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上蒙氏教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蒙氏教案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10~1)。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
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4、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三段式名称练习。
6、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变化和延伸:数物对应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数棒与数字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将数字卡“1”放在数棒的旁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4、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变化和延伸:按数取物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一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一盒)长方形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
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排成一对一对)”
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这样把黑线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
7、以同样的方法做成几个四边形,第一盒全部共可做出7个.
8、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9、放回教具架上.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二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二盒)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取出第2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老师说:“前些天,我们曾用构成三角形做过各种四边形,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再用这些兰色,三角形作出相同的四边形
3、老师先让小朋友将同样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4、其次老师拿起一对三角形(例: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做成四边形.左手按住一枚固定不动.另一枚沿着各边移动绕行一周。(同样方法也可应用到等腰三角形2枚及正三角形2枚).
5、把8块兰色三角形象第一盒那样作成七种四边形. 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个 正三角形2枚——菱形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6、再整理好放回原位,如果小朋友想不起第一盒的各种四边形,可以再进行一次第一盒的练习,或者将第一盒的四边形叠到第二盒的四边形上面.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三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三盒)
教育目的:
1、把不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取出第3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师:“把形状、颜色、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3、其次指着灰色的正三角形(大)说:”请作出和这个相同的三角形.“
4、在组成的三角形上面叠上灰色的正三角形.(建立相等的概念)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 以上年都可以作出和灰色大钝角等腰三角形2牧 三角形同样的三角形 正三角形4枚
5、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四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四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取出第4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 将同样形状.颜色、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然后把有黑色引导线的地方接合.“
3、将引导线作成的六边形中央的大三角形拿掉,换成3枚等腰三角形合成的正三角形. 其次用2枚红色三角形作成四边形叠在六边形上.
本项操作可以帮助小朋友了解2枚钝角等腰三角形所构成的四边形和六边形的1/3相等
4、自由组合构图.
5、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五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五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取出第5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 将同样形状.颜色、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然后把有黑色引导线的地方接合.“
.正三角6枚构成一个正六边形,.正三角3枚构成的梯形刚好是正六边形的一半大小.
.正三角2枚构成的菱形是六边形的1,3.
.钝角等腰三角形6枚作成的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6枚构成的正六边形大小相同.其余2枚所构成的菱形大小边相同.
3、自由排列,再重叠比较.
4、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彩色圆柱体
教具构成:红黄蓝绿彩色圆柱体4盒
教育目的:1.能辨别粗细、高矮、大小做配对
2.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操作步骤:
l、介绍彩色圆柱体
2、从教具架上慢慢地取出.
3.师:这个盖子是什么颜色?”打开盖了再问里面的圆柱是什么颜色.然后说:”盒子里放的圆柱和盖子的颜色是一样的.“
4、将10个圆柱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子上后将盒子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5、师:“请把里面最大的圆柱拿出来放在这里.”或者说:”请把所有圆柱按粗细排列.”
6、让小朋友试试排列的方式,也许会像圆柱体一样水平地排列,或是像粉红塔似的垂
7、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同原处 变化和延伸:组合造型 适合年龄:3岁
兴趣点:颜色、形状、拿放的动作 错误控制:视觉的辨别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触觉板
教具构成:粗糙、光滑板 教育目的: 1.学习粗糙光滑的概念
2.排出粗糙的序列
3.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操作步骤:
1、介绍触觉板,并准备桌子.
3、取出A板放在桌上.粗糙面的一边靠近小朋友.
4、老师先示范板的触摸法.
首先用左手轻压住A板左下角,使木板固定不动,右手在左边粗糙部分以全部下手指轻抚,反复数次.
5、让小朋友试试看.当小朋友进行练习时,老师一边说。粗糙好粗等词,让小朋友跟着讲.动作和名称练习同时进行是本练习中很重要的一环.
6、然后右边的光滑面也用同样步骤进行,同时进行名称练习.例如:“滑滑的”“很光滑”„„等.
7、让小朋友轻轻触摸的机会直到熟悉之后,才进行闭上眼睛的练习.
8、将教具放回教具柜上.变化和延伸:生活中的材料训练孩子的触觉 适合年龄:3岁 兴趣点:触摸
错误控制:模板、触觉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二项式
教具构成:红、蓝、黑三色的立方体8个 教育目的:1.认识颜色尺寸形状的概念
2.为数学做准备
3.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操作步骤:
1、介绍教具架上二项式的小方箱.
2、筹备桌子,把教具慢慢地端到桌上.
3、拿起箱盖、盖子概况向上放在木箱旁边.指示往下看.箱中立体的概况和盖子上的模样是一样的.
4、打开箱子两个侧面,指出看到的侧面图形和箱盖.摆布扭转90度后模样一样.
5、掏出每一个立体(挨次是兰一黑-黑一红).将上层的立体(4个)和下层的立体分隔放置.6、将立体放回箱里.(示范归位的体例)先放下层的立体,箱子角落先放进红色立方体.然后是红黑色长方体2个,兰与黑色的长方体,依挨次放进去,放进去的时辰,立体侧面的颜色(及其巨细)应与箱盖图形模样的一边不异.
7、放完后.再与箱盖的图形模样比对,以确定放得是否正确.每一立体同标的目的相关的面,其颜色、巨细均须相符.
8、把教具放回原本和位置.
变化和延伸:不看对照图重新组合 适合年龄:3-5岁
兴趣点:颜色形状、嵌入的动作 错误控制:盒盖盒身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听觉筒
教具构成:听觉筒6个
教育目的:1.透过听觉感受声音的不同
2.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操作步骤:
(1)请幼儿取工作毯,并致谢;(2)幼儿去拿取音筒控制组。
(3)教师取出控制组最强的与最弱的,轻轻摁压在音筒顶盖部,其余四指握筒身,放在耳边,上下轻轻摇晃;听过之后命名:这是强的,这是弱的。再取声音中等的一个与最强的和最弱分别倾听比较,得出:比强的弱,比弱的强,它是中等的。
(4)将音筒全部拿出来散放,示范找出最强的,依次将音筒按照强弱顺序排好:听任意两个音筒,强的放在左侧,再拿手中弱的与另一个听,仍然把强的放在左侧,再判断两个强的谁更强放在左侧。依次进行。(5)请幼儿操作;
(6)指导幼儿一起收回工作,放回教具架。变化和延伸: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寻找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声音、颜色
错误控制:听觉、打开看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砂数字板
教具构成:数字版10块
教育目的:1.认识1——10的数字与数名的连接
2.练习书写数字前的预备
操作步骤:
1.取出3块砂纸数字卡(1、2、3),按顺序翻过来放在地毯上。2.将“1”翻正,食指缓慢触摸读“1”,让幼儿触摸。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2”“3”,竖放于地毯左上角。
4.根据儿童的状态,1—9可以分三次(1-3,4-6,7-9)、二次或一次展示。5.用三段式练习名称。
6收教具,放回教具架。
变化和延伸:在沙盘、米盘上书写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数字板、写的动作
错误控制:老师和砂数字板的描绘方法 注意事项:动作精确有序
活动名称 :分数小人
教具构成:
1、1/
2、1/
3、1/4小人
教育目的:知道1个整体如何分成若干部分 操作步骤:
1、介绍名称分数小人,取教具
2、将小人轻轻地放在工作毯上
3、先拿出1的小人自上而下抚摸表面,看地面(圆形)
4、拿出1/2小人抚摸看地面(半圆)
5、以同样的方法摸1/
3、1/4小人
6、把小人逐一放回,感知1/
2、1/
3、1/4小人合起来也是1
7、收教具,放回教具架。变化和延伸:数卡与小人配对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木制小人 错误控制:老师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三项式
教具构成:红黄蓝黑的木制立方体3个长方体24个 教育目的:1.认识颜色尺寸形状的概念
2.为数学做准备
3.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操作步骤:
1、介绍教具架上三项式的小方箱.
2、筹备桌子,把教具慢慢地端到桌上.
3、拿起箱盖、盖子概况向上放在木箱旁边.指示往下看.箱中立体的概况和盖子上的模样是一样的.
4、打开箱子两个侧面,指出看到的侧面图形和箱盖.摆布扭转90度后模样一样.
5、掏出每一个立体,将上层的立体和下层的立体分隔放置.6、将立体放回箱里.(示范归位的体例)先放下层的立体,立体侧面的颜色(及其巨细)应与箱盖图形模样的一边不异.
7、放完后.再与箱盖的图形模样比对,以确定放得是否正确.每一立体同标的目的相关的面,其颜色、巨细均须相符.
8、把教具放回原位置.
变化和延伸:不看对照图重新组合 适合年龄:3---5岁
兴趣点:颜色形状、嵌入的动作 错误控制:盒盖盒身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几何体
教具构成:三角柱、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四角锥、球体、椭圆体、卵形体、立方体 教育目的:1.认识几何学立体,并了解其特征
2.进入几何学的准备 操作步骤:
1、介绍几何学立体并准备地毯.
2、用两手将几何立体一个一个捧到地毯上.对每个立体仔细观察。
3、拿起来抚摸,说名称
4、尝试各种立体的重叠及侧面的相合上下重叠练习:
(1)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三角柱
(3)立方体+四角椎
(4)长方体+四角椎
(5)长方体+立方体+四角椎
(6)圆柱+圆椎
侧面相合练习
(7)长方体+立方体
(8)长方体+三角柱
(9)长方体+三角柱+立方体
(10)长方体+三角柱+立方体+四角锥
5、把教具放回原位置.
变化和延伸:联系生活中的物品是什么几何体 适合年龄:3岁---5岁
兴趣点:触摸、拿、放的动作,成功感 错误控制:模板、视觉、同伴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 :地图
教具构成:地图拼图 教育目的:认识中国的地形 操作步骤:
1、出示彩色中国地图。
2、这是中国的平面图,像一只鸡的身体
3、从拼图上拿出几个省的部分,(江苏、山东、安徽)
4、将取出的放回地图中。
5、提问:请在拼图里找出江苏
6、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7、将教具收起来放到教具柜中。
变化和延伸:认识自己的家乡在地图上的位置 适合年龄:4岁 兴趣点:拼图 错误控制:拼图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第二篇:蒙氏教案
优雅与礼仪---活动名称:
活动材料:
活动目的:1 OCCI【秩序、专注、独立、协调】
前经验: 错误控制: 适合年龄:3-6岁 示范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工作是 的工作,请看我从哪里取工作
2.介绍工作材料: 3.教师示范: 4.邀请幼儿参与练习5.结束语:
谢谢你们参与今天的活动,以后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来
第三篇:蒙氏教案
九的危机&千的消失
课程名称:九的危机(大班)&千的消失
课程目的:加强幼儿对十进位中逢十进位及9为每个位数中极限的观念
初步了解数字的借位与减位、认识千、百、十、个位数的互换
课程准备:(一)9颗金黄色珠、9串金黄色串珠、9片金黄色串珠片、9个金黄色珠立方体、数位板、数字卡片
1、数字卡片
10、数字卡片1000.数字看片10000
(二)一颗
1、一串
10、一片百、一个千
教学过程
一 静默训练(复习)
老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继续进行金黄色珠的工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具, 拿起一颗金黄色珠告诉幼儿(将第二组教具摆放好):这是一颗金黄色珠,我们给它起名为一颗1。并让幼儿跟读。重复这一步骤,让幼儿依次认识一串十,一片百,一个千。然后拿出数字卡片1,10,1000,1000与一颗1,一串十,一片白,一个千相对应。老师将9颗金黄色珠、9串金黄串珠、9片金黄色珠片、9个金黄色珠立方体依次由左到右分别对应数位板的个十百千摆放好。二 进位过程 对个十百千数位上的量进行分组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老师开始数第一组(个位上的金黄色珠):1,2,3……9(让小朋友跟数),再拿出另外一颗珠加入到第一组家庭中,再重新开始数数的工作:1,2……,10,这时第一组的数量已经变成了10颗,引导小朋友们发现10颗金黄色珠可以换一串金黄色珠串(10颗一可以换1串十),说明:9加多1进位变成10.2 进行第二组(十位上的金黄串珠)的数数工作,步骤同上 3 进行第三组(百位上的金黄片珠)的数数工作 进行第四组(千位上的金黄色珠立方体)的数数工作:1,2,3……9,再拿出另外一个立方体加入第四组家庭中,重新开始数数:1,2……,10,这时第四组的数量已经变成10个,告诉小朋友,十个千可以组成一个万(1000*10=10000)特例:99:用教具摆出99,告知小朋友99的个位数是9,这时老师再个位上增加一颗金黄色珠组成10颗金黄色珠,换一串金黄串珠,此时构成10串金黄串珠,可以换成一片百(100),说明:99加多1进位变成100
9999:用教具摆出9999,(邀请小朋友完成),10颗一构成1个十,10串十构成1片百,10片百构成一个千,10个千构成一个万,逐级进位说明9999加多1进位变成10000 6 结束9的危机的内容:小朋友对逢9进位的内容都明白了么?!这项工作先进行到这里,现在老师来根小朋友玩一个魔术(引出千的消失)三 千的消失(假设情景)
1举例:老师现在有一个千(代表1000元),但是老师现在想去面包店买一块蛋糕,老板说蛋糕只需要一元(1颗一),老师没有一元,老板又不肯收1000元,这时候,老师就想到一个好办法,找到朋友,她帮老师将这 一个千换成了9片百,九串十,十颗一,(先摆出十片百,再拿一片百换十串十,再拿一串十换十颗1),也就是老师现在有990元和10个1元,那么老师就去可以去买一元钱的蛋糕了.2 互动:邀请一位小朋友:那么老师的烦恼解决了,现在有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她有100元(一片百),但是她等下要去坐公交回家,只需要1元(1颗一),有哪位小朋友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么?!(通过教具罗列出来:一片百可以换成九串十和十颗一)100=90+10 四 游戏(购买游戏——九的危机)1 游戏成员:八位小朋友及两个老师 道具:数字卡片:卡片9,卡片90,卡片900,卡片9000,卡片1,卡片10,卡片1000,卡片10000 虚拟杯子(10元),虚拟热水壶(100),虚拟空调(1000),虚拟电视(10000)3 过程:将8位小朋友分成两组,第一组先进行游戏, 将第一组卡片分给四人,第二组卡片打乱放在地上,虚拟商品摆在面前,让第一组小朋友找到与自己手中配对的数字卡片能购买地上的商品,四人同时进行,看看哪位又快有准;第二组进行相同的游戏,只是将两组卡片对调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十进位,就是数字中逢十进一位,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要留意生活中的数字,看看我们什时候能用上十进位。
第四篇:蒙氏教案
活动时间:2012年9月3日
活动名称:洗 手(日常生活)
活动准备:洗手桌 洗手液 洗手盆 水壶 水桶 擦手巾 擦桌布 直接目的:学习独立及照顾自己。
间接目的:秩序感、清洁感及顺序感的培养。适应年龄:2—4岁 操作过程:
一、线上活动:
1、音乐走线(在舒缓的音乐中,陶冶幼儿情感,训练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线上游戏:“我有一双手“(让幼儿熟悉手的各部位名称。)
二、集体展示活动:
1、介绍工作邀请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项如何洗手的工作。
2、工作展示:
1)2)3)4)5)6)7)水壶取水,放在洗手盆前方;
把水壶里的水倒出一半至吸收盆中;
双手轮流浸湿,取洗手液来回揉搓直至起泡; 仔细搓洗双手、手心、手背和每一根手指; 把手放入洗手盆中,洗掉泡沫; 拿擦手巾把手擦干; 收拾整理。
三、教师小结、幼儿自由选择工作。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洗手的工作,小朋友以后要用正确的方式洗手,谁愿意来试一试。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自己洗手
吸引力:等待最后滴下的一滴的水; 逐渐变多的泡沫;手变干净了。
活动时间:2012年9月4日 活动名称:衣服的穿脱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件开襟带扣子的衣物。直接目的:学习穿脱衣服、照顾自己。
间接目的:
适应年龄:4—6岁 操作过程:
一、线上活动:
1、音乐走线(在舒缓的音乐中,陶冶幼儿情感,训练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线上游戏:手指游戏“五个手指头”
二、集体展示活动:
1、介绍工作邀请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项如何穿脱衣物的工作。
2、工作展示:
穿衣服的方法:
①把衣服连衣架拿到桌子上,前襟向上平放。
②解开纽扣,打开前襟,取出衣架放回原处。③左手提右边的衣襟,让右手先穿过袖子。
④右手穿过袖子后放开左手,然后右手伸到后面把衣服披到左边肩膀上,右手提左边衣襟让左手伸到袖子里。
⑤把两边的衣襟对齐,扣好纽扣。⑥一边看镜子一边整理衣服。脱衣服的方法:
①用双手解纽扣,打开前襟。
②先用双手将左肩上的衣服退下,然后两手转到背后,右手抓住左袖口,让左手从左袖口中抽出来。
③双手伸到前面,左手抓右边袖口,让右手抽出来。
④衣服的前襟向上平放在桌上,抚平上面的皱纹整理好,并用衣架挂好放在自己的位置。
3、幼儿练习穿脱衣物的方法。
三、教师小结、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幼儿自己穿脱衣物。吸引力:穿脱衣物的方法。
活动时间:2012年9月5日 活动名称:袜子的穿脱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双袜子。
直接目的:学习穿脱袜子的方法、照顾自己。
间接目的: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和手与脚的配合协调能力。适应年龄:4—6岁 操作过程:
一、线上活动:
1、音乐走线(在舒缓的音乐中,陶冶幼儿情感,训练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线上游戏:“小脚动动动”
小脚,小脚,点点头,摇摇头,拍一拍,搓一搓,脚尖碰碰碰,脚跟碰碰碰。
二、集体展示活动:
1、介绍工作邀请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项如何穿脱袜子的工作。
2、工作展示:
穿袜子的方法:
①把平放在地板上,袜口对准自己。
②先拿起左边的一只袜子,左右手大拇指伸进袜子里撑开袜口,并同时将袜子捋到袜尖的位置。
③左脚伸进袜尖的位置。
④左右手同时提着袜口脚跟部的位置拉。
⑤把袜跟部的袜子拉平整理好,是脚后跟和袜跟完全重合。⑥左右手提着袜口将袜子拉到脚腕处,整理。⑦左脚的方法相同。脱袜子的方法:
①双手大拇指伸进袜口将袜子向脚踝骨处拉。
②拉到脚踝骨处后,将脚后跟从袜子中中抽出来。
③双手继续拉着袜口向袜尖方向拉,拉至脚尖部位时脚从袜子中抽离出来。
④整理好袜子,两只袜子重叠的放在一起,从袜尖处开始卷起,卷至袜口时,用手撑开其中一个袜口将整个袜子包裹进去。
3、幼儿练习穿脱袜子的方法。
三、教师小结、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幼儿自己穿脱袜子。吸引力:穿脱袜子的方法。
活动名称:穿鞋子
活动时间:2012年 9月6 日
活动准备:每人一双小球鞋(贴上错误控制点)、部分蒙氏教具 直接目的: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脱、穿鞋的方法。
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独立意识,促进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适应年龄:4—6岁 操作过程:
一、线上活动:
1、音乐走线(在舒缓的音乐中,陶冶幼儿情感,训练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线上游戏:“小手爬“(让幼儿熟悉身体各部分名称。)
二、集体展示活动 :
1、命名:“今天我们来学习脱、穿鞋子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看。”
2、脱鞋:
①坐在椅子上。
②用手握住鞋跟部分向下拉,让脚跟露出来。③把脚从鞋子里抽出来。
④另一只脚也同样的方法脱下。
⑤确定好鞋子左右后将鞋子放入鞋柜。
4、穿鞋:
①坐在椅子上,脱掉室外鞋,并排放在旁边。②将室内鞋拿到面前。
③确定鞋子的左右。
④一只脚先找到同侧的鞋子,把脚尖伸进鞋内。
⑤用手指抓船鞋子后部,往后拉让整个脚都进去,最后才把脚跟套上。⑥另一只脚也同样的穿上。
5、错误控制:穿好后观察有没有穿反。
三、幼儿穿脱鞋子练习
“好,那我们一起来做一遍。”(教师示意幼儿利用鞋子上的错误控制点进行自我检查。观察幼儿动作是否协调,是否有秩序感,对待学习的内容是否有兴趣。)
四、教师小结整理、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活动延伸: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穿脱鞋。吸引力:自己学会穿鞋的发法。
活动时间:2012年9月7日 活动名称:棕色梯
活动准备:棕色梯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正确辨认二次变化的差异。
间接目的:发展幼儿手眼动作的协调;培养细心的观察能力;学习角柱的形状(认识粗细);
适应年龄:3—6岁 操作过程:
一、线上活动:
1、音乐走线(在舒缓的音乐中,陶冶幼儿情感,训练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线上游戏:“高人走、矮人走”
二、集体展示活动:
教师介绍工作名称,开始工作展示:
1、将棕色梯无序地排放在工作毯上。
2、拿起最大的一块,双手由前往后摸一下粗细后,放在工作毯左上部。
3、重复上述动作,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4、拿起最小的一块依次放在每个梯上进行错误控制测试。
5、可拿一个弹力小球,从高到低滚落下去。
三、教师小结、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活动延伸:与卡片进行配对 吸引力:丰富的变化
第五篇:蒙氏教案
蒙氏教案。粉红塔
2008-01-28 23:02:03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03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粉红塔教具介绍:教具介绍: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直接目的:1.凭视觉辨别大小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间接目的: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2.算术教育的准备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提示方法基本...关键字:蒙氏教案 红塔 粉红塔
教具介绍:教具介绍: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
直接目的:
1.凭视觉辨别大小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2.算术教育的准备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提示方法
基本提示
1.G.序列、垂直造塔
▲教师请幼儿看粉红塔,把最小的一块带过来放在桌上 ▲教师先用二指示范给幼儿
▲请幼儿一块一块地拿.(不按顺序,混乱放置)▲较大的木块,就利用左手托底,右手压上的方法
▲教师坐右边,让幼儿找出最大的一块,依次类推、造塔 ▲每次拿时都比较
▲反复练习之前让幼儿看,并认识由大到小(由上而下)的顺序 ▲教具归位时,注意最小的一块
应用提示
1、改变序列的方法
1)将木块的两边对齐造塔(此时拿最小的木块来比,可学会控制错误)2)斜放法 3)水平法
2、MG.序列加记忆练习
1)准备一张桌子和一张地毯 2)准备十块木块散放在桌上
3)请幼儿由最大的木块开始,按大小顺序逐一搬到地毯上造塔,一次搬一块。
3.MG的变化
1)请幼儿照G的方法造塔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
3)教师从中任意取走一块放在旁边 4)请幼儿睁开眼睛
5)问幼儿旁边这块应放在哪?把它归位;若将取出的藏起来,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较为困难的工作)
注意事项:
1.应用提示中,拿最小的一块比一比(控制错误)的练习,不可与基本提示同时做。
2.最小的木块易丢失,教师注意教具的保管
3.分红塔只有序列没有配对工作,与棕色阶梯并用才能做配对工作
4.分红塔可做纸形配对,即在纸面上画粉红塔每一木块同大的形状(细线比粗线抽象)给幼儿拿粉红塔的每一块纸形配对。5.粉红塔可以让儿童辨别三度空间的大小 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