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它们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教师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激烈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看法:
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宇宙间最美丽的花朵。” 科学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探索、研究的成果。
邓小平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 历史 ,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 自然 规律 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 经济 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 发展 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广义的创造,是从个人的活动来考察的,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就是这种广义上的创造性。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结果基础之上,是对具有原创性的东西的具体应用。创造和创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我们说,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力根植于它的创造与创新精神,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找到的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因所做出的一个最有效的解释。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1、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价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表达方式而决定的,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
用心
爱心
专心
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可以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2、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及潜在功能。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 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 艺术 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在美国教学中,教师认为好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 发展 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主体作用,能有效地推动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挥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演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 科学 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主。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论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目前,我国普遍推行了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也顺应地有所变化和发展,因此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创新教育的日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人格,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以形成创新性学习相伴随。这是创新教育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创新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更是现代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鉴于本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其特殊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考虑如何求解、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在原问题的基础上创作新问题,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事实上,正如徐利治教授所说: “很多数学定理最初是猜出来的,而证明不过是后来补上的手续。”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问题上,教师直接切题,这节课我们将引入一个新概念:三角形中位线就是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成的线段。下面,我们将来证明一个命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节课教师讲得非常圆满。许多细节都进行了讲解,课堂很安静,大部分学生都规矩地望着黑板。下课铃声一响,很少学生再谈论课堂上的内容。若教师采取另一种教学的方法,在一块小黑板上画好一幅图。(如图1所示)并说,这节课请大家解决一个问题:在图中A、B是两个地方,中间有座大山相隔,为了测量AB间的距离,测量者如图另选了一点C,使A、二、鼓励大胆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求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鼓励大胆设疑,培养创造能力
“学须教有疑”,大胆设问、勇于解疑是有所创造的前提。爱恩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提问,并教给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乐于提问,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数学是锻炼思维器官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仅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独特作用的体现。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只要我们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在这个小小讲台上,可做出大文章,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整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本,课堂气氛活跃。以前我们都是先把同类项的定义、合并的方法提出,然后讲解例子。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来枯燥无味,不能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而李主任这堂课最大的创新就是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了过程反馈。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是考察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特色。
例如:一个钢筋三角架在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题中截法似乎较多,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
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明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渐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该如何培养呢?下面我就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驰骋想象,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首要条件。怎样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呢?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好学生在给予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更上一层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善意、真诚的微笑,让每个学生多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期望,从而更加信任教师,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很积极的举手发言,但他答得很不准确,我便和蔼地说:“你很勇敢,很积极,但想得不够全面,不太贴切,在想想好吗?”如果答不出来就礼貌地对他说:“没关系,咱们再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如果回答正确,我就毫不吝啬地对他说:“你真棒,你真行,回答得可真好!”之类的鼓励语。
二、教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只供一日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参与学习,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在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课上,让同学们分组选取自己喜欢的实物进行观察,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分别看到了什么?请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把具体实物抽象为立体图形,再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一系列活动,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并自主探究、理解、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才能锻炼成为富有独创性、想象能力、乐于创新、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明创造的人,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把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