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3: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小编推荐]》。

第一篇:11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小编推荐]

吴江市2007教育技术研究参评文章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构键主义 数字化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新观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以构建主义推进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和网络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的思想和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把利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而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可谓源远流长。但是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尽管认知心理学已逐渐取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直至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学校也日渐增多。个中缘由固然有学习理论的流行必然要滞后于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心理学的流行这样一个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九十年代以前社会上还缺乏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显然,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例如:

“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协商”与“会话”——协商与会话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协商与会话过程主要通过语言(少数场合用文字)作媒介,这就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必须要有语音功能,即要用多媒体计算机才能支持。与此同时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前所述,协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群体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即真正完成意义建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有较大的发展,加上HotJava的出现使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进一步融合,这样就使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更趋完善,将建构主义理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条件也就日趋成熟。信息技术成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的排头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葛洛蒂指出,信息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它有四根支柱,一是自然界的一切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表示;二是计算机只是用数字1和0来处理所有数据;三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是通过对1和0的数字处理来实现的;四是通过跨空间运送1和0来把信息传送到全世界(葛洛蒂,《数字化世界》,1999)。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已是势不可挡。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技术首席地总裁论坛(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简称ET-CEO 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事例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中,将这种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并着重阐述了为达到将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建立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是21世纪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采取的行动。

信息技术是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的基础。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这三者是一切信息技术系统结构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环境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其最基础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因此,所谓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舆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①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②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③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④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⑤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数字化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学习,它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电子读物、各种类型的网上资源、网上教程进行学习。与使用传统的教科书学习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特性。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惧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的途径:

① 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② 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③ 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④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整个课改的过程都有信息技术的身影。

但是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有个度,特别是当前教学理论与方式,正在转变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教学量增多,教学速度变快。学生一下反应不过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最终得不偿失。只要把握好信息技术这把利刃,课程改革无论是长远还是短期都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金永兵 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组 E-mail:fapaishou109@163.com 联系电话:60599928

第二篇: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

星转斗移,转眼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49班-54班共有学生275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工作总结《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我校是从本学期才开始信息技术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按时结束课程,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建议学校在以后的学期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教学课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给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理念的提升。

本文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课程 教改 创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给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能把浩瀚知识海洋中的有用信息及时地汇集起来,经过处理,转换为学生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用的信息,这些都是手工劳动不可能完成的,只有计算机高速准确无误的计算能力、海量的存储能力以及快速的传播能力,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把丰富多彩的知识利用动感画面传授给学生成为现实。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改革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一、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1.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如果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 “新瓶装老酒”,大材小用,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以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应用价值的大小,提高了设计、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2.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一般书架型、工匠型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更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这种观点以往很难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所以,教育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进行计 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重点,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我们应据此来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性。

二、发挥信息技术集成控制的特性,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

1.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

2.信息技术在使用上更加操作灵活,控制方便。这就是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其价值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如同电视具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即“好看”,而且还在于信息灵活呈现的随机控制能力,即“好用”。在“好看”和“好用”的关系上,信息技术更突出的是“好用”的特性,避免了电视教材千篇一律的灌输式的缺陷,教师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形式。如果没有这种教学手段的支持,进行情景式教学往往力不从心,勉为其难。

3.信息技术的集成控制性,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的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这也是一个教学创新点所在。4.信息技术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 载体不在是单纯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还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5.信息技术将带来课程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网络信息的大量泛滥,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发挥信息技术中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信息的特性,进行教育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改革。

1.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有线性结构、分支结构和网状结构等多种方式。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信息组织结构是线性的和有序的,这对于保证教材的规范性、完整性、系统性,使教学内容的传达循序渐进,符合条理性和逻辑规律等方面具有肯定的价值。适合于以书本为媒体,以知识教育,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也是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一脉相承。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固定的、模式化的、单一的和千篇一律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线性结构客观上限制了人类联想思维能力的发挥。因为信息间的联系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可以是形象的抽象的、逻辑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色彩、质感、声音、数字的,也可以是几何的、静止的、动态的、还可以是多种组合的。

2.信息技术的采用在课件研制和应用上真正考虑到设计和发挥信息技术的内在特性,决定了教材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及水平和质量。培养较强的信息化意识,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多媒体化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实践,其教学效益、学习质量、智能发展也必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3.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提问、课堂反映,方便快捷地调出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在信息化和交互化特性的支持下,可以变得多种多样,如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或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

四、发挥智能化交互的特性,强化素质教育和技能、智能训练 1.交互性是信息技术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交互性也是信息技术其它特性的核心,它使信息技术其它特性的优势更突出,功能更强大。一个信息化教材的应用价值,能否被其它媒体所替代,能否是高层次高水平、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材,也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功能。智能化教材是前所未有、面向未来的新型教材,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目前,相当比例的信息化多媒体教材,对交互性开发应用的不够,或者说,只是宽泛意义和简单意义上的交互性。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控制、组织、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对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并从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这是其它媒体难以做到的。其核心 意义是可改造、可创新,具有可变性。与信息的灵活呈现,简单的判别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交互性能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节省学时,减轻教师劳动,丰富信息量和表现力等一般的意义。2.运用发挥信息化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它的优越性、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课、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全新的教学。

五、以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学设计和教改创新

缺乏科学合理的、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使教材不能合理应用,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信息技术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种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利用信息资源选择发挥多种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 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种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信息化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信息技术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信息化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信息化教材。5.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的预期效果。

总之,要针对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们每位老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同时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门技术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技术,才能把它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参考文献:

1.严莉、赵呈领 《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

2.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中心 官淑红、桑新民《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3.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育》

章慧敏、付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8

第四篇:扬信息技术特色 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

根据以下两个文件我做了下面的一个专题报告,由于学校没有人,图片资料不全,请柳校长先看内容方向,并做一些修改和建议,我再弄。

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文件概览 展演宗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旨在充分展示、交流各地具有创新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的中小学信息化新技术和新成果,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产业和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主题:“普及、探索、融合”——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展示内容

1.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

由各区县遴选推荐本地区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突出优秀案例成果,包括中小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层教学、双语教学、有效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校本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优质资源共享与应用等各个层面上所取得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应用成果。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发扬信息技术特色 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人们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评价标志。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新生事物的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的突破,教育将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十九章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我校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特色,在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点。

一、加强软硬件建设与教师培训,夯实课改基础

1、明确课改思路

结合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我校以《江北区振兴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为纲,结合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之路。结合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我们坚持认为:(1)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3)信息技术教育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催化剂,(4)信息技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目前,学校实现了校园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程控电话五网合一,建立起功能强、管理成本低、可用性强、可靠性高的可扩展平台,实现了软硬件建设契合教学需求的优化组合,率先在全区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班,本实验旨在课改中探索出一条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上走出新路子,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学习、轻松学习。

中心控制机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班

几年来,学校以围绕主题校本研修的开展为抓手,在优化信息环境、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及应用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优化的资源配置,从根本上加速了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拓宽信息资源应用的时空,我们以网络为支撑,在网络环境下积极探索依托信息资源开展校本研修、学科教研、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德育教育等的新思路,拉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新了教与学的方式,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英语敏特实验 3.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我们规划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分层次推进。一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操作的全员培训;二是软件资源库的使用培训,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多次对学校已有的清华同方资源库、中央电化教馆资源库、远程IP资源库的登录、检索、下载、整合、存储等方面进行具体培训;三是校园局域网的使用培训,学校建立的FTP服务器实现了校内80台计算机资源共享,我们对教师能够熟练的通过FTP进行资料的上传和下载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四是 “班班通”硬件设备使用的教师全员培训,五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制作课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件用图片的编辑等,还针对不同学科进行专用软件的培训,如数学教学用的几何画板,物理,化学教师用的物理化学画板等。

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 教师参加在我校举行的INTEL未来教育专场培训

教师参加网络基础知识培训 教师参加网页制作培训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课改信息平台

1、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校本教研平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开展网上教学问题对话,不定期举办实验教师“校本教研”阶段性小结。为了最大限度地的提高研修实效性,我校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建设教学资源库。通过“校校通”网络,我们链接了“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东师理想资源库”、K12等资源库,基本上能够满足老师日常教学备课的需要。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有益的资料,远教IP资源紧跟课改脚步,内容更新快,为教师提供了最新的教育信息和资源。

我们为每位教师都要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分门别类对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整理、更新、交流和备份。为有助于教师间共享,我们以校内FTP服务器为基础,建立了FTP文件服务器,按照学科分类设教学资源库,在FTP文件服务器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并为每名教师建立文件夹,以方便教师存储教学资源和学校统一维护和管理。

江北区课程改革校本教研表彰会 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光盘集(图片未找到)

课程改革论文作品集

三、依托课题研究,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深度

我校是江北区普通初中最先成立教科室的学校,学校明确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培师,科研兴教”的战略方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室出台了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制度:《重庆市观音桥实验中学科研管理办法》、《重庆市观音桥实验中学科研经费实施办法》、《重庆市观音桥实验中学课题管理制度》等。这些办法的出台,无疑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

信息技术工作具有特殊性,很多工作是操作、技术性层面的要求较强,如果不把它科学地、有计划地付诸实施,有可能就会发生很多事情做过算过,有时会走一些弯路,甚至会被其他学校赶超,体现不出学校特色。因此,我们学校以科研引领,依托课题研究,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深度。我校先后申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策略研究》《城市初中学生家庭德现状及指导的研究》(已结题),《创新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已结题);市级重点课题子课题两个:《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与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自制”物理教具实验的研究》(已结题);市级规划课题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已结题);区级课题两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信息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发展研究》等。这个课题针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新的学习模式的研究,由于紧密结合教学,教师的参与度较高。

四、办学成果辉煌,社会口碑引人注目

学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为特色,具有市级领先水平的“现代教育技术”配备。办学20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全区先进水平上,连续15年被评为“江北区素质教育质量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中考每年名列江北区前矛,受到市区领导好评。

学校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学校先后接待了贵州省遵义县校长访问,重庆文理学院校长骨干研修班的访问、北京西城区校长、西藏校长、广东佛山校长到我校挂职交流学习等,这有力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学校先后获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能力先进实验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 “全国九五、十五德育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北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江北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北区校本教研基地示范学校”等荣誉。学校近4年来联招升学率屡创新高。

第五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政策与措施的作用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普

遍得到了重视,由原来的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前

提下又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在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对新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个人的肤浅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学

科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在个体

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达成共识,信息技术课由原来的各地区

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自行开设的选修课变成了由正规教材指导下的必须达到

规定学时的必修课。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加快民,电脑进了平常百姓家庭,网络的普及程度提高,学生在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下,中小信息技术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

法得到了优化和改进,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目的得到了体现和贯彻,成果喜人。

一、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经过多年来众多教学设计专家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的、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

学方式,有许多优点,但弊病明显:以教师为中心,偏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

生的“学”,全部教学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开发学生如何“学”。课

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空

间主要限制在校园和教室,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外活动项目少,学生的主动性、积

极性很难发挥,这样能够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但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重能力培养而并不很看重知识积累多少的信息

技术课来说,传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很多弊端,不能适应为社会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全民族信息素养的目的。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系统地掌握了

教材或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不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上机时只会

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机械地翻版式练习而不能自己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传统教学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

心”的“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为主,课堂教

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

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重心”的“两主两心”教学模式。

教师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教学方式,其标准是: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

启迪,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

象等思维能力。巧妙设疑,步步引导,层层剥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通过

观察、思考、探讨、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

大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

在学习时从技能性向工具性转变,从“玩”电脑到“用”电脑的转变,帮助学生

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纠正沉迷于游戏或网络的不良习惯。新课程改革鼓励通过

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要求把原来的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变成学生主动探求

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乐趣,收

到了良好的效果。新课程改革能够使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展示、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模式上大多以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目前大力提倡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相

结合。

二、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

1、教材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也较混乱。从小学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重叠部分较多,内容的深浅程度也很近似,比如都包含有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互联网、办公软件等;其次,新教材难度降低了,教师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但同时造成授课内容混乱,如Flash动画、FrontPage与DreamWeaver网页制作都进入了小学课堂,这样就容易造成中学生觉得内容已经学过了,不愿意进一步深层次地学习。

2、认识上对教师定位的错误。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要以学生为第一出发点,由学生来反决定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反正信息技术又不是“三考”(中考、高考、会考)考试科目;教师只是课堂的管理者和控制者以及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认为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自学就可以了,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结果信息技术课几乎变成自习课,甚至变成了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儿,不但学不到东西,还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3、对信息技术的学科定位错误。目前信息技术课普遍被列为副科,得不到应有重视,教师待遇也受到影响(在结构工资改革中,信息技术属四类学科,学科系数低于地理、生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通常还承担着大量的临时性工作,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信息技术学科通常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书及练习题,教师备课耗费的精力较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困难,进修学习的机会更少,久而久之必然成为井底之蛙。有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简单,就是领着学生在电脑室里玩儿。

4、学科不够规范。学科规范主要包括教材规范、教学规范、考试规范、评价规范。教材方面:在正规教材中仍有用语不妥或不科学的地方,也有少数的错别字。例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经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第19页把“关闭按钮”错印成了“关闭按纽”。同时,该教材第35页把连接到Internet上常见的方式概括为五种:

1、通过电话拨号上网;

2、ISDN上网;

3、ADSL上网;

4、通过宽带上网;

5、通过光纤上网。这值得商榷,因为方式1、2、3中都是通过电话线接入Internet,而且都是拨号上网,只是具体技术不同;通常光纤上网就是宽带方式。而且这里还漏掉了现在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方式。另外,第20页“操作4移动窗口:将鼠标指针指向窗口的标题栏上,按住左键不放,移动鼠标器,将窗口的灰色轮廓拖动到新的位置,释放左键。”这也不够严谨,因为窗口最大化状态时根本就不用被移动。

教学方面:新教材有很大的灵活性、延伸性、可拓展性,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提供了平台,自由空间较大,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以此为借口,随意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缺乏衡量标准。考试方面: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考试究竟考什么?什么是重点?用什么形式考试?目前意见不统一。正规考试的命题存在问题,命题人的责任心不强。例如最近一次全市初一年级期末统考有如下题目:例1:退出没有响应的程序的方法是:先按键,然后在“关闭程序”对话框中单击没有响应的程序,最后单击“结束任务”。这是一道选择题,正确答案是“CTRL+ALT+INS”。(这些键只有第一个字母才是大

写)例2:怎样用鼠标来选定几个文字。这是一道选择题,正确答案是“将鼠标指针移至所选文字开始处,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移到所选文字结束处”。(“将鼠标指针移至所选文字开始处,按住鼠标右键不放移到所选文字结束处”为何不对?Windows操作可以可以设置左右手习惯。)例3:用鼠标拖动窗口中的标题栏可以移动窗口。这是一道判断题,正确答案是“对”。(窗口最大化状态不能被移动)例4:信息技术通常包括信息的、储存、处理及传送的技术。这是一道选择题,正确答案是“采集”。(备选答案中还有“应用”选项,信息技术的定义为“信息技术通常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的技术。”)从上述例子中可见正规考试中命题的不规范,而且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只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把该科的学习引向了以记忆概念、记忆操作过程为主,忽视应用,岂不是南辕北辙?评价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的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课堂评价主要由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听课情况、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阶段性评价通常以考试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如期中期末考试等,改卷和统计分数通常由任课教师自己完成,可信度不高。比如全市统考有很多学校上报的成绩年级整体及格率超过96%,我们学校是省一级学校,年级整体及格率达到90%都困难。

5、“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个性”、“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华而不实,成了一句空话或口头上追求的理想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由任课教师按照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考核、统一评价的形式完成教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试想一个老师任教十几个班,面对600多个学生,能全面了解学生吗?也许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全。教师精力有限,教学时间有限,更是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制约。结果就是教学模式化,学生被同化,学生的个性逐步消失,创造性不强。

6、过分看重学科竞赛。现在较多学校都过分看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竞赛,如一年一度的全国电脑制作大赛和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等,认为这是学校出亮点出彩的好机会,学校不仅可以获得荣誉、扬名社会,而且竞赛辅导教师也可以出成绩获得荣誉。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成了硬性任务,把学科竞赛看得重于学科教学。

三、对问题的思考本人根据自己对中小学信息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上述问题提些如下看法:

1、新教材内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小学、初中、高中在难度上要逐渐加大形成梯度,内容上都应涵盖学习认知程度由浅到深的基础理论知识、上机操作、课外实践(或探究性学习活动)等。低年级教材内容加大打基础的强化训练,如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速度等。教材要科学严谨,审核要专业、细致,避免错误和有悖于常识的现象。

2、正确给教师定位。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和动摇。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变,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改革的成败。不管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探究性学习,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监督、管理、控制进程、把握方向。教师是舵手、主持人、召集人、协调员。

3、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

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提高“两个素质”、把握“三维目标”的教育。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搞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信息素养水平。既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各个组成部分就不应区分主次,要纠正信息技术学科是副科的认识和做法。同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要合理安排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

4、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教师做为教学实践者,要为教材的规范化进行监督,多关注新教材,多提合理化建议;在教学规范化方面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遵守职业道德,要完成从“教”教材(教会学生教材里的知识与技能)到“用”教材(用教材组织教学,把握知识结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改”教材(对教材合理增减内容,甚至调整教学顺序,同时保证教学中知识的覆盖面及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转变;在考试规范化方面,命题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责任心;在评价规范化方面,力求客观,不弄虚作假,评价时不仅重视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5、从更深层次探索新课程改革的出路路。为了解决教育体制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妨尝试其他改革方法。例如:组织专家学者调研,制定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达到的水平(不同发展状况的不同地区可制定不同标准),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形成满足不同阶段要求的题库,每个阶段的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水平考试,达到规定要求后,可以不参加该阶段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可以把时间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或参加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自学辅导班或提高班,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可以组织这部分学生参加合适项目的竞赛培训。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必须按时参加该科的学习,并且每个阶段的教学可以完全打破传统的班级限制,分层教学(从题库中抽取试题测试的结果为参照),以教师系统的主讲和教师辅导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可以针对各自的薄弱部分进行强化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强化训练项目供学生挑选和使用。这样才

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全面发展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6、淡化竞赛观。竞赛是一种选拔性比赛,在自愿的前提下,有能力的就参加,不下硬任务,不分配名额,毕竟在竞赛中获胜的只是其中极少数人。竞赛只是检验教学成果、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方面。

四、结束语新课程改革是综合的系统的课题,需要大家大胆改革创新,共同探索,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下载11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利刃[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魏茂玲 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北京市东城区南竹杆胡同81号 100010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改......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培训感受(写写帮推荐)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培训感受 我们能和课改专家李艺教授面对面的交流感到非常荣幸,也有很多感悟。就李教授讲授的三个方面——一、剖析《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二、信息技术课程的......

    信息技术课程

    1. 信息技术课程 2. 信息的概念 3. 计算机概念及组成 4. 初识windows 系统 5. 设置个性化桌面 6. 正确使用键盘 7. 汉字输入方法 8. 维字输入方法 9. 单元测试 10. “写字板......

    课程改革

    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

    课程改革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A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B重建新的课程结构;C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建构的学习;E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F促进课程......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的制......

    打造利刃团队[模版]

    打造利刃团队 —— 观《卡特教练》有感 在这个崇尚特立独行的时代,英雄似乎已经成为过去,越来越多的优秀团队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这些团队中的成员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独特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作者:张晓敏 (单位:贵阳市民族中学邮编:550025) (Tel:***E-mail:newsnowing@sina.com) 【摘要】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