病院、大话春节”等活动。通过游艺

活动为学生提供积累写作材料的机会;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习作精品屋”展示评价,对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评价实验教师不只停留在书面的评价上,老师们还积极探索新的习作评价途径,以实现评价方式的最优化。

五、六年级实验教师在班级后面的展板上,开辟了一块“习作精品屋”,作为精品作文的交流平台,以此激励学生,使其勤于表达和乐于表达。步骤有:合作出精品-——

填写“精品习作推荐表”

——定期召开“精品交流会”——优秀习作展示。

八、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自身理论学习还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提炼概括研究结果的能力还不高。

2、专业指导力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3、评价指标不太齐全,测评表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体侧重于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4、评价实验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多数同学课外阅读积极主动,习作兴趣浓,作文水平提高;个别习作困难户对评价改革缺乏兴趣,出现评价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改;实验中我们有点急于求成而匆匆绕过去,工作做得不太到位。缺乏客观性,不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亮点的机会。

5、家长参与习作评价存在差异:(1)家长参与习作评价认识上的差异:仍有一部分家长认识不到位,把孩子习作能力的培养狭义理解为语文课的教育,忽视父母、生活对孩子的作文能力影响作用(2)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将会影响评价的方法,(3)靠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这些老年人有些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更不用说与学校进行共同教育了,留守儿童家长参与评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因素使家长的配合难以尽心尽力.

6、农村教师人员不固定,造成有些实验半途而费。

九、今后工作设想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反思法”加强教学反思,结合理论学习提炼概括研究结果,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2、继续深化课题实验结果,把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让实验教师把实验以来的资料、经验推广到网上,与他人交流,得到专家的指导,扩大教研的区域。

3、评价应更客观些,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亮点的机会(尤其是习作困难户)。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以优待劣,切实做好小组互评工作,合作伙伴不要固定,以利公平公正。给予自改自评和同伴互评足够的时间。

5、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搭建家校教育联系桥梁:及时调整学生行为,让学生朝着“阳光、健康”发展;开展“书香家庭”评选,将“书香校园”活动延伸到学生的家庭。

6、重视实验教师的选择。选择具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有科研意识、善于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参与课题实验,使实验有始有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张庆主编的《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3)《语文课程标准》

(4)顾振彪主编的《<语文课堂标准>与习作个性化问题》

(5)《.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

(6)《走进新课程丛书》

(7)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8)张化万著《张化万作文教学》

(9)《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0)丁锦辉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1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师大出版社)

(13)黄慧兰主编的《新课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

(14)[美]Thomas Armstrong 著,张咏梅、王振强等译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系列之《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研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 长子四中陈淑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意义,极具挑战性的......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三明市实验小学《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组 卢永霞执笔 三明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59年8月,......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

    小学数学的作业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镇江市教育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作业的研究》结题报告 负责人:朱联生 焦长露 所在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摘要: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镇腰庄小学 ****  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特别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而应用题教学是重中之重,它综合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者:朱爱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 喻安逸 更新时间:2013-1-6 20:30:20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