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定稿)

时间:2019-05-12 05: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定稿)》。

第一篇: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定稿)

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于科研力量雄厚、学术地位很高的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天体物理等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及两个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物理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率先于全国提出并成功地实施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课程新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全国有很大反响的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在历次基地检查和评估中都名列前茅。物理基地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效十分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全国已经起到了广泛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现将我们在基地建设中的成果分五个方面的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

基地的建设我们始终基于如下的考虑:1)基地建设必须有利于强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3)基地建设的成果应在全国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起点要高,建设工作要注重科大特色。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们的目标为:

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全面地、创造性地实施了“科学与技术、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体现。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先进的、特色鲜明的高等物理教育体系,使基地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点、师资培训和经验交流的基地。(2)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于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国家实验室,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物理学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① 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我们不设非基地班,物理类的学生全部都进入基地班,接受严格的物理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进校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统一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两年之后再分专业进行学习。专业的选择也是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先由理学院组织多达20多场的专业介绍,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② 2000年开始科大本科生实行四年学制,基地积极而慎重地完成了五改四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新学制下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从2000级本科生开始,基地学生入校后的前5个学期进行统一的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通识课(包括政治类、英语、体育及综合知识类等课程)和学科群基础课的学习,第6学期开始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实行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弹性学制(最长可在6年内完成学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前毕业或同时攻读第二学位。

(3)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和毕业生一次就业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基地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每年约有77%的毕业生被录取为国内外的研究生,约有22%学生参与就业,其中大多数进入高新技术或事业单位工作,不少已成为骨干。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9%。强化基础,拓宽专业——“追其本,求其源”、“积厚势,而后勃发”,是科大学生的特点。已经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人才,部分优秀毕业生己经做出了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4)人才培养特色

①知名教授教基础课。普通物理和四大力学,长期由省级教学名师霍剑青教授、程福臻教授和特聘的课程讲座教授阮图南、张永德等讲授。教学名师和学术上有造诣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寓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名师的熏陶下,培养了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②传承科大办学传统,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建设,物理基地已形成了如下特色:

1、2 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学生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勤奋努力,学风优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③学分制管理和实行弹性学制。基地实行灵活的学分制管理,扩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和调整专业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听课,以利于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志向及特长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现全面发展。优秀学生修完全部学分,可以提前毕业。

④个性化学习计划。基地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对学有专长和拔尖学生,通过“本-硕-博”或“本-博”连读和交叉学科中期分流的方式予以重点培养,鼓励冒尖,加速他们成才;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攻读本专业的同时,基地鼓励其跨学科申请选修、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鼓励学生追求卓越。

二、硬件建设

(1)基地教学实验室建设

组建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作为中心的第一责任人,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人员聘用、实验室和经费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从而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中心不仅涵盖基础物理实验室,还包括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以教学“软件”建设推动实验室硬件建设,建立了大学四级物理实验教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2)实习基地建设

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基地充分利用科大独具的办学优势,创造性地实施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集中全院的科研优势参与和支持办学,形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独特的办学风格。物理基地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高能物理所、半导体所等有关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学生科研实践基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和机制。

三、教学改革

(1)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奖情况

重视教学改革,先后三次较大规模地进行教学工作研讨,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 和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跟踪学科前沿,注重师生互动式教学。自2000年以来,基地承担了14项教育部和安徽省的教学研究项目。获得教学成果奖共15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两项。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2004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电磁学和力学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基地另有2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教材。2人获得首届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2)编写优秀教材

基地本着“抓重点、出精品”的原则,组织教员进行教材的规划和编写,及时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通过教材体现出来。2000年以来,基地有: ◆《大学物理实验》入选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计划;

◆ 完成了三项基地名牌课程的教材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量子力学)。◆ 3门入选国家“十五”教材建设项目:《近代光学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和《非相对论量子力学》;

基地教师出版了《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等20 部教材和译著。研制与开发了多项水平较高的教学课件。“大学物理实验”CAI电子教案已出版并在全国许多高校广泛使用。

(3)多媒体授课、网络教学

基地教师普遍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已有50%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开设物理课程网络教学、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和远程教学(在校园网上完成),提供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使课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基地的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量子力学”、“力学”等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习指导等内容,可以在线观看老师讲课,通过网络得到名师指点。网络教学平台开设有课程讨论区,同学可以在此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的解答。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实习)教学改革及成效

物理基地率先于全国提出和全面实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各自封闭的旧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了四级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新实验课程是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组成,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 的一、二、三、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在每一级物理实验中,开设开放实验室,它不仅在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开放,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在开放服务实验室中,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只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与题目,允许失败,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讨论和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自己的创新点。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基地一贯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建设一支改革意识强、学术水平高、敬业爱岗、结构合理(包括年龄、职称、学历)的教师队伍。建设总体原则是保证教师数量,提高整体质量,改善队伍结构。(2)师资队伍状况与教学激励机制

1)师资队伍现状

物理学基地现有教职员工共229人,其中教师178人,教辅人员51人。在教师中,有院士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博士生导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0 %;教授75人和正研级高工6人,约占46%;副教授50人,约占28%;在学历结构上:博士99人,占55.6 %,硕士13人;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有 60人,占 33.7%;50—35岁有58 人,占32.5%,35岁以下60人。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敬业爱岗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教学激励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热心教学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几年来我们以学科为依托、政策为导向,鼓励和吸引广大教师从事和参与教学改革。

① 以岗位设置为杠杆,吸引名教授上讲台,鼓励教师教学、科研双肩挑。近年来我们特别强调教授的岗位聘任条件,不仅科研工作出色,而且要承担本科生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将一批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大学物理的教学队伍中来,为基础课教学增添新鲜献血液。

② 随着我校教师退休高峰的到来,一大批科研背景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陆续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为了更好的用好这批人才,基地首次设置了“课程讲座教授”。

(3)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及评价体系

① 学生评教:每学期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课程分10个评估指标进行打分,基地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② 设立院教学督导组和课程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重要的基础主干课设课程教学组,课程组及其负责人统筹课程教学工作。

五、示范与辐射作用

①基地创建的三门名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已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在教育改革思想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大面积提高了我校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获得国内高校的广泛共识。“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物理实验” 被评为2004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电磁学” 被评为2004年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

②近几年来有先后有数十所大学组团专程来我校学习、交流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2002年在我校成功召开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讲习研讨会”,来自全国144所高等院校的27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2004年又在我校召开了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物理课程基本要求研讨会。

③配合国家建设西部的大战略,物理学基地派遣优秀教员到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授课,并为他们培养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物理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历次基地的检查和评估中都名列前茅,今年又获得2004年度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力争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第二篇:物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

物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科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涵盖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我们将基地建设与211工程,以及创建一流大学等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硬件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现将我们在基地“十五”建设中的成果分五个方面的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

基地的建设我们始终基于如下的考虑:1)基地建设必须有利于强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3)基地建设的成果应在全国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起点要高,建设工作要注重科大特色。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们的目标为:

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宗旨,注重科大特色:科学与技术、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结合,在物理课程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体现。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先进的、特色鲜明的理科物理课程教学体系,使基地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点、师资培训和经验交流的基地。

(2)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于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相关的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物理学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① 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我们不设非基地班,理学院物理类的学生全部都进入基地班,接受严格的物理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进校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统一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两年之后再分专业进行学习。专业的选择也是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先由学院组织多达20多场的专业介绍,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② 4+4学期培养方案。从2000年开始科大本科生实行四年学制,基地积极而慎重地完成了五改四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修定,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新学制下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从2000级本科生开始实行“4+4”的培养方案:基地学生一入校,由理学院统一管理,前4个学期进行统一的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识课(包括政治类、英语、体育及综合知识类等课程)和学科群基础课的学习,第5学期开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专业任选课的学习。实行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弹性学制(最长可在6年内完成学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前毕业或同时攻读第二学位。

(3)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和毕业生一次就业情况

科大物理学基地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每年约有77%的毕业生被录取为国内外的研究生,约有22%学生参与就业,其大多数进入高新技术或事业单位工作,不少已成为骨干。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9%。强化基础,拓宽专业——“追其本,求其源”、“积厚势,而后勃发”,是科大学生的特点。已经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人才,部分优秀毕业生己经做出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4)人才培养特色

①知名教授教基础课。普通物理和四大力学,长期由省级教学名师霍剑青教授、程福臻教授和特聘的课程讲座教授阮图南、张永德老师讲授。由教学名师和学术上有造诣的教授、博导上课,新的思想、新的讲法,科学中的新发展常常很快体现到课堂上。在这样的名师熏淘下,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养成了创新的习惯和意识,这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②传承科大办学传统,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建设,物理基地已形成了如下特色:

1、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学生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勤奋努力,学风优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③学分制教学管理:基地实行灵活的学分制管理已有10年的历史。近年来更是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和调整专业的自由度,鼓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听课,以利于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志向及特长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现全面发展。优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修完全部学分,可以提前毕业。

④个性化学习计划:基地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对学有专长和拔尖学生,通过“本-硕-博”或“本-博”连读和交叉学科中期分流的方式予以重点培养,鼓励冒尖,加速他们成才;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攻读本专业的同时,基地鼓励其跨学科申请选修、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对学习成绩合格者,可免试直接攻读研究生。

二、硬件建设

(1)基地教学实验室建设 组建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作为中心的第一责任人,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人员聘用、实验室和经费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从而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中心不仅涵盖基础物理实验室,还包括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以教学“软件”建设推动实验室硬件建设,建立了四级实验教学体系。并根据基地的特点改建了8个和新建了3个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并且涉及多领域的教学实验室:光谱实验室、真空实验室、核物理实验室、磁共振实验室、光信息科学和技术基础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基础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基础实验室、天体观测实验室和物理电子学实验室。

(2)实习基地建设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科大独具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实行智力引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高能物理所、半导体所、理论物理所、上海技术物理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兰州近代物理所、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等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大学生署期研究计划、毕业设计与实习提供了更多的素质和科研能力学习的机会。

三、教学改革

(1)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奖情况

重视教学改革,先后三次较大规模地进行教学工作研讨,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跟踪学科前沿,注重师生互动式教学。自2000年以来,基地承担了14项教育部和安徽省的教学研究项目。另外还承担了科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6项,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建设项目4项。共获得教学成果奖共1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1门课程被评为2004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2门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电磁学、力学),基地另有2门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一套教材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教材(大学物理实验)。2人获得首届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奖; 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

(2)编写优秀教材

基地本着“抓重点、出精品”的原则,组织教员进行教材的规划和编写,及时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通过教材体现出来。2000年至今,基地有:

◆《大学物理实验》入选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计划;

◆ 良好地完成了三项基地名牌课程的教材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量子力学)。◆ 3门入选国家“十五”教材建设:《近代光学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和《非相对论量子力学》;

基地教师出版了《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等20 部教材和译著。研制与开发了多项水平较高的教学课件。“大学物理实验”CAI电子教案已出版并在全国许多高校广泛使用。

(3)多媒体授课、网络教学

基地教师普遍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已有50%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开设物理课程网络教学、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和远程教学(在校园网上完成),提供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使课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权。

基地的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量子力学”、“力学”等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习指导等内容,可以在线观看老师讲课,通过网络得到名师指点。网络教学平台开设有课程讨论区,同学可以在此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的解答。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实习)教学改革及成效

我们大学物理实验课改革的思路是:实验课程分为四级: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一、二、三、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主要作了几点:

①进一步完善一、二、三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建设四级物理实验课程体系,营造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

打破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各自封闭的旧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四个四”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四级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把实验分成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践组成四级物理实验。四种辅助方法,采用模拟演示一电子教案一CAI课件一计算机数据处理四种方法辅助实验教学。四种教学途径,通过必修实验一选修实验—开放实验一探索实验四种途径组织实验教学。四种考核方式,通过预习实验一设计实验一操作实验一实验考试四种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②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在每一级物理实验中,开设开放实验室,它不仅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开放,它不同于公共教学,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近两年我们开放实验的项目有:摆的运动规律及应用研究、电学仪器的设计与制作、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作、波的特性研究、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在开放服务实验室中,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只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与题目,允许失败,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在Seminar课中上台发表,讨论和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自己的创新点。

我们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2004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基地一贯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建设一支改革意识强、学术水平高、敬业爱岗、结构合理(包括年龄、职称、学历)的教师队伍。建设总体原则是保证教师数量,提高整体质量,改善队伍结构。

(2)师资队伍状况与教学激励机制

1)师资队伍现状

物理学基地现有教职员工共229人,其中教师178人,教辅人员51人。在教师中,有院士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博士生导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0 %;教授75人和正研级高工6人,约占46%;副教授50人,约占28%;在学历结构上:博士99人,占55.6 %,硕士13人;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有 60人,占 33.7%;50—35岁有58 人,占32.5%,35岁以下60人。

总之,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这既是基地建设的喜人成就,也是基地后续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潜力。

2)教学激励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热心教学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几年来我们以学科为依托、政策为导向,鼓励和吸引广大教师从事和参与教学改革。

① 以岗位设置为杠杆,吸引名教授上讲台,鼓励教师教学、科研双肩挑。近年来我们特别强调A岗教授的聘任条件,不仅科研工作出色,而且要承担本科生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将一批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大学物理的教学队伍中来,为基础课教学增添新鲜献血液;对于新引进的“百人计划”和其他人才,在科研方面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参与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

② 随着我校教师退休高峰的到来,一大批科研背景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陆续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为了更好的用好这批人才,基地设置了“课程讲座教授”,首批聘任了普通物理和量子力学“课程讲座教授”阮图南、量子力学“课程讲座教授”张永德。他们都是科研背景强,教学经验丰富,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取得突出成绩,受到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教师。

(3)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及评价体系 ① 学生评教:每学期校教务处组织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课程分10个评估指标进行打分。学院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近年来评估的结果表明,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反映良好。90%的学生认为掌握或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后续课程的学习。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课程采取全开放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及同类型课程授课教师的好评,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对部分学生评价偏低且确有问题的老师,实行教学警示制度,由院系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谈话和帮助,促进其提高教学质量。

② 设立院教学委员会:负责审定教学计划、教改方案、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工作并协助分管院长检查、监督教学质量、学风和考风。

③设立院教学督导组和课程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重要的基础主干课设课程教学组,课程组及其负责人统筹课程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考试以及成绩评定、TA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等。

五、示范与辐射作用

① 基地创建的三项名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量子力学”,已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在教育改革思路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大面积提高了我校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由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改革思路获得国内高校的广泛共识,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创优秀名牌课程。与新体系配套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第一套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和国家“九五”立项教材于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2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物理实验” 被评为2004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电磁学” 被评为2004年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量子力学” 被评为2004年首批校级精品课程。三项名牌课程具有特色的教材已出版。

②近几年来有先后有数十所大学组团专程来我校学习、交流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2002年,在我校成功召开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讲习研讨会、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高等物理教学实验培训及研讨会”,来自全国144所高等院校的27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2004年又在我校召开了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物理课程基本要求研讨会。

③配合国家建设西部的大战略,物理学基地派遣优秀教员到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授课,并为他们培养研究生。如我们选派的理论物理学家汪克林教授通过授课和开设讨论班,为西南科技大学培养了一批理论物理学科的骨干,带动了该校理论物理学科的发展。

第三篇: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以培养3G网络通信、动漫制作、影视后期、游戏开

发等高端人才为主的权威教育基地,坐落于天津市著名的海河教育园区。天津海河教育园

区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天津市科技研发创新示

范区。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所处校园占地800余亩,绿化率51%,一期建筑面

积近16万平方米。建有大型体育场、大型浴室、文体中心、图书馆、餐厅、超市、商务间

等设施,并建有专门的通讯信号塔,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最权威的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就业保障体系

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培养3G网络通信工程师和动漫设计师这两大国内

最紧缺的高端人才,学生入学即纳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录入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库,享受国家定制式人才培养和国家级就业跟踪服务,并可享受国家对专项人才的就业补贴。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就业部已与近三十家知名公司达成定向培养协议,与上百家

国内外企业确立了人才输送合作关系。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薪资协

议》,学生毕业后即直接进入企业任职。拥有自主研发的教育教学体系、任用企业经理级师

资、采用企业应用级项目进行教育教学,从多方面多角度保证人才培育质量。每年为全国大

型企业培养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就业到各个对口岗位,同时受到众多企业的肯定和赞誉。权威证书

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学历+技能”的双重高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全球52个国家认可的国家工信部技能等级证书和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

注册的专、本科学历证书,符合条件者更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先进教学设备

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内先进的3G人才培养模式,率先购置了与3G

运营商同步使用的3G网3G数字蜂窝基站

络基站设备,供学生实训,是国内实训设备最先进的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国外先进的IT培训技术,所开设的课程由行业知名专家亲自授课,采用TD-SCDMA实训平台、CDMA2000实训平台、GSM-BSS实训平台等教学设备进行实操教学,拥有数字蜂窝基站、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等大型高端设备,致力于培养通信行业急需的、极具有竞争力的3G网络人才,为产业发展助力,对接企业进行人才输送,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和就业分配。

这是一般学校所无法比拟的。

优越的学习环境

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及开发环境,学校设多媒体教

室和机房,每间课室均配备高亮度液晶投影仪、中央空调系统、高端台式电脑。

名企定向委托培养

顾名思义即由企业委托学校为其培养专业人才。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学生毕业

后的工作单位、职业责任和职业标准。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教材,教授学生课程,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就业部门与近三十家知名公司达成定向培养协议,与上百家国内外企业确

立了人才输送合作关系。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薪资协议》,学生毕业

后即直接进入企业任职。

第四篇:2001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奖 特等奖之一 数学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2001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奖

特等奖之一

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北京大学

成果简介:

起始时间:97-01-01

完成时间:2000-12-31 主题词:数学基地;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

内容概述:

北京大学数学基地根据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新特点,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较早确立了数学教育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指导思想。北大数学基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以成立数学科学学院为契机,创办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系和金融数学系,成功实施了“3+5”方案,完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的转变,这在我国数学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创举。北大数学基地全面发挥其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和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在基地的全面建设和宽口径培养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形成鲜明特色,在国内外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为我国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北京大学数学基地的建设多次受到国家表彰和奖励。1997年被表彰为国家级优秀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理科基地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中期检查中再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基地,并作为优秀基地的代表向中央主管部门汇报基地建设成果。2000年,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被授予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成果的基本内容: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数学系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现有数学系、概率统计系、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和金融数学系。学院设有中心实验室,5个专业实验室(如联证金融数学实验室)和金科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全院现有教师129名,其中中科院院士5名,教授62名,博士生导师45名;本科生680人,硕士生154人,博士生90人。根据北京大学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将数学基地整体地建立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不单独开设基地班。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基地建设和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在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在基地的全面建设和宽口径培养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形成鲜明特色,在国内外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为我国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90年代初,全国理科基础教育面临着困难的局面。我们经过认真的分析与讨论认识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没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我们必须实行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必须改革我国数学教育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和观念,改变单纯为了满足数学研究和师资需求的单一的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面向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主战场,要宽口径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创新人才。我们以数学科学学院的成立为契机,根据我们的特点和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息科学和大规模工程计算等重要领域的需要,除原数学系和概率统计系外,新成立了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与信息科学,1997年又创办了金融数学系。成功完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的转变,堪称我国数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一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随着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教改的问题成为关键。数学基地创造性地贯彻教育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采取了下述重要改革措施:

1.在本科生教育的整体框架上,实行了“3+5”的培养方案:即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计算机等主干基础课上,接受学时充分,强度足够的严格训练;从第四个学期起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在课程内容上坚决贯彻“少而精”原则,大力压缩后续课程中多年形成的过窄、过深和过繁的教学内容,为新的培养方向,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进行的基础科研训练争取到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使学生打下宽广、坚实的基础,又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和爱好,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2.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经过院学术委员会与全体教师的多次讨论,把常微、偏微、实变、复变、微分几何、抽象代数、泛函分析等后续课程的周学时由4+2或4+1一律改为3+0。加强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建设,开设几何与拓扑、物理与数学等综合性课程,为各方向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课余地。

3.发扬北京大学数学学科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基础课教学,坚持让包括院士在内的优秀数学家为本科生上基础课。学院70%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张恭庆院士、文兰院士等都上本科生基础课。数学学院承担的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的24名主持人均为博士生导师,且课程达优率名列北京大学第一。

4.为了开阔本科生的学术眼界,打破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学学院近四年来开设了“北京大学特别数学讲座”和“现代数学简介”等多种形式的讲座课程,聘请了国内外一批知名数学家和专家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数学的新发展与新成就,拓宽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对现代数学的全貌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与联系有所认识。近年来,基地在一、二年级优秀学生中组织了科研讨论班。在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生们自己查阅科研材料,自己报告和相互讨论。已经写出的大量有创见的论文和科研报告,显示了学生们良好的数学素质和创造潜能。同学们还每年举办数学文化月,编辑出版“心桥”季刊等学生刊物,同学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

5.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和研究课题。例如金融数学系结合本系的情况在三年级本科生中增设了教学实习;与“证券投资学”杂志社一起组织学生对中国股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种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写出的一些生动的论文和报告很有价值,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信息科学系的同学为TCL总公司设计制作了第一个动态销售系统,受到公司的高度评价。

6.与修订后的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教材建设,列入出版计划的40本基础教材中已经完成20多本。学院获省部级以上教材奖7项,其中国家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教材一等奖五项。学院有8本教材被列为国家或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高等数学CAI(含线性代数)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10万元资助。配合211工程,我院有14门课程的教材改革在学校立项并获得资助。

7.加强教学设施、教学辅助设备和图书资料室建设。为了培养本科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基地专门为本科生建立了计算机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基地建设的实践表明,北大数学基地的改革举措路子对头、效益明显。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想活跃,并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1997年以来,在国际精算师考试中基地的三名同学曾获全球最高奖,另有九个前五名。基地学生李稚就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写出了有份量的文章,发表在“经济学消息报”头版头条,在我国经济界引起较大反响。姚健刚、张弢、罗武安、钟声、蒋达泉等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科学研究方面崭露头角。基地的毕业生中,有一名获盖洛普奖,两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基地的基础学科70%以上毕业生被推荐或考上国内外研究生,而参与就业的毕业生也大多在高科技或金融部门工作,且学以致用,供不应求。北大方正研究院18名业务骨干中有12名是数学学院毕业生。仅从招生方面来看,我们已经根本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在招生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实现了录取分数线的逐年上升。如在2000年,基地招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好局面,共收本科生186人(比计划多招26名),仅在北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就达620多分,有三名省市状元和4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成为北大数学基地的学生。

数学基地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青年学术队伍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学院通过实行院、所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以及与方正共建等举措培养了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老中青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特别是学院45岁以下教师人数已超过总人数的50%,并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80%以上的人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

北大数学基地承担教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9项,获国家级教学奖14项,省部级17项。“数学分析”、“几何学”和“数学模型”等三门课程被列为教育部创名牌课程。2000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教材)一等奖一项。

数学基地的高水平教学与人才培养有赖于数学学院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数学学院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44项,第三世界数学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求是”杰出青年学者5人。数学学院曾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彰为国家级科研先进集体。1997年被为国家级优秀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理科基地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中期检查中被评为优秀基地,并作为优秀基地的代表向中央主管部门汇报基地建设成果。2000年,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被授予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我们将继续搞好数学基地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向兄弟院校学习,共同推进我国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早日将数学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人才培养基地。

成果的创新点:

1、根据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新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了数学教育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主战场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数学教育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2、创造性地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充分发挥数学基地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和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采用“3+5”培养方案,宽口径地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多方面,多层次科学人才。

3、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采取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思想活跃,注重应用,并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支锐意改革,教学与科研并重、老中青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5、用高水平的科研促进基地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开设的三届“特别数学讲座”对培养我国青年的数学家队伍具有重要应用。

成果的应用情况: 北京大学数学基地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起了模范作用,成为教学改革示范基地。基地的改革始终得到国内许多兄弟院校关注和支持,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数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大学牵头的“面向21世纪全国理科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数学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好,基础扎实,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数学人才。数学基地优良的学风,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为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地举办的三届“特别数学讲座”吸引了一批国内大学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参加,这对培养我国青年数学家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11月12日,在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验收评估和中期检查专家组的评估意见中写到“专家组对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理科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评估。我们认为北京大学数学基地发挥了数学基地学科门类较全,学风优良,师资雄厚的综合优势,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方针,在宽口径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科学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正如某位领导同志所说,北京大学数学基地风清人正,生机勃勃。他们六年多基地改革实践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宝贵经验。”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

97-9-1 优秀基地 国家级 0 教育部 1999年11月 优秀基地 国家级 教育部 2000年4月 先进集体 省部级 北京市 2000年9月 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5000 北京大学 2000年12月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5000 北京市教委

完成单位:

单位序号: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主管部门: 国家教育部

联系人: 郑志明

联系电话: 010-6275985

5传真: 010-62751801

电子信箱: Zzheng@pku.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

1添表时间: 2000-09-01

主要贡献:

数学科学学院始终将基地建设与创世界一流学科目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基地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师资雄厚的综合优势,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原则,积极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方针和进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

自基地成立以来,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面向21世纪高素质科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数学基地建设的成果受到国内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并有着广泛影响。在历次基地检查和评估中都名列前茅,并多次得到表彰和奖励。

第五篇: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需要,推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快速有效培训各类人才,现就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总体任务

“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要按照“对标一流、强化内功、增加投入、提炼亮点、开发课程、建立师资、改进设施、完善机制、培育人才”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改进本单位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增加对人才培养的物力、人力投入,挖掘、提炼工作成绩、经验与亮点,开发具有专业水准和集团特色的内部课程体系,建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授课技巧的内部师资队伍,创造适应一定培训规模的教学、食宿和活动条件,探索接待企业短期考察学习的标准化流程,形成中长期岗位实习与挂职锻炼的有效机制,不断积累为集团公司培训开发人才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人才“孵化器”和“助推器”的重要功能。

二、开发具有专业水准和集团特色的内部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要抓紧组织有关部室和生产单位,抽

调一批业务骨干,下决心认真归纳、总结本企业“十一五”期间的突出成绩与工作经验,2011年4月底前提炼出3门以上课程的纲要,报集团公司人事部审定后再综合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资料,编制出富有特色、专业化的PPT课件及配套讲义资料,并于2011年6月底前提交集团公司专家修订完善,从而初步形成具有集团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基地内部课程体系。“十二五”期间,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企业宣传片以及内部课程体系。

针对三鑫、太白、夹皮沟、乌山等4家企业建议的内部课程:

1.三鑫:选矿工艺等;

2.太白:企业基础管理等;

3.夹皮沟:企业文化、采矿管理等;

4.乌山:选矿设备、现代化矿山管理、企业文化等。

三、建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授课技巧的内部师资队 伍

“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要重点建立以下几支内部培训师资队伍:

(一)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内部课程体系的授课师资 队伍,每门课程至少配备两名讲师;

(二)从地测采选冶机电等主专业高级工程师中挑选出 的科研技术人员导师队伍,每个主专业至少配备两名导师;

(三)从主工种高技能人才中挑选出的生产技能人员教练队伍,每个主工种至少配备3名教练。

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要按照要求,重点选拔出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以及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内部师资,并于2011年4月底前将其与课程体系纲要一起报送集团公司人事部。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师资聘任、考核与津贴制度,并根据完成的教学、辅导任务情况,加大对内部师资的奖励力度。集团公司人事部将定期组织内部师资进行业务学习(针对内部培训师的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培训技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四、创造适应一定培训规模的教学、食宿和活动条件 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抓紧完善 教学、食宿与活动等硬件条件。要拥有一间至少能够容纳80人共同学习的现代化培训教室,具备主席台、投影仪、幕布、白板、音响、有线及无线麦克风等基本的教学设备;要扩充、改造学员住宿以及食堂条件,确保能够满足80人的食宿要求;要建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基本的文化活动设施,为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创造条件。集团公司人事部将于2011年年底前予以检查,并就有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五、探索接待短期考察学习的标准化流程

“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基地将进一步承担接待集团内外企业短期考察学习的重要任务。要抓紧从接待人员队伍

建设、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安排、参观流程安排、食宿安排、保密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着手,针对系统内外的高管、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技能人员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对象,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考察学习接待标准化流程,形成规范的操作模式,展现集团公司重要骨干企业的风采。针对集团系统内企业,一般不收取相关费用,并尽可能传播自身独到经验;针对集团系统外企业,要提前请示集团公司同意后再答复,同时可适当收取相关费用,并注意保护集团及企业的商业机密。

集团公司将分层、分类、分专业地组织系统内企业到人才培养基地考察学习,比如组织有关企业高管、专业技术骨干、生产技能骨干,到三鑫和乌山学习选矿工艺,到夹皮沟学习采矿管理,到太白和乌山学习企业管理,到夹皮沟和乌山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等等。

六、形成中长期岗位实习与挂职锻炼的有效机制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将进一步组织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以及青年骨干,到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岗位实习、跟班作业或挂职锻炼。人才培养基地要提前按照集团公司人事部的统一部署,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专门负责协调组织,根据本单位以及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详尽有效的具体方案,报集团公司人事部同意后推进实施。针对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的岗位实习事宜,要分类安排

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督导,原则按照“先整体熟悉工艺流程、后专门岗位跟班作业”的模式,制定明确的实习步骤、实习内容、指导人员以及考核指标,确保实习人员学有所成。针对青年骨干的挂职锻炼事宜,要明确每个挂职锻炼岗位的时间期限、具体分工、督导人员、业绩标准,并认真监督执行,期间还要经常与青年骨干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其工作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并定期形成考核评估报告,报送集团公司人事部。另外,针对集团外企业要求的中长期岗位实习与挂职锻炼事宜,必须提前报请集团公司审议,集团公司认为确有必要的,将指导人才培养基地与其签订服务协议,约定有关具体事宜。

集团公司在继续大力支持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开展工作的同时,将着手建立考核、评比、奖惩与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就人才培养基地工作开展情况在全集团进行一次通报,促使人才培养基地承担作为集团重要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员工培训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载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1: 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以培养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

    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合集)

    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 作者:魏 想 明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4)摘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 冯向东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依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而大学中的学科就是各种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不断地提......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汇编)

    农业科教动态 (2014年第2期)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2014年3月10日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重点工程,搭建长期、稳定、高效的技术......

    基地建设总结(合集5篇)

    大川寄宿制小学 2015年度勤工俭学既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以基地建设为中心的勤工俭学工作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劳动中学生不但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术,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培......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结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总结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市委九届六次会议和《爱国主义教育......

    工业制造学院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工业制造学院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一、人才培养效果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我院目前共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按照学校要求,08年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