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大全)

时间:2019-05-12 23: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大全)》。

第一篇: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大全)

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 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之一,要坚持育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社会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军政训练之外的、有组织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主要指寒暑假集中开展的“三下乡”(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指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的各种社会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依托某一社会单位,在某一具体岗位上从事工作,具体形式包括岗位体验、社会兼职、勤工助学、社会观察等。

2.以发展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各种素质拓展类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结合专业方向及成长需要,参加社会调查、专题调研、政策宣讲、创业实践、科技

服务、文化传播、支教支农、社区援助、社工服务、公益活动等。

第四条 社会实践纳入我校本专科学生必修课程。本科生按3学分计,第一至第三学年每学年1学分;专科生按2学分计,第一至第二学年每学年1学分;休学、降级或延长学习期限的本专科生须在毕业前一学年修满学分;本专科学生达到学分要求方能毕业。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五条 学校成立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和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校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规划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学院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导本学院学生社会实践。

第六条 本科生须在第一至第三学年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满100小时,专科生须在第一至第二学年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满100小时;其中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必须满50小时,寒暑假以外的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也须满50小时;参加社会实践1天按8小时计。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社会实践(如社会兼职、勤工助学等)的时长每学年最多计30小时。

第七条 学生应及时将社会实践的情况填入《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本》(以下简称《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本》),并在新学年开学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可以是岗位体验报告、社会调查报告、项目调研报告、科技研发报告、实践心得体会等)。

第八条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分个人分散活动和参加团队活 2

动两种途径。个人活动是指学生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单独开展的实践活动。学生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内容,在假期返乡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团队活动是指以学院、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课题组等集体形式进行组织,参与人数在5人及以上的实践活动。团队活动以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等为主要依托,按校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的部署进行组队和运作。

第九条 学生应合理规划个人社会实践时间,既要集中时间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也要灵活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参与社会实践。

第十条 在“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开展前,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向每个学院指派一名理论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实践选题进行指导,并向学生讲授社会调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 学院要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社会实践工作计划,学校以学年为单位对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进行考核与评比表彰。

第三章 考核办法

第十二条 社会实践的考核工作由班级团支部、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和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完成。每学年考核1次。辅导员在团支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完成考核成绩的初步认定;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组织抽查回访,并进行审核,最终认定考核结果。

第十三条 社会实践的考核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1.完成第六条所规定的实践时长,并按要求填写《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本》;2.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每次 3

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

第十四条 考核程序

1.每学年开学第一至第二周,学生向所在团支部上交《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本》和实践报告;团支部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组织社会实践经历交流活动,并对学生申报的成绩进行评议;辅导员在团支部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成绩认定,结果录入《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成绩统计表》(以下简称《考核成绩统计表》),并将《考核成绩统计表》、《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本》及实践报告汇总后报送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归档保存。

2.第三至第四周,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根据需要组织抽查回访,抽查回访结果填入《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抽查回访记录单》(以下简称《抽查回访记录单》),对抽查回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需要变更的考核成绩进行更正。《考核成绩统计表》经3天公示无异议即可报送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公示有异议,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须进行调查核实,对需要变更的考核成绩进行更正,再将《考核成绩统计表》报送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

3.第五至第六周,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要组织抽查回访,抽查回访结果填入《抽查回访记录单》,对抽查回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需要变更的考核成绩进行更正,确定最终考核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学院。各学院将最终结果汇总成《考核成绩统计表》报送学校教务处,并在网上登记成绩。

第十五条 学年考核合格的学生方有资格参加该学年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各类评比表彰,并可按《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相关条款给予加分。

第十六条 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须在下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补修,补修由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具体形式为参加统一命题的社会调查或专题调研。学校对补修考核合格的学生补登成绩,补修考核不合格学生不能获得学分。

第四章 指导工作量认定

第十七条 教师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是指教师带领校级以上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活动的工作量。教师指的是教学、教辅、管理岗的人员。校级以上社会实践团队指的是由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发文批准的“三下乡”、“四进社区”项目团队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实践项目的立项指导、调研指导、工作指导、结项指导、成果批改等一并计入指导工作量。一名教师原则上指导一个社会实践团队。

第十八条 教师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M=W×S×0.4;M为每次折算工作量;W为周数(5个工作日为1周);S为学生数

第十九条 教师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可累计。教师每次指导实践团队时间不足1周的,可以项目的形式向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出指导工作量申请。

第二十条 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认定采取自主申报、学生确认、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审查、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审核的方式。指导教师需填写《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申报表》,经审核后由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给予认定。

第二十一条 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其团队或团队成果获奖的,省级、国家级分别奖励10个、20个指导工作量。

第五章 经费来源及管理

第二十二条 社会实践的经费采取学校、学院和社会多方筹资的形式。主要用于资助立项、评比表彰、培育成果、配备工作用品、支付指导教师课酬和实践基地建设等。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社会实践立项的资助办法按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每学年的相关文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参照指导生产实习的课酬标准给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课酬。

第二十五条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发放生活补贴。

第二十六条 社会实践经费由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学校财务制度实报实销。

第二十七条 各学院可立足实际,通过政府或企业购买志愿服务等形式,争取社会各方的经费支持。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会实践组织单位应将安全和纪律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各环节,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印发安全应急手册等多种形式,借助校园网和新媒体等进行安全教育及宣传;应建立与实践团队的联系制度,跟踪掌握实践团队的活动情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九条

学生参与寒暑假“三下乡”、“四进社区”校级以上团队活动前,须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安全教育及培训活动,并主动征求家长意见,认真学习并签订《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各学院从学校资助的经费中为团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条

寒暑假“三下乡”、“四进社区”校级以上团队须 6

有指导教师带队指导,须建立健全团队安全保障机制,包括设置安全委员、建立联系人制度、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制订应急预案等。

第三十一条 寒暑假中,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须安排专人值班,协调处理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如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上报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

第七章 有关要求

第三十二条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积极拓宽社会实践渠道,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筹措社会实践经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第三十三条 各学院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考核。未按规定开展考核工作的,取消该学院年度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评选资格,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社会实践考核中经他人反映或抽查回访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包括虚造、伪造社会实践经历,或提交的实践报告违反学术纪律的,当年社会实践考核成绩一律认定为不合格,并按《广东工业大学考试纪律与违纪处分办法》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东金融学院全日制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广东金融学院全日制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允许学业成绩突出、确有专长的学生转专业。现根据《广东金融学院学生管理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学校对转专业的年级和学生人数实行宏观控制,原则上允许一、二年级的学生转专业,一年级转专业学生人数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以内;二 年级控制在5%以内。

第三条 学生提出转专业申请,本科生只限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到第二学年,每学期的第8周为学生申请受理时间,第12周为接收系甄别考试时间,第14周进行学校评审,第16周之前公布转专业学生名单。

二、转专业资格

第四条

凡提出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校全日制学习的本科一年级学生。

2、具有某种专长依据,适合在其它专业学习,且已修课程的成绩应在良好以上,学分平均绩点应在3.0以上。

3、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4、因公伤事故或患某种疾病、生理缺陷及其它原因(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除外)不能适应现专业学习。因身体原因需要转专业者,需要提交校医院或者学校指定医院的诊断证明。

5、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情况,征得学生同意,决定调整专业者。第五条

有下列情况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本科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者;

3、在校期间受到警告(含警告)以上处分者;

4、有一门(含一门)以上必修课不及格者;

5、在校期间已有一次转专业记录者;

6、专升本学生、特殊类型招生的学生。

第六条

学生一般应在学科大类(文、理、工科等)中相近专业间转专业,不能跨学科转专业。

第七条 有特殊情况的、经学校确认必须转专业的学生,由学校甄别情况妥善安排。

三、转专业程序

第八条 公布计划。凡招收本、专科生的各系,应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第4周前公布本系各专业接收本系和其他系学生转专业学习的人数和条件。接收比例一般不得超过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0%。

第九条 学生申请。拟转专业的学生应在该学期第8周前向所在系主管领导提出书面申请,提出转专业的理由,并提供符合条件的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条 转出系审查和推荐。拟转专业学生所在系应当在该学期第10周前,对本系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资格条件的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同意该生转专业。跨系转专业者,学生所在系应当向拟接受转入的系推荐。各系拟同意转出的人数一般不得超过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0%。

第十一条 转入系考核和公示。为检验学生是否适合新专业的学习,拟转入系应当在该学期第12周前对拟转入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予以录取;并向全校公示录取名单(公示期为一周)。在本系内转专业的学生也应经过相应的综合考核和录取名单公示。

第十二条 录取和批准。公示期满,各系将录取名单和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报学校批准。学校批准后,由教务处(通过校园网、公告栏等途径)向全校公布。

第十三条 上述程序完成后,被录取学生应在名单公布后一周内,到教务处办理相关学籍变更手续。

四、转专业学生学籍管理与学分记载

第十四条 学生转专业申请获准后,其学籍纳入转入系在校生统一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转入系负责。

第十五条 学生转专业后必须按照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才能毕业。

第十六条 转入前学生已修课程不低于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则成绩有效,计算相应学分;转入前学生已修课程成绩合格,但不符合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学分,可作为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成绩记载;转入前学生未修转入专业的已开课程,必须随其他年级重修,以取得相应学分。

第三篇:2013年广东工业大学本专科学生工作评价测试实施方案

2013年广东工业大学本专科学生工作评价测试实施方案

为充分调动全校各学院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我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新时期我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和实效,结合我校学生工作的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广东工业大学二级学院本专科学生工作评价体系》(试行)(见附件1)为基础,通过对各学院学生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检查和评价,构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激发各学院做好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工作育人水平,努力为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生工作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及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成员。具体如下:

组长:米银俊学校党委副书记

成员:党委组织部、团委、学生处、各学院党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具体统筹协调学生工作评价的组织实施。

二、评价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生工作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力求客观、科学的衡量各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水平和工作状态。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既要注重学生工作的过程状况,又要重视学生工作的实效,促使学生工作发挥最大育人效能。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一项工作实绩能量化的要按确定标准量化,不能量化的则实行定性分析和评价,做到方向性与操作性有机结合。

三、评价时间

2013年4月9日至5月13日

四、评价范围

(一)内容范围

《广东工业大学二级学院本专科学生工作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

(二)时间范围

原则上为各学院2012年的学生工作,涉及按学年统计的事项或数据(如教务方面的)可酌情按学进行评价。

五、评价工作程序及安排

第一阶段(4月9至4月17日):各学院对照《广东工业大学二级学院本专科学生工作评价体系》进行自检自评,并按《评价体系》中的考核方式准备好备查的材料。

第二阶段(4月18至4月28日):学生工作评价五个工作组分别到相应学院听取自评汇报(15~20 分钟),并进行座谈、查阅材料及抽样调查等。

第三阶段(5月7至5月14日):各学生工作评价工作组成员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资料等,结合各学院自评、汇报情况予以打分,并由工作组组长组织集中评议后,把评价结果提交学校学生工作评价领导小组审定。

六、未尽事宜,由组织部、团委、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说明。

第四篇:广东工业大学学分制实施办法(新)

广东工业大学学分制实施办法(新)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管理学生的学分制修读过程,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学生必须按所学专业教学计划修读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教学活动)并取得学分,达到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方能毕业。

课内教学

第三条 课内教学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设置的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计划的主体。我校本科学生在校修读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专科学生修读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四条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体育、外语、自然科学基础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学习而设置的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上述二类为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第五条 本科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是为扩大本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涵盖面而设置的,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读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数。这类课程要求学生尽量修读相邻学科、专业的有关课程。

本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是根据社会对本专业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而设置的模块式课程组,供学生自主选择。

第六条 本科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基础类,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树立大工程观念。对于工程技术基础类选修课,学生应修读本专业以外的工程基础技术课程,以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形成并拓宽就业渠道。对于公共选修课,本科学生必须完成至少14学分的选修课程,其中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类7学分,自然科学类3学分,工程技术基础类4学分;理科专业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类7学分,自然科学类2学分,工程技术基础类5学分;经、管、文类专业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类6学分,自然科学类3学分,工程技术基础类5学分。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开课实际情况,在选修各类课程学分时允许有上下l学分浮动。专科升本科的插班生可以减免主修专业的公共选修课50%的学分。

第七条 专科的专业课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专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重在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专科学生的选修课程主要为开拓学生视野,介绍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实用高新技术,供学生选读。专科学生至少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选修课学分。

第八条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科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基础、工程意识、工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必须修读的教学环节。我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工程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第九条 课内教学环节学分计算

理论教学课(实验和上机时数占课程总学时20%以下)16-18学时为1学分;实验和上机时数占课程总学时20%以上(不含20%)的理论教学课,18-20学时为1学分;

单独设置的实验、实习课、设计类课程,22-24学时为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周为1学分;

体育课30学时为1学分。

课外教学活动

第十条 课外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包括本科生修读的“两课”课外教学、公益劳动、假期社会调查、高年级体育训练、科技实践等。专科生除不用获取科技实践学分外,其他课外教学活动内容与本科生相同。

第十一条 课外教学活动学分计算

“两课”课外教学活动。本科为4学分,专科为2学分。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表现评定。公益劳动。五年制本科安排9天,计2学分;四年制本科安排7天,计1.5学分;三年制专科安排5天,计1学分。此项由总务处、宿管办等部门负责安排,学院党总支根据学生表现评定成绩。社会实践。每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定为1学分。本科生安排在一、二年级暑期,共2学分。专科生安排在一年级暑期,计1学分。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获得足够学分,本科生在三年级暑期,专科生在二年级暑期进行补修。社会实践完毕必须提交本人社会实践登记表和总结报告,经评审确定成绩。此项工作由学校团委组织实施和考核,并解释未尽事宜。

高年级体育训练。本科生在第五、七学期参加体能达标测试,每次通过便可取得0.5学分,2次共1学分。专科生在第四学期参加体能达标测试,通过者取得0.5学分。此项由学校体育部负责实施。实践活动创新学分。参加专项竞赛,获得校级一等奖计2学分;省级一等奖计3学分;获国家级二等奖计4学分;同一层次的不同奖级可相应递减1学分,如校级二等奖计1学分。未尽事宜由教务处和校团委审定。在一般学术刊物发表科技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可取得1学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篇(第一作者),可取得2学分,同1篇论文只计算1次学分。论文的第二作者所得学分减半,依此类推。

累计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讲座4场次,可取得1学分,此项最高计1学分;阅读学校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写出读书报告经审定合格后,每篇可取得0.5学分,此项与系列讲座合在一起最高不得超过2学分。

在教师指导下的科研或教改活动,根据学生承担及完成相当于课程设计工作量计算学分,如相当于完成1周课程设计工作量计1学分。由指导教师所在单位和学生所在学院认定考核,合格者取得相应的学分。此项每学期不得超过2学分。

选课与退选

第十二条 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科的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为每个学生必须修读的内容,由教务处及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开课。学生若需提前或推迟修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生所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批准生效。

第十三条 本科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专科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提供的课程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读。本科的公共选修课在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课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读。课外教学活动由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参加,获取必要的学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决定每学期修读的学分数,自主选读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类选修课,但须按照课程间先读后继的衔接顺序修读。学生每学期所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得超过30学分(双学位、双专业学生除外)。

本科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专科的选修课若选课学生低于20人不开课。本科的公共选修课若选课学生低于30人不开课。

第十四条 选课办法

(一)每学期的第13—15周,教务处公布下学期的《公共选修课程开设一览表》,并组织网上选课。

(二)学生在导师(或班主任)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及教务处给定的选课人数和比例,结合个人学习能力和意愿,选定课程。

(三)放假前2周,教务处公布选课结果及上课安排。

第十五条 学生应修读选定课程。要求退选或改选的学生应在开课2周内向教务处提出退选或改选的书面申请,并办理有关手续。自开课第三周起,不能对选课情况进行更改。

对未办理退选或改选手续而不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以0分记;未办补选手续的学生,不予登记成绩;缺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时数1/3者,取消该课程的考核资格,成绩以0分记。

第十六条 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选修课学分范围内修读不收费,超出部分学分需收修读费(按已办选课手续的课程学分计算)。

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学分折算选修课学分

第十七条 凡批准修读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的学生,所修课程已获得学分,经学生所在学院审核,可减免主修专业的公共选修课50%的学分。

第十八条 学生经批准退出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其已取得学分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专业的课程,如基本要求不低于主修专业所学的课程,其学分可记作主修专业的相同课程学分或同类公共选修课学分。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1级学生起试行,解释权归教务处。

(2004年6月修订)

第五篇: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本专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本专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各项奖学金及奖励按《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奖学金及奖励实施办法》执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凡具有本院学籍的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均有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简称“综合测评”)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

综合测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测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力求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

第三条

各班级学生每年的综合测评成绩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手册》中,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和奖学金、推荐就业的依据,并于毕业时存入学生档案中。

第四条

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品德行为表现、学业表现和文体素质活动表现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成绩之和就是综合测评总成绩。其中三个方面在总成绩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品德行为表现占25%、学业表现占60%、文体等素质活动表现占15%。

第二章 品德行为表现测评

第五条

品德行为表现测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集体观念、学习态度、组织纪律、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测评,由基本分、加分和扣分三部分组成,累计的分数为该部分原始得分。分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

品德行为表现分的基本分为70分,每个同学都可有此基本得分。第七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加分有如下5项:(加分累计不能超过30分)

(一)担任校、学院、年级、班各类学生干部及社团负责人满一年,工作表现良好,可酌情加5—8分;各班班委委员、团支委委员、各类干事加分不超过5分。

1、党支部书记、班长、学生工作助理、学校及学院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加分不超过8分;团支书、学校及学院团委、学生会部长、副部长、加分不超过7分;各班委员、党团支委员,各类干事加分不超过5分。

2、党支部书记、班长分别由支部、班测评小组评出建议加分值,送指导老师评定;学生工作助理、学校及学院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加分由各指导老师评定;学院学生干部加分由团委、学生会、心俱、红会召开副部长以上会议集体评定,投票产生意见,送指导老师审核;各类干事加分由部长副部长评定,提出加分意见,送主席团审核。班委员、团支委员加分由班测评小组评定,送班主任审核;校级学生干部由指导部门提出加分意见,送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审核,评定。

3、评定办法为集体无记名评分,取平均分。

4、以上各项加分不能重复加分,如有多项加分只算最高分一项。

(二)被评为“文明宿舍”称号的房间,每个成员加1分,获得学校“建设文明宿舍先进个人”称号的学生,加3分(以上不能重复加分,如有多项加分只算最高分一项);

(三)校优秀党员加2分;校优秀团员加1分;校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加2分;校优秀团干标兵、校杰出学生会主席加3分。

(四)积极参加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被评为省级以上积极分子者加3-5分,评为学校、学院积极分子者加1-3分;所撰写的调查报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加3—5分,获学校、学院奖励的加1-3分(同时获积极分子称号和调查报告奖励的只加一项最高分)。

(五)积极参与社会、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关心集体,勇于与不良行为作斗争;助人为乐等有突出表现的,采取当事人申报事迹材料,班测评小组初步评定,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审批的办法;加分不超过3分。

第八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扣分有以下7 项(扣分累计不超过70分):

(一)受留校察看处分扣50分;

(二)受记过处分扣40分;

(三)受严重警告处分扣30 分;

(四)受警告处分扣20分;

(五)受校通报批评扣10 分;

(六)受学院通报批评或宿管中心批评扣5分;

(七)旷课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2分。无原因未准时注册扣1分。违反宿舍电脑使用管理条例一次扣1分,早读迟到、早退一次扣0.2分。

第三章 学业表现测评

第九条

学业表现测评主要对学生专业学习中知识与能力掌握程度进行测评,由学业成绩平均分和加分两部分组成,累计的分数为该部分的原始得分。

第十条 学业成绩包括一学年来所修必修课(体育课除外)、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第十一条 学业成绩的平均分计算方法如下:

(一)学期总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的课目按原始得分计算,考查课目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计为95分、85分、75分、65分、55分。

(二)学习成绩与绩点数的折算方法为:

90-100分折合为4.0-5.0绩点,优秀折合为4.5绩点; 80-89分折合为3.0-3.9绩点,良好折合为3.5绩点; 70-79分折合为2.0-2.9绩点,中等折合为2.5绩点; 60-69分折合为1.0-1.9绩点,及格折合为1.5绩点; 59分以下(不及格)折合为0绩点。

(90分折合为4.0绩点,91 分折合为4.1绩点,其余类推)。

(三)一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 =该学年修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所修课程的总学分

(四)学业成绩平均分 = 一学年平均学分绩点折合为百分制的得数

(五)补考通过的课程,按实际成绩记分,并给予学分,但其绩点均为“0”。重修的课程在该中按不及格科目计算,绩点为0。公选课未通过的课程,按该中不及格科目计算,绩点为0,但不影响评先资格。

第十二条

学业表现的加分有以下3项:

(一)在校学报及省级以上正式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每篇可加2分;

(二)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的可视情况加1-3分;在学校、学院的学术性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可视情况加0.1-1分;

(三)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初等程序员考试加0.5分。通过CET4或CET4分数425以上(含425)加0.5分。通过CET6或CET6分数420以上(含420)加1分。通过程序员、高级程序员,微软认证、与专业有关的认证,GRE,TOFEL,ELTS等外语考试或其它权威认证,班测评小组酌情评定加分,加分不超过1分,附复印件送学院测评领导小组审核。

(注:同一件作品如重复发表或获奖,只能按最高一级算分一次)

第四章 文体素质活动表现测评

第十三条

文体素质活动表现测评主要对学生在体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素质进行测评,分数由基本分、加分、扣分组成,累计的分数为该部分原始得分。

第十四条

文体素质活动表现分的基本分为60分,每位同学可以得此基本分。第十五条

文体素质活动表现的加分有以下8项(累计加分不能超过40分):

(一)代表学校参加省市以上文艺、体育比赛获奖的视情况每项可加6-10分;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9、8分;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加8、7、6分。

(二)获得校运动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分别加6、5、4.5、4、3.5、3、2.5、2分;校文艺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4、3分。

(三)获得学院运动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分别加5、4.5、4、3.5、3、2.5、2、1.5、1分;学院文艺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3、2分。

(四)在运动会中破学校、省高校、全国大学生记录的运动员,可视情况每次另加0.5-1.5分;

(五)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各类征文、知识竞赛等素质活动,获奖的可视情况每次加2-5分:参加征文等素质活动获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4、3分,学院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3、2分。各类文章发表在省市级、校级、学院级报刊杂志分别加5、3、2分。

(六)学校广播站、礼仪队、艺术团、记者团、校报摄影会、信息网络协会的的成员,由指导教师认真考查,提出加分意见,最高不能超过3分。

(七)学校社团、协会的成员,需要提供盖有校团委或校社团公章的加分意见,班班测评小组初步评定,学院综合测评小组审批的办法,加分不能超过3分。

(八)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工作,表现突出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加1-3分。采取当事人申报事迹材料,班测评小组初步评定,学院综合测评小组审批的办法。加分不超过3分。

(九)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按绩点折算方法计分: 90-100分折合为4.0-5.0绩点,优秀折合为4.5绩点; 80-89分折合为3.0-3.9绩点,良好折合为3.5绩点; 70-79分折合为2.0-2.9绩点,中等折合为2.5绩点; 60-69分折合为1.0-1.9绩点,及格折合为1.5绩点; 59分以下(不及格)折合为0绩点。折算后的体育成绩直接加在该项测评加分中。

第十六条

文体素质活动表现的扣分有以下2项(累计扣分不超过40分):

(一)三、四年级体育不达标的同学扣5 分;不参加达标测试的扣10分(经批准免修体育课者除外);

(二)在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中,表现消极,影响集体荣誉及个人健康发展的,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则酌情扣分。扣分可由学校各级组织机构、学院党委、团委、学生会、班、团支部出书面意见,由学院综合测评小组审核,酌情扣1-5分。

(注:同一类别项目获奖的,按最高奖项加分,不能重复加分)

第五章 综合测评的组织和操作流程

第十七条

各学院成立由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综合测评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同时根据学生本人的申请以及学校奖学金评选标准及指标比例评定该优秀学生及学习优秀奖学金获奖名单,报学生处备案。第十八条

各班成立综合测评小组,由班主任、班长、团支书及民主推荐的学生代表共7人(至少需有一名女生代表,没有女生的班级除外)组成。班测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核实学生的各项素质表现,给予更正或补充,并根据本办法及各学院制定的实施细则给予评议和打分,班测评小组核实各项计分后呈交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

第十九条

各班综合测评小组根据各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业表现和文体素质活动表现填写《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综合测评班级汇总表》,表内列明各学生的加、扣分详细情况,在班内公示一天,学生在公示期间可向本班综合测评小组提出质疑,如属实,应予更正,并公布第一榜,公示期为一天,并由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各班综合测评小组将本班《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综合测评班级汇总表》(第一榜)、单项奖学金(包括特等奖学金、创新奖学金、实践奖学金、体育奖学金、)申请材料及名单于2007年9月20日前上交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先进班集体申请材料于2007年9月14日前上交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

第二十条

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根据奖学金评选条件及指标比例,审阅学生奖学金申请表,评定获奖学金学生名单,并于2007年9月25日向学生公示第二榜,公示期为三天。学生在公示期间可向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提出质疑,如属实,应予更正,并于2007年9月28日公布第三榜,公示期为三天,三天内如无异议,则报学生处备案。

第六章

第二十一条

凡综合测评弄虚作假者,一旦查实,视情节轻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取消一切评先及奖学金资格,若已经颁发了证书及领取了奖学金的,应取消获奖证书及退回奖学金。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〇〇七年九月三日起施行,本办法由材料与能源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材料与能源学院

2007年9月3日

下载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办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侨大学本专科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最终版)

    华侨大学本专科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本专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和有关文件的......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实践考核条例

    自动化学院社会实践考核条例 第一章:考核程序 1.每学年开学第一至第二周,学生向所在团支部上交《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本》和实践报告;团支部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组织社会实践经历交......

    湖南工业大学本专科学生校外住宿承诺书

    湖南工业大学本专科学生校外住宿承诺书 本人因 原因申请校外住宿,并作出以下承诺: 一、在校外住宿期间,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

    广东工业大学党代会常任制实施办法(试行)

    广东工业大学党代会常任制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积极探索学校党代会......

    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轻工化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建设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物理......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转学、转专业管理办法(共5篇)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转学、转专业管理办法 转学、转专业既涉及到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公平,也涉及到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

    河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奖励办法(试行)

    河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奖励办法(试行) 校发〔2008〕172号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 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全方位了解我校教学第一线的状况,及时反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对沟通学校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