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5篇)

时间:2019-05-12 23:2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2005年2月1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多,社会实践的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一些高校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必须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是:(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

5.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实习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6.认真组织军政训练。要把军政训练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使大学生在军政训练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要积极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支持,选派优秀指战员组织指导大学生军政训练。

7.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开设社会调查课程或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每人至少要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8.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高校要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活动。要把大学生志愿者纳入中国青年志愿者规范管理的范畴,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9.大力开展科技发明。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

10.扎实开展勤工助学。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各级政府要广开渠道,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要加强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11.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要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学习参观要突出教育主题,增强教育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四、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

12.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高校要更加主动地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服务的内容,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团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地团组织要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活动所在单位要对大学生的表现作出鉴定。

13.高校要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高校团委要根据计划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在开学初,以团支部、班级等为单位进行总结交流。

五、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14.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15.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对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要在学校教学经费中作出安排,确保人人参加;对“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学校要建立专项经费,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对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大学生自愿参加,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予以一定支持。

16.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高校干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把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17.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定期评选表彰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

六、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

18.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各地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政府财政,给予具体支持。各地宣传部门、文明办、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

19.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定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

20.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站建设,构建社会实践网上工作平台。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深入发展。

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2005年2月1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多,社会实践的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一些高校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必须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是:(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

5.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实习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认真组织军政训练。要把军政训练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使大学生在军政训练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要积极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支持,选派优秀指战员组织指导大学生军政训练。

7.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开设社会调查课程或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每人至少要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8.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高校要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活动。要把大学生志愿者纳入中国青年志愿者规范管理的范畴,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9.大力开展科技发明。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

10.扎实开展勤工助学。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各级政府要广开渠道,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要加强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11.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要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学习参观要突出教育主题,增强教育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四、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

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必须把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12.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高校要更加主动地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服务的内容,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团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地团组织要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活动所在单位要对大学生的表现作出鉴定。

13.高校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高校团委要根据计划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在开学初,以团支部、班级等为单位进行总结交流。

五、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14.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15.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对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要在学校教学经费中作出安排,确保人人参加;对“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学校要建立专项经费,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对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大学生自愿参加,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予以一定支持。

16.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高校干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把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17.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定期评选表彰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

六、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

18.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各地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政府财政,给予具体支持。各地宣传部门、文明办、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19.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定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20.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站建设,构建社会实践网上工作平台。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深入发展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

泰医党字〔2005〕15号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5〕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泰医党字〔2005〕10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理论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德育的有效补充。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其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摆在重要位置,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要求以及广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范围、活动质量、活动成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并重,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坚持全员性、全程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争取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一)强化实践育人意识,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体系。要把教学实践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实践教学部、各院部系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教学实践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实践内容,改进教学实践方法,合理制定教学实践方案,拓宽教学实践范畴,整合教学实践资源,统筹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要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二)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结合所学专业,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或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通过社会调查,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现象,并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团委、社会科学部及各院部系要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方法、过程进行管理与指导,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每学年至少要开展1次社会调查,并写出l篇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三)深入开展“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下乡)和“四进社区”(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各院部系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周密规划安排大学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团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各院部系要会同社会实践活动所在单位对大学生的表现做出鉴定。学期初,以团支部、班级等为单位进行交流总结。通过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形式,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四)大力倡导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五)加强国防教育。利用军训、开设讲座、与驻地部队结对子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锻炼他们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六)继续搞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团委进一步修订《泰山医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章程》,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招募、培训、管理、评选表彰、物质保障机制,初步构建起我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基层实施网络。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唱响“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形成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光荣的积极导向。

(七)切实做好勤工助学工作。尽量多地为大学生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到社会上参加勤工助学。大学生要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增强热爱生活、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八)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要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场馆)、红色旅游胜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学习,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长效机制(一)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管理运行机制 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要有整体规划和计划,并对各年级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求,规定学时学分。广大教师要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与专业教学、实验教学辅助等同对待。要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各门课程所蕴涵的人类文明成果、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科学精神、事物本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逐年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费投入,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健康开展。鼓励各院部系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通过吸纳社会赞助、企事业资助或以有偿服务方式募集活动资金等,多渠道地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各院部系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每个院部系、每个专业都要有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不断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主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主动为实践教学基地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激励机制 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成绩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考评、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择业就业的依据之一。把干部、教师,尤其是青年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情况,作为工作量计算、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作业绩等方面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泰医党字〔2005〕16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精神,结合我校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工作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大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有限、发展不平衡、规模还不够大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二、我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我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推进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三、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气氛,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学校将定期组织社团开展交流活动,评选全校优秀学生社团。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团委要加强工作,把握正确方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各院、部、系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并创造条件,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加强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团委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的情况及其业绩。通过社团骨干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学校将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学校将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以校园内商业步行街为基础建设大学生社团活动基地,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校团委在党委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要在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指导;总务处等后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

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政治领导。校团委和有关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规范完善管理办法。校团委设立社团部并由专人负责社团工作,条件成熟时可成立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由校团委负责指导,社团主要负责人由学生会负责社团工作的同学兼任。校团委要依据本意见修订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评优奖先、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目标和方法。要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有广泛和积极影响的社团,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团组织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工作。要积极探索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刊物与宣传活动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认真研究学生社团之间竞争加剧、学生社团与学生会及其它学生组织的关系处理、学生社团活动个性化和社会化程度增强等问题。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五、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探索评价机制。要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考核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建设。要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

完善激励机制。要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建立研究机制。要以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和骨干为主体构建研究队伍,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学生社团工作的动态信息,总结和把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共广西师范大学委员会、广西师范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桂发[2005]1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好青年大学生,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战略,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对于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的迫切要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必须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时代要求。我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在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单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努力改进。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6、主要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7、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制定和实施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不断完善思想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坚持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积极探索专题式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成果立项工作,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教学研究。抓好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8、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育人效果。开设《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强化教学环节,实行集体备课,进行专题讲授,提高教学质量;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坚持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办好青年学生百场报告会,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作形势政策报告;继续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月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切实增强教育效果。

9、突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科研体制改革等制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不断活跃学术研究氛围,优化学术环境,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重要作用。认真实施“人文强桂”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建设,力争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上不断取得新成果。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活动之中,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武装和培育大学生。要加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使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解释力和说服力。

10、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和导师的育人职责。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维护课堂教学的严肃性。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机制,在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考核等环节中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德育方面的要求;导师不仅要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负责,也要在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和考核、科研训练和科学研究、论文开题和撰写等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导师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的修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四、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科学规划、组织推进、社会运作、项目支撑、特色提升的总体思路,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要载体,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科研推广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的建设,不断丰富基地建设内涵;完善考核机制,将师生参与社会实践作为评奖评优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12、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性,做到大型活动全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院系化、专业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性,着力办好校园文化节、学术科技节、“独秀大讲坛”、“创新杯”等文化活动;进一步规范第二课堂活动,探索制订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激发和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突出校园建设的人文精神,进一步发挥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和校史等校园文化载体的育人作用;借助校庆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励大学生继续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景观建设,以内涵丰富的雕塑、名言警示牌等人文景观营造高尚的人文氛围,促进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1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一步加强独秀网、毕业生就业网、心理咨询网、勤工助学网和助学贷款网等网站、网页的建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平台;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其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加强网络监管工作,做好网上引导和交流,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观。

14、不断强化学生公寓管理。进一步总结、推广团组织进公寓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组织进公寓的有效途径,逐步推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构建教育、管理、服务新平台;以创建“文明寝室”等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生自律组织,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公寓的安全与稳定,把公寓建成生活家园、育人课堂。

15、切实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及心理调试能力;加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咨询网站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为载体,通过个别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行为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辅导员、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员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做实做强。

16、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逐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为辅、以勤工助学为补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国家助学贷款专职工作人员,落实政策,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专门用于支付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和勤工助学;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开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辟校外勤工助学途径,加强勤工助学的管理和内涵拓展;认真总结“福特基金项目”经验,以“志强社”和“金凤计划”等为载体,充分调动贫困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7、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指导到个人的工作目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

五、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8、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按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制定大学生党员发展计划,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努力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课堂、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工程;深入实施“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推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9、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按照依托党建带团建、围绕中心抓团建、拓展服务促团建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思想、队伍和制度建设。以创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和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为契机,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优秀共青团员入党推荐工作;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从事团的工作。

20、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级学生会组织,发挥大学生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1、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社团自我管理、依托单位和指导教师管理、校团委管理相结合的社团三级管理体制;做好对学生社团的规划和审批工作,积极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发展学术科研型社团、努力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进一步建设好“万众爱心学校”,不断拓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的途径。积极探索在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22、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辅导员,同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按照党委的部署,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关工委队伍建设,调动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等“五老”的育人积极性,继续开展关工委的“十个一”(为青年作一次辅导、写一篇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就青少年教育问题作一次专题调查、与青少年进行一次谈心活动、向青少年传授一项文化科学技术、帮助培养一个青年学生入党、写一份教育青少年的工作汇报、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做一件实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一件好事、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献一计策)等活动,为他们开展工作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23、着力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本科生总体上按师生1:200的比例科学合理地配备学生专职辅导员,要确保每个学院配备有研究生辅导员;根据专业特点、学生规模等,从专任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中选聘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的选聘、考核、评比与管理等制度。注重对辅导员骨干的培养,具备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住房条件等待遇给予倾斜政策。

24、努力提高队伍的素质。学校将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紧紧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硕士点等学科平台和专业优势,着力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和学位,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抓好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培训,选好学科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学术团队,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努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5、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校党委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总责,科学制订规划、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校长及其行政系统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和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统抓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副校长、副院长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6、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研究全校学生工作的重大事项,拟定学生工作的重要规章制度,对学院学生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成人教育学院分别是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部门。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本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27、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衔接、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增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各学院也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件。

28、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设立研究基金,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的有份量、有深度、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29、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其结果作为学校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指标和评奖评优的重要内容。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