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东职业中专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湘东职业中专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建设
方
案
为进一步拓宽我校的办学渠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经多方考察调研并报请区政府有关领导同意,我校拟开设农林专业,并在校园内建设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经班子会多次研究,并提请教代会讨论通过,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服务湘东农业经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林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农林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真实的生产环境为载体,为农林类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提供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校内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林科技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
二、建设目标
通过3---5年的建设,将基地建设成集水稻种植、蔬菜栽培、园艺、花木培植等专业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提供条件,使之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训练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使之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面向涉农企事业单位开放,使之成为农林类资源共享中心;充分利用基地的设施设配,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使之成为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中心。
三、基本要求
1.要真实模拟。农林类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工作务实,动手能力强。基地建设要贴近农林生产、技术、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去操作、体验、感悟,不断强化职业能力和素质。
2.要向生产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基地可持续建设发展、工学结合教学的必要保障,在生产性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进行产业化运作,使基地由“消耗型”向“效益型”转变和发展。3.要做到共享共建。将基地建设成集教学、实训、科研、推广、生产、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与相邻的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同建设基地,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培养、共享生产成果等方式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四、功能定位
1.教学功能。实训基地首先承担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训由演示、验证、模拟向岗位实际操作转变,实训基地承担着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的职能。通过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和能力养成提供有效保障。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大量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2.社会服务功能。
(1)满足农林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
(2)满足湘东区内农林业的技能创新技术开发需求,条件成熟时向全市拓展。
(3)满足湘东区农林系统发展需求,达到资源共享。
五、主要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湘东职专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汤云亮;
副组长:刘运枚、张自红、王军、罗建芳、吴飚、彭中华、何洁玉。
成员:向时飞、戴卫东、段新发、黄林新、周全顺、林运军、黄永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校建办,由戴卫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制定规划
制定《湘东职业中专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湘东职业中专农林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在3 年内争取到国家、省、市项目资金300万元,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每年向区政府申请到农林类大专院校招聘2----3名相关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是每年从现有的教师中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农林类大学和科研院所进修、培训、锻炼。
5.努力完善办学条件。一是及时采购基地建设所需的设施设备和仪器:二是征购学校大门右侧湘东镇樟里村黄土及组水库及以北到路边的部分农田约 50亩,并及时按农林专业实训基地要求改造、平整,以满足教学、实训、科研的需要。
6.加强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步伐。及时与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尽快明确合作的目标、方式、范围,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基地建设及时得到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的支持和指导,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
关于建设湘东职业中专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的
请 示
区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拓宽我校的办学渠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根据我校农林类专业发展的需要,经多方调查论证和市场分析,经我校班子会研究,并提请教代会讨论通过,我校拟在学校大门右侧湘东镇樟里村黄土及组水库及以北到路边的部分农田约 50亩,建设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水塘和水田征用后将按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求进行改造、平整,但不会改变土地用地性质。
妥否,请批示。
附:《湘东职业中专农林专业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014年9月16日
第二篇:(参考资料)农林系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农林系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思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农林与生物工程系李永文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实用人才。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突出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是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一)校内实训基地
农林系现有三类专业即农业技术类专业、生物技术类专业和园林技术类专业。其中农业技术类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专业,现有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三个专业。涉农专业开办70多年来,为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中专生、专科生、本科生近万名,大部分已成为农业管理及技术服务行业的领导与骨干。涉农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大,毕业生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目前我系现有专业实训室13个,校内实训农场1个(建有果树、蔬菜及花卉食用菌等生产性园区),校外实训基地12个。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土壤肥料实训室、植物及植物生理实训室、农业气象实训室(另有气象观测场)、微生物实训室、食用菌实训室、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植物病理实训室、农业昆虫实训室、化学保护实训室、园艺综合实训室、作物栽培育种实训室、农业机械实训室等。实训室建筑面积共计3000m2,仪器设备总值200余万元。
校内实训农场占地面积80亩,现拥有日光温室6个,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组培苗生产及食用菌生产,另有果树、作物栽培、作物育种、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花卉栽培等教学试验田及标本园,主要为教学实训、科学试验及生产实习服务,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生产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河北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总站于2000年在我院建立了培训鉴定基地,承担农业行业特有工种的培训、鉴定工作。该基地成立以来,先后培训、鉴定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工、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绿化工、种苗工等工种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1600余人。基地培训鉴定设施完备,鉴定资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工作认真,曾多次受到省总站及农业部的好评。
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并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把证书考
核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强化了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教学,带动了专业建设。
(二)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我系各专业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有河北天丰农产有限公司、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分公司、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诺普信农药有限公司等12个,还有大量毕业顶岗就业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为农业技术类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生产现场和经营场所,完成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企业从实习学生中择优录用员工,实现了教学、育人和就业紧密结合,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机会,加强了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现场职业技术能力,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二、存在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具有绝对优势的亮点项目不多,并且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林类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教学实习农场和校外合作企业平台,但如何结合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仍然缺少实质性的成果。
2.实验实训硬件条件仍续加强。目前,我院农林实训技术中心专业实训室13个,经过2007教学水平评估与建设,实训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要求,尚需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建设。
3.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急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考虑三大要素,即资金、管理和技术,这三大要素决定了基地的效益和持久发展的能力。
4.培训基地在开展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方面需要加强。
5.“双师”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打造,也缺乏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大师。
6.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方面研究仍需加强,工作力度还不够。
三、建设思路
1.近一步加强领导,组织协调,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研讨,制定建设规范,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特别要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作用,达到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将校内外企业有机结合,校内教学与顶岗实践交替进行,互助互动,实现
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无缝对接。以期达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
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已经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因此,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看行业企业能否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行业(企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至少是利益主体)是破解“企业与学校两张皮”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培训为重点,实行在职专业教师轮训制度,实行到企业和行业选聘兼职专业教师制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通过国家重点师训基地和出国培训及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学院应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不仅在政策层面保证,还要在资金支持上作出计划安排。
第三篇: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漯河市源汇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教育部、区教育厅对职业院校教学设施设备要求的标准及学校实训仪器、设备现状。
3、源汇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
二、基本情况
源汇区中等专业学校是源汇区唯一一所承担中职学历教育、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培训任务的中等职业类学校。区划三年多来,学校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区委、区政府、区教科体局的大力支持,给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职教招生、学生以工助学(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校生规模逐年攀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2652人,教职工118人。与广东清远荣华柯式印刷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河源利事威、深圳比亚迪等公司签订有校企长期合作协议,学校成为其挂牌人才培训基地,负责该企业在当地的招工及培训事宜,为学生以工助学、毕业生就业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七个批次共2800余名同学到合作企业进行了为期3~4个月不等的以工助学(顶岗实习)活动,学生月收入均保证在1100元以上,即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岗位技能,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真正实现了“零学费入学,零生活费求学”的目标。自2006年起,学校还在区劳动局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六个批次近1
6000人,全部顺利安排到南方大中型企业就业,月收入达到1200~1800元。
自区划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方针,从2006年实现本科上线零的突破以来,对口高招上线率逐年上升,2008对口高招,又上新台阶,本科上线人数达到了146人,专科上线比率也达到了80%,实现了近几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未能升学的毕业生,学校根据其个人自愿的原则,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帮扶就业、安置就业三种途径,确保了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满意率达到98%以上。畅通的就业渠道,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08年春、秋两季,学校较顺利地完成了即定招生目标,完成全年招生962人。为1582名同学办理了各工种中级、高级技能等级证,实现了学生毕业后的双证(毕业证、技能等级证)制。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漯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技术辐射工作方面,学校利用骨干专业养殖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优势,以王恩勤老师为主成立的源汇中专养殖技术服务中心,在大刘镇开设专门营业场所,为学校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供苗,产中供技术,产后包销”的一条龙式服务。目前技术辐射范围已涵盖大刘、空冢郭、问
十、阴阳赵,西平宋集、权寨,舞阳吴城,郾城龙城等八个乡镇近百个村庄300余养殖户,每年帮助农户创收近千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009年元月起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将源汇区原有两所中中学校进行了合并,形成新的源汇中等专业学校,更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的需要和特点及源汇区产业发展格局,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要求的标准,多方筹措资金,分期建设,逐渐完善,以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
四、建设地点
根据源汇区总体规划,学校实训基地选址在学校本部。
五、建设规模
源汇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一期建设规模:建筑面积5400m2,主要布设为:养殖专业病理分析实验室200平方米,计算机(电子商务)室800平方米,电子电器实验室800平方米,客房演示室800平方米,数控技术车间1600平方米,兽医门诊部100平方米,兽医服务中心400平方米。水产养殖基地400平方米,器材室200平方米,准备室100平方米。
六、建设方案
(一)设施建设
1、建筑群体设计
源汇中等专业学校实训车间建筑群均采用混合结构。
2、室内外装修
(1)源汇中等专业学校实训车间建筑群室内均采用全瓷防滑地板砖。
(2)内墙面、顶棚为水泥砂浆抹面刷中档乳胶漆。
(3)窗子均为塑钢窗,一层带防盗栏,外门为防盗门,其它均为木制门。
(4)外墙部分正面及侧面均贴面砖,背面墙为防水涂料。
(二)设备建设
1、设备及仪器布置:
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中等职业教学设备要求的标准,每个实验操作室按40-60个工位计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2、设备及仪器购置安装:设备及仪器购置经与多家厂商联系后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三)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引进面向社会和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改善师资来源结构,利用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艺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2、招收大学毕业生,并通过一定的实践培训,充实教师队伍。
3、利用教师休课学期和部分教师待岗培训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也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建立教师换岗轮训制度,强化训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努力获取各类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专业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使部分教师转变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
4、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系统地学习有关教学法,方法论和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指导教师教学能力;
5、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对中青年指导教师可采取建立教师教学进修制度的办法,以老带新和赴重点高职院校的名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指导教师,在相应专业中开展实践性教学进修,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重视专业带头人、学术梯队建设及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实训基地基础性建设总投资概算为378万元,设备类购置投资约5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实训车间建设总投资878万元。
(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资金600万元
(2)申请建设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经费和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
(3)自筹78万元。
八、实训基地建设时间
实训基地在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前提下计划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7月交付使用;2010年8月~12月实训设备、仪器购置安装调试完毕。2011年元月投入使用。
2008年12月4日
第四篇:湘东职业中专秋季军训方案
湘东职业中专秋季新生入学军训(草案)
一、宗旨:通过新生入学军训,用军营生活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治懒散作风,砺炼意志,塑造学生良好作风;同时,在军训的过程中,将军事化理念与5S管理相结合,逐步规范学生行为;以夏令营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程以军训为主,辅以各种特长学习及各类诱导活动,将军事化、素质及感恩三者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军训地址及时间安排
1、湘东职专下埠校区
2、自六月二十八号至八号(预计十天)
三、组织机构
顾问:汤云亮
总指挥:张自红
总策划:黄林新
成员:曾令富 陈希毛 林运军 曾辉 邓瑜 周全顺、彭慧等
后勤保障:段文林
教官:
摄影:彭慧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1、为使军训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各部门各司其责,圆满军训工作完成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2、以暑期夏令营方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军事化管理,开展艺术类培训、计算机教学、趣味性文化辅导、团队协作等活动。
3、在军训期间,以排为单位,前期预设二排,每排设置50人左右。实行教官代替班主任管理制。要求教官每天除完成军训课程任务外,必须按军营要求,规范学生内务整理,并按时查寝。同时,要带好每天的晨练。湘东职专派出教师以指导员身份协助教官管理。
4、所有入学新生军训,必须统一迷彩服着装。每教官管理的排要选出学生自治管理组织,设学生排长一名,纪律督察一名,负责本军训排中考勤及纪律等。
5、在军训期间,将军事化管理与学校5S管理相结合,逐步贯穿在各类活动中,初步预定以下活动:叠被子比赛、团队协作类比赛、红色革命歌曲拉歌赛、军训成果操练汇报等。
6、严格要求所有教官,按部队要求,必须完成以下教学内容:
1、立正、稍息、原地转、报数、蹲下等基本动作。
2、军姿及军礼训练。
3、三大步法(其中“正步走”有待确定)
4、简单捕俘或格斗拳一套。
5、红色革命军营歌典四首左右。
7、要求每个教官必须认真对待本次军训工作,认真组织,任务明确。军训时间及任务合理安排。在每次训练前,要统一程序化完成“五个一”工作:一是训前一支歌,二是训前一次报数查勤,三是训前对上次学生军训情况进行一次评价(表扬为主,但也要指出不足),四是训前要进行一次军训任务讲解与布置。
8、在军训任务完成时,要对各排军训成果进行检阅。各排操练成果进行评分,评选出优秀教官、优秀排长、优秀军训排、优秀军训标兵等,并进行一定奖励。
五、全天军训时间初步安排(由当天值日行政把握作息时间,吹口哨)
晨练1、6:00―――起床号1、6:00-7:00―――晨练(如天下雨,在教室进行红色军歌学唱)
2、7:00-8:00―――整理内务、早餐。
上午3、8:00―8:10―――教官按军营及5S管理要求清查内务整理
4:8:20-10:00―――第一堂军训课
(20分钟课间休息)
5:10:20-11:40―――第二堂军训课
(20分钟清洗整理,午餐准备)
6:12:00-12:55-------午餐
7:13:00-14:20――午休(教官巡视)
下午
8:14:30-15:20―――下午第一堂课
(20分钟课间休息)
9:15:40-16:30―――下午第二堂课
10:16:30-17:30―――自由活动(教官引导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11、17:40-18:40―――晚餐
晚自习
(20分钟晚自习准备)
12、19:00-19:50―――晚自习第一堂课13、20:10-21:00―――晚息习第二堂课
晚就寢
(20分钟晚就寢准备)
13、21:20―――息灯号14、21:20――教官及值日行政查寢
附:
六、具体日程及课程安排表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业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业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初探
赵全树河北省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邮编057650邮箱(zqs112966@163.com)
1.农林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服务区域农业经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林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农林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真实的生产环境为载体,为农林类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提供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基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
2.农林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2.1真实性原则
农林类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工作务实、动手能力强,因此,农林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就要尽量贴近农林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去感悟,不断强化职业能力和素质。
2.2产业化原则
基地产业化经营是基地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工学结合教学的必要保障。在生产性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进行产业化运作,使基地由“消耗型”向“效益型”转变。
2.3共建原则
职业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积极寻求共建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共享生产成果等方式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校、企、生”三方共建。
2.4共享原则
有条件的学校,要将农林类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推广、生产、示范、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面向农民、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农林类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3.1教学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首先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训由演示、验证、模拟向岗位实际操作转变,实训基地承担着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的职能。农林类实训基地要通过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和能力养成提供有效保障,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大量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3.2社会服务功能
农林类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满足农林行
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三是满足地方农业系统发展要求,达到资源共享。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林建设需要日益增加,但目前还存在着就业人员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林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农林产业化水平不高问题,急需培养和培训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4.农林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与成效
4.1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保障基地建设的有序运行
4.1.1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农林专业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基地负责人、教务处、科研处、实训中心、教研室主任、行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农林类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农林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从制度上保障基地建设的有序进行。
4.1.2明确建设目标
经过农林类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反复研究,确立校内农林类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如下:通过五年的建设,建成集大田作物、园艺、农林、食用菌四大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群,为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农林技术、食药用菌等专业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提供条件,并面向省内相关院校开放,将其建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训练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农林类师资队伍培训,将其建成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面向相关涉农企事业单位开放,将其建成农林类资源共享中心;充分利用基地先进设备设施,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将其建成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中心。
4.2前校后场,工学结合,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农林类专业课程广泛采取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方式,将教学场所和实践场所融为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索出“前校后场”(农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使农林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4.3多方共建、统分结合、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4.3.1多方共建、资源共享,创新基地建设模式
采用多种方式与院校及企业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形成了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多元投资结构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一方面化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便于“订单式”培养、工学深度融合和产业化经营。
4.3.2统分结合、开放式管理,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学校的公共类课程实训室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面向专业服务的实训基地由系部分管,实训中心进行资源的统一调配。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一是面向学生开放,满足学生个性化技能培训的需要。同时,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实训基地也成为他们创业的摇篮,校内农林类实训基地设有珍稀花卉繁殖与栽培、食用菌栽培、农林绿化、蔬菜棚式栽培、美国红提葡萄棚式栽培等多个项目,学生可以自主参加这些项目小组,将学到的技能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面向社会开放,有效利用基地资源开展培训、产品研发、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4.3.3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创新实训基地经营模式
学院农林类实训基地,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保证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进行规模化生产,获得的经济收入再投向实践条件的改善,形成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实训基地由“消耗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促进教学功能的增强,为学生提供了工学紧密结合的环境,将实训教学过程直接转变为价值创造过程,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过硬的操作本领,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了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4.1实训、科研、培训、生产、示范、服务六位一体,有效拓宽实训基地的功能
学校在农林类实训基地功能上进行有效拓展,除生产和实训功能外,在科研、培训、示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功能开发,充分发挥了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4.4.1将实训基地建成了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广大教师以基地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在服务中完美实训基地的功能。
4.4.2将实训基地建成了培训中心和示范中心
充分利用农林类基地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主要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农林植物丰产技术、农林植物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新特农林技术、优良农林植物繁育技术、种苗培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珍稀花卉栽培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等。引导和培养一大批农民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5以项目为依托,加快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
鼓励教师深入基地参加实践锻炼,通过以老带新,以项目为依托,不断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技术专家。
5.结论
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业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过程中科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出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将成果运用到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
六.思考与展望
在课题研究中也发现政策、经济的支持是制约现代农业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政策的支持,资金的充足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为中等职业教育注入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技术人才。
七.参考文献
[1]伊辉勇,应晓跃,郑辉昌.实训基地建设与创新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2]李保同.高等院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3,(9).[3]李巨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3).[4]李振华.谈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建设[J].高职高专教育,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