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 自查报告
规范管理 狠抓培训 突出应用 注重效益
——郧西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自查报告
郧西县教育局
一、基本县情和教育概况
我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北靠秦岭,南临汉江,周边与陕西省的商南、山阳、镇安、旬阳、白河等五县接壤,省际边界线长达409公里。全县辖18个乡镇(场、区),总人口51.16万人。县域总面积3509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林木稀少,土地瘠薄,是全省自然条件最恶劣、自然灾害最频繁、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山区贫困县。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教学点137个,在校学生总数77001人,其中小学130所,965个教学班,即实验小学1所,中心小学18所,村级小学111所,在校学生3216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0人;初中24所,39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181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9732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职业中专学生5661人;幼儿园1所、学前班118个,在园(班)学龄前儿童4199人。全县现有教职工4521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郧西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县级财力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拮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我们贫困山区送来了和煦的春风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7月,根据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的安排,郧西有幸成为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直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们珍惜机遇,快上实干,仅用两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附属设施配置、设备安装调试,现已全部投入使用,运行正常,通过各级验收并得到了一致好评。2005年建成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375所,其中模式一114所、模式二256所、模式三5所。2007年又建成模式二学校1所、模式三学校17所,圆满完成了三种模式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建设任务,7万余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三种模式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我县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大批量基础性的网上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与之配套的数字化卫星电视教育节目,为全县广大教师培训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数字资源”保障,使郧西七万多中小学生享受到全国一流水平教师的指导及其无限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大大促进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了全县中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同时,我县各级中小学校也成为“连通外部世界,辐射周边村落”的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和卫生知识普及中心,促进了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严格管理,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目标。
县委、县政府珍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机遇,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副县长周文生同志为组长的郧西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办印发了《郧西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方案》文件(西政办发[2005]49号),确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和“建设为基础、培训为重点、科研为先导、应用为核心”的工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县教育局印发了工程管理、技术培训、资源应用、督导评估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项目工作目标,落实了项目工作任务,完善了考评管理制度,建立了项目工作运行机制。各乡镇初级中学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记载。县教育局统筹安排,整合普教股、督导室、电教站、教研室等相关股室的技术服务、教研指导和考核评估职能,共同推进工程建设,保证了全县上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2、强化措施,保证工程稳步推进
一是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2007年7月6日县教育局召开三期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局党委书记孟宪章同志与各项目学校校长签订了工程建设责任书,对前期准备、工程质量、设备应用及档案资料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工程建设和资源应用工作纳入乡镇年度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对准备不充分、工程管理和应用不规范的学校校长坚决追究领导责任。
二是严格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为保证三期工程质量,我们对学校和施工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全县统一施工图纸,统一“五防”标准,统一主干线路规格,并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工作监督。对两家承担投影教室和计算机教室施工任务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规范施工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其进行了整改,特别是对承担景阳中学计算机教室建设任务的十堰市科器公司随意更改施工方案、偷工减料行为坚决抵制,并令其进行了返工,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是发挥技术优势,构建县、乡两级技术服务网络。为高效完成工程建设和资源应用工作,我们抽调了四名专业教师,配备了维护专用车辆,购置了两台笔记本电脑和四块移动硬盘,为开展工作提供了设备保障。四名技术人员分片包干乡镇,巡回检查,负责设备维护。各乡镇确定了1-3名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作为技术骨干,协助本乡镇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工作,全县技术服务网络达到了一般设备故障不过天、严重故障不过周、软件问题不出乡、硬件故障不出县的要求,技术服务工作走向了网络化、规范化。为保证县电教站技术服务工作,我们每年从省转移支付资金中预算20万元作为远程教育专项维护经费。各项目学校还将杂费的10%作为远程教育设备维修的专用经费,建立了维护经费保障机制,为开展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狠抓教师培训,为资源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培训是工程实施的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本着“县培骨干、乡培重点、校抓普及”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制定和实施培训目标。在推荐32名模式二和模式三项目学校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教育人才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县、乡、校三级培训网络,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骨干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三年来县级培训达825人次,培养了一大批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管理员和能够使用远程资源的教师。
为支持乡镇级和校级培训工作,我们将每年三月和九月定为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月,安排县技术人员按所联系乡镇,集中时间指导乡镇和校级培训,仅2008年春开学以来,四名技术人员共支持乡镇级培训16场次,培训教师300余名。同时各项目学校安排参加县乡两级培训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和个别辅导方式对本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进行计算机独立操作,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为广泛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应用,充分发挥项目工程效益
在加强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把资源应用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分层应用、循序渐进、逐步达标的原则,采取五个结合的方式提高应用效果。
1、应用和培训相结合
各学校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计划,边培训边应用,以用代培。以骨干教师为龙头,让他们先接受培训,先使用。要求他们每周要利用网台资源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设计一次练习题,再带动其他教师尝试使用。使用的资源由教师根据需要自己选择,这样做既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能让教师体验到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和好处。
2、普遍应用与特殊应用相结合
普遍应用是指网台资源的使用要面向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享有利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学校将接收的信息对每位教师开放,每周公布一次学科教学网台资源目录,让每位教师明确使用的内容。特殊应用是指网台资源中的特殊节目,如新课程培训、教师发展等节目,由教研组组织教师统一观摩学习。
3、指令性使用与自觉使用相结合
学校规定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学科教师必须带头学会基本操作技术,主动参加教研活动,带头应用网合资源讲课。每周为每个年级或学科安排使用时间,年级或学科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教师使用。每位教师都严格按应用安排表浏览资源,应用资源备课、上课,并将资源应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范围之内。为了便于检查考核,每次使用后填写登记表,并有管理员签名为证。
4、课程资源整节使用、片段选用与整合应用相结合一是整节使用。对于《空中课堂》、《课堂实录》的内容,只要符合本地实际能使用的直接组织学生观看,如英语教学、汉语拼音教学、音乐、美术教学等。
二是片段选用。由于地域特点和教学对象不同,有些资源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本地特点有选择的使用。如《空中课堂》、《示范课例》中有许多执教的对象是城市学生,部分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一定符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必须有选择的应用,如只截取课堂实录中的课题引入方法和课件展示等。
三是整合应用。网台资源如何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台。首先是教学素材的整合。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将网台中丰富的资源加以选择、重组或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整合,就是在充分借鉴网台丰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师自身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5、评价激励与资源应用相结合
为鼓励教师积极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各学校制定了教师应用资源、评价激励办法和评估考核制度,学校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利用网台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情况,并将检查评价结果记入任课教师年度考核成绩,为教师使用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提供保障。
为保证全县资源应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每年的4月定为“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活动月”,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远程教育示范课不少于10节,参加远程教育教研活动不少于20次,专用教室每周利用率不低于20学时,建立健全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采取“学校普测、随机抽测,专项统测”三种形式考评,促进资源应用工作,将资源应用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评,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这些机制的建立,使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县在省“小学英语空中课堂优质课大赛”中成绩优异,并荣获了全省优秀组织奖;2006年底,省教育厅长路钢同志深入我县湖北口回族乡调研,对我县远程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优势,积极为“三农”服务。各项目学校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主动与当地组织共同制定了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方案,并积极开展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收看湖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直播节目,并根据农村实际,有针对性的及时播放种植、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努力将学校建成农村的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村技术传播中心,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严格督导评估,确保工程效益
为了让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管理和应用,确保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发挥良好的效益,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结合《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发了一系列文件(《郧西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的意见》、《郧西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郧西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考核评估方案》等),从工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应用、督导评估等方面管理规范远程教育工作。我们采取专项检查、年终考核等方式,推动远程教育工作,确保远程教育工程发挥良好的效益。
1、实行专项检查,推进远程教育工作。
根据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情况,我们定期开展工程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工作。检查组深入项目学校,采取“听、看、查、问、进、学”的办法进行督办。由于督办得力,技术服务到位,各种设备工作正常,资源应用效果显著。同时,我们坚持“哪里资源应用的好,现场会就开到哪里”的做法,于2005年10月、2006年6月、2007年4月和2008年4月,分别在观音、土门、河夹召开了资源应用和评估工作现场会,各乡镇初级中学校长、乡镇教研员、中心小学校长及县直学校校长参加了现场观摩。通过树典型、抓样板,促进了各项目学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实行年度考核,把远程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每年年初,县教育局根据工作重点,制订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促进全年教育工作的开展。自2005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都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放在重要位置,赋予较高的权重比分。此举引起了各级各类学校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各乡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求真务实,开创性地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每年年终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小组,分赴各个乡镇,随机抽查部分学校,根据工作实绩,进行量化打分,计入年度工作考核总分。三年来,景阳、湖北口、羊尾、观音等乡镇因远程教育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远程教育工作单位”称号。
2008年4月,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县教育局、各乡镇初级中学先后两轮对三种模式的项目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及应用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办,并进行了评估。全县模式一学校 所,有 所达到合格水平,占模式一学校 %,有 所达到优秀水平,占模式一学校 %;模式二学校 所,有 所达到合格水平,占模式二学校 %,有 所达到优秀水平,占模式二学校 %;模式三学校 所,有 所达到合格水平,占模式三学校 %,有 所达到优秀水平,占模式三学校 %。通过评估,绝大部分项目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是扎实有效的,无论是硬件建设,或是软件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机制、资源运用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充分地发挥了远程教育资源的效益,我县的远程教育工件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虽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资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力争把我县的远程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把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篇: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井陉矿区矿市街道
党员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矿市街道把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始终围绕“让党员经常受教育,使居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坚持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做到了边建、边学、边用,整体工作开展良好。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各社区都成立了以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远程教育站点操作员,且要求操作员均通过上级远教办组织的培训考核。成立了远教办公室,把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列入街居党建工作当中,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制度,完善组织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党员远程教育管理、设备管理与使用等制度,确保站点设备安全、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制定了《节目收看学习制度》,要求要合理安排时间、方法要灵活、学习内容要丰富;制定了教育工作培训方案、教学实施意见和辅导计划,对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布署,并严格按要求执行;制定了考核办法,对远程教育提出了具体细化的考核标准;并及时上报信息、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方法。各社区党(总)支部《远程教育工作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党员电教片播放收看制度》全部上墙。
三、注重实效,持续发展
在搞好站点建设,培训站点管理人员,制订各种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学用结合”的总体要求,将远教站点真正建成服务社区建设、提升党建水平的重要平台。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党员干部的参学率达到了80%以上。
(一)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学习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做合格党员”为重点,根据党员的特点和生产、生活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一是对有固定单位和工作的在职党员,进行相对稳定的有重点的学习教育,每月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特点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性地集中学习有关内容;二是针对离退休的党员学习时间充裕,便于组织的特点,进行经常性的、专门性的学习教育,内容侧重于有关的社会政治形势,老年生活、保健知识等;三是针对改制企业下岗党员就业难,缺乏再就业技能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
(二)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开展全方位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为更好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满足街居党建和其它工作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远教站点的教育服务功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如针对在职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传承红色精神 担当时代使命 推动街道发展》主题教育党课、《李保国同志事迹报告会》等,并组织党员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针对老年党员组织学习保健、医疗卫生知识;针对育龄妇女党员组织学习计生方面的知识、生殖保健知识;针对大学毕业等青年党员学习法制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自主择业党员,则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富凯服装厂等实践辅导基地的作用,让他们边学边干;培树李志生、曹栋等不同类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开展灵活机动的学习。
组织动员党员关注“共产党员”、“石门先锋”等微信公众号,利用社区QQ群、微信平台等信息发送快捷、内容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及时了解党建的一些重要情况,将学习融入到党员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中,党员针对收到的信息,开展即时讨论交流,由“你说我听”走向“边听边说”,使当面不好交流的通过“网上交流”得到解决,使党组织与党员保持密切的联系。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1、专业人员缺乏。社区现有站点操作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工作繁杂,且由于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强,导致业务工作掌握还不是很熟练,对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2、活动经费不足。部分站点远教活动室和办公室、活动室多室合一,部分站点存在设备损坏的情况,由于活动经费不足,不能进行及时修复、更新。
3、教学成果不够显著。社区党员群众在学用结合、学用进化上成效有待强化,如何实现“两结合、两促进”,如何改变党员学时热、用时凉的现状,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管理员培训与管理。针对设备的操作、管理、维护,每年组织管理员定期培训,就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二是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辖区内各单位人、财、物的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工作主动性,要不怕麻烦,不辞辛苦,把各方面力量都动员起来,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是要学用并举,注重实效。要围绕街居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针对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创新方式,注重实效,学以致用,引导帮助广大党员群众把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促进街道社区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省、市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后,我们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市远程办《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自查评估的通知》的要求,结合陕县实际,对照试点县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成效运营”的目标要求,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县首批省定14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其中扩展型23个,基本型97个;村村共建72个,村校共建48个。现将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远程教育办公室,加强对建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制定下发了《陕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书记亲自抓,副书记直接抓,组织委员具体抓。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省定试点村确定后,我们根据试点村的分布情况和宽带网络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的建点思路,对站点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凡是在乡镇周围3公里以内,通过ADSL方式上网的,由乡镇电信所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试;对距离乡镇较远,通过光纤上网的,由县网通公司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安装小分队,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安装。县委先后召开了2次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专题会议,对建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县远程办制定了机顶盒安装日程安排表,明确时间、任务和具体责任人,实行日报制,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三是分工协作,精心施工。为了确保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我们明确职责分工。由乡镇和行政村负责做好建点的前期准备,网通公司负责安装调试设备,县远程办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建点过程中,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亲自协调、督导,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具体负责与网通公司、各行政村的联络,做好服务工作。各行政村积极主动,提前做好房间、电源线路、安全设施等前期准备工作。县网通公司全力以赴,选派精兵强将组成工程队,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昼夜奋战,精心施工,保证了我县的站点建设工作在建点数量多、网络基础差、自然条件恶劣、天气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基本按期完成了任务。
四是典型示范,规范提高。为保证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质量,我们统一制定了站点建设“八有”标准:即:有牌子、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氛围、有效果,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八有”标准,严把质量关,建设高标准的终端接收点。同时树立了大xx乡3个示范乡镇和xx镇温塘村等10个示范村,9月23日,我们在xx乡召开了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到示范村参观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是严格把关,认真评估。按照“安装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在安装过程中,由随行的远程办、网通公司、乡镇和村级负责人及时对每个安装完毕的终端接收点进行验收,逐个认真填写《安装验收表》,对安装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立即整改。同时我们抽调人员组成4个验收组,在每个乡镇的接收点全部完成后,按照《建设质量自查评估表》的要求,逐村逐点进行自查评估,做到了检查严格、评估准确、整改及时。每个终端接收站点都认真填写站点设备安装验收表和建设质量自查评估表,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属于硬件设备准备不足的,要求乡镇党委尽快加以解决;属于网络技术问题的,当场指出,要求网通公司派人立即解决,直到完全符合要求。目前建成的120个远教站点全部都通过了检查验收,达到了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因天气变化,站点建设的速度受到一定影响,还有个别村没有按时建成;二是个别机顶盒数据参数有问题,需要做技术调整;三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一是协调网通公司,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抓紧时间赶进度,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是加强网络信号监控,请省里技术人员对存在技术参数问题的机顶盒进行调整,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大管理员培训力度,大力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真正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篇: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2007年冬季,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的设备在我校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在教育局电教馆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一边加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步入正轨。经校领导小组的自查自评全工作基本达到上级有关要求,现就自查自评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组织机构与制度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教研组并真正做到了教研落实在行动上,并配备了兼职管理人员,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二、设备登记及使用情况
我校为远程教育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齐备的卫星接收室、播放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做到了相关软件齐备,局域网结构合理,线路畅通。安全设施完好,设备运行正常。
(微机室内有学生机35台、教师机一台、稳压电源一台、服务器资源一套。)
(多媒体教室有投影机一台、计算机一台,多媒体控制台一个,音箱、话筒各一对、DVD一台,电视机一台。)
(卫星接收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刻录机一台、VGA分配器一个、UPS电源一台,室外有卫星接收天线一个。)
(播放室计算机一台、UPS电源一台、DVD一台、电视机一台。)
三、文档资料收集与整理情况
我校各种文档资料等指定专人负责,平常注意各种文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集中放在文件柜内,分类存放,各种资料一目了然,详尽务实,标准规范。
四、各功能教室的卫生与安全状况
我校配有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装有防盗门和防盗窗,配备了灭火器材,指定专人管理。教室卫生一天一清理,保持室内机器洁净;对机器定时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各级各类培训情况及效果
教师培训:学校积极听从上级的安排,指定人员参加了区级培训。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之后,学校又组织了校本培训,使教师们对远程教育设施运用有所了解,部分教师能够会用,逐步熟练。
六、教育教学应用情况
经过培训的教师熟悉了设备性能后,掌握了教学应用方法,经过校本培训后,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运用相应的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
各年级每周一节信息课,每周每科目播放室上一节课,每月一次整合课,每学期进行一次交流展示教研组真正起到了教研组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效果良好。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虽然我们在远程教育工程中有了一些进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部分问题。我校的卫星接收出现问题,不能正常接收,另外,大部分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手段接受和应用比较缓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推广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探索性的工作,是工程建设的目的所在,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大胆探索。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是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使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常规化、制度化。
(2)是加强教师应用技能的再培训,让老师操作水平和资源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3)是努力拓展资源应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五篇: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中共堠北庄镇关于201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区远程办::
我镇按照(郊组通[2011]36号)精神,对全镇23个远程教育站点情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检查,完成了我镇终端站点的自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堠北庄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开展以来,到现在为止,已实现全镇23个行政村站点全覆盖,我镇按照区远程办有关安排部署,认真探索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远程教育站点日常运行情况
(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
我镇党委一直把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将此项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制定具体的工作意见和措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站点管理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定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设备齐全,资料完善
1、活动室严格做到了五防,即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击,附近无可燃物,有防火器材(沙);落实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设备不出现损害或失盗现象;门牌、制度牌均按照要求上墙;资料都按照规定摆放在适宜的位置。
2、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不通畅时,及时填写远程教育设备维修记录单,联系网络维护人员进行维修。
3、每月按年初计划组织开展个性化学习。
4、各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各项资料归档立案,学习记录本集中存放,形成了较全面的书面资料。
三、取得的成效
(一)启迪了思路,远程教育成为提升素质的“良师益友”。通过组织牧民党员观看《让党旗更加鲜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电视系列片之郭秀明》等课件,以先进人物核心思想、先进经验,启发思路,使党员群众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
(二)激发了活力、化解了矛盾,远程教育成为引领发展的“桥梁纽带”、促进和谐的“基础阵地”。针对农村邻里纠纷现象时常发生的实际,及时组织牧民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维稳意识、法律意识。依托远程教育,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1、由于2011年各村处于全面恢复站点状态,各村网络畅通连续性不强且农党网费用支出由组织部统一支付,故各村站点维修工作不能得到保障。各村由于站点操作员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流动性较大,目前收看记录填写存在有漏记或记录不完整的情况。
2、操作员培训须进一步加强。在下村抽查中,管理员能够独立开关机、打开系统,但对办公系统软件的操作还须进一步加强,如对文字操作系统缺乏系统认识,对键盘的使用不够熟练。
(二)2012年工作思路
我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少数党员群众对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部分站点不重视,没有明确职责,工作制度不全面;有的工作台帐记录不规范、不全面;学习内容不够丰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制约了我镇党员教育培训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下大气力,抓好依托站点的规范管理和科学使用。二是继续抓好管理员队伍建设。三是努力探索做好,真正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中共堠北庄镇委员会
201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