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关键
教学经验演讲稿
兴趣的激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强烈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从保持并发展学生的兴趣出发,让趣味性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始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思维的营养,是学习的动力。事实上,对知识的学习只有孩子们感兴趣,他才会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思考。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出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能否成功引出,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因此,新课的导入是很关键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
比如教学从网络中下载软件一课时,教材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这样,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用说兴趣了,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一知识点感
教学经验演讲稿
兴趣,我进行了以下设计:新课一开始,我在网上找到一首好听的歌,播放给同学们听,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他们感到很奇妙、很有趣,也很想用自己面前的电脑来听歌,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这样就自然地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寓趣于问,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引起学生创新寻因的兴趣,以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我发现“文件夹”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教学中我打开以我姓名命名的文件夹给学生观察后说:“你们平时写过不少习作,你们可想把它放进自己的文件夹里?”学生因为都想在电脑里留下自己的文件夹,因而当问题一提出,他们的兴趣来了,学起来就很认真。
三、借助游戏,激发兴趣
儿童天性爱玩,特别喜好电脑游戏,如:学生在玩电脑中自带的纸牌、扫雷等游戏时,既开发了智力,又训练了操纵鼠标的技能。指法练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而让他们在《金山打字通》或《打字高手》软件的游戏中边玩边练时,学生的状态就大不一样,他们热情高昂,都想胜过电脑,很快 2
教学经验演讲稿
同学们都掌握了正确的指法。
电脑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玩一玩游戏,何乐而不为呢?
四、开展轻松愉快的教学,延续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并非就完事大吉了。随着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深入,理论性知识逐渐加强,操作难度地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随时可能磨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想办法延续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利用演示操作、合作学习等形式,开展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不断学习与探索。
我想,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如果不喜欢,那就什么也谈不上。计算机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兴趣的萌芽,我们应该以此为起点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孩子们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这样,孩子们学好信息技术课也就不再感到困难了,就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吧!
第二篇: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新教材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14~115页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根据教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选出六个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每个学生喜欢哪个活动就参加哪个,活动完毕,我马上提出问题:“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活动人数最多的组比活动人数最少的组多多少人?”立刻,学生的注意力由玩转移到了思考问题上。教室里开始互相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接着我又问:“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能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统计,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了基础。
又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位置”这一节课也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排座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票按号就坐,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一节课学生们的兴趣也很浓厚。第7页“布置房间”这一题,我根据素材,把这幅图设计成活动画面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摆放,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怎样布置的房间,在这里既使学生明确了方位,又体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在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中,感受数学的美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打开实验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美丽的童话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第6、7页小兔盖房子,第14、15页野生动物园,一年级下册第20页热闹的小河边,第41页小熊的一家,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欣赏这些有趣、美丽的画面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去创作画,从画中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一年级下学期讲过“找规律”这一单元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画画的任务,要求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画出一幅画,要体现出有规律的美,并且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二天,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低估,《金色的秋天》中向日葵在阳光下有规律地昂首而立,《丰收的果园》中一棵棵苹果树、梨树像哨兵似的排列着,河里的小鱼俏皮地吐着水泡也是那么的有规律„„这些都证明孩子已经有了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教材编排了一些数学游戏:如一年级上册第13页的“比长短”,第19页的“猜数”,一年级下册第44页的“估一估,猜一猜”,等等。一年级上册第13页的“比长短”,通过猜铅笔的长短,使学生明白在比长短时,要注意各种不同的情况。教学第19页的“猜数”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个玻璃球,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材的启发下,我多次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如教学“猜数”,我先在卡片上写上45,然后告诉大家:“我写的数个位上是6前面的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猜猜我写的数是几?”这样的游戏丰富多彩,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第13页“谁摸得高,谁摆得高”,第113页“用相同的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年级下册中第26页“夺红旗”等游戏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当然,教师在组织比赛时,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比赛完就了事,那么长才干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提高,易产生自卑感。
我们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助学习。学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学知识的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级下册配套的学具袋中有一副扑克牌。为了发挥这副扑克牌的最大作用,让这副扑克牌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我主要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形式,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一人记录。比赛的学生每人抽两张或三张牌做加、减法或连加、连减,看看谁的数据大。学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做抽牌比大小游戏,我们常常活动一节课,课中,学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题,练了多少比大小,这比让他们单纯做题有趣也有效得多。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们教师所要追寻的目标。
第三篇: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拉提镇中学 赵军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搞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条件。甚至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兴趣
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好奇心强。我们上第一节课时,要充分利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来。引言是物理课堂的开篇,上好引言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就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让全班或者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一开始出现一个爱好物理的好势头。在授课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遵循三条原则:
1、不讲学生可以看得懂的内容。
2、给学生进行必要思考的机会。
3、适时地进行必要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
注意从三方面努力:
1、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
2、让学生通过感知,讨论、探索,帮助他们解惑释疑,获得知识。
3、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方法。
采用“读、做、练”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教学。
“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引言这一节,让学生带着“物理学研究什么?”、“物理学有什么用途?”、“怎样学好物理学”等问题来阅读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就是做实验,上好引言一课,做好试验是关键。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外,教师要多准备几个精彩的实验。如“吹肥皂泡”、“烧瓶吞鸡蛋”、“自制潜水艇”、“离心轨道”等等。我边讲边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练”——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几个小实验,如“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可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纸屑“惯性试验”,把笔帽立在纸条上,然后迅速抽去纸条而笔帽不倒,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更加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一开始接触物理就喜欢上物理了。
二、加强实验、培养兴趣
观察实验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组织安排好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实验可分为四类,下面就如何做好这四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类是根据大纲规定编写的学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我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分组实验方法,克服了大多数女生没有动手实验的习惯和兴趣。促使女生自己动手,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类是穿插在各节课文的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老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如在处理“把船上的石头放入水面,液面如何变化”一题时,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一眼就看出“液面下降”这一现象,然后在从理论上阐述“下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或两个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所能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对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三、以情感人,稳定兴趣
除了在教学中用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外,我认为教师的情感对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热爱本学科的感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培养,也要靠熏陶和感染,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同一个班的学生因智力水平、家庭环境、认识结构等差别,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抓紧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情感因素,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往往用“你回答的很好!”、“你回答得真棒!”、“好极了!”等语言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稳定学习兴趣。很多差生学习无力的兴趣更加浓厚,成绩逐步上升。
四、鼓励竞争、增加兴趣
“争强好胜”是中学生又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鼓励竞争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整节课中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课中,我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定量的素质训练题。正确率高的为优胜组。对学生的小实验或小制作效果明显。制作合理的在班里展示,好的还收集到实验室里展示。这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物理兴趣倍增。
五、感受成功,形成兴趣
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没肿成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就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当学生想独立的探索某一知识时,我注意给予鼓励。学生有问题时,我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我觉得一旦获得成功,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对物理产生兴趣。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特别是自卑泄气时,我及时给予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在摘到果子,使学生走向成功。而一次成功所产生的兴趣,又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形成成功——兴趣——再成功——再兴趣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稳定浓厚的兴趣。
发表于2009年人民教师第5期下半月刊
第四篇: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 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 , 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 ,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搞好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条件。甚至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就自已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兴趣
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 , 学生好奇心强。我们上第一课时 , 要充分利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来。引言是物理课堂的开篇 , 上好引言课 , 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就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 让全班或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一开始出现一个爱学物理的好势头。在授课过程中 , 我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 遵循三条原则 : 1.不讲学生可以看得懂的内容。2.给学生进行必要思考的机会。
3.适时地进行必要讲解和引导 , 避免放任自流。
注意从三方面努力 : 1.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启发学生思维。
2.让学生通过感知 , 讨论、探索,帮助他们解惑释疑 , 获得知识。
3.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方法。
采用“读、做、练 ” 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教学。“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引言这一节 , 让学生带着 “ 物理学研究什么 ?”、“物理学有什么用途 ?”、“怎样学好物理学 ” 等问题来阅读教材 ,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做 ” ——就是做实验 , 上好引言一课 , 做好试验是关键。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外 , 教师要多准备几个精彩的实验。如 “ 吹肥皂泡 ”、“ 烧瓶吞鸡蛋 ”、“自制潜水艇 ”、“离心轨道 ” 等等。我边讲边实验 ,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练 ”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几个小实验 , 如 “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 实验 , 可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纸屑 “ 贯性实验 ”, 把笔帽立在纸条上 , 然后迅速抽去纸条而笔帽不倒 , 这样学生通过自已实验更加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 使他们一开始接触物理就喜欢上物理了。
二、加强实验 , 培养兴趣
观察实验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 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组织安排好物理实验 ,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实验可分为四类 , 下面就如何做好这四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自已的作法。
第一类是根据大纲规定编写的学生实验 ,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我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分组实验方法 , 克服了大多数女生没有动手实验的习惯和兴趣 , 促使女生自已动手 , 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类是穿插在各节课文的实验 , 即教师演示实验。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 , 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 ,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 我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老师从理论上说明了 , 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如在处理 “ 把船上的石块放入水中 , 液面如何变化 ” 一题时 , 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一眼就看出“液面下降 ” 这一现象 , 然后再从理论上阐述 “ 下降 ”,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或两个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已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 , 对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 , 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 ,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 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三、以情感人 , 稳定兴趣
除了在教学中用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外 , 我认为教师的情感对稳定学生的学生兴趣 , 产生热爱本学科的感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培养 , 也要靠熏陶和感染 , 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同一个班的学生因智力水平, 家庭环境 , 认识结构等差别 , 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不同 , 因此 , 在教学中往往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 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必须抓紧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教学中 , 我特别注意运用情感因素 , 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答对了 , 我往往用 “ 你回答的很好!”、“你回答得真棒!”、“好极了!” 等语言给予热情鼓励 , 使他们树立信心 , 稳定学习兴趣。很多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浓厚 , 成绩逐步上升。
四、鼓励竞争 , 增加兴趣
“ 争强好胜 ” 是中学生又一心理特征 , 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鼓励竞争的手段 ,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使他们在整节课中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课中 , 我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定量的素质训练题。正确率高的为优胜组。对学生的小实验或小制做效果明显。制做合理的在班里展示 , 好的还收集到实验室里展示。这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 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 学习物理兴趣倍增。
五、感受成功 , 形成兴趣
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 ,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就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很成功。当学生想独立地探索某一知识时 , 我注意给予鼓励。学生有问题时 , 我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 而是启发他们思考 , 引导他们自已得出正确答案。我觉得一旦获得成功 , 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对物理产生兴趣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 特别是自卑泄气时 , 我及时给予点拨、诱导 , 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 使学生走向成功。而一次成功所产生的兴趣 , 又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 , 形成成功——兴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 , 从而形成稳定浓厚的兴趣。
第五篇: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石鼓小学
黄荣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我们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摆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培养儿童的创新欲望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和欲望。而这种兴趣则需要师长的鼓励,增强其信心,从而才能促使儿童创作出充满童真童趣的创造性作品,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展现。因此对待儿童的创作,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给予肯定和适当的指导,使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豪,少一分失望和灰心。有的家长和教师不了解儿童的特征,一味强调孩子每画一张画,都必须很像,只要有一点不像就会受到指责,这儿不对,那儿不对,总是不满意,儿童的兴趣没有了,热情减少了,艺术生命在于创新,这样怎样能创新呢?
1、激发学生认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安排教学程序,激发兴趣,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而且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比如:在教四年级的《雕萝卜》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拿出几个雕好的萝卜,让同学们观察,“呀!多么有趣的雕刻啊!”同学们都很惊奇,于是我让他们猜一猜是用什么做的?原来是普通的萝卜,红皮白肉,青皮红心,雕出来是那么妙趣横生,色彩鲜明。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急于尝试,我便启发孩子们,如果你来雕刻,你准备雕什么?同学们互相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了想法,再进行制作。这样,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兴趣。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造主要是在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与自己的兴趣相匹配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例如指导孩子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用蜡笔,后来再让学生用油画棒,再后来又用水彩、水粉,每一种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的绘画越来越活,创造性也随着不断地发挥。再如我在教小朋友画《美丽的鱼》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拿出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其中有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鱼。“同学们想不想真正的看一下小鱼在水中无拘无束的游泳?”随之,我便端出一鱼缸放在讲台上,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鱼,孩子们瞪大眼睛观察,这时我便说出要求:同学们大胆进行简化夸张,让你们笔下的小鱼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了认真观察,对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发生了兴趣。于是,想象力丰富,又新颖,奇特又美丽的鱼便出现了。
3、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我们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科学界里,大家知道有个大发明家叫爱迪生,他小时候看到母鸡在孵蛋,自已也跟母鸡一样趴在一个鸡蛋上,他这种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使他一步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艺术和科学发明一样,需要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如有效地运用智力玩具、七巧板拼图、彩色木块拼图等以此来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孩子们易产生“画画好玩”心理,有利于孩子想像力的培养。同样,不断的变化教学形式,则更会令小朋友大开眼界、热情倍增,比如,室外写生教学,采用做游戏、讲故事、听音乐等形式辅助教学。通过实践,孩子们的作品更具灵性,绘画语言也丰富多样、极具个性。
4、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为启发孩子们的绘画灵感,使他们的绘画热情在一堂课中自始至终得以保持,对儿童适时进行一些物质激励。在教学中,制作孩子们喜爱的卡通画(如孙悟空、美少女战士、宇宙英雄奥特曼等),盖上学校印章,写上硕大的奖字,要求孩子们给涂上色彩。这样,孩子既受到表扬,又多了一次涂色练习,一举两得,孩子们亦兴奋不已,绘画热情高涨。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技能靠过多的临摹,尤其是简笔画教学,造成了儿童绘画的公式化,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儿童的稚趣、童真被死板与茫然替代,想像逐渐枯萎。而画画则需要一次次的求新求异,让思维不息地跳跃,持能不断地灵变,才能有充满个性色彩的作品产生。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去正确在启发引导,使儿童在绘画创作中让个性得到最好的发挥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怎样去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爱护他们“自我意识”的流露,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随意发挥,自由创作。不管他们想得多离奇,让他们画自己所知、所感、所想,切勿用成人的框框套着他们,束缚他们异想天开的天性,羁绊他们丰富的想像,抑制其灵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多感才能多知。孩子生活的空间太小,小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这是传统教育所造成弊端。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我们应当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面对真花,真草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带学生去公园、去码头写生,让他们与社会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样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面对大自然,面对社会,在接触中,既丰富了他们的广博知识,对他们进一步创造绘画 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教《房屋》一课时,让学生去写生,在写生过程中注意把繁杂的事物概括成简练的画面,如果完全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注意观察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的方式,减去不能入画的部分,去粗取精,创造出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一件件艺术品便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在教五年级《我设计的鞋》时,我便让学生用废纸盒、易拉罐、纸条、粘土等材料来制作,大胆地想象,设计出具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的鞋。最后,我在班上开了一个鞋子展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这一课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学们不仅动手,还要动脑构思,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还应注意保护儿童的独特的个性,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儿童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近日看到一幅漫画,画的是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叶子,全班的学生照着老师的画依葫芦画瓢,其中有一学生画了一只虫子把叶子吃了一大半,正被老师叫到一边训斥着。在这幅漫画上,可以看出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地以“像不像”为标准来要求自已。用统一标准培训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自信心。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种重复他人、扼杀创造的教育,一种与科学创新精神背道而驰的教育。作为美术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到:注意每位儿童独特的感受和表现,保护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创造性正是由此产生的,如果小时候本来能够很敏锐地表达自已的观察结果,却总是被别人指正,那他就不再相信自已所看到、想到或感觉到的事物,而是想方设法说出别人想要听的话。孩子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好奇心也全被磨灭殆尽了,那么,下一代的爱因斯坦和牛顿哪里去找呢?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笔下的世界,总蕴含着大胆的想像,他们敢想成人之不敢想,敢画成人之不敢画,正是想像才使孩子获得了绘画中灵感。在儿童的头脑中,太阳被想像成和蔼的老爷爷,小鸟是蓝色,海洋是玫瑰色等,把许多形象都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他们通过想像来描绘客观事物,不仅提高了造型与配色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审美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和表现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如教“曲线运用”,我画了一条蛇,大部分同学都模仿范画来画,突然有位同学告状:“老师,他的蛇画的不好,画了一个带翅膀,有轮子的蛇。”同学们都笑起来,这时,我并没有指责那位同学,而是让他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他说:“我想蛇只能在地上走,我画了翅膀,它就能上天,像飞机一样,带轮子是在地上像小汽车,我的蛇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地上跑。”他的创作打破了蛇本身的形体,大胆探索、大胆设想,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便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不束缚孩子们思维的随意张扬,鼓励他们去展开想像的翅膀,我们应及时把那些迸发智慧火花的佳作展示给其他小朋友借鉴,就其中的闪光点(或独特想法、创意,或是技法上的东西)作深入浅出的点评。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相互影响、相互启迪。教师若作出“期待佳作出现”的意向,孩子们会更加乐意去想像、丰富画面。如在画《太阳》时,学生们充分想象,有的把它画成一位仁慈、博爱的妈妈,有的孩子画了四季的太阳,春天他们联想到绿叶、鲜花、微风等,夏天他们联想到针、刺,秋天,有的同学画了丰收的场面,用收获来表现太阳,冬天,用寒风刺骨、结冰、雪花来表现。这都是孩子们创造能力的表现。在艺术的天地中,他们自由地发挥,自由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陶先生的话告诫我们:在教学中要勇于发掘孩子们思维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2015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