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实验背景和意义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方式老化,教学过程仍然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率极低,或老师指而不导,放手让学生自由乱写;作文质量低下,或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或写不具体,缺乏精彩,或无病呻吟,套话连篇,或错字连篇,标点乱点,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为此,我们认为,实验研究适合农村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摸索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成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由学校全体语文老师组成,名单略。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0月培训实验老师,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调查、分析各年级作文的教学现状与学生作文的实际水平(一二年级主要是看图说话写话训练;
2、实施阶段(一(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完成实验的目标体系研究及操作策略研究,学生作文能力得到初步提高;
3、实施阶段(二(2011年12月—2012年6月摸索构建小学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4、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整理课题相关材料,向中心小学领导作总体汇报,上交有关论文及教学设计。
四、对实验老师的要求: 总体要求是:
①实验老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实践、反思;②实验成员之间经常性地交流和探讨;③课题专题课观摩(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开一节作文观摩课,拟挑选年轻有为较适应课改精神的老师上较大范围的作文公开课;④不断地积极探索、踊跃撰写有关农村小学作文的论文,课题组领导积极向县教委推荐发表、入选汇编。
⑤与兄弟学校龙王小学多作横向联系,学习取经。大家必须明确的是: ①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验老师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②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验老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
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如各种计划和方案、研讨会议记录、学习笔记等。③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实验老师要经常和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④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实验老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实验老师要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成果呈现形式
1、按高标准要求作成果展示;
2、向县教委语文教学研究会积极推荐发表我课题组老师有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专题论文;
3、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习作(如学校本身每学期四次的习作园地,中心小学网站,《高陂春苗》,所订阅的报刊,学生自己的博客等;
4、课题专题课观摩。
六、条件保障
1、领导重视和学术保障:课题负责人李心红校长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较浓的课题实验意识,另有张锡华副校长和王杰主任对校课题的重视与指导;
2、时间保障:实验老师全部是一线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3、经费保障:校长李心红十分重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峰灵镇中心小学校教导处 2011年9月
第二篇: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1-07-05 10:36:16 作者:匿名 来源:百灵庙第一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是孩子获取更多精神营养的主渠道之一,于是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目前全国各小学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国内很多教育强省加强了课外阅读的研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正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各校研究的趋向。但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外阅读的随意性较大: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最喜欢看的是一些通俗的读物,如漫画、卡通、小说等,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关心甚少,对科普知识方面的读物缺乏兴趣。
2、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只注重过程而不注意方法,只注重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单一的积累并不能提高其对知识的吸收处理,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谈不到学以致用。
3、课外阅读存在很大的功利性。我校学生以农牧区孩子为主,学生在家庭中缺少阅读的条件,绝大数学生的阅读是随意的,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调查发现,能够坚持天天看课外读物的学生不多,即使是这部分学生,日常的阅读也大多是以读各类作文选为主。仅仅以语文课本作为阅读内容的学生大有人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当前有许多老师也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可是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要求与指导,从而使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质效很低。这就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加重,语文学习能力却提不高。怎样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意义在于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方法、热情低、收效甚微的问题,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去吸引学生,探索指导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小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切实减轻语文学习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为指导学生去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鼓励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当好引路人,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的同时,寻求一种实现自悟、自得的课外阅读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实践性研究,教师们一方面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课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为主线,在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1、如何矫正学生不良阅读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如何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4、如何既大力加大课外阅读力度,又避免过重负担。
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这方面是研究的重点。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手段
1、研究对象
2008年9月入学的六年制二(1)班、二(5)班为实验班,对照班为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生源和师资素质相当。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策略为行动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有步骤的落实课题研究的各项计划,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活动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
在研究的前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核心成员搜集尽可能多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论着、论文及其相关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设计课题、论证课题。
在研究的中期,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每位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根据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并把自己的实践过程按一定格式编写成案例,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资料。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观察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只有把课内外的阅读与自然和社会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2)参与法。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等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3)渗透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能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为阅读教学开创一个新的天地。(4)实证研究法:通过调查分析课外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即从元认知角度来研究课外阅读,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5)评比激励法。搞评比奖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评比“书香家庭”“书香儿童”,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在研究的后期,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鼓励广大研究成员,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这三种方法在三个阶段各有侧重、交叉渗透。
3、研究手段
(1)推荐读物。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指导读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和综合评论。
(5)辅导读书笔记。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6)家校同步开展研究: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六、课题的进程规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9年12月--2012年11月)。课题总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9.12-2010.5)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不良现象。
2、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文献、相关资料。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0.6-2012.8)
1、建立课题科研组,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矫正不良阅读行为。(1)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学生、教师的阅读认识和参与度、支持度。(2)筹措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师生提供阅读环境。
(3)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4)调查课外阅读的行为习惯,汇总学生阅读现状的报告。
3、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
(2)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制作卡片
(3)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进行阅读的交流、讨论。
(1)组织教师认真参与,以“读书节”为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2)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3)开设“班级读书会”,课外阅读指导课,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4)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5、完成活动设计集、论文集。
6、回顾、反思,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9-2012.11)
1、整理课题资料,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及课题研究的方法等,完成课题研究报
告;
2、推广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成员: 责任人:杨和平主持人:张煊
成 员: 张智、王群、徐海东、侯跃、雷慧涛“课外阅读”课题组
2010年6月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课题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临海市江南小溪小学 黄匡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限制,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小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作文教学中要解放对他们的束缚,让他们自主观察、思维、表达,实现作文个性化。况且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被教师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其结果,学生不愿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学生不愿用自己的语言,于是,学生的作文也就成了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的“拷贝文”,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我们的学生是有着生命的人,是有着社会意义的人,是有着发展潜力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怎么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写其所想,写其所乐呢?
2、创新教育的必然趋势
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创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个性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解放人的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是21世纪创新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3﹑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呈显出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新理念,特别强调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在实施中鼓励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树人”﹑“立人”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如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作文个性化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自然界中每一片树叶都不同一样,处于成长中的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都各不相同。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各具特色,而不应该千文一面,或大同小异。倡导作文个性化的理念,就是要追求真实、自然、异彩纷呈。作文个性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健全个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使其作文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教学中,我利用“打电话”、“传口令”、“猜谜语”等游戏或开展说说“我的生日”、“我的名字”、“我家的喜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写话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探究教学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回忆过年的一幕幕——拿压岁钱、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舞龙舞狮„„然后产生一个个小课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你知道哪些春联?新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调查探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另外,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在想象中快乐地作文。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花园、医生、小狗、蛋糕”,学生靠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自编成故事。欣赏一段音乐,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要求边听边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表达的灵感。
2、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儿童的作文大多是表述“儿童语言”,幼稚但又富有情趣。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不要随意挥动大笔,抹杀了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变成一群沉默的羔羊。
3、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童真、童言。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个性凸现。
4、讲究趣味,让学生爱你没商量。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教育家皮亚杰如斯说。兴趣常常由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只要给予孩子富有趣味性和新内容的图片、文字或语言材料,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他们便会放飞想象的翅膀,积极投入写作中去。首先,作文题目要在“趣”字上下工夫,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会童心闪烁,文采飞扬,焕发生命的活力。教材的作文题目比较普通,我们可以更换题目,为学生设置有趣的习作练习,如:《十二生肖趣谈》、《我家的“皇帝”》、《我班的天王》《心中的星》等练习写人写事,有趣的话题自然引起学生探寻的欲望。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脑里装着道不尽说不完的奇思妙想。给孩子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路就会向外扩展,以活跃灵动的想象,海阔天空的思想,创造出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空间。如:《外星人与我》、《20年后的电脑》、《太空之旅》,这样富有启发性与想象性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的习作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方式。还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让学生做喜欢的游戏,做了写;看精彩的节目,看了写;让学生写诚实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小故事、科幻作文„„注意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自我个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要调整学生心态,克服畏难心理,做到不怕写作文。
作文个性化教学,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话语环境,换言之,作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场”。学生为什么不爱写作文?答案是限制太多:又是审题,又是选材。还要考虑立意、结构、语言甚至字数的要求,太累。要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去写。写什么、怎么写都让学生自由选择——先让学生有的可写,喜欢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重其情而不重其技.重其趣而不重其法”。不能,只从技能水平的高低去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更要珍视学生完成作文写作过程中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想象力和创造性。作文个性化教学要有一个 “先放后收再放”的过程。只有先 “放 ” 开。才能降低作文训练的“门槛”。才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放”是“收(提高)”的前提和必要阶段。
2、在学生不怕写的基础上,激发写作兴趣,养成写作的习惯。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倡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将作文训练与学生的各学科的学习及社会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要突破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束缚,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随笔、日记等,使作文训练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但不怕写,还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写一点”的习惯尤其重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以量变求质变。
3、设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的写。
作文个性化教学主张学生的作文要能够写出他们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表现出他们特有的天性、灵性和悟性。而做到这些需要有开阔的视野、细微的体察、飞扬的思想、深刻的见解、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这看似作文训练之外的东西,恰是解决好“写什么”的关键,所谓“功夫在诗外”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读书的延伸:也有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还有人说,写作始于放胆(写放胆文),行于模仿,终于创造。这些说法,揭示的是读与写的关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永远是写作的必要条件。读书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营养,也提供了写作的机缘与动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放眼世界,关 注人生,投身社会,体味生活,这样才能使巧妇有充足的为炊之米。
4、注意启发作文思路让学生写得好。
淡化形式不是不要形式,有了开始的“放”,随后还是要“收”。所谓“收”,就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规范与能力的提升,就是在解决了学生“不怕写”、“喜欢写”、“有的写”之后 还要教学生“写得好”。总之,要的就是一个“深度”,有了这个“深度”,就有了个性。
5、改变作文指导方式,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作文的个别化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批,即当面个别指导。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最佳方式之一。二是要改变作文评语的面孔,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杜绝作文评语过于严肃、呆板、一般化和缺少针对性等现象。
6、改变作文评价方式。
强化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作文个性化教学还要改变作文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 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此外,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是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写作热情。
2、合作性原则:习作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个性的张扬,还体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
3、创新性原则: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广泛性原则:以课堂、校园向家庭、社区、社会延伸,注重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融合。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3—5年级的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程序
1、准备立项阶段
召开课题论证会议,请有关专家指导,保证立项的前瞻性、科学性、方向性,制订初步实施方案,落实分工,加强培训,剖析现状,提出要求,建立实验框架体系。
2、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实验框架及设计体系,进行分面分段实验,解决实验中可能碰到有问题,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采取定期讨论制度,利用学习时间,不断巩固“实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阶段实验目标及操作方法,规范课题研究。
3、总结展示阶段
根据实验的研究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完成报告,汇总相关教案、论文、照片、标本,进行成果展示。届时,请专家来我校鉴定,兄弟学校教科研分管领导光临指导,以利于不断提高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总结
3、有关论文
4、相关教案
5、学生习作
九、课题研究的阶段任务及人员安排。
1、本研究周期为一年(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拟定为四个阶段进行(1)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11月—12月)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做好研究建档工作。(2)初步探索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全面展开研究,分别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各种材料。
(3)创新升华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总结主题式作文教学的基本运作规律和模式。(4)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进行结题鉴定,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2、人员分工 课题顾问:李世营 课题指导:李华
组长:黄匡匡 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
小组成员:黄晶晶 李华 马仙香 汪晓华 周佩珍 李世营
十、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
2、吉春亚:“人”“文”合璧,作文教学的要义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112期
3、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 宇宙出版社 2002年3月
年7
第四篇: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在传统意识中,写字曾被认为是文化人自身修养的象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写字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不仅学生,就连一些家长和个别老师,也都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了。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人们对于写字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反映在现代教学中,写字教学往往被忽视,进而削弱了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汉字书写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被世界人民引为艺术珍宝,根本原因是它在“育人”性质上的“多功能性”。教育部早在2002年5月出台《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文件就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写字教学的意义所在:“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井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因此,我校语文课题组从树立新课程理念入手,明确写字教学的意义,探究写字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提高写字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了这一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对钢笔字教学的认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钢笔字,书写正楷字,基本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3、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4、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以及意志品格.(二)课题研究的对象:我校三年级四个班和全体语文教师,参照对象为其他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方法
针对小学生心理和生理阶段性特征对其书写能力的影响,课题组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课题小组,教师以年段课题小组为单位,对本班学生开展硬笔书写教学研究;在中高年段每班每周专设一节书法教育课,由专门书法教师担任,进行软笔书法教学。各课题成员应本着遵循“识写结合”“坚持循序渐进”“少讲解,多示范”“面向全体,发展特长”等写字教学原则,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研究阶段写字教学状况,掌握我校学生不同阶段的汉字书写能力,为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持续深入地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2)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网络,查阅已有的写字教学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撑,也避免了重复劳动。
(3)观摩法:观摩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用直接知觉去观察汉字的造型特点的方法。指导观察时要注意一要
有目的,有具体的观察要求,二要有顺序,三要动脑。有了准确的观察,写出来的字就容易符合要求。通过观摩,也从中体悟祖国书法艺术之美。
(4)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示范的具体方法有课堂示范、个别示范、手把手示范、作业示范等;除了教师示范,还可以专家视频示范、优生示范等。
(5)比较法: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特点。写字教学中有正确与错误、美观与丑陋、主要与次要的对比;比较的形式也有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示范比较、正误比较、练习情况自我比较等。
(6)展示法:展示法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或校内展示,让其他班级的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展示活动中借助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找优缺点,通过横向比,纵向比,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火花和探究热情,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7)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四)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半(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1日——2014年6月底)
(1)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调查了解低中高段年级学生写字的现状,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掌握学生对我们祖国文字文化理解情况。
(3)课题组成员从网上、书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拟定写规范钢笔字的措施、方法策略。
2、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6年6月)
(1)确定实验对象。
(2)每天写一面字,一月评比一次。一期一赛。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4)进行网络教研,发表文章,在线研讨,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
3、汇总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总实验成果。
第五篇: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
六(12)班
【背景】
作家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而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却忽略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应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孩子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孩子“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所以,今天,通气湾小学围绕“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的教育主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邹越教授的演讲录像《让生命充满爱》来培养学生的爱心。
【案例】
2010年9月28日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在卫星接收室观看邹越教授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教育片。学校师生一共130余人一起观看,场面十分壮大,孩子们也十分期待。进入接收室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每人一张观后有感卡,布置任务,看完之后将你的感受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认真观看。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邹越教授提出怎样用“心”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怎样付诸行动,才能做到真正地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感受父母、老师的辛苦,学会感恩。
奥林匹克赛场上的小黑人,拖着伤腿挣扎到了终点;繁华城市的年轻老师放弃自己优越的条件,扎根在平穷山区的小学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靠捡破烂供养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面对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师生都止不住泪流满面;面对每一句肺腑的话语,师生震撼不已。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聆听,又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为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观看完教育片,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观后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要爱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感恩自己的老师,表示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回去之后要对父母和老师说:“你们辛苦了,我爱你”。还有的同学说:“今天回去一定要亲自给父母洗一次手,洗一次脚”。还有的同学说:“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都会肃立”。在观后感中同学们写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是多么幸运啊,被爱包围着,我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决不辜负这些爱,今后一定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好好学习,做好我自己能做的事,认真对待每一天!”“通过观看“让世界充满爱”,知道了什么是爱,知道了怎样表达爱,更加能理解老师和父母的关爱,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抚育了我们;要感谢老师,是他们为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心血。”“身为华厦的炎黄子孙,我更应该学会爱、懂得爱、体会爱,让整个世界都能充满爱。”“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老师及身边的朋友,我们还要有一颗热心肠,热于助人为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永恒的传递下去。”
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决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立志将感动化作为行动,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用充满感激的心,去热爱我们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孝敬我们的父母,回报我们的社会。
【反思】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让学生心底流淌出感恩的情感——感谢祖国、感谢老师、感谢父母;爱他人、爱自己,把爱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贯穿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的教育工作也才是成功的。要知道“爱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源泉”。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
三(9)班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而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
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例如上述。“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自私、骄傲、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如何去做。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实现了远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从茶壶盖上受到启示发明的蒸汽机。张衡因翻遍了无数的书籍才探索出救国救民的真谛。告知学生:远大的目标,伟大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从小事物做起,从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恒,你下决心去踏踏实实的做了,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人类的希望,现在的儿童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从小注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三(5)班
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良好的品质表现,成为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此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失落的心情,这时的一声安慰、一双热情的手,或者微不足道的同情话都会令人感动。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一次忙,更是温暖了一颗心,复苏了一份希望。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从小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可生活中有些人, 却在碰到麻烦事时公然“悄悄走开”。为什么呢? 可能是那些人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种“处世哲理”。但若你遇到麻烦事, 别人悄悄地走开, 你又有何感想呢? 你肯定说现在人人都自私, 不易团结。若此下去 ,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就消失了吗? 可见,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是很重要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庞,雷锋就是乐于助人的楷模。小学时的雷锋,乐于帮助人,在学校是人所共知的。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上学去不敢过桥,雷锋就一个个地把他们背过桥去。同班有个同学患了重病不能上学,他就组织队员前去慰问,还经常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同学小朱上课不专心,作业做得马虎,字写得歪歪扭扭。雷锋为了帮助他,放学后,情愿自己多绕点路,也陪着他一同回家,给他讲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教给他写字方法。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如果每一个人都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助人的话,就如一根金线将所有人的每一颗心连起来,这便是世上最美、最珍贵的一条项链了。
乐于助人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巴金说过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乐于助人,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通常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自己心中也总存欣慰、愉悦的感觉。乐于助人的孩子时刻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从而形成热情豁达、活泼开朗的性格品质。时代要求祖国的花朵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也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挑大梁,负重任。
乐于助人更是和谐社会的一首诗。《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着我们成长的步伐。我们形成了一种理性的信念:“助人为乐”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花朵,“助人为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教师应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才会迈得更稳、走得更快。我们应该
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庄严地写进自己人生的答卷。
培养学生从小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德,对他们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呢?
1、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随时随地去关心身边的人,随时随刻去关心自己的家人。即使一次真诚问候,一次打扫卫生,一次雪中送炭,一次指点迷津,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2、阅读一些鼓励助人为乐的书籍
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关注培养孩子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行为。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故事类书籍,让他们随时阅读,并从故事中懂得助人为乐,做个爱学习、爱同学的好学生,进一步懂得做人的道理。
3.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学生在校园里或是邻里之间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关心同学,孝敬父母,教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做游戏,或者向不幸的孩子献爱心,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4.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有些教师非常注重创造和谐班级的氛围,经常鼓励学生的爱心行为,他们的学生就乐于助人,更富有同情心,更能为别人着想。同学之间互相感染,互相熏陶,感受着班级里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种种温情,从而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5.表扬学生乐于助人的行为
在学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之后,或是帮助别人之后,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论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并对他们的出色表现在班上公开表扬,起到榜样作用。
总之,乐于助人的品德要从小学生抓起,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可塑的,他们的世界观和年龄正一道成长和成熟。因此,我们应通过系统的经常性的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形成善良品德,养成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这样,学生快乐、教师快乐,社会也会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