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瓯北四中 邵仙丽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与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标准》基本理念的粗浅体会,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
1.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主线。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些,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3.教师必须重视对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释疑,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问题、找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富有创新、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恰到好处,有意的把估计学生易错的做法显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错因,加以纠错。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这样,可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讲究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过程很好地统一起来。
首先,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要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和认识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现在就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1、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互动的。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并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用学生感兴趣教学因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和做练习题以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方式;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和归纳等。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是现实的,要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每一个知识点贯穿每一个情景之中,注意知识的实际背景和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的需求,力求把学习过程生活化,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数学课堂是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
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和主动性,许多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过程之中个性得到张扬有,有利于创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单一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权力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标准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从客观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认为,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学得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讲解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理想,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讲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教材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的能力和欲望,立体构成了数学的德育教育体系。
6、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由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参与性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现在的数学教育课堂可以运用幻灯片,多媒体制作数学教具,设计数学教学过程,给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空间,也提供了更为简洁和直观的解决工具,学生的直观性更强,参与性更高,教师的教学也更为轻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
7、数学课堂的练习要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⑴、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⑵、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⑶、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现在就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1、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互动的。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并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用学生感兴趣教学因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和做练习题以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方式;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和归纳等。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是现实的,要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每一个知识点贯穿每一个情景之中,注意知识的实际背景和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的需求,力求把学习过程生活化,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数学课堂是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
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和主动性,许多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过程之中个性得到张扬有,有利于创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单一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权力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标准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从客观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认为,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学得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讲解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理想,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讲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教材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
学的能力和欲望,立体构成了数学的德育教育体系。
6、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由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参与性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现在的数学教育课堂
可以运用幻灯片,多媒体制作数学教具,设计数学教学过程,给数学教学提供了
广阔的资源和空间,也提供了更为简洁和直观的解决工具,学生的直观性更强,参与性更高,教师的教学也更为轻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
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
7、数学课堂的练习要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
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
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⑴、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
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
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
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
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
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⑵、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
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
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
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
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⑶、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
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
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
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
问题的一种享受。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第四篇:学习《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学习《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林丽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赵丽霞
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一个长 16 米、宽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代数式是怎
样产生的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 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双基 ”。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