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

时间:2019-05-12 23: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

第一篇: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

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

昔日只有在科技竞赛上才能见到的机器人,如今已成为我校兴趣课的教具。为了将乐高机器人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我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购买了一批乐高第三代智能机器人EV3,建成乐高机器人工作室,让其成为孩子们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有力载体。

在乐高机器人工作室,三五个同学一桌相互合作组装机器人,学着给机器人进行简单编程并亲手操作了起来,他们手持遥控器上下晃动,机器人便跟着前进、后退、转弯、摇头、发声等动作。原来,这是同学们在文华生老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创意搭建的“双刃搅拌机”、“双刃搅拌机坦克”、“ 闪电尾蝎子”、“机器蛇”、“烈焰火箭炮”、“ 大力士”等机器人,体验着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机器人课堂。下课铃声响了,大家还意犹未尽久久不肯离去,相互讨论着“不同形状的乐高积木,加上可编程的机器 人,简直太神奇了,想怎么„玩‟都可以。”

乐高EV3,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塔辅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等合力打造的丹麦国际知名教育品牌“乐高 LEGO”第三代智能机器人。这一独创性的学习工具将乐高强大的积木式搭建系统、电脑编程和丰富的课堂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机会发挥想象力来设 计自己的机器人,这为学校的传统课程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机器人融入学校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国内机器人教育尚处在起步阶 段。

校长于涛博士认为,适当引导孩子的发展,不断开发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所以,学校着力打造乐高机器人工作室,让孩子们在一个完全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增强获 取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各种综合技能,“培养有见识、有骨气、有担当的中国人”。

我校开展机器人课程,也响应了今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提及“机器人时代”、“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概念的精神,重视科技创新观念的熏陶,创设实践场所,激发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hellorobot】你好,机器人!微信公众号:hellorobot 微信二维码

第二篇:如何激发儿童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的兴趣

《纲要(试行)》突出强调了儿童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克服了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强调通过儿童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儿童自由探索,培养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这是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新要求。坚持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因此,教师需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从周围生活的事物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以及各种实验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求答案,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和喜悦。

培养儿童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它不仅能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能使学习成为快乐之事。科学始于好奇,达尔文年幼时就对昆虫、植物、矿物等感兴趣,他后来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与这种年幼时开始发生的兴趣直接有关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巧妙地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儿童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而操作材料则是儿童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儿童主动探索的热情,能帮助儿童完成探索过程,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中最常借助的就是自然角、科学区、科学发现室和墙饰等,让儿童尝试、探究,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自然角,不仅饲养着孩子们带来的乌龟、蚕宝宝等小动物,而且还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丰富内容。春天到了,就种上各类小植物,养蝌蚪,抓蚂蚁,挖蚯蚓;秋风一吹,就收集种子、果实进行种植,捕捉秋虫;陈列各种贝壳、标本等。此外还准备有动植物的观察记录本,引导儿童随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区域活动中,则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活动材料,以便孩子们操作。如:平面镜、放大镜、望远镜等有关光的游戏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木块、橡皮泥、纸、塑料等有关沉浮的游戏材料;电珠、电池、金属丝、塑料棒和碎纸等有关电的游戏材料;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风车、降落伞、扇子等有关风的各种游戏材料; 投放了各种关于车速与路面,垒高,纸桥等游戏材料;还设有许多“动手玩科学”的试验台,让孩子们在实验的操作中了解各种有趣的科学道理。孩子们百玩不厌,兴趣盎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在科学专用室里设置了标本世界,有趣的哈哈镜,小木工,皮带屋等以及有关光、声、电、力、化学、人体、动植物奥妙等方面的材料,做到丰富多样,富于变化,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更好地引导儿童对身边常见事物与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在墙饰方面,根据教育目标,主题活动,季节特点,布置更新墙饰内容,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图片,画的美丽漂亮的画,剪剪、画画、贴贴的作品布置出来,共同感受着环境与人类的和谐互存关系。

二、创设自主探索活动的机会。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不取决于客体,也不取决于主体,而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人的知识是要对客体作用后方能取得的,是要在操作活动中经过人的大脑抽象方能形成经验。这说明儿童自身的探索活动对儿童的发展相当重要,没有儿童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学习。

新颖、丰富、具有现代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更能开阔儿童的视野,满足儿童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选择的内容既要符合儿童认知水平,更要反映时代信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就特意选择了“有趣的复制”,“我们的好帮手”,“遥控”,“公益广告”等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儿童参与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只有为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给予儿童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的机会,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才能发掘。允许儿童发表自己独特的体验,允许儿童用多种手段来表达。当儿童自主地参与科学活动时,就获得了观察和操作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以及相互关系。教师为儿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向,即向儿童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儿童独立地发现并研究新的问题。

三、注重儿童科学探索的过程。儿童的科学教育过程,其实质就是儿童探索的过程。科学的方法是让儿童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儿童亲自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在探索中发现,而不是静态地、被动地吸收知识。

1、探索中发现。

操作活动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儿童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探索的愿望更加强烈。如“空气在哪里”的寻找活动中,有的儿童用手抓,有的用衣服兜住,有的借助了塑料袋。原本瘪瘪的口袋瞬间就鼓了起来。“哈哈,看呀!我找到了空气!”于是,他们高兴地寻找和发现,教室里有空气,花园里有空气,大树下、花坛边有空气,到处都充满了空气。他们明白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但它确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又如在平时饲养角里,他们发现可爱的蚂蚁在蚂蚁工房里分工、挖洞;蚯蚓的钻土本领能力很强;同样的种子,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它们的生长也会不同;几颗小豆子的根居然可以将硬硬的蛋壳顶破掉,都是因为根的生长……在发现问题后,他们还会自己去百科全书和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再带来和同伴分享交流。这些全因他们觉得自己在发现,在获得。

2、在操作中交流。

在儿童探索过程中,要鼓励儿童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开拓思路,启发联想,将自己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共同学习。如活动“转动”中,孩子们一边尝试着将身边各种物品进行转动的同时,一边就得出了相关的经验——转动和力有关,可以用拧、搓、甩等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同样的物体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转动它,风车还能用嘴吹,人带着风车跑动以及用手拨动的方法。经验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着,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从而更辩证和科学得获得转动的相关经验。

四、营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是主体,而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儿童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材料,在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里,心理上有了安全感,能使他们无拘无束的集中精力探索和发现。

其次,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探索活动之源,儿童真正的转动探 索是从有了疑问并寻找答案开始的。对于他们五花八门的提问,不能胡乱的解释搪塞,不能一口回绝,而应该耐心地回答并引导他们探索和参与活动,通过自己的操作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少做权威,少给预定结论,少追求纪律的统一。如“影子有多长“的活动中,孩子们就在测量的工具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的使用绳子,有的使用画纸,有的则用上了书包里的笔。在最后的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得到了两个共同经验,一是影子会随着光照而变化,二就是不论用什么工具,都是用了首尾相接的方法,但这些测量结果都未必精确,测量的最佳工具应该使用尺。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论孩子们的举动有多荒唐,多可笑,但只要是安全的,都应该给与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和理解。

另外教师要用自己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来感染孩子,启发性地引导他们操作和思考。对于爱提问的孩子们要有耐心,要认真、正确地解答;对于把材料“弄坏”的孩子,不要急于训斥,而是要弄清“来龙去脉”,引导他们纠正和掌握方法,甚至在某些科学意义上给予支持,以免挫伤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科学探索本身就难免失败,而正确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成功才会更加珍贵和让人兴奋。

五、培养儿童坚持探索的精神。

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坚持和不懈,才能获得成功。教师不仅要在儿童成功时给予表扬,更要在他们遭遇失败时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和练习,让他们懂得通过不断地尝试,最后一定会获得成功,从而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坚持的良好意志品质。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时间和伙伴等都可以由儿童自由选择。在淡化成人的权威后,孩子们就能放开手脚自由的做,自由的想自由的创造。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孩子,可以怎么去做,怎么去想,怎么去发现,不必一味的追求结果。如在“落体”活动的结尾部分,我就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纸,谁能和同伴的纸的落下样子不同呢?”简单的问题,孩子们似乎没有什么更多的办法。此时,我仍然不动声色的继续鼓励他们,同时观察着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捕捉他们的精彩瞬间。当发现一个孩子的方法有些突破了,我故意夸大地介绍给其余的同伴,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不一会儿,他们的思路好像泉涌一样被打开了,各种有意思的方法也在陆续地被发现和尝试,最后终于在交流中获得了许多相关的经验。那一刻,正是教师的耐心等待、敏锐捕捉和孩子 们的坚持和大胆尝试,造就了活动最后的精彩。

六、重视群体中的个体差异。

儿童的发展不仅存在年龄的差异,而且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前者,我们较容易注意到,但对于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发展水平差异则容易被忽略。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能力有强有弱,发现的内容有多有少,但只要是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提高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如认识“沉浮”活动中,一个不爱动手、碰到问题常常哭鼻子的小女孩很有兴趣地摆弄着物品,最后在交流中仅能说出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底下。虽然好多孩子已经开始着手尝试新的挑战“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而她才刚刚起步。但这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了,周围的同伴都为她感到高兴。又如“找影子”的游戏,对能力强的孩子,则向他们提出:“什么时间的影子最长?什么时间的影子最短?”而能力弱的孩子则帮助他们进行影子的寻找和发现,让他们以感受为主。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均等的探索机会和表现,满足了各自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体会和经验。

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他们发现着身边的科学,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对科学充满了好奇。而教师正确地引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将会让更多的孩子都成为科学的朋友。

第三篇:激发兴趣教学双赢

激发兴趣教学双赢

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

[论文摘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喜爱语文,就会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激趣熏陶竞优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涨。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点尝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起到悄无声息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模仿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并适时、适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这样不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使他们耳闻濡目染,无形之中感受、体会到语文其乐无穷,明白学语文要日积月累,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开始,并慢慢地喜爱上她。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优比赛,所以我在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十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竞赛成绩月月轮换。把学生的预习质量、写字效果、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课外积累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首先是要深钻教材。教师要细细研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课文结构和表达方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的表演欲极强,在教学文言文《学弈》的时候,分别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自告奋勇抢着上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语调乃至性格特征在表演中得到充分表现,变得具体可感,从而

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语文成绩当然参差不齐。要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老师就要平等对待,提出不同要求。我们对好学生不能骄惯,要求精益求精,比如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更难的作业,抽出时间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既不让他们变成“小书呆子”,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每次少布置作业或布置较简单的作业,让他们慢慢找回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人为拔高,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达到逐步转化。

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从而,顺利实现教学双赢。

第四篇: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上课时很难静下心来听课,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开始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枯燥无味,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学习内容。但要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兴趣呢,我认为方法有很多:

一、运用合理的导语,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要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言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上课我先给学生猜了一个关于乌鸦的谜语。学生对猜谜语都有很大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促使了学生积极动脑。接着我顺势导入,“可是今天小乌鸦遇到了一点困难,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这样学生都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保持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孩子们一打开书本就会被吸引,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教师提出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什么,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可大了,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接着让学生模仿图上大公鸡打鸣,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争相模仿,老师再正音,通过有趣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轻松的,也是愉快的。

三、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做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心”字时,有些同学总写不好“卧钩”这个笔画,放不对三点的位置,我就和大家一起合作,编了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口锅子炒豆子,一共炒了三颗豆,两颗掉在锅两边,一颗左来,一颗右,还有一颗在中间。如此形象生动的儿歌,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创作,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牢记这个字的正确位置,不会再写错了。此时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谁的写字姿势正确,谁的字有进步,谁能坚持一笔一画把字写端正,我都会及时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对于一些写字写得稍差的学生,更是一发现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其他学生听了马上会更认真写字。而有些学生即使他的字达不到优,但他认真写了,有进步了,我都鼓励他们,给他们打优。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得到了提高,写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炼的顺口溜唤起学生的倾听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当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时,把学生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些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例如:“铃声响,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有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

(二)以趣味、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采用一些趣味、幽默的语言。例如,有时当我范写生字时,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我就停下一会儿,当学生都安静地看向我时,我就说:“老师怎么总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呢,看来我们班好像飞来了一些小蜜蜂来给大家捣乱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吧!”这样说着,学生便都闭上了嘴巴,认真地听讲了。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新形势,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江苏】

第五篇:创新国画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国画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国画教学应以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为基础,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有趣的内容与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中,我时常选择一些有趣的国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把一些国画大师刻苦学画的经历和绘画作品中的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介绍给学生,阐释作品表达的情感和展现的构图等,并搜集有关的动画片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引导学生把欣赏到的感兴趣的画,改画成自己的作品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做示范,降低难度,让学生先分析,再绘画,由画面效果判断需要运用的笔墨方式,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和笔法表现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和构图美。

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北京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中心,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如泥人、面塑、风筝、剪纸、皮影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可以给国画提供很多的创作素材,最重要的是这些形象易于让学生接受且喜欢,有着极大的开发与利用空间。

例如:五年级美术课《偶戏》。课前,我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偶戏的历史、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课上的导入部分,我请学生欣赏民乐,享受过年的气氛,然后引入对偶人的知识介绍。接着,我出示了一幅平面的水墨作品和一个由水墨作品制作的偶人形象,用宣纸和棉花制作偶人的头部,表现出人脸部的皮肤质感,还做了飘逸且具有质感的古代人的服装。学生们在实践中,既练习了手工的制作方法,又练习了国画中的人物创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又知道了一种制作偶人的材料。整个过程我都结合国画,认真准备,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热情。

如美术第十一册第一课《凝固的音乐》,教材安排了一些中外著名的建筑欣赏。第一课时,我以教材为中心,安排欣赏中外经典建筑。第二课时,我安排了写生,在校园里让学生用国画的方式绘画现代建筑。当他们看到运用传统的笔墨形式表现的现代的建筑别有一番风味时,非常兴奋。

同时,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美术馆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国画大师的笔墨韵味,以及国画“借物抒情”的特点。分析、欣赏大师的作品后,学生们很快把近景、中景、远景的表现方法以及聚散关系等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用盐、胶、矾、各种笔、石头、树叶、麻布、砖头等这些学生生活中容易找到的物品,采用拓印、对印等方法表现出各种机理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这种表现形式既能展现出水墨的独特性,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二者的结合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除了采用不同形状的纸张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外,还可以把学生“不完整”的作品,进行再次组合。在学生“不完整”的作品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剪下满意的地方,根据不同的形状、笔墨拼贴出字或图形,组合出一幅崭新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形式有很强的装饰性,带给学生很多惊喜,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继承传统艺术瑰宝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这也是我们国画教学的根本目的。

编辑 吴君

下载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机器人教学 激发探索创新兴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石鼓小学黄荣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大悟县河口镇中学汪攀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浓厚的......

    关于激发幼儿户外运动兴趣的创新探讨(本站推荐)

    关于激发幼儿户外运动兴趣的创新探讨旬邑县第二幼儿园赵会琴【摘要】本文主要从运动器材的选择、运动情景的趣味设置以及运动机会的提供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激发幼儿户外运动兴......

    《b__p__m__f》教学设计(兴趣激发)

    《b p m f》教学设计(兴趣激发)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1.教读......

    开展活动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活动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目标。”新一轮课改更使“活动式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与迫切。......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

    萧山中学 沈 燕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 激趣之导语篇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导语若能导得有趣,入得得法,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

    激发学生兴趣范文大全

    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了范老师在1A module 3 unit 1 In the classroom的精彩教学片断,关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谈谈我的心得。 范老师......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情趣、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似春风、恰春雨,吹拂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