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出版的乱象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乱象丛生
本报记者 李剑平《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14日 05 版)
暑期,高职高专秋季教材市场的发行大战正如火如荼,而在一家大型出版社担任发行人的罗女士却表示:“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乱象丛生,我不想干这个行业了。” 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约为1000万人,每名在校生的教材开支平均每年在300元左右,以此计算,全国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的份额为30亿元左右。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蛋糕,由于准入门槛低,把关人角色缺位,导致各路出版商群起而攻之,各种显性、隐性规则大行其道,山寨版教材频繁现身,坑害的是学生家长的钱包与孩子的前途,鼓起的是部分高职高专老师与出版商的腰包。”业内人士说。
近日,罗女士和其他几位出版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了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上的种种“猫儿腻”。
出版商像“药贩子”,不择手段推销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是伴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兴起的,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相比,起点较低,基础较弱,但发展速度很快。据《2009全国大中专教材数据分析报告》与《新华书店大中专教材目录》统计,165家出版社中品种增长最快的是高职高专教材,从2004年的9629个品种增至2009年的35572个品种,增幅为269.43%。
在2008年以前,高职高专及其老师编写、出版教材的愿望不是很强烈,主要以个性化校本教材为主。后来,发现编写教材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用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验收,高职高专及其老师编著、出版教材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从校本教材,到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数学、计算机,再到专业课、实践课教材,每编著出版一本教材,在一所高职高专就有几千本的销售量。
为将这些利润收入囊中,出版商不惜使用高额回扣等各种手段招揽业务。湖南一所高职学院院长曾痛斥出版商像“药贩子”,每天不择手段地推销教材。一位在山东中部地区一所高职学院担任计算机课的老师也表示:“现在很多出版社采用各种招数让学校用书,只要用他们的书想做什么都行。”
据知情人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这股“毒流”始于某铁道出版社销书返点的做法。紧接着,北京某理工出版社、大连某理工出版社迅速跟进,很快,蔓延祸害至全行业。
知情人士给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一件“圈子”里的事情:江苏一所高职学院的老师正在编写一本教材,南京某大学出版社、中国某冶金出版社、中国某传媒出版社、中国某海洋出版社都不约而同地找到这位编者公关。你开30%的版税,我开37%的版税,他开38%的版税,层层加码互不相让。最终,这位编者电话告知先前约定的一家出版社编辑说:“我不能与你合作出版了,我们要利益最大化。”
据罗女士透露,部分高职高专在接待出版社过程中,都会列出一张表格,上面详细记录了各家出版社出版教材有没有“科研经费”返点。哪家出版社有,哪家就具有优先入选权;哪家出版社给得高,就与哪家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家心知肚明。
更有甚者,内蒙古一所高职学院打电话直接询问罗女士:“你们提不提供‘科研经费’?”当罗女士问“教材出版与‘科研经费’有什么关系?”对方反问:“你们是不是出版社,这种规矩都不知道!”
山寨教材横行,出版商与学校老师得利
某出版社负责人回忆说,在2000年~2002年第一轮“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教育部统一制定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大类培养规格标准,统一组织编写,统一审定出版。可在2002年~2010年第二轮教材规划建设中,绝大多数是作者本人自主申报选题、专家评审通过选题、作者自主编写出版的模式,给予作者和出版社很大的自由空间。
这本是件好事,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无资质的出版社却纷纷闯进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并利用任课老师希望通过出版教材获得职称评定或经济利益的诉求,大肆出版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专业课教材,使得高职高专教材市场呈泛滥之势。
据2007~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情况抽样调查,284所抽样院校使用的名为《高等数学》的教材,出自90家出版社,品种数高达256个。其中江西某高职学院使用3家出版社5个不同品种的《高等数学》。154所抽样院校使用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来自63家出版社,达到141个品种。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高职高专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上,白炽化的市场竞争迫使出版社采用短、平、快的策略转战出版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教材。
“管理学基础”是财经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在上述抽样调查中,123所高职高专就使用了45家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教材。旅游专业大类的招生数在高职高专19个专业大类中不算多,但对2010年秋季《新华书店大中专教材目录》中旅游类教材的统计发现,全国有46家出版社系列出版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教材,版本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专业教材个性化的合理需要。
本报记者随手翻阅了某教育出版社与某科大出版社的《机械制图》,后者内容与前者的雷同率达到70%~80%,价格比前者每册贵20元左右,却被西南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广为采用。据透露,出版社还经常“换皮”出版山寨版教材。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精品教材后,另一家出版社就会拿着这本教材游说高职高专的老师出书。如果老师表示没有时间、精力编著,出版社自有办法:只要老师保证1000册~2000册的发行量,他们会帮老师编著好,老师只管署名就行。
依次击鼓传花,一本教材可以被出版社找到若干所高职高专的教师再出版,只是换一下封面与作者,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数学教材,就有六七个不同的封面,令人眼花缭乱。
而出版社则给山寨版教材高定价、低折扣,并用高版税拉拢老师,帮助其销售营利。
比如,国家对教材出版物的指导价是1.6元~1.8元/印张。一本17个印张的《机械制图》合理价格在27元左右。可有的出版社把同样印张数的《机械制图》教材定价40多元,再以三至四折的价格卖给高职高专,让院校与老师赚取其中五成多的价差,出版社仍然有利可图。以浙江一所高职高专学院为例,他们从北京一家图书公司采购英语教材,仅图书公司返给该校的“科研经费”就达10多万元。
此外,就是给编著者开高版税。国家规定出版社的版税是码洋的10%。部分出版社为了调动高职高专教授编著、出版教材的积极性,开出码洋的30%~40%作为版税。由此,派生出不少教材编著游击队与小作坊。辽宁某理工出版社在不同城市设有工作室,给所在地高职高专教授提供教材组稿、申请书号、出版印刷、发行回扣等“一条龙”服务。
最终的结果是,出版社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赚得盆满钵满,而学生拿到手的却是定价高、质量不高的教材,甚至有一些教材别字连篇。
教材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据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给予了自主办学权。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与教材选择权。可在现实操作中,高职高专这些权力慢慢被出版商与老师所绑架。质量好、价格低的精品教材被拒之门外,短平快出版、价格高的劣质教材充斥课堂,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位出版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本科教材对编写质量、学术权威的推崇无形中构筑了一个较高的门槛,中职教材长期以来有国家层面强有力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实力不强的出版社难以进入。高职高专教材既无多少权威可言,也缺少规划统筹,几乎成为一个不设门槛的市场。
根据有关部门对425所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就有400多家向这些院校出版发行教材,大量不具备教材出版资质与经验的出版社涌入高职高专教材市场以后,导致重复建设、质量下滑、无序竞争、低端推广、发行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出版社把自己出版的非国家规划教材也冠以“规划”之名,以混淆视听,混水摸鱼。“市场经济不排斥竞争,但是呼唤规范、有序、合理的竞争。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乱象,容易导致高职高专及其老师短视化、功利化发展,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牺牲的将是高职高专学生家长的利益与高职教育的品牌。”罗女士引用一所高职学院院长的话说:“要防火、防盗、防出版商。”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要有把关人
本报记者 李剑平《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14日 05 版)
各大出版社竞相通过出版短、平、快品种在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跑马圈地”,导致同类教材出了一轮又一轮。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建构、守门人与把关人缺位,出版准入门槛过低、精品教材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缺少教材有关的延伸服务等。
罗女士等相关出版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客观审视现阶段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成就,理性分析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形成国家、省、高职高专三级联动和产教合作、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工作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职高专各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各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应对“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教材规划选题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选题指南。
对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应在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选题指南框架内,鼓励高职高专老师积极申报,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纳入规划,原则上优先考虑先期已经出版且经过使用反响较好的修订教材选题;有国家或省级教改项目支撑、有研究和建设基础的新编教材选题;数字化配套水平较高、具有良好建设基础的修订或新编教材选题;原先教材建设较薄弱的专业的选题。
对于核心课程之外的其他专业技能课程和需要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建议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加以规划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已经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划的教材选题,原则上不应另行规划。
同时,可以根据出版社的综合实力、以往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业绩、教材编校质量等指标,遴选高职高专教材综合性出版基地和专业性出版基地,作为“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的主要出版单位。对已经出版的所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进行评比,从中评出精品教材予以表彰,并对编校质量不合格的教材予以通报并取消其国家规划教材的资格。
国家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非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进行质量抽检,并向高职高专公布抽检结果,对于质量保障不力、出版问题频出的出版单位,要列入“黑名单”,建议高职高专不再采用其出版的教材。同时,依法打击出版发行市场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
第二篇:医学协会圈钱乱象必须出重拳治理
医学协会圈钱乱象必须出重拳治理
据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2015年的第1号和第2号审计公告显示,包括中华医学会在内的卫生计生委主管的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17亿7893万元。我们不禁要问医学协会圈钱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部分行业及民间协会借评选、收取会员费等途径涉嫌敛财的事件不断被曝光。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审计署就曾披露,至2013年底,卫生计生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75亿元。其中,中华医学会在2012年到2013年两年期间收取医药企业赞助费8.2亿。
尽管这些协会多次被“点名”,受到各方媒体关注,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改观。究其原因,正如审计署在一年前的相关审计报告中指出的一样,一些中央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和所属单位依托行政资源不当牟利。包括中华医学会在内的某些社会组织,非官非商,依托主管部门的各种资源,以所谓“市场化”名义大行收费之道,而之所以应者如云,在于这些埋单者看中了其背后的行政资源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在畸形的供需关系下,中华医学会多年来乱收费不已、虽被审计署两次点名仍无收手之意,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凭借背后靠山,这些协会可以说无所顾忌。
诚然这些社会组织举办会议是必要的,而举办会议当然需要活动经费,在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圈钱敛财就有了有机可乘的机会。而因为其与主管部门因为种种利益关联,一旦遇到公开曝光以及审计点名,问责总是慢吞吞。
在审计署今年公布的2015的第1号和第2号审计公告后,卫生计生委已经回应称,相关单位已停止以卫生行政部门等名义开展活动和收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核算,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合理整合社会资源,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不过,类似的整改是否会让公众看到真正的实效?应对当前协会乱象,必须拿出重拳治理,强化审计与司法问责联动,对行业协会暴露出来的各种违规违法现象依法严惩,与此同时,这些官办协会的改革也应当加速,从而将协会从事灰色交易的手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第三篇:食品安全乱象
食品安全乱象
1.绝育黄瓜:被涂避孕药吃了会绝育市场上卖的头顶鲜花的青瓜都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的瓜,人吃了就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的后果。
2.“自杀”西瓜:使用“膨大增甜剂”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3.染色花椒:含有害物质“罗丹明B”“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4.毒血旺:加“福尔马林”防腐保鲜“毒血旺”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盐、水、猪血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在铁盒内放置15分钟至30分钟不等,再切成块放入水泥池里浸泡加温,其间还会加入用于防腐保鲜的“福尔马林”。
5.染色豆瓣:加“胭脂红”和“日落黄”按照食品法规定,“胭脂红”和“日落黄”是不能添加在豆瓣中的。经检测,被查厂家每公斤的豆瓣中最高含有0.05克“胭脂红”和0.047克“日落黄”,豆瓣中的大肠菌群也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10多倍。
6.毒豆芽:用尿素兽药催生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7.牛肉膏:对食品多些敏感没坏处“牛肉膏”作为一种添加剂是否经过了批准,这是一个问题。经过批准的“牛肉膏”能够被使用于哪些食品的加工过程,这是另一个问题。
8.毒生姜:危害等于在食用慢性毒药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
9.染色馒头:香精加多少凭手感现场一名女工表示,这些都是和面时直接加入的。“柠檬黄”、“玉米香精”和成的面是用来制作玉米馒头的;为增加甜度和香度会加一些糖精和香精。10.瘦肉精:18道检验管不了一头猪以济源市为例,主要依靠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执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猪,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并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依靠企业自检。11.回炉面包:到期面包掺入配料“重生”“每天15家分店退回的满满10箱面包,除大约3箱无法回收外,其余全部回炉制成新面包。”甜心客所属的广州市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小文透露。
12.假葡萄酒:万瓶假葡萄酒“傍名牌”河北昌黎县一些葡萄酒厂家,用酒精掺添加剂、香精、色素等调制后做成假冒葡萄酒,有的甚至根本不含一点葡萄原汁。
第四篇:乱象整治
乱象整治“难”也“易”
从公司治理不健全到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从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到违法违规展业,种种银行乱象不仅仅是对相关行业秩序管理的挑战,破坏了稳健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埋下了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祸根。银保监会坚决对“银行乱象”说不,不仅仅是“真刀真枪”促良性循环、稳健康发展,更是勇涉乱象整治深水区,打赢银行业风险化解攻坚战。
乱象发生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位的。目前银行业资金多层嵌套、盲目加杠杆等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银行创新业务多而杂,甚至出现跟风、攀比等不理性创新行为;银行内部员工合规意识较薄弱、责任意识不强;各商业银行片面的追求高增速发展,从而忽略了银行发展的质量。同时,外部监管出现短板,监管定位不端正、监管氛围不严肃,导致金融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高发多发势头大涨,监管缺乏有效性,更谈不上持久性。
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引用《老子》中一句话: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治理天下难事大事必先从小事做起。同样在谈到银行乱象整治时,也必须从小事、易事做起。作为一名银行基层柜面员工,从做好柜面现金存取业务的身份识别工作到对公开户资料审核细致;从自身行业操守的塑造到监督同事行为规范,无疑每一个小小的举措,对于乱象整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参加溧水农商行组织的知合规、讲合规、做合规演讲比赛之前,作为一名新员工对于合规的认识还是止步于不要被监控拍的违规行为而罚款,对于合规意识的建立还是非常的薄弱,甚至觉得合规就是不罚款。但是参加完比赛,学习到同事对于合规的理解,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合规的重要性,在每次业务办理过程中牢牢拴住合规的绳子。刚刚加入农商行的大家庭时,办理超过5万元现金存取业务时,往往在核查客户身份信息时,流于形式,只是盖一个核查章,人行核查系统无法查找核查的日志,违规的办理存款业务,核查流于形式。但是现在,我在办理每一笔需要核查的业务时,严格核查客户身份信息。一个小小的核查动作,可能微不足道,但确是对于存取款业务合规的认真完成,是合规意识的树立。如果乱象整治分为小点,每一点多可以化为微不足道,每一点都可以成为一件易事,这需要银行人的合规意识、合规言谈、合规举止。
第五篇:校园之乱象
“校警”之乱象
2010年前后,我国陆续发生了几起针对学校(幼儿园)的犯罪活动,造成了多名无辜的家长、学生死亡。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校园安保工作的前提之下,中共阳泉市委和阳泉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阳发„2010‟21号),在当时为创建“平安校园”,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市的“校警”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用而生,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市的“校警”履职尽责情况到底如何,是否有继续存在的意义。
一、“校警”一词不合法理,用“保安”来形容更为恰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一章第二条对人民警察有明确定义,规定了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可见警察的定义中并无“校警”一说,我市的“校警”全称为校园警务人员,是由学校聘用、公安部门培训、教育部门审查认定的治安管理人员。负责校园内部的治安管理、协助学校政教处(保卫处)处理各类人员矛盾纠纷和处臵校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社会不法人员在校园或周边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校园门卫安全保卫工作、负责校园治安监控系统的管理、负责做好学生到校和离校期间校园大门周边学生的疏散及安全保卫工作、负责校园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按保卫工作、负责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从其所担负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看,“校园警务人员”称为“保安”更符合实际。2010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4号),《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了保安服务的范围,即门卫、巡逻、守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等。由此可知,我市的“校园警务人员”实则为保安。
二、“校警”的责权不清,造成管理混乱,部分岗位形同虚设。
我市“校警”的工资及参保经费由市、县(区)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工资发放由各级财政按给同级教育部门据实安排专项经费,并按进度拨付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直接拨到同级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负责逐月为协勤校警开支和按规定缴纳参保费用。(参见《关于做好我市学校幼儿园协勤校警工资发放及参与社会保险工作的通知》阳综治办„2010‟17号)由此可以看出,“校警”主要由教育和公安部门管理,而作为使用者学校方却没有任何管理权,“校警”只是公安部门的派出人员,这就为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一)“校警”在岗不在位,每天在位时间仅“三小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警”就实行开“三小时”工作制,仅学生上学、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站站。有些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走完,“校警们”已经换好衣服下班了。即使在场,对校园周边的秩序也是视而不见。校园周边的秩序维护主要依靠学校教职员工和自招保安(俗称门房),而学校受制于经费限制只能雇佣一些“老弱病”人员充当“门房”。此举完全背离了当初设立“校警”的目的,校园活动不只是学生上下学,而在更重要的上课期间、举行重大活动期间,我们的学校可以说是不设防的。“3.1昆明暴恐事件”还在我们眼前,谁敢说同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在最需要保护的孩子们身上,我们没有“万一”。如此宽松的管理环境,造成“校警”们有的搞起来第二职业,有的自己办起了公司,“主业”变成了兼职,反正每天在学校门口站够点,工资照样发,至于干什么没人监管。作为用人方的学校却是有苦难言,本来政府出钱加强安保力量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学校却用不上。学校要求上课时间也要在岗在位,“校警”们说公安局说了我们只需要上下学的时候在就行。学校说我们要举行活动需要提供保卫工作,“校警”们说公安局那边叫我们有事。由于人员的聘用和工资的发放都不用学校参与,因此“校警”们对学校的管理臵若罔闻,有的甚至公然对抗学校的管理,部分学校发生过“校警”与学校管理人员发生冲突的问题,影响恶劣。
(二)“校警”精神状态不好,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形象,导致公安机关非警务活动增多。校园警务人员身着警服,大多数群众难以分辨“民警”和“校警”的区别。由于“校警”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上岗执勤期间衣冠不整、抽烟、聊天现象屡屡发生,致使人们误认为是警察警容风纪不好,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形象。《保安管理服务条例》颁布以来,对保安员从报名、体检、政审、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着装、执勤等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可以说保安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通过专业的保安公司进行管理,完全可以满足校园安保的需要。目前,市委、市政府机关的安保工作均由专业保安公司负责,服务态度和质量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三)“校警”自身素质能力是否能够抵御不法分子的侵害。保安由于其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发现和制止犯罪的职责。当犯罪活动出现时,需要保安员挺身而出,将不法侵害减到最小。“3.1昆明爆恐案”中最早开始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就是保安。但是对于“校警”的处突能力,学校方面是颇有微词,有些教师就曾说过:“真要遇到突发事件,“校警”们不要说保护师生们,能保护了自己就不错了。”一句话反映了一个问题,专业保安员将各种格斗、处突技能当做一项基本技能,经常学习、经常练习,各保安公司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训。而“校警”只是在上岗培训时有些简单的练习,真正面对危险时,其应对能力远远比不上专业的保安员。
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发展的趋势。2012年,民政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民发„2012‟196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政府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4‟39号)明确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我市在此方面已经有了先例,市委、市政府机关的安保服务工作就是由城区保安公司提供,市社会救助站的安保服务由城区保安公司提供,反响都挺好,双方都受益。
目前,我市共有“校警”435人,由各级政府财政提供经费。将“校警”转为专业的“保安”,由专业保安公司派驻学校,公安机关进行监管,这一方式更符合我市实际,也更有益于我市的校园安保环境。一方面,目前保安的准入标准和“校警”相当,某些方面甚至要更高。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培训经费,而且保安员的业务培训更广泛,适应的岗位更多,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强。另一方面我市现在有6家专业的保安公司,可提供的人员更多,可选择的余地也更大。用公司这种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来对保安员进行约束,其遵章守纪、努力工作的效果会更好。
最后,为了我市校园的安全环境,为了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考虑我们的提议,争取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