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高情智学生的7堂课》的读书心得体会[定稿]
《培养高情智学生的7堂课》的读书心得体会
——情智是把金钥匙
大树小学
《培养高情智学生的7堂课》这本书是我去年向校长借阅的,当时看了一遍就在网上做了笔记,后来因为电脑出了故障被彻底“洗脑”变得什么也没有了。幸运的是这本书还没有及时归还,我便重拾这本书再次细细地品读了一番,觉得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名师玛兹雅·潘朱,他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良 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流畅,对教师心怀感激和亲近,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这里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就是指情智。美国人情商之父戈尔曼认为,决定人生成功的因素中智商最多占20%,其他的因素(情智)占80%——可见,对于情智的培养有多么重要!
在书中,作者翔实地为我们罗列了培养高情智的七节课,很有指导意义。一是要为学生营造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二是要让学生有机会扩展情绪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是要在繁忙的课堂上建立充满关爱的关系以改良学习氛围,四是要在繁忙的课堂上证实他人的感受以缓解学生内心压力,五是要在繁忙的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六是要在繁忙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考技能,七是在繁忙的课堂上我们要及时反馈信息。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培养情智固然重要,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要以此为发展目标,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时间;第二,目标明确,并与学生分享;第三,鼓励个人发展和创新;第四,创造时间和学生一起欢笑。
另外,从书中我还了解到,美国人夏琳娜·吉阿纳提和玛格利特·萨加莱斯在2001年进行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学生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受欢迎类,大概有35%的学生处于这一类。他们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家庭富裕,长相漂亮。他们看起来无忧无虑,仿佛主宰着一切。二是边缘化类,大概有10%的学生可以归到这一类里。这类学生一般缺乏主见,只要第一类学生邀请他们就会和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会主动参与。三是友情圈子类,这样的群体占总学生数的45%。它包括一个个小小的朋友圈子。他们不在乎自己会不会被追捧,但拥有自己需要的友谊和忠诚。四是孤独者类,大概占总人数的10%。这类学生一般没有朋友。原因很多。有的学生很聪明,很有创造力,当高处不胜寒;有的情智低,行为不适宜,喜欢侵犯他人。该类学生大都不快乐。应该说,每一个群体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性。如果教师把握了这点,就能对班里的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后一类学生运用情智培养法进行培养,就能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就能在教育教学中乃至班级管理中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情智是把金钥匙,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不过,了解学生是铸就这把金钥匙的前提和关键。
第二篇:浅 谈 高 效 课 堂
浅 谈 高 效 课 堂
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小学
张建芳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二、高效课堂的内涵
(1)课堂实然目标:从低效甚至负效→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通过改变课堂效益量化,旨在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原则是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2)课堂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
其实,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主体,既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3)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讲授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以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明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当堂练习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良好;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教学的一二三四
对学校而言,追求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保持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必须在教学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和“四项基本原则”。
四、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
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
五、和新课改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群学、对学、群学。
六、行动研究计划
(一)定位:致力于“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论、理念,而恰恰是方法、操作。让理念落地,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才能让理念“鱼游大海”,并显现出理论的价值,因此呼吁专家应学习袁隆平,把科研搬到田间地头,理念唯有在实践中生根,才可开花结果。做课改的田野研究,唯有找到实践操作的“入口”,课改才可能从象牙塔里走出去,并“活”在课堂。
(二)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模式简述: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在暴露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
2、五步三查模式是课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规范。
形象地说:是飞机起飞需要的“跑道”,是到达目的地的载客汽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升级版,是现代化的收割机取代农耕时代的镰刀。
3、主张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4、模式是课堂产品的“生产标准”,模式是课堂评价的“短兵器”。
七、操作:高效课堂模式的“四评一控”操作技法
四评:
1、自学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
2、课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组三评:互动温度、拓展宽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一控:学生主体学习过程,教师主导课堂成果。
八、怎样才算高效?课后自我四问便知。此四问也可用来评价他课。此四问乃指: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问题一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目标的问题。备课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但依据课标确定目标并非照搬,而应根据学情灵活变通,依据内容和学情确定目标。
课标是最低标准、基本门槛,可适当提高。上海格致中学就提出“国标校本化”要求结合校实际把课标具体化,变成校标班标师标,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10个单词。何为“学会”?须知,课标对单词还有“四会”、“三会”之分,必须明确告知,另外,课中还要达标检测。
问题二 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每节课的目标都应当堂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课后几小时作业才能完成,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课外负担。目前,在课效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课教水平、效率最高的方式。北京22中孙维刚就是这种方式,中学六年大循环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是在课内解决。
也许有人说特师水平高,一般难做到。现在,高青部分农村初中在尝试“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课前没预习任务、课后没书面作业、学生没有传统意义的作业本,做到了把时间、能力、健康“三还给学生”。高青县花沟初中就明确要求: ①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的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作业不准留在课下,更不准留隐性作业;
②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达标”。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原则; ③自习课提倡“自助餐”式学习。学生选择要补学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
这样,教师提高了课效,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增加课间休息时间,还把课减为40分钟,课间延为15分钟,每天课时数不变,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需要强调,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做保证。高青县几所初中主要抓课教效率,对于双基做到了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当堂改,不留尾巴。当然,课前无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许预习,只是不硬留,不检查;课后不留作业不等于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关联的书面作业。如自习课,学生可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这样,学校就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课前发预习学案,要求必须完成书面预习作业,上课先检查预习情况,只点拨不会的。课堂完成必要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作业变成预习作业。有人说预习不是作业,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发学案练习并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课前预习作业,学生负担自然就会加重。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都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时间。甚至有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学生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同样上一节课,有的提前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并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人都为之惊叹,但这种课没有效率可言。而有的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发令枪响之时,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而有的却提前站到了60米处,已没有可比性。因此,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高低。问题三 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教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难以深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把例题每一步都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先进教法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还是自学掌握,这有着本质不同!问题四 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堂效果高不高主要看课堂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①只检查学优生。教师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会了就以为全班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来实现; 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学困生无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举手,不举手也不问错在何处,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虽然对于需要拓展拔高、能力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掌握。这既是课标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读,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是只检查几个学优生,而是分组让每人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全班汇报,大家都过关就是“步步清”了。然后翻译课文,要求每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注释、不看资料、不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教每一步都夯实,每个学生都检查到,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节省了重复劳动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几分钟搞达标测试,不会的没有时间清,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堂堂清”方法很多。如当堂练习,逐一批改。这样工作量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做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2人小组、6人大组,先由小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组不能解决的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魏书生“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总而言之,我们今天进行的探索和实践都是为了能够寻找到一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的学生服务,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有乐趣、学得有效率。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拓视野,提高应考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013年10月23日
第三篇:多元智读书心得体会
《多元智能》读书心得
怀着好奇的心情略读了《多元智能理论》这本书,读完之后很有收获。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我有了初步认识:学生是我们老师施教的主体,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我感觉”,是心智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我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们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
因此对多元智能的解读与学习,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但如今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以语言和数学教学为重点的教育,忽略了另一些智能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孩子,对待我们的教育,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课间与同事交谈时谈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的说法,这是多少年来对教师角色的比喻。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
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考试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职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并承认智能的生物基础,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甚至预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承认社会文化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机会。所以,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尽情释放才能的地方。职业教育中不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从生理发育来看,他们的身高、体重等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大脑的重量几乎接近成人,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
从心理发展来看,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有了发展,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注意的范围广泛了。他们的记忆开始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记忆的内容与生动、具体的事物或情景相联系进行记忆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主要记忆方法。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我意识和交往的欲望明显增强。这些特点说明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多方面潜能。
二、课堂教学设计多元化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英语与交流英语;根据学习的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认识等各方面智能;运用各种评价工具,评估学生的智力表现,促进他们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点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面对很多基础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的对象,所以一定要讲求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多元切口”。以多元智能为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的理解,并使教学与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融入其中。由于不同的学生自我认识智能、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而且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尽量不要荒废学生的每一种潜在的智能。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均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成长背景、经验、资质和需要都各有不同,因此教育者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 引导启发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比单纯以学生的文化分数为重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得多。因为我们还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质的能力,并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而富于智慧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努力。同时,不以成绩最终评价一名学生,可以保护更多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可更轻松、愉快地求知、问惑,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智能优势又能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当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身上的潜能又可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同时在肯定-接纳-启发-协助下提供学生展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多元化机会中的“肯定-接纳-启发-协助”,在教学中可以有很好体现。
肯定-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展现出来的特长,才艺,及时给予肯定,在所有同学面前赞扬他,让他树立自己的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拥有别人没有的才能,不需要自卑。
接纳-不孤立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存在偏见,一视同仁,让其他老师同学愿意和他一起学习一起玩,大家一起向他学习他具有的才能,让他知道自己也有别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增强自信心。
启发-有些学生上课总爱讲空话,而且惹得周围的同学一起发笑。下课后可以去了解这位同学是否具有讲笑话的才能,发挥他的才能,让他成为班里的小笑星。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却爱做些小动作,剪纸、玩手指、画画等,在正确教育后,也可以鼓励他发展这方面的才艺。
协助-当发现了学生的特长时,并启发他发展这方面的才能时,应给予支持鼓励。而且要给他足够的空间,给他舞台让他表演,让他展现。以上是我读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心得体会,对内容的了解还不是很深,所以如果有些说法不正确的,请指出改正。
(三)、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职业教育是在招生时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通过三年的学习,最后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可以说是“入口决定出口”。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潜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了解自己智能组合特点,利用在学校学习期间找到优势项,站在优势上选专业,同时发展强项智能和相关的职业能力。只要教师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依靠他的智能强项来学习。学生都具有可教性,没有哪一个学生是“无可救药”的。通过对学生强项发现、激励性评价、发掘、培养学生的强项智能,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职高生,可使学习智能不占优势的职高生,通过强项的发挥掌握一门技术,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成功之路。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素质的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成功的潜质。之所以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因为每个人先天就有这些素质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通过开发使其形成良好的结构。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理念和我们职业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好自己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接受他们的现状态,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至少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慧眼去发掘。其次,不片面追求单个潜能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因势利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多种智能综合发展的可能。最后,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并将理论服务于实践,必须向相关理论的同类书籍学习,多思考,多行动,才能发挥读书的效用。
一首歌跌宕起伏的旋律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人生也一样,有苦、有甜、有喜、有悲,这样才能谱写一曲完整的、壮丽华美的人生之歌。希望我们大家都能认真研读这本书,把理论应用于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第四篇:读领导者15堂读书课-心得体会
读《领导者的15堂读书课》心得体会
读了局里安排的《领导者的15堂读书课》一书,结合自已在工作学习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敲敲键盘梳理了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由于读得比较匆忙,没有能从书中看出很多精彩来。《领导者的15堂读书课》由杨思卓教授所著,涉及未来趋势、经济学、管理学、自我成长等多个领域,这些书的作者包括奈斯比特、德鲁克、格鲁夫、胜间和代……每一个名字都熠熠闪光。杨思卓教授通过自己的消化、反刍,将每一本书归纳、浓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每一本经典的精华所在。风趣行文,有力的点评,精确的归纳,并糅合了杨教授的真知灼见,这些都无不充分体现了杨教授“读书有用,化书为剑;读书有趣,解书为禅”的读书理念。只需要读1本书,就可以掌握15本经典的精华内容。这本书有助于领导者摆脱书海,更高效地触摸时代、掌握经典、升华境界。
在组织中, 领导者处于核心、主导地位, 决定着组织职能的实现程度和组织运行的水平。领导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特殊过程, 是灵活优美的用人艺术与不同凡响的处世待人风格的巧妙结合, 是一种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给人以美感的领导技能和方式的艺术体现。
现代领导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比较复杂、特殊, 领导者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要处理纷繁芜杂的事 务, 因此, 作为一个领导者, 只有聪明的头脑、勤奋的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 分析事, 研究人, 判断事, 并针对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这种用人处世的能力更为要。无论领导活动怎样复杂多变, 从本质上看, 最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因素是“人”, 所以,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和处世艺术是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如果能把用人艺术运用自如, 并处理好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充分协调组织内部的成员关系, 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就能为顺利地实现领导活动的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用人处世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其中的分寸。短可补, 而有不能补之短;长可取, 而有不能取之长。害宜避, 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宜趋, 而有不能趋之利。凡人不可不用, 而又不可全用;凡事不可不求, 而又不可强求。用人要学会识人, “能媚我者, 必能害我, 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 必肯助予, 宜倾听之”。事有机缘, 不先不后, 刚刚凑巧。用人和处世是紧密相连的。用-人, 就要和人处理好关系, 要让人才甘心情愿为你所用;处世就是处人, 用人本身就是领导者处世处人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说, 善用人者, 必善处世, 善处世者, 必善用人。
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必须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具备过硬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必须成为所有员工的理想楷模。这不仅是指通常所理解的“德”,而且也是指同样重要的“智”。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直接决定了员工的基本素质,正所谓:“愚”将手下无强兵,“智”将手下无弱兵。
第五篇:领导者15堂读书课读书笔记
领导者15堂读书课读书笔记
第四课英特瓦尔教父的管理经验——《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经理人作为公司的骨干,日常工作比较琐碎,而且永远有忙不完的事。经理人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处理好自己的管理活动某重点还需将精力放在最能促进整个组织产出上。
学管理如果读一个人,那就读德鲁克;要是读第二个人,那就读格鲁夫。(德鲁克是诲人不倦的大师,更具有启发性;格鲁夫则是身体力行的教练,更注重实用性。两个人的思想兼收并蓄,可谓阴阳双修。读完《德鲁克日记》,再读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的这本书么你就会有美酒配佳肴的体验。
高杠杆率管理
1管理活动不等于管理产出
活动只是我们正在做的事,而产出才是我们的成就
经理人的产出等于自己所管辖暧部门的产出加上所影响部门的产出之和。
以我自己扮演过的经理人的角色为例,身为英特尔的总裁,我可以通过对直属员工--集团内总经理及类似职位的人的管理而影响产出;我也可以通过观察并给与建议,对虽非我直接管辖的人造成影响;我希望能够通过以上的活动,增加整个公司的产出,事实上这也是我这个经理人的产出。
产出是衡量业绩的根本标准。
2提升管理杠杆率我们不仅要辛勤工作,还得懂得为如何工作
要成为高效的经理人,就必须把精力放在最能够促进组织产出的活动上,你首先就应当了解哪些活动会有最高的杠杆率
管理杠杆率在同样的投入下,杠杆率高的人就比杠杆率低的人有更多的产出。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工作简化就能提高杠杆率,从而提高经理人的产出。
如何提升经理人的杠杆率?
加速每一项管理活动执行的速度
提升每一项管理活动的杠杆率
调整管理活动组合,剔除低杠杆率活动,代之以高杠杆率的活动!
从整合资源的方面看,提升杠杆率确实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具体说,就是当你想让企业有更大效益的时候,就应该抓住影响效率最大的那个人或部门,让提升效率最高的人或部门来提升整个企业的效率
马特来法则(二八法则):在企业管理中,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等企业的关键领域。抓好主要的百分之二十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在以这百分之二十的少数带动百分之八十的多数员工,以提升企业效率。这百分之二十的效率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他们的前进步伐对整个企业的进步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20%的骨干力量就是黑箱理论里面的大齿轮,它的效率最大,所以关键就是找到这个大齿轮,因为它的力臂最长,只需要轻轻摇动,它就可以快速带动其他齿轮转动,推动整个机器的运转。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对整个企业的资源有全面的了解,明确抓谁、抓哪个部门最有效。
3管理中的黑箱理论
伊利遇到了黑子变白子的变数,副总裁牛根生,就是黑子变白子,一下子变成了蒙牛的总裁,满盘的竞争格局就变了。
企业就像一个变速箱,就像一台机器,像个黑箱一样在不停的运转。我们只需要在一段投入物料,投入人力,投入资本,经过不停的运转后,另外一段就生产出绩效和成果,然后这些
绩效和成果就成为我们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那如果要让收益有所增加,理论上要在源头改变投入,加大物料、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就可以增加成果。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即使加大了投入也没有相对应的成果。或者说当你的投入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即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不管你怎么投入,也不会有产出了,或者投入的多产出的少了。
出现了这种情况,减少这两个方面的投入,或者维持投入,我们只需要改变另一种投入就好了。同样的人力,同样的物力,加上不同的管理,就可以让产出完全不同。有时候不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只需要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同样可以获得大的收益。
4管理者的双核处理器
在一个管理体系中,有两个中央处理器,一个帮助你提升个人产能、中层决策技术、工作规划等,另一个知道你激活他人潜能、竞争激励技术、培训辅导技术等。
双核技术的协同效应,是将自己管理与管理他人结合起来,格鲁夫的会议管理是对这个效应的最好演示。
经理人超过25%的时间用在开会上,这个组织就可能出现了问题。
你无法避免会议,但你可以让你的会议更有效。
格鲁夫把会议分为两种:一种是过程导向的会议,另一种是任务导向型的会议。过程导向性是例行的,任务导向的会议是特定型的。一个组织的80%的问题应用过程导向会议来解决,只有20%的事情是通过任务导向的会议来沟通,如果大量的召开任务导向的会议,这样的组织才是有问题的。在过程导向会议中,格鲁夫向我们传授了一对一会议的技术,也就是上下级之间正式的、一对一的沟通。如何开好一对一的会议呢?格鲁夫归纳了九个要点:一对一会议应该有下属来准备并主导会议内容,并提前准备好内容纲要
二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最为合适,太短则处理问题都比较片面,太长则容易造成低效 三是地点应该选在部属办公场所,可以同步检查他的其他工作
四是会议过程中要尽量鼓励下属提出问题,并激发出下属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五是会议要有记录,保持对彼此后续工作承诺的跟进,并采取抽查的方式持续跟进 六是拒绝随意的闲谈时的会议邀请,必须双方有所准备并提前知道议题才开始这个会议 七会议结束时一定要约定下一次开会时间和讨论事项
八和一个部属的一对一会议一般每周或每两周一次
九除了会议,还需要辅助抽查和随时的信息交换来跟进、支持部属工作
《高产出经理人》,《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永垂不朽?《左传》有一个概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这三者称为不朽。企业界的许多人积财百万,是“富翁”,在思想上却毫无建树,是“负翁”。
只有能在变化中生存的人才会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
第五课不能只做经理不做人——《空雨衣》
商务哲学经典 查尔斯,汗迪在明尼波利斯一个野外的雕塑公园看到一座铜铸的空雨衣,这座空雨衣笔直地站着,里面却没有人,作者由此联想到了这正是变革时代组织与个人非人性化的象征
以企业为代表的组织,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变得越来越机械、越来越没人性;而个人同样为了生存和发展,将时间交给了工作,没有了双休日,也模糊了节假日,变成了纯粹的工作机器。组织或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失去真我,实际上已经是将工作当成了全部,生命别无意义。
悖谬是可以管理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填补那件空的雨衣。
别拿下属部队不当人,别拿老板不当人,更别拿自己不当人
在以企业为代表的组织中,经理人是最容易成为”齿轮“的一类人,也是最容易沦为”空雨
衣“的一类人。
别拿下属不当人:
如果不是因为道出了某些事实,”榨干“不会成为一个流行术语。有痴迷者美其名曰“狼性文化”。久而久之你成了“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有一天你被炒了鱿鱼,大家岂不要开香槟庆祝?下属也是人,同样需要关心。在平时的工作中,问候多一点,关爱一句,给下属多一些暖洋洋,少一点冷冰冰。
别拿老板不当人:
像对待父母一样关心老板,老板才会像对待儿女那样呵护你
别拿自己不当人;经理人你首先还是一个人,经理这个职位不过是你的一件雨衣。经理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经理。
拿员工当人,拿老板当人,就只有拿自己不当人,这是走进了死胡同。假如你真的能拿员工当人,拿老板当人,你已经恢复了人性。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表现出来的是随意化、有人性,但缺少制度的规范,在其发展过程中,企业慢慢地否定了人性化的管理,逐渐趋向于制度化,而制度化表现出来的就是刚性。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在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必经的一个途径。
但是当一个企业在达到卓越之后,它就会发现,人性化管理才是管理的制高点。南无这里所反应出来的就是我们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说来,就是企业经历的是从人性的肯定到人性的否定,再到人性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这其实也是企业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世界会改变,但人性不会。在任何组织中,领导是人,员工也是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在发现了管理的制高点的时候,企业意识到,情感是影响效率较为深刻的原因之一。预示企业就在制度的基础上,恢复了人性化管理,刚性、制度和规则上实现了弹性,由此形成了一个人的性回归。
工作的方式正在被重塑而且这种重塑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对一些人来说,生命是奋斗;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命却是一个谜。人们容易在效率中迷失自己,把效率本身看作是一个终点,而不是把它看做通向其他终点的手段。
经济永无止境的进展意味着人成了巨大机器中的无名齿轮,因此发展成了一种空的允诺。第六课向美国军队学管理——《这是你的船》
本书讲述的是: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与“本福尔德号”的故事,阿伯拉肖夫船长在刚接管“本福尔德号”时,就面临严重的挑战。虽然这艘舰艇拥有当时美国海军最精良的装备,但是他管理很乱、士气低落、作业效率差。于是阿伯拉肖夫舰长一上任,就着手激励船员,他告诉每一个船员:“这是你的船。”让他们都以船为家,把建设舰队作为自己的事业。
两年后,“这是你的船”逐渐成为全体船员的口号。“本福尔德号”的官兵上下齐心,同舟共济,凝聚成为一支自信心强、干劲十足的团队,并且舰艇上的每个人都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最终,“本福尔德号”在阿伯拉肖夫舰长的领导下,成为太平洋舰队中最优秀的舰艇,同时成了美国海军公认的典范。
让企业向军舰一样扬帆远航,让员工向水兵一样士气高昂。
管理岗位是一份使命,而不是一本支票簿。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你必须拥有像沙克尔顿征服南极、摩西劈开红海一样的斗志和耐心。不仅如此,你还必须学会承担,而不是一位推脱。
职业经理人的传统看法:你是管家,这是别人的家
《这是你的船》:你是船长,这是你的船
某便某月的某一天;越位的思考,到位的行动;我很酷,可是我很温柔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只要对下属充满信心,他们就不会让你失望
读书如同进食,有人看重营养,有人看重滋味
越位的思考,到位的行动
我摸索出了一种可以不必经上司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变革的方法。事实上,我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上司着想,比如说,我经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想让自己和‘本福尔德号’做些什么呢?”我相信,上司所希望的,正是一艘能够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任务的军舰,最好这艘舰艇还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保持士气高昂,并且水兵们能够认同自己的角色。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最优秀的队员,我的目标就是帮助自己的上司取得成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常常会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用商业语言来说就是: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客户服务的高手。
突破自我,先行于人,以出位的思考替代顺势而为的思考,帮助上司获得成功,这就是与上司打交道的越位艺术。越位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整个组织而提出某些变革,是更富有建设性、更有效的思想得益在实践中发挥。若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设身处地的为上司着想,努力成为“客户服务”的高手。越位不是越权,越位不等于到位。要越位思考,更要到位执行,行动是检验越位可否的唯一标准。但越位是有条件的,以不损害上司的权威为前提,旁敲侧击,出其不意;
不破坏上司的额权威性,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任何组织当中,你都应该让下属相信,你完全支持上司的决定。否则的话,如果他们发现你只不过是在敷衍上司,他们会以同样的态度对你。
在组织中不可为自己的利益,或是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而破坏上司的权威性,即使你不同意,也要学会遵守!
在思考的时候,需要老板的视角;在行动的时候,需要士兵的触角。
我很酷,可是我很温柔
酷是带兵之道,情是带兵之本。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倘若下属犯错误,你能撑开一把保护伞,那么你的下属会因你的施恩而“报效”于你,事实已经证明,爱心能够变垃圾为财富。当然,财富是创造出来的,若想“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那就行不通了。当上司把下属当成人的时候,下属才会把自己当成牛。不管什么管理理论流行,“爱护下属”这个管理的基本原理永远不会过时。
战国名将吴起曾亲口为一个小兵吸脓疮,小兵的母亲看到后嚎啕大哭,并对人说:“我儿休矣。”因为她知道孩子会为报恩而战死沙场。
上司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不仅会使下属具有高度凝聚力,更会使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概括为一句话:给我一个爱的支点,我会撬动一个团队。
古代军队中十分重视“激人之心,励士之气。”
盖洛普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主动提出离职的员工中,有65%的人要离开的不是公司,而是自己的领导。这就意味着,领导失职,员工就有可能离职。善于找到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激励员工很有益。
建设队伍士气,打造一支充满信心、干劲十足、高度负责的团队。中国军队向来有这样一种意识:气,力也。在企业里,激励员工的士气,员工的战斗力会增强,有助于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完成上级的命令。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的管理层当中,尤其是企业的中层干部,激励员工士气就等于找到了领导的热点。而在这环环相扣的过程中,起点就是激励士气,终点则是创造绩效。
第七课向做大做强说不——《小巨人》
大,虽然是企业发展最顺理成章的方向,却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更不是经营者仅有的选择。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可以选择让公司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大。
“小巨人”提供了这样的方法:为员工创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客户服务,为所在社区做出更多的贡献,为自身寻找更好的人生之路。
1向做大做强说不
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大做强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做大做强有两个经济支柱:经济学的规模将经济理论,生态学的弱肉强食法则。
最大的不一定活得最长。恐龙与蜥蜴相比,大的强的被淘汰了;大象与蚂蚁相比,小的弱的活得更长。
不扩张也能成功。当企业面临资本扩张、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时,他们大智知止,控制自己的速度和“身高体重”,不求“做大”,甚至不求“做强”。不仅没有被大企业吃掉,反而比好多大企业活得还滋润。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称:“本书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主张:私人持股企业应抵制扩张。该书赞赏美国企业蕴含的小镇式安逸,但其不事张扬的颠覆信息,与全球各地的企业家都相关。”
思想归纳: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不“做大做强”,还可以“做深做厚”;不“做大做强”,还可以“做精做特”;不做500强,还可以做500年
要拒绝企业疯涨,就要抵制住诱惑,控制住速度。仅是来自市场的发展压力,往往就给企业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而抵抗这些压力并不容易。事实上,真的有很多人说不出“不”。我发现,当企业家是男性时,这种情况更常见。即使他自己在内心深处明白,公司和员工都没有做好应对扩张规模的准备,即使他意识到扩张规模可能将公司推向自己不能预测或者不喜欢的道路上,他还是不能坚决的说 “不”。
当企业不需要打兴奋剂也能高速成长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做大做强,就违反了经济生态的基本规律:在产业链中,有主角,也有配角,都做主角,谁来做配角?没有配角,还有大戏吗?你本来就缺少做大做强的基因,狂吃了做大做强兴奋剂,不就像吃了摇头丸,初期躁动不安,继而发疯不止,最后骤然倒下?盲目贪大求快,看来不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而是“醉汉攀岩,有点悬”!
2就算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人,也不一定以大老板为终极乐趣。IBM的小沃森,接了创始人老沃森的班,把IBM带入了辉煌的时代后,立即前往退休:“我热爱生命胜于热爱IBM的事业。”微软的比尔盖茨,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从领袖位置上退下来,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世界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路;世上的路本来还很长,不会拐弯就撞上了墙啊!3欧美、日本的企业,99%都是小企业,这麽多年也没有成为大企业的一统天下。要想小而不弱,必须做出特色。
建立自己五项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互相关心、关心客户、关心社区、关心供应商、关心投资者,且这五项关心程度依次递减。将这种文化外滑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去。客户情有独钟的理由“他们总是把工作做到令人不可思议的个性化、特殊化”,做深做厚,挖掘内涵。4你不能做航母,还可以做鱼雷艇;你不能做狮子王,还可以做一只狼;你不能做牡丹花,还可以做君子兰中小不可耻,配角也风流
小,并不代表弱。小企业无法做到大企业的大而全,却可以做到小而专,小而强。在我国商业社会中,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尤其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占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的适应性比较强,在经营方式上也比较灵活,不少企业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正所谓与众不同,自然会其乐无穷。
《从优秀到卓越》,《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麻雀公司变凤凰》(麦克法兰)大并不等于卓越,卓越也并不代表大
小沈阳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钱还在,人没了。”赵本山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还在,钱没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钱还在,快乐没了。笔者更痛苦的是:“人和钱都在,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第八课奢侈hi品牌的运营模式——《亚洲名牌圣教》
剖析消费者心理学的社会学教材,品牌运营模式分析的宝典
揭底最怕卧底
看人先看眼,看书看书眼。书眼就是序言。
时尚名牌是一组现代的象征符号,亚洲人用它来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亚洲人热切地想要摆脱贫困与屈居底层的枷锁,不管是否真正脱离,靠着穿戴名牌,外在上,宣示了地位与身份;内在上,提升了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感。······在“原产地”:只是一个品牌;但是到了亚洲,却成了“神”。简言之,亚洲人的购买或消费不是经济行为,而是宗教行为。
情感密码、市场密码、流行密码
亚洲人的情感密码:将票子变成面子
品牌商的市场密码:将“高贵”卖给平民
奢侈品的流行密码:五阶段消费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