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说“经典颂读”
对初中经典颂读活动的几点做法
严艳明
教化中学课本从初一年级开始,每册书都有固定的一个或两个单元的必读古诗词。除此以外,每册还在附录中编辑了“课外古诗词(十首)诵读”作为古诗词学习的补充。这是让我国文化瑰宝得以传承的一条有效途径。专家在编著的时候,用了很多的心思。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又快又牢地背好古诗词、喜欢古诗词并轻松完成古诗词背诵任务,就成了每个老师在开学前一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也尝试着做了一些实验,在此我想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善用开学第一节课,给学生创设颂读氛围。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上,我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全都复习一遍。鼓励个人诵读、领读;两人、小组对读;全班齐读。形式多样,气氛轻松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群情振奋,在欢乐的氛围中畅游了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本学期学习背诵古诗词定下良好的基调。我坚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坚持利用好课前三分钟,做好积累识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促进记忆,同时也促进对诗文的理解,对学生的知识也是一种积累。但是语文课每一节都要有教学内容,不可能用完整的一节课来诵读,否则教学任务这完成不了。所以,开展课前3分钟颂读活动相当必要。我把课后古诗十首分为5组,每个星期读背两首。星期一、二和三、四,各一首,星期五检查背颂并进行默写。各小组长负责监督各组成员,务必人人能背能写。星期五用一节课的时间老师统一检查。十首古诗,一般5个星期可以拿下。
三、注意朗读方法点拨,重在领悟古诗词的意蕴。对于古诗文,读固然是最重要的,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记忆,而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品味其韵律,体会情感,以达到的目的。经过第一阶段的背诵以后,我就设计了第二个方案:品读。
1、读出节奏、韵律,增强语感、情感。强调读诗歌要掌握好停顿、轻重、急缓,不读破古诗文的意义,读出其绵延悠长,意味无穷的特点。刚开始,学生读得较生,好像在大声齐唱,经过慢慢的指点,他们在读到兴起的时候,自己的声音和肢体也跟着配合,很享乐那种读书的乐趣。
2、读出诗情画意。王维说,读诗有四个境界,能把诗情画意读出来了,就深得颂读的真味了。诗歌言简意丰,每一首诗都是一幅风光画。如何让学生欣赏到这样的精美图画,老师要引领。因此,我要学生先要理解诗词的含义,再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间接的人生经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特别强调用语言描绘,用文字描述。学了十首诗,就等于游了十个地方,也等于有了十种人生经历。这样一来,通过诗词背颂,学生们的知识层面也变得丰富立体了。
3、激情想像,丰富创造力。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读诗就要读出个性,读出创意。我鼓励我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而且不拘泥任何方式。所以,学生们有用绘画,画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有的用音乐来唱出心中的歌,有的用课本剧表达他们对作品的诠释„„不管是文字的还是图像的,不管是形像思维还是抽像思维,学生们天马行空式的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他们想像力再现。我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学古诗文的颂读是个技术活。因为中考有这个必考的内容。因此,能把颂读古诗词快乐和应对中考的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老师都在摸索。我也不例外。上面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学方法。我的学生在每次的大考中,特别是在中考,古诗词这一块的默写识记理解,几乎都不丢分,这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当然,学无止境,教也无涯,同行们也一定有许多行这有效的方法,希望共同分享、共勉。
第二篇:颂读材料
读“感悟”(安徽)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读是感悟。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伟大。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的三分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忧愁幽思。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种怎样的一帘断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羞涩,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品读三毛,读到的是身处大漠却热爱生活的乐观爽朗,读到的是怀抱天堂鸟笑意盈盈的脸庞,悟到的却是快乐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忧伤,痛失爱人后沉浸在生命中的绝望。
读书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漫漫人生长路,在悠然的午后时光中感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曦微中彻悟,不是失为美丽。
因为读书,因为感悟。心灵得以升华,生命得以升华!
◎文章结构:意境开篇(暗含比喻)○议论性散文 直入主题(主旨鲜明)○(贯珠式结构)四人四品格○ 四句四感悟○ 回扣标题○ 主旨束尾○ ◎结构启示:四人四品格――四句四感悟○
素材回廊
2008感动中国人物李隆
颁奖词: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
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李 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男 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 “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细花闹雨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北京)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文章结构:比喻开篇○
引入主题○议论性散文比喻过渡○
三人三角度○(贯珠式结构)线到面延伸○○本质拓展主旨束尾◎结构启示: 三人三角度——线到面延伸
熟语沙龙
1、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3、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4、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5、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7、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8、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9、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广东)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娇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抒情性散文,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全文围绕主旨,从“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选取了洪战辉、徐本禹、李春燕、邰丽华四个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身上天使般的责任之心、报恩之心、执著之心和坚强之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这四个人物真实可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加上在列举事例时,叙、析、评处理得十分恰当,因而可以说,文章的论据是典型的,论证是有力的。在语言表达方面,富有感染力。通篇显得优美雅致,精彩流畅。从行文的表述上,显示了较娴熟的文字功底。尤其是三个“是谁”段更是节奏明快,洒脱奔放,铿锵有力,感情强烈。并采用第二人称写法,真挚、恳切,易于打动读者。材料之间的衔接紧密,流转自如。照应文题的结尾段,更是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用例类型:今人今事串珠式)
熟语沙龙
1、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2、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3、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4、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7、穷形尽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8、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9、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10、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
素材回廊
2008感动中国人物太空中的第一步傲拓天疆“神七”航天员
【材料传真】去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3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任务,9月27日16时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评选的入围者,“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飞天的渴望在中华民族的脉搏里流淌了数千年,如今“神七”发射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复活了一个古老民族关于“飞天梦”的记忆和影像。3名航天英雄用近乎完美的方式举步量天,将一个古老的人类巡天愿景变成了现实。“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北京奥运会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使用提示】“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们还能做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执着追求、不懈奋斗,我们才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的全民小康。伟大富强,指日可待!
【适用话题】自信、自豪、自强、爱国、实力、敢为人先
坐看流星划空时(福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苍苍,君不见明明皓月,灼灼红日,日日东升西落,夜夜以其稳定的形状固定于苍穹之一隅。坤乾以其稳定的形态沉浮于闪光的地平线,因而它们能以其宏大之德泽布洒于万世,使万物生辉。君不见闪闪流星,时而骜傲不驯地划破黑夜孤寂的旧貌,时而成群如雨般,刷新我们仰望天际的视野。流星以其多变的形态旋舞于苍穹,虽不能以其孱弱之躯约束生灵以永世不竭光芒,也没有固定永恒的生活轨迹,但它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顿悟觉醒之灵光„„
且夫人俯仰一世,是循规蹈矩作个容之于方圆的宝钗姑娘,还是当个独立“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的妹妹,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得出统一志趣的话题。
先秦诸子,谁不想升迁授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君子之仕,行其义也”。然而偏偏有一个槁顷黄馘的庄子,不蹈世俗渴望“威福”之途,坚守心中追求之“闲福”,淡淡地告诉楚国的使者:“往矣,吾将曳尾于途。”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且到了那久积沉疴的清朝,文人士族莫不埋首于故纸堆,绝口不谈政事,不闻政事,腐败贪污亦仍旧戴你的乌纱帽,封你的万亩田。为何你——谭嗣同,偏偏不坐看这戴着罂粟花的老人寿终正寝呢?“望门投止思张俭,忍顾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那“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忧愤之心,是那“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魂,让他
循规蹈矩,固然能换得一夕或是一生之安寝,但是有流星之璀璨——战国之时才多了一门争鸣之学说;涣涣千年的古诗史上才留下了一个不容于世俗的锦心绣口之学士;中华民国,才能在先者之流血中萌芽生长。看那流星划破夜空之美吧!虽无纵横捭阖之利,虽无“好好先生”之美名,虽无被大多数人所追捧之荣耀,但“流星”总有被历史记住的那一天的。
【点评】 这是一篇以象征手法来演绎话题的考场佳作。其得分亮点有四:
一、从“坐看流星划空时”发端,将它作为标题,作为感情的触动点,推衍成一篇精彩的小品。
二、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开篇以优美灵动的笔触描绘了“日月经天”和“流星划空”的壮观景象。并从“日月经天”,日日夜夜以其稳定的形状固定于苍穹;“流星划空”,骜傲不驯地划破黑夜的孤寂,刷新我们的视野,虽没有固定永恒的生活轨迹,但它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顿悟觉醒之灵光。巧妙地扣住了话题和文题。
三、从文学故事和历史事实中挖掘宝藏,用薛宝钗、林黛玉、先秦诸子、李白、白居易、谭嗣同等人的事迹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这些人,他们或像话题中规范的圆那样循规蹈矩,或像话题中不规范的圆那样锋芒毕露,在鲜明的对比中,作者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做一颗流星。即使流星没有纵横捭阖之利,没有“好好先生”之美名,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追捧之荣耀,但它总有被历史记住的那一天的。其言凿凿,其志明明,其意殷殷。
四、卒章揭旨,收束有力。(用例类型:典籍掌故串珠式)
熟语沙龙
1、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3、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5、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
6、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7、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8、高山流水:既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9、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10、想入非非:既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中性),也指胡思乱想(贬义)。
第三篇:经典颂读教学大纲
天山小学《经典颂读》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的必然。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中华文化经典可为青少年提供做人目标方面的启示,也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比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贤”、“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
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明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3、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
现在不少青少年学生不会写文章,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原因就是语文基础差。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文化经典当中,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范文。这些好语录、文章、诗词背诵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自己内在的能力。久而久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少年儿童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段,让他们在学习功课之余,反复读诵一些美文嘉言,几年的时间熟记百句、百首、百篇经典诗文,将终身受益。
4、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有利于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5、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中学校一级的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重大举措。
二、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1、关键期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13岁以前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期是人的民族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语言学家认为,13岁以前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2、“精品”阅读理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以有涯穷无涯”,尽快掌握人类已有的文化成就,阅读“精品”,阅读“经典”是最有效的捷径。
3、适度重复理论:把中华的主要经典集中在小学来诵读,充分利用6---12岁记忆的黄金时期,形成早期的记忆定型。到了高一级学校在读这些经典,学生对此早以“熟识”,既是“复背”,又能“温故知新”。海外华人的成功实践是有力的证明。
三、课程开设的内容系列: 一)2012年一年级:
一年级:上学期,《百家姓》(1节/周);下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上学期,《弟子规》 ;下学期,《笠翁对韵》 三年级:《增广贤文》(全学年)四年级:《孝经》(全学年)
五年级:上学期,《大学》,下学期,《中庸》 六年级:《论语》(全学年)
二)2012年二年级:
二年级:上学期《三字经》(2节/周),下学期《弟子规》(2节/周 三年级:《笠翁对韵》(全学年)(1节/周)四年级:《增广贤文》(全学年)(1节/周)
五年级:上学期,《大学》,下学期,《中庸》(1节/周)六年级:《孝经》(全学年)(1节/周)
三)2012年三年级:
三年级:《笠翁对韵》(全学年)(1节/周,下同)四年级:《弟子规》(全学年)五年级:《孝经》(全学年)
六年级:上学期,《大学》,下学期,《中庸》 四)2012年四年级:
四年级:《增广贤文》(全学年)五年级:《孝经》(全学年)
六年级:上学期,《大学》,下学期,《中庸》
五)2012年五年级:
五年级:《增广贤文》(全学年)六年级:《孝经》(全学年)六)2012年六年级:
六年级:《增广贤文》(全学年)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集会、阅读节活动,家庭复习等展示,予以保证。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学生只要懂得大意即可,不必拘泥于一字一句。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课程开设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七、课程开设的保证措施:
1、教师应提高对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激发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学校从计划、教案、上课、考试等方面加强《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常规管理。
3、学校成立教研小组,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开展配套的系列教育活动,主要以新蕾阅读节为有机载体。
4、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器材、场地等。
5、对教师的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总结,表扬奖励工作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颂读经典诗文
颂读经典诗文弘扬民族精神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省语委办要求在充分巩固前几年诵读的成绩的基础上,为着力提高诵读活动的品味,同时要搞好“红色经典”的诵读,最大限度的保证全员参与。
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精粹凝练,音韵和美。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从楚辞汉赋到唐诗颂词,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短小精悍,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又往往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诸多伟人、学者,常有诵读古诗文的喜好和卓绝背功。毛泽东能背数百首古诗文,自己也写出了许多佳作名篇。而胡锦涛主席在许多场合能够随口吟诵古诗文,显示出亿人文明大国的领袖风采。我们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开展读古诗、诵古诗、议古诗、演古诗、画古诗等活动,可以净心、正根、养气、怡情、益智。不仅能够增进个人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使大家终身受益。
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立足与传统文化课,立足与课前5分钟的诵读活动,立足与学校的墙壁文化。走进经典,营造优雅的学习文风,掀起学校诵读经典的热潮,为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经典颂读比赛致辞
经典诵读比赛致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中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意存高远,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了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落实恩施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第十八届推普活动的通知》精神,红土乡中心小学在今天举行这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众所周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几千年的中华国粹,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绵延了华夏的文化长河,醇香之味,沁人心脾。经典诗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又是一顶灿烂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同学们在学习中,见识了李白的浪漫豪放;感受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领悟到了辛弃疾的清净高洁。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们的中华经典诗文引起了更多人群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学习中华经典诗文,开始想要深刻的了解中国,而我们学习中华经典诗文注重的是传承祖国的民族文化。不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会使我们离祖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由于我们平时积累少,有些同学在引经据典时常常出错或者根本不会;有些同学把很多历史典故都张冠李戴。这种情况让老师很痛心。因此深入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对于我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应成为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文明使者,让中华经典诗文走进每个学校,走进每个班级,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润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这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