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第一课讲稿[共5篇]

时间:2019-05-12 23: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中特第一课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中特第一课讲稿》。

第一篇:毛中特第一课讲稿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各位同学好,现在我们就开始正式上课了。本学期的这门课程毛泽东思想。。由我来为大家讲授,很高兴和我们汉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同学一起共同学习。我们这门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我们高校中的四大政治理论课之一,其他三门呢分别是思修,近代史纲要,马基。应该同学们已经接触了思修和近代史纲要,在大一时候大家应该已经上过了,那这学期呢我们要学习这个四大金刚的最重要的一门,就是我们的这个毛中特。大家如果有去教务系统看一下的话,会发现我们这门课程的学分是非常重的,一般的课程只有两分三分学分,像英语学分高一些会有4个学分,但是我们这门毛中特有6个学分,相当于有些课程三门了啊,一个顶三,学分还是相当重的,可见我们现在高校对于我们的思想理论课尤其是毛中特这样的,关于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与党理论知识的课程的课程设置是十分重视的,希望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一方面。

同时呢,我们这门课程也是大学中的学位课,最后是统一出卷统一考试,希望大家能了解。

授课方式

其实一讲到毛中特这门课程或者说讲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对其感兴趣的同学真的是不多啊,其实我也可以理解。讲到这个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啊,讲到这个理论体系啊,理论成果啊,确实比较枯燥理论性质太强,而且我们这门课程安排三节连上,对于同学们来讲确实也比较辛苦。所以我会在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尽量安排大家观看一些文献资料,看一些这个纪录片之类的,看看我们这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是如何形成的啊,一些经典的会议啊,历史事件啊,都会放影片给大家看一看,拓宽大家的知识面,也对于我们党史以及课程有一个直观性的认识,走进实际。课程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本书一共分为十二章,这个是2014年最新的版本,之前老的版本是有十五章的,新的版本在改动上还是比较大的,把老书的第二章理论成果的精髓直接放在第一章了,后面也有一些调整。我们一共有18周的课时,最后两节课会帮大家画画重点啊,答疑自习一下,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共有16周,我们毛中特的侧重点在前六章,这个六章也是考试重点,所以我也会在讲课时重点来说,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我会把重点放在前六章,这个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考核方式

接下来来讲一下,大家关心的考试问题。我们这门课程是学位课,所以最后是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时间统一教研室主任出卷子,这个希望大家注意,最后大家的成绩是百分之30平时成绩加百分之70的期末考试成绩,成绩方面我只想同学们注意两点,一个是到课率一个是通过率。学校对于学生的这个到课情况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也施压给我们老师要求你们平时的到课情况,但是我觉得所有事情都要有商有量啊,如果有上课不能来的可以和我请假啊,但是记住不要经常旷课,我觉得大家应该把握住在大学里课堂上上课听课的机会,你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肯定会怀念这种美好的单纯的校园生活的啊。最后的到课情况也会影响大家的期末分数的哈。

那现在我们就来点个名,叫到名字的同学举手喊到,让我认识一下,我们也彼此熟悉一下哈。

第二篇:毛中特论文兼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学号:2010220044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成晓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如何在社会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如何从自身做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首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

其次,谈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年1月4日,刘云山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对《意见》作了权威解读。《意见》和云山同志讲话都包含这么一个重要的观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意见》共23条。《意见》在第一条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刘云山同志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另外,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的特性可以用“四句话”加以表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决定了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意见》指出的,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2】

最后,当然我们不禁要问应该怎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要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1.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特质及其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让群众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覆盖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进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3】

2.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3.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注重开展党员干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以此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践。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群众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养成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抓两头带中间,促进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生动局面。

4.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态,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唱响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传播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社会宣传媒介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伤风化的内容,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各种传播载体都要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形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社会场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

至此,自然引出一问题,既然人是核心,那么如何改变人——尤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人,即“我”,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古圣先贤给了许多答案: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原 才[4] 曾国藩

【题解与导读】

此文为曾国藩参加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考时所交试卷之一。原,论说文体之一,盖推究事物本原之义以示人。

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既见于奏疏,也见于日记,本篇论点,最见具体而微。

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

【原文】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深究与鉴赏】

陶铸人才,移风易俗,是曾氏力挽晚清政局之颓势,所提出之救病良方。对于人才之栽培与任用,曾氏早已身体力行。弟子黎庶昌庸庵文编序曾称:道光末年,风气败坏颓放到了极点,“曾文正公始起而正之,以躬行为天下先,以讲求有用之学为僚友劝,士从而与之游,稍稍得闻往圣昔贤修己治人、平天下之大旨。而其幕府辟召,皆极一时英隽,朝夕论思,久之窥其本末,推阐智虑,各自发摅,风气至为一变!”

曾国藩(文正公)致力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在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之日记,足可与此相互发明:“是日,与李甲夫言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因以作字、作文、打仗为例,说明一切“皆视乎在上者一人之短长,而众人之习随之为转移。”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梁启超:孔子常言君子,君子即指有伟大人格可以为群众表率者。如“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之君子皆当作如是解《梁启超国学讲稿》)。;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怎样培养自己成为“一二人者”修己治人,移风易俗。现在请允许我从今从儒家角度略言一二,以抛砖引玉。梁启超谓:仁者何? 以最粗浅之今语释之,则同情心也。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谓对于人类有同情心也。然人曷(he)为而有同情心耶?同情心曷为独厚于人类耶?孔子曰:仁者人也(《中庸》)。此言“仁”之概念与“人”之概念相凾。再以今语释之,则仁者人格之表征也。故欲知“仁”之为何,当先知“人之为何,”“人”何以名,吾侪因知有我故比知有人,„„ 人也者,通彼我而始得名者也。彼我通,斯为仁,故“仁”之字从二人。申言之,若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则所谓“人格”者决无从看出。人格者,以二人以上相互间之“同类意识”而始表现者也。既尔,则亦必二人以上交相依赖,然后人格始能完成。梁启超谓:儒家利用人类同情心之最低限度为人人所同有者,而灌植之扩充之,使达于最高限度,已完成其所理想之“仁的社会”。故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我想这可能也是《弟子规》开篇即论“首孝悌”的缘故——培养人之最低限度的同类意识(然后再灌植之扩充之,如

[5] 孟子曰: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然后,再处“一二人”之位,行孔子之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梁启超谓:譬者比也,以有我比之有彼,以我所欲比之彼所欲,是谓“能近取譬”,近取譬即“如心”之恕也。立人达人者,非立达别人之谓,乃立达人类之谓。彼我合组成人类,故立达彼即立达人类,立达人类即立达我也。故“仁”者同类意识觉醒而已。)最后率尔正之,实现修己治人,移风易俗。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从个人角度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 汪金刚 稿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2】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几点体会

【3】新华网发展论坛

【4】《曾国藩文选》

【5】《梁启超国学讲稿》

第三篇:第一章毛中特讲稿

第一节课: 1.自我介绍

2.课程考核要求: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由两个部分构成:考勤和平时作业。考勤40分,平时作业60分。缺席一次扣20分,缺席三次者整个平时成绩为0.张老师也是年轻人,年轻人不为难年轻人,只要大家认真上课,考试都没太大问题,但态度不认真的张老师也帮不了你们。

3.十七周,教学活动结束,十八、十九周大家复习考试。本书共有十五个章节,大概每周一章,大家本科生,层次高,我们每周有五个课时,所以会讲得比较深入一点,大家有思想准备,但考试不太难。考试不是关键,大家在我的课上就抱着学知识的态度就可以了。只要大家认真,考试不是问题。

4.第一节课,大家才开学,还没从假期的状态中回来,要调整状态。规律饮食,规律作息。有长胖的同学要注意锻炼身体,马上春天来了,女孩子很爱美。

5.讲讲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课程设置的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要学习这个课。我看大家专业都是英语,很洋气,和老外打交道,更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好,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很流行,很多老外都在学习,你们和老外一聊天,就聊马克思,老外特别崇拜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才是最流行的。

6.拉一遍目录。先解释课程名称,以前的毛邓三,现在的毛中特。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的。这一理论体系是对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概括,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虽然它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但它们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何以需要?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教材第三页第二段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记下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才能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体验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出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2)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成功的苏联模式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革命的物质基础薄弱,沙俄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坦克和生产拖拉机都是一个原理,重型机械。:“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微笑的申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德国不但被全线遏制,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者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什么?红军有手工的兵工厂,用砂纸打磨子弹。所以在中国这样的现实下,我们需要中国模式。走中国的路,让别个去说吧!

2、何以可能?

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血的教训,血的代价。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完陈右倾,反王明、博古的左倾,怕雪上、过草地,农村包围城市,有这些革命实践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什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土地改革,建立农村根据地。喜欢历史的同学在看完无数次的朝代变更,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以后,就可能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几千年的革命就在争夺一块地。姓李的地主打败了姓杨的地主,姓朱的地主赶跑了一个少数民族地主,结果数百年后姓朱的地主又被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地主赶走,这就是革命。

共产党很聪明,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研究很深,就抓住了一块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结合,把地分给了农民大众,几千年的渴望,誓死保卫土地。国民党军队来了,纷纷参军,誓死杀敌,不为共产主义信仰,不懂,就为了保卫自家的那几块地。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后面有千万的农民同胞。共产党亏欠农民同胞太多,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农民同胞除了大力气,革命胜利后,发展城市,农村经济支援城市,以前城镇户口可以吃公粮,城镇人是公家人?难道农村人就不是公家人?医疗、教育等都是城市优先。现在城市发展了,城市应该反哺农村。

3、正式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书上没有,看课件)

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中,邓小平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化之道。这条具体道路,就是邓小平首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实现了六大理论创新:

第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论。从马克思到列宁、毛泽东,他们都曾经长期生活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时代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世界形势的崭新变化,邓小平将时代主题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扬弃了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论,为社会主义的模式转换论、新型体制论、改革开放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论。毛泽东为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晚年却出现了“左”的错误。因此,解决这个时代难题,具体分析中国特殊国情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肩上。他提出的当代中国特殊国情论、主要矛盾论、特殊矛盾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主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解放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统一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了更好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层理论问题,邓小平依据世界历史一般趋势,再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马克思晚年曾提出利用世界市场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新构思,列宁后期也提出了利用“国家调节下的市场”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但是这些闪光思想后来全被历史湮没了。邓小平以超越前人的理论勇气,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有力地冲击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两个流行多年的教条主义公式,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的崭新理解。

第五,“一体两翼”的现代化起飞论。当代社会主义的大曲折,深层原因是经济改革问题,但直接的失足点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如何解决这个大难题,邓小平提出了一条新思路:既不采取“直接碰”的激进方式,也不采取“绕着走”的消极方式,而是采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引着走”的稳健方式。邓小平要求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采取“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并实现“新型市场经济、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精神文明”的整体建构这种“一体两翼式”的体制创新,支撑中国现代化走向有决定意义的起飞阶段。

第六,“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论。既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国家统一,又要避免大的战乱,是一个历史性的大难题。为解决这个历史难题,邓小平以他特有的大智慧,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双赢之道:“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香港、澳门的回归,已经证实了这一思想的有效性。这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1)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2)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原则。

(3)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要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谈到这句话,想起了电影的一些事情。你们知不知道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最为成功的是什么电影?中国电影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成功的是武术电影。中国的武术片对美国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安、吴宇森、成龙、周润发、杨紫琼等名导演、名演员,已经被美国观众所接受。中国功夫的动作和程式已经被许多美国动作片所吸收。另一方面,中国武术片对美国电影产生影响的同时,它本身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重塑。国外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使中国的武术片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得不对自己做出某种调整。而中国武术片也就在这种调整中实现着自身的创新。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卧虎藏龙》。《卧虎藏龙》被称为中国武术片的国际版,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得好莱坞“真谛”的电影叙事技巧,也得益于其中深藏的一些西方人认同和熟悉的思想观念。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根据人的解放的整个历史进程,与时俱进地正确实施整个革命主题和中心任务的时代转换,科学地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科学变换.时代化的实质是把人类的解放划分为几个革命时代,并分别确立这些时代主题和革命的中心任务,党的工作重心,革命斗争的主要实践形式,并集中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武器,集中解决革命的道路和实践,党和革命队伍的建设和组织以及适用于这个时代目标的基本的革命策略的制定等问题.马克思主义通过时代化而更具有现实性和革命性,通过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与时俱进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更具有革命的时代针对性,由此使它与革命的具体实践融为一体.(1)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2)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

(看完课件把书上的4页的三点勾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打江山的一代)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并没有出现像许多革命志士期待的繁荣局面,袁世凯篡权复辟、军阀混战。中国寻求新的出路,所以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说,向西方学习的迷梦破产了 晚清时代,很多人都认为不跟着欧洲走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却成功地“脱钩”了。当时中国知识界迫切地想知道苏联和欧洲“脱钩”的后果,包括是否一旦与欧洲“脱钩”,这个国家就会饿死。因此,《京报》才派瞿秋白前去考察。他写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让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在欧洲之外有新的道路。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

讲讲啊Q正传。历史可以承载很多的东西,在最黑暗的历史中,往往能铸就最伟大的思想。(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陈独秀。他创办了《新青年》,并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他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他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论证孔子旧礼教不适合现代社会。他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必须把封建文学和“满纸的之乎者也矣焉哉”的老八股,彻底打倒。

李大钊。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1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中国人民应“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胡适。胡适提倡白话文,是因为白话文的形式适合于新思想、新文学的内容。他是要使白话文成为正宗的文学。他说“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鲁迅。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吃人的礼教”一语,就是从这篇小说来的。

钱玄同。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他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五四以后仍旧从事文字改革的工作。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他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另外,他也痛恨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他曾明白地指出,欲使中国不忘,并成为二十世紀文明的民族,就必须反对旧的伦理纲常而采用西洋的新伦理。而且又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提出事物沒有永久不变的道理。

刘半农。1917年成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0年赴欧留学,研究音韵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继续从事杂文著作。作品自然洒脱、幽默风趣。这是新文学史上两位热闹的人。新文学肇始,最需要反响——特别是来自“反”的那一方面的“响儿”,苦于一时不见,两位就商量着制造一个。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历数新文学的坏处;刘半农则一一予以驳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双簧信”。真刘半农骂倒假“王敬轩”,新文学乃告成立。

吴虞。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5)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形成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 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重点: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 6个基本方面和 3个活的灵魂:

1、基本方面:(看书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打倒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解放全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2、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五篇:毛中特论文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现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时间:2011年5.9-5.11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宿舍 教学楼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学生 调查范围:河北工业大学 各院系 调查方式:问卷填写形式

小组成员:刘文静 刘晓宇 蒙艳红 王凌慧 王鹤

调查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河北工业大学的各个学院的同学,男女比例相当,其中担任学生干部的有30%,我们调查问题针对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大学生责任意识也做了全面的问卷

调查结果:普遍的大学生都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可见大学中意识中有了解幷将改善的意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是大多以赚钱孝敬父母为主,部分选择了建设国家。

对于社会上的公共道德,普遍学生都会选择乐于助人而对于当代的弄虚作假及盗版的情况大多数的同学不以为然,而普遍学生都表示在大学期间缺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

调查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而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责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付出极大的努力,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责任感迷惘

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前提。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现象——“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冷漠空虚,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毫无意义。这部分“三无”学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理上失落无助,无法积极承担所必需承担的责任。表现出人生没有奋斗的方向,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可信任的朋友,没有生命的终极解释,自我责任感迷惘。这一切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感受下降,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严重的就会出现行为失范,甚至是人格分裂和精神的绝望。

(二)对他人责任感淡漠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容易出现夸大人际冲突的倾向,忽视或排斥他人的存在,甚至有的出现“极端功利化”的趋势,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命运,重视个人的前途,而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大学生这种过度关注自我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必然遭到社会的否

定和排斥,从而使个人陷入孤立、孤独的境地。

(三)对家庭责任感减弱

“爱幼”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但这却造就了部分学生对父母、亲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视之,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只知道一味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

二、大学生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乃至缺乏的内在原因。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居多,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导致自私自利,个性强。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经不起些许挫折。

(三)学校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责任感教育体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接受的少,使得社会主体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加强。在教学上,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联系相对模糊,使得学生把学习和考试当成了目的,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四)社会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甚至缺乏的重要外在原因。当前社会正

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三、培养构建大学生责任感的措施

(一)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责任感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首先,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感的强大动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二)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三)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能起到调节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责任感。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优秀的民则传统和美德。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任何时候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能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四)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素质教育

“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如果高校的教育只是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和艺术,尤其是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

下载毛中特第一课讲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中特第一课讲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中特论文

    班级:通信工程9班 姓名:张三 学号: 0513110101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题自拟) 摘要:(五号楷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2012-2013复习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毛中特会议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会议总结(蒋中挺) 考研政治毛中特所涉及的重要会议较多,为了方便学员记忆,蒋中挺老师将各会议总结如下,教你快速记忆毛中特各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

    毛中特心得

    毛中特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因为有先进的理论因为有先进的理论,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毛中特心得体会

    毛中特心得体会 俗话说: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这本书后,我们有必要也很需要进行社会实践,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

    毛中特总结

    中国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

    毛中特心得体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7个年头,历史的脚步和时代的洪流在中国的这37年来流转得惊人的迅速,改革开放给我们全中国的经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毛中特学习心得[范文大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听课心得 植物保护学院 2015级 植物保护专业 2班 王颖涵 2220*** 第一次上课,老师便对对这门课程名称简称为“毛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