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和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和策略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语言 内容 策略
一、幼儿语言的双重角色(一)语言在幼儿发展中的角色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成人来说,语言有两大功能,一是交际的工具,二是思维的工具;对幼小儿童来说,语言还尚未发展成熟,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需要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语言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又需要借助语言来学习。有学者认为,语言直接介入学习过程,概念形成与语言不可分地相互交织在一起(Bay,1962)。
(二)幼儿语言具有渗透性
语言作为儿童学习的对象,有自身的结构要素和结构规则,除儿童在其他活动中获得感性的语言经验外,还需要有专门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儿童有机会较集中地感知语音、语词和语法修辞规则,例如语音的感知和产生;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比喻词的归类练习;组词、扩句和变化句型的练习;会话和连贯表达的练习等,都是把语言及其简单的修辞知识摆在意识的中心位置的。专门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到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既应把语言教育目标渗透到师生使用语言的所有场合,不断地从语言运用中归纳出必须重点学习的语言现象,不断地引导儿童将在教学中感知的语词和表达模式推广到其他活动中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工具”和“对象”融为一体。
二、幼儿语言的现状
(一)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汇量大
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的接受外界语言的基本能力,幼儿的词汇量明显增长。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内容非常宽泛,幼儿的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对幼儿来说比较难以掌握和运用的词汇,如:刺激、灭绝、酸雨、红外线、爆满、固定、吸引力、软弱、圣火、上网浏览等.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的生活语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成语,如:顾全大局、金碧辉煌、自言自语等。这不仅说明了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也说明了幼儿所掌握词汇的高质量。然而,幼儿的语言是在生活中自然获得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语言交往的素材和机会,能使他们通过实践,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幼儿谈话内容广泛,想象丰富。
生活是幼儿语言的丰富源泉,然而,随着幼儿生活接触面的增大,他们的小脑子里装的不仅仅是游戏、玩具、妈妈、小伙伴等,他们还有天天与之相伴的动画片、不经意中接触到的高新技术、成人经常与他们聊及的科学知识等,于是,幼儿谈话的内容也就日益扩大。幼儿除了谈幼儿园的同伴、幼儿园的生活、家庭生活以外,还谈到了奥运会;谈到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谈到了旅游趣事;谈到了自己的“理想”。
(三)幼儿语言水平与家长素质紧密相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父母都是初中毕业学历,幼儿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差。首先,词汇量明显少于其他幼儿。其次,语言规范性比较差,语句结构简单,极大多数为简单复句,结构松散且有较多的不规范语言,有较多的口语。如:“我吃了饭饭,你没吃饭饭”等,这与家长的语言不无直接的关系,从家长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家长本身就有较多的不规范语言,如把“今天不洗衣服”说成“今天衣服不洗了”,而教师、医生家庭的孩子语句结构较为复杂而严密,且多为书面语言。由此可见,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发展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1.课堂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宽松无压的心理氛围是幼儿敢于表达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不怕幼儿说错话,在幼儿说话过程当中不要为了纠正语言而打断幼儿的话,教师要允许幼儿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2.户外游戏
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某小朋友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多多玩滚轮胎比赛;艳艳说:我喜欢鳄鱼玩具,它是我的大马。也可以春天到来的时候,请幼儿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观察讲述春天法桐树叶的变化,孩子们会说,初春时树叶是嫩绿色的,过几天后嫩绿的树叶变成浅绿色的,再过些天,孩子们会说树叶变成深绿色的,到夏天时,法桐树的叶子又变得更绿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新词:“碧绿”,这样语言活动中所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如幼儿学过“渐渐”一词后,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他们讲“天气渐渐热了”,“雨渐渐小了”。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1家长树立榜样,培养兴趣。
3-4岁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3、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三)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语言教育的融合 1.在艺术领域中融合语言教育
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册中的歌曲《春天》,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幼儿透过歌词就能看到一幅非常优美的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了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另外教师可让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加进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通过念儿歌,做手工,让儿童动手又动脑,既能爱到美的熏陶,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在体育领域中融合语言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他们兴致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已的情绪。根据这一特点,在爬、跳、跑等活动中,应先让儿童观看教师的示范,请儿童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请儿童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活动。这样,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又使儿童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了活动特色,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
幼儿有话语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孩子,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幼儿处在宽松、和谐自由、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犯错、被纠正,在师幼互动的文化氛围中,师幼双方都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幼儿语言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唐淑:《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许丽萍:《让语言去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策略
在幼儿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应该如何更优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下面是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语言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它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工具与方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笔者通过此文,从多个角度对如何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进行了阐述分析,以为学者和幼儿园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是人所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愿、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根据心理学关键期理论,人类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就是学前期,一旦错过了,即使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也不会很明显。以母语的获得为例,超过9~13岁,母语就很难习得,心理学中狼孩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离开了语言,幼儿就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以至于难以融入社会。因此,语言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而且也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我们都知道,语言按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以及语言环境创设与家园联系来谈谈幼儿园如何开展语言教育的实践。1.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1.1以图激趣,想象语言。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培养幼儿想象说话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1.2融入生活,延伸语言。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为进行说话的口语训练延伸了广阔的空间。如我让孩子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等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1.3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
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2.听听觉是重要的信息通道,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行为的主要途径
俗话说“十聋九哑”,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生理缺陷的因素外,听觉信息输入刺激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想而知,听在语言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纲要》中对于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规定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普通话”。对幼儿倾听行为的培养,重点应放在两方面。
2.1要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这是幼儿进行有效倾听的保证,也是结果,良好的倾听习惯应该是集中注意、有礼貌、安静地倾听。在幼儿良好倾听培习惯的养中,老师的作用至观重要,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让幼儿明白倾听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让幼儿认识到倾听的价值。同时,可以用实例让幼儿体验注意倾听和不注意倾听的不同结果。另外,对于幼儿一些不良的倾听行为,老师要及时指出以帮助其纠正。
2.2要培养幼儿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力与对语意的理解力。学前期幼儿的思维水平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在帮助幼儿理解语意时要注意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并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的发展来确定这种联系的密切度。对于一些较难辨别理解的词句,老师要做到多次重复,耐心解释。3.发展语言能力应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3.1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借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在大班音乐活动中适当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3.2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3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3.4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做游戏,让幼儿在玩玩闹闹中自然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词汇量增加极快。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和策略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语言内容策略
一、幼儿语言的双重角色(一)语言在幼儿发展中的角色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成人来说,语言有两大功能,一是交际的工具,二是思维的工具;
对幼小儿童来说,语言还尚未发展成熟,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需要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语言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又需要借助语言来学习。有学者认为,语言直接介入学习过程,概念形成与语言不可分地相互交织在一起(bay,1962)。
(二)幼儿语言具有渗透性
语言作为儿童学习的对象,有自身的结构要素和结构规则,除儿童在其他活动中获得感性的语言经验外,还需要有专门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儿童有机会较集中地感知语音、语词和语法修辞规则,例如语音的感知和产生;
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比喻词的归类练习;
组词、扩句和变化句型的练习;
会话和连贯表达的练习等,都是把语言及其简单的修辞知识摆在意识的中心位置的。专门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到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既应把语言教育目标渗透到师生使用语言的所有场合,不断地从语言运用中归纳出必须重点学习的语言现象,不断地引导儿童将在教学中感知的语词和表达模式推广到其他活动中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工具”和“对象”融为一体。
二、幼儿语言的现状
(一)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汇量大
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的接受外界语言的基本能力,幼儿的词汇量明显增长。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内容非常宽泛,幼儿的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对幼儿来说比较难以掌握和运用的词汇,如:刺激、灭绝、酸雨、红外线、爆满、固定、吸引力、软弱、圣火、上网浏览等.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的生活语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成语,如:顾全大局、金碧辉煌、自言自语等。这不仅说明了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也说明了幼儿所掌握词汇的高质量。然而,幼儿的语言是在生活中自然获得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语言交往的素材和机会,能使他们通过实践,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幼儿谈话内容广泛,想象丰富。
生活是幼儿语言的丰富源泉,然而,随着幼儿生活接触面的增大,他们的小脑子里装的不仅仅是游戏、玩具、妈妈、小伙伴等,他们还有天天与之相伴的动画片、不经意中接触到的高新技术、成人经常与他们聊及的科学知识等,于是,幼儿谈话的内容也就日益扩大。幼儿除了谈幼儿园的同伴、幼儿园的生活、家庭生活以外,还谈到了奥运会;
谈到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谈到了旅游趣事;
谈到了自己的“理想”。
(三)幼儿语言水平与家长素质紧密相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父母都是初中毕业学历,幼儿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差。首先,词汇量明显少于其他幼儿。其次,语言规范性比较差,语句结构简单,极大多数为简单复句,结构松散且有较多的不规范语言,有较多的口语。如:“我吃了饭饭,你没吃饭饭”等,这与家长的语言不无直接的关系,从家长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家长本身就有较多的不规范语言,如把“今天不洗衣服”说成“今天衣服不洗了”,而教师、医生家庭的孩子语句结构较为复杂而严密,且多为书面语言。由此可见,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发展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1.课堂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宽松无压的心理氛围是幼儿敢于表达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不怕幼儿说错话,在幼儿说话过程当中不要为了纠正语言而打断幼儿的话,教师要允许幼儿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2.户外游戏
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某小朋友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多多玩滚轮胎比赛;
艳艳说:我喜欢鳄鱼玩具,它是我的大马。也可以春天到来的时候,请幼儿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观察讲述春天法桐树叶的变化,孩子们会说,初春时树叶是嫩绿色的,过几天后嫩绿的树叶变成浅绿色的,再过些天,孩子们会说树叶变成深绿色的,到夏天时,法桐树的叶子又变得更绿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新词:“碧绿”,这样语言活动中所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如幼儿学过“渐渐”一词后,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他们讲“天气渐渐热了”,“雨渐渐小了”。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1家长树立榜样,培养兴趣。
3-4岁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3、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三)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语言教育的融合1.在艺术领域中融合语言教育
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册中的歌曲《春天》,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幼儿透过歌词就能看到一幅非常优美的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了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另外教师可让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加进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通过念儿歌,做手工,让儿童动手又动脑,既能爱到美的熏陶,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在体育领域中融合语言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他们兴致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已的情绪。根据这一特点,在爬、跳、跑等活动中,应先让儿童观看教师的示范,请儿童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然后请儿童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活动。这样,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又使儿童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了活动特色,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
幼儿有话语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孩子,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幼儿处在宽松、和谐自由、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犯错、被纠正,在师幼互动的文化氛围中,师幼双方都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幼儿语言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唐淑:《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许丽萍:《让语言去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在幼儿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应该如何更优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下面是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语言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它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工具与方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笔者通过此文,从多个角度对如何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进行了阐述分析,以为学者和幼儿园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是人所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愿、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根据心理学关键期理论,人类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就是学前期,一旦错过了,即使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也不会很明显。以母语的获得为例,超过9~13岁,母语就很难习得,心理学中狼孩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离开了语言,幼儿就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以至于难以融入社会。因此,语言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而且也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我们都知道,语言按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以及语言环境创设与家园联系来谈谈幼儿园如何开展语言教育的实践。
1.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1.1以图激趣,想象语言。 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培养幼儿想象说话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1.2融入生活,延伸语言。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为进行说话的口语训练延伸了广阔的空间。如我让孩子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等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1.3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
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
2.听听觉是重要的信息通道,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行为的主要途径
俗话说“十聋九哑”,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生理缺陷的因素外,听觉信息输入刺激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想而知,听在语言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纲要》中对于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规定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普通话”。对幼儿倾听行为的培养,重点应放在两方面。
2.1要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这是幼儿进行有效倾听的保证,也是结果,良好的倾听习惯应该是集中注意、有礼貌、安静地倾听。在幼儿良好倾听培习惯的养中,老师的作用至观重要,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让幼儿明白倾听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让幼儿认识到倾听的价值。同时,可以用实例让幼儿体验注意倾听和不注意倾听的不同结果。另外,对于幼儿一些不良的倾听行为,老师要及时指出以帮助其纠正。
2.2要培养幼儿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力与对语意的理解力。学前期幼儿的思维水平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在帮助幼儿理解语意时要注意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并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的发展来确定这种联系的密切度。对于一些较难辨别理解的词句,老师要做到多次重复,耐心解释。
3.发展语言能力应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3.1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借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在大班音乐活动中适当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3.2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3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3.4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做游戏,让幼儿在玩玩闹闹中自然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词汇量增加极快。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策略就是对幼儿园活动资源的分析与筛选策略。幼儿教育领域内有许多内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如幼儿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认识,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国际公认节日的认识,对周围生活的认识,等等。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是广泛的、启蒙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宜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
一、选择与幼儿的生活机密相连的活动内容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教育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在这样的生活中,幼儿的经验会受到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觉得奇怪的现象以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我长大了”“大桥为什么不塌下来”“奇怪的冰”等。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时,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情感、意志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
因此设计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考虑活动的内容是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或曾经经历过并且留有深刻印记的事物和现象。
1.体现幼儿周围自然界的现象或变化的活动
蕴涵着幼儿周围自然界的现象或变化内容的活动,是幼儿非常热衷的。幼儿生活的这个自然界,本身就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如雪、雨、风、霜、雷、电、声、光等,蕴含着神奇莫测的无穷的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孩子长大等。这些现象和变化的感性层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们愿意去探究、能够理解、并且值得掌握的。
案例:下雨的时候
一、听雨
一个炎热夏天的午后,教师正带着幼儿活动,忽然天空出现了乌云,不一会儿便黑云翻滚,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有幼儿看到了这一切,跑来告诉老师:“天空中有许多黑云。”老师说:“是啊,天空中有这么多黑云,你们说下面会发生什么?”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教师把幼儿带到一个活动室,让他们安静地倾听外面发生了什么。这时,有幼儿听出:“外面好像下雨了,有雨滴的声音。”“雨点很大,但不急。”“听,现在雨好像下大了,滴滴答答声音听起来很快。”“现在雨更大了,声音连成一片,好像千军万马奔过来了!”幼儿热烈地猜测着,好奇地向外张望。
二、观雨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走廊上,让幼儿看雨:“哇,好大的雨呀,雨丝都连成了一片,好像天上在倒水。”“看,地面上!好像数不清的女孩正在旋转着她们的舞裙!”“看,小草更绿了,因为它喝饱了。”“小蚂蚁慌慌张张地爬到走廊里来了!”这时,有的幼儿把手伸到雨中,“雨水真凉快呀!”雨开始慢慢变小。
三、雨中行
教师允许幼儿可以到雨中去感受。有的幼儿拿了雨伞,有的什么也没拿,有的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大家兴奋不已,都拼命地在雨中跑,全身湿漉漉的,仿佛他们渴望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四、说雨
回教室更换衣服以后,教师和幼儿围坐一团,“现在请你们谈一谈在雨中的感受吧。”“雨水真凉快,淋雨很舒服。”“雨滴打到脸上有点疼。”“雨水打到伞上很有力,像打鼓一样咚咚的响,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撑住雨伞。”“我尝了尝,雨水有点咸。”“我在雨中走的时候,感觉脚下滑滑的。”
五、模雨
教师请幼儿用身体和动作模仿和表现他们刚才所看到的雨。幼儿不但创作了表现小雨、中雨、大雨的不同姿态和动作,他们还发明了用嘴模仿声音,敲打脸部和身体、膝盖,手势表现以及用动作和身体同时表现下雨时的情景和状态,形象、丰富、有趣而生动。
六、画雨
可用颜料、彩笔、海绵、棉签、牙刷等各种自选材料,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刚才雨中的情景。
本次活动教师把自然环境和现象作为幼儿学习和探究对象。雨是孩子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他们有没有真正去听过雨、仔细观察过雨、亲自体验过雨,那就不一定了。教师利用下雨这一契机,把它作为幼儿认识活动的一个内容,并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排,通过听、看、做,感知、亲践、体语和表达,让幼儿从不同方面去深入地感知和理解这一事务,幼儿对活动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对“雨”有了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现象的直观刺激下,幼儿妙语连珠)、观察能力(他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见到的雨都不一样)和表征能力(他们能够综合运用语言、形体、绘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2.反映幼儿周围的事件或社会生活的活动 解决孩子们所关心的切身实际问题,是我们所倡导的,更是受孩子们欢迎的。
活动设计案例:我有好办法 活动由来:
进入中班以后,幼儿园告状现象凸显起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告状现象常发生在插塑区和建构区等区域,开始时我认为是玩具材料不够的原因,于是就增加了玩具数量,但是告状的现象还没有减少。
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分析,我终于发现,告状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比较欠缺。而中班幼儿凸显的“自我意识”又使得孩子高度关注自己的权利,不愿与同伴进行分享。同时孩子们还缺乏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掌握轮流、协商、谦让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于是这一次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解决办法,并为幼儿运用这些办法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录像中同伴冲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2.在讨论过程中注重倾听、理解他人的建议,提出个人的想法。3.激发幼儿主动建构规则和执行规则的意识。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像“当玩具不能满足每个小朋友需要时引发的矛盾”;摄像机;一张
大的记录纸;写有幼儿名字的小桃心若干。
经验准备:学习使用沙漏和定时器;知道“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引起讨论。
1. 教师让幼儿观看录像“当玩具不能满足每个小朋友需要时引发的矛盾”。
过程描述:当幼儿在录像中看到自己游戏的身影时,兴趣立刻高涨起来,但他们
看到由于小朋友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时,立刻产生了共鸣:“是呀,昨天冬冬和亮亮也因为抢玩具而吵架了。”“前天,平平还抢了我的玩具,当时我很生气。”“要是大家都不抢玩具就好了。”
2.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体验当事人的心里感受和争抢玩具的后果。
过程描述:“被抢的小朋友心里不高兴,可是抢东西的小朋友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心里也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因为想玩而得不到。”“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大家可以一起高高兴兴地玩玩具?”教师追问。
分析:正因为争抢玩具一直以来是困扰幼儿的头痛的问题,所以幼儿感触颇多,也非常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下的教学内容也备受孩子们的关注。
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1.请幼儿两两讨论并提出矛盾纠纷的解决办法。
2.教师启发幼儿将提出的办法用形象的符号进行记录,边记录边围绕这些办法的可行性、公正性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进行初步的筛选。
3.统计幼儿的意见,提出建议,请小朋友们在活动区玩的时候注意各种办法的效果。
分析: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谈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提出自己的方案。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是发生在幼儿周围生活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实用性;又可解决幼儿缺乏规则意识和共同活动当中缺乏交往策略的不足,具有针对性并促进幼儿发展。
三、实践操作,验证方法的可行性。1.活动区自主选择活动。
2.活动区总结评价:针对幼儿提出的争抢玩具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肯定幼儿之间共同游戏、相互谦让和帮助的行为。
活动结束。
分析: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在操作过程中,又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他们又聚在一起商量,使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和办法进一步细化和周全,并对玩法做了一定的调整。
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相互了解了彼此不同的想法,知道人与人的 差异,而且也知道了人与人虽然有不同,但是通过互相友好的协商、共同制定规则并遵守可以达到愉快相处、共同合作这一事实和道理。教师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了关系学、社会学的知识,使幼儿接受并主动建构了自己关于同伴关系的新经验。
3.反映社会和媒体普遍关注同时又对幼儿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或庆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重大事件是值得小朋友去研究的,如有关海啸、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各种节庆日等等,都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好“教材”。“实践篇”里的“欢欢喜喜过大年”等都是这一类活动设计的典范。
二、选择来自儿童文化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内容 1.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
改革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在饱尝了世界各国经典童话的“儿童文化大餐”之后,不仅拥有了更多的精神财富,而且,这些经典童话故事也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空间,为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持。
案例描述: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前前后后
在上学期的儿童剧排演活动中,一个班的孩子提出要演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于是,师生共同搜集童话剧的各种文字、音像资料,对照图书、动画片讨论、修改、确定了剧本和表演的主要角色,就等着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了。当时老师心里想:这个表演剧中骗子的“戏份儿”最重,语言和动作诙谐幽默,一定有许多孩子争着扮演,然后再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一些有特点的道具服装,演出效果一定不错。而事实恰恰相反,最受欢迎的是那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大街上的小孩”,很多孩子都抢着要演,而在老师看来一定很精彩的骗子角色谁都不想演。眼看着活动就要进行不下去了,怎么办?于是老师开始和孩子们聊天,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演“小孩”不愿意演“骗子”。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心思想就是:小孩是好人,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国王什么都没穿,还敢说实话,是诚实的人;可骗子是坏蛋,他骗了所有的人,还让国王光着身子上街,我们不想演坏人。当时老师就明白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人最大的分界线就是“好人”与“坏人”,也就是最简单的“美”和“丑”,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好人是美的,而不希望自己和“坏人”沾上边,这就是孩子对美的本质认识。如果是这样,再怎么强迫孩子他们也不会委屈自己去当“骗子”的,所以这位老师肯定地对孩子们说:“我们都是好人,所以不想去演坏人,没关系的,我们就先来演其他的角色吧,先不安排骗子上场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确定的角色,开始了排演。可是没几天,孩子们发现这样根本不行,因为骗子太重要了,没有他童话剧就不能演了。于是,老师又组织孩子们讨论:这个童话剧必须有骗子这个角色,谁都不想演怎么办?孩子们沉默了。最后一个小朋友提议用猜拳的方式,谁输了谁演,大家都认同了。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表演中出现的问题。
童话剧排练好了,该制做服装、演出道具了。孩子们主动上网去搜寻那一年代欧洲宫廷服饰的照片,让家长带自己去服装店看一看裁缝所用的工具是什么样的,制作了国王的大披肩、骗子的大剪刀,还故意将骗子的服装剪破,帽子画上杂乱的图案,突出滑稽可笑的效果。
可是教师觉得这样的外延活动还是不够的,因为幼儿仅仅是对“好人”“坏人”有了简单的理解和自己在行为上的表现,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有了一定的感受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表现美甚至是创造美呢?这位有心的老师开始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皇帝的新装》表演完了,该演什么呢?孩子们想让老师帮助找一个故事。于是老师说:“我那天看到了一个《新编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这个故事跟咱们演的不一样,有变化,你们想演吗?”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都渴望地看着老师。于是老师讲了故事内容:在游行前一天晚上,仙女找到骗子和他说了几句神奇的话,结果骗子第二天向国王承认了错误,并开始认真学习剪裁手艺的故事。孩子们听了以后奇怪地问:“老师,仙女和骗子说了什么话呀,骗子就变好了?”老师说:“你们想一想仙女会对骗子说什么?”幼儿们唧唧喳喳地说了好久,甚至自己还表演起来,不断地体验怎样才能让骗子变成好人。接下来,孩子们就开展了自编图书“新编皇帝的新装”活动,孩子们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画出来,并拿到全员去展示,充分感受创造的快了。
在童话剧表演活动的原型上,教师通过对幼儿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幼儿从多项活动中去感受美的不同形式,并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先后进行了续编活动、情景表演活动、活动区活动、亲子活动等,使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仅局限在艺术范畴里,而是在三大核心目标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横向联系和整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活动愿望,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团结协作,获得活动的愉悦感,大胆的表现自我,充分感受表现与合作的乐趣,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2.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及他们喜爱的拟人或超人形象
《西游记》《宝莲灯》《小英雄哪吒》《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奥特曼》《叮当猫》《樱桃小丸子》《唐老鸭》《名侦探柯南》等大批中外动画片,为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这些动画片中的角色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动画片的内容、情节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动画片里的语言成为孩子们之间的“流行语言”。许多教师都从中挖掘了教育素材,设计出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既紧扣了孩子们的兴趣,又确确实实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发展。
3.幼儿爱读的图书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孩子们爱看的图书也有所不同。教师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小的孩子爱看拟人童话类的书,故事情节要非常简单;中班的孩子爱看有情节的故事书,情节要富于变化,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大班的孩子开始接触科幻故事书、迷宫、探案以及脑筋急转弯等智力书籍。以孩子们爱看的图书为线索,引发孩子们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以此来拓展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能力,塑造他们的品性,不失为一条捷径。
案例:小班语言活动——我会爱
活动由来与目的:
最近图书角新放置的一本童话书《妈妈的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边看边议论,还边模仿图书上长颈鹿妈妈和小鹿的对话。老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一点,针对本班孩子们在游戏时不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好感,容易“动手”的现象,设计了“我会爱”的活动,以及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技能。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入教室(用音乐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师:最近小朋友都喜欢看这本新书《妈妈的爱》,告诉老师这本书好看吗?
幼:好看。我看见里面有长颈鹿妈妈,有长颈鹿宝宝,它们很好看。
师:哎呀,这么好看的书,老师也没看过,妈妈和宝宝之间都发生了什么事呀,能讲给老师听听吗?(做出很好奇的神态)
幼儿纷纷说出故事的一些主要情节。有的说出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点,启发幼儿说出更多的对话,并可以用动作和身体姿势一起表达。分析:调动幼儿的经验,使幼儿的经验和今天要进行的活动建立联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拓展幼儿的经验,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加入身体和动作的表达。
2.谈话引入音乐游戏“好妈妈”。
提出问题讨论:你是怎样和好妈妈一起做游戏的?
你是怎样与好妈妈抱一抱的?
教师与幼儿再一次进行“好妈妈”的游戏。
分析:把幼儿的经验带进一种新的情境,使他们由别人的故事中进入自己的故事,外在的感觉上升为一种切身的体验。3.教师与幼儿一同谈话讨论:你还爱谁?你是怎样去爱他们的?启发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或自己的语言说
出自己对妈妈的爱。
分析:体验升华为一种新的经验。
4..请幼儿家长说一说是怎样爱孩子的。
5.家长与幼儿一同参加音乐游戏,边游戏,边对话。
分析:亲情互动,情感的表达与升华。
三、选择更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经验的活动内容
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内容的内在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小、中、大班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因此面对不同孩子必须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
例如,在小班开展“商店”的活动要比“拍卖”活动更受欢迎,而大班的孩子则宁可花费许多心血,精心“筹备”大型拍卖活动,而不想再去当个“商店的营业员”;探索“微生物世界”的活动在大班很受欢迎,而小班却无人问津-----案例:小班“玩水”活动
我和张老师都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爱玩水,盥洗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舍不得离开,于是我们结合盛夏的天气情况,设计了水的系列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带领幼儿到水池里玩耍,水池里面放上一些充气小鸭、木板、能够连续扑腾的青蛙玩具等,还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来玩一玩、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让孩子们在水里扑腾玩耍,积累对水感性的直接经验。在水盆里放一些泥鳅让幼儿观察,准备了盆、桶、筛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运水、灌水玩,也可以洗玩具。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呀!
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小班年龄段的活动。因为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常伴随着动作来实现,并且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认识具有浅表性,注意力也极易转移,所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应尽量浅显,贯穿游戏、动作、玩耍于其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中班,幼儿的想象思维快速发展,生活经验有所丰富,所以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更丰富一些。例如前面“认识水”活动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玩水活动,而要适当加入“溶解”“沉浮”等反应水的性质的探究和理解。
到了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知识经验和社会技能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他们开始关注事物的变化、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因此在“认识水”的活动内容设计中,还应加入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对水的功能的认识以及“水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符合以上基本原则。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目标与内容
谈话活动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
(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5)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讲述活动
(1)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
(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4)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5)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听说游戏
(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
(2)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
(3)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
(4)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
(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4)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早期阅读活动
(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
(4)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