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查报告11.9

时间:2019-05-12 03: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查报告11.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查报告11.9》。

第一篇:2013年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查报告11.9

2013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项目单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填 报 人 张百胜 填报时间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财政厅 教育厅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目录

一、学院概况---------------------------1

二、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进展情况---------------------1

四、项目实施后的成效---------------2

五、今后努力方向---------------------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一、学院概况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2001年,为国务院确定的“商丘市地方政府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主体院校,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院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重要的铁路、公路、民航等综合性交通枢纽,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商丘市,位于商丘市睢阳区神火大道566号。

学院位于商丘市区的南部,占地1,743亩,建筑面积57万㎡,固定资产总值7.67亿元。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能同时容纳15000人在校学习和生活,办学实力较为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1096人,其中,专任教师681人。学院目前有14个教学系(院)、1个成人教育学院。开设有软件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电子商务、广告设计与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建筑工程技术等62个专业。学院面向河南省及全国部分省(市)招生,高职在校生15940人。

二、项目概况

为贯彻落实《河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7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3年度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13〕55号)精神,持续实施项目带动,扩大培训能力,提升培训质量,促进稳定就业,结合近年来项目建设情况,我院成功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财政厅500万元,市财政厅5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500万元。

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主要包括五个专业的基地建设,分别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三、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实施以来,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 心和支持下,学院按照要求,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当前,学校在基础建设规模大,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资金使用重点向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倾斜,优先安排2013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实训设备设施的采购,并按照相关要求,与省、市财政支持资金1:1;1的比例投入配套资金,目前,该项目已投资900.846万元,占整个项目资金总投入的60%以上。其中省财政资金2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650.846万元,整个项目已经采购机电、建筑、汽修、计算机等四大类设备共计2099台套。目前,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已完成验收。

四、项目实施后的成效

2013年全民技能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实施后,大大改善了我院的办学条件,截止目前,提升了办学水平,强化了优势专业,扩大了培训规模,创新了培训模式。

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我院已建成269个能够充分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和流程,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考核体系比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场所;学院实验实训设备进一步增加和更新,形成“校内与校外呼应,生产与实习结合,实训与产品同步,教学与服务统一”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可靠的条件保障。

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人才激励制度及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制度。积极培养现有师资,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量聘请了来自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我院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形成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数量结构合理,全部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都具有“双师”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达到全国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

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我院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实用职业技术培训,截至2013年底我院每年可开展各类培训20000人次。并通过已经建成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在职职工、转岗职工等人员提供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充分利用重点建设专业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途径,积极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逐 步扩大外省市招生比例,为河南省、豫鲁苏皖结合部、西部地区培养技能型人才。实施与西部地区的对口援助工程,开展管理干部、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挂职交流,派遣专业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参与对口院校专业建设和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

五、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将以此次检查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该项目的运作和管理工作,保证建设项目有序进行,使其真正发挥好建设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并不断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整改,形成合力,达到提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服务,为本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目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符合《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2013年度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职业[2013]44号文件要求,可申请第二批建设资金。

特此报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2014-11-09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本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及形成原因,重点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作好公司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转型、职业再教育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人员。他们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树立的“大国工匠”典型还是制造产业高端人才供求矛盾均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大国重器、工匠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不断地激发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本公司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员工706人,其中,管理人员68人,占员工总数的9.6%。硕士6人,本科275人,专科202 人;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46人;人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专业覆盖管理、财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包装设计等领域。

公司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3人,中层管理人员23人,基层管理人员42人;硕士0人,本科44人,专科20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均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历,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

(二)高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

2011年至2014年间厂部员工回流主业或子弟考入总厂,新进员工文化程度较高但专业不对口。受招聘渠道和招聘政策限制,近十年来对外招聘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近五年关键技术岗位又有7名技术人员临近退休。由于各种原因,通过对外招聘入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 重相继离职,一定程度影响相关岗位工作的开展,尤其近期时值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关键环节,而材料理化分析员的离职造成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定工作的被动,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归总和交接短时期无法完成。此类现象凸显我司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急需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弥补公司转型发展外部市场技术力量的不足。

2.关于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不完善的问题

公司现有岗位体系是2011年由管理咨询公司根据公司现状设计,分为管理岗、技术岗、工人岗。经过快速发展,现有岗位体系已不能适应员工职业生涯通道的发展。由于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缺乏横向和多重职业通道,造成部分员工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公司七期技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引进,对从业者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诱因。建立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促进企业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二.如何做好本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准确定位职业再教育重要地位

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树立科学的职业再教育理念,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和谐氛围。加强对公司技术人才的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培训项目比例。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在培训师资方面内部兼职讲师和外聘师资同时启用,优势互补。在专家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下,逐步引导技术工人建立起正确的职业再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方法。

(二)做好职业再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

按照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职业再教育的专业、开设相应培训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专业的选择和课程设置与公司转型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公司转型发展的调整、技术进步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公司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 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培训课程设置,满足职业再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体系。

(三)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特殊之处是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需偏重实践环节的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点:

1、积极开展与教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交流。双方建立完备的双向交流机制,涵盖了从基础教学到科研创新不同层面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2、将请进来面授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公司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习,消除知识盲点,提升技能水平,满足操作需求。为此,公司应在现场写实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结合生产经营情况分批组织实施。基本原则是:优先考虑公司内部师资力量,在没有相应内部师资的条件下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专业技能高校、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力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加强与政府部门工作上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各项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公司高技术人才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宣贯政策信息,受理员工政策咨询,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申报,审核推荐材料,按时完成向上级部门推荐或申报工作。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搭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专长的职业平台

根据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我司转型发展对职业化团队建设的要求,需培养一批核心技术人才队伍,为激励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打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如可设置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总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从高级工程师就可以销售中层副职待遇,副总工享受忠诚正职待遇,总工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从职业层级上打通现有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打造属于我司的核心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团队。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公司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上下齐心努力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的人才,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企业转型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蔡丽娟 殷忠祥 参考文献:

1、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3、《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本站推荐)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距,特别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桥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

2、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目前,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已经出现“断层”。据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青年高级技能人才短缺,46岁以上的高级技师占总数的40%多。

3、从劳动力的供给需求看,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人才市场信息反馈表明: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一边是高技能人才的极度紧缺。很多企业以6000—8000元的月薪都招不到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4、后备技能人才供应不足。

种种事实说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的瓶颈。

二、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的原因

高技能人才之“荒”不仅凸显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重学历,轻能力等价值评价的错位,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已超过2万所,年培训能力近1000万人,但真正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仅300所。同时,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数量不足,而且,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还存在诸如下列问题:

1、培训方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

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

3、政府部门还未能就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起完善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4、各种独立的人才培养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还没有全面引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等等。

三、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呼唤高技能人才。现实的需要,人才的短缺,给我们提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课题。

可喜的是,目前,上至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至全社会,都日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对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和各地区、各行业已经一方面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另一方面,正逐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全社会正在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

目前,在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来完成的。因此,下面本人将具体就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论述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要对职业教育有着正确的定位,要树立起科学的现代职教理念,并不断熟练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与方法。因为这些人员基本是受传统普通教育培养出来的(我国目前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机构少而又少,且不成体系),很多人更是曾经长期从事普通教 育工作。因此,他们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管理行为,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些方法、理念带入职教工作当中。这就很难适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教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要加强对从事职教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的开展。从而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教学理念,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方法。

其次,要做好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来进行。因此,按照未来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根本的办学宗旨。但是,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产业化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职业技术院校就要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本机构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 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再次,要加大院校科研工作力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各级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结构必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这种调整均必须以科技研究为后盾。职业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们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科技研究的主力军。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是提高教师科技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最后,要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的最大之处,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必须加大实践环节的培训。其主要途径,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1、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力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实验实训室,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并指定专职教师,负责教学管理,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能及时得到实践的锻炼。

2、要努力发展校办经济实体,尝试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发展校办经济实体,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校的经济收益,从而充实学校总体实力,近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则为教师的进修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提供了不同于实验实训室的,真实的教学基地。而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应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教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广大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不断借鉴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学校、企业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能培训岗位。因为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在一线生产中,既要从事现有产品的生产,又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还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如果单凭在学校里的学习和实践,是很难熟练掌握具体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而学生在校外企业中,通过顶岗实践,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及时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更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掌握高技能的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成城《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教育研究1999.3

2、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3、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4、《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四篇: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劳社保函〔2008〕2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司在全省职工培育培训及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所起的作用及全省道路运输企业亟需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层次的要求,今后为道路运输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示范和经验,特制定本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以集团公司新的战略目标为前提,以提升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继续抓好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集团公司全系统职业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发挥集团公司技校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优势,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势的拔尖技术工人,提高集团公司汽车驾驶队伍和汽车维修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劳动力资源保证。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实施集团公司技校和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结合道路运输行业特点,充分办好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同时增强 集团公司技校培训基地和企业培训基地的生命力,使技术工人培训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更好地为集团公司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三、建立示范基地的组织形式

构筑以集团公司为主导,以企业培训基地和集团公司技校培训基地为主体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全系统高级技工培训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系统的中长期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集团公司技校是集团公司开展培训工作的基地,负责实施具体的培训项目。培训重点是高级技能人才。除此之外,集团公司技校要参与培训规划的制定、预测、指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提供教育培训市场的中介服务,沟通全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信息。

企业培训基地和技校培训基地是培养高级工的主体。企业培训基地要加强基地建设,实施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并围绕本单位的需求开展好自主培训。同时,在业务上要接受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适应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培养的要求,满足企业多种形式培训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技校培训基地要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资源整合和专业重组,在满足集团公司对高技能人才培训需要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面向社会开展人才培训。

四、建立示范基地的工作任务

(一)组织开展和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1、组建师资队伍

按照培养既懂理论有又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集团公司技校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一批具有道路运输专业知识并热心从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确定为专职师资;同时特邀省从事道路运输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以及具有汽车驾驶和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2、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根据“先主后辅,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海南省道路运输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以及集团公司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同时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后,确定首批试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种为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工2个工种,在取得以上2个高技能人才工种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将按照省人劳厅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逐渐开发其他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工种(岗位)的培养项目。

3、培养方式

1、集团公司技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共同组织实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在课程设置上,除使用部颁教材的同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把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内容编成补充教材用 于教学实践。

3、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可采取双向选择或组织指定的方式,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师傅参与实习学生道德品质、工作实习和日常生活等全方位的管理考核。通过师傅在生产岗位上的“传、帮、带”,提高中青年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4、在技能评价上,遵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操作要求,邀请企业的高技能专家参与,对培养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给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5、集团公司技校承担企业生产岗位员工的培训任务。培训的需求、培训手段、培训考核、培训评估均由企业负责。

6、集团公司技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以教学与生产、科研、经营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逐步实现实习进程企业化,实习课题产品化,进而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与经营的结合。

(二)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同时,可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三)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

依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组织、职业院校,或通过科技协会、技师协会、职工技术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协会以及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举办各种形式的 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

五、建立示范基地的推动方式

(一)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培训体系,规范培训管理流程。

(二)制定“关键技能人才管理办法”,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收入,激励技能人才走岗位成才之路。

(三)确定重点职业领域(工种),在进行需求预测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四)制定政策,形成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并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五)组织进行技能鉴定、技师考评,开展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库。

(六)收集新技术和新技能推广应用信息,开发培训课程,开展示范性培训和骨干师资培训并及时发布实施信息。

六、配套措施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为示范基地开展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证。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如:技术工人持证上岗、岗前培训制度、技能竞赛制度等。要使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与技能工资晋升挂钩,工人的技术竞赛成绩与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挂钩,员工考试考核与竞争上岗挂钩。总之,使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

(二)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高级技工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评估制度、培训预算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步伐。

(三)健全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对基地办学工作的督促检查,努力使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纳入到集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中,规范运作。

七、组织保障

(一)争取省有关政府部门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积极参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的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职业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和质量督导人员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后,争取有关政府部门在国家职业标准、国家题库、考务管理软件等方面为示范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供支持服务。

(二)建立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由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校讲师以上的专业教师、政府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及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技能训练大纲、执业指导、咨询等。

(三)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职工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1.5~2.5%的职工培训经费,并确保其中的60%以上的经费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第五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狠抓人才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工作进展明显。但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技能人才不够用的问题仍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高技能人才培养数成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核心考核指标。年初市局下达我县高技能人才培养数为560人,其中取证数280人。面对任务,深知艰巨,全体工作人员没有怨言,而是勇于担当。针对我县职业院校少、企业规模小、劳动者普遍技能低等实际,想方设法,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努力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难点转化为工作亮点。今年1~8月,高技能人才培养数已完成4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5%;取证数已完成2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8%;超额完成了序时进度,“五动”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是:

一、政府推动,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一是坚持人才工作优先。

下载2013年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查报告11.9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查报告11.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定稿)

    机电工程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党小组:单兴兴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

    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 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根据学校现状,积极探索,努力发掘现有的培训项目、培训场地,扬长避短,寻求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拓职业技能培......

    2013年度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作自评报告

    2013年度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作自评报告(总结) 2013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我校继续是严格按照无锡市、宜兴市人社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积极开拓创新培训项目,继......

    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为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6lt;关于进一步......

    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1: 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以培养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

    高技能人才基地制度

    四、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管理制度 (一)培训基地管理制度 1、凡本科人员一律要按时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2、教师有事、有病要请假并办理请假手续。一天之内事假由教务科......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摘 要: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国务院综合配套改革试区的浦东新区,着力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现代 产业高地。产业高地的建立......

    各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

    日本、韩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一)、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严格实施技术人才认证制 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 普遍推行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进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