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自制教具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晴隆县中云民族职业中学 李星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实践活动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运用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能通过制作教具运用教具进行教学,更是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激励创新、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来谈谈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教具制作;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提供现实有效、富有实践性的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而恰当地使用一些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思维,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过程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要大量使用教具,教师就得勤于动手制作教具,或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这样,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得到发展,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然而在农村中学,学生思维慢,创新意识差,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借助教具,大力开展直观教学。现就自已在数学教学中制作教具和使用教具谈谈自己几点感想。
一、在数学课堂上动手制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数学对初中生来说,枯燥无味,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如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何体”时,让学生用硬纸做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盒子,同时让学生自带水杯、篮球等物体进入课堂,这样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和制作几何体,又使学生中获得知识。在寻找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象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成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另外,利用课后的“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低,更谈不上创新。而在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课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我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时,同样通过让学生用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涉及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做一做”活动也可以为教师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如我在讲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先把一张硬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打开硬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轴对称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对抽象的概念、性质、自然印象就深刻了。
二、数学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要从实际出发。如在教学测量物体高度时,可和学生一起用量角器、木杆、带有重物的线自己来制作测倾器。根据制作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熟练地利用制作出来的倾器来测量出倾斜角,而在要求完成活动
二、活动三(测量学校旗杆高度)时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得到所要测量的结果。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课桌摇动时,怎样固定呢?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教具:用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把它订成一个三角形,用四根木条订做成一个四边形。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讨论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而利用教具的制作,可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本质特征,发展思维。在讲九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自己先找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四边形,要求两个学生来测量四条边、四个角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转动这个平行四边形直到有一个角是90度,从而推出矩形的性质,然后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直到一组邻边相等,从而推出菱形的性质。最后转动菱形直到一个角是90度或移动矩形的一条边直到一组邻边相等,从而推出正方形的性质。就这样一个简单易做的教具,不仅演示了它们的运动过程,还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太阳与影子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分成小组,带上自己准备的木棒、皮尺、三角板,应用三角形相似知识、通过测量计算最后的结果。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比或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都得到探讨交流,特别是促进差生与老师、其他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差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又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 “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总之,在现行《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能在自己的数学的课堂上利用自制的教具帮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钟启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
[3]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周小山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
第二篇: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传统的物理教学以考试为目标,而现在的物理教学更注重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实验器材的短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现状的分析,发现了问题及不足,就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自制教具;物理实验;初中教学;作用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互交织的教学时代,物理教学的目标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的考查。在物理实验器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大力倡导使用自制教具,有助于将物理实验器材生活化,既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一、自制教具概述
1、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是指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物品,结合自身的科学知识以及教学经验,设计出的能够用于物理实验的教具。它的设计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自制教具最大的特点即为取材简单方便、制作容易,设计巧妙,适合教学。
2、自制教具特征
自制教具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较强的直观性。自制教具的作用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辅助,从而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二是很强的趣味性。自制教具作品是由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趣味性。三是具有廉价性。在实验实施不够的情景下,自制教具是教师适应教学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因此廉价性也是其重要的特征。
二、自制教具作用
1、弥补现有仪器的不足
现有的教具永远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当前,我国虽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教学仪器生产体系,但同实验教学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部分产品不但数量不足,而且品种也不齐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另外现有教具难以突出教学重点,且不是教具的全部。因此,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这就需要广大师生紧跟教育发展和科学进歩,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通过自制教具来弥补现有仪器的不足。
2、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使用厂制仪器进行教学,虽然可以清晰地演示物理现象,同时也会让学生感 到陌生,因为这些实验器材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距离太远。离开了实验室和物 理课堂,学生就与这些东西失去了交集。与此相反,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围绕着物理知识,正是由于物理的发展才带动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学生來说,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物理学更多的是通过高科技来展现的,却对最基本的物理现象陌生且疏远。而自制教具取材于生活,都是学生随时接触到的生活用品,在实验观察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好奇心大增,好奇这些生活材料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究竟能呈现什么物理现象。如利用吃完后的薯片筒制成“小孔成像仪”,观察小孔成像,让学生感到惊奇,原来薯片筒还有这些作用。生活环境中的一切材料都具有物理属性或包含物理原理,利用这些材料独有的物理属性演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养成他们随时观察身边物品的习惯,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生活、认识大自然,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保护环境。
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实验教学,有些学校仅停留于形式,这种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重大举措。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制作中,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制作教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使用教具是一种自主的实践活动,它为学习创设了真实、复杂的情境,提供了合作的机会,促进了意义建构的实现。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与客体(材料)
进行交互活动,对外在信息理解、感知、体验,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心理加工,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独立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助于充分发展学习能力。
三、自制教具作用发挥上存在的不足
1、教师制作教具不积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实验室,在不断地充实实验设备的同时,更要鼓励教师就地取材自制实验教具应用与实验教学,但是由于一线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大,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班主任工作等等,占据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工作重心不自觉的倾向课堂教学,无暇顾及准备器材,开展物理实验,如果器材短缺更不会自己主动制作实验器材,开展物理实验,有时也会用实验的视频来代替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2、缺乏自制教具制作的条件
对物理教具进行制作,受到知识、技术、经费和时间等因素,以及再加上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自制教具的客观条件。比如制作经费来源较窄,制作的经费一部分来自学校的支持,一部分来自部分家长的支持,教师个人捐赠等。其次,由于教师平常课程繁忙,因此只有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来制作教具。同时,解决了教具制作的时间,还需要和实验员取得联系,请求实验员给予帮助,合作完成一些教具的制作。
3、自制教具保管难推广难
自制教具制作以好,在现在的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保管难,因此,在其他时间的实验进行使用时,则难以继续有效使用。其次,由于缺乏相应的自制教具推广体系,因此,自制教具的经验交流以及推广较为困难。
四、如何有效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1、鼓励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的创造
首先,要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创造自制教具的重要性。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本身的创作和教学能力。其次,学校要创造鼓励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的良好氛围。既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制作教具经费,也要在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的提供上给予一定的便利性。最后,健全相关的激励政策。建议学校并将利用教具开足物理实验纳入考核,对贡献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2、增强教师自制教具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自制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脑、动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同时要紧紧围绕物理课程的目标,尽快转变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健全自制教具保管及推广体系
对于自制教具的保存问题,可以利用实验室将自制的教具,通过设立专门的橱柜保存起来,并注意一定的温度、湿度及保存条件等。对于教具的推广使用问题,主要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交流教具使用的心得,让同组的教师都能参与教具的制作和使用。二是通过公开课展示在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的优势,能吸引更多的教师使用自制教具,让自制教具成为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三是通过教学比武中使用自制教具,将优秀的教具带到更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的物理老师能够熟悉它,使用它,升华它。四是平时注重保留教师和学生小制作优秀作品,使它们成为回顾教学历程的路标,展示教学成果的闪光点,实验室专门设立一个区域存放教师和学生的自制教具,并请实验员做好登记。
五、结论
随着物理由课本向生活的走进,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要为了考试而讲实验、背实验,呀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次,要善于利用身边随手可收集的材料,进行一些自制教具的创作。最后,要完善自制教具教学实例的经验交流和推广,加强自制教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2] 徐志鹏.谈自制教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 年第 5 期.[3] 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学习建议[J].大学物理 2001 年第 3 期.[4] 徐 斐.新课标下以自制教具促进物理探究实验[J].四川师范大学 2010 年 3 月.[5] 王永刚.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 2009 年 3 月.[6] 王久海,石春胜.坚持自制教具,促进物理教学改革[J].学科教育 2000 年第 3 期.[7] 张道淸,刘晓茔,杨茂杏.初中物理制教育的探讨[J].物理教育探讨,2009,27(334): 32-33.
第三篇:浅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与研究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教会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本领,是自然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自然教学中,教师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及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它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作为学生直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事物发展变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工具、作为自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然实验教学运用得好,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诸方面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及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等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和运用好恰当的实验教具,就成为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一环。随着自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实验教具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很多在教材中已不适用,急需补充新的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这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的需要。但是新的教具的开发、研制、定型、生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课本而言,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还不能及时满足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师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我通过长期应用大量自制教具的教学实践,感觉到它在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自制教具一般具有取材容易、经济、可大量利用现代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而且制作都比较简单、方便,有利于师生共同完成。这不仅容易做到人人动手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动手能力及创造精神。
例如:饮料瓶、易拉罐、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塑料片等都是师生共同制作自制教具的常用材料。
我们在“水的压力”一课中所研制的水的压力实验演示器,用的就是一些大饮料瓶,瓶盖、粗铁丝等,在“热胀冷缩”一课中用小药瓶配饮料管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就很好,学生们人人都可以亲自实验,以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极好手段,它对增强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在实验课教学中加入一两个带有趣味性的实验,对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极其有利的,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象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也是自然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
例如:在“热胀冷缩”一课中的热喷泉实验,冷喷泉实验;“摩擦起电”一课中的听话的小飞机等。既有趣味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这是怎么回事?为进一步研究开一个好头儿。
三、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之不足而设计制作的。实验结果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
例一:在三年级“水的压力”一课中,课本上的实验设计是利用两个蒙有橡皮膜的漏斗,中间用乳胶管连接起来,把其中一只漏斗按入水中,观察另一只漏斗上橡皮膜的变化,从而发现水有压力。该教具的设计和使用都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分组实验时,不可能有较多较大的玻璃容器供学生使用。由于水的深度有限,当把蒙有皮膜的漏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时,另一只漏斗上橡皮膜的变化实际上是不大明显的。尤其是在观察不同深度水的压力时,因漏斗较大,水较浅,就更不容易观察到膜的变化了,而且学生在做起实验来也很困难。这对学生的认知和实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因该项实验是本课的重点实验,起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原实验作了改进,利用蒙有皮膜的饮料瓶盖代替漏斗,并固定在一根粗铅丝的下端,让其还能自由转动;用装有红水的U型玻璃管代替另一只漏斗,再用乳胶管将两者连接起来。在实验中,把饮料瓶盖插入水中时,随着水的深度不同,U型玻璃管中的液面就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就大大增强了直观性,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不但能够很容易地发现水越深,压力越大这一科学道理,而且通过改变瓶盖的角度,还能测知来自不同方向水的压力,进而发现在水下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水的压力都是相同的。从而为突破本课难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例二:在二年级“摩擦起电”一课中,课文中为证明摩擦后的物体带电,介绍了手拿氖泡接近摩擦过的物体,如果氖泡亮了,就证明该物体带电了,这个实验的立意是很好的,与人们用试电笔检测日常生活中的电联系起来,只要氖泡亮了就证明有电;但是摩擦过的物体所带静电一般都很少,氖泡接近时只微微一闪就没有了,如果环境亮度再大一点,就很难发现这一微小的闪光。因此这个实验如要做得成功,其中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越黑观察的效果越明显。然而一般学校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即使挂上黑窗帘,教室内仍不是很黑,就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尤其是在做公开课时更是如此。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采用了局部黑暗代替整体黑暗,把氖泡卡在了黑色胶卷盒内,两端焊出两个短金属棒。实验时指导学生捏住一个金属棒,并将胶卷盒扣在一只眼上,然后将摩擦过的带电体接近另一个金属棒,学生们很容易就观察到了氖泡的微小闪亮,实验时学生们兴趣非常浓,几乎把身边所能找到的物体都拿来摩擦一下,试一试是否带电。自制的教具既巧妙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们研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三:在六年级电学部分,“关于人体、不纯净的水和大地等是导体”不仅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体、不纯净的水、潮湿物及大地等是导体,才能真正懂得安全用电的意义,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现教科书仍延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即利用灯泡、导线、电池等组成的,《电路检验板》来检验导体、绝缘体,并根据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进行区分,如人体、不纯净的水等接入电路后往往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由于没有理想教具,老师就只能告诉学生“人体、不纯净的水及大地等是导体。”以上知识因为不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自实验的,就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也就很难真正理解。以上内容就成为了本课实验的一大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研制了“多功能电子声光演示器”教具。实验中学生们非常投入,研究兴趣极高,除了教师事前准备的以外,还把身边能找到的材料都找来实验,他们利用这一教具不但很容易地发现了人体、不纯净的水及大地是导体,而且通过实验还发现干手和湿手虽然都导电,但导电能力不一样,一个弱、一个强;湿木和干木一个导电一个不导电;以上实验不仅向学生渗透了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也让学生对安全用电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四、自制教具可以较好地填补现有教具的空白,易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实验效果更好。
例一:在“电流”一课中,电流在导体中是怎样流动的,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不能亲眼目睹,所以一般记忆都不很深刻,讲过后不久就忘掉了。能否制作一件教具,让学生能直观地、形象地看到电流在导体中是如何流动的呢?为此,我应用电子学知识,利用发光管象流水灯似的依次发光来模拟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情况。当电池反接时,“电流”也要反向流动,设计制作出了“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该教具专利获得了94年首届全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
例二:在“雷电现象”一课中,老师在讲雷电危害时,因没有恰当的教具,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议。有些雷电造成的危害,学生们因不是亲眼所见,印象不会深刻,有的甚至还会怀疑“这是真的吗?”针对这一难点,我利用起电机点燃汽油棉实验来以小比大,这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加深了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如何预防雷电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呢?同学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了避雷针,但是避雷针为什麽能避雷的道理,学生们并不清楚,如果能亲自体验一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我利用起电机和一个磨尖了的小钉子,所做的模拟避雷针实验,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让一个胆儿大的学生用手去触摸起电机的带电球,一下子被电了回来;再让其他学生来摸,结果没一人敢上来摸了。这时老师不慌不忙地手拿钉子去触摸带电的小球,学生们惊奇地发现,老师触摸小球时一点事都没有。老师再让其他同学用同样的方法试,也都没有什么感觉。学生们都感到奇怪,老师没有正面解释,而是让一个学生上前来仔细观察钉子尖在接近带电球时所发生的情况。…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钉子尖把带电球一次性较大规模放电变成了细小的多次放电。所以人也就没有什麽感觉了。这就是避雷针之所以能避雷的道理。
五、自制教具可缩短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
世界上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是要千方百计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学生们看到这个变化,进而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实验的时间较长,效果再不明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只有缩短了每一项实验的时间,才有可能在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个数,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四年级“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们较容易观察到,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往往就不明显。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一般采用“金属热胀球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看到结果,约需一分钟,而如果用酒精加热金属棒的金属线胀演示实验。则需要十几分钟或更长的时间,这个实验因时间太长,既减小了实验的密度,同时因时间一长还会降低学生们的注意力。为缩短实验时间,我设计制作了带指针的金属线胀演示器,利用电加热金属丝代替了酒精槽加热金属棒,这就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实验一次只需几秒钟,一分钟之内就可以重复多次,而且实验的效果还非常明显。做完此项实验后,金属球也被加热好,这时老师就给学生们演示金属球钻圈实验,这时金属球已经钻不过去了。说明金属球受热后体积已经胀大了。老师接着提出问题:“要想让球还能钻过铁圈怎麽办?”学生们会说把球放到冷水里冷一冷就行了。这时老师可以不把球放到冷水里,而是往球上浇一杯冷水,同样是受冷,因方法不同,效果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当冷水浇到金属球上时,学生们亲眼看到了球受冷缩小后穿过铁圈的全过程。这就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
六、自制教具可较快地把现代科技溶于其中,弥补现有教具之不足,使实验课上得更精采。
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课中,学生们通过实验懂得了物体通过摩擦可以带上静电,带电体可以吸引一些轻小的东西。我们讲静电,难道就只是让学生们知道摩擦后的带电体能吸引一些轻小的物体吗?能不能让他们的思维再扩展一些呢?静电还有哪些更大的用处呢?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消烟除尘的模拟装置;用日光灯管作“烟囱”,并让蚊香的烟从“烟囱”中冒出,然后再用起电机产生静电将烟尘除掉,通过以上实验,不但使学生们加深了对静电知识的理解,开扩了他们的眼界,而且还向他们渗透了环境保护知识及现代科技知识。但是,我研制的“消烟除尘”教具,最初因采用感应起电机来产生静电,效果总不是十分理想,这是因为起电机产生的静电较少,用它消除一根蚊香冒出的烟还可以,多了就不行了。同时它受天气的影响又较大,一旦天气不好,实验就做不成了,而我们的实验课不应受天气的左右,即使天气不好,实验课也应照常进行,实验的效果还要越明显越好,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能不能办到呢?为此我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又研制了“电子起电机”,利用电子技术来产生高压静电,并用它来做静电的应用实验。果然有了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它不但不受天气的影响,而且产生的静电也大多了,即使4-5根蚊香同时点燃的烟也一下子就被消除干净了。这个实验在数百人的礼堂里都能看得很清楚。另外利用电子起电机来做雷电现象及危害的实验中,用它来点燃酒精棉及做油汽爆发实验,效果都非常理想,一做就成功,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该项教具在96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还获得了“铜奖”。
七、自制教具是在广大实验教师不断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为新教具的开发、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可借用的素材。
例如:我研制的“多功能电子声光演示器”已经成为我市很多学校电学部分必备的教具。有的中学还把它作为科技材料供学生进行制作。
又如:我研制的袖珍油气爆发演示器是为研究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而设计的,它是由电子打火机中的电子点火器与胶卷盒的巧妙结合而成,盒是汽缸、盖儿是活塞、点火器伸进盒中的放电部分相当于火花塞。使用时,只要将沾有酒精的棉球在盒的内壁擦一擦,然后盖紧盖儿,当盒内酒精挥发与盒内空气充分混合后,按动点火器产生火花放电,油气爆发而产生巨大的能量,将盒盖崩得老远,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个实验说明油气爆发有力量,同时也说明了小小内燃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能拉着汽车到处跑。这比以前教师用火柴点蜡纸筒做油气爆发实验的效果就好多了,它不但安全可靠,而且百试百灵。后来,我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纸火箭筒,成为能够反复发射的袖珍纸火箭,学生们非常爱玩,当他们俨然象科学家那样按倒记时方式按动电钮发射火箭时,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后来该教具作为学具已写入北京市科技活动课本中被推广应用。
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制和完善自制教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实验教师一个永恒的课题
既然自制教具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创新意识。目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向前发展,新科技新材料不断涌现,这就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只要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内容就会不断变化,国家对教具的开发与研制工作就要一直进行下去,研制和完善自制教具工作就成为实验教师一个永恒的课题。
第四篇: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精)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我们这些县级及乡级中学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已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认为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收下几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
由于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多自此学生的身边:一个杯、一只蛋、一把梳子、一个碟子……,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教具,用它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学习兴趣,好象真理的发现者就是他们,自己成了学习物理的真正“主人”,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研究物理并不神秘。这样,对物理的神秘感破除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了,学好物理的信心也就树立起来,课堂上不再拘谨、胆怯,开始敢于大胆发言,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从而调动起了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差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对物理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也就变得爱学、好学、从而学得比较好了。
2、增强演示效果,完善教学效果
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虽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长,使得各校的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但适时使用自制教具却能增强演示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好作用。例如:在演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我补充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个大家常吃的大萝卜,中间拦腰一切,取其带根一半,中间挖空,然后将其用力按在一洁净的平底盘子里,这时,拎起萝卜根,会连盘子一起带起,用很大的力才能将它们分开,由于所用的材料极为简单(半个萝卜,一个盘子),又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深信不疑又极想弄清其中原因,教师趁机分析引导,使学生真正明确地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存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启迪思维,激励创新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因而老师演示使用后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老师再予以适时激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发明创新,想方设法使教具变得更加完美、适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观点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时组织学生制作了刻度尺,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再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应用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设计多功能刻度尺,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们设计出了装有小灯泡照明可在黑暗环境使用的刻度尺、装有凸透境既可测长度又有放大作用的刻度尺、在柔软绳子上带有刻度既能测直线距离又能测地图图上距离长度的刻度尺等多种方案,使学生开阔了思维;同时,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但要亲自动手寻找合适的工具、材料,还要动脑考虑解决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如何使装置更恰当、合理,如何使产生的现象更清晰、明显,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的思维能力,及判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4、前期操作,训练技能
不论老师还是学生自制的教具,一般制作都比较简易,例如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的简易测力计、杠杆、验电器、电学实验用开关和灯座等,通常都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且可达到人手一个,因而在教学中使用时就不怕弄坏,在课堂与课下都可放心让学生去观察、触摸,甚至拆卸、重装,这样,可训练出学生熟练的实
验技能,然后再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仪器进行实验,学生们有了前期的操作训练,实验时就会少出错,甚至不出错,顺利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其实验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意识
物理教具是用来做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辅助工具。因此,它的制作必须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学理论,即教具必须既能反映出所要学习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理论,而它的制作自身又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把物理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然后在总结经验,检验、检查自制教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不足,通过来回、反复反馈,既应用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用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
同时,在教具制作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废铁片、木材下脚料、用完的一次性针管(注意消毒)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6、自制教具,让物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物理。
自制教具让物理实验更贴近于生活,拉近了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尽可能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简单的、常见的材料做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富有亲切感、新奇感、熟知感,重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赞扬
他们的创造、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好玩、有极强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平时对他们的小制作、小发明多加以鼓励和赞扬,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学合作设计、动手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实验自由度大,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条件,控制实验的进程,深刻感知实验现象。通过课外小实验1还能养成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自制教具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对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广大师生大力开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作用
教解教具
评委老师好!我是11级5班的学生周倩。我制作的教具是两个长方体。用于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教具(1):是用废旧的纸盒做的;长方体框架教具(2):使用废弃的铁丝、网线和橡皮泥做成的。
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比较 教具(1):长方体(实物)的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数一数,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具(2)长方体的框架,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长方体的棱;数一数长方体的顶点。
作用:
1、让学生知道清楚的知道长方体有六个面,并且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2、让学生知道清楚的知道长方体有l2条棱,这12条棱根据长短和方向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平行且长短相同
3、让学生知道清楚的知道长方体有8个顶点。
意义:
1、有趣的彩色的纹理更加把实物直观作用体现的更上一层楼,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氛围。
2、提升了教学效率,使同学们对知识理解更容易,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3、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