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调查报告
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管理学领域,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的研究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领导者人格特质的领导特质理论开始的,如今“领导力”这个概念已经风靡全球。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全球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Paul Hersey,1930-)认为:“领导力更多的是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得领导机构和整个组织取得利益。”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背景下,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文件精神,乡(镇)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那么,农村中心校校长对教学领导力的相关认识及管理行为表现的状况又如何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研究。
二、现状调查
1.问卷的编制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制定合理的学校教学发展目标、正确领导课堂教学、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为此,笔者自编了涵盖上述内容的“农村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调查问卷。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建省农村小学骨干校长省级培训班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68份,其中属于中心校校长的问卷有59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为93.2%。在55份有效问卷中,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30.9%,41~50岁的占63.6%,51岁以上的占5.5%;任现职年限3年以下的占25.5%,4~6年的占32.7%,7年以上的占41.8%;学生规模在600人以下的学校有25.4%,600~900人的有20.0%,900~1200人的有16.4%,1200~1500人的有5.5%,1500人以上的有32.7%。
三、调查结果综述
1.对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基本认识还存在误区
对于校长领导力核心的认识,大部分校长认为是“团队领导力”(71.0%)或“道德领导力”(23.6%)。出现这种认识误区,可能与校长认为中心校长主要职责应该是主外、抓关系、抓资金,教学有分管教学副校长抓就够了的认识有关。其实,学校工作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校长领导力构成中,教学领导力理应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这也是校长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对于校长教学领导着力点的认识,大部分校长认为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支持”(34.5%)或“对于教学文化的孕育”(31.0%),仅有34.5%位校长选择正确的选项――“对学校校本研修的领导”。我们知道,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有效开展校本研修以推动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捷径。因此,校长教学领导着力点应放在对学校校本研修的领导上,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团队优质发展。
2.学校教学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还不尽如人意
农村中心校校长作为中心校的主要管理者,要经常思考“我校的教育教学现在怎么样”、“我校的教育教学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和“我校的教育教学应该发展成什么样”这三个问题。为此,需要在理性分析现有本校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调查结果显示:有70.9%学校“已制定”教学发展目标,有27.3%学校“正在制定中”,这说明大部分学校重视目标的导向作用。那么,学校各项工作是否紧密围绕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去计划和实施呢?有49.1%学校反馈“是”,但也有27.3%学校反馈“有差距”。比较遗憾的是还有23.6%学校在制定教学发展目标上尚未有行动,这表明农村中心校在学校教学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上还不尽如人意,是值得反思的。
3.在课堂教学领导上表现不一
校长的课堂教学领导力需要校长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引领课堂,即通过上课来引领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听课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成就和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评课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体现校长在教学上的思想引领与价值认同。可以说,校长的上课、听课、评课能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关于校长上课。对于“校长该不该上课”,只有29.1%的校长认为“应该上课”(其理由主要是为了“教学管理需要”,同时认为“校长每周合理上课节数”是2~3节,并认为“上课的类型”应以常态课为主;就实际情况来看,仅有25.5%校长明确表示在履行管理职责之余有兼课),有14.5%校长则认为校长上课“不应该”或“无所谓”(主要理由是校长的职责是管理和时间难保证,怕因此影响教学秩序,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上课是学校中分量最大的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由于与教师职业分工不同,校长不可能像专职教师一样把全部精力投入于上课,但校长若上课,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体现领导作风的转变,还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建议,在精力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农村中心校校长应尽可能兼些课。
关于校长听课。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校长听课,不仅仅是工作检查,或是给老师提些意见,帮助某个老师,而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教师个人的经验变成学校集体的智慧,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进与提升。为此,校长都应该把听课当作职责之一而坚持,做到常听课、多听课、会听课。调查结果显示:85.5%校长认为听课比上课作用大,有65.5%校长每周坚持听课1~3节;不足的是,只有1.8%的校长听课每周在3节以上,且仅有43.6%校长表示有确定每学期听课主题,这说明校长听课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一般认为,周听课3节以下的只能称为偶尔听课)且计划性、针对性不够明显。
关于校长评课。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于“校长听课后需不需要进行评课”,绝大部分校长(90.9%)认为“需要”,体现出了一种共识;70.9%学校表示“已制定”评课的结构与指标,27.3%表示“正在制定中”;但对于评课的侧重点上则表现出了分歧,41.8%校长认为评课主要应倾向于“通识性指导”,34.5%校长则认为应是“教法”;实际中校长听课后进行评课的情况又如何呢?52.7%校长表示“每次都进行评课”,38.2%校长表示只“个别进行评课”。笔者认为,校长应该为学校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且操作性较强的评课的结构与指标;评课时应更倾向于通识性指导,注意讲究方向性、鼓励性、模糊性的评价策略。此外,校长应注意通过听课积累案例并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以形成我们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进而创新学校的工作。
4.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总体较好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邓小平说,坏的制度能让好人无法做好事,好的制度能让坏人无法做坏事。教师置身其中的制度能否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校长提升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校有建立了“备课制度”(72.7%)、“教案检查制度”(76.4%)、“教学评比制度”(81.8%)、听评课制度(72.7%),且67.3%的学校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表示“较满意”或“很满意”,这表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督促、检查、落实工作做得比较扎实。
5.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学校来说,创建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因素就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一名教师只有进入自主发展的境界,真正体会到成长和发展给他带来的快乐、幸福,才会有持续不断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心校校长,应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通过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吸引教师自主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仅47.3%学校“已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在推进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建设方面较滞后;在开展教师培训的形式方面,各学校主要以校本研修为主,其他依次为远程培训、学历提高、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校际交流及学术会议、讲座;在教研组、年级组等开展情况方面,总体不理想,有60.0%学校反馈“常规化,效果一般”或“偶尔开展,有些效果”;在校本研修形式方面,各学校开展主要以听评课为主(89.1%),在教师教研方面以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主(87.3%);在课题研究方面,获省部级课题以上学校只有30.9%;在开展教学反思及效果方面,有92.7%学校表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已常规化,但总体效果一般(67.2%)。上述情况也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如城镇小学教师的一个缘由。
四、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目前农村中心校校长对教学领导力已有一些认识,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同学校之间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思想的引领
任何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思想在支持。如果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被正确的教学思想所引领,那么,教学工作就有可能产生最大效益。因此,加强教学思想的引领是提升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制高点。为此,农村中心校校长在领导教育教学时,要把握当前教育改革动向,结合本地、本校实情,逐步形成包含科学的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教学思想,并引领教师把这种的教学思想内化到教学行为中去,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领导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也必须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才可能走向成功。因此,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领导是提升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切入点。作为学校的核心与灵魂人物,校长要有能够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有效指导和领导的能力,如确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观、如何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如何探寻有效的学习方式及如何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等。
3.加强对教师业务研修的把握
一般来说,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功底)、条件性知识(教育行家)、发展性知识(人格魅力);实践性知识(教学智慧)、研究性知识(职业习惯)五个方面,前三个主要是学历教育,通过岗位培训解决,后两个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为了这种积累过程。因此,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的领导是提升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着力点。校长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实现研训一体化,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要尊重教师的生存与心理状态,为每一位教师创设研究和发展的机会、条件与空间;要注重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建设,着力加强优秀教研团队的建设。
4.加强对教学文化的孕育
正如拿破仑所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校长的教学领导如果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接受着校长的教学领导,同时也都成为教学的领导者,那就是文化的力量。因此,对教学文化的孕育是提升农村中心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出发点。为此,校长要重新审视学校已有的教学文化,孕育一种支持合作和不断学习的组织文化。
总之,教学领导力作为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升需要我们广大校长的不懈努力。诚如著名的领导力专家约翰?科特(John Kurt,1947-)所说:“我不认为领导能力是能够教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并挖掘自己所具备的领导潜能。”■
(责任编辑:徐小敏)
第二篇:如何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如何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南燕窝中心小学陈卫新
有人说,一个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的校长必然会打造一个好的学校,我深有同感。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校长的领导力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经历与经验。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下,校长的领导力越来越被认为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校长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工作经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增强校长的人格魅力,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前提
人格魅力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校长要发挥其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领导力,首先成为教师的楷模。靠自身崇高的思想品德赢得教职员工的敬佩,以奉献精神和乐业态度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树立自己干事业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公正严明的形象和诚实可信的形象;就必须走近教师,感悟他人的心灵,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大度宽宏,有容人之量;就必须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引导教师走向成功之路。这样就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民心,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增强校长的协调能力,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调动一切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来,作为校长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潜能,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地钝化教师中的矛盾,使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教师搭建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平台,让教师通过活动得到锻炼,享受成功的乐趣。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桃源,校长更要协调好与外界的联系,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走向媒体,从多方位、多层面赢得社会支持。在交往中,拓宽办学思路,巩固办学特色,宣传学校形象。从而树立威信,提升校长领导力。
三、增强校长的谋划能力,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关键
校长应该有敏锐的目光,高瞻远瞩,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前沿信息。能够从学校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出发,谋划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总体规划,从而形成独特的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用战略的目标激励人气,鼓舞人心,促使全校所有人员执着追求他们的共同愿景,让整个学校发展成为一盘棋,老师的想法和校长的思路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校长就具有了领导者的权威。
四、增强校长的教科研能力,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核心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作为校长要走在教科研的最前端,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全盘构思学校的课程方案,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推行新的课程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传递到教师的思想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现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最终实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校内形成 “校长以重研为先,教师以从研为乐,质量以强研为基”的良好教科研生态。这样用科研的力量凝聚人心,征服心灵。
五、增强校长的创新能力,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灵魂
创新是校长的办学之魂:创新能力是卓有成效的校长的必备素质,是校长能力结构的最高层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生一代,校长们必须摒弃功利化、形式化的意识和行为,以非凡的眼力、高涨的热情确立以人为本、可持速发展的理念,开拓出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创出特色和品牌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角色才能定位准确,我们的实践才能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用创新达到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校长领导力 文档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目前,课程领导的概念很多,但却不统一,中外研究者从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文化氛围等不同方面对课程领导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而且课程领导作为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运行系统,不同层级的领导主体和职能是不一样的,校长、教研员与教师因其角色职能不同,其课程领导的内涵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单从某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揭示其内涵是不够的。从校长这一层次看,中小学校长校本课领导具有决策、组织、引导三个基本职能。这三种职能主要体现在下述职责中:
第一,课程和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没置是实现学校发展远景规划的具体步骤。通过结合本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引导教师出谋划策,规划课程设置,并不断完善课程的发展方案,指引课程发展方向。
第二,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中小学校长是课程实施最核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目标规划教学计划,并能带动学校成员落实教学目标;统合协调课程与教学事宣,均衡安排师资,确保各科教学正常进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鼓励教师进修,安排各种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建立安全、支持、有序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纪律,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尊重并支持教师的教学,与家长及社区保持良好关系。
第三,课程评价的组织与指导。校长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整体设计,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课程改革目标,是否合理安排、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是否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基础性;二是教师的行为,即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是否改善了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等,要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状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程资源的统筹与运用。通常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有其匮乏性,但如何在有限分配的资源中,再争取有利的其它来源,则有赖于校长的运筹帷幄。校长需要密切联系政府、企业、社会、家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要加强与校外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及能力。
第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要求和策略、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与保障措施等。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组织审定教师提出的校本课程内容,组织校本课程的修订和改革,协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1.提升校长认识课程的理解力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校本实施上。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既体现在对精神的领悟、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上,也体现在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和教育能力,甚至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学追求、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经验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对国家课程作符合实际的校本实施。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造的空间。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2.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
分析判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管理组织能力;二是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执行力;三是课堂教学状况;四是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足度;五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六是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有赖于校长对获取途径的用心设计和实施。最有效的手段是走进课堂,校长可以走进课堂广泛听课,与师生对话,倾听师生的心声;可以与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流;或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某些课程管理工作。
3.提升校长对课程氛围的营造力
首先,校长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的氛围。校长应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其他成员的意见前提下,在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拟定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划,公开地、经常地加以阐述和说明,让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目的、构想和操作方案有全面、深入和一致的理解,从而达到情感认同和目标集合的目的。
同时,校长要通过培训或其他形式,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紧迫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校长对全体成员的一种深层的长远的关心,从而产生信任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关及自己更关及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而产生认同感;通过切实有效的课程实施的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全体成员产生依赖感;要鼓励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劳动,让全
体成员产生幸福感。还要作广泛宣传和讲解,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4.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需要开发的资源。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其中既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的实施,也包括利用自己的专业和非专业优势,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按课程的基本要素,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校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并按课程建设的逻辑和要求开发好、管理好教师资源。学生是课程开发的受惠者,同时也应该是参与者,有时甚至是执行者。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非显性环境资源。如果学校能按课程的要素对它们加以整合和利用,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立体的课程形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力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定,首先要求制定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以及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
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校长要特别提醒学校全体成员对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等因素。另外,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是校长需要精心规划的重要工作。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要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的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6.提升校长对课程文化的构建力
课程文化的构建首先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归属,让全体成员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最终通过艰苦的历练,这样课程实施才有精神保障,才能持续积极地发展。课程文化的形成需要艰辛的沉淀和积累,并在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这个过程的积累与沉淀必须是全体成员经过认同、实践、创造、反思后的感性体悟和理性认识。它是许多有亮点和特色的个体经验的集合,也是有体系、有序列的优化组合。它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推广意义和示范作用。同时,课程文化的构建过程也是个开放、变化、调整、充实的动态过程。学校需要不断总结,适应时代的变迁,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以期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校长学校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校长课
程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素质、专业知识的素质以及学校行政管理和实践决策能力的综合素养。
第四篇:如何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校长如何提升教学领导力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是中国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要求。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注越来越多,比如:要求我们成为专家型校长,研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等等,这就说明,用不了多久,校长的专业水准如何将直接决定你的威信和社会地位,甚至是决定我们还能不能当校长。可是对于什么是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以及怎样实现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业界也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和要求,今天,我想通过自己的了解与理解,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我们郴州教育界可能还比较陌生的新名词以及与之相关的做法。
一、什么是教学领导力?
首先我们看什么叫“领导”,领导,从字面上看,“领”是思想领袖,“导”是引导方向。在学校里,为什么只有校长阶层才可以称为“领导”呢?因为校长是出思想,出方向的人,学校各方面的运转和发展都是在校长思想的引领下去实现的,如果不是,那我们就不是学校的领导者,如果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在效仿某一位老师的想法和做法在施教,那被效仿的老师就是学校的“领导者”。那么什么是“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赵德成教授是这样界定的:校长影响身边的师生实施教学变革,实现学校教学愿景,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校长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美国学者斯佩克将校长角色定位为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但在现实中,要将这三个角色同时扮演好,有一定的难度。当前许多校长用在管理上的时间较多,外出跑的时间较多,跑资金,跑项目,跑协调用在学校最核心的教学业务上的时间较少,没有时间关注课堂,因此很多校长在教育者这个角色上做的不太好。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的小张群体中存在,国外的校长包括美国的很多校长也一样没有时间进课堂。
许多校长对管理和领导这两种行为的内在区别还不是很清楚。管理的本质是执行力,是实现既定目标,是“把事做正确”.而领导更多的是指“做正确的事”,是引领大家分清是非善恶,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一个校长,最理想的状态是:既有很强的领导力,又有很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把正确的事做正确”。那么,校长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校长该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进课堂。正职校长该不该进课堂?对这个问题,校长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校长认为:我是“大校长”,我主外,抓关系、抓资金,学校有专门管教学的副校长,有他进课堂就足够了;还有的校长认为:课堂太小了,太基层了,我是抓大方向的,不需要进课堂。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学校最重要的事情,恰恰就是发生在最小的课堂里面的事情。校长进课堂以后,其教育者、领导者的角色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期教学领导者的形象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教学领导者是校长多种角色中的一个核心角色,他能够把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三个角色融为一体。校长应该扮演好教学领导者的角色,提升教学领导力,在学校管理中既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要更扎实地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
二、领导什么?
有专家通过研究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的教学目标。
校长要让学校内的每位成员都清楚本学校的存在意义,让每位成员都清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终级目标。校长应该让师生明了,学校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有限的知识,更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高更全面的目标:
一、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合理的教学内容。
第五篇:浅析农村校长教学领导力问题与“点”的把握
浅析农村校长教学领导力问题与“点”的把握
摘 要:在农村学校中,校长不仅是重要的教学领导力量,而且还是肩负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使命的第一责任人。因而结合农村校长教学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把握好教学领导力的“点”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农村校长;教学领导力;问题;“点”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观是应试本位、课堂观是知识本位、评价观是分数本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对学生灌输知识,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在新课改下,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必须在教学领导力上不断地提升和优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村校长教学领导力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教学领导力方面的认识较为缺乏。有的校长将学校的平安无事作为头等大事,有的认为做出上级认可的特色工作即可,而有的主要是搞外交,而对于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校本化保障机制研究较少,对任课情况的掌握较少,很难意识到自身的教学领导力的作用。
二是教师评价方面,难以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目前很多校长仍将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将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考分作为对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准,而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显然是相悖的。
三是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分数的前提下对师生的教学成效进行评价,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甚至将其分数作为量化指标,唯分数论成败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在教学管理目标上,主要是有的农村校长在新课程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更多的是注重农村教育教学设施条件的改善,在教学管理目标上缺乏指导性和引领性,使得管理错位和不到位的情况经常出现。
五是在教学计划执行方面,经常出现随意变更的情况,比如随便增加或者削减考试类科目,在专职教师课程上较为缺乏,随便选派兼课老师,导致一些农村学校要想开好、开足、开齐每门课程的要求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需要把握的着力“点”
1.教学思想的制高点
农村校长在教学领导中,首先需要注重思想引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本土化的分析教育理念,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思想下引导和注重以及管理和评价学校的教学,才能对整个团队带来影响,根据自主教学实践,为农村学校的教学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并注重自主教学理念的实施,占领教学思想的制高点,紧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并加强对其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素养的提升,为学生自主成长和学习强化教学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应明确目标和内容,通过自我发现与自我校正权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也是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之一,所以在把握教学思想的制高点的基础上,应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为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所以校长在教学领导中,应引导和指导学校的全体教师针对性地全面地开展课程教学研究,结合新课改的基本的要求,构建出与学校自身发展相符的课堂教学结构,确保学校的教学思想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朝着正确而又健康的轨道推进和发展。
一是采取校长听评课的制度。主要是在课堂这一载体下,切实加强课堂的研讨,及时掌握教师与课堂的真实情况,掌握真实的课堂、教师和学校情况,并帮助教师对课堂前行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进行有效把握。例如,在听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全体教师加大对教学过程的重视力度,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平台,从而达到调整和优化教学关系的目的。
二是采取校长上课的制度。这样校长就能通过课堂实践更好地对新课改精神进行领悟,这样在教学指导和课堂教学方面更具有指挥权和发言权。
三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专题研讨工作之中。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校本研修的针对性,校长需要加强对教研组和备课组有关教学研究活动的支持与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师生学习的需求。
四是对教学评价策略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和考核鉴定作用。这就需要校长结合学校的实际,?对性地制定教学评价方案,并通过实践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励其自我发展与完善。
3.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结合点
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应树立大教育观念,将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的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以及学生培养目标上等均需要结合农村的特点,加强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校内教育资源的开发,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对课程资源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生活资源的开发,才能更好地符合农村学生的发展。
4.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生长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也对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校长需要在学校中致力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教师在工艺的价值观下促进学生的发展。着力创设和谐共生和创新发展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全体师生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激发,将教学的潜能发挥出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校长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切实注重自身职责的履行,才能更好地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国燕.校长教学领导力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8):111-113.[2]代蕊华,万恒.构建学习共同体中的校长教学领导力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2):59-63.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