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1:
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以培养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从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下统称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中产生,具有一定的高技能人才研究开发能力,能够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正常开展技师、高级技师(以下简称技师)培训,可以承担全省相关职业(工种)的师资培训任务,社会诚信度高,培训成效显著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第三条
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施动态管理,每年考核评估并公布一次,每次不超过50个。
第四条
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最高管理层重视、支持示范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项经费保障满足教学需要、供给及时到位。
2、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培训特色鲜明,示范作用好;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激励机制健全;培训场所、实训设备先进、实训工位能够满足技师学员实训需要。
3、具有相应的培训资质和良好的办学诚信度。能够在显著位置公示或以适当方式向学员明示培训资质、收费标准等诚信内容,学员满意率高,无实证投诉。
4、具有优良的培训业绩。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每年开展短期培训并取得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苏南地区不少于250人,其它地区不少于200人;其它职业院校苏南地区不少于200人,苏中、苏北地区不少于150人;企业培训中心每年开展对内对外培训并取得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苏南地区不少于150人,其它地区不少于100人。能够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每年为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并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少于10人。
5、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各职业(工种)的教学计划齐全、规范,执行严格;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技能操作重点突出,培训充分到位,教学质量稳定,经培训而参加技师鉴定的一次性通过率不低于70%。
6、具有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能力。职业院校每年能够完成2个职业(工种)的省级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报告,预测研究报告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在省内同类项目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培训中心能够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订企业各职业(工种)的初、中、高级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和队伍建设规划,并每年组织修订和实施。
7、具备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或社会需求,组织开展技师培训课程的研发,每年至少要完成1个职业(工种)技师培训课程的整体开发,研发成果能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且在省内同类项目中处于领先地位。
8、具备严谨的学风和规范的管理秩序。注重培养学生(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养成学生(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学生(员)管理、考核鉴定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齐全、完善,学生(员)在校园(培训机构)内无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无安全责任事故。
第五条
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申报考核程序 省级高技能培养示范基地每年申报一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拟申报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单位(以下简称候选单位)由各市劳动保障局推荐上报。
1、候选单位于每年3月20日前向所在市劳动保障局报送《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表》(附件2)和《XX年度新技师培训计划表》(附件3)。
2、市劳动保障局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劳动保障厅汇总上报经审核盖章的《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表》(附件2)和《XX年度新技师培训计划表》(附件2)。
候选单位临时增加的培训计划,应在开班后二周内填写《XX年度新技师培训计划表》(附件3),并经所在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处审核盖章后上报至省劳动保障厅。
3、省劳动保障厅于每年4月底前公示当年候选单位名单和新技师培训计划,并进入跟踪考核程序。
4、依据年度培训考核计划,候选单位在每年12月底前将取证人员花名册复印件(附件4)报至省劳动保障厅,作为业绩考核的原始资料之一。
无年度培训计划、新增培训计划或取证的职业(工种)与培训计划不相符的,不作为培训业绩。
5、在跟踪考核的基础上,由省劳动保障厅根据《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考核评估细则》(附件5)组织对候选单位进行综合评估,择优产生并于次年4月底前公布上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名单。
第六条
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由省给予一定的实训设备购置经费补助。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由省劳动保障厅授予奖牌,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被评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单位,其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报告填补省内相关研究空白并用于指导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或其研发的技师培训课程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并用于相应职业(工种)技师实际培训的,由省给予一定的研发经费补助。
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单位所在企业,其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技能劳动者占在岗技能劳动者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含),且符合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由省劳动保障厅授予“江苏省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优等企业”奖牌,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七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解释。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开始试行。
第二篇: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劳社保函〔2008〕2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司在全省职工培育培训及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所起的作用及全省道路运输企业亟需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层次的要求,今后为道路运输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示范和经验,特制定本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以集团公司新的战略目标为前提,以提升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继续抓好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集团公司全系统职业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发挥集团公司技校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优势,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势的拔尖技术工人,提高集团公司汽车驾驶队伍和汽车维修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劳动力资源保证。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实施集团公司技校和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结合道路运输行业特点,充分办好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同时增强 集团公司技校培训基地和企业培训基地的生命力,使技术工人培训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更好地为集团公司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三、建立示范基地的组织形式
构筑以集团公司为主导,以企业培训基地和集团公司技校培训基地为主体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全系统高级技工培训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系统的中长期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集团公司技校是集团公司开展培训工作的基地,负责实施具体的培训项目。培训重点是高级技能人才。除此之外,集团公司技校要参与培训规划的制定、预测、指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提供教育培训市场的中介服务,沟通全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信息。
企业培训基地和技校培训基地是培养高级工的主体。企业培训基地要加强基地建设,实施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并围绕本单位的需求开展好自主培训。同时,在业务上要接受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适应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培养的要求,满足企业多种形式培训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技校培训基地要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资源整合和专业重组,在满足集团公司对高技能人才培训需要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面向社会开展人才培训。
四、建立示范基地的工作任务
(一)组织开展和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1、组建师资队伍
按照培养既懂理论有又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集团公司技校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一批具有道路运输专业知识并热心从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确定为专职师资;同时特邀省从事道路运输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以及具有汽车驾驶和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2、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根据“先主后辅,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海南省道路运输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以及集团公司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同时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后,确定首批试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种为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工2个工种,在取得以上2个高技能人才工种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将按照省人劳厅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逐渐开发其他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工种(岗位)的培养项目。
3、培养方式
1、集团公司技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共同组织实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在课程设置上,除使用部颁教材的同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把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内容编成补充教材用 于教学实践。
3、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可采取双向选择或组织指定的方式,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师傅参与实习学生道德品质、工作实习和日常生活等全方位的管理考核。通过师傅在生产岗位上的“传、帮、带”,提高中青年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4、在技能评价上,遵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操作要求,邀请企业的高技能专家参与,对培养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给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5、集团公司技校承担企业生产岗位员工的培训任务。培训的需求、培训手段、培训考核、培训评估均由企业负责。
6、集团公司技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以教学与生产、科研、经营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逐步实现实习进程企业化,实习课题产品化,进而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与经营的结合。
(二)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同时,可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三)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
依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组织、职业院校,或通过科技协会、技师协会、职工技术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协会以及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举办各种形式的 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
五、建立示范基地的推动方式
(一)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培训体系,规范培训管理流程。
(二)制定“关键技能人才管理办法”,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收入,激励技能人才走岗位成才之路。
(三)确定重点职业领域(工种),在进行需求预测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四)制定政策,形成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并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五)组织进行技能鉴定、技师考评,开展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库。
(六)收集新技术和新技能推广应用信息,开发培训课程,开展示范性培训和骨干师资培训并及时发布实施信息。
六、配套措施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为示范基地开展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证。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如:技术工人持证上岗、岗前培训制度、技能竞赛制度等。要使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与技能工资晋升挂钩,工人的技术竞赛成绩与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挂钩,员工考试考核与竞争上岗挂钩。总之,使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
(二)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高级技工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评估制度、培训预算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步伐。
(三)健全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对基地办学工作的督促检查,努力使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纳入到集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中,规范运作。
七、组织保障
(一)争取省有关政府部门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积极参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的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职业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和质量督导人员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后,争取有关政府部门在国家职业标准、国家题库、考务管理软件等方面为示范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供支持服务。
(二)建立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由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校讲师以上的专业教师、政府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及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技能训练大纲、执业指导、咨询等。
(三)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职工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1.5~2.5%的职工培训经费,并确保其中的60%以上的经费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篇: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部门: 江苏省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江苏省无锡市财政局
发布文号: 锡劳社培[2007]74号、锡财社[2007]33号
各市(县)、区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现将《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无锡市财政局
二OO七年十月三十日
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委组织部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锡委办发[2006]119号)精神,我市设立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为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锡政发[2003]14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二)体现优先原则。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文化传承作用、独具无锡地方特色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三)注重效益原则。对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培训项目要以取得相应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为绩效考核标准,确保专项资金发挥作用并产生效益。
(四)配套使用原则。省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对我市重点资助的项目,配套资金以项目单位自筹为主,市专项资金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市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给予重点资助的项目,配套资金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二、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对象和方法
(一)实施市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项目的补助
根据省下达我市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从2007-2010年我市每年培养新技师的目标任务为2100人。实施这一项目的具体补助办法如下:
1、补贴对象和标准。凡具有无锡市常住户口或已在无锡市用人单位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累计三年以上,参加新技师项目培训并经考核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者,可按照技师600元/人、高级技师800元/人的补贴标准予以补贴。
2、补贴方法。各培训机构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资金补贴,在培训结束的当季季后10天内向市劳动保障局报送经费补贴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人员花名册、办班审批表、培训协议书、核发证书花名册、参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应的劳动合同复印件、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材料等。(所有复印件应提供与原件核对并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章才能有证明力,以下同。)
3、审核方法。资金补贴申报材料由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审核,市财政局复核,合格的由市财政局直接将补贴经费划入培训单位账户。
(二)市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补助
1、市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确定。市劳动保障局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职业(工种)技术含量、新职业开发引导以及“四新”技术发展动态等,于每年一季度末向社会公布。根据紧缺职业(工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总额,确定每年补助的职业(工种)、技能等级和人数。原则上每年补助的职业(工种)不超过10个,补助人数不超过800名。
2、补贴对象和标准。凡无锡市行政区域内常住户口或已工作并签订劳动合同累计三年以上,参加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可按照高级工400元/人、技师600元/人、高级技师8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贴。
3、补贴方法。各培训机构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资金补贴,在培训结束的当季季后10天内向市劳动保障局报送经费补贴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人员花名册、办班审批表、核发证书花名册、参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应的劳动合同复印件、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材料等。
4、补贴审核。资金补贴申报材料由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审核,市财政局复核,合格的由市财政局直接将补贴经费划入培训机构账户。
(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奖励
1、奖励对象和标准。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年培训量300人以上,而且培训质量高、社会反响好,年终绩效考核优良,经市劳动保障局评定后,可获得一次性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奖励资金5万元。
2、奖励方法。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奖励资金,可向市劳动保障局报送经费奖励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培训补贴奖励申请表、培训人员花名册、办班审批表、核发证书花名册、参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材料等。
3、审核方法。经费补贴申报材料由市劳动保障局审核,市财政局复核,合格的由市财政局直接将补贴经费划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账户。
(四)市级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项目的经费补贴
1、补贴对象范围。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开展市级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或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而组织开展的选拔赛。市每年组织开展5-8个职业(工种)的市级技能竞赛。
2、经费补贴标准。根据技能竞赛职业(工种)、参赛选手人数、竞赛职业工种材料成本费用等因素确定具体补贴额度。原则上按每个竞赛职业(工种)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补贴。
3、补贴办法。由技能竞赛主办单位向市劳动保障局报送资金补贴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竞赛主办单位文件、经费补贴申请表、参赛人员花名册、参赛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竞赛职业工种材料成本核算等材料。
4、审核办法。资金补贴申报材料由市劳动保障局审核,市财政局复核,合格的由市财政局直接将补贴经费划入主办单位账户。
三、专项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一)加强管理。各高技能人才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培训管理、注重培训质量,积极为高技能劳动者提供各项便利服务。
(二)建立台帐。各高技能人才培训单位要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经费收支的台帐记录,以备查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要按规定的用途、范围、项目、标准和程序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严格督查。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资金使用效果不显著或违规使用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资质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关于印发《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苏科协发[2002]160号)
各市、县(市、区)科协:
现将《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二OO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科普工作
示范基地
暂行办法
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科普法》和全省农村科普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科普示范基地专项经费的使用交盗,特制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专项经费由以下部分构成:
1、省财政当年拨款;
2、上投资收益。
二、申报范围
第三条
凡已被命名为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县科协用于以下项目建设时,可申报省科普示范基地项目,使用省科普示范基地专项经费。具备较好条件的其他县科协也可申请科普示范基地项目。
1、示范性的科普手段;
2、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具有一定市场需求、较大示范推广价值和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或新品种,由县科协直接管理或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管理,并在当年内能够见效或收益的短线项目。
三、项目类别
第四条
科普示范基地项目分为I类项目和II类项目,以II类项目为主。I类项目拨款无需返还。II类项目完成后,省科协按照《项目目标责任书》确定的返还比例和回收部分资金。回收的资金将作为当投资收益,转入下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经费。
第五条
申报科普示范项目,当地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或生产基地、生产资料。具备条件的省辖市科协也应匹配相应的项目资金。
四、立项程序
第六条
项目申请。申报省科普示范基础项目须在征得省辖市科协同意后,向省科协普及部递交《项目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含量、推广价值、效益预测、经费预算及经费来源、项目期限等。
第七条
项目评审。在申请单位提交项目申请书后,省科协普及部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咨询和实地考察,提出初审意见交项目评审小组终审,确定是否立项和项目的类别、投入经费数额及回收比例。
第八条
签订责任书。由省科协普及部负责人代表省科协,与实施项目的县(市、区)科协法人代表共同签订科普示范基地《项目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的种类、目标,以及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
五、实施管理
第九条
项目批准后,项目实施单位应按计划抓紧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向省科协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完成后须提交书面总结。
第十条
项目一经批准,省科协将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拨付所需资金。省科协普及部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财务监督,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质量监督主要是检查督促计划实施进度、质量标准、《项目目标责任书》实施状况;财务监督主要是检查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截留、挪用等行为。
六、奖惩措施
第十一条
为确保科普示范基地项目顺利实施,省科协应视项目完成情况,对实施单位进行奖惩。
第十二条
对项目完成盛况较好、好期上交有偿资金的单位,将优先安排下一项目,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三条
对因人为因素未完成项目任务的单位,原则上二年内不再安排新的项目。
第十四条
对违反科普法规定,截留、挪用项目经费的单位,省科协将进行通报批评,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科团体普及部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认定和管理工作,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指在山东省内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并居同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法人实体。
第三条凡山东省境内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所有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第四条申报基地的具体行业范围为:文化创意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动漫游戏业、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文化经纪代理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销售业等。
第五条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认定一次。
第六条省文化行政部门是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基地的评选、认定及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对基地搞好相关服务,并从中推荐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申报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符合国家、省文化产业政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服务群众,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的主营业务;
(四)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健全规范、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五)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在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净利润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六)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七)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八)省文化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申报程序
第八条省直、中直驻济的申报企业直接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申报;各地的申报企业向所在市文化行政部门申报,并由其初审、转报。
第九条超出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的文化企业申报示范
基地,应由其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第十条申报企业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式10份):
(一)背景情况说明;
(二)当前的基本情况,含企业的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投资额度及资产规模,税前净利润;重点企业和项目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等;
(三)企业的行业、品牌、技术优势及发展潜力;
(四)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企业的资质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件复印件、国地税登记证的正本复印件;
(六)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七)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必须客观属实,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即取消申报资格,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基地评审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第十三条山东省文化厅成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十四条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第十五条各市文化行政部门和省评审办组织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初审,进行实地察看;省评审办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
评审。
第十六条评审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研究确定拟认定命名的基地初选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文化厅正式命名,通过新闻发布会、工作会等方式举行授牌仪式并颁发证书。
第五章管理机制
第十七条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负责。
第十八条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复查。原则上每两年复查一次。
第十九条组织基地之间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学习,对基地管理、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二十条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省文化厅将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一条基地应于每年3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汇报上一年发展情况。
第二十二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基地,将予以警告、直至取消基地称号:
(一)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资格的;
(二)宣传虚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信息的;
(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
(四)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或者其他的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经复查应予撤销称号的行为。第二十三条基地在经营性质、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或有重大兼并重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报告。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山东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鲁文产【2007】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