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2 23: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第一篇: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以卫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进行“土壤及土地调查与评价”教学实习。2.掌握“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3.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土壤分布图。

二、实验主要工具及试剂:

1.图纸(桐木岭6号)、锄头、铁锹、Hcl溶液、pH指示剂、pH试纸、白瓷板、电动刀、取土盒5个、彩笔等

三、实习要求 1.以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的调查,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

土壤利用图:根据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并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对于新土种由小组根据土壤指标状况先命名,然后进行统一命名。2.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域的调查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在室内完成各小组专题图的拼接。3.花溪区桐木岭周边区域土壤的分类、质地、植被类型、侵蚀程度、植被覆盖度等调查以及实习报告的完成。

四、实习计划及时间

实习时间计划为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4天)

2、室内制图阶段(1天)。

五、实习地区(花溪)概况 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是省会贵阳市南郊的一个县级区,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地貌总的轮廓是:东西两侧山地、丘陵地势较高,海拔1200米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势较低,海拔1100米左右。以分水岭为界,西南至东南部位中山峡谷及台地,地势较高,海拔在1300米以上;西北、东北部海拔多在1200~1300米之间。花溪区处于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从西南部的旧盘、掌克至桐木岭、孟关上板一线为分水岭。分水岭以北及高坡东部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面积60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9.2%;以南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面积41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0.8%。按河长大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标准,全区共有17条河流,境内总河长257公里;其中属长江流域的9条,总河长147公里;属珠江流域的8条,总河长110公里。本次实习区地理位臵、范围、自然概况 位于花溪区西南部的罗平村、尖山村、板桥村,境内山高谷深,垂直气候差异大,森林复被率高,立体农业显著;属岩溶中山地貌区,距花溪2公里,地形起伏不平,海拔高度在1213.5~1433.3米之间;多为板岩风化山体,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蚀作用显著,多为水蚀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29.3mm,年日照时数1250~1290小时,〉10℃年积温3600~4200℃左右,无霜期255~290天;地层以泥炭系、石灰系和二叠系的碳酸盐岩类的风化残积物、坡积物等为主,表层出露以石灰系的灰岩为主;受成生物气候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土壤以黄壤为主,其中旱地土种以黄沙泥土为主,水田土种以黄泥田为主,土壤pH值在7.0—7.5之间。分布在平缓和坡度较小的区域土层深度平均可以达到1.5米,坡度较大区域,土层较浅平均只有0.6米。主要树种杉木、马尾松和毛栗等灌丛等,森林覆盖率和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自然土以硅质黄壤和石灰土居多旱作图主要有黄沙泥土、冷砂土、大泥土和岩泥等;水稻土有黄沙泥田、大眼泥田和冷侵田等。

六、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理论知识学习经过刘老师对这次调查实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开始安排接下来几天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各项调查技术的原理和注意的细节。花溪区桐木岭土壤和土地利用调查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按地形图为标准,典型区域为单位,地块为基础,生产为中心,障碍发展的土、肥、水等因素为重点进行。土壤图的内容:包括土壤类型(以土种为主),主要剖面点位,行政区界,队所在地、主要道路、沟渠、水面、抽水机站、石质丘陵保留一定的等高线,图廓内应绘制图例(主要包括着色和土壤代号、土壤名称、面积、说明)、比例尺、方位标(正北面图可省)并标明制图时间和单位。

土壤利用类型图: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统一的编码排列。<二>、实习开始 1.我们班共分为9个小组集体进行了一条路线的调查桐木岭地区土地利用现状。2.根据相关探查技术和步骤9个小组分区调查桐木岭地区和花溪地区的土壤。<三>、调查内容 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

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体 R:地形C:气候 P:母质 O:生物 T:成土时间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

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一般说来,由玄武岩、石灰岩等基性母岩发育的红壤,其淋滤系数、分解系数、铝化系数和铁化系数的相对值,均高于由花岗岩等酸性母质所发育的红壤。如果母质层具有不同质地层次,亦影响到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过程,非均质母质对土壤形成、性状、肥力的影响较均质母质为复杂,影响土体中物质迁移转化的不均一性,不同母质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很有影响。斜长石和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有多量的三水铝矿,酸性岩中的钾长石发育的土壤则以高岭石为多。冰渍物和黄土中,含水云母和绿泥石较多;下蜀黄土以水云母为主;页岩和河流冲积物富含水云母;紫色页岩,湖积物和淤积物多蒙脱石和水云母。蒙脱型粘性母质易发育成变性土。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相同。钾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而斜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钙;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铁、镁、钙等元素;含磷量多的石灰岩母质,在成土过程中虽然石灰质遭淋失,但土壤含磷量仍很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质地粗的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细。粗质母质易发育成淋溶土,细质母质易发育成潜育土。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和红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发育的土

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钙,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分别发育成为石灰土和紫色土。(3)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说,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作用,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学中,把土壤温度和湿度作为诊断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矿物的风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速度和温度有关。气候对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一般情况是,降水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多。土温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因此,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的次生粘土矿物。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不同气候带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相同。草甸土中微生物数量最多,黑土中微生物数量每克土可达数千万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中,微生物数量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个之间,湿润地区的红壤,砖红壤中,微生物数量较少,但某些砖红壤中也可达两千万个左右。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如寒温带分布着灰化土,温带分布着暗棕壤,暖温带分布着棕壤,亚热带和热带分布着红壤、砖红壤等。同时由于气候干湿程度的差异,也分布有相应的土壤类型,如温带湿润气候区,分布有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分布有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分布有荒漠土。(4)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它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其中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成土过程所产生影响也不同。一般说来,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有机残体的数量多于温带夏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又多于寒带针叶林,草甸植物多于草甸草原植物,草甸草原植物多于干草原植物,干草原植物又多于半荒漠和荒漠植物 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多方面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使其中潜藏着的能量和养分释放出来,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能世代延续下去。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不断反复进行,土壤肥力也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此外,某些特种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各种自养性细菌对矿物质的分解等,都对土壤形成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土壤动物中的原生动物,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它们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同时它们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土壤动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并可作为肥力指标(5)土壤发育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于母质、气候、生物因素,它没有给土壤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它的作用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它和土壤之间并未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只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条件。它是通过其他成土因素对土壤起作用的。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方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是不同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而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湿度逐渐增大,因而自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在北半球,南 坡接受光热比北坡强,但南坡土温及湿度的变化较大,北坡则常较阴湿,平均土温低于南坡,因而影响土壤中的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南坡和北坡的土壤发育,甚至土壤发育类型均有所不同。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斜坡排水快,土壤物质易遭淋溶,常见砾质薄层土壤;在低洼处,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高地和低地之间表现为共轭关系。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平原、岗丘、洼地等不同地形接受降水的状况不同。不同的地形部位的母质分配是不同的,山地上部或台地上其母质主要是残积母质,从上部质地较细的土层到较粗的碎屑物,过渡到基岩。坡地和山麓的母质多坡积物,粗碎屑和粗颗粒分布在地形高处,愈远则颗粒愈细小,多由细砂和粘性物质组成。在山前平原的冲积锥或冲积扇地区,成土母质为洪积物,从地形部位较高处向低平处,土壤质地由粗逐渐变粘。土壤分布的特点是砾质土→砂土→壤土→粘土。地形发育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育。由于地壳的上升和下降,或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与堆积过程,而且还要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土壤形成过程逐渐转向,使土壤类型依次发生演替。

2、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2调查区的土地总面积为hm,具体的各类类型见表1。86.1715表1 各类土地利用现状表

2土地利用类型及编号 土地面积(hm)占评价区域比例(%)1农用地 111灌溉水田 9.19 18.47 114 旱地 32.54 65.17 121果园 0.27 0.16

131有林地 0.99 0.65 132灌木林地 2.37 15.10 142养殖水面 0.04 0.14 2建设用地

211农村居民点 5.5 10.86 221公路用地 2.19 0.55 223水库水面 2.10 0.52 3未利用地 311荒草地 0.55 6.73 312河流水面 0.81 0.62 评价区域总面积 86.1715 100.00

3.主要土壤类型和分布特点: 2土 类 具体类型 面积(hm)占土壤总面积% 黄黏泥 16.9 13.5 黄 壤 黄泥土 6.89 7.11 黄沙泥土 12.37 2.43 石灰土 黒岩泥 24.3 34.13 大泥土 18.51 13.63 黄泥田 3.02 2.64 熟黄泥田 2.53 3.39

水稻土 黄沙泥田 3.35 12.81 大泥田 1.11 1.56 大眼泥田 2.10 9.08

1.68 12.58 建筑及水域 ———— 86.1715 100 土壤总面积 ———— 4.主剖面记录

层层次采样地土种海拔高度母岩母次质结颜土属 地形植被 坡度 厚PH 点 名称(米)质 代地 构 色 度

号 cm 0壤暗粒—A 7.1 粘棕状 6 土 灰 新关口 黑色石灰土 山坡、草地 岩泥 30° 1100—1200 石灰岩 6粘块棕—C 7.4 土 状 灰 23 采层层次厚样土地形坡海拔高度母岩母次土种名称 度 PH 质地 结构 颜色 地属 植被 度(米)质 代 cm 点 号 春硅0—25 A 7.1 粉沙粘 粒状 暗棕 江铝25—40 B1 7.2 粉沙粘土 块状 暗灰棕 生质旱地 大黄泥土 5° 1123—1200 白云岩 40—52 B2 7.6 粉沙粘土 菱状 灰棕黄 态黄大于52 C 7.4 粉沙粘土 块状 黄 园 壤

七、土壤分类 黄壤为地带性土壤,一般具有土层深厚,代换性能低,盐基饱和度小,酸性强,速效养分低和缺磷等特点。土壤特性随母质类型及地形部位变化差异甚大。分布区形成的黄壤,沙性重,渗透性强,变温快,易受侵蚀;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者,质地粘重,耕性不良,但保水保肥,稳温性能较好。

石灰土盐基饱和度高,中性至微碱性,有机质及矿物养分丰富,土质虽粘重,但因结构良好,不易扳结,肥力较高。坡土土层薄,多石旮旯,不耐旱;低洼地溶洞多,地表缺水干旱,雨季如排泄不畅,易受涝。水稻土分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等亚类,淹育型水稻土占稻田面积的23.2%,大多为塝田,养分缺乏,熟化度低,肥力下中等。潴育型水稻土系主要稻用土壤,占62.7%,排灌条件好,耕厚,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保肥保水,熟化度好,肥力上中等。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硅质黄壤 中层硅质黄壤 硅铁质黄壤 厚层硅铁质黄壤 薄层硅铝质黄壤 硅铝质黄壤 中层硅铝质黄壤 黄壤 厚层硅铝质黄壤 薄层铁铝质黄壤 铁铝质黄壤 中层铁铝质黄壤 厚层铁铝质黄壤 硅质黄壤性土 厚层硅质黄壤性土 中层硅铁质黄壤性土 硅铁质黄壤性土 厚层硅铁质黄壤性土 黄壤性土 薄层硅铝质黄壤性土 黄壤 硅铝质黄壤性土 中层硅铝质黄壤性土 厚层硅铝质黄壤性土 四黄泥土 黄泥土 黄泥土 小黄泥土 豆面泥土 黄沙泥土 黄沙泥土 黄泥土 豆面泥土 灰泡黄泥土 灰泡黄泥土 白沙土 石沙土 火石沙土 偏沙土 偏沙土 冷沙土

石渣子土 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薄层黑色石灰土 薄层黄色石灰土 黄色石灰土 中层黄色石灰土 黄色石灰土 厚层黄色石灰土 淋溶黄色石灰土 中层淋溶黄色石灰土 薄层黄红色石灰土 黄红色石灰土 黄红色石灰土 中层黄红色石灰土 石灰土 厚层黄红色石灰土 大土泥 黑油砂土 大土泥 砾质大土泥 大土泥 岩泥 小土泥 小土泥 白大土泥 白大土泥 白云沙土 白云沙土 钙质和中性紫色土 紫色土 中层紫色土 薄层酸性紫色沙土 酸性紫色沙土 中层酸性紫色沙土 厚层酸性紫色沙土 薄层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中层酸性紫色土 紫色土 厚层酸性紫色土 薄层酸性砾质紫色土 酸性砾质紫色土 中层酸性砾质紫色土 紫泥土 羊肝石土 紫沙土 紫沙土 紫泥土 血沙泥土 血泥土 砾质紫泥土 潮沙土 潮土 潮土 潮沙泥土 潮泥 死黄泥田 水稻土 淹育型 坡旁黄泥田 寡黄泥田

黄沙泥田 偏沙田 坡旁黄红泥田 大黄胶泥田 死黄红泥田 寡黄红泥田 坡旁黄红泥田 黄红偏沙田 黄大泥田 大泥田 大泥田 白沙泥田 潮板沙土 潮板沙田 血泥田 血肝泥田 羊肝泥田 黄泥田 黄胶泥田 小黄泥田 黄泥田 黄油沙泥田 偏沙泥田 油偏沙泥田 黄红泥田 油黄红泥田 黄红泥田 黄红胶泥田 黄红偏沙泥田 潴育型 黄红油偏沙泥田 大眼泥田 大眼泥田 龙凤大眼泥田 大眼黄泥田 紫泥田 紫泥田 浅血泥田 紫油沙泥田 潮沙泥田 潮泥田 潮泥田 砾石底潮沙泥田 冷水田 冷水水田

冷沙泥田 湿鸭屎泥田 鸭屎泥田 干鸭屎泥田 熟鸭屎泥田 青紫泥田 青紫泥田 浅育型 青潮泥田 青潮泥田 青潮泥沙田 冷浸田 冷浸田 冷浸沙田 浅脚烂泥田 烂泥田 深脚烂泥田 沼泽型 马粪土田 低位马粪土田 中白胶泥田 白胶泥 熟白胶泥田 侧渗型 重白鳝泥田 白鳝泥 中白鳝泥田 熟白鳝泥田

八、土地资源评价

(一)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是以土地生产力为主要依据,在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上,应用室内分析数据,进行综合评比,确定各类土壤质量等级。根据土壤性质、土壤环境条件、多年平均的生物生产量,以评定该土壤单元的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现状打分图 利用水田 旱地(果园林地 灌木林地 草地 裸岩地 现状 菜地)100 80 60 40 20 0 得分 权重 PH平均坡度 土层厚度(厚>利用现状 40,薄<40)0.05 0.3 0.5 0.15 得分

PH 4.5-5.5 5.5-6.5 6.5-7.5 7.5-8.5 PH

值 <4.5 >8.5 40 60 80 100 60 40 得分 坡度 0-5 5-10 10-15 15-25 坡度 >25 100 80 60 40 25 得分 土层厚度 80-100 60-80 40-60 0-20 土层厚度(cm)>100 100 80 60 40 20 得分 等级 60-80 得分 >80 <60 1 2 3 等级 根据花溪区各评价单元的地力综合指数,将其分为三个等级,但计算出来的没有一等级地。二等级地为水田,面积为9190.81平方米;旱地(果园、菜地)、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均为三等级地,其中旱地面积为3254.44平方米,林地(灌木林地)面积为33628.06平方米,草地面积为5003.36平方米。一等级地0平方米,二等级地面积有9190.81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7.99%,三等级地面积有41875.8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2.01平方米。

九、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分区原则必须全面考虑土壤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性态,尤其是土壤改良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地质等)和障碍因素(如过沙、过粘、内涝、盐碱等),把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为分区的依据。生产性能及利用方向及改良措施:土层松散,石砾含量高,肥力低又干燥,须保护好现有植被,严禁山火、放牧及灰积肥,让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在土层后的地点,可栽种喜钙经济植物。以保土为主,合理利用土地,防止土壤侵蚀;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促进土壤结构的松散,培肥土壤。陡坡地应退耕还林,缓坡地要修梯田,保持水土。(1)黄泥土 成土母质为凝灰岩和流纹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部分是泥岩风化物。质地以粘壤土或壤质粘土为主,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pH4.5一6.2。B层有效阳离子交换量为5me/100g土左右,盐基饱和度为8一19%之间;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伴有少量三水铝石和烃石;粘粒硅铝率与硅铁铝率为2.6和2.1。该土种地形陡,侵蚀较重,土体浅薄,砾质性强,磷素缺乏。生物积累强,富含有机质和速效钾素,适宜于柳杉、黄山松以及杉、松、毛竹生长,应发展柳杉为代表的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和以黄山松为代表的常绿针阔混交林。(2)黄沙泥土 成土母质为砂岩风化物,经垦种而成旱耕地。B层黄色或灰黄色,pH5.5左右,粉粘比2.2左右,阳离子交换量8.5me/100g土。该土种土体薄,质地轻,有机质含量少,结构松散,耕作容易,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较差,早春供肥快,发小苗,后期供肥差,作物产量低。种植花生、甘薯、马铃薯、玉米、烟草等,多一年二熟,玉米亩产100一150kg。今后应施足有机肥,配施磷肥,注意后期追肥,烟草还应特别注意追施钾肥。积肥困难地方,应大力发展绿肥,增加肥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3)石灰土 石灰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石灰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均有分布。红色石灰土亚类多发育于厚层石灰岩古老风化壳,是风化淋溶最强、脱钙作用最深的石灰土,土体无石灰反应,酸碱度中性;黑色石灰土亚类是零星分布于岩溶区的岩隙与峰丛间的A-R型土壤,黑色腐殖质层厚20-40cm,有机质含量5-7%,脱钙程度低,土体有石灰反应,微碱性;棕色石灰土亚类性状介于前二者之间,无或弱石灰反应;黄色石灰土亚类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常与黄棕壤或黄壤交错分布,土体有黄化特征,中性反应。该项目区的石灰土主要有黑岩泥和大泥土两个土种。黑岩泥: 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岩类(白云岩、石灰岩等)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壤pH7.3—7.8,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22—35me/100g土。该土种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良好,质地偏粘,盐基饱和,交换性能好,土壤肥力高。在开发利用上宜封山育林,发展柏树、椿树、白杨、泡桐等用材林,或油桐、棕榈、杜仲等经济林,还可发展天麻、三七等药用植物。增加植被覆盖,涵养水源,防止干旱。大泥土: 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壤pH7.0—7.5,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17me/100g土左右。该土种土体较厚,结构较好,通透性好,质地上层稍轻下层稍重,有利于保水保肥,养分含量中等。宜种性广,多为一年二熟,亩产玉米200kg黄豆120kg,烤烟150kg,甘薯2000kg,小麦150kg,油菜120kg。改良利用上,应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补施磷肥,合理追肥,保证作物健壮生长。(4)水稻土 水稻土是通过长期水耕而形成的人为土,由于周期性氧化还原交替和淋溶淀积,可在原来母土的基础上形成若干新的发生层,如淹育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脱潜层、潜育层。因发生层次的组合不同,水稻土划分8个亚类,本区除没有分布于滨海地区的盐渍水稻土和咸酸水稻土外,其余6个亚类均有分布。潴育水稻土为发育良好的水稻土,其构型为Aa-Ap-(P)-W-G;淹育水稻土具Aa-Ap-C构型;渗育水稻土具Aa-Ap-P-C构型;潜育水稻土具Aa-(Ap)-G构型;脱潜水稻土具Aa-Ap-Gw-G构型;漂洗水稻土具Aa-Ap-E-C构型或Ae-Ap-W-C构型。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沿江平原、丘陵山地的沟谷及山坡梯田,其中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高产水稻土分布区之一。该项目区的水稻土主要有黄泥田、熟黄泥田、黄砂泥田、大泥田和大眼泥田五个土种。黄泥田: 成土母土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耕作年限长。土壤pH6.0—7.8,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15—25me/100g土,盐基饱和度在70%以上,且随土层加深而提高。该土种质地粘重,耕性差,土性偏冷,水、肥、气、热状况不协调,耕层浅薄,质地偏重,适耕期较短,肥力偏低。该土种施肥的效果甚好,增产潜力很大。土壤有机质

含量较少,土壤物理性质差。为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地力,应加深耕层,同时增施有机肥。2.项目区内土壤适宜性评价 土壤的适宜性评价是批评价土壤用于某种用途时的适宜程度,在选择参评分子时通常要考虑土壤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土壤的内部因素。同时又既要反映到、影响到区域土地的整体生产力,又要将区域内土壤适宜性差异分出来。根据区域控制原理,项目区内的许多重要环境因素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例如气候因子,因此在参评时省区分级标准差异不大的因子。黄壤受脱硅富铝化作用和黄化作用的影响,PH在5.5左右,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不高,由于风化淋溶作用强,有机质矿化速度快,有效磷被铁铝固定明显加强。并且在黄壤酸性条件下不是任何作物都能生长的,因此要因地致宜,种植一些喜酸性植物,例如马尾松、竹子以及油茶、柑橘、油桐等。此外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磷肥、石灰以及其他化学措施,配合其他农业、水利措施治理黄壤酸、粘、瘦、薄的障碍因素。石灰土地区多是山区,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耕地地块窄小且零散,土层浅薄,砾石多,不利于机械耕作,而且石灰岩的裂缝多,漏水,因此在石灰土地区进行耕作是不适宜的。当然不得已必须耕种的情况下,那也得经过复杂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保护。潮土分布分布在平坦的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植被为草甸,有机质丰富,加上本地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很好的粮绵生产基地,但是这种土壤在本地的数量极少,因此大多被开发成水稻田。3.室内拼图 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拼接。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

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

六、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土壤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实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增强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对土壤调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从实际出发提高了我们的读图及制图能力,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如何制定评价土壤图动手等能力;知道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的基本方法和具体工作,也懂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此次的实习活动,我们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调解,在仅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条件下认真的完成此次任务。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臵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总之此次实习活动我们不但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在实际动手操作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余懂得自己该怎么样改变自己的现状。最后真诚地感谢学院给以我们这样的重要学习机会和刘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

第二篇: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土地资源调查中“外业调绘”之工作步骤的是()

A.量算面积B.路线勘察C.室内预判D.地形调绘

2、和作物生长期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积温B.气温C.降水D.干燥度

3、不属于特殊地形的是()

A.岩溶地形B.河谷盆地C.黄土地形D.风成地形

4、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A.页岩B.砂岩C.变质岩D.石灰岩

5、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为主的风化壳是指()

A.含盐风化壳B.碳酸盐风化壳C.硅铝型风化壳D.铁铝风化壳

6、干旱地区的沉积物最可能是()

A.洪积物B.风积物C.湖积物D.冰川堆积物

7、从像片判读工作这一角度出发,不是决定影像质量的因素是()

A.影像比例尺B.物体与其背景之间的色调反差

C.影像分解力与清晰度D.影像的体视差特性

8、根据土地分类的目的分类,下列不属于该范畴的是()

A.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B.土地污染评价

C.土地生产潜力评价D.土地经济评价评价

9、不属于土地质量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的是()。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区位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10、不属于养分有效性的土壤特性是()。

A.土壤反应B.游离氧化铁含量C.黏粒的水铝英石含量D.养分水平

二、多项选择

1、地下水包括()A.潜水 B.承压水 C.土壤包气带水D.湖泊E.水库

2、在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的起作用的有关三组土地利用要求是()

A.土地区位要求B.管理要求C.水土保持要求 D.作物要求E. 土地市场要求

3、土壤养分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有()

A.土壤反应 B.游离氧化铁含量 C.养分水平D.养分有效性指标 E.养分更新能力的指标

4、不属于城市土地特点的是()

A.承载力 B.土地肥力的不变性 C.土地价值的不变性 D.价格的昂贵性 E.利用性质的不变性

5、旅游土地的吸引力包括()。A.季节差异 B.容量 C.价格 D.土地肥力 E.旅游项目

三、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调查

2、土地评价

3、土地利用分类

4、监督分类

5、土地生产率

四、简述题

1、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2、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

3、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

4、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和各等地的条件

5、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及参评因素

五、论述题

谈谈你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与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系统的认识

第三篇: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壤调查与制图概念

(1)调查土壤资源

(2)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3)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

(1)摸清全国的土壤/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2)为做好农业区划打下基础;(3)为了科学种田提供依据:

(4)为了合理地扩大耕地面积;(5)为了防治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土地质量退化问题。

(6)服务于土壤及水体污染防治;(7)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及其变化

(8)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

3、土壤调查工作按其工作进程可分为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室内汇总工作等

4、拟定工作计划,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①调查精度,比例尺的大小、制图单元确定、野外观察和试验分析所需采样的密度等。②成果要求,如完成图幅的种类和数量、调查报告的要求、需完成的资料汇编、化验分析数据。

③工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野外试点、全面展开、室内分析安排、工作总结等。

④完成工作的时间。

⑤设备:包括野外调查装备及室内化验设备、制图的仪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等。

5、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以〔度·日〕为单位。

活动积温(一般简称积温):为大于某一临界温度值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某种作物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相对固定值。

有效积温:扣除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时同时扣除生物学上限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效的那部分温度的总和。即扣除对作物有热害和冷害的部分,使热量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更趋一致。

6、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气候、地形、母质、生物、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P22这题对照书看看吧

①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并通过植被间接影响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

②地形因素通过对水、热状况的再分配和土体物质的再搬运两个方面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对土壤形成起主导作用

③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主要研究其对土壤发生性状,肥力性状和其他障碍性状的影响

④通过土壤经历的年份,推断土壤发育的深浅

⑤在土壤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

7、“四图一志”:农业土壤图、农业土壤肥力概图、农业土壤改良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农业土壤志。

“五图一书”: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规划图、道路管线工程规划图、环保环卫绿化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规划说明书

8、土壤复区:在小范围内,两种以上不同的土壤分类单元,呈微域交错分布的状况。又称土壤复域。通常按比例尺的要求,难于将它们单独分开制图,则可将复区作为一个制图单元。

9、优势单元图例:一个制图单位内,某一土壤类型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至90%以上时的制图单元(会判断无差异图例,组合图例,复区图例)

10、土壤剖面的种类

自然剖面;人工剖面,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或次要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11、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的“一个土壤”就叫做“单个土体”

“聚合土体” 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聚合土体”在野外处于一个具体的景观单位,是土壤制图中的一个制图单位

12、同一航线上相邻航片之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达60%,不能小于53%,如果不进行立体观测和量测,则不能小于30%

相邻航线之间的航片重叠称为旁向重叠,一般应达40%,不能小于15%

13、我国土壤资源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

(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4)缺少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材;

(5)缺乏长效机制

14、地形图上定点的三种方法: A:前交会法 B:后交会法 C:放射法

15、遥感: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如飞机)或航天器(如卫星)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原理:不同的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技术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

16、野外制图工作程序:①对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性态等进行综合研究;

②在地形图或航片上确定各类土壤剖面点的位置,确定其分类单元和制图单元,找出各类土壤之间的界线,准确地标明在地形图或航片上

17、航片土壤判读的理论基础:航片的几何特征;航片的光学特性;成土因素学说的理论基础

18、航空相片的基本标志:框标、时表、水准器、压平线、像片编号

19、土壤分析标本的采集按分析要求可分为全量分析、农化分析和物理分析三类分析标本

20、准备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

(1)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提出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

(2)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

(3)还要准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准备。

补充:

1、山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丘陵: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平原:绝对高度在200m以内,相对高度在l0m以内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3、四项全国性的土壤调查工作

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将历时12年;“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历时将近10年,土地的权属调查;全国基本农田保护与监测”工作

4、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剖面设置,制图单位常常是亚类或土类;大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

5、半干旱带的干旱指数为2~71、土地: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功能:养育、承载、美学和资产功能

2、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不可替代性、面积的有限性、动态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土地的资产属性: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位置的固定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特性、流通的特殊性

3、土地与土壤的关系:①土地包括土壤,土壤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因素;

②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立体空间④土壤作为自然物是可以搬动的,而土地是不能移动的4、土地资源的价值:天然、人工、稀缺价值

5、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6、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7、土地类型的划分标准:1:100万土地类型的化分可分为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三级制

8、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向地带性(气候条件)、经向地带性(距离海洋远近)

9、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系统一级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0、土地资源评价作用:①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②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③为土地交易服务④为土地税务服务⑤为土地管理服务

11、土地自然适宜性: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12、土地自然适宜性程度将土地分类: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业,宜灌溉。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

13、根据FAO组织进行分类可分为:①适宜性纲(反应土地适宜的种类)S纲为适宜N纲为不适宜。②土地适宜级(反应纲内适宜性的程度S1高度S2中等S3勉强)③土地适宜性亚级:反应土地限制性的种类)④土地适宜性单元。

14、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结构分为土地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15、毛利分析主要步骤:1利用自然评价结果选择最好的土地利用。2估计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3估计农场的变动成本4估计产值5计算农场的毛利与净收入(毛利=产值-变动成本,净收入=毛利-固定成本)

16、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7、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①土地资源的数量②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③投入水平④生活水平⑤时间尺度。

18、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为农业生态区法(AEZ)

19、中国土地的基本特征:1数量特征A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口矛盾突出。2质量特征A我国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B耕地生产力普遍低。3区域分布特征:A土地资源区域分布及其不平衡B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性较大C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性大4后备土地资源的特征:A土地资源退化严重B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C土地污染严重。

20、一级土地退化类型:水土流失、沙化、次生盐碱化污染、性质恶化、贫瘠化、建设用地

21、土地复垦: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22、土地复垦的标准:①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②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③恢复植被保护其环境功能。

23、土地复垦的意义:①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 ②改善土地资源被破坏地区生态系统环境的必然选择;③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④开展土地复垦是减轻企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24、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25、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26、土地收购储备的作用:①有利于政府调控土地供应的能力②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③有利于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④有利于推行土地指标拍买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市场5有利于增加政府土地收益。

27、计算题:某行政区有土地面积25000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0000亩,亩产小麦500kg求当地的土地承载潜力(粮食不外调)要求以粮食计算

第四篇:土壤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级资环*班

姓名:**

学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人:**学号:********年级**资环*班

一、总论 本学期在土壤资源调查预评价课程学习完毕后,安排了此次实习,调查地区为泰安市山口镇,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此次调查,我们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对一种土壤亚类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整理。

二、实习目的1、学会判读航片,了解航片所描述的区域的地形地貌,能够识别各种地物以及土地利用现状;

2、掌握野外土壤调查剖面点的选择,了解各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性质、形态特点、分布状况以及改良利用状况,土壤剖面点观察记录的类容和一般方法。

3、通过对泰安市山口镇的当地土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过程。

4、将各类土壤进行区域的划分以及制图软件的使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土钻等采样工具的使用和采样方法后期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写出实习报告,绘制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实习计划

本次实习计划5月24日上午完成,从学校出发到达山口镇大兰沃,进行实习内容的开展。

四、实习内容

(一)酸性粗骨土的具体观察

1、分布

酸性粗骨土多位于山体下部,与黄壤、黄棕壤、棕壤复区。酸性粗骨土由沙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残坡积物发育而成,由于分布于山地,山高谷深,河流切割深,谷坡陡长,植被覆盖度低,加之常有大雨、暴雨,土壤冲刷严重,并常伴有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形态特征

酸性粗骨土土层较石质土厚,但多为A-C或A-AC-C构型。表土层厚度10到20厘米不等,质地砾质性强,结构性差,根系少,疏松多孔。表土层以下即为风化或半风化的母质层,厚度变幅较大,20到50厘米不等,夹有大量岩屑体。表土层及母质层中石砾含量超过35%。土壤颜色除表土层略深外,以下母质层颜色因岩性不同各异,但均较鲜艳,且上下过渡较明显。

3、改良利用

分布地势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养分含量低,含水量少。已垦为耕地的全部为低产田,以种植花生、甘薯为主。改良利用上应以保持水土、发展林果为主。

(二)麻砂棕壤性土

1、分布

该土种主要分布在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酸性岩缓丘的中上部。土壤面积792837亩,占全省面积的0.44%,其中耕地513344亩,非耕地27749

3亩。

2、形态特征

该土种的成土母质是酸性岩风化的残积物、所处地形部分较高,地面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颗粒粗,砂性大,土层较薄,仅厚32-55cm,土体底部是母岩的半风化物。土壤发育微弱为A-(B)-C构型。淋溶层质地是砂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10.27%砂粒平均含量是71.96%,大于1mm的砾石含量较多,少者在10%左右,多者达28.7%。淀积层粘粒淀积层特征不明显,有少量的粘粒胶膜和铁子,厚度较薄,一般在20-30cm之间,质地是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是15.05%,砂粒66.11%,砾石含量与淋溶层基本相同。

3、改良利用

该土种虽然分布地形部分较高,土体较薄,但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以甘薯、花生为主,另有小麦与杂粮等,其次用于栽植果树,以苹果为主,也有大梨和葡萄等。该土壤因水浇条件差,投入少,土壤养分含量低,近年内由于连续干旱,缺水成为当前生产的主要问题。秋耕、春葩、镇压、中耕是蓄水保墒的好措施,应全面推广。施肥除了重施磷、钾肥外,应注意微肥的施用,如硼肥。

(二)麻砂棕壤

1、分布

属酸性岩类棕壤,是棕壤亚类中面积最大的土属,广泛分布与鲁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坡麓,成土母岩为花岗岩、片麻岩、变粒岩残破积物或洪坡积物。

2、形态特征

绝大部分剖面具有A-Bt-C的完整结构,特征层淀积层发育明显自然林被下地表有凋落物层和厚度不等的腐殖质层。表土质地以砂质黏壤土为主,砂质壤土次之,粘粒在剖面中有明显的聚集,铁锰释放和迁移十分明显,有较多的铁锰胶膜和新生体。由于质地较粗通气性、透水性好。

3、改良利用

由于质地较粗,通透性好,适种作物广,耕性好。但其土壤养分含量低,普遍缺少灌溉水源,有轻度或中度水土流失,粘淀层位较高的地方根系活动层浅薄,都是生产障碍因素。大部分为中低产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甘薯为主,并有一定面积辟为果园。

(三)洪积棕壤

1、分布

是棕壤亚类内面积较大的土属,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泰山南麓、鲁东丘陵区牙山、艾山北麓和大泽山西麓的山前平原上,在本省广大山地丘陵区的低山和丘陵周围开阔地带的小型洪积扇上也有零星分布。

2、形态特征

土层深厚,表层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粘壤土,部分剖面夹有洪积砾石层或透镜体。淀积层厚度大,一般在50-100cm之间,特征明显。由于沉积物的覆盖和受人为耕作程度深,所以复盐基现象非常普遍,pH和盐基饱和度较高。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在棕壤亚类中比较高,但普遍低于全省土壤的平均水平。

3、改良利用

土体深厚,地势平坦,一般有深层地下水,目前大部分有机井灌溉,排灌良好,基本无土壤侵蚀,或有轻度面蚀。土壤质地适中,耕性良好,通透性较好,基本无障碍层,发育为粘化层的剖面利于保水保肥。但土壤潜在肥力水平比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目前,大部分为中、高产田。在改良利用上应重视有机培肥,推广秸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特别是增加施用磷、钾肥

(四)砂质河潮土

1、分布

归属潮土土类,潮土亚类,河潮土土属。该土种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及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河漫滩及近河地段上。

2、形态特征

该土种成土母质是钙质岩类及黄土分布区富含钙质的河流冲积物,土壤有明显的石灰反应,碳酸盐含量一般大于1%,pH在7.8-8.4之间。通体质地较均一,砂性较大,在河流的上游或较小的河流的河床附近,土体中多夹有砾石,表层质地是砂质壤土,心土层、底土层的质地与表层相同,部分是壤质砂土。潜水位2-3m,在水体的中下部有较多的绣纹斑。

3、改良利用

该土种多为农用,小麦、玉米、花生、甘薯均有种植,产量不高,土壤砂性大,通透性强,耕性好,适耕期长,但保水保肥差。也有部分作为林业用地,主要栽培杨树、柳树,树木长势良好,近年来有部分土壤栽培葡萄,经济效益很好。今后在粮果矛盾不突出的地方,部分土壤可发展林、果,以提高收入。对于农用地可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有条件的可以粘压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培肥改良土壤。

五、总结

(一)收获:在实习之前,我就很期待,希望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真正能学到好多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山口镇地区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过程、改良利用等,对土样也进行了采集,学会了土钻的使用方法,土壤区域的划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剖面调查表等,书本知识通过切身实践之后,认识更加深刻,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更好的运用。

(二)不足之处;本次实习时间比较紧急,没能对各种土壤做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数据处理和组内人员配合上稍显不足,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乏力,许多问题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所以,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应当更加努力。

第五篇: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乏主要表现在大比例尺方面和资料不齐全方面。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比例尺多在1:50000和小于1:50000;土壤属性多局限于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方面。如工作中需要比例尺大于1:50000的土壤图或者需要的土壤属性超出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就必须自行进行土壤调查。(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始于1981年,土壤野外调查和采样多在1982年-1984年之间。所以,若引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资料,所说明的情况是20年前的情况。(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就全国而言,除做了1:500000的水土流失调查外,没有其它土壤专题的调查资料。

3土壤调查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1)对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或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域、或大流域、或某一自然区域的土壤资源作一概括的了解,以便进行农业区划、土地资料评价或总体规划等,这种调查均采用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其比例尺确定主要考虑其调查面积大小,即面积较小者多采用中比例尺,反之,则多采用小比例尺(2)对一个具体地区,如某一县,乡、农场、甚至更小型的生产单位,需要对其土壤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进行具体的土地利用或土壤改良规划等,一般采用大比例尺调查。

4底图的精度及要求:土壤调查的精度是用成图的比例尺表示的,精度不同,所用地形底图比例尺也不一样,通常采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四种;(1.)详测比例尺:规定为1:200-l: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2)大比例尺:规定为l:l万-1:2.5万。多用于乡和国营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制图单元要 求到土种、变种或其复区。(3)中比例尺:规定为1:5万-1:20万、多用做县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属、土种或其复区。(4)小比例尺:规定为小于l:20万。多用做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亚类或土属的复区.5确定比例尺的其它影响因素:(1)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果园土壤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如果在同一地区,有不同利用方式,也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测制土壤图.(2)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 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情况,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3)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采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4)地形底图除带有等高线外,应具有足够的和精确的地物点。

6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

(一)气象资料 1收集调查区历年的年、月、旬平均气温,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度等。2历年的年、月、旬平均降水量。借以了解水资源及其分配状况。3灾害性天气、包括干旱冷冻、冰雹、台风、暴雨、霉雨等资料以及群众抗灾经验的资料。4土壤温度。5风向、风速、风力等级资料。

(二)地质和地貌

(三)地表水和地下水

(四)植被资料

7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1)调查区一些基本资料,如人口、劳力、畜力、农业机械的马力、耕地面积、林业、牧业用地面积等(2)调查地区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的研究报告,以及试验资料。(3)调查地区的农业历史,农、林.牧业的生产情况,各业所占的比重,历年作物产量、产值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4)调查地区轮作布局的发展及其对粮食单和总产的影响。(5)历年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问题,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6)各种土地耕作管理经验,用地养地的措施及其效率等等。(7)农业生产历史及其变迁情况,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与特产等。

8土壤资料的收集主要收集的资料包括:(1)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经验。(2)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的资料,如土壤上生产性能、因土施肥、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管理以及障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3)历次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比例尺大小及质量标准。(4)特殊的土宜资料,因许多地域性植物性特产往往与一定的土宜特性有关。(5)按区域整理过去调查的土壤资料,最好设计表格进行填写,以掌握区域土壤特点与问题。

9地形因素研究内容:即对水、热状况的再分配和土体物质的再搬运两个方面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它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对土壤形成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是研究的主要内容。10古土壤形成的原因(1)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2)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11古土壤的特征 一.是具有与近代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土壤发生剖面;二.是剖面由不同土壤发生层段所组成;三.是在剖面上部土壤必须具有腐殖质层的痕迹,其下部土壤发生层段的排列组合因当时成土作用的不同而异。

12土壤剖面常规布点:应从土壤调查要求出发,全面考虑剖面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原则。代表性原则,是指主要剖 面点的设置要做到每个制图单元或景观单元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主要剖面点,并尽可能地将剖面点布置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形部位上.均匀性,是指在一个面积较大而景观变化又较小的区域,即同一景观单元之内,应按一定的面积比例设置主剖面点,以确保调查制图的精度。

13统计抽样法的优越性:首先,它可用不多于常规布点的剖面数量,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布点调查的精度。其次,可以获得一系列统计数据来说明土壤分类的可靠性和制图的精度水平

14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瓦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④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15剖面挖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上应分别堆放在土坑两侧,不宜相混,以便在观察剖面后再分层回填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④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可以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⑤剖面点的位置必须用目视或仪器测量,准确地标在工作底图上

17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 1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1)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2)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3)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4)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

19分类单元和图斑:分类单元是概念化的、是精确定义的,从而给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评价提供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一个调查区的土壤性状与某一分类单元的概念相吻合或被包含,勾绘土壤时,我们就以这个分类单元的名称命名该区域的土壤,从而成为图斑

20中小比例尺制图基本工作方法(1)掌握调查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2)路线调查 路线调查是完成中、小比例尺野外制图的基本方法之一(3)典型区调查 21土壤边界分布规律性的实地分析 :科学地确定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边界线,是保证土壤图合乎一定质量和精度要求的关键。寻找土壤边界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如何综合影响土壤形成的过程。而这一变化的标志,就是多种多样的剖面形态特征。由于土壤是一种具有分布上连续特性的自然体,划分土界常常是以剖面性态作为根据的。

22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制图特点是:调查范围是县一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面积较小;调查和制图的比例尺≥1:5万,通常为1:5000~1:25000;工作对象一般与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相对应的小面积的土壤自然体;通常要求在实地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和填图,土壤界线一定要求在野外确定

23大比例尺土壤制图的特点是:一,工作底图精度高,图面上信息量多,通常运用目视估测法就能把实地的土壤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去;二,大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在实地往往不容易分辨,难以用目视推理找到土种或变种的界线;三,要求制图的精度高,在土壤图上能量算各种土壤的面积。因此,它的制图技术,与中、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24内插法其作法是:先在地形、母质、植被或农业利用上有明显差异的两种土壤上,确定两个主要剖面点,而两点之间必有边界存在。然后,在两主要剖面之间,逐段挖检查剖面及定界剖面,以缩小边界的范围

25编图综合的指标:最小图斑面积为25mm2,个别特殊图斑可保留到10 mm2;对面积过小无法在图上表示,而在上图单元中保留的土壤类型,则用符号标示

26大比例尺的土壤图特点:图例设计比较详细,除以代号、颜色和几何图形表示制图单元以外,同时还包括地形、植被、地下水位、土壤主要特征、农业利用状况、肥力评级、面积等等内容

27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图特点:图例的设计比较简单,只标出制图单位的符号或颜色、土壤名称等主要项目*土壤制图的步骤:准备工作,搜集,分析,评价有关资料。28分区原则必须全面考虑土壤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性态,特别是土壤改良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地质等)和障碍因素(如过砂、过粘、内涝、盐碱等),把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为分区的依据

29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在摸清土壤资源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与服务管理。

30土壤资源评价4条基本原则(1)土壤生产力高低评价:这是评价的核心内容。一般以耕地的农作物产量、林地的林分生长量、草地的产草量(载畜量)等作为土壤当前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要对土壤资源类型的形成、演变与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经过调整和采取高科技措施以后的生产潜力作出评价。(2)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评价:这里要特别注意土壤资源潜在的适宜性及其长远利用的后果,要求使经济、生态和社会 3个效益相互协调,并且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进行评价。(3)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及强度评价:要求在全面分析土壤资源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土壤资源自然生产力的主导限制因素,分析研究改造限制因素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改变后的生产潜力。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即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对土壤资源的利用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几个因素进行评价。二.名词解释

2微域小气候变异: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风的变化上,但其中以地形小气候对土壤形成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最为显著。

3地理景观研究法:根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和发生发生分类的参考。1重力地形:是指坡地上的风化壳、土体等在重力和一定水分的参与活动下,发生不同形式位移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地形。

2岩溶作用地形: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为主要作用因子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过程,其所形成的特殊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形。

3雅丹地形:是由强劲的风力对产生龟裂的平坦地形作定向风蚀的结果,并使裂隙逐渐扩大而形成沟槽,在沟之间形成高达5-10m的垄背,其延伸方向与主风向平行

4黄土地形:黄土地形和其它地形一样,是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它是第四纪时期的一种特殊沉积物,分有很广,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5冰川地形: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形可分为两大类.即:侵蚀型的和堆积型的地形。

6冰斗:主要是在山坡处.或河源洼地中,长年积雪成冰,周围基岩也因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的物质从洼地中带走,使原洼地加深,三面为陡峭的岩壁,另一面为低平的山口,形同斗状,故称为冰斗。

7绝对年龄:以土壤经历的年份,就可以推断出土壤发育的深浅 8相对年龄:某些土壤的发育始终处在年幼阶段,或者原来土壤的发育进程被终止了。这种造成土壤发育的阶段性差异

8河长:指从河源至河口的距离。计算时从河口为起点,向上游量测 9间隙性间流:每年出现两次汛峰,两次枯水期,三、四月上游积雪消融,形成春汛,六月下旬至九月,雨期来临,出现第二次洪峰,径流变幅大,径流系数5% 一20%。其余时间为枯水期,可以断流,造成春季严重干旱缺水

10指示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严格的植物

11样方调查:主要根据工作要求及植被类型,在不同典型样区,结合土壤剖面观察,选择1m2(草原区)、25m2(灌木草原区)、100 m2(森林区)作为观察记载的样方

12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13地区分级原则:据地形、土壤复杂程度和土地利用特点,对调查区进行复杂分级。调查区的等级愈高,相应的剖面数量也要求愈多 14精度要求原则:在同一等级的土壤调查区内,其剖面数量还因精度要求不同而差异悬殊。土壤调查精度要求高,即制图比例尺大,要求设置的剖面数就多

15底图质量原则:野外调查的工作底图质量,也是关系到剖面数量多少的前提。单一的线面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因它所提供的地面信息有限,要求设置的剖面数量就多。如果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则地面信息丰富,景观影像逼真,主剖面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许多相同的景观单元可以不设置主剖面,而以检查剖面代替之

16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称为土壤发生层。17土体(剖面):不同的土壤发生学层次构成了不同的层次组合 18非发生学土层:特性不是成土作用所为土壤发生层与残留于土壤剖面中的母质的层次性具有根本的不同

19特定发生层:除了上述一些“正常的”主要发生层外,尚有一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发生层,它们在发生学上有其特定的共性,难以完全符合上述几种主要发生层的定义,而且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也有必要将之独立划分为土壤的主要发生层

20土壤自然性:态是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包括土壤干湿度、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和坚实度等四项

21湿时可塑性:指土壤物质在来自任何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能持续改变形状而不断裂的能力

22制图单元:在一个地区进行土壤调查制图,相同的图斑组成 23优势制图单元:在一个制图单位内,完全一致的土壤类型是很少的。当其主要土壤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90%以上时。

24优势制图单元:在一个制图单位内,完全一致的土壤类型是很少的。当其主要土壤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90%以上时。

25土壤资源评价:指对土壤的质量、适宜性、和限制性做出评价,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

1河流包括:(1)河长(2)河网密度3)浅滩与深槽的分布(4)河流分段

2样方调查记载内容包括:①生境条件包括地形、土壤、地下水位等②群落名称

3植物根系调查方法:方格、网、湿筛法

4土壤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5人工剖面包括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6土壤剖面点地表状况描述:地貌和地形,母质类型、岩石露头与砾质状况,土壤侵蚀与排水状况,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现状

7特定发生层包括G层(潜育层)K层(矿质结壳层)P层(犁底层)8土壤的腐殖质含量与土壤黑色色值之间并无完全的相关性 9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也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

10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11中国现行的即国家在土壤调查中使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属于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

12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13一个制图单元或图斑内,并非只包括用来命名该制图单元的土壤分类单元所定义的土壤,可能还包括符合其它土壤分类单元定义的土壤或非土壤的东西

14中小比例尺制图是1:10万~1:100万之间的土壤制图

15修正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通过比土、评土

16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修正包括土壤界线、草图内容的审查与修正和拼图。

17五图一书:五图是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利用线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18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它主要从土壤质和量两方面来衡量

19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1.山地 2.丘陵3.平原4.岩溶作用地形 5.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6.冰川地形

20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1.流水地形包括(1)片状水流作用地形(2)线状水流作用地形2.波浪作用地形3.重力作用地形

21重力作用地形三种基本类型:(1)倒石堆:(2)滑坡体(地下水和坡表面水侵蚀是产生滑坡的不可缺少的条件)(3)泥石流

22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下载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5篇)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 绪论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定义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四个特点 3、土壤资源与评价的作用 第一章 1、土壤调查工作程序以及准备工作阶段的主......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年级:****级资环*班 姓名:**** 学号:********学用结合,实践出真知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 实习人:****学号:********年级:****级资环*班 一、实习......

    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推荐)

    资 源 调 查 与 评 价 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习目的 1,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为样区进行“土壤、土地利......

    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报告 ——湖北咸宁市贺胜桥镇土壤调查 《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很强的课程,其实用性及其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紧密性是我们专业所学所有......

    土地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地调查与评价实习总结关键字:小组 完成 实习路线 调查 区域 土壤 绘制 土壤侵蚀一实习目的 1. 通过以航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土壤侵蚀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青农,资环

    一、实习目的 土壤资源是一种具有脆弱性的非再生资源(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因此,了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可......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黄前水库(精选五篇)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明确此次整个实习过程的目的和任务) 1.实习目的 (1)熟悉掌握ArcGIS软件的实际操作; (2)了解卫星遥感及卫星航片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第一章1.工作底图:绘制土壤图的地形与遥感资料。2.土壤草图:前提必须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以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