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案例丽莎(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23: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教学案例丽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教学案例丽莎》。

第一篇:《春》教学案例丽莎

《春》教学案例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陈莉莎

教材分析

《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四、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研讨话题

语文课堂中如何把握听说读写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教时。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

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流程

一、聆听美文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仔细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去聆听录音,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 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丽的春天吸引住了。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1、听着听着,我脑子里浮现出一副美丽的景象,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树,梨树,杏树上都开满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有的红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红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洁白的像雪花,花儿散发着迷人的香味,闭上眼睛,树上仿佛结满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围着花儿翩翩起舞,野花数不胜数:杂样儿,有名字的,无名字,都像赶集似的聚在草丛里,像一只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闪烁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调皮地眨着眼睛。

2、: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身临其境之感。看来大家听得很投入。

生3: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要不是老师叫我,我真不愿睁开眼睛呀!(说完自己笑了一下。)

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生笑)

生4: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树发芽了,鸟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师: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日记中。(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颂读美文

师:如此美的春景,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情。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畅谈感受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开始发言。

生1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做铺垫。

: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安静而和平感”。好!

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师: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

生3:作者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美。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

师:从整个文章结构入手,找出了美点。很好!

生5:“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写得好。他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

师:对。

生6《春》的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师: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老师认为这篇下面就请大家以我们刚才的发现为基础,分组讨论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讨论好的小组就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这组发现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生2:我们觉得文章的语言美。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我们以前学的那些文章那么难懂,特别是像“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些词语,感觉就像在说话,显得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师:语言美,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生3:我觉得文章的情感美。表面上看描绘了许多春天的景物,但处处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而且显得含蓄,蕴抒情于描绘之中。

生4:我们觉得文章的结构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我想是难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

师:同学们谈得都比较好。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

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3、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边读边稍作分析。)

四、尽情地写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我想处于秋天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

课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这次已经是我第五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前几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春》这篇文章,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了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教师分析,而轻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品味,从文章的结构修辞到每个词语的妙用,从语言特点到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本次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感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畅谈感悟,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

二、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习惯上,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是把一篇文章整体感知后,再把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把听说与读写割裂开了忽略了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课堂中,我让学生聆听美文、颂读美文、畅谈感受、尽情写作,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学生收获颇大。

总之,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也明确了以后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教学案例侯丽春

教学案例

西南路小学

侯丽春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又一次热情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第三篇:张丽莎论文

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富蕴县双语幼儿园

张丽莎

摘要: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阅读,针对性比较明显。“绘本阅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极其重要。但目前教师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绘本教学目标模糊,将绘本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和看图讲述;导读过多,缺少幼儿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等问题。

关键词:幼儿绘本;绘本教学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

一、绘本及绘本教学

什么是绘本: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继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此处,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别,以填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而“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也为我们所慢慢熟悉。绘本故事简单易懂,画面又富有童趣,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它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影子实践研究中,每所幼儿园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储存了大量的绘本提供给教师、家长及幼儿使用,但在绘本教学中是以集体教学为主。我们观摩了幼儿园的绘本教学活动,从教师的准备和教案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剖析绘本时付出的努力,可是当把绘 1

本内容传递给幼儿的时候,更多的幼儿却被绘本的图画所吸引。

二、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那么,真正有效地绘本教学到底该怎么上?绘本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什么?执教的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应对绘本内容有一个清晰地定位,绘本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而不应该把绘本教学上成“看图讲述”或是“故事教学” 那绘本教学与看图讲述、故事教学区别何在?教师要深刻了解什么是绘本教学?什么是故事教学?“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载体,借用课堂,在师幼有效地互动中,共同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从而在脑海中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赏画面的基础上的。而“故事教学”则侧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从中让幼儿感悟一些简单的道理。只有教师理解了两者的含义,才能让绘本给予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绘本阅读却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绘本阅读陷入了种种误区。

我们共同参与和教师们一起找原因,总结出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对绘本内容剖析的不够透彻。

挖掘绘本隐性价值,读透绘本。对于一些包涵文化象征和隐喻意义的图画书,教师在对它的内容、形式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对绘本的文字和图画进一步深入分析,挖掘隐藏在绘本中的内涵,解读它内在的价值。

文字通常是表达内容的常用手段。的确,通过文字,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这本绘本主要讲了什么,特别是一些文学类的绘本,有可能是故事、散文或者诗歌,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那么,老师需要针对不同体裁的内容仔细分析,反复诵读。对文字的解读光靠一遍两遍还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几遍甚至几十遍的反复阅读,才能发现它的节奏、韵律、段落和隐藏在后面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师对各年龄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所以在为幼儿选择绘本上出现误差。

绘本不同于一个故事教学,里面隐含的教育价值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以画面引人,有的侧重语言的熏陶,有的则包含深刻的思想含义。优秀的绘本有很多,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绘本都带给孩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有最多的收获,这就需要教师深刻挖掘绘本的内涵点,然后带给孩子。通常老师

们对于教材的选择和定位大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些什么,或是和自己的个人兴趣相联系,选择自己比较偏爱的,觉得孩子可能喜欢的内容下手,往往教学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孩子们没有兴趣,无话可说或根本不想说,师幼互动陷入僵局。

(三)注重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

在阅读过程中,适宜的、灵活地指导策略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让儿童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曾听过许多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是教育的大智慧。”一个好的绘本教学,教师除了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析绘本,挖掘绘本价值,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有意义的,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准确解读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用好绘本。

比如,俄国安德鲁·乌萨托夫的绘本《方格子老虎》,讲述的是在一个老虎家庭里,一只小老虎出生了,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是没有花纹的,必须要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爸爸想让儿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老虎,它想画上竖条纹,而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坚持要画横条纹。双方谁也不愿意让步,吵了起来。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吵架,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竖的,又有横的条纹,成为了一只方格子老虎。这是一则幽默、感人的故事: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为它忙前忙后,同时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小老虎用它善良而纯真的本性,融合了周围世界的矛盾,使其变得和谐,充满温暖与爱。同时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被具象化为各种条纹,这些条纹本来是属于孩子自身的特征,却被装在不同的罐子里,在商店里统一出售,讽刺了父母对孩子教育与期望的商业性、功利性,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还不能理解故事背后这一深层次的含义。所以,教师如果要选用这一绘本组织教学的话,除了要充分解读绘本,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三、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对策

(一)抓住绘本本身精彩

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而是用图画与文字叙述

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看绘本就像看电影一样,每一页的图画都诉说着精彩的故事情节,让人爱不释手。绘本形象的把幼儿们现实生活的生气、害怕等用精炼的文和图表达出来。在幼儿清澈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是无比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喜悦。由此可见,绘本本身的魅力是无限的。①

(二)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

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阅读兴趣,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与智力发展的绘本。教师要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因素。教师也许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的自主阅读过程给予合适的指导。我通过对中班的幼儿观察分析,发现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而,他们更注意事物表面的属性。同时,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观察到每一幅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都不太适合他们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画面清晰、形象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如:《好饿的小蛇》、《母鸡萝丝去散步》、《鼠小弟的小背心》等。

为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寻找到最适宜的绘本,是幼儿爱上绘本的第一步。那么多的绘本,应该怎么分类呢?在实践中实验幼儿园的白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成长需求及幼儿认知经验等方面来进行着手精挑细选的,并提供教师及家长选择适宜幼儿年龄段阅读的绘本。

小班幼儿的选择多以色彩鲜明、形象可爱、内容短小、重复的语言较多结局比较完美的。如《好饿的毛毛虫》了解毛毛虫成长到蜕变为蝴蝶历程中所做的积累和努力。体验破茧而出那一刻的兴奋、喜悦的情绪。《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和孩子一起分角色阅读,体会牙医和鳄鱼的心情。仔细观察动物的表情,猜测“怕怕......”背后的内容。

中班幼儿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的故事内容、情节变化起伏、适合儿童在发现、模仿的基础上深入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逃家小兔》、《幸运的一天》等。

大班幼儿的选择有悬念和猜想,儿童可以主动探索和想象,富有诗意的审 4

美,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如《老鼠娶新娘》、《约瑟夫有件旧外套》、《爷爷变成了幽灵》等。

作为教师具备鉴赏优秀绘本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再根据绘本的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并积极加以指导,使幼儿在每个层次的活动中,获取不同的发展。

(三)绘本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这么多的绘本,幼儿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呢?尤其面对的是幼儿,怎样才能让他爱上阅读呢?我想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的指导幼儿阅读,这样才能激活幼儿的阅读能力。、故事激趣

教师可以在讲故事时,选择故事高潮或其他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幼儿想像故事的发展或再讲较长的故事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让幼儿课后自己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或由读过故事的孩子讲。

2、巧设悬念

一堂成功的绘本阅读活动,除了教师生动精彩的讲述外,设置悬念也很重要,因为有了悬念,就能紧紧的抓住幼儿的心。如:小班绘本阅读(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条毛毛虫从破壳而出到变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告诉我们一条毛毛虫经历无数的尝试,才找到了绿树叶这个适合的食物的故事。为了让幼儿都喜欢绘本,展示绘本的魅力,教师在导入时出示了一张又瘦又小的毛毛虫图片设悬念又瘦又小的毛毛虫经历了什么?变成了什么呢?使幼儿产生积极思考激发幼儿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这样的设置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有增强了幼儿阅读的欲望。②

由此可见,悬念的设置是教学的一种技巧、悬念设的好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绘本情景再现

绘本故事表演是演绎绘本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并感兴趣的。因此,在平时的绘本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表演环节,让幼儿能更充分地感受和表现故事。同时,可以在语言区中为孩子创设一个演绎的 5

平台,布置一块“绘本再现”的版面,让幼儿能根据画面回忆起绘本故事内容,并进行表演。在故事表演完后会对孩子的表演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幼儿的良好表现,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要求,使每一次的故事绘本演绎让幼儿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

(五)续编绘本故事

故事的续编能让孩子在故事的环境里延续故事的精彩内容,使自己主动投入到故事中,在故事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河马的幸福生活》这个绘本时,发现每幅画面上都呈现了大片的不同色彩,于是笔者从颜色及其中隐藏着的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上去挖掘绘本内容,让幼儿尝试运用一句句子:“别难过!我最喜欢x色,它像„„”来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联想、感悟、讲述。有的故事读完了,给人以深思瞎想的余地,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在读完整个故事后进行续编。

(六)续绘绘本故事

对于孩子阅读的绘本,我们不只是存在于让幼儿掌握,理解这个故事的表面,而是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更深入地去挖掘绘本中潜在可以让幼儿体验,感受,表现其中美的方面,我们通常采用的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美术表现,美术表现也是对绘本演绎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平时,我们带幼儿对好多绘本都进行了续绘,如:在阅读了《月亮生日快乐》后,可以邀家长与孩子一起用布贴的形式表现了绘本故事情节。在阅读了《给天使的一对翅膀》后,孩子们可以绘画,折纸,印染,毛线贴画等方式表现了他们自己想象中美丽的翅膀„„孩子们呈现出一幅幅作品,让人感受到了绘本故事的精彩。同时,他们在表现这些作品时也提高了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③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是培养孩子欣赏能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情感体验和创造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课本,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绘本阅读来塑造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探究新颖有效的方法,使教师能有效全面的开展绘本活动。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处的教师,都可以利用好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问题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最后,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自主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 惠慧.爱上早期阅读,从绘本开始[J].幼教天地.2012,(39)[2]李鑫.幼儿园绘本阅读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2009,(6)[4]朱滢.小议幼儿园绘本教学[J].早期教育.2012.②

第四篇:纪丽莎国学教学课例

《弟子规——谨》之“用人物”

教学课例

嵩山小学

纪丽莎

《弟子规——谨》之“用人物”教学课例

授课人:纪丽莎 教学设计:

《弟子规》之“用人物”是第四章“谨”中的片段,韵文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懂易记。韵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旨在告诉学生在借用别人东西时的正确做法;第二部分:“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向学生明确了借别人东西之后应该怎么做,同时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情知礼。最后以古代故事《宋濂借书》作为知识拓展,让学生得知《弟子规》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兴趣。在准确、流利的朗读韵文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深刻理解,加深记忆。

3、拓展知识,了解大意。

4、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明白借物之道,并能把正确做法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点:

1、培养诵读兴趣。在准确、流利的朗读韵文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深刻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

1、拓展知识,了解大意。

2、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明白借物之道,并能把正确做法运用到生活中。教学方法:

多形式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配乐、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实录: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学生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激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片,看的时候要仔细,一会儿我有问题问大家。放动画(幻灯片2——幻灯片14)

2、动画片中的淘淘刚开始的作法对吗?后来呢?小美把钱借给了不按时还钱的淘淘,她的做法对吗?(找学生说)

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了今天的《弟子规》,学生们就会知道了。(幻灯片15)

4、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谨》中的一课,“谨”,即为“谨言慎行”,意思是做事要谨慎思考,不能随意而为。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弟子规》要交给我们什么样的谨言慎行吧!

二、字正腔圆,读韵文。

1、我聪明的学生们,先借助拼音把它读通顺,看谁读的好。(幻灯片16,自由读)

2、大家读的很认真,大家一起读一遍,看看读得整齐不整齐。(齐读)

3、我们分组读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分组读)

4、读得都很清晰,但是读书讲究抑扬顿挫,如果我们加上停顿,就会读出韵味。(课件出示,加停顿符号读)

①师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仅仅读了两遍,是不够的,再来一遍,注意先生读出的韵味,再领读)

②(学生们读得很好,先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

③不知男生和女生分别读得怎么样呢?(分男女生读)

④古代人为了增强节奏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他们采用摇头晃脑的方法来读书,让我们也学学他们,丰富一下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摇头晃脑读)

⑤我们不仅可以学古代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点头读)

⑥现在先生要增加难度了,(课件出示去拼音)分小组比赛读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书上的字不是横着的,而是竖着从右往左写的,让我们看一看竖着怎么读。

幻灯片17

①齐读

②小组开火车读,③大家齐读读得很好,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知道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大声给大家朗读一遍呢?(找两个同学单独读。)

三、品读文章,知文意。

1、品读文章,一在“品”,二在“读”。“品”就是知其意。这一课大致讲了怎样的道理呢?跟先生一起品味一下。

2、先看第一句

(幻灯片18)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①找同学读

②找同学试着解释

③师点评,幻灯片出示解释:借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事先讲明,解释清楚,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来使用,就等于是偷窃行为。

④生齐读解释

3、第一句的意思大家理解了,那么先生来考考大家。(幻灯片19)

①小玲和小虎是好朋友,他俩不管谁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和对方一起分享。有一天,小玲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风筝,小虎也想玩,他心想:“要不然我先拿走玩一会儿吧,反正我俩是好朋友,她肯定会同意的„„”于是他就把小玲的风筝拿走玩了。

小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样做?(提问一个学生)谁能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来说?(用人物,须明求)

②(幻灯片出示)阿柱十分想要买一盒彩色的铅笔,但是他去店里买时,店门已经关了。一天他看见同桌买了一盒他想要的那种彩色铅笔,他就想:“先拿来用吧,下午放学时去文具店买了再还给同桌就行了„„”

阿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样做?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说呢?

4、大家真了不起,第一句大家理解了,再来看第二句

(幻灯片20)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①找同学读,幻灯片出示“谨”字的解释,再找同学试着解释。

②幻灯片出示解释: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你有这样东西,就不要因为小气而不借给人家。

③生齐读解释

5、这一句也学完了,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他们的做法分别对应《弟子规》中的那一句?

(淘淘的做法不对,他应该做到“借人物,及时还”,小美做的对,符合“人借物,有勿悭”。)

四、拓展知识,重总结。

1、讲故事

现在的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一个小朋友是怎样做到有借有还的。(幻灯片21“宋濂借书”)

①师读故事

②让学生说应该向宋濂学习什么

2、我们不仅要做到有借有还,还要做到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惜,如果你借别人的东西因为没有爱惜而弄坏了,即使你很快就归还了,别人也会不高兴的。

3、上了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向别人借东西要明确地提出来,还知道了,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借自己的东西不要小气的道理。这个道理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所以,对于《谨》的这一篇,我们一定要熟读成诵,现在自己带着你的理解,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背下来。

幻灯片22

①生自由读

②分男女生配乐读

③全班试着齐备

2、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全班站起来围成一个圈,伸出右手,拍手读)(幻灯片23)

五、深入实践,提思想

师: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做到“有借有还”,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相信大家一定会越来越端正自己的品行,做一个知情知礼的好少年!

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学生们,再见。

教学反思:

在讲授完这节课后,我有得也有失。“谨”中的这个片段,非常好懂,重点字提示过后,学生有的甚至能自己疏通文意,所以,在理解方面不成问题,那怎样把韵文意思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就成为学习本片段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白韵文所蕴含的道理。最后以古代宋濂借书的故事作为思想升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不太懂得“偷”的含义,因为不能随意把“偷”字贯入到学生的头上,所以在解释的时候稍有欠缺,学生不知道“偷”是多么严重的行为,有时候会指责自己的同学“偷东西”。但我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会延续《弟子规》的深远意义,真正做到行正立端,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第五篇:周丽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淮河中学---周丽莎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认识外国语言的第一步,刚刚接触一定会感到新奇有趣,爱英语可能会超过爱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目。在这个阶段,我们教师务必要探求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确引导,使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紧紧保持下去,多多开展快乐教学,找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俗 话 说,“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学生是否爱上一节课,关 键 看它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安排一些兴 趣活动。如:唱歌、游戏、绕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

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很“high”的气氛既学到了知识又娱乐了心情,同时又保证课堂的纪律性和严谨规范,有松有紧。学生答对时,我会说“Good.You are great.Wonderful”如果学生说错了,我又说“Try again.”学生觉得很难表达而想放弃时,我也常常会去鼓励学生们。老师们对学生的表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有很多,对单个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会说“Very

good”,“Great”。或者是全班集体鼓掌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在学习“chicken ”等食物单词时,我让学生在读完单词后,让同学们联想在哪里会看到“chicken”,学生们纷纷联想起来,有的想到农场,有的想到了KFC等快餐,还有的想到了自己家里养的小鸡......很 快 记 住了chicken这个 单

,学习

noodles这个单 词 时,我先 做 了一个“吃 面 条”的动作,学生看了很开心,纷纷模仿老师的动作,我请几位同学上台表现,学生因为很开心也不怯场,小朋友学起来很高兴,记起来自然也轻松多了;还有,在讲授头部各器官时,我让学生用手摸摸头,用手摸摸眼睛,用手摸摸鼻子.....开始“touch yo ur eyes, touch your nose”的游戏,在 游 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各个器官的英文单词,并能很快的脱口而出这些单词。

小学英语就是在真实情景中学习英语,培养英语兴趣,锻炼英语能力。我们的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教授,对能力的培养缺少实际的运用。没有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学习目的,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哑巴英语”。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取材于生活的课堂活动更富有鲜活气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一种能力。

以上教学心得大多都来自我的学生,老师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每一堂课,都 会 有 新 的 问 题,新 的 收

获,新 的 体会,这 些 都 会 让作为 教 师 的 我 去 反思 并 找 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步,这样我的学生们也会多多受益。

下载《春》教学案例丽莎(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教学案例丽莎(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苦命的丽莎》简短的读后感

    这是18世纪末俄国小说,恐怕名气不太大,不过学俄国文学的人肯定是要读一读的,《苦命的丽莎》简短的读后感。情节很简单:平民女丽莎爱上一个青年贵族,后来又被甩了,于是自杀了,读后感......

    《莎丽的蝴蝶结》读后感

    每当我被困难“攻击”得自卑之时,都不会放弃,自卑没用,只有大胆抬起头,才能亮出最美的自己,我从不自卑,因为,我看了一本书——《莎丽的蝴蝶结》。在英国,有一个叫莎丽的女孩,她认为自......

    《春》教学案例

    《春》的教学案例 一、主题: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这本是一篇传统篇目,现在放在新教......

    《春》教学案例

    《春》教学案例 鹿寨县第四初级中学 张玉莲 时间:2014年11月21日 地点:144班 一、教学设计背景: 《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无......

    《春》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春》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何玉霞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B.理解......

    《春》教学案例

    《春》教学案例 摘要:为达到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该如何设计教案? 一 研讨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一体化”如何构建?......

    《春》教学案例

    “ 活色”才能“生香”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之《春》 摘要:这节课我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在学生状态松散的情况下如何将学生带入课堂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本......

    城关小学 孙丽莎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平乡镇城关小学 孙丽莎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