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

时间:2019-05-12 23:1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

第一篇: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

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研中心 外语教研室 时迈

内容提要

“词句文”教学法已被北京市教科院列为“九五”科研课题之一。该课题的意义在于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结构的教学融为一体、将语言的实践性和教学的系统性融为一体,克服我市目前外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偏向,即[1]片面强调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同时课堂活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2]片面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忽视对重点词语和重点语言结构的学习;同时学生的课堂活动目的性、层次性不够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利。

本文对“词句文”教学法的思路和课堂模式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章开头部分叙述了“词句文”教学思路的内涵:[1]强调让学生接触足够的语言材料、首先抓好语言材料的输入;[2]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材料中的重点语言点(包括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型结构);[3]针对重点语言点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模仿、套用(造句)和综合运用(作文)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满堂灌”的过程。

文章第一部分叙述了帮助学生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的意义和“词句文”教学思路提供的相关课堂教学方法。

文章第二部分叙述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词句文”教学思路提供的语法教学分两步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心理学上的“组块效应”。

文章第三部分叙述了“词句文”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词句文”教学思路全称为“文句词-词句文”双向教学思路,它是这样一种教学思路,一方面强调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让学生接触足够的语言材料,首先抓好语言材料(包括声音和文字两个方面)的输入,另一方面强调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材料中的重点语言内容,从而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目的。所谓重点语言内容包括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用的积极词汇,也包括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句型结构。一个重要语言点(比如一个词或短语)必然有一个载体,它的载体可能是一个句子,也可能是一个文段;这里所谓的载体,既指某一语言点被认知过程中所通过的载体,即课文中包含这一语言点的例句或某段课文,同时也是指某一语言点被训练过程中所通过的载体,即练习中针对某一语言点所设计的不同例句或不同文段。语言点的训练离不开其载体── 例句或文段;例句或文段的训练又总是围绕一定的语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为这一教学思路取名为“文句词-词句文”。这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在学生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第一次进行重点学习时可能以短语、习惯表达法或“有意义的片语”的形式出现,让学生首先整体感知、整体习得。针对重点语言内容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模仿、训练和运用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满堂灌”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双向”教学思路及其课堂模式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语言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型)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课文)中来的,经过一个有目的、有导控、有秩序的训练过程,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这样做既能够克服片面强调词的用法和句型结构,教学方法“满堂灌”,学生只会死抠、死背语言规则而缺乏语言能力的偏向,同时也能够克服片面强调语言能力的随机积累和习得,忽视双基教学,忽视课堂结构和课堂实效的作用,忽视教师的导控作用,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语言能力的偏向。

一、“词句文”教学是帮助学生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的重要途径

要想让学生学好外语,帮助学生不断扩大和巩固词汇量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外语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一般来说,外语尖子学生词汇量都比较大,而在外语学习中掉队的学生往往是连教材中最基本的单词都记不住。《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要掌握英语,必须学会一定数量的单词,这不仅因为阅读和写作能力与单词密切相关,而且还因为词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进行的,词汇掌握得越多、越牢固,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就越强。” 该书还登载了陈贤纯同志的观点,认为现行的外语教学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大问题,首先一个就是学生不能获得足够的词汇,他认为“绝大多数没有学会外语的人,之所以听不懂、读不懂,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跨过词汇这道门坎。”实际上,问题还不仅仅是“学生不能获得足够的词汇”,更准确地说,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能够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词汇。国家教委曾对十五个省市的中学英语教学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初三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三项语言知识中,词汇知识最差。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在三年内掌握 600个常用词和 200 条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此外还应认读 400 个单词及相关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怎样更好地训练学生,使他们真正将 600 个单词和 200 条习语扎实地学到手,而且是在平时每堂课上逐渐积累,这就成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出了“能力训练法教词汇”的思想,主张“抓住词汇教学的整体、综合特点,引导学生在词汇的规律上狠下功夫,注意发挥智力作用和培养能力,注意培养合理的学习习惯和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重视基本学习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知、认知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快速有效地学好英语词汇”。这一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但是它仍然停留在词语的记忆方法和复习方法上,比如“在词汇规律上狠下功夫是指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分类,利用拼读规则、构词法、词形变化、同义、反义等知识来巩固已学词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包括利用遗忘规律进行及时记忆和循环记忆,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利用卡片、公式、表格、合理联想,以及利用零星时间等”,“基本学习技能的训练包括英汉比较、自我校正以及快速感知理解等”。

“词句文”教学思路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课文语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运用能力,在培养运用能力的同时强化对词语的记忆。

我们在平时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必掌握的单词必须当堂“四会”达标;在初

二、初三年级的教材中每一课书都可以安排一部分“词句文”的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应包括课文中要求必掌握的重点词、短语或表达法,以及含有这些词、短语及表达法的例句,还应包括针对这些词、短语及表达法的造句练习和补全短文练习。

二、“词句文”教学是介于语言材料和语法之间的中介

初中阶段语法不能不学,但应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到,而不能代之以教师“讲语法”。换个角度说,既要坚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法,又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学习一些语法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道理很容易讲,在实践中应当怎样把握和贯彻呢?

不妨试一试这样一个做法。一方面在平时每一课书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中,都列出既定的重要句型或重要语言点,初一年级教材中每一节课都标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或重点表达法,初二、三年级每一课书都安排一部分“词句文”的教材内容,包括课文中含有重要语言点的例句,以及针对这些重要语言点的造句练习和补全短文练习,所谓重要的语言点既包括重要的词、短语及词语搭配的意思和用法,又包括重要句型的意思和用法,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意义的片语”的整体学习;另一方面,每一阶段(比如一个月左右)安排一节语法自学课,学习本阶段需要学习的语法项目,语法课上不是由教师讲语法,而是由学生在积累了大量词、句、短语用法的基础上,自己阅读语法说明并做语法检测题,把自己平时养成和积累的语言感知和习惯自觉上升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和技能。即是说,在从语言材料的习得到语法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中,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从语言材料(整体课文)到语感(平时所背诵和套用的重点句子,即“词句文”),第二步从“重点句子”或曰“词句文”到系统语法。

这种做法的理论根据是心理学上的“组块效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假如让被试对着摆有 24个棋子的棋盘看 5秒钟,然后在另一个棋盘上重建这个阵势,如果原棋盘上 24个棋子是随机摆设的,则所有被试重建作业的成绩大致相同;如果原棋盘上的 24个棋子摆成一个棋局时,被试重建的成绩则大不相同,下棋能手要比初学下棋的人成绩高出一到两倍。又比如让被试短时记忆一组汉字,如果这是一组相互无关的汉字,被试大约只能记住 5-6个;如果这是根据被试的知识经验加以组织的汉字,被试将毫不废力地记住 5-6个词,其数目大大超过 5-6个汉字。

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提出“整体记忆一个特定的链条要比逐个记忆单个链节快得多”的论点。他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不会法语的英国人不得不去法国边远的乡村旅行,而且没有人给他作翻译。行前他找到语言学家寻求语言学方面的指导,语言学家表示所能给的指导就是“把日常使用的整体单位背诵下来”。

“词句文”是介于语言材料和语法项目之间的中介目标,它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技能,又能为学习语法知识做好铺垫。教师把握住这样一个目标,既有利于克服语法满堂灌的倾向,也有利于克服只重语言习得而轻视语法的倾向。

三、“词句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词句文”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应包括“从语言材料中来”的输入阶段,也包括“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输出阶段。输入阶段即是“课文整体教学”的过程;输出阶段则是针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专门强化训练的过程,平时我们狭义地讲“词句文”教学,即是指其输出阶段。输出阶段中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组语言点的训练一般来说应包括三个层次:1.识别、模仿;2.机械套用或替换训练;3.综合运用,其中口头训练和笔头训练应穿插进行。识别、模仿层次可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某词语或某语法点的句子,学生熟读,并在教师帮助下理解例句,理解的方式是让学生试着翻译句子,教师认定;有时也可让学生抄写;(2)学生反复朗读课本上“词句文”部分的例句;或教师说例句,学生重复;让学生翻译例句中的重、难点,教师认定;有时也可让学生抄写或听写其中某些例句;(3)学生说出以上句子所含有的共同词语或语法点,教师认定并略讲解。机械套用或替换训练阶段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给语境,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用某一词语或语法点造句。给语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A.给出填空题,让学生补全句子,空出所练之点;B.给出所练之点以外的词语,让学生连成句子;C.给出图,让学生先联想出所练之点以外的词语,再看图说句子或写句子。以上三种给语境的方法中,第一中最机械,第三种最灵活、也最难。当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创造其它形式。学生造句以口头为主,同时也应穿插一点笔头造句。综合运用阶段,即进入“文”的阶段,由教师给出语境,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语或语法点综合起来练习使用,作成一篇小文。给语境的方式可以是给出一篇补全短文的练习,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给出图及提示词语,这是比较难的一种方式。作文先以口头形式反复进行,然后再落到笔头。学生作文之前,教师先给出一段范文,让学生复述范文,并从文中找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语及语法点,以便增强学生对重点词语或语法点的重视、从范文中学会如何把这些语言重点与一定语境结合起来形成作文。

在“词句文”训练中,有三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学生造句和口头作文过程中,应穿插教师的认定、点评、提示及适当讲解;二是学生在口头造句和口头作文时,必然出现某些语言错误,如果属于所练之点以外的语言错误,不要每错必纠,其中比较严重的语言错误,也要以正面示范的方式予以纠正;三是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快节奏、高效率,形成反射性训练的课堂效应,否则如果没有效率,就没有效果可言。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词句文”训练时,具体的课堂程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低年级的“词句文”训练可以只进行到造句一层,不进行作文练习;或者只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范文,不要求学生独立作文。再比如低年级教师在给出造句和作文的语境时,可尽量选择比较容易的一种方式。

引文注释:

(1)《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5年 8月第一版第 238页

(2)《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5年 8月第一版第 176页

(3)见《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法实验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4)《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5年 8月第一版第 240-241页

(5)任顺元著《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年 9月第一版第 156-157页

(6)吴道存主编《怎样教好英语--英语专家论英语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 2月第一版第 217-218页

第二篇:时评文写作思路

时评文写作思路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1)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2)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他们

(08年上海市满分作文)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现实,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2

联系现实的种类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例”,二是“泛例”

(1)“个例”就是具体的事例,就是紧扣中心观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下来。变味的善良

(2008年云南满分作文)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点评:此文中,孤儿领养,畸形奥运热,汶川救援三个现实“个例”具有代表性,能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当然,这种具体叙述是相对于概括性的事例来说的,不可像写记叙文那样过于详细,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因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

(2)“泛例”就是概括性的社会现象,它舍弃了具体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加以概括归纳出来的一类一类的“泛指“事物” 品味时尚

(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有哦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

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的秀发。

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当人们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快女”、“快男”等一系列选秀节目时,时尚的魔力将戏曲民乐从人们的耳朵里驱逐出境。

当人们的手中只剩下一些浮夸虚假的“青春文学”时,海子的眼泪便成为他们炫耀自己“博学”的家珍。而那些关于生命与爱的性灵,便被巨大的商业浪潮湮没在泛黄的纸上。

当人们再也没有阅读经典的习惯之时,这个由时尚照亮的世界是否会透彻明亮?

我们,义无反顾地沉浸在时尚的大潮中。

我们,也在义无反顾地远离经典传统之美为我们铺设的沙岸。我们,只能无助地挣扎。

品味时尚,却有一丝苦涩,我不知道,那是否是我们日渐空虚的心灵,在未来流下的一滴泪水。

(点评:这篇文章以“当”字一气贯注,聚焦现实,概括出多个事例,能从广度方面说明问题,很有说服力。)3

联系现实的一般思路

一般分三小步:立、摆、析。立,是确立本层小论点,如果没有分论点,可以直接从摆事实开始;摆,是摆事实;析,是分析现象,使现象与论点粘合上。这三小步其实就是起始、展开、终结三部分。(同学们可以结合背诵的经典语段模式,特别是在“析”这一环节结合我们曾经讲过的假设、因果、意义分析法)熟

(09四川高考优秀作文)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摆)试想,如果她固执于自己已经熟悉的项目,而没有挑战自己,她又怎会有如今的成功?(析)

又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为了打破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终于没有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作佳篇,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总之,同学们在写作中,要使自己的文章新颖而充满活力,就不要忘记联系现实生活材料,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不断积累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可以找一本本子,建立“素材库”,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每天往“素材库”里记录一件新鲜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让自己的作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自己的作文写出新意,富有现实意义。

这一部分的写作,字数不要太多,以上只是给大家一个联系现实的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议论时时时扣住材料,与材料进行对照,才能更好地做到不偏离材料。

五、提出办法,解决问题——假设分析法见真功

假设分析法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经典实例——《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假设分析法可以多用几个“试问”“试想”的问句,并且注意多角度阐述材料,紧密联系中心论点,就可以使分析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假设分析法是专门针对材料作文的提出解决办法而设定的,在行文过程中特别受到阅卷者的亲睐。

六、归纳总结,发人深省——三言两语简捷有力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不在作详细的分析。

附:典型时评类文章经典分析 “没时间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出彩 杨朝清

“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某些重点中学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天中午只给学生半小时午餐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近日,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广州演讲时告诉在座家长。(5月19日《广州日报》)

(引述材料,直接引用材料的关键句)

“没时间想未来”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他指出了一些当下看似成功的教育模式中潜在的教育危机——只关心知识学习,却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只注重培养考试能手,却忽视生活技能的习得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只活在当下,却不着眼未来。

(对材料中心进行议论,从而引出自己观点)

紧张的学习节奏,沉重的学习压力,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枯燥和乏味,还有精神世界的单薄与苍白。生活犹如上紧了的发条,让中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更是一种奢望。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学习过度挤占,难免会导致学生“没时间想未来”。

(这一节,是从材料的结果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曾说,“当过去不再揭示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许多人缺乏安顿期许的空间;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没有时间想未来”不仅是中学生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成年人面临的瓶颈。

(延伸议论,引用法国社会学家的话,分析这样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以小见大,是

这一节典型写法,延伸开去,达到了层层深入、步步拓展的良好效果。这一节,如果材料是一种好的结果,那么就要分析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面将可以带来怎样良好的社会效果,否则,如这篇文章一样相反。)

当高考成为不可绕行的“独木桥”,自主选择在许多人看来或许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更为关键的是,习惯替孩子做主的家长,通常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交流、真诚对话,倾听孩子的“沉没的声音”。

(继续联系现实拓展开去,更加深入剖析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一节尽量例举现实生活的种种典型事例,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的成长道路更加平稳、顺畅,许多家长从自己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出发,替孩子制定人生规划。殊不知,这种忽视孩子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的“包办”做法,看似是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实质上却缺乏社会基础,很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没时间想未来”的孩子如何经营人生?这个沉重的话题,考验着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在现实的阻碍短时间难以根本消除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给孩子多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多一些时间来思考人生和未来的自由。

(设身处地,最后收缩全文的时候,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方法概说】

如何让你的分析更深刻、透彻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深刻、透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务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因果分析法——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归纳分析法——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列数字、作对比、设问、反问、归谬等也可以灵活运用。

第三篇:历史字词句教学

中学历史课的字词句教学

张书林

古来文史不分家,语文的文学的史学的,很多都是同一种材料,只是一个从语言的角度来进行说明,一个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一个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但是,都必需把文章的意思弄清楚,这就必需进行语文式的字词句教学。

现在的历史教学,大多打着发展能力的旗号,大肆分析什么重大事件的重大问题,但是,一到具体的文字表述,就会出现很多错字别字。我们要忠实地反映历史真实,就必需用准确的字形、字音来表述我们掌握的历史知识。

中国有很多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字的写法读法很有讲究。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半坡人培植了“粟”,很容易写成“栗”;黄帝时代有“蚩尤”部落,“蚩尤”很容易写错;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禅”字容易写成“褝”;夏朝最后一位国王叫“桀”,读“jié”,桀的正式名字叫“履癸”,因为他喜欢随便杀人,他死后,后人给了他一个外号叫“桀”;商朝的都城在“亳”,读“bō”,很容易写成“毫”;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本名“辛”,因为他“残义损善”,后世特别给他一个谥号“纣”;纣创造了残酷的刑罚“炮烙之刑”,“炮”字读bao第二声;西周开始的都城是“镐京”,“镐”字读“hào”容易写成“稿”“锆”;西周后期西方民族有“犬戎”,“戎”字容易写成“戒”;西周河南有一个小国“虢”,读“guó”,左边的形旁容易写成“豸”;商朝的“司母戊鼎”,“戊”字容易写成“戌、戍、戉”;西周“王畿之地”的“畿”读“ji”;春秋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濮”读“pu”,容易写错;吴国有国王“阖闾”,读“hélǘ”;战国齐国都城“临淄”的“淄”读“zī”,容易写成“菑、缁、锱”;燕国的都城“蓟”读“jì”;春秋战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桔槔”,读“jiégao”,容易写错成“秸槁”;春秋楚国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芍陂”读“quèbēi”;战国墨家的创始人“墨翟”的“翟”读“dí”;名医“扁鹊”容易写成“扁雀”;秦始皇“嬴政”的“嬴”容易写成“赢”;秦朝修筑“骊山墓”的“骊”容易写成“郦”;古代从西周开始形成“邮传制度”,如《通典·职官》“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的“传”读“zhuan”;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有“素纱襌衣”,“襌”读“dan”,容易写成“禅”;秦汉时期匈奴首领称“单于”,读“chanyu”;匈奴单于“冒顿”读“modu”;魏晋数学家“刘徽”的“徽”字容易写成“微”;隋朝的“隋”容易写成“随”;隋炀帝的“炀”字容易写成“汤”;唐宋时期的少数民族“吐蕃”的“蕃”读“bo”„„„ 历史课字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查阅字典读准,尤其是多音字和历史上的特殊读法;另外,要不厌其烦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写法。

历史课字的教学与语文课没有两样,但是,词的教学却有很大不同,除了材料中一些难以懂得的词语的解释和语文课基本一样外,诸如词语用的如何好、如何妙、如何贴切等等,在历史课上不必进行。历史课的词语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带有历史含义的词语,作出符合历史史实的解释。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世界近代现代史说到西欧国家的“扩张和殖民”,这两个词就值得解释。“扩张”是指向国土以外的地方扩展自己国家的势力,“殖民”是指在“扩张”的基础上向自己占领的势力范围移民,这两个词合起来其实就是“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在帝国主义时期,除了采取上述各种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 1

和地区的主要形式。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大批亚洲、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奉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国家转而采用间接的、比较隐蔽的、更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维护和谋求殖民利益。在政治上,一方面允许和承认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或扶植代理人来实行控制;经济上以提供“援助”的形式,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不平等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实行掠夺;军事上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等,实行变相的军事占领。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它们甚至策动政变、挑起内战、扶植傀儡政权。这些被统称为新殖民主义。

再如人教社旧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开始的地方有中英之间的贸易出现的“出超”、“贸易逆差”,这是经济学方面的名词,但是必需解释清楚才能明了当时中英两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出超”又叫“贸易顺差”,就是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贸易逆差”又叫“入超”,就是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两者合起来叫“对外贸易差额”。贸易差额表明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是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则上讲,长期入超与长期出超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一般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赚取的外国钱物就越多,对外支付能力就越强,国内经济发展就越快,国内政局就越稳定;反之,对外支付能力就越低,就会延缓经济的发展,政局也就不会太稳定。

当然,也有一些历史材料当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需要老师帮助解释。人教社旧教材《中国古代史》讲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时候,引用了一则《宋史》中的材料:“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里“势官”是有势力、掌实权、能够支配地方的官僚,“富姓”是指广有田宅、交通豪杰、勾结官府、人多势众的大姓人家,“冒伪”是指制造假文书欺骗乡民、勾结官府占领“公田”。

词语的解释,有利于理解课文,有利于增加历史和其它方面的知识。

语文课里有句子分析、名句记忆,运用到历史课中来,主要是寻找关键句。

历史课文与议论文和说明文一样,往往每一段话的开头一句是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一句话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是对这一句话的解释和说明。我们以人教社旧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为例,《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节中,第一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句话“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这主要表现在”,后面就是对条件的列举;第二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句话“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是关键句,后面就是对政协会议的叙述;这一目的第二段话第一句话“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后面虽然有会后的事情,但都是会议上决定的事情;再后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往后三段话都是说明这一句话的。

在历史课文中,也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我们还是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为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节中,第一目《在徘徊中前进》一目中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句子带有评价性,是关键性的语句;第二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目中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目《拨乱反正》一目中有“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这些关键性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在读教材或者历史著作的时候,涉及到评价或者编者得出的现存结论,要特别注意其中一些关键性的语句。

关键性的句子往往是和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如上述“条件”“表现”“举行”“意义”“确立”“打破”“思想解放”“进入”“形成”“否定”,所以,我们在进行字词句教学的时候,尤其要将关键词与关键句结合起来。

张书林 1962年生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邮编430056 电话027-62381873 邮箱kfqzsc@tom.com

第四篇:《七颗钻石》词句教学-精选文档

《七颗钻石》词句教学

[案例] 《七颗钻石》(人教版第六册)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当时水的重要性:“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文中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是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我采取了阅读文段、抓语品味的教学方法。师:地球上发生的“旱灾”是什么灾难呢? 生:干旱的灾难。生:非常缺乏水。

师:可见,当时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体现严重缺水的语。

学生很快就画出了有关的词语,教室里小手如林。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干涸”、“干枯”、“焦渴而死”这些词语。当我还为自己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而高兴时,一个小女孩却举着手说:“老师,‘干涸’和‘干枯’是近义词吗?”“是啊,它们有什么区别?”经她这么一问,其他学生也有同感,表现出一脸的疑惑。备课的时候,我只想到了抓语去体会当时水是多么重要的,第 1 页 可真没想到‘干涸’和‘干枯’有什么区别?看着这两个词语,我突然发现“涸”和“枯”的部首分别是三点水和木字旁,再看看文中内容:“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何不结合这两个字的字形特点、结合上下文来体会呢?

师:“涸”的部首是三点水,“干涸”就是没有水了。你会想到什么地方没有水了呢? 生:我想到河流里没有水了。

师:河流里没有水了,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生:河流里没有水了,许多小鱼都死了。

生:我想到水井里没有水了,人们都没有井水喝了。生:我想到田野里也没有水了,庄稼的叶子都发黄了。师:庄稼的枝干、叶子得不到水分自然就干枯了,这“枯”字的木字旁就是表示有很多植物干枯了。请展开想象,你想到了哪些植物干枯了,它们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我想到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都干枯了,花园一点儿也不美了。

生:我想到小路边的野花和小草、田野里的禾苗都干枯了,到处光秃秃的。

生:我想到森林里的草木丛林干枯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就没有家了。

师:你想,受到旱灾的影响,遭殃的又何止是植物呢,动物

第 2 页 们也不好过呀!

生: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生:应该说许多人和动物、植物都焦渴而死了。

师:万物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你心里还想着什么,你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就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读出来吧!(学生动情地朗读)[反思] 在老师引导学生区别“干涸”’和“干枯”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想到环境的恶劣,想到人和动物因为严重缺水而出现的种种困境。

课文的意思、感情要通过一句句话、一个个词语去传达,词语是有丰富内容的。但是,如果没有事物的再现,没有画面的想象,没有多方面的感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情感的体会也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所以,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词语的字形、词义,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情景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词语,明白了文意,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 3 页

第五篇: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07-01-29 16:01:00 ]阅读:49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过去我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我坚决贯彻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改变“满堂灌”那种封闭式的教学局面,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引起深思,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这里,仅就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殷”时,又联系到“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中的“殷”。这样,不仅掌握了“殷”的三个义项(盛大、众多、富足;黑红色;震动),而且掌握了“殷”的三种词性,三种读音(形容词,读Yīn;名词,读Yān;动词,读Yǐn)。学习文言文句式,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总之,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感性知识越学越具体,对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越学越丰富,越学越实在,因而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有兴趣。

三、突出重点。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源源本本一大套,这是文言文教学一大忌,因为这种单位时间内(45分钟)多中心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也就是说,凡是教材关键处,学生困惑处,就要大胆讲,要言不繁,讲深讲透,使学生一课有一得,课课有所得,得得相关联;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此,我抓了以下四点:

一抓关键词语。如《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如乐作焉”段,共169个字,我只讲了“森然”“绝”“且”“则”“吞吐”“向”“焉”这7个词语,共9个字,其余让同学解释,并翻译全段。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更应该给学生点明,因学生在这些地方最容易犯以今推古、望文生义的错误,如“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已改变原方位名词的词性用如动词,可译为“走上前”,“进”是“献上”的意思,因此“前进”已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前进”之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仅了解词类活用,而且了解古今异义。至于《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劝告”“规劝”;“临表涕零”(《出师表》)中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不是“鼻涕”,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二抓基本含义。如“走”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跑”“逃跑”“走向”“赶走”等,但基本含义是“跑”。又如“徙”,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迁移”“调职”“调动”“变迁”“变化”等,但基本含义是“迁移”。再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军队;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但是,它的基本含义是“兵器、武器”。事实上,一个词往往有若干义项,我们如果记住词的基本意义,并掌握词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就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内容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三抓特殊用法。如语气助词“者”放在单纯的判断句主语之后,表示语气停顿,与句尾的语气助词“也”相呼应,这是语气助词“者”最普通最典型的用法,但在因果复句中,语气助词“者”除了表示语气停顿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不给学生指出这一点,有些句子就译不通,“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活板》)等就是这样的例句。

四、抓直译。一般情况,先译词,后译句。遇到难译的句子,必须仔细斟酌,上挂下联,力求直译。“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句,主谓倒装,直译不通,只好意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必须补出第二、第三分句被省略的动词谓语,然后才能翻译。一句话,译文要努力做到词、句、段紧密联系,合情合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把课上得集中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总结归纳。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些实词、虚词在一篇课文中未包括它们全部义项和用法,有些词法、句法在一篇课文中体现得不够充分,这就需要以某一课为主,鼎”“复之以掌”这种动词或动宾词组+介宾词组的典型句子结构,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省略句式:1.省略介词“于”,如“岁征民间”“纳钱案上”;2.省略介词“以”,如“思试之斗”“又试之鸡”;3.省略动词宾语“之”,如“掭以尖草”;4.省略介词宾语“之”,如“归以示成”;5.省略动词宾语“之”和介词“于”,如“将献公堂”“掇置笼中”。在《张衡传》这篇课文中,有三处用到介词“于”(“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才高于世”),还有一处省略介词“于”(“观太学”)。我就以这一课为主归纳了介词“于”的四种用法:1.表示时间、地点,相当于“在、到、从”;2.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给”;3.表示比较,相当于“比”;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外,判断、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句子和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词类活用情况,都有规律。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摸索,去归纳,去掌握这些规律,为学习文言文铺路搭桥。

总之,通过几年来文言文教学,我尝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甜头。今后,我要继续进行开拓型教学实践,去总结文言文教学规律,为闯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新路而努力。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词语是重点和难点。教学实施中,要根据汉字的特有理据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积极诵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关键词: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 汉字特点 教学方法

初中的文言文篇目在数量上占教材总篇目近三分之一,因为,只有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只有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才能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文言文的自身特点,文字材料久远,古今意义差别很大;课文内容脱离时代,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加之教学方法生硬:片面的解释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结果,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

文言文教学内容广博:语言形式上有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等;思想内容上有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品主旨和文化意味等等;写作技巧上有修辞、句式及布局谋篇等等。因此,明确重难点尤为重要。’

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个“伐”字是理解句子的关键,伐,从人从戈,义为征伐,然而征伐有别:“征”是褒义词,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进军时要有钟鼓,后文中有“公将鼓之”、‘:一鼓作气”、“齐人三鼓”就是明证。

二、根据汉字特点,落实教学内容

汉字由形、音、义三者构成,从文字体系看,属于表义文字,即,字形同其意义直接关联。所以,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词义就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根本解决汉字古义问题,同时,由于是从理据上明了汉字意义的来源,所以掌握得更为牢固持久。具体方法

首先,利用字形,理解本义。文献越是久远,其文字的本义使用就越频繁,而本义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字形进行意义分析,往往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中的“得兼”,学生很容易记成“兼得”。究其原因,一是断句不当,二是不理解“兼”的含义。

第二,比较部首,明辨词义。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中,“洌”容易被学生写作“冽”,课堂上,教师可进行比较,明确,三点水,是属水字部,意思与水相关,洌,《说文》“水清也。从水,列声。”这里形容美酒如水之清澈。第三,比较字形,辨别近义词。如《左传·曹刿论战》一文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视与望,近观为视,远眺为望。视,从见示声;望,繁体作望,上面是“臣”是眼睛,下面是“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到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是远望。

第四,学汉字,明文化。汉字与汉文化可以相互论证,前贤做了大量这方面工作,可资借鉴。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其中妻、妾地位迥异:妻,是男子明媒正取的正式配偶,但最初的婚姻却是强婚制,妻,篆书作,字形从女,从中(头发很长,表示成年),从又(古文手字),意为抓住一成年女子,而强婚又是发生在夜晚,所以,婚字从女从昏。(古文手字)妾,从辛,从女。辛甲骨文字形为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故《春秋传》有“女为人妾,妾不娉也。”

三、依据教学规律,深化巩固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多种实验证明,学习有意义的词,已理解的词比学无意义的音节、假词和非词要容易得多,而且不易遗忘。意义记忆的作用大于机械记忆。”文言文词义具有理据性——汉字构形理据,多义词义项关系也有理据性。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记忆才是深入掌握一词多义的有效方法。

如,初中课文里“名”出现的义项有“命名”(名之者谁)、“名字”(则题名其上)、“说出”(不能名其一处)、“m名、着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显然,这些义项密切相关,名,从夕从口,《说文》“自命也”。本是在夜晚便于指称不同的人而起的名称,义即命名;有命名则出现名称、名字;名字是用来称呼的,故有“说出”之意;名字众所周知则是“着名”。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达到《标准》,要以文字.特别是实词为核心,根据汉字形义关系、义项关系的理据性实施字词教学;通过诵读一定的文言文篇目,积累常用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注释:

①常宝儒,词的理解、记忆和保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2).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教学论文)

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传统的这套方法使雏的方法,鸟类将觅来之食含在喙里送进幼鸟嘴里,那种亲情和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

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和文言文教学时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尤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 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少、慢、差、费的做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分为一读二译三析四评五练六诵七结七步走,老师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识,这正应证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读课文一般分六遍进行

只要是不会的就是重要的,不同的学生重要的内容不同。

1、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勾画出重要的字词的读音和节奏,何谓重要呢?就是学生不会的,哪

2、自己默读一遍。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还有不会的,借助书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3、抽个别学生读,让一学生读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这个学生的读进行评价,评价可从两点。精神。

5、全体学生齐读一遍。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6、学生自由朗读一遍。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要指出好的,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这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4、让学生比赛读,老师可与学生商量让学生分组比赛读,将课堂打造在赛场。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二、译

老师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我认为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释,小组学习翻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然后要求

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在用笔翻译时,才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诸如文言文的词法、句法老师这时不必肢解,不必讲授了。在面前。他们被逼迫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小组讨论,问老师。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学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

教师点拨时,应注意几点:

1、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份(3)调好句子的语序(4)强调古今词义的不同。

3、告诉学生:能直译尽量直译,但并不是所有句子都能直译,直译不通要意译。

三、析

2、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如(1)单音词变为双音词(2)补 析,即分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 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一般说来,对那些属于议论性的文章,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特别是中心论点。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换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后,便可进一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

四、评 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分析。通 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所谓“评”,就是对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灸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值得借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课文进行鉴赏、辨别、分析、批判,做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可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的局限和作者本身的思想局限,在文章中难免有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辩证 一般说来,限于中学生的阅历和分析能力,对古代作品进行评价,难深之处应以教师讲述为主,对古代作品进行评价,要做到两点:①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抓主要方面。②要客观、恰当,要一

五、练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

脱离作者生活的年代和所处的阶级地位,对古人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今人的标准去人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出一套试题,相互考。

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

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

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在学完一篇文言文后,老师再选一篇类似的文言文让学生学习,拓展并巩固所学知识。

六、诵

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要求不管怎么长的文言文,都必须背会。背诵也不是机械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可能有些同学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老师这时又可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克服,最终克服一个大困难事做起,最终做成大事的情感。

在背会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朗诵,有情感地朗诵,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心灵。

七、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要想取得事业上和人生上的成功,反思最重要,而总结又是反思的前提,课都进行总结。我认为课堂总结不是老师在那里总结,要把“表演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总结在本节学会的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何体会,感觉有哪些还没有做到最好,可以采取怎么样的方法去还可以教会学生总结的方法。这也正如老师的教学反思一样。

以上只是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浅薄认识,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么好的方法等方面去总结。每一节课都这样总结,既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又可以使学养成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初探

江西省德兴市占才中学 程森槐

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说,“使古书阅读水平很快提高,这种钥匙是有的,那就是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王力教授这段话无疑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加强字词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帮助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文言文字词的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分类积累,聚少成多。这样便于学生学与记。1.积累古今义差别较大字词。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产生了古今异义词。在教学中我把古今义差别分成以下几种情况:词义范围缩小类。如《论语十则》中“可以为师矣”中“可以”一词,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则为“可以”;词义扩大类。如《桃花源记》里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一词,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丈夫的配偶”;词义的转移类。如《出师表》一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一词,古义为“身份低微”今义为“卑鄙、下流”。积累古今义差别较大字词,学生在理解文意时,就不会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在翻译句子时出现以今义释古义的现象。2.积累通假字。字的通假现象造成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为了避免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我引导学生从字音上去归纳:同音通假,也就是声韵母相同的。如《狼》一文中的“止增笑耳”(止通只,声韵

相同);同韵通假,也就是韵母相同。如《马说》一文中“其真无马邪”(邪通耶,韵母相同);同声通假,也就是声母相同。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声母相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字音上去积累通假字,能较好掌握此类字词的音与义,从而达到学习字词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文言文教学上要让学生懂得比较辨析,灵活运用。1.对一词多义的比较辨析灵活运用。文言文当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只有通过比较辨析,才能了解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而形成的,对于多义词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学生懂得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才会在实践中结合语境灵活运用。如《马说》中“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前者为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后者为引申为鞭打。如:“菅”。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根很坚韧。”而在“草菅人命”一词中,“菅”的词义是“轻视”,是其比喻。“秋毫之末”中秋毫本义指秋季鸟兽的毫毛,比喻义为极小的事。2.帮助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归纳运用。文言虚词的学习难度大。越是常用的虚词,用法往往越是灵活。如果帮助学生归纳、掌握常用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就可以扫除阅读中文言虚词这方面的障碍。最常用的文言虚词为“之”“而”“其”“为”等。如“之”字的用法非常 灵活,兼有多种词性和意义:用作结构助词时可译为“的”;用作语气助词,协调音节是可不译;用作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可不译;用作代词时要联系上下文判断所指代的内容。用作动词时,可译为“去、到、往”。通过归纳掌握虚词用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较好消除学生对整个文言文知识层面的“畏难”心理。此外,教师在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运用。因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比较、归纳、积累、揣摩,从而达到强化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效果,把字词学“活”。通过分类积累、比较辨析、实践运用能较好解决文言文字词学习的难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下载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词句文”教学思路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试前作文思路指导

    考试前作文指导 1、考试前几日,可以有选择地翻阅一些高品质作文图书,以帮助打开思路; 2、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文顺和切题,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 3、考试时要不要......

    教学思路

    1.目标引领,强化管理。 引入目标管理理念,实行部门工作例会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月初有工作计划,月中有检查督促,月底有总结汇报。 2.增强特色,打造品牌。 以特色吸引人,......

    教学思路

    《下雨啰》教学思路: 响水解放路小学费建 课前谈话:谈谈雨。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小博士问候大家。吸引学生注意力。 2.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雨的声音。 二、视频欣赏......

    字词句教学的重要性

    :郝社巧 发布时间: 2012-3-19 8:36:54 在我这二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字词的重要性,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在字词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方法。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小学生如何积累词句教学设计

    小学生如何积累词句 教学设计 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中心小学 孙连鹏 教学目的: 1、 了解、掌握积累词句的方法和途径。 2、 学会运用词句常用的积累途径和方法去积累词句。 教学......

    抓重点词句教学论文

    抓重点词句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雷琴 本学期,我们围绕“抓重点词句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这个课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展开教研活动。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小体会: 一、读通是感悟......

    《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太仓市实验小学 邱明娟 教学要求: 1、认识京剧脸谱,了解相关图案代表的人物及他的故事。2、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的性格。3、能够画画最感兴趣的人物脸谱。 教学准......

    经典词句小学生必备范文大全

    词句 ABB: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美滋滋、喜洋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AABB:高高兴兴、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