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业务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时间:2019-05-12 23: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周业务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周业务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第三周业务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虽然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在不断迈进,有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落后;有些教师不能对身边的教学资源充分合理运用;示范作用的公开课堂教学“作秀”现象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而研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研究寻找出一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时间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与优化提高达到的程度。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与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效、高效、长效)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当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的总目标和分各年级段的分目标都有明确的表述:如果把这总目概括一下,:小学语文学习的总目标:(1)、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我们要掌握它。(2)、语文承载文化,我们要学习可以学习的文化。(3)、要通过学习语文培养我们高尚的思想,如爱国、爱人、坚强、勇敢、礼貌、讲信用等。(4)、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自学、沟通、合作探究的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对目标一的落实而忽视其他,或者落实的浮光掠影。

(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许多有成就的教师总结出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想推广比较难,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并不是教师听一二节好课就可以学会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虽无定法,但大的原则还是有的,好的课是一定让学生主动的开心的积极参与的,好的课一定是可以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很好培养的,而不少教师远远不能做到这些,原因是胸中无教法,或教法简单、无趣。

(三)身边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在不同的地区,教学资源是有很大差异的,无论是教学的硬件,还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有差异的,这些方面通常我们教师无法改变。重要的是我教师要有用好身边教学资源的意识和用好身边教学资源的能力,要把身边的教学资源充分合理的运用。而当前部分教师还不能够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四)示范作用的公开课堂教学“作秀”现象严重

新课程的实施,掀起教育界革新的高潮,新理念、新思路、新构架层出不穷。勿庸置疑,新课标带给教育界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风,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充满了盎然新意与勃勃生机。但在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在张扬个性自主的同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片面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体现自主,于是不管教情学情,逢课必有自主学习。有 的老师曲解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的内涵,错误的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新课标。有的老师理论与操作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在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作秀之风盛行,什么流行就学什么,完全脱离了生本、文本。在课堂上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出现了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课堂作秀”现象。如盲目的情境秀、泛滥的合作秀、低效的媒体秀、肤浅的表演秀、生硬的生成秀、云里雾里的朗读秀。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梢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设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

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相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

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三)、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监控的意义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2、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四)合理评价,提高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对示范课要特别注重对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性,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落实好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引导教师上有实效的示范课。

1、注重对课堂实效的评价

在评价示范课时,戒忌隔靴搔痒浮华不实,要对示范课做合理有指向性的评价,其中最重要的就要看这党课的实效怎么样,是否真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样。科学实在的评价对示范课的作用有引领作用。.首先,评价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达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习,提高学生自尊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如点头、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不错”,“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其次,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积极的谁知干预”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到了什么。很多成功教学精彩之处正是在于他们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以便提高课堂效益。

2、注重对课堂评价的全面性

我们对示范课的评价还要注意全面性,不能仅从一二个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首先要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看一下教师对情感、知识、能力的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教法的运用情况,教法是否灵活而实用,教法是否又在有利于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其次评价的学生要全面,既要有一直表现良好的学生,又要有取得进步的学生,最好评价的越多越好。只有对他们的表现进行了他们所期望的评价,才能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得到教师的评价,有些学生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做的很好,那么对他们只进行一项两项的评价显然不能够令他们满足。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容易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记得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个武器,抓住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潜力,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自觉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尤其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总的教学目标和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事求是出发,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不搞花架子,不搞作秀性质的示范课,做到确实让学生喜欢语文,爱学语文,轻松学语文,确实做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语文课中不仅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更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感悟宇宙,感悟人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任重而道远,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第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第1版。

《小学语文教学论》江平、朱松生、主编、上海三联书店。

《语文课堂的艺术》沈正元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期。

《小学语文教育学》徐家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师》陆守国主编,2008年第7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有的语文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的地方或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

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

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5、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六、主要措施

1、县成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组长何同三,副组长江全佐,成员分别是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实验学校(学校自愿报名和协商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阶段成果

本项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7年秋——2010年秋)

1.实验启动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2月)

主要工作: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上报实验学校名单,各实验学校拟定子课题方案并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报书”;总课题组审查《立项申报书》并下发立项通知,完成实验的布点工作;召开课题开题会。

2.实验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9年秋)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同步展开。各实验学校在总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方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征集”和“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3.总结深化阶段(2010年春——2010年秋)

各实验学校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组的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编辑《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专集

八、课题研究的管理

1.本课题将在全县范围内展开研究与实验,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重点研究试点学校

(面上学校自愿参加),经学校自愿申报后纳入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2.本课题研究纳入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教科研计划管理,由专(兼)职小语教研员负责全程指导。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实验学校可成立分管教学领导+语文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3.各实验学校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原则上至少每学期应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有记载、有报道);县课题组每学年组织一次“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或研讨活动。

4.县总课题组充分利用“秭归教育”网站交流平台,为各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上传课题实验工作情况以及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表彰课题实验学校先进单位和实验教师。

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组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正文部分: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

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见裴姊娜:《发展性教学论》)。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

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3年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3,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 刘芳

4,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望兴、朱建人5,《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凤梧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有的语文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的地方或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小学40分钟)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教育部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语)。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5、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6、教材及各种资源的使用与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7、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8、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有效性研究;

9、新课程下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10、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1、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

除上述所列专题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自拟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六、主要措施

1、县成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组长何同三,副组长江全佐,成员分别是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实验学校(学校自愿报名和协商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阶段成果

本项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7年秋——2010年秋)1.实验启动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2月)

主要工作: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上报实验学校名单,各实验学校拟定子课题方案并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报书”;总课题组审查《立项申报书》并下发立项通知,完成实验的布点工作;召开课题开题会。

2.实验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9年秋)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同步展开。各实验学校在总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方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征集”和“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3.总结深化阶段(2010年春——2010年秋)

各实验学校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组的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编辑《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专集

八、课题研究的管理

1.本课题将在全县范围内展开研究与实验,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重点研究试点学校(面上学校自愿参加),经学校自愿申报后纳入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2.本课题研究纳入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教科研计划管理,由专(兼)职小语教研员负责全程指导。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实验学校可成立分管教学领导+语文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3.各实验学校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原则上至少每学期应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有记载、有报道);县课题组每学年组织一次“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或研讨活动。

4.县总课题组充分利用“秭归教育”网站交流平台,为各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上传课题实验工作情况以及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表彰课题实验学校先进单位和实验教师。

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组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问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调查问卷

所在地所教年级年龄教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您是如何看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呢?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一起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打勾,可以多选。若您还有其它答案,请填在后面。

1.您对有效性的认识有多少?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D2、在平日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难度吗?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D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技能吗?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 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 C不需要技能 D4、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了解有多少?

A知道很多方法B了解一些C了解甚少D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

A 优化教学目标B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C 优化教学结构D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 E 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F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G6、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以下哪几点?

A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B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C 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D 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E7、从哪些方面衡量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

A 是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B 是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

C 是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D8、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A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 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 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D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E9、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A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B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C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D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E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F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G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H10、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A个性发展B全面发展C终身发展D1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什么地方出发?

A 课程需求B 学生的兴趣爱好C 学生的需要出发 D12、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应遵守哪原则?

A 轻松舒适B有益于教与学 C宽畅、有足够的学习材料 D、13、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您还有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必答题)

下载第三周业务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周业务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精选)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白砂中心小学语文“深入研读教材,构建有效课堂”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说,没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5篇材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大全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各种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